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咄

咄(咄)是什么意思

  • 咄-古汉语虚词词典

    咄duō

    叹词

    独立成句。表示愤怒、慨叹、哀求、嘲笑等情感。义即“咳”、“哎”、“哼”。①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史记·滑稽列传》)——疾言:连声。疾行:赶快走。②立政曰:“咄,少卿良苦!”(《汉书·李陵传》)——少卿:李陵的字。③朔笑之曰:“咄!”(《汉书·东方朔传》)——笑:讥笑。④谭堕马,顾曰:“咄,儿过我!我能富贵汝。”(《后汉书·袁谭传》)——顾:回头。儿过我:孩子放过我。富贵汝:让你富贵。

  • 咄嗟-古汉语虚词词典

    咄嗟duō jiē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施行的快速与短时,犹如一呼一应之间。义即“很快”、“马上”。①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俛仰生荣华,咄嗟复凋枯。(《古诗源·左思:咏史》)②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晋书·石崇传》)③顾盼可以荡山岳,咄嗟可以降雷雨。(《王子安集·上刘右相书》)

  • 咄-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咄duō

    叹词

    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表示感慨、愤怒等感情。可译为“咳”、“哼”等。《汉书·李广苏建传·李陵》:咄,少卿良苦!(《汉书》册八页二四五八)

    ——咳,少卿太劳苦了!(少卿:李陵字少卿。)

    《汉书·东方朔传》:咄!口无毛,声謷謷(áoáo),尻益高。(《汉书》册九页二八四四)

    ——哼!嘴上无毛,悲声嗷嗷,屁股翘得更高。(警謷:用同“嗷嗷”。)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下·袁谭》:咄,儿过我,我能富贵汝。(《后汉书》册九页二四一七)

    ——哼,小子来见我,我能使你富贵。(过:见。)

  • 咄嗟-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咄嗟duōjiē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得很快。作状语。可译为“立刻”。

    《晋书·石苞列传·石崇》: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晋书》册四页一〇〇七)

    ——石崇为客人作豆粥,立刻就作好了。

    《聊斋志异·彭海秋》:西湖至此,何止千里,咄嗟招来,得非仙乎?(《聊斋志异》册二页七〇五)

    ——西湖到这里,何止千里,立刻便能招来,莫非是仙人吗?

  • 咄-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咄duō

    附类

    动词。作“呵叱”解。

    《管子·形势解》:乌集之交,初虽相欢,后必相咄。(《管子》册三卷二十页十三下)

    ——乌合之众的结识,起初虽然互相交欢,最后必然相互呵叱。

  • 咄-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咄duō

    ①呵斥。《管子·形势》:“乌集之交,初虽相欢,后必相~。”②叹词。表示斥责。《汉书·东方朔传》:“朔笑之曰:‘~!口无毛,声謷謷,尻益高。’”(警謷aó áo:同“嗷嗷”,傲慢妄言的样子。尻kāo:臀部。)

    【咄咄】叹词。表示惊诧或感慨。《后汉书·严光传》:“~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 书空咄咄-现代汉语大词典

    书空咄咄shū kōng duō duō

    【释义】: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典实。夏衍《文艺工作者与社会》:“社会上将文人看作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将他们规定为只能书空咄咄而没有实行力的迂腐的人种。”

  • 咄-现代汉语大词典

    咄duō

    【释义】:

    ①呵叱。冰心《斯人独憔悴》:“化卿咄的一声道:‘胡说!’”②嗟叹声。表示惊讶。如:咄咄称奇。

  • 咄呐-现代汉语大词典

    咄呐duō nè

    【释义】:

    犹唠叨。柳青《创业史》:“(俺爸)嘴里不停的咄呐,手里可不停地干活。”

  • 咄咄-现代汉语大词典

    咄咄duō duō

    【释义】:

    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

  • 咄咄怪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ì

    【释义】:

    连声惊呼称怪。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如:这真是咄咄怪事,我怎么也想不通。

  • 咄咄逼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

    【释义】:

    形容出语伤人,使人难以忍受。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玄与殷仲堪等)次复作危语…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后也泛指出言盛气逼人。朱自清《经典常谈》:“书中攻击杨朱、墨翟两派,辞锋咄咄逼人。”

  • 咄嗟-现代汉语大词典

    咄嗟duō jiē

    【释义】:

    ①犹呼吸之间。指时间仓卒;迅速。郭沫若《在轰炸中来去》:“蒋接连问了两次,我于咄嗟之间,终没有可能提出任何人来。”②呵叱;吆喝。如:一声咄嗟,千人皆废。

  • 商咄-汉语大词典

    商咄

    【1】{春秋}{鲁}美人之名。《吕氏春秋·去尤》:“{魯}有惡者﹐其父出而見{商咄}﹐反而告其鄰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惡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惡﹐尤乎愛也。”

  • 叱咄-汉语大词典

    叱咄

    【1】呼喝;大声斥责。《战国策·燕策一》:“若恣睢奮擊﹐呴籍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四:“北面事人主﹐而不任叱咄奔走﹐捍難禦侮﹐而不死私讎。”

  • 呵咄-汉语大词典

    呵咄

    【1】大声斥责;吆喝。{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而我正萎痿﹐安能致呵咄?”{宋}{司马光}《出都日涂中成》诗:“徐驅款段馬﹐放轡不呵咄。”

  • 咄-汉语大词典

    《廣韻》當没切,入没,端。《廣韻》丁括切,入末,端。【1】呵叱。《管子·形势解》:“烏集之交,初雖相驩,後必相咄。”{宋}{洪迈}《夷坚乙志·莫小孺人》:“{高}猶以爲妄,厲聲咄之。”【2】指呵叱声。《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郭舍人}疾言駡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水浒传》第三八回:“{戴宗}喝道:‘咄!你這厮敢如此犯上。’”{冰心}《斯人独憔悴》:“{化卿}咄的一声道:‘胡说!’”【3】叹词。表示嗟叹。《汉书·李陵传》:“{立政}曰:‘咄!{少卿}良苦!’”{晋}{道恒}《释驳论》:“主人憮然有聞,慨爾長嘆:‘咄,異哉!子之所陳,何其陋也!’”{唐}{韩愈}《释言》:“咄!市有虎而{曾參}殺人,讒者之效也。”【4】古时尊者呼左右之词。{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汾}{晉}之間,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曰‘喏’。”

  • 咄嗟-汉语大词典

    咄嗟

    【1】叹息。{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令人怛然心熱﹐不覺咄嗟。”{宋}{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诗:“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我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清}{昭槤}《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士卒盡没﹐{雅將軍}咄嗟無他策。”【2】犹呼吸之间。谓时间仓卒;迅速。{晋}{左思}《咏史》诗之八:“俛仰生榮華﹐咄嗟復彫枯。”{郭沫若}《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蒋}接连问了两次﹐我于咄嗟之间﹐终没有可能提出任何人来。”《北齐书·李浑传》:“若簡練驍勇﹐銜枚夜﹐徑趣營下﹐出其不意﹐咄嗟之間﹐便可擒殄。”{元}{乔吉}《小桃红·绍兴于侯索赋》曲:“一郡居民二十萬﹐報平安﹐秋糧夏税咄嗟兒辦。”【3】呵叱;吆喝。{宋}{苏辙}《三国论》:“〔{項籍}〕咄嗟叱咤﹐奮其暴怒。”{陈三立}《题顾石公松花江踏雪寻诗图》诗:“皤皤之腹高頰權﹐咄嗟白眼横青天。”

  • 咄欪-汉语大词典

    咄欪

    【1】无愧。

  • 咄啐-汉语大词典

    咄啐

    【1】呵斥。《孟子·告子上》“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汉}{赵岐}注:“嘑爾猶呼爾﹐咄啐之貌。”【2】犹咄嗟。形容迅速。{明}{袁宏道}《寿洪太母七十序》:“母傾筐倒橐﹐咄啐治辦。”

  • 咄咄怪事-汉语大词典

    咄咄怪事

    【1】连声惊呼称怪。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清}{沈起凤}《谐铎·帖嘲》:“世有一字不通之輩﹐而能知我高才﹐可謂咄咄怪事。”{宋}{杨万里}《明发栖隐寺》诗:“何如今晨天地間﹐咄咄怪事滿眼前。”

  • 咄唶-汉语大词典

    咄唶

    【1】叹息。{明}{徐渭}《宴游西郊》诗:“長空生咄唶﹐懊緒付娉婷。”《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孫權}〕見〔{蒙}〕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清}{孙枝蔚}《行子吟》之三:“壯士能相笑﹐乃與商賈親﹐咄唶復咄唶﹐行子良苦辛。”【2】犹咄嗟。呼吸之间。形容时间短暂;迅速。《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李善}注:“言人命叱呼之間﹐或至夭喪也。”{元}{揭傒斯}《春日杂言》诗之二:“一朝際風塵﹐身貴位益崇﹐死生好惡間﹐咄唶生秋風。”

  • 咄呵-汉语大词典

    咄呵

    【1】咄嗟。形容迅速。{宋}{梅尧臣}《和李廷老家会饮》:“{漢}糟槎頭美﹐{吴}羹成咄呵。”

  • 咄喏-汉语大词典

    咄喏

    亦作“[咄喏]”【1】见“咄諾”。

  • 咄咄書空-汉语大词典

    咄咄書空

    【1】《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書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宋}{王楙}《野客丛书·殷浩失望》:“{浩}之出﹐不惟一事無立﹐而喪師辱國﹐殆有甚焉。朝野於是大失所望﹐削爵貶竄﹐固其宜也﹐而咄咄書空﹐不能自遣。”{章炳麟}《梁园客》诗自注:“〔{梁鼎芬}〕既失志﹐有咄咄書空之感。去秋﹐遂因政變作符命數篇﹐詩以記之。”{清}{张岱}《陶庵梦忆·包涵所》:“{西湖}大家何所不有﹐{西子}有時亦貯金屋﹐‘咄咄書空’則窮措大耳。”{欧榘甲}《新广东》五:“將來事成者出于他黨﹐則此私會必致有咄咄書空之恨矣。”

  • 咄諾-汉语大词典

    咄諾

    【1】谓呼唤应诺。{唐}{司空图}《休休亭》:“咄諾,休休莫莫,伎倆雖多性靈惡,賴是長教閑處著。”常用以形容事情轻易,只须张口一唤。《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則見女娘教安排酒來……頃刻之間﹐咄喏而辦。”{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劉義叟}爲予言﹐《晉書》言‘咄嗟而辦’﹐非是﹐宜言‘咄喏而辦’。”{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適造一殿﹐無瓦而值雨……一吏白于官長曰:‘多差兵士﹐以錢鏹分俵關廂鋪席﹐賃借樓屋腰簷瓦若干﹐候旬月新瓦到﹐照數賠還。’府司從之﹐殿瓦咄諾而辦。”

  • 咄駡-汉语大词典

    咄駡

    【1】呵斥辱骂。{宋}{洪迈}《夷坚丙志·范子珉》:“唯{陳樂天}惡之﹐時對衆咄駡。”

  • 咄呐-汉语大词典

    咄呐

    【1】犹唠叨。{柳青}《狠透铁》:“老伴总咄呐得他抬不起头来。”{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章:“〔俺爸〕嘴里不停的咄呐﹐手里可不停地干活。”

  • 咄叱-汉语大词典

    咄叱

    【1】呵责。{汉}{王充}《论衡·论死》:“病困之時﹐仇在其旁﹐不能咄叱。”{宋}{秦观}《三老堂》诗:“群姦懾謦欬﹐衆廢起咄叱。”{明}{宋濂}《吴德基传》:“視民如子﹐民有訴﹐召使前與語﹐弗加咄叱。”《淮南子·览冥训》:“故不招指﹐不咄叱。”【2】叹惜声。《南史·贼臣传·侯景》:“{景}聞之大懼泣下﹐覆面引衾卧﹐良久方起﹐歎曰:‘咄叱!咄叱!誤殺乃公。’”

  • 咄咄逼人-汉语大词典

    咄咄逼人

    【1】形容出语伤人,使人难以忍受。{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玄}與{殷仲堪}等〕次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2】泛指出言盛气逼人。{宋}{朱熹}《答方宾生书》之十四:“時論咄咄逼人﹐一身利害不足言﹐政恐坑焚之禍﹐遂及吾黨耳。”{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此女口角殊咄咄逼人。”{朱自清}《经典常谈》七:“书中攻击{杨朱}﹑{墨翟}两派﹐辞锋咄咄逼人。”【3】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越前人,令人赞叹。{晋}{卫铄}《与释某书》:“{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王羲之})﹐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筆勢洞精﹐字體遒媚。”{清}{钱泳}《履园丛话·画学下·画中人》:“〔{金鵲泉}〕喜于畫﹐嘗寓{吴門}{繆松心}進士家。{松心}精于賞鑒﹐家藏{李營丘}{江}南半幅及諸{元}{明}人畫極多﹐皆命臨摹﹐咄咄逼人﹐亦奇士也。”

  • 咄咄-汉语大词典

    咄咄

    【1】感叹声。表示感慨。《後汉书·逸民传·严光》:“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邪?”{唐}{李益}《北至太原》诗:“咄咄薄遊客﹐斯言殊不刊。”{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晋}{陆机}《东宫》诗:“冉冉逝將老﹐咄咄奈老何!”【2】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責妹曰:‘何處無婚姻﹐必欲與我共一壻?’”《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3】呼驴马等牲畜之声。{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馬驘驢曰咄咄。”

  • 咤咄-汉语大词典

    咤咄

    【1】怒吼声。{清}{吴伟业}《廿五日偕穆苑先等游方公山》诗:“他年{子胥}濤﹐百里聞咤咄。”

  • 喃喃咄咄-汉语大词典

    喃喃咄咄

    【1】见“喃喃篤篤”。

  • 嗞咄-汉语大词典

    嗞咄

    【1】嗟叹声。{清}{方苞}《秦仲高墓表》:“{壽民}立起自責曰:‘夫人而載此大福以終﹐嗞咄哉。’”{清}{方苞}《张彝叹哀辞》:“{金陵}{翁止園}聞而嘆曰:‘嗞咄哉﹐使{彝歎}爲{浙}行者我也。’”

  • 囊囊咄咄-汉语大词典

    囊囊咄咄

    【1】见“囊2囊突突”。

  • 樂嗟苦咄-汉语大词典

    樂嗟苦咄

    【1】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鹖冠子·博选》:“博選者以五至爲本者也……憑几據杖指麾而使則厮役者至﹐樂嗟苦咄則徒隸之人至矣。”{陆佃}注:“樂則嗟之﹐苦則咄之﹐不禮甚矣﹐苟非無恥之人豈所甘心哉。”

  • 書空咄咄-汉语大词典

    書空咄咄

    【1】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書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公子疑信參半﹐書空咄咄﹐偵騎四出﹐踪緒杳然﹐悲憤填膺﹐一病幾殆。”{夏衍}《文艺工作者与社会》:“社会上将文人看作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将他们规定为只能书空咄咄而没有实行力的迂腐的人种。”{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書空咄咄知誰解﹐擊缶嗚嗚卻自驚。”

  • 汩咄-汉语大词典

    汩咄

    【1】{隋}{唐}时靺鞨族部落之一。《新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黑水}{靺鞨}居{肅慎}地﹐亦曰{挹婁}﹐{元魏}時曰{勿吉}。直京師東北六千里﹐東瀕海﹐西屬{突厥}﹐南{高麗}﹐北{室韋}。離爲數十部﹐酋各自治。其著者曰{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與{高麗}接﹐依{粟末水}以居﹐水源於山西﹐北注{它漏河};稍東北曰{汩咄}部。”

  • 忉咄-汉语大词典

    忉咄

    【1】犹忉怛。啰嗦,唠叨。{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予非躁而忉咄者﹐察之。”

  • 怪事咄咄-汉语大词典

    怪事咄咄

    同“[咄咄怪事]”【1】{清}{张尚瑗}《仙霞关》诗:“{七閩}路與中原通﹐怪事咄咄驚天公。”

  • 訶咄-汉语大词典

    訶咄

    【1】怒斥。{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良毉只備位﹐藥肆成虚設;而我正萎痿﹐安能致訶咄。”一本作“呵咄”。【2】古国名。《隋书·炀帝纪下》:“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羅}﹑{靺鞨}﹑{畢大辭}﹑{訶咄}……{契丹}等國並遣使朝貢。”

  • 震咄-汉语大词典

    震咄

    【1】大声呵叱。{清}{黄景仁}《夹石》诗:“神怪紛推拏﹐英靈動震咄。”

  • 骨咄犀-汉语大词典

    骨咄犀

    亦作“[骨篤犀]”【1】即蛇角。可制器物,亦可供药用。{明}{陶宗仪}《辍耕录·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故曰蠱毒犀。《唐書》有{古都國}﹐必其地所産﹐今人訛爲骨咄耳。”亦省作“[骨篤]”。{宋}{洪皓}《松漠记闻补遗》:“{契丹}重骨咄犀﹐犀不大……紋如象牙﹐帶黄色﹐止是作刀把﹐已爲無價。”{明}{曹昭}《格古要论》卷中:“骨篤犀出西蕃﹐其色如淡碧玉﹐稍有黄﹐其紋理似角。扣之聲清如玉﹐摩刮齅之有香﹐燒之不臭。能消瘇毒﹐及能辨毒藥。又謂之碧犀。此等■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蛇角》:“骨咄犀亦作骨篤。”

  • 骨咄-汉语大词典

    骨咄

    【1】古部族名。亦指其聚居地区。《新唐书·西域传下·骨咄》:“{骨咄}﹐或曰{珂咄羅}。廣長皆千里。王治{思助建城}。多良馬﹑赤豹。”【2】兽名。《新唐书·回鹘传下》:“〔{黠戛斯}〕其獸有野馬﹑骨咄﹑黄羊﹑羱羝。”

  • 骨咄禄-汉语大词典

    骨咄禄

    【1】复姓。{唐}以后改为{禄氏}。见《通志·氏族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