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吞)是什么意思
吐←→吞 纳 含-反义词词典
吐←→吞 纳 含tǔ-tūn nà hán
【词性】:动
吐:使东西从咀里出来。
吞:咽下肚里。
纳:收进来。
含:把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去。
【例】 驾辕的马,哼哧哼哧地吞吐着一团团的白气,信步走着。(杜鹏程:《工地之夜》) 因出已虫,纳比笼中。(清·蒲松龄:《促织》) 含哺而熙。(《庄子·马蹄》)
吞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吞舟tūn zhōu
【释义】:
大鱼的喻称。《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后因以喻大鱼。《晋书·顾和传》:“明公作辅,能使网漏吞舟。”网漏吞舟,即网眼大没能使吞舟大鱼通过,喻法网宽疏。
气吞山河-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成〉形容气魄很大。常作谓语、定语。
那高昂的口号声,真可以说是气吞山河|当年的彭大将军横刀立马,气吞山河|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奋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这两位气吞山河的革命先烈就是当时广州起义行动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周文雍同志和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同志|他们那气吞山河的气概震撼了许多人的心|气吞山河的游行队伍高呼着反对内战的口号冲向大街
吞吞吐吐-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吞吞吐吐tūn tūn tǔ tǔ
〈成〉形容有顾虑,有话不敢直说或说话含混不清。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我问了他半天。他一直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不知到底出了什么事|你有话就直说吧,不要这么吞吞吐吐的|他这些吞吞吐吐的话,听着真费劲|“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要是写得吞吞吐吐,自己又觉得没意思
独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独吞dútūn
独自侵吞和占据——瓜分(帝国主义列强肆意~弱小国家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鲸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鲸吞jīngtūn
象鲸鱼一样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蚕食(殖民主义者,长期以来用~与鲸吞两种方式,侵占了不少国家的领土。)
狼吞虎咽-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狼吞虎咽lángtūnhǔyàn
形容吃东西象虎狼一样地又猛又急——细嚼慢咽(吃饭也要讲卫生,要~,不要狼吞虎咽。)
侵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侵吞qīntūn
暗中非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或公共财物、土地等)——退赔(~公款)
忍气吞声-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忍气吞声rěnqìtūnshēng
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扬眉吐气(解放后,劳动人民~做了主人,不再忍气吞声过日子了。)
生吞活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生吞活剥shēngtūnhuóbō
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照搬——融会贯通(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灵活运用;生吞活剥、生搬硬套是绝对不会奏效的。)
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吞tūn
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引申为大量进入——吐(港口的吞~量大大增加)
吞吞吐吐-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吞吞吐吐tūntūntǔtǔ
形容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能直截了当痛快地说出——畅所欲言(开会时希望大家~,不要吞吞吐吐。)
吞噬-古语词今用词典
吞噬tūnshì
吞咽、吃掉。《山海经·北山经》说,有大咸山,山上无草木,产玉石,四方陡峭不可上。此山有蛇名长蛇,长达百寻(古八尺为寻),身上有花纹,纹间有毛如猪鬃,发出的声音如巡夜更夫所敲击的梆子声。晋人郭璞为它写有一《赞》:“长蛇百寻,厥鬣如彘。飞群走类,靡不吞噬,极物之恶,尽毒之厉。”引申为并吞、兼并,喻消溶、毁掉。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并有发展。
①吞咽、吃掉。孙犁《秀露集·戏的梦》:“鹰泉吞噬了飞鸟。”邓刚《迷人的海》:“它(鲨鱼)那飞跃在半空中的身子灵巧地横扫一下,刀片式的长尾将人扇进水里,然后,再去吞噬。”李斌奎《天山深处的“大兵”》:“揭色的沙尘顷刻间吞噬掉整个天空,天地之间只见一片朦朦的昏黄。”
②并吞、兼并。《四川广播电视报》:“倾扎、吞噬和变迁。”
③喻消溶、毁掉。茅盾《昙》:“她觉得只有空虚和寂寞在她周围扩展着,包围了她,吞噬了她。”峻青《焦裕禄的光辉》:“病魔吞噬了一个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的躯体。”《随笔》:“觉慧梦见自己与已经自尽的鸣风在出逃时,被惊涛骇浪所吞噬。”
吞 吞食 吞吃 吞噬-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吞 吞食 吞吃 吞噬
吞tūn 吞食tūnshí 吞吃tūnchī 吞噬tūnshì
动词。表示吃东西时张大嘴巴不嚼或不细嚼,把进入口中的东西整个地往下咽。
“吞”较侧重于往下咽;有口语色彩,较为常用;可和“枣”、“狼”分别组合(加上其他的词)为成语,“囫囵吞枣”、“狼吞虎咽”。例如:“她吞了三片安眠药,渐渐睡了过去”(刘亚舟:《男婚女嫁》);“鱼儿常常见食不见钩,吞了食也上了钩”(冯志:《敌后武工队》);“笼子里的几只狼简直象疯狂了似地,它们吃东西看来不必咀嚼,就是一个劲儿往嘴巴里面吞”(秦牧:《艺海拾贝》);“有的人好读书,但是读得不细,囫囵吞枣,实际上没有吸取到多少东西”。
“吞食”和“吞吃”都强调吃的行为动作,可用于比喻。“吞食”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吞吃”含有“强大的动物仗着势力吃下弱小动物”的意味。例如:“一条柳条鱼在摄氏二十二度的水里,一昼夜可吞食一百多个孑孓”;“这个洞真象一张大嘴,红的唇,白的牙齿,每个人走下去,就象被它吞食了一样”(巴金:《利娜》);“有人拿到一本好书,就象吞食了兴奋剂似的,振作精神”(秦牧:《艺海拾贝》)。“阴历腊月,敌人从四面八方吞食冀中,不久就占领了深县城”(孙犁:《晚华集》);“这家伙是个鱼类霸王,经常吞吃比它小的鱼类”;“吃了……好多穷人的那个,在你一落生就要吞吃了你的那个,就是旧社会”(浩然:《西沙儿女》)。
“吞噬”含有“先咬住东西然后不嚼咽下”的意味,有形象色彩;在文艺作品中往往用于比喻;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吞食”浓厚。例如:“我看到过一条蛇吞噬了一个兔子”;“看着那继续上涨的山水,我眼前好象出现无数怪兽……要吞噬我们用心血、汗水浇灌出来的苗圃”(周立波:《韶山红日》);“他把巨大的伤痛吞噬下去,深深埋入心底”(《语文学习》,1979,7)。
吞没 淹没-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吞没 淹没
吞没tūnmò 淹没yānmò
动词。比喻(某种事物)以强大的势力或声势把别种事物盖住。
“吞没”含有“本事物使别种事物在自己本体中消失掉”的意味,具有比喻为吞噬进去的形象色彩。例如:“它象黑夜中的火把,使我不致完全被黑暗吞没”(《上海文艺》,1978,12);“不停的、强烈的炮声和机枪声,把人们的叫喊和哭泣声都仿佛吞没了”。
“淹没”含有“完全把别种事物覆盖住,使不能露出一点形迹”的意味,具有比喻为大水把东西盖过的形象色彩。例如:“但是一弹一弹,弹弹都准确地命中了,小岛一时之间给浓烟淹没了”(刘白羽:《万炮震金门》);“曾国藩……厉行所谓‘安内攘外’,终于将太平天国的革命火焰淹没在几千万人民的血泊之中”(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吞没”在表示“把公共的或代管的财物据为己有”(如说:“剩余的一大笔公款全被他吞没”)时,和“淹没”没有同义关系。“淹没”在表示“大水漫过和盖过(人或某种东西)”(如说:“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时,也同“吞没”没有同义关系。
气吞山河-实用委婉语词典
气吞山河
意为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元曲选外编·金仁杰〈追韩信〉二》曰:“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也叫“气吞万里”。
吞了颗西瓜籽-实用委婉语词典
吞了颗西瓜籽
欧美婉指怀孕,有幽默色彩。多作口语。
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实用委婉语词典
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意为迷恋所欲求的东西胃口越来越大,却未知螳螂捕蝉黄雀躲在后面祸福难料。语出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温吞水-实用委婉语词典
温吞水
婉指暧昧,态度不鲜明。像温吞水一样,不冷不热。喻指。
将心吞噬掉-实用委婉语词典
将心吞噬掉
欧美婉指对别人妒忌得要命。
吞火杂耍演员-实用委婉语词典
吞火杂耍演员
欧美婉指好勇赌恨,脾气暴躁的人。有戏谑味。
据理力争 忍气吞声-反义词应用词典
据理力争 忍气吞声
据理力争 jùlǐlìzhēng
忍气吞声 rěnqìtūnshēng
【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坚持自己的观点或极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
〔例句〕
1.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得,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2.当保守势力横加反对时,祖冲之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终于制成了当时最科学的《大明历》。
【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
〔例句〕
1.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2.武大忍气吞声,由他自骂。
3.山川没有能力养活妻子,只好忍气吞声地离家出走。
融会贯通 生吞活剥-反义词应用词典
融会贯通 生吞活剥
融会贯通 rónghuìguàntōng
生吞活剥 shēngtūnhuóbō
【融会贯通】褒义。把知识融合、贯穿起来,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例句〕
1.要没有活泼的想像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
2.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3.无论学什么,都要融会贯通,才能运用自如。
【生吞活剥】贬义。比喻生硬地、机械地搬用别人的言辞、理论、经验、方法等。
〔例句〕
1.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
2.始知今天下另有一番为古文词者,聚敛拆洗,生吞活剥,大言以为利禄之媒。
〔应用例句〕
学习革命理论,要融会贯通,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而不能生吞活剥地照搬。
侵占 侵吞-近义词应用词典
侵占 侵吞
侵占 qīnzhàn 侵吞 qīntūn
【侵占】①用不法手段占有别人的财产。②用侵略手段占有别国领土。如:
1.他侵占弟妹的房子,据为己
有。
2.那个下午,我们在大雨的海滩上,和内滩农民的家里,听到了许多工农群众为反对美军侵占农田作打靶场奋起斗争终于胜利的种种可泣可歌的事迹。
【侵吞】①暗中非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或公共财物、土地等)。②用武力吞并别国或占有其部分领土。如:
3.贪污分子非法侵吞公款。
4.帝国主义派兵侵吞弱小国家的领土。
辨析:“侵占”,占有财产或领土、土地。一般是公开的野蛮的掠夺占有,如侵占领土,侵占财产。“侵吞”,非法并吞,如侵吞公款,侵吞土地。
并吞-古文观止词典
并吞bìng tūn
【词性】:动词
兼并,容纳(1)。《贾谊过秦论上》:并吞八荒之心。——兼并八方的雄心壮志。
吞-古文观止词典
吞tūn
【词性】:动词
一、吞并,兼并,吞灭(2)。《苏秦以连横说秦》:可以并诸侯,吞天下。——可以兼并诸侯,吞灭天下。《贾谊过秦论上》:吞二周而亡诸侯。——吞并东周、西周,灭亡了各国诸侯。
二、整个咽下去。吞食,包容(4)。《黄冈竹楼记》:远吞山光,平挹江濑。——远望可以包容整个山色,平视可以看到江滩。《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它含着远山,吞食长江。《豫让论》:观其漆身吞炭。——看他往身上涂漆,吞食木炭。
吞舟之鱼-古文观止词典
吞舟之鱼tūn zhōu zhī yú
喻刑罚不严,漏掉重大的罪犯(1)。《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法网疏得可以漏掉一口吞下船的大鱼
飞蛾投火身倾丧,怒鳖吞钩命必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飞蛾投火身倾丧,怒鳖吞钩命必伤
【释义】:
比喻自投危险境地,必然遭殃。《水浒全传》五八:两边壁衣内,走出三四十个做公的来,横拖倒拽,捉了鲁智深。你便是哪吒太子,怎逃出地网天罗?火首金刚,难脱龙潭虎窟!正是飞蛾投火身倾丧,怒鳖吞钩命必伤。
⊙飞蛾扑火身须丧,蝙蝠投竿命必倾
竿:涂了胶粘扑虫的竹竿。《警世通言》三三:捱到黄昏,洪大工提个灯笼去接周氏。周氏取具锁锁了大门,同小二回家。正是:飞蛾扑火身须丧,蝙蝠投竿命必倾。
⊙飞蛾投火身须丧,蝙蝠遭竿命被坑
《三遂平妖传》一二:诗曰:为人本分守清贫,非义之财不可亲;飞蛾投火身须丧,蝙蝠遭竿命被坑。
⊙飞蛾接火身倾丧,怒鳖吞钩命必伤
《平鬼传》八:有分叫:飞蛾接火身倾丧,怒鳖吞钩命必伤,要知赌钱鬼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非蛾投火身须丧,蝙蝠投竿命必倾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周氏取其锁,锁了大门,同小二回家。正是:非蛾投火身须丧,蝙蝠投竿命必倾。
狗舐热油铛--吞吐两俱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狗舐热油铛--吞吐两俱难
【释义】:
歇后语。舐:舔。铛chēng:烙饼用的平底锅。比喻贪图的东西难以到手,又不愿放弃,进退两难。《清夜钟》一四:分付:“以后有方外异人,不妨禀明,容见则见。”却早把个杨总督弄得似:狗舐热油铛--吞吐两俱难。一念要撇了这担子,这圣上英明,托词陈请不得,不若且到明年,再图机会。
好似和针吞却线,刺人肠肚缚人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似和针吞却线,刺人肠肚缚人心
【释义】:
比喻事情令人牵肠挂肚。《西湖拾遗》一七:以心问口,以口问心,好难决断!果然:好似和针吞却线,刺人肠肚缚人心。
⊙好似和针吞却线,系人肠肚闷人心
《西湖二集》一一:这一去正如龙投大海,虎奔高山,他倒得其所哉,我却怎生放心得下?以心问口,以口问心,好难决断。果然:好似和针吞却线,系人肠肚闷人心。
⊙好似和针吞却线,刺人肠断系人心
《金云翘传》七:马龟道:“日且暮矣,此处不是住的所在。出嫁之女,跟不得这许多,你们回去罢。”王员外听了此言,好似和针吞却线,刺人肠断系人心。
⊙好似和针吞却线,刺入肠肚系人心
《鼓掌绝尘》三八:这李篾好似和针吞却线,刺入肠肚系人心。两只眼痴痴的把这张丞瞧定,心下却也将信将疑。
⊙和针吞却线,刺人肠挂人心
《韩湘子全传》二六:韩夫人道:“我也晓得焦烦无益,争奈和针吞却线,刺人肠挂人心。”
囫囵吞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囫囵吞枣
【释义】:
指把整个枣子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生吞活剥,不求甚解。□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未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黄绣球》七:这告示明说叫人具禀请办,却不说办的款子要人报捐,亦不说是将书院改为学堂,囫囵吞枣,大约要等人一个个禀了上去,再定主意。
狼吞虎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狼吞虎咽
【释义】:
像狼和老虎那样吞咽食物。形容人吃东西又猛又快。《歧路灯》四六:绍闻只得陪差人吃饭,只呷了几口汤儿,看那差人狼吞虎咽的吃。《官场现形记》三四: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狼餐虎咽
《西游记》五二: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东周列国志》一〇五:(廉颇)一饭斗米俱尽,啖肉十余斤,狼餐虎咽,吃了一饱。《飞龙全传》一三:一面说着,一面拿起筷子,也不管柴茶吃不吃,也不顾热汤难吞,竟似狼餐虎咽,任性铺啜,吃一回饼,饮一回汤。
☉虎咽狼吞
《西游记》六二: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席果菜之类,吃得罄尽。
猫儿见腥,无有不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猫儿见腥,无有不吞
【释义】:
腥:鱼、肉类。比喻决不会轻易放过。《禅真逸史》七:赵婆摇头道:“不信,不信!猫儿见腥,无有不吞。我为住持爷用尽了机神,千难万难勾搭得他到这里,怎么就轻轻地放过了?”
陪王如陪虎,食禄似吞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陪王如陪虎,食禄似吞钩
【释义】:
陪王:陪伴君王。食禄:做官。比喻侍奉君主随时有杀身之祸,做官食俸禄也很危险。《金莲仙史》三:谚云:陪王如陪虎,食禄似吞钩,今老爷为官为黜,何足挂齿?参见“伴君如伴虎。”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释义】:
人心难以满足,就像蛇要把大象吞下去一样,世间的事情到头来就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人心贪得无厌,祸事常会接连而来。□语本《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又,汉·刘向《说苑》: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金瓶梅词话》三〇:得失荣枯总是闲,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初刻拍案惊奇》三三:得失枯荣总在天,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浑如螂捕蝉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一七:想个法撮掉了他才好,也免得后来淘气。正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浑如螂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通天乐》二:得失乘除总在天,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界犹如螂捕蝉
《玉燕姻缘全传》一五:临汝道:“你好不识时务!莫不然我将这床相让你罢!”这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世界犹如螂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
《警世通言》二五:古人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初贫困之日,低门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发迹了,反嫌好道歉起来。《圣烈传》二:俗云:人心不足蛇吞象。魏忠贤富堪敌国,还想着御库内的宝贝。
人心不足蛇吞象,与了皮来想骨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心不足蛇吞象,与了皮来想骨吞
【释义】:
人心难以满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你给了他皮吃,他还想吞掉你的骨头。比喻人心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岭南逸史》一七:那班无赖后来探得足像用了许多银子,都是分毛两个干没了,岔气不过,这个来诈了三十五,那个又要八十一百,弄得个足像母子终日啼哭,真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与了皮来想骨吞。
一时吞却针和线,刺人肠肚系人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时吞却针和线,刺人肠肚系人心
【释义】:
比喻牵肠挂肚。《梦中缘》二:吴瑞生此时心烦意乱,那里吃得下去。只用了一个点心,其余俱着琴童、书童拿去吃了,便一身倒在床上,一心想着烛堆琼,又一心想着金公的女儿,被窝里打算到半夜方才睡去。正是一时吞却针和线,刺人肠肚系人心。
游鱼吞却钩和线,从今钩出是非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游鱼吞却钩和线,从今钩出是非来
【释义】:
比喻因某事某人而惹出是非。《禅真逸史》五:这尼姑是受过恩的人,见钟守净有病,怎得不惊,急急走入去探望一遭。只因此去,有分教:游鱼吞却钩和线,从今钩出是非来。
蛇吞象-汉语惯用语辞典
蛇吞象shé tūn xiàng
形容贪婪之甚。语出《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则这二攒司过似蛇吞象,再差十大户犹如插翅虎。”李準《黄河东流去》“郭万有冷笑着说‘老乡,我看你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二十亩水地你还不换,那你就留着吧。”
温吞水-汉语惯用语辞典
温吞水wēn tūn shuǐ
不冷不热的水。用以形容言谈不着边际,办事不爽利或态度不鲜明。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你记得么,一二八时候,英国那和温吞水的态度?”
一口吞-汉语惯用语辞典
一口吞yī kǒu tūn
①谓独自占有。贾平凹《腊月、正月》“咱要不要,那王才必是一口吞了!”②谓全盘接受。浩然《艳阳天》“你要小心,以后对他的话,要想想再接受,别一口吞”。③谓一下子全部消灭敌人。李建彤《刘志丹》“敌人力量大了切开吃,小了一口吞。”
光吞万象-佛源语词词典
光吞万象
阳光照耀着所有的事物,比喻佛法广大无边,众生无不承受它的恩泽;亦比喻一旦领悟了佛法,心性洞然明朗,如同日出照耀万物一样。《祖堂集·卷十五·盘山和尚》:“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
吞饥忍饿-佛源语词词典
吞饥忍饿
忍耐住饥饿,指忍耐住寒苦的生活。《虚堂和尚语录》卷六:衡阳梅杨十七年,吞饥忍饿,将谓万里生还,知非元来一星子不曾改过。这般瞎秃得人憎,天上人间无两个。”
心月孤圆,光吞万像-佛源语词词典
心月孤圆,光吞万像
心像月亮一样明净,虽然月亮只有一个,但是它的光可以照覆万物。喻指佛法无边际,不可测度,能够普照万物。《祖堂集·卷十五·盘山和尚》:“大道无中,复谁前后;长空绝际,何用量之。空即如斯,道岂言哉。心月孤圆,光吞万像。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
鸭吞螺蛳——眼睛突出-佛源语词词典
鸭吞螺蛳——眼睛突出
歇后语。鸭子脖细,螺蛳较圆大,又有硬壳,口部稍突出,吞咽时较困难。由于用力吞,眼睛要比平时凸出很多。比喻能力不够,硬要取得某种成果,因此必须分外努力。《五灯会元·卷四·婺州苏溪和尚》:“苏溪和尚,僧问:‘如何是定光佛?’师曰:‘鸭吞螺师。’曰:‘还许学人转身也无?’师曰:‘眼睛突出。’”
鸭吞螺蛳——一半入得一半入不得-佛源语词词典
鸭吞螺蛳——一半入得一半入不得
歇后语。螺蛳即田螺,鸭子脖子细,一次吞咽不下,须要一顿一顿地往下吞,开始时只能吞进一半。《虚堂和尚语录》卷二:“‘每日蒲团上妄想,无你插手处,以致奔南走北,如鸭吞螺蛳。山僧今日不动声气,叫你诸人有个入处。’良久拍手云:‘一半入得,一半入不得。’”
野狐吞老鼠——快活-佛源语词词典
野狐吞老鼠——快活
歇后语。《五灯会元·卷六·东山云顶禅师》:“师曰:‘阎老殿前添一鬼,北邙山下卧千年。’士叫:“快活!快活!’师曰:‘也是野狐吞老鼠。’”
饮气吞声-佛源语词词典
饮气吞声
本意为屏住呼吸,不敢出声,指隐蔽起来惟恐被人发现。后受“饮恨吞声”影响,义变为忍住痛苦或怨恨不敢说出来。《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平王捉我,事未消宁,倘被擒获,百死无生。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潜形。”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宋·朱熹《朱文公集·读两陈议遗墨》卷七十:“顾以奸贼蒙蔽,禁网严密,是以饮气吞声,莫敢指议。”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但不用本义而用变义。例:当局根本不讲道理,大家只好饮气吞声,等解放军来了就什么都解决了。
吞-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吞tūn
①吞咽。《战国策·赵策一》:“又~炭为哑变其音。”②忍受着不发作出来。见“吞声”。③吞并,吞没。贾谊《过秦论》:“~二周而亡诸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万里如虎。”④包容。范仲淹《岳阳楼记》:“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长江。”
【吞并】兼并。罗隐《自贻》:“汉武巡游虚轧轧,秦皇~谩驱驱。”《天演论·导言》:“长此互相~,混逐蔓延而已。”
【吞声】①不敢出声。《后汉书·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莫敢有言。”②无声地悲泣。杜甫《哀江头》:“少陵野老~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吞舟】“吞舟之鱼”的简称。比喻极大的人或事物。丘迟《与陈伯之书》:“主上屈法申恩,~是漏。”
一口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口吞yī kǒu tūn
【释义】:
指独自占有。贾平凹《腊月、正月》:“咱要不要,那王才必是一口吞了!”也指不加思考全盘接受。浩然《艳阳天》:“你要小心,以后对他的话,要想想再接受,别一口吞。”也指一下子全部消灭敌人。李建彤《刘志丹》:“敌人力量大了切开吃,小了一口吞。”
半吞半吐-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吞半吐bàn tūn bàn tǔ
【释义】:
说一半留一半。形容说话不直截了当。巴金《雨》:“高志元起初微笑,后来却半吞半吐地说:‘当心点,不要被熊智君迷住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心不足蛇吞象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释义】:
比喻人的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巴金《春》:“这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侵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侵吞qīn tūn
【释义】:
①用武力吞并别国或占有其部分领土。如:弱国被强国侵吞。②非法占有公物或他人之物。曹禺《北京人》:“(他)做了几次官…据说有侵吞公款的嫌疑,非常不名誉地下了任。”
并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并吞bìng tūn
【释义】:
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等强行纳入自己的范围内。如:并吞邻国。
云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云吞yún tūn
【释义】:
方言。馄饨。《新民晚报》1986.10.30:“馄饨是家常小吃,各地都有,广东话叫作‘云吞’。”
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tūn
【释义】:
①咽下。如:吞下肚子。②兼并,消灭。如:吞并;吞灭。③吞没;侵吞。如:这是大家的血汗钱,你竟敢一人独吞?!④包括;容纳。如:气吞霄汉。
吞刀吐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刀吐火tūn dāo tǔ huǒ
【释义】:
传统杂技和戏法之一。鲁迅《铸剑》:“近来便是走索、缘竿、抛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也都看得毫无意味。”
吞云吐雾-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云吐雾tūn yún tǔ wù
【释义】:
《梁书·沈约传》:“始飡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形容道家的绝谷养气。后以“吞云吐雾”形容吸鸦片或吸烟,多寓讥讽。许世友《万源保卫战》:“那些一支烟枪、一支步枪的川军正在吞云吐雾的时候,我们便束装出发了。”
吞灭-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灭tūn miè
【释义】:
①并吞消灭。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日本)无限止地吞灭全中国是不可能的。”②喻淹没。郭沫若《金刚坡下》:“她低下头去,吻着她自己的婴儿,就以那样的姿势,被夜境吞灭了去。”
吞吐-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吐tūn tǔ
【释义】:
①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赵光荣《里湖纪游》:“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②言语支吾,含混不清。老舍《赵子曰》:“作官的时候出锋头是心里的劲儿,越吞吐掩抑越见长处。”
吞吃-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吃tūn chī
【释义】:
①不加咀嚼而咽下。茹志鹃《澄河边上》:“水里仿佛埋伏着许多看不见的猛兽,随时会把人吞吃下去。”②犹侵吞,非法占有。《扬州评话选》:“他想吞吃来人的银子,以多报少。”
吞并-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并tūn bìng
【释义】:
并吞,兼并。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这种做法显然不同于军阀制度的吞并排挤。”
吞吞吐吐-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吞吐吐tūn tūn tǔ tǔ
【释义】:
形容有话不直说或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鲁迅《〈三闲集〉序言》:“那些吞吞吐吐,没有胆子直说的话,都载在《而已集》里。”
吞声-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声tūn shēng
【释义】:
不出声;不说话。特指哭泣时不敢出声。刘半农《耻辱的门》:“我除吞声承受外,那空气,你的上帝所造的空气,还肯替我的呻吟,颤动出一半个低微的声浪么?”又如:吞声饮泣。
吞声饮泣-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声饮泣tūn shēng yǐn qì
【释义】:
形容不出声地悲泣。如:她虽心中万分悲痛,但也只好吞声饮泣。
吞声忍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声忍气tūn shēng rěn qì
【释义】:
同“忍气吞声”。鲁迅《论“人言可畏”》:“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
吞没-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没tūn mò
【释义】:
①指将他人或公共的财物据为己有。碧野《没有花的春天》:“她犹疑着是吞没了呢,还是重新缝进裾角里去?”②犹吞食。叶圣陶《小病》:“那房间又像个寂寞的怪物,张开了嘴只想吞没人。”③淹没。鲁迅《马上日记之二》:“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乃仍被吞没,或者受伤。”
吞咽-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咽tūn yàn
【释义】:
①咽下;不咀嚼而咽下。艾芜《印度洋风土画》:“麻面小伙子认真地说了之后,还吞咽一大口唾液。”②隐忍而不吐露。老舍《四世同堂》:“他是个老实人,仿佛在最后的呼吸中还不肯多哼哼两声,在没了知觉的时候还吞咽着冤屈痛苦,不肯发泄出来。”
吞食-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食tūn shí
【释义】:
①吞吃,不咀嚼或不细嚼而咽下。杨朔《风暴》:“赵区长抓起窝窝头,大口地吞食。”也比喻大量地吸收。巴金《奴隶的心》:“我非常用功,我盲目地尽量吞食学校给我的知识。”②侵吞,非法占有。夏衍《呵,这一百年》:“资产阶级吞食了工人斗争的果实。”
吞蚀-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蚀tūn shí
【释义】:
消失,消溶。艾芜《山峡中》:“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吞剥-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剥tūn bō
【释义】:
①侵吞剥削。毛泽东《论持久战》:“那时它只剩下了向弱者吞剥的一条路。”②生吞活剥。比喻不加领会,生硬套用。鲁迅《答KS君》:“大约章士钊还不过熟读了几十篇唐宋八大家文,所以模仿吞剥,看去还近于清通。”
吞啮-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啮tūn niè
【释义】:
吞食。又比喻湮灭。王西彦《古屋》:“如果她不快活,忧虑早会把他吞啮掉。”
吞搂-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搂tūn lōu
【释义】:
侵吞。浩然《艳阳天》:“你让我倒卖粮食,还吞搂我的小米子。”
吞噬-现代汉语大词典
吞噬tūn shì
【释义】:
①吞吃;吞咽。孙犁《戏的梦》:“这就像风沙摧毁了花树…鹰枭吞噬了飞鸟。”②犹吞并,兼并。如: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想吞噬中国大陆。③比喻消溶,湮灭。茅盾《昙》:“她觉得只有空虚和寂寞在她周围扩展着,包围了她,吞噬了她。”
囊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囊吞náng tūn
【释义】:
囊括吞食。姚雪垠《李自成》:“这些人都有许多战功,热心为大清开疆拓土,巴不得赶快囊吞半个中国。”
囫囵吞枣-现代汉语大词典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
【释义】:
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以接受。茅盾《夜读偶记》:“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独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独吞dú tūn
【释义】:
独自占有(利益)。如:他想独吞遗产。
狼吞虎咽-现代汉语大词典
狼吞虎咽láng tūn hǔ yàn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魏巍《东方》:“每个人都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大碗,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饮泣吞声-现代汉语大词典
饮泣吞声yǐn qì tūn shēng
【释义】:
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杨沫《青春之歌》:“为了求学,为了学校‘赐给’的两餐粗茶淡饭,他们饮泣吞声忍受了四年的奴隶生活。”
饮恨吞声-现代汉语大词典
饮恨吞声yǐn hèn tūn shēng
【释义】:
忍恨含悲,不敢表露。如:他一时敌不过仇家,只得饮恨吞声,远走他乡。
温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温吞wēn tūn
【释义】:
多指液体温度适中,不冷不热。《人民文学》1964年第4期:“每天给每个车间装上两桶茶水,一桶滚烫的,一桶温吞的。”
温吞水-现代汉语大词典
温吞水wān tūn shuǐ
【释义】:
不冷不热的水。《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这天晚上老太太吃东西吃得不消化,又喝了两口温吞水,夜里就跑了三趟厕所。”也用以形容言谈不着边际,办事不爽利或态度不鲜明。张英《老年突击队》:“他名叫温成书,因为做事怕痛怕痒,干啥也吞吞吐吐,没有火气,所以大伙把他的名字喊成为‘温吞水’了。”
忍气吞声-现代汉语大词典
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
【释义】:
遭受欺侮,不敢出声抗争。巴金《坚强战士》:“他梦到地主逼死他的父亲,一家人忍气吞声埋掉死人不敢伸冤。”
慢吞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慢吞吞màn tūn tūn
【释义】:
缓慢的样子。茅盾《子夜》:“陈君宜慢吞吞地发言了。”也作“慢慢吞吞”。周立波《暴风骤雨》:“车子在平道上晃晃悠悠,慢慢吞吞地走着。”
慢声吞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慢声吞气màn shēng tūn qì
【释义】:
见“慢声慢气”。
慢慢吞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慢慢吞吞màn man tūn tūn
【释义】:
见“慢吞吞”。
气吞山河-现代汉语大词典
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释义】: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魄很大。殷夫《夜的静》:“我颓衰不如感伤的诗人,我勇猛不及气吞山河的战将。”
神木愣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神木愣吞shén mù lèng tūn
【释义】:
方言。形容失神发呆。克非《春潮急》:“问得李春山神木愣吞。这不像上前天夜里那件衣服,不那么好赖啊!”
生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生吞shēng tūn
【释义】:
①活活地咽下去;未经煮熟地咽下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那矮的恶魔怎么那样凶恶,竟将母亲那么一大块身体,就一口生吞下去。”②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模仿。柳亚子《论诗》:“一卷生吞杜老诗,圣人伎俩只如斯。”
生吞活夺-现代汉语大词典
生吞活夺shēng tūn huó duó
【释义】:
形容粗暴地抢夺。郭沫若《洪波曲》:“(日语训练班的工作)原先本打算由三厅直接办理的,梁寒操生吞活夺的抢去,乃超和鹿地便只以顾问的名义留下。”
生吞活剥-现代汉语大词典
生吞活剥shēng tūn huó bō
【释义】:
①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模仿。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不过从旧有的里面生吞活剥,是无效力的。”②比喻侵略欺凌。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③犹生拉硬扯。沙汀《催粮》:“他不能不袒护李扯火,但他总是硬不下心,生吞活剥地把汪二挡起来,拿他去代替李扯火。”④比喻一知半解。柯岩《美的追求者》:“在我还没有长大,识字也还不多时,就生吞活剥地看起小说来。”
私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私吞sī tūn
【释义】:
私自占有;私下侵吞。柳青《狠透铁》:“王以信他们私吞的粮食里头,有她和她儿子的份儿。”
蚕食鲸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蚕食鲸吞cán shí jīng tūn
【释义】:
像蚕食桑叶,鲸吞食物。比喻侵占并吞。姚雪垠《李自成》:“鼓舞三军,与虏决一死战,予以重创,使逆虏知我尚有人在,不敢再存蚕食鲸吞之心。”
蛇吞象-现代汉语大词典
蛇吞象shé tūn xiàng
【释义】:
形容十分贪婪。如:人心不足蛇吞象。
鲸吞-现代汉语大词典
鲸吞jīng tūn
【释义】:
①像鲸鱼一样地吞食。多形容饮酒放量豪饮。②兼并;吞并。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假如觉悟到你们的产业终久会被外人鲸吞…那你们当然尽可以前来实行新国家主义,前来作无产阶级的伴侣。”
半吞半吐-汉语大词典
半吞半吐
亦作“[半吐半露]”【1】说一半留一半。形容说话不直截了当。{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倣{王}{孟}以爲高﹐而半吞半吐者﹐謂之貧賤驕人。” {巴金}《雨》七:“{高志元}起初微笑﹐后来却半吞半吐地说:‘当心点﹐不要被{熊智君}迷住了。’”《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賈母}尚未説明﹐自己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了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親就没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汉语大词典
人心不足蛇吞象
【1】比喻人的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巴金}《春》十:“这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併吞-汉语大词典
併吞
【1】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等强行纳入自己的范围内。{清}{无名氏}《义火可握国记》:“其後雖併吞四鄰﹐不復染指於該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第一折:“某有心併吞十七國諸侯﹐争奈無有妙計。”{柯超}《辛壬琐记》:“賊既敗竄﹐散處{紹}屬。{紹}民疲敝﹐無所得食﹐每自相併吞。”
侵吞-汉语大词典
侵吞
【1】非法占有公物或他人之物。《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庫書不過一個書吏﹐若不是靠着侵吞魚蝕﹐試問年中如許進項﹐從哪裏得來?”{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做了几次官都不十分得意﹐在最后一任里﹐他拉下很大的亏空﹐并且据说有侵吞公款的嫌疑﹐非常不名誉地下了任。”【2】围棋术语。谓投子侵入对方势力范围并占据多数空点。{唐}{杜荀鹤}《观棋》诗:“得勢侵吞遠﹐乘危打劫贏。”【3】用武力吞并别国或占有其部分领土。{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二章:“其强大國之侵吞小邦﹐弱肉强食﹐勢之自然﹐非公理所能及也。”
八九吞-汉语大词典
八九吞
【1】{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雲夢}者八九。”言{齐国}疆域广阔﹐{楚}非其匹。后以“八九吞”喻水势的浩大。{宋}{叶適}《寄题锺秀才咏归堂》诗:“作堂雖窄海浪寬﹐{沂水}何止八九吞。”
并吞-汉语大词典
并吞
【1】兼并侵吞。{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唐}{李山甫}《乱後途中》诗:“諸侯貪割據﹐羣盗恣并吞。”{宋}{岳飞}《御书屯田三事跋》:“{祜}({羊祜})輔{晉武}﹐慨然有并吞之心。”【2】容纳合并。{晋}{郭璞}《江赋》:“揔括{漢}{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
兼吞-汉语大词典
兼吞
【1】并吞。《淮南子·人间训》:“{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
包吞-汉语大词典
包吞
【1】包含。{唐}{刘知幾}《史通·自叙》:“夫其書雖以史爲主﹐而餘波所及﹐上窮王道﹐下掞人倫﹐總括萬殊﹐包吞千有。”
卷舌吞聲-汉语大词典
卷舌吞聲
【1】形容不发表意见。{宋}{李纲}《谢宰执复大规文启》:“杜門屏跡﹐初非絶物而離羣;卷舌吞聲﹐但欲省緣而藏拙。”
釁面吞炭-汉语大词典
釁面吞炭
【1】谓毁容变声。表示蓄志报仇。《汉书·贾谊传》:“{趙}滅{智伯}﹐{豫讓}釁面吞炭﹐必報{襄子}﹐五起而不中。”{颜师古}注:“{鄭氏}曰:‘釁﹐漆面以易貌;吞炭﹐以變聲也。’釁﹐熏也﹐以毒藥熏之。”
平吞-汉语大词典
平吞
【1】全吞;一口吞没。《三国演义》第六五回:“關上{張飛}恨不得平吞{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當住。”{宋}{苏辙}《同子瞻泛汴泗明日复赋》诗:“平吞百澗暴﹐滅盡三洪惡。”{唐}{章碣}《赠边将》诗:“千千鐵騎擁塵紅﹐去去平吞萬里空。”
口吞三世-汉语大词典
口吞三世
【1】佛教语。谓忘记过去﹑现在﹑未来。{宋}{苏辙}《<筠州聪禅师得法颂>序》:“禪師{聰公}昔以講誦爲業。晚遊{浄慈本師}之室﹐誦{南嶽}{思大和尚}口吞三世諸佛語﹐迷悶不能入……既而禮{僧伽}像﹐醒然有覺﹐知三世可吞無疑也。”
吐吞-汉语大词典
吐吞
【1】吞吐。常用以形容山水争雄之势。{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山狂谷很相吐吞﹐風怒不休何軒軒。”{宋}{王安石}《昆山慧聚寺》诗之二:“峰嶺互出没﹐江湖相吐吞。”{明}{张羽}《金川门》诗:“利石侔劍戟﹐風濤相吐吞。” {清}{顾梦游}《焦山纪游》诗:“直上轉蒼翠﹐雲際猶吐吞。”
吞-汉语大词典
吞
《廣韻》吐根切,平痕,透。【1】咽下。《韩非子·说林上》:“我且曰:‘子取吞之。’”《楚辞·招魂》:“往來儵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史记·刺客列传》:“吞炭爲啞。”{南朝 宋}{鲍照}《升天行》:“何時與爾曹,啄腐共吞腥。”《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薛少府}〕方纔把口就餌上一合,還不曾吞下肚子,早被{趙幹}一掣,掣將去了。”【2】兼并,消灭。《战国策·西周策》:“今{秦}者,虎狼之國也,兼有吞{周}之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周}人始有吞{齊}之志。”《说唐》第一回:“{隋主}聞之,即與{楊素}等相議,起兵吞{陳}。”【3】涵容;容纳。{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蔕芥!”{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潢洿納行潦而潘溢,{渤澥}吞百川而不盈。”{宋}{苏轼}《甘露寺》诗:“一覽吞數州,山長江漫漫。”{明}{许景樊}《望高台》诗:“山回大陸吞三郡,水割平原納九河。”【4】隐忍。{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君出我入,如相避然。生闊死休,吞不復宣。”{田野}《火烧岛》:“他仍然把已到嘴边的话,变成一声叹息,吞下去了。”【5】压倒;超过。《太平广记》卷一九二引{唐}{胡璩}《谭宾录·李正己》:“{回紇}方彊恣,諸節度皆下之。{正己}時爲軍候,獨欲以氣吞之。”{唐}{唐彦谦}《玉蕊》诗:“秀掩叢蘭色,豔吞穠李芳。”{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微之}謂其薄《風》《雅》,該{沈}{宋},奪{蘇}{李},吞{曹}{劉}。”【6】呆,痴。{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足下其實啉,休妝吞。”吞,一本作“”。{明}{汤显祖}《牡丹亭·腐叹》:“燈窗苦吟,寒酸撒吞。”{徐朔方}{杨笑梅}注:“吞,痴呆。”【7】借作“褪”(tùn)。使穿着的衣服部分地脱离身体。《西游记》第三四回:“〔兩妖〕都去地下亂摸,草裏胡尋,吞袖子,揣腰間,那裏得有?”
吞食-汉语大词典
吞食
【1】吞吃。不咀嚼而咽下。《後汉书·仲长统传》:“屠裂天下﹐吞食生人。”{杨朔}《风暴》:“{赵区长}抓起窝窝头﹐大口地吞食。”【2】比喻大量地吸收。{巴金}《奴隶的心》:“我非常用功﹐我盲目地尽量吞食学校给我的知识。”【3】吞并。《孔丛子·执节》:“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4】比喻淹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濡水》:“昔在{漢}世﹐海水波襄﹐吞食地廣﹐當同{碣石}苞淪洪波也。”【5】侵吞,非法占有。{夏衍}《呵﹐这一百年》:“资产阶级吞食了工人斗争的果实。”
吞聲飲氣-汉语大词典
吞聲飲氣
【1】犹吞声忍气。《隋书·儒林传·王孝籍》:“懷抱之内﹐冰火鑠脂膏……安可齰舌緘唇﹐吞聲飲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公荐》:“仄陋之下﹐吞聲飲氣﹐何足算哉!”
吞暴-汉语大词典
吞暴
【1】掠夺,糟蹋。《新唐书·李寰传》:“賊鋒不可嬰﹐而{樂壽}﹑{博野}截然峙中者累歲﹐梗其吞暴﹐議者以爲難。”
吞刀刮腸-汉语大词典
吞刀刮腸
【1】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南史·荀伯玉传》:“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
吞咽-汉语大词典
吞咽
亦作“[吞嚥]”【1】咽下;不咀嚼而咽下。《穀梁传·隐公三年》“食者内壤”{晋}{范宁}注:“凡所吐出者其壤在外﹐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内。”{艾芜}《印度洋风土画》:“麻面小伙子认真地说了之后﹐还吞嚥一大口唾液。”{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多嚼嚼﹐不要囫囵吞咽。”【2】隐忍而不吐露。{老舍}《四世同堂》三三:“他是个老实人﹐仿佛在最后的呼吸中还不肯多哼哼两声﹐在没了知觉的时候还吞咽着冤屈痛苦﹐不肯发泄出来。”{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七:“〔她〕吃力地在想透露出一句久想要说的但是依然又被她吞咽了的话。”
吞爻-汉语大词典
吞爻
【1】语本《三国志·吴志·虞翻传》“〔{翻}〕又爲《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翻}初立《易》注,奏上曰:‘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又臣郡吏{陳桃}夢臣與道士相遇,放髮披鹿裘,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盡吞之。’”后因以“吞爻”为精于易学的典故。《增补事类统编·人事·梦上》:“{吴}士吞爻﹐每以知經自任;{漢}臣獻賦﹐甯緣賜錦而來。”{清}{吴伟业}《赠学易友人吴燕馀》诗:“吞爻夢逐{虞生}放﹐端策占成{屈子}窮。”
吞鳥-汉语大词典
吞鳥
【1】《晋书·文苑传·罗含》:“〔{羅含}〕嘗晝卧,夢一鳥文彩異常,飛入口中,因起驚説之。{朱氏}(其母)曰:‘鳥有文彩,汝後必有文章。’自此後藻思日新。”后即用为文思灿然之典。{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才過吞鳥之聲﹐德邁懷皎之智。”{唐}{李瀚}《蒙求》诗:“{羅含}吞鳥﹐{江淹}夢筆。”{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雖有吞鳥夢花之心手﹐莫能追述。”
吞聲忍淚-汉语大词典
吞聲忍淚
【1】形容强忍悲伤。《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遞可知閨閣﹐吞聲忍淚孤眠。”{清}{伤时子}《苍鹰击·题词》:“冷盡初心恨未休﹐吞聲忍淚幾春秋?”
吞舟漏網-汉语大词典
吞舟漏網
【1】见“吞舟是漏”。
吞紙抱犬-汉语大词典
吞紙抱犬
【1】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朱詹}〕好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寒無氊被﹐抱犬而卧。”
吞併-汉语大词典
吞併
【1】见“吞并”。
吞齧-汉语大词典
吞齧
亦作“[吞嚙]”【1】吞食。{清}{袁枚}《新齐谐·禹王庙吞蛇》:“至樹下﹐見有人﹐忽躍起三四丈﹐似欲吞嚙者。”【2】湮灭。{王西彦}《古屋》第三部四:“如果她不快活﹐忧虑早会把他吞啮掉。”【3】吞并。《新唐书·宦者传下·韩全诲》:“{全誨}胤争權﹐外召彊臣﹐刼本朝以相吞齧。”
吞刀吐火-汉语大词典
吞刀吐火
【1】传统杂技和戏法之一。{汉}{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雲霧杳冥。”《晋书·隐逸传·夏统》:“{丹}{珠}乃拔刀破舌﹐吞刀吐火﹐雲霧杳冥﹐流光電發。”《旧唐书·音乐志二》:“{後魏}{北齊}亦有魚龍辟邪﹑鹿馬仙車﹑吞刀吐火……種瓜拔井之戲。”{鲁迅}《故事新编·铸剑》:“近来便是走索﹑缘竿﹑抛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也都看得毫无意味。”
吞舟-汉语大词典
吞舟
【1】吞舟之鱼的略语。常以喻人事之大者。《後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彼埳井之潢汙﹐固不容夫吞舟。”{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褒秋毫之善﹐解吞舟之網。”{元}{周德清}《沉醉东风·有所思》曲之四:“藏劍心腸利己﹐吞舟度量容誰?”{清}{钱大昕}《过安阳有感韩平原事》诗:“如何一卷姦臣傳﹐卻漏吞舟{史太師}。”
吞雲吐霧-汉语大词典
吞雲吐霧
【1】《梁书·沈约传》:“始飡霞而吐霧,終凌虚而倒影。”形容道家的绝谷养气。后乃以“吞雲吐霧”形容吸鸦片或吸烟,多寓讥讽。《黑籍冤魂》第一回:“那富貴的人家﹐依舊的吞雲吐霧﹐一些也不要着急。”{许世友}《万源保卫战》:“那些一支烟枪﹑一支步枪的{川}军正在吞云吐雾的时候﹐我们便束装出发了。”
吞蛭-汉语大词典
吞蛭
【1】{春秋}{楚惠王}(一说{楚庄王})食寒葅,有蛭,恐司厨者获罪,乃暗吞之。事见{汉}{贾谊}《新书·春秋》。后以颂王者宽仁待下。《旧唐书·姚崇传》:“{楚王}吞蛭﹐厥疾用瘳……皆志在安人﹐思不失禮。”《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三年》:“昔{楚莊}吞蛭而愈疾﹐{孫叔}殺蛇而致福。”
吞聲-汉语大词典
吞聲
【1】不出声;不说话。{汉}{马融}《长笛赋》:“于時也﹐{緜駒}吞聲﹐{伯牙}毁絃。”《後汉书·宦者传·曹节》:“羣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唐}{刘禹锡}《谢门下武相公启》:“吞聲咋舌﹐顯白無路。”{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一個個都吞聲兒就牢獄。”{刘半农}《耻辱的门》诗:“我呢?我除吞声承受外﹐那空气﹐你的上帝所造的空气﹐还肯替我的呻吟﹐颤动出一半个低微的声浪么?”【2】无声地悲泣。{唐}{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宋}{贺铸}《忆秦娥》词:“王孫何許音塵絶﹐柔桑陌上吞聲别。”《三国演义》第三回:“帝與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飢餒﹐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覺﹐吞聲草莽之中。”{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是四種人……怙勢作威﹐足使人敲髓灑膏﹐吞聲泣血。”
吞縱-汉语大词典
吞縱
【1】指{秦国}。{秦}灭合纵之六国,故称。《文选·陆机<演连珠>》:“吞縱之强﹐不能反蹈海之志。”{李善}注:“吞縱﹐謂{秦}也。六國爲縱而{秦}滅之﹐故曰吞縱。”
吞據-汉语大词典
吞據
【1】吞并,占据。{康有为}《大同书》绪言:“已而强國有{法}者吞據{安南}﹐{中國}救之﹐船沈於{馬江}﹐血蹀於{諒山}。”
吞敵-汉语大词典
吞敵
【1】消灭敌人。《吴子·料敌》:“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敵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勝。”《魏书·薛虎子传》:“匪直戍士有豐飽之資﹐於國有吞敵之勢。”{唐}{顾况}《宛陵公署记》:“蹠勁弩﹐耀雄戟;吞敵如脯﹐戒心不啟。”
吞筆-汉语大词典
吞筆
【1】犹含毫。比喻构思为文。{唐}{元稹}《郊天日五色祥云赋》:“補天者﹐雖欲抑之而不出﹐吞筆者﹐安可寢之而無賦?”{唐}{元稹}《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思湧曾吞筆﹐投虚慣用刀。詞鋒倚天劍﹐學海駕雲濤。”
吞劍伎-汉语大词典
吞劍伎
【1】我国传统杂技之一。《旧唐书·音乐志二》:“{梁}有長蹻伎﹐擲倒伎﹐跳劍伎﹐吞劍伎﹐今並存。”
吞滅-汉语大词典
吞滅
【1】并吞消灭。《汉书·王莽传中》:“{莽}志方盛﹐以爲四夷不足吞滅。”{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秦}兼并﹐吞滅四隅。”{宋}{苏辙}《七代论》:“其兵不足以相吞滅。”《明史·外国传四·琉球》:“當是時﹐{日本}方强﹐有吞滅之意。”{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日本}〕无限止地吞灭全{中国}是不可能的。”【2】犹包容。{宋}{苏轼}《又次前韵赠贾耘老》:“{具區}吞滅三州界﹐浩浩湯湯納千派。”【3】喻淹没。{郭沫若}《金刚坡下》:“她低下头去﹐吻着她自己的婴儿﹐就以那样的姿势﹐被夜境吞灭了去。”{沙汀}《航线》:“波涛汹涌着﹐血和火汹涌着﹐好象就要吞灭掉这一切的不平。”
吞吞吐吐-汉语大词典
吞吞吐吐
【1】形容有话不直说或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官场现形记》第六回:“然而那一種吞吞吐吐的情形﹐已被{蔣福}看透。”{鲁迅}《<三闲集>序言》:“那些吞吞吐吐﹐没有胆子直说的话﹐都载在《而已集》里。”
吞奪-汉语大词典
吞奪
【1】侵吞掠夺。{宋}{范仲淹}《与晏尚书》:“二{浙}之俗﹐躁而無剛。豪者如虎﹐示之以文;弱者如鼠﹐存之以仁﹐吞奪之害﹐稍稍而息。”
吞氈-汉语大词典
吞氈
【1】{汉}{苏武}于{武帝}{天汉}初出使{匈奴},{匈奴}欲降之,{武}不屈,被幽大窖中。断饮食,{武}啮雪,与毡毛并吞之。后徙{北海},杖节牧羊十九年。及还,须发尽白。事见《汉书·苏武传》。后以“吞氈”为坚贞不屈之典。{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六:“{紀文達}弔以七律二章﹐有云:‘{延陵}掛劍心相許﹐{屬國}吞氈志竟成。’”{苏曼殊}《落日》诗:“誰知{北海}吞氈日﹐不愛英雄愛美人。”
吞九鼎-汉语大词典
吞九鼎
【1】谓灭国。《文选·谢瞻<张子房诗>》:“力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殤。”{李善}注:“《史記》曰:{秦}取{周}九鼎寶器而遷{西周}。”
吞剥-汉语大词典
吞剥
【1】侵吞剥削。《南齐书·孔稚珪传》:“獷情濁氣﹐忍并生靈﹐昏心狠態﹐吞剥氓物。”{清}{谭嗣同}《仁学》三五:“伈伈俔俔﹐爲大盜鄉愿吞剥愚弄。”{毛泽东}《论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那时它只剩下了向弱者吞剥的一条路。”【2】生吞活剥。比喻不加领会,生硬套用。{鲁迅}《华盖集·答KS君》:“大约{章士钊}还不过熟读了几十篇{唐}{宋}八大家文﹐所以模仿吞剥﹐看去还近于清通。”
吞没-汉语大词典
吞没
【1】谓将他人或公共的财物据为己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那麽那七八十噸的價﹐他一齊吞没了。”{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她犹疑着是吞没了呢﹐还是重新缝进裾角里去?”【2】犹吞食。{叶圣陶}《未厌集·小病》:“那房间又象个寂寞的怪物﹐张开了嘴只想吞没人。”【3】淹没;笼罩。{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乃仍被吞没﹐或者受伤。”{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远近的山和所有工点﹐都让白茫茫的雾气吞没了。”
吞并-汉语大词典
吞并
亦作“[吞併]”【1】并吞,兼并。{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潧水》:“然地理參差﹐土無常域。隨其强弱﹐自相吞并。”{唐}{罗隐}《自贻》诗:“{漢武}巡遊虚軋軋﹐{秦皇}吞併謾驅驅。”{明}{无名氏}《临潼斗宝》第一折:“目今{楚國}{平公}即位﹐天下十八國諸侯﹐各相吞併。”{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这种做法显然不同于军阀制度的吞并排挤。”
吞納-汉语大词典
吞納
【1】汇合;容纳。{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瀦爲七百里﹐吞納各殊狀。”{宋}{李纲}《论水便宜六事奏状》:“陂澤相接﹐自西徂東﹐地勢傾下﹔加以雨潦﹐不能吞納﹐則决溢東注。”{明}{许浩}《两湖麈谈录》:“{太湖}吞納衆流﹐猶人之腹。”
吞聲飲恨-汉语大词典
吞聲飲恨
【1】谓抱恨无言。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太平广记》卷三〇九引{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吞聲飲恨兮語無力﹐徒揚哀怨兮登歌筵。”{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從今後惹得俺吞聲飲恨﹐憑弔秋墳!”
吞咀-汉语大词典
吞咀
【1】吞食。《南史·刘穆之传》:“力敵勢均﹐終相吞咀。”
吞摟-汉语大词典
吞摟
【1】犹侵吞。{浩然}《艳阳天》第一三一章:“你让我倒卖粮食﹐还吞搂我的小米子。”{浩然}《艳阳天》第一三四章:“结果{马之悦}起了不良之意﹐把小米子全部给吞搂了。”
吞言咽理-汉语大词典
吞言咽理
【1】谓不敢声张和申辩。《南史·王藻传》:“其人雖衆﹐然皆患彰遐邇﹐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無敢論訴。”
吞鈎-汉语大词典
吞鈎
亦作“[吞鉤]”【1】吞下钓钩。常比喻受骗上当。{汉}{张衡}《归田赋》:“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鈎。”{唐}{元稹}《冬夜怀李侍御》诗:“簪裾詎幾許﹐累創吞鈎魚。”{明}{陈汝元}《金莲记·饭鱼》:“丁頭就網﹐﹐尾吞鉤﹐涸轍苦相投也。”
吞風飲雨-汉语大词典
吞風飲雨
【1】犹言餐风宿露。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明}{袁宏道}《改稿二》:“急莫急於國課﹐去年職開徵之始﹐晝夜焦蒿﹐吞風飲雨﹐僅得免於參罰。”
吞嚥-汉语大词典
吞嚥
【1】见“吞咽”。
吞贜-汉语大词典
吞贜
【1】犹贪赃。{南朝} {梁}{沈约}《忏悔文》:“或盜人園實﹐或偷人芻豢﹐弱性蒙心﹐隨喜讚悦﹐受分吞贜﹐皎然不昧。”
吞鳳-汉语大词典
吞鳳
【1】传说{汉}{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于经上。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因以“吐鳳”或“吞鳳”称美擅长著作。{唐}{李商隐}《为濮阳公陈许举人自代状》:“人驚吞鳳之才﹐士切登龍之譽。”{唐}{李群玉}《感兴》诗之一:“{子雲}吞白鳳﹐遂吐《太玄》書。”【2】犹吞鸟。{宋}{刘克庄}《沁园春·七和》词:“便做些功業﹐勝窮措大﹐聚螢{武子}﹐吞鳳{君章}。”自注:“{羅含}字{君章}。”详“吞鳥”。
吞嚼-汉语大词典
吞嚼
【1】吞食;吞入口中咀嚼。{元}{方回}《估客乐》诗:“諸寶下輸龍王宫﹐鰕蟹龜黿恣吞嚼。”{清}{俞樾}《茶香室三钞·服无核枣法》:“指揮赤童﹐握棗見授﹐口吞嚼而嚥之。”【2】犹吞并。《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姬}衰道缺﹐霸者翼扶;{嬴氏}慘虐﹐吞嚼八區。”【3】比喻淹没,改变。{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京兆府解送》:“暨{咸通}﹑{乾符}﹐則爲形勢吞嚼﹐臨制近﹐同及第﹐得之者互相誇詫。”
吞景-汉语大词典
吞景
【1】服食日霞。道家修炼之术。{南朝} {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若能守道不動﹐服氣吞景以鎮五藏者﹐亦能得地仙﹐長生不死。”
吞航-汉语大词典
吞航
【1】犹吞舟。{晋}{左思}《吴都赋》:“長鯨吞航﹐修鯢吐浪。”
吞氣-汉语大词典
吞氣
【1】道家指仙人食气。{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吞氣斷穀﹐可得百日以還。”{汉}{郭宪}《洞冥记》卷一:“吾卻食吞氣﹐已九千餘歲。”
吞炭-汉语大词典
吞炭
【1】指吞咽火炭毁嗓子。《尸子》卷下:“昔{夏桀}之時……曼聲吞炭﹐内闌而不歌﹐飛鳥鎩翼﹐走獸決蹄。”【2】谓报恩。用{豫让}吞炭事。《梁书·侯景传》:“福禄官榮﹐自是天爵﹐勞而後受﹐理不相干﹐欲求吞炭﹐何其謬也!”{唐}{周匡物}《及第後谢座主》诗:“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吞炭是何人!”{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馮當世}〕早年薄游里巷﹐夜爲街卒所繫﹐{鄂}守{王素}亟釋之……{馮}貽以詩﹐有‘吞炭難忘當日事﹐積薪深愧後來恩。’”
吞悲-汉语大词典
吞悲
【1】隐忍悲痛。《南史·王藻传》:“吞悲茹氣﹐無所逃訴。”{唐}{白居易}《相和歌辞·反白头吟》:“胡爲坐自苦﹐吞悲仍撫膺。”{唐}{钱起}《同邬戴关中旅寓》诗:“吞悲問{唐舉}:‘何路出屯蒙?’”
吞象-汉语大词典
吞象
【1】比喻志气高。{宋}{刘宰}《次圣与小儿啖虎脯篇》诗:“弗説螺螄小﹐可以吞大象。”【2】比喻贪婪狠毒。{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曲:“吞象心腸﹐歹伎倆;穀中添粃屑﹐米内插粗糠。”
吞聲忍氣-汉语大词典
吞聲忍氣
【1】强忍气愤而不出声。{明}{沈采}《千金记·受辱》:“嘆時乖教我吞聲忍氣﹐怯中情笑伊家村鄙。”《红楼梦》第六九回:“説不得且吞聲忍氣﹐將好顔面换出來遮飾。”{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
吞鉤-汉语大词典
吞鉤
【1】见“吞鈎”。
吞吐-汉语大词典
吞吐
【1】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南朝} {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吞吐百川﹐寫泄萬壑。”{唐}{卢仝}《月蚀》诗:“奈何萬里光﹐受此吞吐厄。”{宋}{范成大}《望海亭赋》:“驚玉池之破碎﹐漾銀盤而吞吐。”{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城南录》:“煙靄雲濤﹐吞吐變化。”{赵光荣}《里湖纪游》诗:“神物在天池﹐煙雲與吞吐。”【2】指道家的吐纳之术。{晋}{葛洪}《抱朴子·极言》:“調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閑邪﹐有吞吐之術。”【3】倾诉;谈吐。{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難吞吐﹐没氣路﹐短嘆長吁。愁腸似火﹐雨淚如珠。”{清}{江炳炎}《念奴娇·雍正甲辰》词:“因念煖酒扶春﹐含毫意邈﹐吞吐淹羣雅。”【4】言语支吾,含混不清。{明}{单本}《蕉帕记·议婚》:“我適纔言詞吞吐﹐思歟﹐這姻緣可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生方讀﹐驚問所來﹐詞涉吞吐。”{老舍}《赵子曰》第二十:“作官的时候出锋头是心里的劲儿﹐越吞吐掩抑越见长处。”
吞舌-汉语大词典
吞舌
【1】断舌自吞。《燕丹子》卷中:“{田光}謂{荆軻}曰:‘蓋聞士不爲人所疑……是疑而生於世﹐{光}所羞也。’向{軻}吞舌而死。”【2】喻不言。{南朝} {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實﹐亦當鉗口呑舌﹐伏匕首以殞身。”
吞炭漆身-汉语大词典
吞炭漆身
【1】{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覩聖顔。”《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我這番舉動﹐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嘗膽﹑吞炭漆身一般。”
吞恨-汉语大词典
吞恨
【1】犹饮恨。{南朝} {宋}{鲍照}《芜城赋》:“天道如何﹐吞恨者多。”{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麟兮鳳兮﹐自古吞恨無已!”
吞噬-汉语大词典
吞噬
【1】吞吃;吞咽。{晋}{郭璞}《长蛇赞》:“長虵百尋﹐厥鬣如彘。飛羣走類﹐靡不吞噬。”{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初﹐{劉闢}有心疾﹐人自外至﹐輒如吞噬之狀。”{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鴨顛其頸﹐作吞噬狀。”{孙犁}《秀露集·戏的梦》:“这就象风沙摧毁了花树……鹰枭吞噬了飞鸟。”【2】犹吞并,兼并。《後汉书·南匈奴传》:“降及後世﹐翫爲常俗﹐終於吞噬神鄉﹐丘墟帝宅。”{唐}{刘知幾}《史通·断限》:“{臧洪}﹑{陶謙}﹑{劉虞}﹑{孫瓚}﹐生於季末﹐自相吞噬。”{宋}{陆游}《<傅给事外制集>序》:“{建炎}中﹐大駕南渡﹐虜吞噬不遺力。”{明}{梁辰鱼}《浣纱记·谋吴》:“{夫差}有吞噬之志﹐寡人乏拒敵之謀。”【3】比喻消溶,湮灭。{茅盾}《昙》:“她觉得只有空虚和寂寞在她周围扩展着﹐包围了她﹐吞噬了她。”{常任侠}《吴淞》诗:“我为这些海波所吞噬﹐所振撼。”
吞牛-汉语大词典
吞牛
【1】《尸子》卷下:“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后因以“食牛”或“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宋}{王十朋}《潘岐哥》诗:“胸中之氣已吞牛﹐開眼睛光如虎視。”亦泛指气概豪迈。{明}{孙梅锡}《琴心记·誓志题桥》:“男兒漢壯氣吞牛﹐丈夫志豈困荒丘?”
吞舟是漏-汉语大词典
吞舟是漏
【1】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亦作“[吞舟漏網]”。{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寬斯嚴﹐簡斯定﹐吞舟漏網﹐而不敢再觸梁笱者何也?”{清}{{惜秋}{旅生}}《维新梦·立宪》:“吞舟漏網任縱横﹐賸幾百個鯤鰍併命。”
吞符翕景-汉语大词典
吞符翕景
【1】谓道者吞符箓,服日霞。{南朝} {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或直坐一山﹐修經用法﹐吞符翕景處七元者﹐亦皆能致道。”
吞舟之魚-汉语大词典
吞舟之魚
【1】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列子·杨朱》:“吞舟之魚﹐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汙池。”《汉书·酷吏传序》:“{漢}興﹐破觚而爲圜﹐斲琱而爲樸﹐號爲罔漏吞舟之魚。”{严复}《论世变之亟》:“吾頓八紘之網以收之﹐即或漏吞舟之魚﹐而已暴鰓斷鰭﹐頽然老矣。”
吞蝕-汉语大词典
吞蝕
【1】吞食;侵吞。《清史稿·兵志三》:“令統兵大臣一律嚴核﹐不得有吞蝕空額諸弊。”【2】比喻消溶。{宋}{韩维}《答原甫试墨见诒》诗:“君先得之寫大句﹐光與目彩相吞蝕。”{艾芜}《山峡中》:“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六:“{丁宁}看父亲已经给苦闷吞蚀了一半﹐心里便冰凉了。”
吞墨-汉语大词典
吞墨
【1】{北齐}于正旦劳诸郡上计吏。劳毕,赐纸命陈事宜。书迹滥劣者罚饮墨水一升。事见{唐}{韩鄂}《岁华纪丽·元日》。后以为习字之典。{清}{钱谦益}《答书砚》诗:“晴窻洗胃還吞墨﹐永日撐腸欲煮書。”
吞佔-汉语大词典
吞佔
【1】侵吞,侵占。{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那厮每一個個賊心賊意﹐只待要吞佔我的家私。”
吞哀-汉语大词典
吞哀
【1】隐忍悲伤。《南史·儒林传·沈文阿》:“今君臣吞哀﹐兆庶抑割﹐豈同於惟新之禮乎?”
吞嚙-汉语大词典
吞嚙
【1】见“吞齧”。
吞聲飲泣-汉语大词典
吞聲飲泣
【1】形容不出声地悲泣。《水浒传》第九八回:“{瓊英}知了這個消息﹐如萬箭攢心﹐日夜吞聲飲泣﹐珠淚偷彈。”《红楼梦》第九十回:“〔{岫煙}〕正在吞聲飲泣﹐看見{鳳姐}那邊的{豐兒}送衣裳過來。”
吞吃-汉语大词典
吞吃
【1】不加咀嚼而咽下。{茹志鹃}《澄河边上》:“水里仿佛埋伏着许多看不见的猛兽﹐随時会把人吞吃下去。”【2】犹侵吞,非法占有。《扬州评话选·武松打虎》:“他想吞吃来人的银子﹐以多报少。”
吞-汉语大词典
吞
《廣韻》他前切,平先,透。【1】姓。《通志·氏族五》:“{吞}氏,音天。{漢}有{吞景雲},望出{晉陽}。”
咀吞-汉语大词典
咀吞
【1】咀嚼吞食。{唐}{韩愈}《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腥臊始發越﹐咀吞面汗騂。”{宋}{黄庭坚}《萧葛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咀吞千畝餘﹐胸次不蠆芥。”
咬嚼吞吐-汉语大词典
咬嚼吞吐
【1】指演员的发音吐字,念白说唱。{清}{张岱}《陶庵梦忆·阮圆海戏》:“余在其家﹐看《十錯認》﹑《摩尼珠》﹑《燕子箋》三劇﹐其串架鬭笋﹑插科打諢﹑意色眼目﹐主人細細與之講明。知其義味﹐知其指歸﹐故咬嚼吞吐﹐味不盡。”
啞子吞黄連-汉语大词典
啞子吞黄連
同“[啞2巴吃黄連]”【1】{明}{朱国桢}《涌幢小品·于少保》:“柔事{景皇}﹐如擾龍馴虎﹐中間備極苦心﹐啞子吞黄連﹐自知不可告人者。”
喑氣吞聲-汉语大词典
喑氣吞聲
【1】犹忍气吞声。{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二折:“他那裏喑氣吞聲﹐側立傍行。”
噬吞-汉语大词典
噬吞
【1】吞食。{唐}{柳宗元}《行路难》诗之一:“須臾力盡道渴死﹐狐鼠蜂蟻争噬吞。”【2】喻侵占。《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天寶}之季﹐盜起{幽陵}﹐振盪生靈﹐噬吞{河}{洛}。”
噾氣吞聲-汉语大词典
噾氣吞聲
【1】犹言忍气吞声。形容受气而强忍不语。{元}{朱庭玉}《青杏子·思忆》套曲:“噾氣吞聲﹐形容憔悴﹐病體龍鍾。”
嚙雪吞氈-汉语大词典
嚙雪吞氈
【1】{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单于留不遣,欲降{武},乃幽{武}于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终不屈。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嚙雪吞氈”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明}{张煌言}《祭四叔父文》:“姪自倡義以來﹐屢蹶屢奮﹐幾于嚙雪吞氈﹐卧薪嘗膽。虜招之不應﹐購之不克﹐始逮及妻孥。”《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李清}〕想道古人嚙雪吞氈﹐尚且救了性命;這裏無雪無氈﹐只有爛泥在手頭﹐便去抓一把來嚥下。”
嚥苦吞甘-汉语大词典
嚥苦吞甘
【1】犹嚥苦吐甘。偏指吃苦。{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想着我嚥苦吞甘﹐十月懷躭﹐乳哺三年。”
嚼吞-汉语大词典
嚼吞
【1】咀嚼吞食。{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甦排落甲》:“非多蠹嚼吞于坊肆﹐即累日困閉于鋪倉﹐不大快其所欲不止。”
囊吞-汉语大词典
囊吞
【1】囊括吞食。{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这些人都有许多战功﹐热心为大{清}开疆拓土﹐巴不得赶快囊吞半个{中国}。”
囫圇吞棗-汉语大词典
囫圇吞棗
【1】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以接受。{茅盾}《夜读偶记·理想和现实》:“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一折:“我見你須臾下禮有蹺蹊﹐我這里囫圇吞個棗不知酸淡。”
屏氣吞聲-汉语大词典
屏氣吞聲
【1】犹言忍气吞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貧兒屏氣吞聲﹐蹲踞牆外﹐又被群狗嚎吠。”
杜口吞聲-汉语大词典
杜口吞聲
【1】闭口不敢作声。形容极度害怕。《後汉书·宦者传·黄节》:“羣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
狼吞虎咽-汉语大词典
狼吞虎咽
【1】见“狼吞虎嚥”。
狼吞虎噬-汉语大词典
狼吞虎噬
【1】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嚴嵩})闢私門﹐賄賂行﹐半朝臣﹐皆從順。你狼吞虎噬傷殘了萬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無成。”《花月痕》第五十回:“自此以往﹐司牧之官﹐必能掃除一切苛政……去害馬以安馴良﹐泯雀角鼠牙之釁﹐絶狼吞虎噬之端﹐不驚不擾﹐民得寬然﹐各盡地力。”
狼吞虎餐-汉语大词典
狼吞虎餐
【1】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黑籍冤魂》第二三回:“他們把飯煮熟﹐菜燒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麥場上﹐狼吞虎餐的吃。”
狼吞-汉语大词典
狼吞
【1】像狼那样吞食。比喻贪得无厌。{汉}{桓宽}《盐铁论·褒贤》:“文學言行……不過高瞻下視﹐潔言污行﹐觴酒豆肉﹐遷延相讓﹐辭小取大﹐雞廉狼吞。”
狼吞虎嚥-汉语大词典
狼吞虎嚥
【1】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水浒後传》第五回:“走了這半天﹐肚中飢餒﹐狼吞虎嚥喫了一回。”亦作“[狼吞虎咽]”。《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只見他拿筷子把蹄子一塊一塊夾碎﹐有一寸見方大小﹐和在飯裏﹐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每个人都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大碗﹐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獨吞-汉语大词典
獨吞
【1】单独吞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山}之國地方五百里﹐{趙}獨吞之。”【2】谓(利益)为一人所占有。
河吞大-汉语大词典
河吞大
【1】官名。城守尉的别称。{清}{梁章鉅}《称谓录·城守尉》:“《叩鉢齋官職考》:‘河吞大即城守尉。’”
活剥生吞-汉语大词典
活剥生吞
【1】比喻机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 {李義府}嘗赋詩曰:‘ 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迴雪影,好取{洛川}歸。’有{棗强}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乃爲詩曰:‘ 生情鏤月成歌扇,出意裁雲作舞衣。照鏡自憐迴雪影,時來好取{洛川}歸’。人謂之諺曰:‘ 活剥{王昌齡},生吞{郭正一}。’”{清}{王士禛}《五代诗话·江为》:“‘竹影横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黄昏’﹐非{江爲}詩乎?{林君}復易‘疎暗’二字﹐竟成千古名句﹐所云一字之師﹐與活剥生吞者有别也。”
温吞-汉语大词典
温吞
【1】不冷不热。《朱子语类》卷六十:“利與善之間﹐不是冷水﹐便是熱湯﹐無那中間温吞煖處也。”
温吞水-汉语大词典
温吞水
【1】不冷不热的水。《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这天晩上老太太吃东西吃得不消化﹐又喝了两口温吞水﹐夜里就跑了三趟厕所。”常用以形容言谈不着边际﹐办事不爽利或态度不鲜明。{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二:“你记得么﹐一二八时候﹐{英国}那种温吞水的态度?”{张英}《老年突击队》:“他名叫{温成书}﹐因为做事怕痛怕痒﹐干啥也吞吞吐吐﹐没有火气﹐所以大伙把他的名字喊成为‘温吞水’了。”
渾淪吞棗-汉语大词典
渾淪吞棗
【1】整个地吞下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朱子语类》卷一二四:“今學者有幾箇理會得章句﹐也只是渾淪吞棗。”亦作“[渾掄吞棗]”。{元}{耶律楚材}《<心经宗说>後序》:“嗟見渾掄吞棗﹐只管誦持。”
渾掄吞棗-汉语大词典
渾掄吞棗
【1】见“渾淪吞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