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名

名(名)是什么意思

  • 笔名←→本名-反义词词典

    笔名←→本名bǐmíng-běnmíng

    【词性】:名

    笔名:作者发表作品时用的别名。

    本名:正式的名字。

    【例】 茅盾是他的笔名,他的本名叫沈雁冰。

  • 表字←→本名-反义词词典

    表字←→本名biǎozì-běnmíng

    【词性】:名

    表字:本名以外与本名有意义关系的另一名字。

    本名:原来的名字。

    【例】 姓李名如秀,表字玉清。(凌力:《星星草》) 茅盾的本名叫沈雁冰。

  • 别名←→本名-反义词词典

    别名←→本名biémíng-běnmíng

    【词性】:名

    别名:正式名字以外的名字。

    本名:正式的名字。

    【例】 “这不是蒜,是什么花呀?”我问。“水中仙子。”“水中仙子?”“是的,这是水仙花的别名。”(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远方的礼物》) 鲁迅先生的本名叫周树人。

  • 单名←→兼名-反义词词典

    单名←→兼名dānmíng-jiānmíng

    【词性】:名

    单名:《荀子》中的逻辑术语,指内函较少的概念。如“马”是单名。

    兼名:《荀子》中的逻辑术语,指内函较多的概念。如“白马”是兼名。

  • 单名数←→复名数-反义词词典

    单名数←→复名数dānmíngshù-fùmíngshù

    【词性】:名

    单名数:只有一种单位的名数,如3斤、4里。

    复名数:包含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数,如3斤5两,5亩8分。

  • 名义←→实际-反义词词典

    名义←→实际míngyì-shíjì

    【词性】:形

    名义:表面上,形式上(后面多带有“上”字)。

    实际:实有的。

    【例】 福尔肯蒂向一半水手借过钱。名义是借,但谁也别想再见到那些钱。(〔美〕欧文·肖:《富人,穷人》)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反义词词典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míngyìgōngzī-shíjìgōngzī

    【词性】:名

    名义工资:工人付出劳动力时得到的以货币表现出来的工资。

    实际工资:以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上能开销多少服务费、购买多少生活消费品为标准来衡量的工资。

    【例】 名义工资是用货币表现的工资额,实际工资是指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名义工资不降低或者略有提高,实际工资仍然可以由于通货贬值、物价上涨、税收负担加重等而不断降低。(于光远苏星主编:《政治经济学》)

  • 名誉←→耻辱-反义词词典

    名誉←→耻辱míngyù-chǐrǔ

    【词性】:名

    名誉:名声。

    耻辱:声誉上受到的损害。

    【例】 因为摆在工地面前的一个最棘手的二十六吨圆小钢筋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这是关系着工地今年计划能不能完成的问题,也就是说,是关系着冯书记、许主任、当然还有老王科长在内的名誉问题。(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人》) 小个子的同志来回踱着步子,然后撇开腿站在房中央:“你们要想办法!质量问题去年就提出来了,为什么还等着合同单位给纺织工业部写信?在社会主义高潮当中我们的生产迟迟不能提高,这是耻辱!”(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 实←→名-反义词词典

    实←→名shí-míng

    【词性】:名

    实:实际;事实。

    名:名义;名声。

    【例】 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 实质←→形式 名义-反义词词典

    实质←→形式 名义shízhì-xíngshì míngyì

    【词性】:名

    实质:本质。

    形式:事物的结构、形状等。

    名义:表面上,形式上。

    【例】 党委委员间所保持的只是形式上的一致,而不是实质上的一致。此种情形必须加以改变。(毛泽东:《关于健全党委制》) (何世雄)说:“……咱们上面早决定了,先利用日本,‘克’了共产党,再回过头来抗日。你看咱们的副总裁汪精卫先生,已经成立了南京政府;名义上虽说是随了日本,其实保存下力量,抓住大权,将来要干什么,还不方便?……”(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 唯名论←→实在论-反义词词典

    唯名论←→实在论wéimínglùn-shízàilùn

    【词性】:名

    唯名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派别。认为事物先于概念而存在,但认为概念只是空名,不能反映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实在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派别。认为一般的概念(共相)是真实的存在,并且是永恒的、先于个别事物的存在。

    【例】 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思想斗争主要表现为唯名论和唯实论(实在论)的斗争。从经院哲学开始起,这场斗争延长了几个世纪。(汪子嵩 张世英 任华等编著:《欧洲哲学史简编》)

  • 无名←→著名 有名-反义词词典

    无名←→著名 有名wúmíng-zhùmíng yǒumíng

    【词性】:形

    无名: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

    著名:很有名气。

    有名:名字为大家所熟知;出名。

    【例】 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象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杨朔:《茶花赋》)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月光册》) 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认得我大将文聘么?(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 姓←→名-反义词词典

    姓←→名xìng-míng

    【词性】:名

    姓:表明家族的字。

    名:名字。

    【例】 我是个不通世路隐姓埋名的人,况且你我如浮萍暂聚,少一时伯劳东去雁西飞,我这贱名贱姓,竟不消提起。(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 学名←→小名 乳名-反义词词典

    学名←→小名 乳名xuémíng-xiǎomíng rǔmíng

    【词性】:名

    学名:入学时使用的正式名字。

    小名:小时候起的非正式的名字。

    乳名:小名。

    【例】 我想找小朱丫头,没找着,原来他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上学去了。从上学那天起他就只准别人叫他的学名:朱汉明。(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小牛犊子》) 李有才自己,也只能算“小”字辈人,不过他父母是大名府人,起乳名不提“小”字,所以从小就把他叫成“有才”。(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他小名叫“丽丽”。

  • 美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美名měi míng

    【释义】:

    美好的名声、称誉。美名源于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决非沽名钓誉或投机取巧的手段所能获取。《国语·楚语上》:“其有美名也,唯其施令德于远近,而小大之安也。”

  • 徽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名huī míng

    【释义】:

    美名。徽,美、善。《南齐书·皇后传论》:“宝命方昌,椒庭虚位,有妇人焉,空慕周典,祯符显瑞,徙萃徽名。”

  • 嘉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嘉名jiā míng

    【释义】:

    美名;好名声。嘉,美好。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弃休令之嘉名,造枭鸱之逆谋。”唐·韩愈《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不战而来之之道也,有安阜之嘉名焉。”又指好名字或好名称。

  • 佳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佳名jiā míng

    【释义】:

    美名;好名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唐·李商隐《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诗:“胜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亦指好名字。胜概,美景。

  • 俊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俊名jùn míng

    【释义】:

    美好的名声。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后汉定襄太守窦奉妻,生子武……及武长大有海内俊名。”

  • 姱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姱名kuā míng

    【释义】:

    美名。姱,美好。宋·洪咨夔《拾遗老圃赋》:“盖穷患姱名之不立,而不患并日之食艰。”

  • 令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名lìng míng

    【释义】:

    美好的声誉。令,美、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huì),财物。南朝·宋·鲍照《行京口至竹里》诗:“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方正日疏,谄谀日亲,而望万事之得其宜,令名之施四远,难矣。”

  • 休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休名xiū míng

    【释义】:

    美好的名声。休,美善。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八观》:“是故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刘昞注:“骨气相应,名是以美。”《隋书·孝义传序》:“匹夫匹妇行之于闾阎,则播徽烈于当年,扬休名于千载。”

  • 修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修名xiū míng

    【释义】:

    亦作“脩名”。美好的名声。修,同“脩”,善,美好。《楚辞·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隋书·烈女传序》:“其修名彰于既往,徽音传于不朽,不亦休乎!”《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微感心信通脩名,同流常羊思所并。”常羊,同“徉”,俳徊。明·刘城《秋怀》诗:“惟有修名在,千秋不可欺。”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八:“他年卧听除书罢,冉冉脩名独怆神。”

  • 名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名片míng piàn

    【释义】:

    古时书写姓名于竹木片上,用于拜谒通名,名曰“板”、“刺”;后用各类纸笺,书写姓名、职务或祝词于其上,作为参谒拜访或问候之用,名曰“榜”、“帖”或“纸”、“状”;现今用各类精制的长约三寸宽约二寸的硬纸片,印有本人姓名、职务、住址,用于交际拜访,联系事务,称为名片。因之,古之“板刺”、“名帖”、“门状”、“手本”等等,均可作为名片之异名。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古人书疏皆题后以答》:“按此则知今所用名片,始明季也。”按:名片并非始于明代,而是始于无纸的年代。见以下各条可知。

  • 名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名刺míng cì

    【释义】:

    即名帖。作用相当于现今名片。古代无纸,书写姓名于竹木片上,名曰“刺”,作为拜谒通名之用,后改用纸,亦以“刺”名之。《梁书·江淹传》:“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京城,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唐·元稹《重酬乐天》诗:“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明·陈宏绪《寒夜录》卷下:“嘉隆以来,往还名刺居上者傲然无礼,处卑者逊而可笑。”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余名刺作隶书,或以为怪。”

  • 名柬-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名柬míng jiǎn

    【释义】:

    犹名片,清·梁章钜《迢庵随笔·交际》:“名柬称谓,京宦有旧式可循,外官有宪纲可守,不容率意为之。”《清史稿·礼志十》:“属官见长官,辕门外降舆焉,自左门入。初见具名柬,呈履行。”

  • 名榜-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名榜míng bǎng

    【释义】:

    名刺,名片。《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正观玩间,忽见一青衣小童,进前作揖,手执名榜一纸曰:‘东人有名榜在此,欲见解元,未敢擅便。’”东人,指主人。

  • 名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名帖míng tiě

    【释义】:

    犹名片。明、清时官场拜谒用红纸书写衔名,称为“名帖”。清·赵翼《陔余丛考·名帖》:“古者削木以书姓名,故为之刺,后世以纸书,谓之名帖……汉初犹谓之‘谒’。”《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赵温手捧名帖,含笑向前,道了来意。”

  • 名纸-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名纸míng zhǐ

    【释义】:

    犹名片。五代·齐己《勉吟僧》诗:“忍著袈裟把名纸,学他低折王侯门。”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名刺门状》:“古者未有纸,削竹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以纸书,故谓之名纸。”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守》:“干谒者恒旬月不及一见,名纸堆积。”

  • 名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名山míng shān

    【释义】:

    大山。名,大。《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史·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亦指名声远播之山。

  • 主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主名zhǔ míng

    【释义】:

    主要犯罪人。名,名目。《后汉书·郎传》:“恭陵火灾,主名未立”。李贤注:“立,犹定也。”

  • 驰名-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驰名chímíng

    〈动〉名声传播得很远。常用于具体的物品、地方等。常作谓语。

    新疆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中外驰名|北京这些老字号四方驰名|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的剪刀海内驰名|百花丛中有驰名中外的临潼石榴,韶山蜜橘,广州米兰,大理山茶|驰名欧美各国|驰名海外|驰名世界

  • 名贵-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名贵míngguì

    〈形〉著名而且珍贵。形容花草、药材、字画、特产、动物等。常作谓语、定语。

    这些南方花卉都很名贵|咱北京有许多几百年的古树,相当名贵|草花不名贵,但长得繁茂泼辣|这种狗不过是普通的品种,并不怎么名贵|名贵的鸟大都生活在山林里,平原上不易找到|名贵字画|名贵药材|名贵的奇花异卉|名贵品种|名贵的信鸽|名贵的警犬|名贵的土特产品

  • 莫名其妙-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莫名其妙mò míng qí miào

    〈成〉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也写作“明”。可以作谓语、定语。

    你这人真莫名其妙,我自己有书为什么要拿你的|他刚才还哭呢,现在又笑了,真叫人莫名其妙|我们这里经常发生这种莫名其妙的怪事

  • 本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本名běnmíng

    正式的名字——浑名、外号(时间长了,他的本名渐渐被人忘记,大家都叫他的~。)

  • 大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大名dàmíng

    人的正式名字——乳名、小名(大伙儿只知道他的大名,从来没有听说过他还有个~。)

  • 鼎鼎大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鼎鼎大名dǐngdǐngdàmíng

    形容名声很大——默默无闻(在这一带,他是一个~的人。)

  • 功成名遂-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功成名遂gōngchéngmíngsuì

    大功告成,也有了名望——身败名裂(这件事,使他~,成了机关里的新闻人物。)

  • 赫赫名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赫赫名流hèhèmíngliú

    很有名声的人——无名小卒(他从一个~变成了学术界的赫赫名流)

  • 赫赫有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赫赫有名hèhèyǒumíng

    名声显赫——默默无闻(没有~的勤奋,就没有赫赫有名的功业。)

  • 化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化名huàmíng

    假名——真名(他在地下工作期间,没用~,用的是化名。)

  • 诨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诨名hùnmíng

    外号——本名(鲁达是他~,诨名叫花和尚。)

  • 金榜题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金榜题名jīnbǎngtímíng

    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意指殿试录取——名落孙山

  • 具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具名jùmíng

    在文件等上面署名——匿名(有些密告信是~的,并不具名。)

  • 美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美名měimíng

    美好的名誉或名称——臭名

  • 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名míng

    名义——实(名存~亡)

  • 名不副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名不副实míngbùfùshí

    名声或名义与实际不相符,指徒有虚名——名副其实(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如果现在还名不副实,就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做到~。)

  • 名不符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名不符实míngbùfúshí

    见〔名不副实〕

  • 名不虚传-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名不虚传míngbùxūchuán

    流传开来的名声,不是假的——有名无实(听完了全部发言,我认为其中一些人确有真才实学,名不虚传,但也有个别的,实在是~。)

  • 名副其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名副其实míngfùqíshí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有名无实、名不副实。

  • 名符其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名符其实míngfúqíshí

    见〔名副其实〕

  • 名落孙山-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名落孙山míngluòsūnshān

    旧指考试没有被录取,语出宋范公偁《过庭录》。相传宋朝孙山考中了末一名回家,有人向他打听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一个名落孙山的秀才,经过三年寒窗,终于~。)

  • 名实相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名实相副míngshíxiāngfù

    名声、名称同实际完全一致——有名无实

  • 匿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匿名nìmíng

    不具名或不写真姓名——具名(这封密告信是匿名的,没有~。)

  • 乳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乳名rǔmíng

    小名,奶名——大名、学名(人们都叫他的乳名,~没人知道。)

  • 身败名裂-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身败名裂shēnbàimíngliè

    地位丧失,名誉扫地——功成名遂(这件事使他~,成了无人不晓的人物。)

  • 俗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俗名súmíng

    通俗的名称——学名(疙瘩白是一种菜的俗名,~叫甘蓝。)

  • 闻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闻名wénmíng

    有名——无名(有些伟大的科学家,虽然生前~,但死后却闻名世界。)

  • 无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无名wúmíng

    姓名不为世人所知——著名、知名(~人士)、闻名(他生前无名,死后却~于世。)

  • 无名小卒-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无名小卒wúmíngxiǎozú

    比喻没有名望也没有地位的人——赫赫名流(无名小卒经过努力奋斗,作出重大成绩,也可以成为~。)

  • 小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小名xiǎomíng

    小时候起的非正式的名字——学名、大名(三国蜀后主的~叫刘禅,小名叫阿斗。)

  • 虚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虚名xūmíng

    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名声——实学、实权(空有虚名,并无~。)

  • 学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学名xuémíng

    ①入学时使用的正式名字——乳名、小名(他虽上了两年学,也有个学名,可是大家都爱叫他的~。)②科学上的专门名称——俗名(盲肠炎是~,阑尾炎才是学名。)

  • 隐姓埋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隐姓埋名yǐnxìngmáimíng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出头露面(应该~了,不须再隐姓埋名。)

  • 有名无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有名无实yǒumíngwúshí

    空有虚名,没有实际——名实相副、名副其实、名不虚传(原来以为人家是有名无实,经过了解,他们确实是~。)

  • 知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知名zhīmíng

    著名;有名(多用于人)——无名(~作家)

  • 著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著名zhùmíng

    有名——无名(~作家)

  • 令名-古语词今用词典

    令名lìngmíng

    美名。春秋时,晋为霸主,诸侯朝见,皆交纳贡品。范宣子执政,贡品尤重。为此,郑国人十分苦恼,深以为负担。二月,郑伯去晋国,子产寄讬书信给子西,让他转告范宣子,说:你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未听到你的美德,只闻交纳贡品甚重,我深感迷惑。“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侨,即子产。听说君子治理国家,并不担心有无财货,令人忧患的是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装载德行的车子,而德行又是国家的基础,有了基础,则国家不致遭到灭亡;有了德行,则心情欢乐,此乐长久。范宣子听了子产的话,深以为是,因而减轻了诸侯的纳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今沿用本义。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像这样毁谤九泉之下的死者,并以谰言玷污他们的令名的无耻手段,竟被人用以博得政治上的成功,这实在叫正人君子看了寒心。”

  • 驰名 驰誊-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驰名 驰誊

    驰名chímíng 驰誊chíyǜ

    动词。表示美好的名声远远地传播。

    “驰名”强调在远近各处出名,多用于物品、地方、团体单位;常跟上补语“中外”。例如:“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峻青:《秋色赋》);“而且,这条大路通向了祁连山的深处,通向了驰名的镜铁矿山里”(李若冰:《祁连雪纷纷》);“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驰誉”强调到处获得声誉、多用于个人、产品;一般要求后面跟上“文坛”“乐坛”之类文化活动领域名称或“海外”“江南”一类地名的补语;使用频率比“驰名”低。例如:“张天翼就是其中才华横溢、驰誊文坛的一位”(《十月》,1982,3);“杭州织锦一向以精工细致、色泽光艳富丽和具有浓厚的东方艺术特色而驰誉海外”。

  • 花样 名堂-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花样 名堂

    花样huāyàng192名堂míngtang

    名词。指式样或种类。

    “花样”强调有独特之处的样子、形式;有以花纹式样作比喻烘托的色彩,不过这种形象色彩已较淡薄。例如:“诗这东西的长处就在它有无限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闻一多诗文选集》);“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沈从文:《边城》);“学费之外,要钱的花样更多了一些:一下子师母生日,一下子师姑出门子。回回都得送礼”(《萧乾短篇小说选》)。

    “名堂”强调带有不同名称的种类,含有“这种做法或方式不正当、怪异”的意味;是贬义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用于口语。例如:“他又在搞什么名堂来坑害你呢”;“婉儿摇摇头,低声答道:‘冯老太太阴险,就数她的名堂多。她折磨起人来,真有本事……’”(巴金:《春》)。

  • 名声 声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名声 声名

    名声míngshēng 声名shēngmíng

    名词。指在社会上的印象和在人们当中的评价。

    “名声”强调在人们当中的评价是广为传布的,被评价的对象为大家所知道和评说;在同“大”“大振”“有”“响”等组合时,有偏指好的评价、印象的意味而带褒义。例如:“她的声色不比庐山的瀑布差逊,虽然她的名声还不太大”(臧克家:《镜泊湖》);“半月塘的奇处不过如此而已,最近却突然名声大振”(《十月》,1981,6);“名声响出去了,取经的人来了”(《小说月报》,1982,3);“军属们仍然坚持不能放过去,说菊英担不起这个名声”(赵树理:《三里湾》);“你刚来这里不知道,她有生活作风的问题,名声不大好”。

    “声名”强调名字或名称及有关的特点在社会上传布而为人们所知悉;在同“大”“有”组合时,也带褒义而有偏指好的评价、印象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不和“响”“大振”组合,能和“狼藉”组成固定词组“声名狼藉”。例如:“还有一个陆游,他的声名更大”(朱东润:《传记文学》);“年老的便是这初归人的塾师,本境极有声名的闻人”(陈毅:《归来的儿子》);“说起这三亩谷子来真惹他生气:担了个‘两大份’的声名”(赵树理:《三里湾》);“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在市场上根本卖不出去,简直是声名狼藉了”。

  • 名义 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名义 名

    名义míngyì 名míng

    名词。指作事时用作依据的名称或称号。

    “名义”既可用于名称、称号符合于实际的、真实正当的情形,也可用于不符合实际的、虚假不当的情形;常可在后面加连上“上”。例如:“王林又用……地委书记张雪峰的名义,给我写了一封私函”(孙犁:《第一次当记者》);“目前仍有一些地区和部分企业、事业单位……乱拉资金,巧立名目,以救济费、困难补助等名义,变相发放年终奖”(《人民日报》,1980.1.26);“他名义上是校长,实际上很少管事,由教务主任去领导”。

    “名”除在固定词组“出师无名”中之外,一般用于不符合实际的、虚假不当的情形;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独立使用的情况下);多同“为”或“以……为”搭配。例如:“名为顾问,实际上许多事情并不问他”;“这个张维是在批判狄德罗,还是以批判为名行贩卖之实?”(《收获》,1982,1);“她怕小弟弟见到自己的眼泪,就以提水为名把她支开了”(冯德英:《迎春花》)。

  • 名誉 声誉 誉-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名誉 声誉 誉

    名誉míngyù 声誉shēngyù 誉yù51

    名词。指个人、集团或某种事物在社会上的好的评价。

    “名誉”强调在社会上有好的评价的名声以及它的重要性。例如:“我说的不是今天的吃饭问题,是人家军属的名誉问题!咱可担不起那个事!”(赵树理:《三里湾》);“学习到一个新地方去适应各种生活,且学习用力保护身体同名誉”(沈从文:《边城》);“因为情人的爱,所以宁愿牺牲社会上的名誉,天伦的乐趣”(冯沅君:《隔绝》)。

    “声誉”强调个人、集团或事物影响大或引人注目的声望,意思比“名誉”重;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他晚年著论更多,又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声誉愈隆”;“在公共场所要注意军容风纪,要处处维护军队的声誉”(《北京晚报》,1982.3.8);“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毁坏了政治工作和政工干部的声誉”(《收获》,1982,1)。

    “誉”和“名誉”意思一致,但表意不如“名誉”明显;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很少单用,一般同单音动词“饮”“享”“窃”、单音形容词“盛”“佳”“美”组合(都用在这些词后面),或作“满”的主语。例如:“饮誉京都的王致和臭豆腐,相传是清朝康熙年间安徽人王致和创制的”(《北京日报》,1983.3.12);“文中点名指责七十二名科技人员和有关干部,诬蔑交叉所是什么‘剽窃’‘盗卖’……‘盗名窃誉’等等”(《光明日报》,1983.3.11);“不但在国内,在日本、东南亚,他的字也颇负盛誉”(《北京晚报》,1983.3.27);“上海产的‘风凰’、‘永久’两种自行车,誉满全国”。

  • 声望 名气 名望-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声望 名气 名望

    声望shēngwàng 名气míngqì 名望míngwàng

    名词。指在社会上被群众所敬仰的好名声。

    “声望”强调得到人们的仰望和尊敬;只用于卓有成就或贡献较大的个人。例如:“最近三、四年,李自成的声望,蒸蒸日上”(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能和曹操对抗的力量,只剩下……孙权与声望甚高拥精兵一万人的刘备”(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由于发表了许多篇造诣深而影响大的论文,他成了学术界中有声望的学者”。

    “名气”强调因得到好评而有名,意思比“声望”轻;可用于个人或团体单位。例如:“小周在沿途这一带可有名气啦”;“老先生,有这样大名气的儿子,还瞒得住人?”(孙犁:《风云初记》);“北京大学文科的许多教授都是很有名气的学者”。

    “名望”强调为人们熟悉、敬仰而孚得众望,只用于德高望重或有很大建树的个人,意思比“声望”重。例如:“屈原是有些名望的人,毒死了他,不会惹出乱子吗?”(《沫若剧作选》);“苏鸿业呢,人倒有点名望,从前好象做过几任实缺官”(钱钟书:《围城》);“他的儿子杨志朴……行医济世,而且人缘不错,名望一天天往上长”(欧阳山:《三家巷》)。

  • 著名 有名 出名 知名 闻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著名 有名 出名 知名 闻名

    著名zhùmíng 有名yǒumíng 出名chūmíng 知名zhìmíng 闻名wénmíng

    形容词。指名字为大家所熟知。

    “著名”强调名字突出、显著,给人较深的印象。例如“但瞿秋白同志又是一个著名的有天才的革命作家、批评家和文学翻译家”(瞿秋白文集编辑委员会:《瞿秋白文集·序》);“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教授于1982年2月25日因病在美国逝世,终年八十九岁”(《中国语文》,1982,3);“广东的香蕉、菠萝、荔枝、龙眼、柑桔、洋桃等水果是名闻全国的,尤其是香蕉和荔枝最为著名”;“刘邦立为皇帝,统一中国,开创历史上著名的汉朝”(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

    “有名”强调有了名气,意思比“著名”轻;可以用来修饰形容词。例如:“他是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出身,有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博士的高足”(郭沫若:《洪波曲》);“我也很喜欢他的诗,譬如那有名的‘夕阳穿树补花红’,这样的诗真是好极了”(《夏衍选集》,上卷);“她是有名豪爽泼辣的,因此大家给她起个浑名叫‘辣子’”(欧阳山:《三家巷》)。

    “出名”强调名字不再是普通无闻的;多用于较小社会范围内的个人;意思也比“著名”轻。例如:“地主就利用他出名的浪当,三下五除二,把他的家当弄了干净”(刘白羽:《无敌三勇士》);“日本是出名的火山众多的国度”(刘白羽:《红玛瑙集》);“他发现了那平时以美男子出名的赤卫队员今天特别漂亮”(欧阳山:《三家巷》);“刘芳亮在闯王的手下平素以勇猛善战出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

    “知名”强调名声大,为大家所知道;意思的轻重和“著名”一致;多用于人;是书面语用词,只是与“人士”搭配起来时可用于口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参加追悼会的还有冯雪峰同志的生前友好及全国文学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一千多人(《光明日报》,1979.11.18);“今天局里来了一位知名人士,你怎样也猜不出来是谁”;“王蒙、蒋子龙、周克芹、刘心武都是现今国内知名作家”。

    “闻名”强调名称广为传布,大家都听说过,都熟悉;多用于地方和其他事物;可在后面直接跟上“天下”“全国”“海外”等表示地方范围的补语。例如:“到了中国,当然要到闻名天下的长城和三峡去看看”;“合浦产的珍珠闻名全国”。“单就这三十年说,先生的丰功伟业,已举世闻名”(周恩来:《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大批自由主义者及左翼文化人,都以桂林为乐土,群聚于这一座以‘山水甲天下’闻名的省城”(《李宗仁回忆录》)。

  • 芳名-实用委婉语词典

    芳名

    通常用于询问年轻女性姓名的客套语。

  • 尊姓大名-实用委婉语词典

    尊姓大名

    用于初次见面时询问别人的姓名。

  • 名高难副-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高难副

    意为我的名声虽然很大,但实际上难以相副。或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裁答迟迟,歉难名状-实用委婉语词典

    裁答迟迟,歉难名状

    意为没有及时地给你回信,歉意难于言表。

  • 修名-实用委婉语词典

    修名

    意指通过修炼、修行达到的美名。

  • 立身扬名-实用委婉语词典

    立身扬名

    意为已在社会立足,并取得很大的名声。

  • 身名俱泰-实用委婉语词典

    身名俱泰

    意指名位和身体都很安然、安泰。

  • 名列前茅-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列前茅

    意指名字列入前面的位置。“茅”,通“旄”,即指军旗。“前茅”,借指队伍的最前列。

  • 名不虚传-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不虚传

    意指实际与传说相吻合,不是徒有虚名。古人有“名不虚立,士不虚附”之说。或作“名不徒显”、“名不虚谓”、“名副其实”、“名下无虚”。

  • 名士风流-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士风流

    一般指腹有学识,广有名声的知识分子。

  • 名山事业-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山事业

    意为从事著书立说的工作,能流传后世。古人有“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之说。

  • 美名远扬-实用委婉语词典

    美名远扬

    意指一个人美好的名声,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 功成名立-实用委婉语词典

    功成名立

    意指一个人因事业的成功获得了名声。

  • 名闻遐迩-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闻遐迩

    意为名声远近都让人知道。“遐迩”,即远和近。

  • 声名大振-实用委婉语词典

    声名大振

    意为声名一下子发散开来,而且隆重。或作“声誉鹊起”,声望名誉很快提高了。“鹊起”,比喻乘时而起。

  • 名满天下-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满天下

    形容名声极盛,为天下人所闻。也作“名高天下”。

  • 名垂竹帛-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垂竹帛

    意为名声将通过史册流传给后人。“竹帛”,即竹简和绢,古代用来书写,可作典籍的别称。或作“名标青史”。

  • 名山事业-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山事业

    喻指著书立说,流传后世的事业。

  •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实用委婉语词典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喻指人生所到之处留下自己的名声,为人们惦记,是很高的境界。

  • 名茶美酒,自有真味-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茶美酒,自有真味

    意为品评好茶醇酒,其中自然有真实的风味。语出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 留名于永生簿上-实用委婉语词典

    留名于永生簿上

    犹太人对人死亡的婉称。

  • 久慕英名-实用委婉语词典

    久慕英名

    意为我很久就仰慕您的大名了。“英”,即杰出的人物。《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郑玄注:“英,俊选之尤者。”

  • 高名令望,景企至深-实用委婉语词典

    高名令望,景企至深

    意为名声很高,众望所归,真是让人景仰深切啊。

  • 欣忭莫名-实用委婉语词典

    欣忭莫名

    意为欣喜快乐难以名状。“忭”,即欢喜快乐。

  • 朵云垂贲,感慰莫名-实用委婉语词典

    朵云垂贲,感慰莫名

    意为大札光降,欣慰之情难以言表。用于长辈和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贲”,即光临。

  • 接获手书,欣慰莫名-实用委婉语词典

    接获手书,欣慰莫名

    意为得到您亲笔写的信,使我有说不出的欣慰。“莫名”,即无以言表。

  • 名优-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优

    旧时对戏曲名演员的敬称。

  • 名医-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医

    对医术精良,名声较广的医生的美称。

  • 怆惋莫名-实用委婉语词典

    怆惋莫名

    意为悲怆、哀惋,无法用语言表述。

  • 进不求名-孙子兵法词典

    进不求名

    【释义】:

    进战不求善战的功名。《地行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杜牧注:“进不求战胜之名,退不避违命之罪也。”

  • 名-孙子兵法词典

    名ming

    【释义】:

    ①名字。《用间篇》:“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李筌注:“知其姓名,则易取也。”②名誉。《形篇》:“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地形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杜牧注:“进不求战胜之名,退不避违命之罪也。”③名号;事物的称号。《势篇》:“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王晳注:“曹公曰:‘旌旗曰形,金鼓曰名。’晳谓形者,旌旗金鼓之制度;名者,各有其名号也。”

  • 求名-孙子兵法词典

    求名

    【释义】:

    寻求功名。《地形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杜牧注:“进不求战胜之名,退不避违命之罪也。”

  • 无智名-孙子兵法词典

    无智名

    【释义】:

    没有智谋的好名声。《形篇》:“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杜牧注:“胜于未萌,天下不知,故无智名。”

  • 形名-孙子兵法词典

    形名

    【释义】:

    金鼓、旌旗等指挥信号。《势篇》:“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曹操注:“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 姓名-孙子兵法词典

    姓名

    【释义】:

    姓氏和名号。《用间篇》:“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

  • 智名-孙子兵法词典

    智名

    【释义】:

    智慧的名声。《形篇》:“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杜牧注:“胜于未萌,天下不知,故无智名。”

  • 寸名-敬谦语小词典

    寸名cùnmíng

    谦辞。寸:卑微。旧时用来对人称自己的姓名。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陛下用其喜怒哀乐爱恶之权以鼓动天下,使如臣者得借方寸之地,以终前书之所言而附寸名于竹帛之间,不使邓禹笑人寂寞。”

  • 大名-敬谦语小词典

    大名dàmíng

    敬辞。①用来称对方的名字。《三国演义》四七回:“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分宾主坐定,问曰:‘周瑜年幼,恃才欺众,不用良谋。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水浒传》九回:“柴进说道:‘小可久闻教头大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②用来询问对方的名字。《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灿若道:‘足下高姓大名?’那人道:‘小人姓张,因为做事是件顺溜,为此人起一个混名,只叫小人张溜儿。’”《儒林外史》三五回:“庄征君道:‘先生尊姓大名?贵乡何处?’那人道:‘小弟姓卢,名德,字信侯,湖广人氏……’”||请问高姓大名?◇也指人的正式名字,与小名相对。

    另作〖贵名〗guìmíng。

  • 芳名-敬谦语小词典

    芳名fāngmíng

    敬辞。①用来称他人的名字。《红楼梦》五四回;“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作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②用来称对方的名字。《红楼梦》一一五回:“且说贾宝玉见了甄宝玉,……因初次见面,不便造次。且又贾环贾兰在座,只有极力夸赞说:‘久仰芳名,无由亲炙。’”

  • 贵名-敬谦语小词典

    贵名guìmíng

    敬辞。用来询问他人的名字。《水浒传》九回:“林冲答道:‘微贱林冲,闻大人贵名,传播海宇,谁人不敬?不想今日因得罪犯,流配来此,得识尊颜,宿生万幸。’”《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兰公观其有仙家道气,慌忙下阶迎接。茶毕,遂问:‘仙翁高姓贵名?’答曰:‘吾乃斗中之仙,孝悌王是也……’”

    另作〖大名〗dàmíng。

  • 贱名-敬谦语小词典

    贱名jiànmíng

    谦辞。用来对人称自己的名字。《小浒传》四四回:“那人看见戴宗走得快,便立住了脚,叫一声:‘神行太保!’……戴宗连忙回转身来问道:‘壮士素不曾拜识,如何呼唤贱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王爵道:‘敢问师父法号?’尼姑道:‘小尼贱名真静。’”《儒林外史》二九回:“杜公孙问了两位的姓名、籍贯,自己又说道:‘小弟贱名倩,贱字慎卿。’”

  • 微名-敬谦语小词典

    微名wēimíng

    谦辞。意思是微贱之名。用来对人称自己的姓名。明·王世贞《鸣凤记·忠佞异议》:“司马清曹,郎官节钺,微名已序鸳列。光岳攸钟,须知要守全节。”

  • 尊名-敬谦语小词典

    尊名zūnmíng

    敬辞。①称他人的名字。《醒世姻缘传》三三回:“怕的是那弹章里面带上一个尊名,总然不做钦犯干连,这个麟阁标名,御览相批,传闻天下,妙不可言。”《儒林外史》一三回:“马二先生看了帖子,说道:‘尊名向在诗上见过,久仰久仰!’”②用来询问对方的名字。||敢问先生高姓尊名。

  •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可省略顿号-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可省略顿号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有停顿,照理说是可以使用顿号的。目前这样用的也还有不少。但考虑到这样许多标点紧连在一起,形式上不好看,而成对的引号或书名号排在一起本身也可以起到隔断的作用,因此,这些顿号最好省掉不用。例如:“选择关系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或者’‘还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雷雨》《日出》《原野》都是曹禺写于30年代的重要剧作。”

    但是如果并列引语或书名后面还有别的东西,如括注等,为了清楚准确地表示并列词语的关系,中间的顿号就不要省略。例如:“唐代诗人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的诗句,前一句话说的是白发很长,后一句说的是头发白得很快。”“《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和《红楼梦》(曹雪芹)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前例引语后注了出处,后例书名后注出了作者,中间的顿号都没有省略。

    如果是很多个自都加引号的单个的词并列,觉得写着看着都很繁复,也可以采用下面这种处理方法。例如:“‘都、全都、统统、一齐、一概、总共、只、仅仅’都是表示范围的副词。”

  • 不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及物动词-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不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及物动词

    能带宾语的动词中,多数要求带名词性宾语,而不能带动词性宾语或形容词宾语。但是有些及物动词不能带名词性宾语,只能带动词性宾语或形容词宾语。这样的词如“主张、认为、感到、觉得、渴望、禁止、严加、予以、加以”等。例如:“他觉得有点困难。”“此处禁止倾倒垃圾。”“对考场舞弊行为必须严加处理。”

  • 名声和名望-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名声和名望

    名声:社会上流传的评价,名气和声望,是中性词。例如:好名声;名声很坏。名望:是指好的名声,是褒义词。例如:在“五四”时期,叶圣陶先生是很有名望的。能说“他名声不好”,不能说“他名望不好”。

  • 名声和声名-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名声和声名

    两个词同素异序,它们都是名词,意思基本相同,都是指“社会上流传的评价”,感情色彩都是中性,但它们词义的轻重及组合情况有所不同。

    名声:语义轻于“声名”,多用于口语,比“声名”常用。多与“有、好、坏、大、小、响、大振”等词语搭配。

    声名:多用于书面语,不如“名声常用,不与“响、大振”等词组合,多与“狼籍、鹊起”等词语组合。例如:“如果不注意质量,只搞一锤子买卖,那么用不了多久,产品就会声名狼籍了。”“这支剧团南征北战,声名远播,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批具有前卫风格的休闲服,一推向市场就声名鹊起,大有掀起一股热潮的势头。”

  • 书名号的应用范围-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书名号的应用范围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的应用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这是主要用法。此外,法律规章、规定,方案等的名称也应加书名号,如:《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汉语拼音方案》等。文化产品的名称大部分也可以用书名号,例如,电影名、电视剧名、歌名、乐曲名、舞蹈名、雕塑名、画名、书法名、戏曲名、曲艺名、杂技名、刺绣名、摄影名,乃至相声、小品、特种邮票、剪纸的名称,都得用书名号。但是,一些大型建筑艺术,虽然也属于文化产品,习惯上却不用书名号,如天坛祈年殿。

    书名、篇章名如果有缩略形式,照样要用书名号,如《毛选》四卷、《现汉》等。报纸、刊物有专版、专栏或副刊,电台、电视台有专题节目,它们的名称都可用书名号,如《北京青年报》有专版《卡通阵线》,《文汇报》有副刊《笔会》,《人民日报》有专栏《今日谈》,中央电视台和北京文艺台分别有专题节目《体育沙龙》和《周末三人谈》。

    丛书是否用书名号,尚无统一意见。早年一般也用书名号,如《万有文库》《四库丛刊》;现在当然也可以用,如《新世纪万有文库》《露珠丛书》。有人主张用引号:丛书名为一个词的,“丛书”二字括在引号之内,如“妇女丛书”“五角丛书”;丛书名为短语的,“丛书”二字不括在引号之内,如“从小爱科学”丛书、“名人名家传记”文丛。

    课程和与其相应的教科书往往同一名称,这时,前者不用书名号,后者则需加书名号。如:语文课上,小明告诉老师,他的《语文》书不见了。

    当报纸或杂志的名称和报社、编辑部名称或和杂志社、编辑部名称相同时,如果指报纸或杂志本身,当然必须加书名号;如果着眼于单位,则可以不用。如:“新闻出版署报纸司和新闻出版报连续组织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就是在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今后可在新闻出版报上开辟专栏,定期公布对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的结果……”前一个“新闻出版报”是指单位,不必用书名号,后一个明显是指报纸本身,按理说应该加上书名号为好;但不加也不会引起误解,因此也可以不加。如果报刊名称易与普通名词混同,那就非加不可。如:《山西青年》向一稿多投宣战。《青年记者》注意民意调查。

    误用书名号的情况大致有两类。

    1.似是而非。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不符。如:“摘自《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只有《半月谈》杂志,没有“半月谈内部版”的刊名,“内部版”三字不应括在书名号之内。二是将题目名与篇章名混为一谈。如:“有个同学说,老师教他们,以后再遇到《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中学生’的程式来写,保险不会豁边。”(《报刊文摘》1997年5月15日,三版)引文中,“责任”仅仅是一个作文的题目,还不代表一篇文章,所以不应加书名号。

    2.随意超出应用范围。主要是对引号和书名号不加区别,以致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某些活动名、机构名、表格名,都随意加上书名号,有人甚至在信封上对收信人的地址也加上书名号,这就用得太滥了。

    书名号有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之分。一般情况用双书名号。当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 数字与计量单位名称的词头-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与计量单位名称的词头

    “千米、百米、十米、分米”等等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计量单位的名称。这几个计量单位名称中的“千、百、十、分”就是词头。词头,是指计量单位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前缀。目前,国际计量单位共采纳了16个词头:“1018——艾(符号:E),1015——拍(符号:P),1012——太(符号:T),109——吉(符号:G),106——兆(符号:M),103——千(符号:k),102——百(符号:h),101——十(符号:da),10-1——分(符号:d),10-2——厘(符号:c),10-3——毫(符号:m),10-6——微(符号,μ),10-9——纳(符号:n),10-12——皮(符号:p),10-15——飞(符号:f),10-18——阿(符号:a)。作为词头,必须紧接后面的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计量单位。如:兆赫兹(MHz),千米(km),分贝(dB),毫安(mA)。在这16个词头中,“兆、千、百、十”四个与普通数字“兆、千、百、十”同形。在使用数字时应加以区别。如:“5千米”“5000米”的写法都是正确的(差别在于选用了不同的计量单位),但“5千元”的写法则是错误的,应写作“5000元”。

  • 提名和题名、提词和题词-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提名和题名、提词和题词

    它们混用的关键主要是没有区别清楚“提”和“题”。“提”在这里是提出、举出或提示的意思;“题”在这里是写上、签上的意思。一、“提名”指在选举或评选前提出有可能当选的人或事物的名字。例如:“这次班干部选举我们采取了先提名后表决的方式。”“这部长篇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提名。”“题名”指为留纪念而留下姓名。例如:“他应邀在纪念簿上题名。”“这本书的扉页有作者的亲笔题名。”二、“提词”只能作动词,指演出时给演员提示台词。例如:“他每次演出都要人在幕后提词,真不可思议。”“题词”作动词指写下表示纪念或勉励的话,例如:“每一个参加典礼的来宾都题词纪念。”作名词指写下的表示纪念或勉励的话,例如:“这是总理的亲笔题词。”

  • 一些容易误读的地名-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一些容易误读的地名

    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地名的读音与普通读音不同,必须加以区别。下面按音序举出一些容易误读的地名(多音字用“这里不读”标示,容易误读的非多音字用“不要读作”标示):

    瀑河,水名,在河北省。瀑,bào,这里不读pù。

    蚌埠,市名,在安徽省。蚌,bèng,这里不读bàng。

    泌阳,县名,在河南省。泌,bì,这里不读mì。

    秘鲁,国名,在南美洲。秘,bì,这里不读mì。

    并州,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并,bīng,这里不读bìng。

    柏林,市名,德国城市。柏,bó,这里不读bǎi。

    毫州,市名,在安徽省。亳,bó,不要读作háo(毫)。

    郴县,县名,在湖南省。郴,chēn,不要读作bīn(彬)。

    大城,县名,在河北省。大,dài,这里不读dà。

    东莞,市名,在广东省。莞,guǎn,这里不读wǎn。

    汾河,水名,在山西省。汾,fén,不要读作fēn(分)。

    涪江,水名,在四川省。涪,fú,不要读作péi(培)。

    阜阳,市名,在安徽省。阜,fù,不要读作fǔ。

    淦水,水名,在江西省。淦,gàn,不要读作jīn(金)。

    涡河,水名,发源于河南省。涡,guō,这里不读wō。

    海参崴,地名,在俄罗斯境内。崴,wǎi,这里不读wēi。

    邗江,县名,在江苏省。邗,hán,不要读作gàn(干)。

    镐京,我国西周的国都,在今陕西省。镐,hào,这里不读gǎo。

    虎跑,泉名,在浙江省。跑,páo,这里不读pǎo。

    浒湾,地名,在河南省,读Hǔwān;地名,在江西省,读Xǔwān。

    华山,五岳中的西岳,在陕西省。华,huà,这里不读huá。

    黄陂,县名,在湖北省。陂,pí,这里不读pō。

    济南、济宁,市名,都在山东省。济,jǐ,这里不读jì。

    监利,县名,在湖北省。监,jiàn,这里不读jiān。

    莒县,县名,在山东省。莒,jǔ,不要读作lǔ(吕)。

    崆峒,山名,在甘肃省;岛名,在山东省。峒,tóng,这里不读dòng(洞)。

    拉萨,市名,在西藏自治区。萨,sà,不要读作sā。

    蠡县,县名,在河北省。蠡,lí,这里不读lǐ。

    丽水,县名,在浙江省。丽,lí,这里不读lì。

    梁山泊,古地名,在今山东省。泊,pō,这里不读bó。

    六安,市名,在安徽省;六合,县名,在江苏省。六,lù,这里不读liù。

    漯河,水名,①在河南省。漯,luò,这里不读tà;②在山东省。漯,tà,这里不读luò;这两处也不要读作lèi(累)。

    泺水,水名,在山东省。泺,luò,不要读作lè或yuè。

    内蒙古,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名。蒙,měng,这里不读méng。

    汨罗江,水名,在湖南省。汨,mì,不要读作lèi(泪)。

    渑池,县名,在河南省。渑,miǎn,这里不读shéng。

    牟平,区名,在山东省烟台市。牟,mù,这里不读móu。

    番禺,市名,在广东省,番,pān,这里不读fān。

    任县,县名;任丘,市名,在河北省。任,rén,这里不读rèn。

    栖霞,山名,市名,在山东省。栖,qī,这里不读xī。

    汕头,市名,在广东省。汕,shàn,不要读作shān(山)。

    单县,县名,在山东省。单,shàn,这里不读dān。

    歙县,县名,在安徽省。歙,shè,这里不读xī。

    莘县,县名,在山东省。莘,shēn,这里不读xīn。

    深圳,市名,在广东省。圳,zhèn,不要读作chuān(川)。

    嵊县,县名,在浙江省。嵊,shèng,不要读作chéng(乘)。

    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台,tāi,这里不读tái。

    乌鞘岭,山名,在甘省。鞘,shāo,这里不读qiào。

    厦门,市名,在福建省。厦,xià,这里不读shà。

    莘庄,地名,在上海市。莘,xīin,这里不读shēn。

    浚县,县名,在河南省。浚,xùn,这里不读jùn。

    亚洲,世界七大洲之一。亚,yà,不要读作yǎ。

    铅山,县名,在江西省。铅,yán,这里不读qiān。

    燕山,山名,在北京市。燕,yān,这里不读yàn。

    鄞县,县名,在浙江省。鄞,yín,不要读作jǐn(谨)。

    尉犁,县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yù,这里不读wèi。

    蔚县,县名,在河北省。蔚,yù,这里不读wèi。

    粤,广东省的别称。粤,yuè,不要读作ào(奥)。

    溱头河,水名,在河南省。溱,zhēn,不要读作qín(秦)。

  • 专名号的用法-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专名号的用法

    专名号是一条直线,横行文字中标在字的下面,直行文字中标在字的左边。专名号用来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也可以标明国名、民族名、机关团体名、学校、企业等名称。例如:“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父亲姓周,母亲姓鲁。”“台湾、韩国、新加坡和香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现代书面语中很少用,主要是排印费工,书写不便。

  • 名副其实 名不副实-反义词应用词典

    名副其实 名不副实

    名副其实 míngfùqíshí

    名不副实 míngbùfùshí

    【名副其实】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一致。

    〔例句〕

    1.马六甲实在是名副其实的一座古城,尤其是从我们中国人看来。

    2.他说:“老人是打坡的,夜里能够百步以外打香火,那是名副其实的百发百中……”

    3.高树,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名字——一米八的个头,一百八十斤的体重……

    【名不副实】空有虚名,名声和实际不一致。

    〔例句〕

    1.你跑到那些名不副实的蓬莱瑶池一瞧,美感没有多少,幽默感倒有一大堆。

    2.有人说,西关的社员看上去都像是城里念大学的。名不副实啊!

    3.父母给他取了个好名字:“宁”。然而在他的童年,一切都那么名不副实。

  • 名利 名位-近义词应用词典

    名利 名位

    名利 mínglì 名位 míngwèi

    【名利】指个人的名声和利益。如:

    1.我之所以要坚持搞天文科研,不是为了要搞出什么“名堂”来猎取名利,也不是为了个人争口气来反驳这些议论和讥笑。

    【名位】名声和地位。如:

    2.资产阶级名位思想是阻碍青年进步的绊脚石。

    辨析:“名利”指贪名又爱利,如名利思想。“名位”指爱名而又贪图地位,如贪图名位,名位思想。它们都是贬义词。

  • 名气 名声 名望-近义词应用词典

    名气 名声 名望

    名气 míngqi 名声 míngshēng 名望 míngwàng

    【名气】名声。如:

    1.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在国外也有点名气?

    【名声】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如:

    2.十七八岁的姑娘家,谁愿意落下这么个名声?

    【名望】好的名声。如:

    3.和蔼而能谈的主妇,在她的相识的人们中也有好名望。

    4.我们的沈先生是很有名望的。

    辨析:“名气”,褒义词,多用于口头语体,如他是一位有名气的科学家。“名声”,中性词,口头语和书面语都用,如他在教育界名声很好。“名望”褒义词,书面语。“名气”“名望”多指个人的,常用于书面语体或正式场合。

  • 才名-古文观止词典

    才名cái míng

    才华和声望(1)。《与韩荆州书》:或以才名见知。——有的因为才华和声望被称赞。

  • 策名-古文观止词典

    策名cè míng

    【词性】:动词

    古代士人出仕,把姓名登记在官府的简策上,称为策名,借指做官(1)。《李陵答苏武书》:策名清时。——在太平盛世做官。

  • 盗名-古文观止词典

    盗名dào míng

    窃取声名(1)。《辨奸论》: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王衍的为人,相貌言语,本来就可以成为蒙骗世人窃取声名的本钱。

  • 钓名沽誉-古文观止词典

    钓名沽誉diào míng gū yù

    比喻用手段猎取名誉(1)。《豫让论》:钓名沽誉,眩世骇俗。——骗取好名誉,以迷惑、吓唬世人。

  • 定名-古文观止词典

    定名dìng míng

    固定的有具体内容的名称(1)。《原道》:仁与义为定名。——仁和义是肯定的有具体内容的名称。

  • 功名-古文观止词典

    功名gōng míng

    功绩和名声(7)。《管晏列传》: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鲍叔〕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绩名声不显扬于天下为耻辱。《义田记》:功名满天下。——功绩和名声传遍天下。《三槐堂铭》: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功名富贵大致与王家相等。

  • 名-古文观止词典

    名míng

    【词性】:名词

    一、名声,名誉,名气(67)。《伯夷列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恨死后名声不为人们所称道。《太史公自序》:必蒙首恶之名。——一定要蒙受首恶的坏名声。《朋党论》:所惜者名节。——所爱惜的是名誉和气节。

    二、人名,姓名,名号(25)。《祭公谏征犬戎》:有不贡,则修名。——有不来进贡的,就要检查尊卑名号。《吴子使札来聘》: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札是什么?是吴国季子的名。《屈原列传》:屈原名平。——屈原名平。

    三、名义(5)。《叔向贺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我徒有做卿的名义,却没有做卿的钱财。《贾谊治安策一》:虽名为臣。——虽然名义上是大臣。《争臣论》:官以谏为名。——官职名义上为谏议大夫。

  • 名-古文观止词典

    名míng

    【词性】:动词

    一、取名,命名,称呼(30)。《郑伯克段于鄢》:故名曰寤生。——所以就取名叫寤生。《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里名“胜母”。——所以里巷取名叫“胜母”。《丰乐亭记》:遂书以名其亭焉。——于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给这个亭子命名。

    二、表明,明白表示,说明白,辨明(3)。《喜雨亭记》: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太空深远迷茫,不能够明白表示。《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后代人错误地传下去不能辨明真象的,怎么能说得完呢!《阅江楼记》:荡荡难名。——广大得令人难以说明白。

    三、出名(3)。《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乎高,只要有仙人就会出名。《进学解》:名一艺者无不庸。——有一技之长而出名的人,没有谁不任用。《争臣论》: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厌恶作为臣子却揭露君主的过错,并以此出名的人。

  • 名-古文观止词典

    名míng

    【词性】:形容词

    著名(15)。《秦楚之际月表》:堕坏名城。——毁坏名都。《高祖功臣侯年表》:故大城名都散亡。——所以大城市和著名的都市人口流亡。《杂说四》: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即使有了著名的马,也不过是在不识货的人手里受屈辱。

  • 名号-古文观止词典

    名号míng hào

    【词性】:名词

    名声,名誉(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重视修养、爱惜名声的人,不因私利而损害自己的品行。

  • 名器-古文观止词典

    名器míng qì

    【词性】:名词

    古时称代表统治者的等级、地位爵号和车服仪制(1)。《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惜名器以待有功。——珍惜爵位和车服仪制来等待有功之臣。

  • 名声-古文观止词典

    名声míng shēng

    【词性】:名词

    名望,名气(2)。《送李愿归盘谷序》:名声昭于时。——在当时名声显扬。《柳子厚墓志铭》:名声大振。——名气大大地显赫起来。

  • 名鱼-古文观止词典

    名鱼míng yú

    【词性】:名词

    大鱼,指鱼鳖等(1)。《里革断罟匡君》:取名鱼。——捕捞鱼鳖。

  • 名誉-古文观止词典

    名誉míng yù

    【词性】:名词

    名声(2)。《原毁》: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希望名声显扬,道德流传,太难了!《相州昼锦堂记》:矜名誉为可薄。——夸耀自己的名声是可鄙的。

  • 名园记-古文观止词典

    名园记míng yuán jì

    【词性】:名词

    书名,即《洛阳名园记》,宋时李格非著(1)。《书洛阳名园记后》: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那么,《洛阳名园记》的写作,我难道是白费了力气吗?

  • 名字-古文观止词典

    名字míng zì

    【词性】:名词

    本为名和字的合称,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号(1)。《辨奸论》:私立名字。——暗起名号。

  • 名教-古文观止词典

    名教míng jiào

    指封建社会的等级名分和礼教(1)。《严先生祠堂记》:是大有功于名教也。——这对于正名分的礼教是大有帮助的。

  • 声名-古文观止词典

    声名shēng míng

    【词性】:名词

    名声,名气(2)。《豫让论》:声名烈烈。——名声显赫。《徐文长传》:声名籍甚。——名气很大。

  • 嫌名-古文观止词典

    嫌名xián míng

    和声音接近的字(2)。《讳辩》: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是违犯了两个字的名字不忌讳一个字的法律呢?还是违犯了不忌讳和声音接近的字的法律呢?《讳辩》:《春秋》不讥不讳嫌名。——《春秋》不讥讽不避讳声音接近的字。

  • 书洛阳名园记后-古文观止词典

    书洛阳名园记后

    【作者简介】:

    李格非,字文叔,宋朝济南人,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熙宁九年(1076)进士,历官冀州司户参军、郓州教授、校书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东京刑狱等。

    【说明】:

    作者曾作《洛阳名园记》一书,记载洛阳名园共19处。本文即该书的跋。在文中,作者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指出了洛阳名园的兴废,关系到洛阳的盛衰;洛阳的盛衰,关系到天下的治乱。告诫当时的上层士大夫们,应该关心国事,不要贪图一己之乐,重蹈“唐之末路”。写此文时,正是北宋国势江河日下之际,所以文章是有感而发,有意而作。不幸的是,当时的统治者并未接受作者的劝告,二十多年后,洛阳果然陷于金人之手。

    【原文】: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 谏院题名记-古文观止词典

    谏院题名记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今山西闻喜县)人。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历官知谏院、翰林学士、知永兴军等。宋哲宗初年为相,任用旧党,废除王安石所立新法。司马光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在史学界影响极大。但政治上比较保守。

    【说明】:

    本文是作者为谏官题名刻石而作。寥寥一百余字,既追述了谏官的来历,又指出了谏官责任的重大和应具有的品德,最后说明谏院题名刻石的由来和目的。文短意长,曲折多变。文末结语,一反历来以题名为荣的习俗,严正指出:后人有眼,历史无情,“忠诈直曲”,唯君自取,足为当谏官者戒。

    【原文】: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 兵出无名,所以不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兵出无名,所以不胜

    【释义】:

    师出无名,就不能取胜。《东西晋演义·东》一:明公兴兵入建康,先用正名,然后可以起行,故兵法曰:兵出无名,所以不胜。故诸侯起兵,宜先以正名。

  • 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释义】: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待漏:臣子等待时辰上朝。大臣在五更天就要去等待朝见,将军即使在夜里也要披甲征战。山庙里的和尚到了太阳高照的时候却尚未起床,衡量下来,追名逐利还不如图个清闲。意谓与其为名利而辛苦冒险,宁可无名无利图个安闲自在。《韩湘子全传》五:师父,从古来说得好: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我们为着这几分利己,没奈何早起晏眠。《水浒后传》九:尝闻道: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我们今日在此饮酒赏雪,真是天地间的至乐,凭你掀天的富贵,也比不得这般闲散!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济公全传》一三八:人皆被利锁名缰所缠,难怪人说道: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 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更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更名

    【释义】:

    男子汉无论走到哪儿都不更名改姓。指男子汉言行光明正大。也指男子汉无所畏惧。《小五义》一一一: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更名,这位是我哥哥,姓李名珍,外号人称巡江太岁。我姓阮名成,外号人称细白蛇。参见“君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 刀下不死无名之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刀下不死无名之鬼

    【释义】:

    意谓羞以和无名小卒交手,杀之会徒损英名。蔑视对手的话。《济公全传》一九三:你雷大太爷姓雷叫雷鸣,人称风里云烟。你小子姓什么,叫什么?你家雷大太爷刀下不死无名之鬼。

  • 洞房花烛夜,胜如金榜挂名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洞房花烛夜,胜如金榜挂名时

    【释义】:

    金榜挂名:科举时代公布殿试录取姓名于黄榜上。□语出宋·汪洙《神童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胜如金榜挂名时。意谓新婚之夜比金榜题名更胜一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六:女王叫散了左右,亲自到床上扶起老爷,说道:“先生,你岂不闻洞房花烛夜,胜如金榜挂名时。先生,你是天朝的文章魁首,我是西洋的士女班头,一双两好,你何为不从?”

  • 恩爱重于功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恩爱重于功名

    【释义】:

    功名:指科举及第。意谓夫妻恩爱相聚,比夫妻分离求取功名更值得珍重。《生绡剪》三:自古云恩爱重于功名。我此去应考,倘取了一名科举,就要往南京去入场,却不有好些日头担阁,教你独自个住在乡中,早晚没人陪伴,我实是放心不下。

  • 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

    【释义】:

    功名:官职名位。也指科举得中。奸巧:奸诈,投机。邓通:西汉人,因皇上恩准可自铸铜钱,而成为巨富,后成为钱财的代名词。意谓金钱地位都由奸巧而取得,功名也都是依靠金钱买来。《金瓶梅词话》三〇:不消两日,把事情干得完备。有日雇头口起身,星夜回清河县来报喜。正是: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

  • 功名出于闺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功名出于闺阁

    【释义】:

    功名:指科举考试得中。闺阁:内眷所居之室,指妻妾。意谓功名的取得,多在于妻妾的支持和激励。《儿女英雄传》二八:你父亲,你公公这话说的狠是。从来说“功名出于闺阁”,只要你们两个一心劝着他读书上进,只怕比个严些的师傅还中用呢。

  • 功名易,妻子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功名易,妻子难

    【释义】:

    求取功名与求取佳偶相比,后者更难一点。指觅寻佳偶非常不易。《情梦柝》五:梦卿道:“功名易,妻子难,若不聘个佳人,要功名何用?”

  • 功名自有天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功名自有天命

    【释义】:

    功名:科举得中。意谓功名命中注定,不可强求。《飞花艳想》一二:今试事已毕,揭晓又还有几日,功名自有天命。当此秋光皎洁,月华明媚之时,西湖之景比春日正妍,真可乐也。

  • 功名富贵春天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功名富贵春天雪

    【释义】:

    春天雪:春雪,容易融化。喻易失的东西。意谓功名富贵就像春天的雪一样容易消失。《玉燕姻缘全传》七:金谷繁华眼底尘,功名富贵春天雪。时来瓦缶有光辉,运退黄金变成铁。

  • 功名到手,方见文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功名到手,方见文章

    【释义】:

    功名:科举考中。人考取了功名,人们才称赞他的文章。感叹人情势利,真才埋没。《野叟曝言》一二三:水夫人叹息道:“考三等文字,中中会元;考县名不取文字,可中状元!古人说,功名到手,方见文章!本朝百余年来,不知许多元魁文字,埋没落卷之中,真可叹也!”

  • 功名浮虚轻似艾,夫妻恩爱重如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功名浮虚轻似艾,夫妻恩爱重如山

    【释义】:

    艾:艾草。指夫妻恩爱与追逐虚荣的功名相比,要重要得多。《闽都别记》三六一:原来卿以此为溺情二字,说话半日,以小生溺情于卿,舍不得去京求名。岂不闻功名浮虚轻似艾,夫妻恩爱重如山?要取功名,至三十岁后去何迟也?

  • 好名儿难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名儿难得

    【释义】:

    指人留下好名声不易。《金瓶梅词话》八〇:吴大舅连忙进去对月娘说:“姐姐,你怎么这等的,快快要舒口!自古人恶礼不恶。他男子汉领着咱偌多的本钱,你如何这等待人?好名儿难得,快休如此。”

  • 好名难出,恶名易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名难出,恶名易出

    【释义】:

    人的好名很难传开,坏名声却很容易就传开了。《常言道》九:果然好名难出,恶名易出,三三两两,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 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

    【释义】:

    指有作为的人应四海为家,扬名天下。《西游记》七六:行者道:“我何为小辈?”三怪道:“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你出来,我与你赌斗,才是好汉。怎么在人肚里做勾当?非小辈而何?”

  • 久闻大名,如雷灌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久闻大名,如雷灌耳

    【释义】:

    寒暄语。意谓对方的名气很大,四方皆闻,令人敬仰。《水浒全传》一九:小可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灌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又六二:小可久闻员外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幸得拜识,大慰平生。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三国演义》三八: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久闻高名,如雷灌耳

    《三国演义》六〇:久闻大夫高名,如雷灌耳。恨云山遥远,不得听教。

    ⊙久闻大名,如春雷轰耳

    《隋史遗文》一三:久闻兄大名,如春雷轰耳,无处不闻;恨山水迢遥,无能相会。今日得兄到此,实三生之幸矣!

    ⊙久仰大名,轰雷贯耳

    《永庆升平前传》五八:原来是马大哥。我久仰大名,轰雷贯耳!

    ⊙闻君大名,如雷灌耳

    《禅真逸史》二七:闻君大名,如雷灌耳,敬奉微礼,欲屈尊驾共救生灵,替天行道,望勿峻拒为幸。

    ⊙久仰大名

    《绣戈袍全传》二:久仰大名,今得相遇,三生有幸。

    ⊙如雷灌耳

    《三国演义》八:闻将军之名,如雷灌耳。《好逑传》五:小弟鲍梓,在长安时,闻长兄高名,如雷灌耳。但恨无缘一面。

  •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释义】:

    故知:故交。洞房花烛夜:新婚之夜。金榜挂名:科举考中,录取名单公布于黄榜之上。久旱逢好雨,异地遇老友,新婚之夜,金榜挂名,旧时被称为人生四大喜事。形容急切渴望的事,一旦实现,喜出望外,分外快乐。□语见宋·汪洙《喜》诗。《醒世恒言》二〇:两下抱头大哭,各叙冒姓来历。且喜都中乡科,京都相会。一则以悲,一则以喜。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莫问洞房花烛夜,且看金榜挂名时。《飞花咏》一六:端榜眼走近身旁,遂与昌小姐解带宽襦,拥入销金帐里,共结同心,而赴襄王之梦。真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久旱逢甘雨

    《鼓掌绝尘》八:杜兄,这件是人生极快乐的,也算得是个久旱逢甘雨了。

    ⊙久旱逢霖,他乡遇故

    《野叟曝言》三九:甲氏怜感素娥,十分加意;竟如久旱逢霖,他乡遇故,早结下闺中师友,分拆不开了。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闽都别记》三三:至文昌祠降乩,有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只此四句,与朋友齐来详解。友曰:“句句皆喜事。”《换夫妻》八:是夜夫妇二人同床共枕,十分恩爱,说不尽的云情雨意,这正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他乡遇故知

    《梼杌闲评》九:你道此人是谁,乃进忠在石林庄结拜的盟弟刘。二人相见,真是他乡遇故知,欢喜不尽,携手在垂杨之下叙阔。

    ⊙他乡遇故人

    《歧路灯》七一:兄弟二人扯住手,到了书房--匾上题“补过处”--坐下。正是他乡遇故人之喜,忙传搬运行李。

    ⊙他乡遇故,久旱逢霖

    《野叟曝言》二一:坐下对酌,说些新闻,讲些时政,这十斤酒,不知不觉的都饮尽了。正是:他乡遇故传佳信,久旱逢霖中圣人。

    ⊙他乡遇故,久旱逢甘

    《十二楼·闻过楼》:两个隔绝年余,一旦会合,虽不比他乡遇故,却也是久旱逢甘。这一夜的绸缪缱绻,自不待说。

    ⊙洞房花烛,他乡故知

    《梦中缘》一〇:三人传飞解,饮至天晚,方终归室入寝。正是洞房花烛,他乡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跻春台·血染衣》:十四完篇,十八入泮,治酒完婚,两喜同庆。正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乃人生极乐之秋也。

  • 军法不可私,名节不可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军法不可私,名节不可移

    【释义】:

    意谓军法不讲私情,名节不可变移。《飞龙全传》五九:妾非不爱吾子,奈军法不可私,名节不可移。君今日宽宥其罪,便是刘氏不忠,妾与列公,何以见众将士乎!

  • 君子不吃无名之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子不吃无名之食

    【释义】:

    君子不吃没有来历的饭菜。指君子不受不明不白的东西。《金瓶梅词话》三四:李瓶儿道:“贼囚!你平白好好的,怎么孝顺我?你不说明,我也不吃。常言说得好:君子不吃无名之食。”

  • 君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释义】:

    光明磊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更改姓名。意谓君子行事光明正大。《西游记》五三:常言道:君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便是悟空,岂有假托之理?

  • 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

    【释义】:

    比喻恶人即使现在不做坏事,人们都还是提防着他,指恶名远扬无法改变人们的坏印象。也指出了名的恶人,远近皆知。《西游记》三六:僧官道:“古人云: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三藏道:“怎么‘日前坏了名’?”他道:“向年有几众行脚僧,来于山门口坐下,是我见他寒薄,一个个衣破鞋无,光头赤脚,我叹他那般褴褛,即忙请入方丈,延之上坐;款待了斋饭,又将故衣各借一件与他,就留他住了几日。怎知他贪图自在衣食,更不思量起身,就住了七八个年头。住便也罢,又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来。”

    ☉老虎不吃人,日前坏了名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六:口便说着将就,其实的老虎不吃人,日前坏了名,将将就就,飞下起来。

    ☉老虎不吃人,只是坏了名色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五八:老虎不吃人,只是坏了名色,这些人都不来相见,怎么转去回复国师?

    ☉老虎不吃人,恶名儿在外

    《续红楼梦》七:晴雯跑着笑道:“你不用拿这话打趣我,我已经是‘老虎不吃人,恶名儿在外’的了。我的脸早已是城墙了,还怕什么呢!”

  • 冒名顶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冒名顶替

    【释义】:

    指冒充别人的名字干事。或窃取别人的权利、地位。《西游记》二五: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官场现形记》五六:冒名顶替,照考试定章办起来自要斩立决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〇〇:并且一切官场的毛病,甚么冒名顶替,假札假凭等事,是尤为查察得烂熟胸中。

  • 名下无虚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名下无虚士

    【释义】:

    意谓有高名的人必有真本事。泛指名不虚传。《壶中天》八:康对山欣然仝往,入门一见,不觉失笑道:“果然名下无虚士。”《洪秀全演义》一四:钱江道:“名下无虚士。秀成智勇足备,吾不如之。”

    ☉名下无虚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五:姜金定看见天师扦实了他,他把嘴儿咂了两咂,把个头儿摇了两摇,心里想道:“天师大德,名下无虚。”拨回马便走。

  • 名重好题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名重好题诗

    【释义】:

    意谓名声大的人喜欢到处吟诗题词。《玉燕姻缘全传》一四:你道临汝为何晓得?只因当初看过他进学文章,再者又有风月才子之名。自古道:名重好题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 名又不成,功又不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名又不成,功又不就

    【释义】:

    形容人功名无着,一事无成。《水浒全传》三九: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这里。

  • 名位出身书中,财富起于耕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名位出身书中,财富起于耕织

    【释义】:

    名位:功名地位。意谓功名从读书考试中取得,财富从耕织中聚积。指名位和财富均从正途获取。《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九〇:先生们不知,这吴之杨,文不能运筹,武不能决胜,日前托在邢公麾下征关白,大得了金爵。金处士原家无立锥,粮乏隔宿,向日锄园得了些横财,他二人妄自尊大,夸逞有钱,莫说比不得舍亲名位出身书中,财富起于耕织,便是比小生这一根丝条也难。

  • 千里投名,万里投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千里投名,万里投主

    【释义】:

    指不顾路途遥远,慕名投靠。《水浒全传》一一:小人千里投名,万里投主,凭托柴大官人面皮,径投大寨入伙。林冲虽然不才,望赐收录。

  • 枪下不死无名之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枪下不死无名之鬼

    【释义】:

    意谓不杀没有名气的庸人。蔑视对方的说法,不屑和无名小辈交手。《粉妆楼》六九:俺乃定国公马元帅麾下左先锋、越国公的公子罗灿是也!来将通名,你少爷枪下不死无名之鬼!

  • 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释义】:

    青云:喻迅速升到高位。这里指科举登科。金榜:科举时代公布殿试录取名单的文告。只要有功名可获总要到场一试,不得到功名誓不还乡。指对求取功名有信心。《喻世明言》一一:三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 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

    【释义】:

    求名者在朝廷,求钱利者在市场。指在朝廷做官是为了名,在市场上经营是为了财利。《十二楼·闻过楼》:古人云: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我既不趋名,又不趋利,所志不过在温饱。

  • 人有名,树有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有名,树有影

    【释义】:

    人有名声,就像树有影子一样。指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名声。也指人的名声在外,想隐瞒也隐瞒不住,做事总要顾及名誉。《樊梨花全传》三七:嫂嫂,哥哥虽是无情无义,还要看着我三人,人人敬服,个个称扬。常言道人有名,树有影,我哥哥乱道之言,只当放屁,不要睬他。

    ☉人的名,树的影

    《济公全传》一五七:书中交代,外面听说济公来了,人的名,树的影,大众一传嚷,传到十家财主耳朵里。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

    《后西游记》一一:小行者道:“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遮瞒得,兄弟莫要怪他。”

    ☉人都有个名儿,树都有个影儿

    《永庆升平前传》七:老爷子,你怎么管我叫秃子?人都有个名儿,树都有个影儿。我叫铁头孙兆英,又叫孙回。

  • 人怕出名猪怕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怕出名猪怕壮

    【释义】:

    意谓人怕出名后会招致麻烦、嫉妒甚至灾祸,就像猪怕长肥了被宰杀一样。□清·方苞《跋先君子遗诗》:且谚曰:“人惧名,豕惧壮”,尔其戒哉!《红楼梦》八三:这些话倒不是可笑,倒是可怕的。咱们一日难似一日,外面还是这么讲究。俗语儿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又是个虚名儿,终久还不知怎么样呢。

  • 人生名誉最为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生名誉最为先

    【释义】:

    指人生名誉为第一重要的事。《永庆升平前传》二五:诗曰:人生名誉最为先,过眼浮云似箭穿。

  •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释义】:

    人在那里生活过的地方,要留下好名声,就像大雁飞过高空留下响亮的鸣声一样。《薛丁山征西》六八:常言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你们得通报名姓。《儿女英雄传》三二:将来我撒手一走之后,叫我们姑爷在我坟头里给我立起一个小小的石头碣子来,把老弟你这篇文字镌在前面儿,那背面儿上可就镌上众朋友好看我的“名镇江湖”那四个大字。我也闹了一辈子,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算是这么件事。

    ☉人过要留名,雁过要留声

    《情变》二:寇四爷飞起流星鎚,分开众人,然后提了一根铁杆梨花枪,照例说了几句“鼓不打不响,话不说不明,人过要留名,雁过要留声”的话。

  •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释义】:

    人死要留下好名声,就像豹死了留下珍贵的毛皮一样。指人不能白活一世,要留下美名。□《全唐诗·谚迷·王彦章引谚》:“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清·杜文澜《古谣谚》卷一二作“人死留名,虎死留皮”。《五代史平话·唐》上:晋军尽获彦章的妻子家小。晋王好生待遇他,遣人招诱王彦章归晋。彦章怒骂道:“人死留名,豹死留皮。大丈夫怎肯负人恩德!咱学取汉将王陵,宁复以家人为意?”

  • 人间名宰相,天上老人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间名宰相,天上老人星

    【释义】:

    老人星:寿星。也称南极老人星,象征福寿。传说人间的名相和天上的老人星相应。《三遂平妖传》三八:原来文招讨幼年未及第时,曾在九天玄女娘娘庙中祈梦,梦见娘娘赠他十个字,道是人间名宰相,天上老人星。

  • 三更不改名,四更不改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三更不改名,四更不改姓

    【释义】:

    三更: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三更即半夜时分。四更:比三更更晚一个更次。指不管是白天黑夜都不改名换姓。意谓大丈夫做事堂堂正正,从不瞒人。《水浒传》六一:那渔人哈哈大笑,对卢俊义说道:“上是青天,下是绿水;我生在浔阳江,来上梁山泊;三更不改名,四更不改姓,绰号混江龙李俊的便是!”

    ☉三更不改名,四更不换姓

    《荡寇志》一三七:那哥子笑着答道:“咱老爷三更不改名,四更不换姓,咱老爷姓贾,叫做贾忠。”

  • 诗酒且图今朝乐,功名休问几时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诗酒且图今朝乐,功名休问几时成

    【释义】:

    人只图过眼前有诗有酒的快乐生活,不要管日后功名是否成功。指人要及时行乐,顾好眼前。《西游记》五:一起小妖又跳来道:“那九个凶神,恶言恶语,在门前骂战哩!”大圣笑道:“莫睬他。诗酒且图今朝乐,功名休问几时成。”

  •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释义】:

    意谓读书人长期刻苦攻读无人知晓关心,一旦考取功名,立刻就会名扬天下。□元·刘祁《归潜志》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二度梅全传》三九:只见那合省官员,远处皆是委官员来,那近的官皆亲自前来祭奠。正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闪电窗》一二:褚良贵果以奇才雄策中式浙江乡试第二名。正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夫人一到马头便知侄儿中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二度梅》三九:只见那合城的官员,远者皆是委员代吊,近者俱是亲来。果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

    《警世通言》二四:走出门来,只见大门上挂着一联对子: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我公公作下的对联。他中举会试,官至侍郎。

    ⊙一举成名天下闻

    《红楼梦》一一九:一举成名天下闻,如今二爷走到那里,那里就知道的。谁敢不送来!《跻春台·双金钏》:爹爹呀!既有银钱把水进,何不周济姓常人。送他学堂读孔圣。一举成名天下闻。

    ⊙一举成名天下知

    《明月台》一一:今年正当大比之年,分付儿子进京赴考。速提三场点了探花,赴宴谢恩。果然一举成名天下知,哄动京城九卿四相,文武官僚都来说亲。

  •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释义】:

    比喻权位高或名声大易招致别人的嫉妒和反对,给自己带来麻烦或祸害。□语出《五灯会元·太平禅师法嗣》:悟曰:“见后如何?”师曰“树高招风。”《西游记》三三: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你死该当,只难为沙僧、八戒与那小龙化马一场!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树大招风风损树,人为名高伤丧身

    《金瓶梅词话》四八:一面赏了来保五两银子,两瓶酒,一方肉,回房歇息。不在话下。正是:树大招风风损树,人为名高伤丧身。

    ⊙树大招风,权大生谤

    《济公全传》二四:俗语云:官大有险,“树大招风,权大生谤”我自居官以来,兢兢翼翼,对于王事,诸凡谨慎,外面尚落了许多怨言。

    ⊙树大招风

    《幻中游》一八:人生世上,富贵尚至卿相,尊荣极矣,有远虑者,必须急流勇退,方可善全始终。不然树大招风,恐无日不在摇动中也?

  • 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天下名山僧占多

    【释义】:

    佛寺多建于名山,故名山多为僧人所占据。《醒世恒言》三九:苍松古柏,荫遮曲槛回栏。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〇:天下名山僧占多,南朝有四百八十座寺,无万的僧人,龙蛇混杂,一例儿都要撵他下山。《快心编》七:向来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船所在,都被你僧家占去了。

  •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释义】:

    只有大英雄才能保持本来面目。是真正的名士自然潇洒风流。《儿女英雄传》八:今听如此说来,原来家学渊源,正所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了。《三侠五义》一一六:打开看时,是七言的对联,乃: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写的颇好。

    ⊙惟大英雄能本色

    《红楼梦》六三: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思,暗有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子。《带印奇冤郭公传》一:正是:惟大英雄能本色,自来忠直有谁知?

    ⊙是真名士自风流

    《红楼梦》四九: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大马扁》五:避债无台幸有舟,是真名士自风流。娘儿不解其中意,犹自登轮苦索搜。

  • 闻名不曾见面,见面羞杀天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闻名不曾见面,见面羞杀天神

    【释义】:

    只听到名声未曾见过面,见了面把人羞死了。指对方名不副实。《西游记》九一:那妖喝道:“你是那闹天宫的孙悟空?真个是闻名不曾见面,见面羞杀天神!原来是这等猢狲儿,敢说大话!”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

    《锋剑春秋》一〇:看将起来,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闻他的名,如雷贯耳。见了面。亦不过是我等之辈。有何异人之处。

  •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释义】:

    听到一个人的名声不如见到他本人,见到了本人比听到名声更胜一筹。多为见面时用的客套话。也指只听名声不如亲眼见到,有本人不如名声好之意。《水浒全传》三:鲁提辖道:“阿哥,你莫不是史家村甚么九纹龙史大郎?”史进拜道:“小人便是。”鲁提辖连忙还礼,说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济公全传》九三: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听说济颠乃是罗汉。要是罗汉,头上必有金光。《中国现在记》一一:老哥的官声又是安省有一无二的,就是兄弟在这里,耳闻目见,真要算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了。

    ⊙闻名不曾见面,见面胜若闻名

    《金瓶梅词话》三一:亘古到今,难逢难遇,闻名不曾见面,见面胜若闻名。

    ⊙闻名不如面见,面见胜似闻名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五:姜金定道:“俺把你这个大胆的道士,俺闻你的大名如轰雷灌耳……原来也只是这等一个纺车头、蚱蜢腿的道士么?这正是闻名不如面见,面见胜似闻名。”

    ⊙闻名不如见面

    《醒世姻缘传》七七:闻名不如见面,我的外甥每日说你这些好处,原来是这么个人儿!《红楼梦》六三: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三侠五义》九:我们不辞辛苦,奔至京师,指望伸冤报恨,谁知这位老爷也是怕权势的,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释义】:

    喻微不足道的虚名和利益。□语出宋·苏轼《满庭芳·或注警悟》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醒世恒言》二二:谁胜谁赢?正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初刻拍案惊奇》一:苏东坡亦有词云:“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蜗角虚名

    《初刻拍案惊奇》一六:我多因这蜗角虚名,赚得我连理枝分,同心结解。《海公大红袍全传》四:孩儿不肖,为着蜗角虚名,遂至远离膝下,有缺甘旨。

  •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释义】:

    指任何情况下都不隐瞒自己的姓名。表示行为堂堂正正,无所畏惧。《水浒全传》一七:那杨志拍着胸道:“洒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青面兽杨志的便是!”《金瓶梅词话》一: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自我便是阳谷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说岳全传》七五:那人道:“老爷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王名彪。因我有些力气,这些人都呼我做‘摇山虎’。”

    ⊙行不更名,住不改姓

    《济公全传》二三九:你家太爷行不更名,住不改姓,我姓安叫安天寿,绰号人称独角蛟。

    ⊙行不改姓,坐不更名

    《续小五义》一一一: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更名,这位是我哥哥姓李名珍,外号人称巡江太岁。我姓阮名成,外号人称细白蛇。

    ⊙坐不改姓,行不更名

    《金台全传》二三:坐不改姓,行不更名,好汉范将军,常吃无钱食的,谁敢前来说话!

  • 许看不许吃,许名不许实,许谋不许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许看不许吃,许名不许实,许谋不许得

    【释义】:

    此为以闯江湖卖唱演戏为生涯的女子的三句秘诀。意谓只许看她外貌,不许占她身子;只许空愿不许实事;只许别人图谋,却不会轻易嫁人。《比目鱼》一:有我做娘的也不叫你十分滥交,逢人就接,遇人就睡。有三句秘诀,传授与你。若肯依计而行,还你名实兼收,贤愚共赏,一生受用不尽,听我道来,教做许看不许吃,许名不许实,许谋不许得。

  • 雁飞不到处,人被利名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雁飞不到处,人被利名牵

    【释义】:

    连大雁都飞不到的地方,人都被名利牵着走。形容天下之人都被名缰利索束缚。□清·翟灏《通俗编》二九:唐李明远为潘州司马,尝有诗云:“北鸟飞不到,南人谁与游”……俗传句云:“雁飞不到处,人被利名牵。”同一慨也。《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包公径来拜知嫂嫂,分付毕,挑上行李望东京进发。正遇三月天气,风和日暖,恰好前行,常言雁飞不到处,人被利名牵。《玉燕姻缘全传》二五:我目今当了这个门户,这也是孽在其中。古语说得好:观其雁飞不到处,乃知人被利名牵。

    ⊙人为利名牵

    《龙图耳录》一一:真是人为利名牵,他见小人应了他,他便精神百倍,着力往深里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