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哆

哆(哆)是什么意思

  • 发抖 哆嗦 颤抖 战栗(颤栗) 打颤(打战) 抖 战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发抖 哆嗦 颤抖 战栗(颤栗) 打颤(打战) 抖 战抖

    发抖fàdǒu 哆嗦duōsuo 颤抖chàndǒu 战栗(颤栗)zhànlì 打颤(打战)dǎzhàn 抖dǒu 战抖zhàndòu

    动词。表示由于心理上或生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或其局部)抖动;可比喻地用于内心,有的还可用于大地。

    “发抖”强调抖动发生着;多用于因害怕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例如:“东北的天气太冷,冻得他浑身发抖”(《中国青年报》,1979.12.28);“他是头一次面向那么多人在台上发言,害怕,紧张,拿着发言稿的手止不住发抖”;“吴老太爷的心只是发抖,《太上感应篇》紧紧地抱在怀里”(茅盾:《子夜》)。

    “哆嗦”所指的抖动一般时间比较长,程度比较重;多用于因害怕、生气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例如:“邹华堂没有见过这阵势,禁不住浑身哆嗦起来”(冯骥才等:《义和拳》)“样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儿乎要哭出来”(老舍:《骆驼祥子》)。

    “颤抖”所指的抖动一般较轻微,可受“微微”修饰,意思较轻;多用于因激动或兴奋而引起的颤动。例如:“当郑克昌得到《挺进报》时,兴奋得双手都颤抖起来”(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写到这儿,我的心微微颤抖,从心底涌出一些聪俊的影子”(《杨朔散文选》);“大地有些颤抖”(孙犁:《风云初记》)。

    “战栗”含有寒心、感到恐怖或畏冷的意味,多用于因害怕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一般只在文艺性的文字里使用,有文艺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例如:“看到这种血淋淋的杀人情景,她不禁全身战栗”;“单衣抵不住风雪的袭击,大家浑身哆嗦,牙齿战栗”(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想到祸难就要临头,他心里战栗起来”。

    “打颤”强调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所指的抖动较轻;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例如:“有一扇窗,玻璃打烂了,浸入的北风直往屋里灌,冷得我身子打颤”(《周立波文集》,第二卷);“冰冷的水浸得他们身子都打战”(同上);“魏强被骂的脸色由红变黄,气的浑身直打颤”(冯志:《敌后武工队》);“有个老演员告诉他,腿打颤就使劲掐”(《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

    “抖”在意思上和“发抖”较一致,适用的范围较广;也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多同单音词组合;可以叠用,但后面须连上“的”。例如:“他怕冷,大概是发疟子,盖那么多还在抖”;“泥土仍然簌簌的掉,阿Q的脚也索索的抖”(鲁迅:《阿Q正传》);“我见到那个凶神恶煞的老板的时候,心里还真抖了一阵”;“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鲁迅:《药》)。

    “战抖”是“战栗”的等义词,较少用。

  • 哆-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哆chǐ

    ①口张大的样子。《诗经·小雅·巷伯》:“~兮侈兮,成是南箕。”(侈:大。箕:星宿名,形似簸箕。)②放纵。《法言·吾子》:“述正道而稍邪~者有矣。”

  • 打哆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哆嗦dǎ duō suo

    【释义】:

    打颤;发抖。《中国歌谣资料》:“红缨枪头金光闪,地主豪绅打哆嗦。”

  • 哆1-现代汉语大词典

    哆1chǐ

    【释义】:

    张口。茅盾《腐蚀》:“k的脸色也变了,哆着口还想说什么。”

  • 哆2-现代汉语大词典

    哆2duō

    【释义】:

    ①象声词。形容敲击声。如:她哆哆哆的敲着桌子。②方言。噘起,翘起。李劼人《天魔舞》:“她一定蹙起眉毛,哆起嘴巴,撒着娇。”③见“哆哆”。④见“哆嗦”。

  • 哆弄-现代汉语大词典

    哆弄duō nòng

    【释义】:

    方言。翻弄,摆弄。梁斌《红旗谱》:“他可惜得挤眉皱眼,哆弄着棉被,摇了半天脑袋。”

  • 哆哆-现代汉语大词典

    哆哆duō duō

    【释义】:

    犹喋喋。说话没完没了。沙汀《困兽记》:“他们哆哆不休的说着开始发动演剧时那股傻劲。”

  • 哆哩哆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哆哩哆嗦duō li duō suō

    【释义】:

    哆嗦。老舍《赵子曰》:“莫大年脸也是雪白,哆哩哆嗦的说:‘快走!’”

  • 哆唆-现代汉语大词典

    哆唆duō suō

    【释义】:

    哆嗦。闻一多《天安门》:“好家伙!今日可吓坏了我!两条腿到这会儿还哆唆。”

  • 哆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哆嗦duō suō

    【释义】:

    颤动;发抖。老舍《赵子曰》:“(他)腿在裤子里离筋离骨的哆嗦。”

  • 唠哆-现代汉语大词典

    唠哆láo duō

    【释义】:

    说话啰嗦不止。碧野《没有花的春天》:“他心想要是听下去的话,就不知道她要唠哆好一大阵子呢。”

  • 侈哆-汉语大词典

    侈哆

    【1】环列,罗列。{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紫燄嘘呵﹐高靈下墮。羣星從坐﹐錯落侈哆。”【2】口大张貌。语本《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清}{许缵曾}《睢阳行》:“祝史乘機壟斷張﹐阿母新來口侈哆。”因以谓谗言中伤。{宋}{李纲}《摘鬓間白髮有感》诗:“縱横蹈危機﹐侈哆困貧嘖。”【3】形容器物开张。{宋}{苏舜钦}《检书》诗:“踾撲下塵梁﹐侈哆張敗笈。”【4】犹骄纵。{唐}{陆龟蒙}《登高文》:“镗威介私﹐放蕩侈哆。”

  • 哆羅呢-汉语大词典

    哆羅呢

    【1】即哆啰呢。《红楼梦》第四九回:“獨{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红楼梦》第五一回:“{鳳姐}又命{平兒}把一個玉色綢裏的哆囉呢包袱拿出來。”

  • 吺哆-汉语大词典

    吺哆

    【1】多话,絮烦。《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附录一:“莫怪小男女吺哆語﹐童謡謌出在小厮兒。”

  • 哆-汉语大词典

    《廣韻》尺氏切,上紙,昌。《廣韻》昌者切,上馬,昌。《廣韻》敕加切,平麻,徹。《廣韻》陟駕切,去禡,知。《廣韻》丁可切,上哿,端。【1】谓张口。《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陆德明}释文:“哆,昌者反,《説文》云:‘張口也。’”{宋}{王安石}《步月》诗:“埭口哆陂陰,要予水西去。”{清}{王韬}《淞滨琐话·卢双月》:“手指口哆,若中有所解。”{茅盾}《腐蚀·十二月十四日晨》:“K的脸色也变了,哆着口还想说什么。”【2】谓扩大。{宋}{沈括}《扬州九曲池新亭记》:“廢宫之墳,哆其故堂,博而新之。”【3】分散。{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羣星從坐,錯落侈侈。”【4】放荡;放佚。{汉}{扬雄}《法言·吾子》:“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未有述邪哆而稍正也。”{汪荣宝}义疏:“邪哆叠字爲義,哆亦邪也。乃迆之假。”

  • 哆哆和和-汉语大词典

    哆哆和和

    【1】表达不清楚貌。{明}{陈宏绪}《寒夜录》卷中:“〔《論語》〕‘其爲人也云爾’﹐‘則可謂云爾’﹐兩‘云爾’﹐哆哆和和形容不出。”《古尊宿语录》卷十二:“師曰:‘不可指東指西賺人。儞當哆哆和和時﹐作麽不來問老僧?’”

  • 哆豁-汉语大词典

    哆豁

    【1】张开。{清}{曹寅}《琴砖歌》:“嶄然廉角不苦窳﹐口尻哆豁如車箱。”

  • 哆哆-汉语大词典

    哆哆

    【1】口张大貌。{明}{焦竑}《焦氏笔乘·戒杀生论》:“〔鳥獸〕與人争橧而居﹐争穴而處﹐驁驁然相搏﹐哆哆然相噬也。”{宋}{梅尧臣}《会开宝塔院》诗:“順風手沙沙﹐逆風口哆哆。”

  • 哆大-汉语大词典

    哆大

    【1】大;宽大。{宋}{何薳}《春渚纪闻·南皮二台遗瓦研》:“至今{南皮}有二臺﹐故址在焉。人有得其遺瓦﹐形製哆大﹐擊之鏗然有聲。”

  • 哆暴-汉语大词典

    哆暴

    【1】邪佚残暴。《鹖冠子·武灵王》:“用計謀者﹐熒惑敵國之主﹐使變更淫俗﹐哆暴憍恣﹐而無聖人之數。”

  • 哆噅-汉语大词典

    哆噅

    【1】张口不正。丑貌。《淮南子·修务训》:“啳哆噅﹐籧蒢戚施。”{高诱}注:“哆﹐讀大口之哆;噅﹐讀{楚蔿氏}之蔿……皆醜貌。”{南朝} {梁}{刘孝标}《辩命论》:“夫靡顔膩理﹐哆噅顣頞﹐形之異也。”

  • 哆口-汉语大词典

    哆口

    【1】张口。《明史·蒋允仪传》:“〔{張鶴鳴}〕猶且靦顔哆口評經﹐撫功罪﹐若身在功罪外者。”{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夜闌縱捭闔﹐哆口疏眉厖。”{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耿十八》:“哆口坌息﹐不敢少停。”

  • 哆然-汉语大词典

    哆然

    【1】张口欲噬貌。{宋}{陆游}《鹅湖夜坐书怀》诗:“拔劍切大肉﹐哆然如餓狼。”{宋}{卢襄}《西征记》:“昔{胡羯}梟鳴﹐腥我{嵩}{岱}﹐哆然四顧﹐有横吞天下之志。”【2】涣散貌。《穀梁传·僖公四年》:“{齊}人執{陳}{袁濤塗}。{齊}人者﹐{齊侯}也。其人之何也?於是哆然外{齊侯}也。”{范宁}注:“哆然﹐衆有不服之心。”

  • 哆-汉语大词典

    【1】象声词。形容敲击声。《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張姑娘}含着笑,皺着眉,把兩隻小脚兒點的脚踏兒哆哆哆的亂響。”【2】方言。噘起,翘起。{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三章:“她一定蹙起眉毛,哆起嘴巴,撒着娇。”{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五:“脸也似乎没有那么圆,眼也似乎没有那么鼓,嘴也似乎没有那样哆。”【3】见“哆2哆”。【4】见“哆2嗦”。

  • 哆囉-汉语大词典

    哆囉

    【1】[法 droguet ]即哆啰呢。{清}{黄遵宪}《樱花歌》:“繖張胡蝶衣哆囉﹐此呼奥姑彼檀那。”{钱仲联}笺注:“哆囉呢爲毛織物﹐即呢之闊幅者。”

  • 哆囉呢-汉语大词典

    哆囉呢

    【1】一种较厚的宽幅毛织呢料。《白雪遗音·玉蜻蜓·戏芳》:“身穿羊皮大襖青蓮色﹐外罩一件紫色哆囉呢小嵌肩。”

  • 哆哩哆嗦-汉语大词典

    哆哩哆嗦

    【1】哆嗦。{老舍}《赵子曰》第二二:“{莫大年}脸也是雪白﹐哆哩哆嗦的说:‘快走!’”{孙犁}《白洋淀纪事·像片》:“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像﹐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 哆哆-汉语大词典

    哆哆

    【1】犹喋喋﹐说话没完没了。{沙汀}《困兽记》一:“他们哆哆不休的说着开始发动演剧时那股傻劲。”

  • 哆唆-汉语大词典

    哆唆

    【1】哆嗦。《白雪遗音·马头调·偷情》:“冰冷的手兒……唬奴一哆唆。”{闻一多}《天安门》诗:“好家伙!今日可吓坏了我!两条腿到这会儿还哆唆。”

  • 哆嗦-汉语大词典

    哆嗦

    【1】颤动;发抖。《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臉蛋子一走一哆嗦。”《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怎當得師老爺手裏的煙袋也顫﹐他手裏的盤香也顫﹐兩下裏顫兒哆嗦﹐再也弄不到一塊兒。”{老舍}《赵子曰》第七:“〔他〕腿在裤子里离筋离骨的哆嗦。”

  • 哆囉嗹-汉语大词典

    哆囉嗹

    【1】即哆啰呢。《明史·外国传六·和兰》:“以哆囉嗹﹑玻璃器及番刀﹑番酒餽{寀}({高寀})﹐代奏通市。”

  • 哆囉絨-汉语大词典

    哆囉絨

    【1】即哆啰呢。{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四·荷兰贡物》:“貢物大珊瑚珠一串﹐照身大鏡二面﹐奇秀琥珀二十四塊﹐大哆囉絨十五疋。”

  • 哆弄-汉语大词典

    哆弄

    【1】方言。翻弄,摆弄。{梁斌}《红旗谱》三二:“他可惜得挤眉皱眼﹐哆弄着棉被﹐摇了半天脑袋。”

  • 嘮哆-汉语大词典

    嘮哆

    【1】说话啰嗦不止。{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他心想要是听下去的话﹐就不知道她要唠哆好一大阵子呢。”

  • 囉哆-汉语大词典

    囉哆

    【1】犹唠叨。{明}{王衡}《郁轮袍》第一折:“地下天高一片紙﹐説將來隨口是﹐一箇的嘴囉哆﹐獻盡學堂村。”

  • 朵哆-汉语大词典

    朵哆

    【1】谓咀嚼。{清}{方薰}《山静居诗话》:“上古食氣壽且神﹐滋味漸開争朵哆。”

  • 打哆嗦-汉语大词典

    打哆嗦

    【1】打颤,发抖。《中国歌谣资料·颂歌·起干戈》:“红缨枪头金光闪﹐地主豪绅打哆嗦。”

  • 披哆-汉语大词典

    披哆

    【1】展开;散开。{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時花也……有帶露花則房斂而色澤。”

  • 瞪目哆口-汉语大词典

    瞪目哆口

    【1】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之貌。{清}{{蕊珠旧史}{掌生氏}}《帝城花样·春珊传》:“諸名士方且摇玉柄麈尾﹐擎鐵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雞。”

  • 邪哆-汉语大词典

    邪哆

    【1】见“邪侈”。

  • 顫兒哆嗦-汉语大词典

    顫兒哆嗦

    【1】颤抖得很厉害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擄了擄袖子﹐上前就去割那繩子﹐顫兒哆嗦的鼓搗了半日﹐連鋸帶挑﹐才得割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