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唇)是什么意思
上唇←→下唇-反义词词典
上唇←→下唇shàngchún-xiàchún
【词性】:名
上唇:附在上牙床的嘴唇。
下唇:附在下牙床的嘴唇。
【例】 她的美丽的长了一点儿淡淡的黑毫毛的上唇,遮不住她的牙齿,但上唇张开时显得更加可爱,有时候上唇向下,和下唇抿到一起时,显得尤其可爱。(〔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唇亡齿寒-实用委婉语词典
唇亡齿寒
婉指密切相关的事物,其命运总是息息相关。如同一个人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遭罪。
唇齿-古文观止词典
唇齿chún chǐ
比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是“唇亡齿寒”的略称(1)。《信陵君救赵论》: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倒不如拿赵国和魏国“唇亡齿寒”的形势向魏王激切地谏劝。
唇亡齿寒-古文观止词典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1)。《宫之奇谏假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面颊和牙床是相互依存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古文观止词典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fǔ chē xiāng yī chún wáng chǐ hán
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同牙床互相依靠,比喻互相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共同(1)。《宫之奇谏假道》: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谚语所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大概就是对虞国、虢国这样一类关系的事情说的吧。
八十岁妈妈没牙——唇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八十岁妈妈没牙——唇说
【释义】:
歇后语。唇:谐“陈”;唇说,陈说。谓翻陈年老账,说废话,多余的话。《金瓶梅词话》三八:西门庆道:“怪奴才,八十岁妈妈没牙,有那些唇说的!李大姐那边请你和他下盘棋儿,只顾等你不去了。”
拌唇撅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拌唇撅嘴
【释义】:
拌唇:斗口舌,争吵;撅嘴:生气的样子。谓吵架生气。《醒世姻缘传》三:走到计氏院内,只见清锅冷灶,一物也无。女儿泪眼愁眉。养娘婢女,拌唇撅嘴。
齿竭唇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齿竭唇亡
【释义】:
比喻双方的关系是互相依存,利害相关。□语本《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红楼梦》七三:探春冷笑道:“俗语说的,‘物伤其类’,‘齿竭唇亡,我自然有些惊心。”
唇不离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唇不离腮
【释义】:
比喻关系亲密,形影不离。《金瓶梅词话》一二:这个爹,你好没的说!我和娘成日唇不离腮,娘肯与那奴才!又七六:你不去却怎样儿的,少不的逐日唇不离腮,还在一处儿。《续金瓶梅》四一:咱姊妹两个,自幼儿一生一长,唇不离腮的,长了三四岁了,各人随着爹娘上了官,也只道不得相逢了。谁想到了十七八岁,回来东京,又住在一处,也是前缘。《廿载繁华梦》二〇:我镇日在屋子里,像唇不离腮,哪有什么事干得来?你也要个主张,好把丑名顶在头上,传出外边去好听?
⊙耳朵不离腮
《歧路灯》三〇:茅拔茹道:“你是一城人,耳朵不离腮,他只向你,肯向我吗?”
颠唇簸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颠唇簸嘴
【释义】:
指议论评点。也指说长道短,翻腾是非。《醒世恒言》一:王家若男若女,若大若小,那一个不欣羡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暗暗地颠唇簸嘴,批点那飞天夜叉之丑。《金瓶梅词话》五三:那潘金莲又是颠唇簸嘴,与孟玉楼道:“姐姐前日教我看几时是壬子日,莫不是拣昨日与汉子睡的,为何恁的凑巧?”
⊙颠唇簸舌
《石点头》一〇:有晓得的,在背后颠唇簸舌。
⊙攧唇簸嘴
《醒世恒言》二七:自己不肯施仁仗义,及见他人做了好事,反又攧唇簸嘴。
调唇弄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调唇弄舌
【释义】:
耍嘴皮,搬弄是非。《二刻拍案惊奇》四:倘然当官告理,且不顾他声名不妙,谁耐烦与他调唇弄舌。
⊙调嘴弄舌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掉嘴弄舌
《石点头》六:况且他是卖席子,你是做豆腐,各人做自家生理,何苦掉嘴弄舌,以致相争,便是非为勾当,不可不可!
翻唇撅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翻唇撅嘴
【释义】:
形容生气的样子。《醒世姻缘传》八七:幸得一路无言,不致翻唇撅嘴。
翻唇弄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翻唇弄舌
【释义】:
搬弄是非。《金瓶梅词话》五六:第一要才学,第二就要人品了,又要好相处,没些说是说非,翻唇弄舌,这就好了。
⊙翻嘴弄舌
《西湖二集》五:那妻子若是个老实便好,若是个长舌妇人,翻嘴弄舌,平地上簸起风波,直弄得一家骨肉分离,五伦都灭绝了。
回唇答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回唇答嘴
【释义】:
指顶嘴。《何典》八:那后生大怒道:“你怎敢回唇答嘴。”便赶上赶落要打活死人。
没有下唇,就不该揽着箫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有下唇,就不该揽着箫吹
【释义】:
比喻没有某方面的条件,就不应硬着去包揽某方面的事。《醒世姻缘传》三:晁大舍笑了两声。珍哥红着脸说道:“打是疼,骂是爱,极该笑!”瞅了一眼,骂道:“涎眉邓眼,没志气的东西!没有下唇,就不该揽着箫吹!”
努唇胀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努唇胀嘴
【释义】:
撅唇撅嘴。形容生气的样子。《醒世姻缘传》三三:连这等一个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旁气。
说破唇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说破唇皮
【释义】:
形容费尽口舌。《儿女英雄传》四〇:无奈这里只管说破唇皮,万转千回,不住口儿的问,他那里只咬定牙根,一个字儿没有,不住声儿的哭。
问官答花——驴唇不对马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问官答花——驴唇不对马嘴
【释义】:
歇后语。人家问“官”,回答的却是“花”。指所答非所问,也指对不上号。《儿女英雄传》四〇:安老爷一听这话,心里暗笑说:“这老头儿这才叫个问官答花——驴唇不对马嘴。这与我的心事甚么相干!”
费唇舌-汉语惯用语辞典
费唇舌fèi chún shé
费话,多费言词。元柯丹丘《荆钗记·误讣》:“(旦)再醮徒然费唇舌,共姜誓盟甘自悦,守寡从教髻似雪。”许地山《缀网劳蛛》“纵然能够拿出来,人家也看不明白,那么,我又何必多费唇舌呢?”也说“费口唇”、“费口舌”、“费齿牙”、“费口”、“费嘴费舌”。明李赞《知命偈似萧拙斋》“缉熙欲谢忘言者,穆穆徒劳费口唇。”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王则昆……差不多每次总要费很多口舌,才能把各人的火气暂时平静下来。”清秋瑾《感时》“瓜分惨祸依眉睫,呼告徒劳费齿牙。”清碧蕉轩主人《不了缘》“俺只是从头听者,您可也费口详言。”《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环缘》“后日娶来媳妇,未知心性若何,倘或猜疑妒忌,夫妻大小间费嘴费舌,像甚么样?”
费口唇-汉语惯用语辞典
费口唇fèi kǒu chún
见“费唇舌”。
弄唇吻-汉语惯用语辞典
弄唇吻nòng chún wěn
谓耍嘴皮子。《三国志·吴志·潘濬传》:“拜濬辅军中郎将”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权曰‘卿何以轻之?’濬曰:‘伷(樊伷)是南阳旧姓,颇能弄唇吻,而实无才略。’”
耍唇舌-汉语惯用语辞典
耍唇舌shuǎ chún shé
见“耍贫嘴”。
唇齿-佛源语词词典
唇齿
唇与齿,代指嘴,引申借用为话语文字。禅宗强调修法要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即不能用嘴说出来,不能用文字表达,所谓不挂唇齿。《祖堂集·卷四·药山和尚》:“大师曰:‘有一人不受成而远生死,阿你还知也无?’对曰:‘既若如此,佛在世制二百五十条戒又奚为?’师曰:‘咄!这饶舌沙弥,犹挂着唇齿在!’师便教伊参众去。”近代汉语承用,指议论,说闲话。《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三回:“惹的人动的唇齿。”中古普通语义为:比喻互相依存而有共同利益的双方。唐·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诗:“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现代汉语承中古普通语用法。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原因很清楚,他们自身同中国的旧秩序是唇齿相依的。”
鼓唇摇舌-佛源语词词典
鼓唇摇舌
鼓起嘴唇,摇动舌头。形容用语言进行宣讲、论辩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合贬义。《五灯会元·卷十六·岳林真禅师》:“如此太平时节,强起干戈……致令后代儿孙,递相仿效。三三两两,皆言出格风标;劫劫波波,未肯归家稳坐。鼓唇摇舌,宛如钟磬笙竽。”近、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例:有些人到处游说,鼓唇摇舌,大相炒作,但很少有货真价实的东西。
发如涂漆,唇若点朱-佛源语词词典
发如涂漆,唇若点朱
头发像涂了漆一样黑,嘴唇像抹了丹朱一样红。形容长得慈善并有威仪,后用以形容女子生得美貌。《敦煌变文集·山远公话》:“身有白银相光,身长七尺,发如涂漆,唇若点朱。”
驴唇马嘴-佛源语词词典
驴唇马嘴
瞎说,胡扯,说的不是人话。《五灯会元·卷十五·云门文偃禅师》:“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转话。饶你从朝问到夜,论劫恁么还曾梦见么?甚么处是与人著力处?”现代汉语作为四字格短语承用。例:一伙不三不四的人聚到一起,驴唇马嘴,不知都说些什么。
说妙谈玄,终挂唇齿-佛源语词词典
说妙谈玄,终挂唇齿
佛家修行,讲究心里的感悟,不用言语表达出来。如果用言语说出来,就是挂在唇齿上了,就将失去佛法的真谛。此句意为:尽管说得很玄妙,但最终还是用言语表达的,因而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法。《五灯会元·卷十四·大洪法为禅师》:“法身无相,不可以音声求;妙道无言,岂可以文字会?纵使超佛越祖,犹落阶梯;直饶说妙谈玄,终挂唇齿。”
唇-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唇脣chún
①人和动物的嘴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②物体的边。《梦溪笔谈·技艺》:“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
【唇吻】①嘴唇。《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翕辟,不知何词。”②锋利的口舌,言辞。《阅微草堂笔记·刘东堂言》:“众畏其~,皆缄口不答。”
兔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兔唇tù chún
【释义】:
唇裂。兔上唇居中皆有纵向缺裂,人唇纵裂因称“兔唇”。
反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唇fǎn chún
【释义】:
犹反驳。巴金《家》:“宝藏?你时时刻刻都在想宝藏!我看你《宝岛》这本戏还没有演熟,人就着迷了。’觉慧这样反唇讥笑道。”
反唇相讥-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唇相讥fǎn chún xiāng jī
【释义】:
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讥讽。《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姑娘听出话里带刺,并没反唇相讥。”
反唇相稽-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唇相稽fǎn chún xiāng jī
【释义】:
受到指责而反过来与对方计较。茅盾《子夜》:“可是范博文竟不反唇相稽,只把身子闪开。”
双唇音-现代汉语大词典
双唇音shuāng chún yīn
【释义】:
由上唇和下唇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辅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声母b、p、m。
搬唇弄舌-现代汉语大词典
搬唇弄舌bān chún nòng shé
【释义】:
卖弄口才。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
摇唇鼓舌-现代汉语大词典
摇唇鼓舌yáo chún gǔ shé
【释义】: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也泛指多言,卖弄口才。郭沫若《虎符》:“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
大阴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阴唇dà yīn chún
【释义】:
女性外生殖器组成部分。位于阴阜下方。为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襞,有弹性。参见“女阴”。
小阴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阴唇xiǎo yīn chún
【释义】:
女性外生殖器组成部分。位于大阴唇内侧。为一对较薄的皮肤皱襞,光滑无毛。参见“女阴”。
咂嘴舔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咂嘴舔唇zā zuǐ tiǎn chún
【释义】:
形容吃得有滋有味的样子。杨朔《三千里江山》:“武震却吃得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还咂嘴舔唇的,品着滋味。”
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chún脣
【释义】:
①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叶圣陶《悲哀的重载》:“嘴的部分向前突出,上下唇紧缩,掩不没龈肉。”②物体的边缘。《中国歌谣资料》:“撑船工人真可怜,日日住在河唇边。”
唇亡齿寒-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
唇缺则齿露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如:朝鲜乃我国紧邻,若坐视其亡,则是自撤藩篱,招唇亡齿寒之戚。
唇舌-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舌chún shé
【释义】:
比喻言辞、议论。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后来村长问了问情由,费了好大一会唇舌,才给她们调解开。”
唇吻-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吻chún wěn
【释义】:
①指口;嘴。丁玲《水》:“(男人们)惨厉的叫起来了…是在死的唇吻中发出的求援的呼号。”②比喻议论、口才。如:恣其唇吻,高谈阔论。
唇纹-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纹chún wén
【释义】:
唇部表皮的纹线,也指这种纹线留下来的痕迹。《新民晚报》1985.2.20:“近年来,国际法医学会上,有不少专家就唇纹在刑事案件侦察技术中的作用提出研究报告。”
唇枪舌剑-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枪舌剑chún qiāng shé jiàn
【释义】:
形容言辞锋利,争辩激烈。鲁迅《“京派”和“海派”》:“我也曾经略略的赶了一下热闹,在许多唇枪舌剑中,以为那时我发表的所说,倒也不算怎么分析错了的。”
唇齿-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齿chún chǐ
【释义】:
比喻互相依存而有共同利益的双方。陈毅《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寿祝辞》:“中越相依如唇齿,后方前线互支援。”
唇齿相依-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齿相依chún chǐ xiāng yī
【释义】: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原因很清楚,他们自身同中国的旧秩序是唇齿相依的。”
唇齿音-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齿音chún chǐ yīn
【释义】:
由下唇和上齿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发出的一种辅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f。也叫齿唇音。
唇线-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线chún xiàn
【释义】:
嘴唇的轮廓。《消费报》1989.4.8:“她只用唇笔小心地描出唇线。”
唇音-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音chún yīn
【释义】:
双唇音、唇齿音的统称。
唇笔-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笔chún bǐ
【释义】:
描唇线或涂嘴唇的化妆用具,形状像笔。《消费报》1989.4.8:“她只用唇笔小心地描出唇线,然后用唇笔填上。”
唇裂-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裂chún liè
【释义】:
先天性畸形,上唇直着裂开,饮食不方便,说话不清楚。也名兔唇,俗称豁嘴。
唇焦舌敝-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焦舌敝chún jiāo shé bì
【释义】:
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唇舌。《新华日报》1939.9.21:“共产党的参政员一向就唇焦舌敝地为这种主张而努力。”
唇膏-现代汉语大词典
唇膏chún qāo
【释义】:
化妆品的一种。即口红。
嘴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嘴唇zuǐ chún
【释义】:
唇的通称。巴金《秋》:“脸色的苍白被脂粉掩盖了,但是眼眶、脸颊和嘴唇都显得很憔悴。”
嘴唇皮-现代汉语大词典
嘴唇皮zuǐ chún pí
【释义】:
即嘴唇。巴金《家》:“他浑身发热,咬着嘴唇皮,等候张惠如讲话。”
河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河唇hé chún
【释义】:
指河边。碧野《没有花的春天》:“阿姆,那是一只跑到河唇喝水的牛。”
沾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沾唇zhān chún
【释义】:
嘴唇接触。指略微喝一点酒、茶水等饮料。多与“不”连用表示否定。叶圣陶《我们的骄傲》:“在那三年之中,真是一点一滴也不曾沾唇。”
驴唇不对马嘴-现代汉语大词典
驴唇不对马嘴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
【释义】:
同“驴头不对马嘴”。孙犁《画的梦》:“其实,那不是毛驴,而是骆驼,真是驴唇不对马嘴。”
辅车唇齿-现代汉语大词典
辅车唇齿fǔ chē chún chǐ
【释义】:
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事物。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拙著之《甲骨文字研究》与此自是辅车唇齿。”
费唇舌-现代汉语大词典
费唇舌fèi chún shé
【释义】:
费话;多费言词。许地山《缀网劳蛛》:“纵然能够拿出来,人家也看不明白,那么,我又何必多费唇舌呢?”
焦唇敝舌-现代汉语大词典
焦唇敝舌jiāo chún bì shé
【释义】:
费尽口舌。鲁迅《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
砸嘴舔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砸嘴舔唇zá zuǐ tiǎn chún
【释义】:
形容吃得有滋味。杨朔《三千里江山》:“武震却吃的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还砸嘴舔唇的品着滋味。”
眼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眼唇yǎn chún
【释义】:
眼泡的别称。王西彦《古屋》:“他脸色可怕地苍白,上眼唇微微浮肿,不时发出轻咳。”
田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田唇tián chún
【释义】:
田埂。《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雅盖乡第一社筑田唇,不分等级,每亩二分。”原注:“筑田唇,筑田埂。”
白唇鹿-现代汉语大词典
白唇鹿bái chún lù
【释义】:
我国特产鹿类。体长约2.1米。体暗褐色,有淡色小斑点。下唇和吻端两侧纯白色,故名。雄兽有扁平的角,分四或五叉。群栖于高山树林或灌丛,常作远距离迁移。主食草类,也吃树芽、嫩枝等。仅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四川等地,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皓齿红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皓齿红唇hào chǐ hóng chún
【释义】:
白齿红唇。形容容貌秀美。鲁迅《铸剑》:“那头是秀眉长眼,皓齿红唇;脸带笑容;头发蓬松,正如青烟一阵。”
耳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耳唇ěr chún
【释义】:
方言。即耳垂。老舍《骆驼祥子》:“当他跑得顺‘耳唇’往下滴汗,胸口觉得有点发辣,他真想也这么办。”
舌剑唇枪-现代汉语大词典
舌剑唇枪shé jiàn chún qiāng
【释义】:
同“唇枪舌剑”。
舌敝唇枯-现代汉语大词典
舌敝唇枯shé bì chún kū
【释义】:
见“舌敝唇焦”。
舌敝唇焦-现代汉语大词典
舌敝唇焦shé bì chún jiāo
【释义】:
说话过多,致使舌疲唇干。形容费尽口舌。鲁迅《孤独者》:“亲戚本家都说到舌敝唇焦,也终于阻当不住。”也作“舌敝唇枯”。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粉面朱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粉面朱唇fěn miàn zhū chún
【释义】:
白脸红唇。有时形容面颜姣美。鲁迅《无常》:“他(活无常)出来了,服饰比画上还简单,不拿铁索,也不带算盘,就是雪白的一条莽汉,粉面朱唇,眉黑如漆,蹙着,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又如:他长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
齿白唇红-现代汉语大词典
齿白唇红chǐ bái chún hóng
【释义】:
形容年轻美貌。如:他生得齿白唇红,眉清目秀。
齿唇音-现代汉语大词典
齿唇音chǐ chún yīn
【释义】:
上齿和下唇接触而发出的辅音。也叫唇齿音。例如普通话语音中的f。
鱼唇-现代汉语大词典
鱼唇yú chún
【释义】:
①鱼的嘴边、唇部。②用鲨鱼的唇干制成的名贵海味。富含胶质。
黄唇鱼-现代汉语大词典
黄唇鱼huáng chún yú
【释义】:
体长而侧扁,长约1.5米。背部黄褐色,腹部灰白色。体有栉鳞,头部披圆鳞。背鳍连续。尾鳍楔形。鳔圆筒形。为近海底层鱼类,食虾、蟹和小鱼。通常见于我国长江口以南沿海,是大型食用鱼类。鳔为名贵食品,也可供药用。
乖唇蜜舌-汉语大词典
乖唇蜜舌
【1】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素姐}那乖唇蜜舌﹐又拿着没疼熱的东西交結{童奶奶}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惡﹐且都説起他的好處。”
共爲唇齒-汉语大词典
共爲唇齒
【1】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关系。《三国志·蜀志·邓芝传》:“{蜀}有重險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爲脣齒﹐進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兔唇-汉语大词典
兔唇
【1】唇裂。
利唇吻-汉语大词典
利唇吻
【1】犹言伶牙利齿。{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下:“{謝絳}﹐{吴}人﹐雅秀有詞藻。{景祐}中﹐知制誥﹐然輕黠利唇吻﹐人罕測其心。”
努嘴胖唇-汉语大词典
努嘴胖唇
【1】鼓嘴凸唇。形容不高兴。《西游记》第九六回:“呆子聽説要走﹐又努嘴胖唇﹐唧唧噥噥。”
反唇-汉语大词典
反唇
【1】见“反脣”。
反唇相稽-汉语大词典
反唇相稽
【1】见“反脣相稽”。
反唇相譏-汉语大词典
反唇相譏
【1】见“反脣相譏”。
弄唇吻-汉语大词典
弄唇吻
【1】耍嘴皮子。《三国志·吴志·潘濬传》“拜{濬}輔軍中郎將”{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權}曰:‘卿何以輕之?’{濬}曰:‘{伷}({樊伷})是{南陽}舊姓﹐頗能弄唇吻﹐而實無才略。’”
口燥唇乾-汉语大词典
口燥唇乾
亦作“[口乾舌焦]”亦作“[口乾舌燥]”【1】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叶圣陶}《未厌集·小病》:“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于是口干舌燥﹐头里岑岑地作响。”{柯岩}《东方的明珠》:“那时﹐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讲课﹐真是讲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袁静}《伏虎记》第二回:“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焦。”
吻唇-汉语大词典
吻唇
【1】犹口舌。借指物议。{宋}{朱熹}《与杨教授书》:“又况孤危之蹤﹐無故常招吻唇。”
吹唇-汉语大词典
吹唇
亦作“[吹脣]”【1】吹口哨。《南齐书·魏虏传》:“竝有鼙角﹐吹脣沸地。”《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胡三省}注:“吹脣者﹐以齒齧脣作氣吹之﹐其聲如鷹隼;其下者以指夾脣吹之﹐然後有聲﹐謂之嘯指。”{清}{钱谦益}《一年》诗:“吹唇沸地狐羣力﹐剺面呼風蜮鬼靈。”{清}{许叔平}《里乘》卷六:“一日暮過峻嶺﹐忽林中吹脣作聲﹐健兒百數十人﹐持械驟至。”
君卿唇舌-汉语大词典
君卿唇舌
【1】见“君卿脣舌”。
咂嘴舔唇-汉语大词典
咂嘴舔唇
【1】见“咂嘴弄舌”。
咂嘴弄唇-汉语大词典
咂嘴弄唇
【1】见“咂嘴弄舌”。
唇-汉语大词典
唇
《集韻》船倫切,平諄,船。【1】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晋}{左思}《娇女诗》:“濃朱衍丹唇,黄吻瀾漫赤。”{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其冒霜雪遠行者,常齧蒜令破,以揩唇。”《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這兩人,面如傅粉,唇若塗朱。”{叶圣陶}《火灾·悲哀的重载》:“嘴的部分向前突出,上下唇紧缩,掩不没龈肉。”【2】物体的边缘。{唐}{杜甫}《丽人行》:“頭上何所有?翠微葉垂鬢唇。”{仇兆鳌}注:“鬢唇,鬢邊也。”《中国歌谣资料·可怜的船伕》:“撑船工人真可怜,日日住在河唇边。”
唇膏-汉语大词典
唇膏
【1】化妆品的一种。即口红。
唇脂-汉语大词典
唇脂
【1】化妆品,用以涂唇。{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若作唇脂者﹐以熟朱和之﹐青油裹之。”
唇槍舌劍-汉语大词典
唇槍舌劍
【1】形容言辞锋利,争辩激烈。{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换唇槍舌劍﹐議傾壇席。”{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也曾经略略的赶了一下热闹﹐在许多唇枪舌剑中﹐以为那时我发表的所说﹐倒也不算怎么分析错了的。”
唇三口四-汉语大词典
唇三口四
【1】犹言说三道四。形容胡说。{明}{康海}《粉蝶儿·秋日闲情》套曲:“眉來眼去﹐唇三口四﹐泥爛油滑﹐飜黄倒皂﹐呼風唤雨﹐搦霧摶沙。”
唇紋-汉语大词典
唇紋
【1】唇部表皮的纹线,也指这种纹线留下来的痕迹。《新民晚报》1985.2.20:“近年来﹐国际法医学会上﹐有不少专家就唇纹在刑事案件侦察技术中的作用提出研究报告。”
唇齒音-汉语大词典
唇齒音
【1】由下唇和上齿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发出的一种辅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f。也叫齿唇音。
唇焦口燥-汉语大词典
唇焦口燥
【1】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口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唇裂-汉语大词典
唇裂
【1】先天性畸形,上唇直着裂开,饮食不方便,说话不清楚。亦名兔唇,俗称豁嘴。
唇亡齒寒-汉语大词典
唇亡齒寒
【1】唇缺则齿露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時雖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齒寒之懼。”{清}{孙枝蔚}《<甲申述忧>序》:“何况{關中}陷没﹐海内動摇﹐匪獨唇亡齒寒﹐螫手斷腕而已。”
唇齒相依-汉语大词典
唇齒相依
【1】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兩{粤}﹑{黔}﹑{鄂}﹑{江}﹑{皖}數省﹐皆與{湖南}唇齒相依。”{朱德}《送朝鲜最高人民代表团归国》诗:“唇齒相依關世運﹐戚欣與共勝天倫。”{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原因很清楚﹐他们自身同{中国}的旧秩序是唇齿相依的。”
唇齒-汉语大词典
唇齒
【1】议论;说闲话。《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惹的人動的唇齒。”《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我〕懷着個臨月身子﹐只管往人家撞來撞去的﹐交人家唇齒。”【2】比喻互相依存而有共同利益的双方。{清}{黄遵宪}《哭威海》诗:“{臺}南北﹐若唇齒。”{唐}{高適}《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诗:“股肱瞻列岳﹐唇齒賴長城。”《三国志平话》卷下:“{孫亮}對天説誓:{荆州}與{吴}地唇齒之邦﹐世不相顧。”{陈毅}《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寿祝辞》诗:“{中}{越}相依如唇齒﹐後方前綫互支援。”
唇焦舌敝-汉语大词典
唇焦舌敝
【1】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唇舌。《扫迷帚》第二四回:“僕事與願違﹐頻呼將伯﹐幾經唇焦舌敝﹐{崑山}學務始稍稍可觀。”《新华日报》1939.9.21:“共产党的参政员一向就唇焦舌敝地为这种主张而努力。”《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立宪与外交之关系》:“外邦直諒之友﹐本國憂時之士……不惜唇焦舌敝﹐效其忠告。”
唇吻-汉语大词典
唇吻
【1】指口;嘴。{丁玲}《水》:“〔男人们〕惨厉的叫起来了……是在死的唇吻中发出的求援的呼号。”{章炳麟}《文学说例》:“等是人言﹐出諸唇吻﹐而據實而書﹐不更潤色者﹐則曰口説。”{汉}{王充}《论衡·率性》:“揚唇吻之音﹐聒賢聖之耳。”【2】比喻议论﹑口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狂生縱意高談﹐衆畏其唇吻﹐皆緘口不答。”{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爰自{神農氏}﹐下至{堯}﹑{舜}﹑{禹}﹑{湯}﹑{文}﹑{武}﹐亡弗詆訶﹐而{仲尼}當時﹐特巍然爲仁義禮樂之宗﹐故尤極意訕譏﹐恣其唇吻。”{唐}{柳宗元}《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中間因緣﹐陷在危邦﹐與時偃仰﹐不廢其道﹐而爲見忌嫉者横致唇吻。”
唇音-汉语大词典
唇音
【1】双唇音﹑唇齿音的统称。
唇舌-汉语大词典
唇舌
【1】比喻言辞﹑议论。{清}{孙枝蔚}《自怜》诗:“向人唇舌雖然好﹐在世頭顱已可知。”{唐}{元稹}《酬乐天见寄》诗:“前日詩中高蓋字﹐至今唇舌遍{長安}。”{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我這心兒裏牽掛處無些﹐直睡到冷清清寶鼎沉烟滅﹐明皎皎紗窗月影斜﹐有甚唇舌。”{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六:“后来村长问了问情由﹐费了好大一会唇舌﹐才给她们调解开。”
嘴唇皮-汉语大词典
嘴唇皮
【1】即嘴唇。{巴金}《家》八:“他浑身发热﹐咬着嘴唇皮﹐等候{张惠如}讲话。”
嘴唇-汉语大词典
嘴唇
【1】唇的通称。{巴金}《秋》四:“脸色的苍白被脂粉掩盖了﹐但是眼眶﹑脸颊和嘴唇都显得很憔悴。”《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鼻子嘴兒倒也端正﹐只是鼻梁兒塌些﹐嘴唇兒厚些。”{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坚强冷静的{萧队长}﹐气得嘴唇直哆嗦。”
布唇枯舌-汉语大词典
布唇枯舌
【1】犹言舌敝唇焦。布,通“膊”。《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窮困無以圖之﹐布唇枯舌﹐焦心熱中。今君不辱而臨之﹐願君圖之。”{吴则虞}集释引{于鬯}云:“布﹐蓋讀爲‘膊’……《説文·肉部》云:‘膊﹐乾肉也。’是膊以乾肉爲本義﹐引伸之﹐蓋凡乾皆可曰‘膊’。‘膊唇’者﹐謂乾唇也。”
張唇植髭-汉语大词典
張唇植髭
【1】谓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严复}《论中国分党》:“其一則極守舊之人﹐夙負盛名﹐爲天下所歸往﹐及見西法﹐不欲有一事爲彼所不知不能也﹐乃舉聲光化電之粗跡﹐兵商工藝之末流﹐毛舉糠粃﹐附會經訓﹐張唇植髭﹐不自愧汗。”
朱唇-汉语大词典
朱唇
【1】见“朱脣”。
枉費唇舌-汉语大词典
枉費唇舌
【1】白费言辞,不起作用。《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大料今日這親事﹐妹子在姐姐跟前斷説不進去﹐我也不必枉費唇舌再求姐姐﹐磨姐姐﹐央及姐姐了。”
櫻唇-汉语大词典
櫻唇
亦作“[櫻唇]”【1】形容女子小而红润的嘴唇。{冰心}《寄小读者》二五:“眼波樱唇﹐瞬归尘土。”{元}{张宪}《太真明皇并笛图》诗:“風生龍爪玉星香﹐露濕櫻脣金縷長。”{宋}{张先}《菩萨蛮》词:“髻摇金鈿落﹐惜恐櫻脣薄。”
猩唇-汉语大词典
猩唇
【1】见“猩脣”。
汎唇汎舌-汉语大词典
汎唇汎舌
亦作“[泛唇泛舌]”【1】议论纷纷。《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十七回:“猛然間作房裏囉囉唣唣﹐泛唇泛舌。”
河唇-汉语大词典
河唇
【1】见“河漘”。
沾唇-汉语大词典
沾唇
【1】形容略微喝一点酒﹑茶水等饮料。多与“不”连用表示否定。{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我大賤相﹐茶非{惠泉}水不可沾唇。”{叶圣陶}《我们的骄傲》:“在那三年之中﹐真是一点一滴也不曾沾唇。”《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讓了兩遍﹐公子總不肯沾唇。”
油嘴花唇-汉语大词典
油嘴花唇
【1】形容说话油滑虚浮。{清}{李玉}《清忠谱·创祠》:“日日假忙﹐説道某鄉紳叫管家來邀;時時搗鬼﹐説道某官府着農民相召。止不過油嘴花唇﹐無非要騙人錢鈔。”
拌唇撅嘴-汉语大词典
拌唇撅嘴
【1】形容争吵而生气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三回:“養娘婢女拌唇撅嘴﹐大眼看小眼。”
挑牙料唇-汉语大词典
挑牙料唇
【1】摇动嘴唇。谓吵嘴,争吵。{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誰與你挑唇料嘴﹐辨别箇誰是誰非。”{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又不是挑牙料唇﹐只待要尋争覓釁。”亦作“[挑唇料嘴]”。
挑唇料嘴-汉语大词典
挑唇料嘴
【1】见“挑4牙料唇”。
搬唇弄舌-汉语大词典
搬唇弄舌
【1】卖弄口才。{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2】挑拨是非。{明}{徐■}《杀狗记·看书苦谏》:“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輕信。”唇﹐一本作“脣”。
摇唇鼓舌-汉语大词典
摇唇鼓舌
【1】见“摇脣鼓舌”。
摇唇-汉语大词典
摇唇
【1】见“摇脣鼓舌”。
脱唇-汉语大词典
脱唇
【1】指言语出口。{清}{恽敬}《祭张皋文文》:“簸今而友﹐揚古而師﹐一語脱唇﹐萬目睽睽。”
膏唇岐舌-汉语大词典
膏唇岐舌
【1】犹言膏唇拭舌。岐舌﹐谓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生平迂愚﹐恥以文字媚人﹐況敢膏唇岐舌﹐以誑知己。”
焦唇敝舌-汉语大词典
焦唇敝舌
【1】谓费尽口舌。{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
焦唇乾舌-汉语大词典
焦唇乾舌
【1】见“焦脣乾舌”。
砸嘴舔唇-汉语大词典
砸嘴舔唇
【1】形容吃得有滋味。{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武震}却吃的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还砸嘴舔唇的品着滋味。”
眼唇-汉语大词典
眼唇
【1】眼泡的别称。{王西彦}《古屋》第四部三:“他脸色可怕地苍白﹐上眼唇微微浮肿﹐不时发出轻咳。”
田唇-汉语大词典
田唇
【1】田埂。《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个人计件制和小组计件制》:“{雅盖乡}第一社筑田唇﹐不分等级﹐每亩二分。”原注:“筑田唇﹐筑田埂。”
皓齒紅唇-汉语大词典
皓齒紅唇
【1】见“皓齒朱脣”。
耳唇-汉语大词典
耳唇
【1】方言。即耳垂。{老舍}《骆驼祥子》五:“当他跑得顺‘耳唇’往下滴汗﹐胸口觉得有点发辣﹐他真想也这么办。”
蝎唇-汉语大词典
蝎唇
【1】状如蝎子嘴的酒器。{唐}{张鷟}《游仙窟》:“金盞銀盃﹐江螺海蜯;竹根細眼﹐樹癭蝎唇;九曲酒池﹐十盛飲器。”
缺唇-汉语大词典
缺唇
【1】谓上唇缺损。一名兔唇。{汉}{焦赣}《易林·讼之复》:“蹇兔缺唇﹐行難齒寒。”《淮南子·说山训》:“孕婦見兔﹐而子缺唇。”
舌敝唇焦-汉语大词典
舌敝唇焦
【1】谓说话过多﹐致使舌疲唇干。形容费尽口舌。{鲁迅}《彷徨·孤独者》:“亲戚本家都说到舌敝唇焦﹐也终于阻当不住。”亦作“[舌敝唇枯]”。{清}{李渔}《奈何天·筹饷》:“趲軍糧﹐我這裏力盡筋疲﹐舌敝唇焦。竝不見些兒餉。”{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近時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國}以比{歐}{美}。”
舌劍唇槍-汉语大词典
舌劍唇槍
【1】谓能言善辩﹐言辞犀利。{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間﹐别無甚麽買賣﹐全憑着舌劍唇槍﹐説嘴兒哄人的錢使。”《再生缘》第十三回:“試試我﹐舌劍唇槍强不强。”亦作“[舌劍唇鎗]”。{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使心猿意馬﹐逞舌劍唇鎗﹐着那等嫩鴿鶵眼腦着忙﹐訕杓倈手脚慌張。”
舌劍唇鎗-汉语大词典
舌劍唇鎗
【1】见“舌劍唇槍”。
舌敝唇枯-汉语大词典
舌敝唇枯
【1】见“舌敝唇焦”。
管秃唇焦-汉语大词典
管秃唇焦
【1】笔写秃了﹐嘴唇说干了。比喻交涉过程中费了很大的气力。{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外部以咨商藩部爲辭﹐藩部以官民不便爲説﹐雖管秃唇焦﹐而終無如彼何。”
補唇-汉语大词典
補唇
【1】修补裂唇。{唐}{咸通}中诗人{方干}貌陋兔缺, 故有司不与科名, 遂隐{会稽}之{镜湖}, 终身不出。年老时, 遇医补唇。后因以“補唇先生”称{方干}。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方干》。{清}{孙致弥}《江行杂诗》:“大義存{晞髮}﹐高風緬{補唇}。”{方廷楷}《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之四:“傳箋艷説{分湖}好﹐惹得{方干}欲補唇。”
粉面朱唇-汉语大词典
粉面朱唇
【1】白脸红唇。有时形容面颜姣美。《红楼梦》第七回:“説着﹐果然出去帶進一個小後生來﹐較{寶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舉止風流﹐似在{寳玉}之上。”{鲁迅}《朝花夕拾·无常》:“他(活无常)出来了﹐服饰比画上还简单﹐不拿铁索﹐也不带算盘﹐就是雪白的一条莽汉﹐粉面朱唇﹐眉黑如漆﹐蹙着﹐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
精唇潑口-汉语大词典
精唇潑口
【1】形容尖利泼辣的唇吻。{元}{关汉卿}《四春园》第三折:“那厮可便舒着腿脡﹐他可早叉着門桯﹐精唇潑口毁駡人。”{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則願你停嗔息怒﹐百凡照覰﹐怎便精唇潑口﹐駡到有三十句。”
花唇-汉语大词典
花唇
亦作“[花脣]”【1】花巧的嘴唇。谓花言巧语。{元}{施惠}《幽闺记·文武同盟》:“你休得要逞花脣﹐稍虚詞﹐送你到有司推問。”{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俺又本無心﹐把你僧家混耗﹐甚花唇兒故來相惱。”{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休賣弄花唇﹐你不曾把鎗刀劍戟掄﹐我只見你殺狗處抨刀刃。”
翻唇弄舌-汉语大词典
翻唇弄舌
【1】指用花言巧语搬弄是非。《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憑你什麽事﹐高來高就﹐低來低對﹐死的也説得活起來﹐活的也説得死了去﹐是一個翻唇弄舌的婆娘。”《金瓶梅词话》第五六回:“第二就要人品了﹐又要好相處﹐没些説是説非﹐翻唇弄舌﹐這就好了。”
絳唇-汉语大词典
絳唇
【1】借指红色箫孔。《文选·王褒<洞箫赋>》:“鎪鏤離灑﹐絳脣錯雜。”{李善}注:“絳脣謂簫孔以朱飾之。”【2】亦作“[絳脣]”。朱唇, 红唇。{清}{陈维崧}《竹枝·粤东词》:“檳榔酒釀鬱林春﹐{鬱林}兒女多絳唇。”{汉}{扬雄}《蜀都赋》:“眺朱顔﹐離絳脣﹐眇眇之態﹐吡噉出焉。”{南朝} {梁}{江淹}《咏美人春游》:“白雲凝瓊貌﹐問珠點絳脣。”{唐}{谷神子}《博异志·阴隐客》:“絳唇皓齒﹐鬒髮如青絲。”
縛舌交唇-汉语大词典
縛舌交唇
【1】闭着嘴, 不敢说话。表示恭顺。{唐}{孙樵}《逐痁鬼文》:“復有{司馬安}者﹐攘義盜仁﹐縛舌交唇﹐柔聲婉顔﹐狐媚當權。”
輔車唇齒-汉语大词典
輔車唇齒
【1】见“輔车脣齒”。
費口唇-汉语大词典
費口唇
【1】犹言费唇舌。{明}{李贽}《知命偈似萧拙斋》诗之三:“緝熙欲謝忘言者﹐穆穆徒勞費口唇。”
費唇舌-汉语大词典
費唇舌
【1】费话;多费言词。{元}{柯丹丘}《荆钗记·误讣》:“[旦]再醮徒然費唇舌﹐{共姜}誓盟甘自悦﹐守寡從教髻似雪。”{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乙巳四十六岁》:“緑營弁兵向例專領麥豆﹐不至大費唇舌。”{许地山}《缀网劳蛛》:“纵然能够拿出来﹐人家也看不明白﹐那么﹐我又何必多费唇舌呢?”
重唇音-汉语大词典
重唇音
【1】音韵学术语。即“雙唇塞音”和“雙唇鼻音”。上下唇紧闭或接触以节制外出之气息而成。如“三十六字母”中之帮(b)[p]﹑滂(p)[p‘]﹑并[b]﹑明(m)[m]四母。
調唇弄舌-汉语大词典
調唇弄舌
【1】见“調脣弄舌”。
讒唇-汉语大词典
讒唇
【1】见“讒脣”。
青唇-汉语大词典
青唇
亦作“[青脣]”【1】黑色的嘴唇。形容丑陋的容貌。{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杂录》:“{寅亮}答詩﹐序有‘花面豔吹﹐愧鄰婦青脣之斂……’{神宗}顧左右‘青脣’何事﹐皆不能對﹐乃以問{趙元老}。”《全唐诗》卷八七二载《吹火诗》:“吹火青脣動﹐添薪黑腕斜。”《说郛》卷九七引{汉}{朱仲}《相贝经》:“醟貝使童子遇女人淫﹐有青唇赤鼻是也。”
雙唇音-汉语大词典
雙唇音
【1】由上唇和下唇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辅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声母b﹑p﹑m。
銅唇鐵舌-汉语大词典
銅唇鐵舌
【1】比喻雄辩的口才。《水浒传》第三三回:“不得賢弟自來力救﹐便有銅唇鐵舌﹐也和他分辯不得。”
錢唇-汉语大词典
錢唇
【1】铜钱的边缘。{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爲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爲一印﹐火燒令堅。”
顛唇簸嘴-汉语大词典
顛唇簸嘴
【1】谓搬弄口舌。《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王}家若男若女﹐若大若小﹐那一個不欣羨{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暗暗地顛唇簸嘴﹐批點那飛天夜叉之醜。”
魚唇-汉语大词典
魚唇
【1】用鲨鱼的唇干制成的海味。【2】鱼的嘴边﹑唇部。{唐}{陆龟蒙}《白鸥》诗:“池塘信美應難戀﹐針在魚唇劒在蝦。”
驢唇不對馬嘴-汉语大词典
驢唇不對馬嘴
【1】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一段話﹐説了個亂糟糟﹐驢唇不對馬嘴。”{孙犁}《秀露集·画的梦》:“其实﹐那不是毛驴﹐而是骆驼﹐真是驴唇不对马嘴。”亦作“[驢頭不對馬嘴]”。《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陳正公}聽了這些話﹐驢頭不對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西游补》第五回:“倘或一時問及﹐‘驢頭不對馬嘴’﹐就要弄出本色來了。”
鶯唇-汉语大词典
鶯唇
亦作“[鶯脣]”【1】莺嘴。樱唇,樱桃小口。{唐}{陆龟蒙}《子夜四时歌·夏歌》:“蘭眼擡路斜﹐鶯脣映花老﹐金龍傾漏盡﹐玉井敲冰早。”【2】形容女子娇美的嘴唇。{清}{贾靓芬}《女聊斋志异·娇红记》:“低眉斂翠不勝春﹐嬌轉鶯唇紅半吐。”
點絳唇-汉语大词典
點絳唇
亦作“[點絳脣]”【1】曲牌名。《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仙吕调隻曲》:“按《點絳脣》原出於詞體﹐南調引内﹐用詞之全闕﹐即《琵琶記》‘月淡星稀’可証。{元}人將詞之前半闕通章叶韻﹐爲北調體﹐即首闕通行之格也。第三闕﹐{董解元}《西厢》係北調﹐亦用南體﹐僅見於此。”【2】词调名。{南朝} {梁}{江淹}《咏美人春游》:“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后词名取此。又名《点樱桃》。双调﹐有四十一字﹑四十二字﹑四十三字诸体。
點唇-汉语大词典
點唇
亦作“[點脣]”【1】女子用胭脂等化妆品点抹嘴唇。{唐}{温庭筠}《靓妆录》:“點唇有石榴嬌﹑嫩吴香。”{宋}{张先}《燕归梁》词:“點脣機動秀眉顰﹐清影外﹐見微塵。”
鼓唇咋舌-汉语大词典
鼓唇咋舌
同“[鼓唇摇舌]”【1】{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輩鼓唇咋舌﹐欲以罔利。”
鼓唇摇舌-汉语大词典
鼓唇摇舌
【1】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封神演义》第九四回:“這匹夫敢于衆諸侯之前鼓唇摇舌﹐説短論長﹐又吒辱不才﹐情殊可恨。”《五灯会元·育王振禅师法嗣·岳林真禅师》:“劫劫波波﹐未肯歸家穩坐。鼓唇摇舌﹐宛如鐘磬笙竽。”
鼓舌摇唇-汉语大词典
鼓舌摇唇
同“[鼓唇摇舌]”【1】{元}{高文秀}《■范叔》第二折:“幾時行通利方﹐憑着喒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將。”{明}{周履靖}《锦笺记·联姻》:“引線鍼兒﹐伐柯斧具﹐鼓舌摇唇﹐婚男嫁女﹐花紅羊酒是常儀。”
鼓舌揚唇-汉语大词典
鼓舌揚唇
【1】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揚唇﹐唱一年家春盡一年家春。”
鼓唇弄舌-汉语大词典
鼓唇弄舌
同“[鼓唇摇舌]”【1】《封神演义》第九四回:“今已陷之于喪亡﹐尚不自恥﹐猶敢鼓唇弄舌于衆諸侯之前耶?”{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三一回:“京内外一班官吏﹐又復鼓唇弄舌﹐摇筆成文﹐談幾條變法章程﹐草幾篇變法奏牘。”
鼻塌唇青-汉语大词典
鼻塌唇青
【1】见“鼻塌嘴歪”。
齒白唇紅-汉语大词典
齒白唇紅
【1】形容年轻美貌。《恨海》第一回:“{娟娟}仍舊上學﹐同着讀書。他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水浒传》第二十回:“那厮唤做{小張三}﹐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
齒唇音-汉语大词典
齒唇音
【1】上齿和下唇接触而发出的辅音。也叫唇齿音。例如普通话语音中的f。
齰舌緘唇-汉语大词典
齰舌緘唇
【1】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隋书·儒林传·王孝籍》:“安可齰舌緘唇﹐吞聲飲氣﹐惡呻吟之響﹐忍酸辛之酷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