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喉)是什么意思
喉咙-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喉咙hóu lóng
【释义】:
为呼吸和发音器官的一部分。咽部和喉部的统称,即指喉咙。唐·元稹《酬周从事望海亭见寄》诗:“衣袖长堪舞,喉咙转解歌。”
喉咽-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喉咽hóu yān
【释义】:
喉咙。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迷留设乱救他叫破俺喉咽,气的前合后偃。”《水浒传》第八一回:“燕青顿开喉咽,手拿象板,唱《渔家傲》一曲。”又指要害之地。
咙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咙喉lóng hóu
【释义】:
喉咙。《晋书·五行志中》:“百姓谣云:‘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天公诛汝,教汝捻咙喉。”《太平御览》卷八五三引南朝·宋·刘谦之《晋纪》:“豆豆不可食,使我枯咙喉。”
咽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咽喉yān hóu
【释义】:
咽与喉的并称。即喉咙。《后汉书·霍之胥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唐·姚合《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诗:“永昼吟不休,咽喉于无声。”
喉咙 喉头 喉 嗓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喉咙 喉头 喉 嗓子
喉咙hóulong 喉头hóutóu 喉hóu 嗓子sǎngze
名词。指在咽和气管之间由软骨构成而其中附着声带的、兼作呼吸器官一部分的发音器官。
“喉咙”由于可是咽部和喉部的统称,因而往往有“包括附近咽部在内”的意味。例如:“我的喉咙又干又痛”;“这响亮的喉咙也没有说涨水的来由”(《刘白羽散文选》);“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没力地嘶着喉咙哭号着”(《荒煤短篇小说选》)。
“喉头”使用范围较小,一般多用于生理学、医学和语言学,是个术语词;有时用在描绘性的文字里,术语的概念意义消失,含有“气管顶端部位”的意味。例如:“人类发音器官的颤动体——声带——藏在喉头里边”;“甲状软骨是喉头最大的软骨”;“有个上身一丝不挂的胖子大约是嚷的喉头发干了,摸过茶杯想喝,却是干的”(《小说选刊》,1981,11)。
“喉”一般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常同单音方位词“内”“间”“中”等搭配。例如:“喉内有声带”;“他伏身到井边喝水,水在喉中有声,象是马在喝”(萧红:《生死场》)。
“嗓子”强调是发音器官;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姑娘感到那么多人静静等着她唱,是推辞不掉的了,便清清嗓子”;“老人的嗓子有什么阻碍着似的,声音一点也不响亮”(萧军:《八月的乡村》)。
“嗓子”在表示嗓音的意思时(如:“先唱的时侯,嗓子不要太高,这个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孙犁:《白洋淀纪事》〕),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拊背扼喉-实用委婉语词典
拊背扼喉
婉指被人控制要害部位。“拊”,即拍打。喻指。
喉舌-实用委婉语词典
喉舌
既可指新闻媒介(如报纸、刊物、电台、电视等),也可指从事该职业的记者或工作人员,因为归根结底,“喉舌”还是要落实到人。
襟喉-古文观止词典
襟喉jīn hóu
衣襟与咽喉,比喻要害之地(1)。《书洛阳名园记后》: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洛阳处在天下的中心,依仗殽山、黾隘的险要,正当秦、陇向东的要害之地,而且是通往赵、魏的要冲,是四面八方一定要争夺的地方。
骨梗在喉,不得不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骨梗在喉,不得不吐
【释义】:
骨梗:骨鲠。鱼刺,骨刺。骨刺、鱼刺卡在喉咙里,不吐出来,十分难受。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不痛快。《吴三桂演义》四:老夫只以敌患方深,国事已危,许大责任在将军身上,窃恐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必足以误将军,误将军即误国家耳,如骨梗在喉,不得不吐。
骨鲠在喉,欲茹不得,欲吐为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骨鲠在喉,欲茹不得,欲吐为难
【释义】:
骨鲠:骨刺,鱼刺。茹:吃,咽。鱼刺卡在喉咙里,想咽咽不下去,想吐吐不出来。比喻心里有话吐咽两难。《红楼梦补》八:湘云瞧着,把邢岫烟的嘱咐,一时口头留不住的话,好比骨鲠在喉,欲茹不得,欲吐为难。
打扫喉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扫喉咙
【释义】:
清嗓子。《三遂平妖传》一五:瞿瞎子当下打扫喉咙,将气拍向桌上一拍,念了四句悟头诗句,说入正传。
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
【释义】:
歇后语。溜:滑溜。喉咙像磨刀砖砌成的一样,十分光滑。形容食物下肚很快。《西游记》四七:众僮仆见了道:“爷爷呀!你是磨砖砌的喉咙,着实又光又溜!”那唐僧一卷经还未完,他已五六碗过手了。
咽喉深似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咽喉深似海
【释义】:
人天天都要吃东西,咽喉就好像填不满的深海。形容人日食无穷,积累起来,难以胜算。《醒世恒言》三三:姐夫,你须不是这等算计,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咽喉深似海,日月快如梭。你须计较一个常便。《金瓶梅词话》九三:贤侄,这不是常策。咽喉深似海,日月快如梭,无底坑如何填得起?
⊙咽喉似海
《斩鬼传》二:每日咽喉似海,活计全无,看看穷得到底。
发喉急-汉语惯用语辞典
发喉急fā hóu jí
比喻发怒,说话粗气。《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看见老婆发喉急,便道‘奶奶有话好好商量,怎就着恼!’”
喉-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喉hóu
咽喉,喉咙。柳宗元《黔之驴》:“断其~,尽其肉,乃去。”白行简《李娃传》:“申~发调,容若不胜。”
【喉舌】①比喻掌握机要的重臣。《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后汉书·李固传》:“尚书亦为陛下~。”②指口才,言辞。《史通·杂说下》:“故知~翰墨,其辞本异。”③喻险要之地,交通要道。《南齐书·刘绘传》:“南康是三州~。”
蓝喉歌鸲-现代汉语大词典
蓝喉歌鸲lán hóu gē qú
【释义】:
即蓝点颏。
开口见喉咙-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口见喉咙kāi kǒu jiàn hóu lóng
【释义】:
形容说话直爽,没有隐曲。丁玲《窑工》:“哼,开口见喉咙,瞒得过我?”又如:他是个直性子人,开口见喉咙,肚子里藏不了话。
咽喉-现代汉语大词典
咽喉yān hóu
【释义】:
①咽与喉的并称。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咽喉的外围肌筋在发音时应是极度紧张的。”②喻指扼要之处或关键部门。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因此,它们就不但在商品竞争上压倒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而且在金融上、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喉-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hóu
【释义】:
人和陆栖脊椎动物呼吸道的前端部分,上通咽,下接气管,兼有通气和发音的功能。也叫喉头。郭小川《秋歌》:“秋天啊,也有千言万语涌上喉。”
喉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头hóu tóu
【释义】:
即喉。
喉舌-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舌hóu shé
【释义】:
①指言辞。胡国梁《辛亥广州起义别记》:“(我们)费了许多的喉舌,才能恢复侨胞的信仰和得到其赞助。”②喻代言者。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喉咙-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咙hóu lóng
【释义】:
①咽喉。叶圣陶《恐怖的夜》:“胡琴响了一会,干燥而粗野的喉咙里跟着发出歌声来。”②指嗓音。鲁迅《起死》:“(庄子)又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
喉炎-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炎hóu yán
【释义】:
病症名。喉黏膜发炎。有急、慢性两种。急性喉炎有咳嗽、喉痛、嘶哑等症状。慢性喉炎的主要症状为嘶哑,并有声带充血、肥厚、息肉样变等病理变化。
喉急-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急hóu jí
【释义】:
着急。也指因发急而耍赖皮。欧阳山《柳暗花明》:“你先把腿养好再说吧。看你喉急得!”
喉音-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音hóu yīn
【释义】:
①语音学名词。气流受阻于声带所发出的辅音。可依发音方法不同而分为两种:喉塞音和喉擦音。如吴语入声字韵尾〔?]和声母[h]、[]。②古音韵学中“七音”之一。如“三十六字母”中的“晓”、“匣”、“影”、“喻”四母。
喉结-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结hóu jié
【释义】:
男子颈部前方隆起的软骨。茅盾《秋收》:“(老通宝)一部灰黄的络腮胡子,喉结就像小拳头似的突出来。”
喉痧-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痧hóu shā
【释义】:
中医学病名。即猩红热。主要症状为高热,咽喉肿痛发炎甚至溃烂,全身伴有猩红色痧点。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
喉蛾-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蛾hóu é
【释义】:
中医病名。也叫乳蛾。症发时,咽部两侧咽弓、扁桃体肿胀、疼痛、糜烂,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患处很像蚕蛾,故称。
喉韵-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韵hóu yùn
【释义】:
指饮茶后喉头产生的甘爽的回味。《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确是好茶!喉韵足,有香头,茶色也清。”
喉塞音-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塞音hóu sè yīn
【释义】:
声带紧闭,然后突然打开而发出的辅音。例如上海话的“一”、“十”、“百”等字收尾的音,国际音标用[?]来表示。
喉擦音-现代汉语大词典
喉擦音hóu cā yīn
【释义】:
声带靠近,气流从中挤出而发出的辅音。例如上海话的“好”、“鞋”等字起头的音,国际音标分别用[h]和[]来表示。
水喉-现代汉语大词典
水喉shuǐ hóu
【释义】:
指水龙头。茅盾《生活之一页》:“原来街上一个专备消防用的水喉被旋开了,许多人拿了各式各样的器皿在那里‘抢水’。”
红喉歌鸲-现代汉语大词典
红喉歌鸲hóng hóu gēqú
【释义】:
即红点颏。
纸笔喉舌-现代汉语大词典
纸笔喉舌zhǐ bǐ hóu shé
【释义】:
比喻社会舆论。鲁迅《〈热风〉题记》:“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
结喉-现代汉语大词典
结喉jié hóu
【释义】:
即喉结。男子颈前部由甲状软骨构成的隆起物。
珠喉-现代汉语大词典
珠喉zhū hóu
【释义】:
圆转如珠的歌喉。郁达夫《日本竹枝词》:“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
见血封喉-现代汉语大词典
见血封喉jiàn xiě fēng hóu
【释义】:
①指一伤及肌肤即能致人死命。如:这是当地土人用的一种毒箭,见血封喉,很难救治。②即箭毒树。
歌喉-现代汉语大词典
歌喉gē hóu
【释义】:
唱歌人的嗓子。多借指歌声。郭小川《我们歌唱黄河》:“扬起你的歌喉,兄弟,泛起你的酒窝呀,朋友!”
白喉-现代汉语大词典
白喉bái hóu
【释义】:
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白喉杆菌引起。在鼻、咽和喉部黏膜上形成灰白色假膜,故名。通过呼吸道传染。常见于儿童。症状有发热、咽痛和吞咽困难等。
鹅喉羚-现代汉语大词典
鹅喉羚é hóu líng
【释义】:
哺乳动物。羚羊的一种。体长约1米。全身灰黄色,腹部和臀部白色。雄兽有角,发情季节喉部和颈部特别膨大,状如鹅喉,故名。栖息于荒漠、半荒漠地区,随季节变化有迁移现象。以艾蒿类和禾本科植物为食。在我国,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西藏等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骨鲠在喉-现代汉语大词典
骨鲠在喉gǔ gěng zài hóu
【释义】:
鱼、肉等的小骨卡在喉咙里。比喻心中有话,不说出来不痛快。鲁迅《论“赴难”和“逃难”》:“我如骨鲠在喉,不能不说几句话。”
黄喉蛇-现代汉语大词典
黄喉蛇huáng hóu shé
【释义】:
即黄颔蛇。沈从文《从文自传》:“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刺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
一根喉嚨出氣-汉语大词典
一根喉嚨出氣
【1】比喻同心协力。{清}{陈天华}《猛回头》:“常言道得好﹐兄弟在家不和﹐對了外仇﹐一根喉嚨出氣。”
咽喉-汉语大词典
咽喉
【1】咽与喉的并称。{唐}{姚合}《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诗:“永晝吟不休﹐咽喉乾無聲。”{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咽喉的外围肌筋在发音时应是极度紧张的。”《後汉书·霍谞传》:“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腸胃﹐已絶咽喉﹐豈可爲哉!”【2】喻指扼要之处或关键部门。《战国策·秦策四》:“{韓}﹐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史记·滑稽列传》:“{洛陽}有武庫﹑{敖倉}﹐當關口﹐天下咽喉。”{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因此﹐它们就不但在商品竞争上压倒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而且在金融上﹑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宋}{陈亮}《酌古论·先主》:“{夷陵}者﹐{荆州}之咽喉也。”
君卿喉舌-汉语大词典
君卿喉舌
【1】见“君卿脣舌”。
喉-汉语大词典
喉
《廣韻》户鉤切,平侯,匣。【1】人和陆栖脊椎动物呼吸道的前端部分,上通咽,下接气管,兼有通气和发音的功能。也叫喉头。《左传·文公十一年》:“冬十月甲午,敗{狄}于{鹹},獲{長狄}{僑如}。{富父終甥}摏其喉以戈,殺之。”《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上陳人疾苦,無令絶其喉。”{郭小川}《秋歌》之三:“秋天啊,也有千言万语涌上喉。”
喉轉-汉语大词典
喉轉
【1】见“喉囀”。
喉衿-汉语大词典
喉衿
亦作“[喉襟]”【1】喻要害之地。{明}{李东阳}《天津卫城修造记》:“矧畿輔之近﹐喉襟之要﹐擁重兵﹐置羣士﹐而無以控制統馭之﹐其可哉?”《晋书·石勒载记上》:“{鄴}有{三臺}之固﹐西接{平陽}﹐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勢。”{金}{邓千江}《望海潮·上兰州守》词:“營屯繡錯﹐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關。”【2】喻纲领,要领。{汉}{赵岐}《<孟子>题辞》:“《論語》者﹐五經之錧鎋﹐六蓺之喉衿也。”{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然則古序也者﹐其《詩》之喉襟也歟!”
喉舌-汉语大词典
喉舌
亦作“[舌]”【1】指口才;言辞。{胡国梁}《辛亥广州起义别记》:“〔我们〕费了许多的喉舌﹐才能恢复侨胞的信仰和得到其赞助。”{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下》:“昔{魏}史稱{朱異}有口才﹐{摯虞}有筆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辭本異。”【2】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南齐书·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應須治幹。”《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六年》:“國家所恃者大{江}﹐{襄樊}其喉舌﹐議不容緩。”{清}{侯方域}《定鼎说》:“聞之正位居體者﹐以中夏爲喉舌﹐不以關陲爲襟帶也。”【3】比喻掌握机要﹑出纳王命的重臣。后亦以指尚书等重要官员。《诗·大雅·烝民》:“出納王命﹐王之喉舌。”《後汉书·李固传》:“尚書亦爲陛下喉舌。”{汉}{扬雄}《尚书箴》:“是機是密﹐出入王命﹐王之舌。”{宋}{梅尧臣}《闻临淄公薨》诗:“官爲喉舌勳爵一品兮﹐經筵講義尊{蕭}{匡}。”{清}{昭槤}《啸亭杂录·折子》:“凡有緊密事務﹐改用摺奏﹐專命奏事人員若干﹐以通喉舌﹐無不立達御前。”【4】喻代言者。{柯灵}《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当时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是{美国}资产阶级的喉舌。”{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四:“{永祥}兄是我们{上海}工商界的喉舌﹐哪方面也少不了他。”
喉脣-汉语大词典
喉脣
【1】喻指宫廷中与帝王亲近的重要职位。《南史·刘湛传》:“此四賢一時之秀﹐同管喉脣﹐恐後世難繼。”{汉}{孔融}《卫尉张俭碑铭》:“聖主克愛﹐命作喉脣。” {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獻替帷扆﹐實掌喉脣。”《周书·武帝纪下》:“閹豎居阿衡之任﹐胡人寄喉脣之重。”
喉襟-汉语大词典
喉襟
【1】见“喉衿”。
喉炎-汉语大词典
喉炎
【1】病症名。喉黏膜发炎。有急﹑慢性两种。急性喉炎有咳嗽﹑喉痛﹑嘶哑等症状。慢性喉炎的主要症状为嘶哑,并有声带充血﹑肥厚﹑息肉样变等病理变化。
喉音-汉语大词典
喉音
【1】语音学名词。气流受阻于声带所发出的辅音。可依发音方法不同而分为两种:喉塞音和喉擦音。【2】古音韵学中“七音”之一。如“三十六字母”中的“曉”﹑“匣”﹑“影”﹑“喻”四母。
喉痧-汉语大词典
喉痧
【1】中医学病名。即猩红热。主要症状为高热,咽喉肿痛发炎甚至溃烂,全身伴有呈猩红色痧点。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
喉槍-汉语大词典
喉槍
【1】一种治疗喉疾的器具。《老残游记》第三回:“〔{老殘}〕又在自己藥囊内取出一個藥瓶﹑一支喉槍﹐替他吹了些藥上去。”{戴鸿森}注:“喉槍--治咽喉疾病的醫藥用具。一個銅鼓上接一個細銅管﹐銅管尖端存藥末﹐伸入喉部時﹐捏底部銅鼓兩面使之震動﹐即將藥末吹上患處。”
喉咽-汉语大词典
喉咽
【1】咽喉,喉咙。《水浒传》第八一回:“{燕青}頓開喉咽﹐手拿象板﹐唱《漁家傲》一曲。”{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迷留没亂救他叫破俺喉咽﹐氣的來前合後偃。”【2】喻要害之地。《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河南}天下喉咽﹐二{周}餘斃。”{颜师古}注:“喉咽﹐言其所在襟要﹐如人體之有喉咽也。”《新唐书·陈子昂传》:“{甘州}所積四十萬斛﹐觀其山川﹐誠{河西}喉咽地。”
喉嚨-汉语大词典
喉嚨
【1】指嗓音。{鲁迅}《故事新编·起死》:“〔{庄子}〕又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2】咽喉。{唐}{元稹}《酬周从事望海亭见寄》诗:“衣袖長堪舞﹐喉嚨轉解歌。”{元}{无名氏}《争报恩》第四折:“你便有玉液金波且莫題﹐其實下俺這喉嚨不得。”《儒林外史》第五回:“{嚴監生}喉嚨裏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叶圣陶}《隔膜·恐怖的夜》:“胡琴响了一会﹐干燥而粗野的喉咙里跟着发出歌声来。”
喉吭-汉语大词典
喉吭
【1】犹咽喉。喻指交通要道。{明}{沈周}《题长江万里图》诗:“{真州}{闊州}列兩廂﹐{金}{焦}嶪嶻當喉吭;直吞天脈納海口﹐有若萬邦來會王。”
喉嗉-汉语大词典
喉嗉
【1】咽喉和食道。借指生命。《元典章·刑法·发付流囚轻重地面》:“〔罪囚〕較輕的﹐每教這壁{肇州}屯田裏住着種田﹐自養活喉嗉。”{元}本{高明}《琵琶记·庐墓》:“空勞死後設祭祀﹐何如在日供喉嗉。”
喉蛾-汉语大词典
喉蛾
【1】中医病名。也叫乳蛾。症发时,咽部两侧咽弓﹑扁桃体肿胀﹑疼痛﹑糜烂,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患处很象蚕蛾,故称。《老残游记》第三回:“有個小妾害了喉蛾﹐已經五天﹐今日滴水不能進了。”
喉囀-汉语大词典
喉囀
亦作“[喉轉]”【1】古代一种特殊的发声技艺。能模仿笳﹑箫等乐器的演奏声。{三国} {魏}{曹丕}《答繁钦书》:“〔今之妙舞清歌〕固非車子喉囀長吟所能逮也。”{三国} {魏}{繁钦}《与魏文帝笺》:“時都尉{薛訪}車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聲﹐與笳同音。”《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繁欽”{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欽}({繁欽})既長於書記﹐又善爲詩賦。其所與太子書﹐記喉轉意﹐率皆巧麗。”【2】指歌唱。{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一》:“{澶淵}營妓﹐有一二擅喉轉之技者﹐唯以‘此花開後更無花’爲酒鄉之資耳。”{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晉}{會稽}{夏仲御}能作水戲……以足扣船﹐引聲喉囀﹐清激慷慨。”
喉頭-汉语大词典
喉頭
【1】即喉。参见“[喉]”。
喉痺-汉语大词典
喉痺
【1】病症名。喉头发炎。{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陽﹐天氣也;陰﹐地氣也。故陰陽之動﹐使人足病﹐喉痺起。”{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二·咽喉》:“喉痺是相火﹐有嗌疸﹐俗名走馬喉痺﹐殺人最急。”
喉長氣短-汉语大词典
喉長氣短
【1】比喻事情麻烦﹑费劲。《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那{過善}本來病勢已有八九分了﹐却又勉强料理這事。喉長氣短﹐費舌勞唇﹐勞碌這半日﹐到晩上愈加沉重。”
喉極-汉语大词典
喉極
【1】谓情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其夫半喜半疑;喜的是得銀解救﹐全了三命;疑的是婦人家没志行﹐敢怕獨自個一時喉極了﹐做下了些不伶俐的勾當﹐方得這項銀子也不可知。”
喉吻-汉语大词典
喉吻
亦作“[吻]”【1】喻指出纳王命。{三国} {魏}{繁钦}《尚书箴》:“{山甫}翼{周}﹐實司吻。”【2】喉与口。{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椀喉吻潤﹐兩椀破孤悶。”【3】喻指交通要地。{宋}{苏轼}《答吕梁仲屯田》诗:“{吕梁}自古喉吻地﹐萬頃一抹何由吞。”{清}{梅曾亮}《吴淞口验功记》:“〔{吴淞口}〕後曠不修﹐喉吻縮蓄。”
喉韻-汉语大词典
喉韻
【1】指饮茶后喉头产生的甘爽的回味。《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确是好茶!喉韵足﹐有香头﹐茶色也清。”
喉急-汉语大词典
喉急
【1】着急。也指因发急而耍赖皮。《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小二見他發怒﹐也就嚷道:‘呀!就不把我﹐也是小事﹐何消得喉急?’”《水浒传》第三八回:“今日不想輸了哥哥的銀子﹐又没得些錢來相請哥哥﹐喉急了﹐時下做出這些不直來。”{欧阳山}《柳暗花明》一二〇:“你先把腿养好再说吧。看你喉急得!”
喉結-汉语大词典
喉結
【1】男子颈部前方隆起的软骨。{茅盾}《秋收》一:“〔{老通宝}〕一部灰黄的络腮胡子﹐喉结就像小拳头似的突出来。”
嗌喉-汉语大词典
嗌喉
【1】指自缢。{清}{蒋士铨}《桂林霜·闺诫》:“祖姑適{田}門者﹐觸柱而死﹐適{王}門者﹐排牆而死;姑母適{卞}門者﹐嗌喉而死。”
嚨喉-汉语大词典
嚨喉
【1】喉咙。《太平御览》卷八五三引{南朝}{宋}{刘谦之}《晋纪》:“豆不可食﹐使我枯嚨喉。”《晋书·五行志中》:“百姓謡云:‘昔年食白飯﹐今年食麥。天公誅讁汝﹐教汝捻嚨喉。’”
囀喉-汉语大词典
囀喉
【1】谓婉转动听地歌唱。{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袞}善歌﹐初于{江}外﹐而名動京師……及囀喉一發﹐樂人皆大驚曰:‘此必{李八郎}也。’遂羅拜階下。”{清}{吴伟业}《王郎曲》:“最是囀喉偷入破﹐殢人腸斷臉波横。”【2】犹言说话。{唐}{韩愈}《送穷文》:“私立名字﹐捩手覆羹﹐囀喉觸諱。”
嬌喉-汉语大词典
嬌喉
【1】柔美的歌喉。{元}{许有孚}《圭塘杂咏·柳下听莺》:“陰陰烟翠足潛身﹐其奈嬌喉百囀新。”《花月痕》第六回:“〔{荷生}〕慢慢的讓酒吃菜﹐聽那{曼雲}等﹐或二黄﹐或小調﹐抑揚亢墜﹐百囀嬌喉。”
玉喉-汉语大词典
玉喉
【1】美妙的歌喉。{唐}{李贺}《洛姝真珠》诗:“玉喉窱窱排空光﹐牽雲曳雪留{陸郎}。”
珠喉-汉语大词典
珠喉
【1】圆转如珠的歌喉。{郁达夫}《日本竹枝词》之四:“碧玉年華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明}{张凤翼}《红拂记·越府宵游》:“試新聲﹐奏商雜管更調簧﹐珠喉轉嘹喨。”{宋}{杨亿}《夜宴》诗:“鶴蓋留飛舄﹐珠喉怨落梅。”
枯喉-汉语大词典
枯喉
【1】干渴的咽喉。多用以形容渴而欲饮。{元}{郝经}《怀素青帘斗将二帖歌》:“見我酒酣使題評﹐快飲數鍾澆枯喉。”{清}{黄遵宪}《养疴杂诗》之四:“分付馴猿攀摘去﹐渴茶渴酒正枯喉。”
棘喉-汉语大词典
棘喉
【1】谓芒刺在喉。喻食物难以下咽或有话碍难出口。{清}{钱谦益}《<顾端文公文集>序》:“人所棘喉薄吻﹐噤不敢言者﹐皆自公發之。”{清}{钱谦益}《若活一百年》诗:“朝飱棘喉飯﹐夕飲攢眉酒。”
狂喉-汉语大词典
狂喉
【1】犹大口。{唐}{陆龟蒙}《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诗:“狂喉恣吞噬﹐逆翼争飛翻。”
水喉-汉语大词典
水喉
【1】指水龙头。{茅盾}《生活之一页》九:“原来街上一个专备消防用的水喉被旋开了﹐许多人拿了各式各样的器皿在那里‘抢水’。”【2】水龙的喷水口。《廿载繁华梦》第十七回:“火勢更加猛烈……怎奈當時各人手忙脚亂﹐男的或打水桶﹐或扯水喉﹐哪裏能顧得别樣!”
沙喉嚨-汉语大词典
沙喉嚨
【1】沙哑的嗓子。指嘶哑不清脆的嗓音。{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天官》‘鳥皫色而沙鳴’注:‘沙﹐澌也。’澌即嘶字。《漢書·王莽傳》‘大聲而嘶’{師古}曰:‘嘶﹐聲破也。’今通謂聲破爲沙喉嚨。”
扼喉撫背-汉语大词典
扼喉撫背
【1】犹言扼吭拊背。{隋}{卢思道}《为隋檄陈文》:“{江都}{壽春}之域﹐扼喉撫背之兵﹐飛龍赤馬﹐絶水{南越}。”{南朝} {陈}{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西南當扼喉之勢﹐東北承撫背之機﹐首尾交侵﹐華夷俱騁。”
扼喉-汉语大词典
扼喉
【1】卡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部位。《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公以十分居一之衆﹐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要危事》:“臣觀其衝要﹐視其山川﹐信是{河西}扼喉之地。”{宋}{邵雍}《观七国吟》:“清晨見鬼未爲怪﹐白日殺人奚足驚?加以{蘇}{張}掉三寸﹐扼喉其勢不俱生。”
抗喉-汉语大词典
抗喉
【1】犹展喉,放喉。{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夫商徵響高﹐宫羽聲下;抗喉矯舌之差﹐攢脣激齒之異﹐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拊背扼喉-汉语大词典
拊背扼喉
【1】犹言拊背搤吭。《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請勿攻{河東}﹐從{龍門}直渡﹐據{永豐}倉﹐傳檄遠近﹐則足食足兵。既總天府﹐據百二之所﹐斯亦拊背扼喉之計。”
振喉-汉语大词典
振喉
【1】紧掐咽喉。谓扼杀。《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武后}奪嫡之謀也﹐振喉絶襁褓之兒﹐葅醢碎椒塗之骨。”
撓喉捩嗓-汉语大词典
撓喉捩嗓
【1】谓违腔走调﹐不合声律。{明}{汪廷讷}《广陵月》第二出:“欲度新聲休走樣﹐忌的是撓喉捩嗓。”
歌喉-汉语大词典
歌喉
【1】唱歌人的嗓子。多借指歌声。{宋}{刘过}《水调歌头·寿王汝良》词:“此曲爲君壽﹐爲我唤歌喉。”{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诗:“{何郎}小妓歌喉好﹐{嚴老}呼爲一串珠。”{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引{清}{李啸村}《夜泛红桥》诗:“一串歌喉風動水﹐輕舟圍住畫橋西。”{郭小川}《我们歌唱黄河》诗:“扬起你的歌喉﹐兄弟﹐泛起你的酒窝呀﹐朋友!”
心喉-汉语大词典
心喉
【1】心脏与咽喉。喻要害之地。《晋书·宣帝纪》:“{夏口}﹑{東關}﹐賊之心喉。”
空喉-汉语大词典
空喉
【1】形容酒醉呕吐后喉间的轻快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巖傑}遽飲酒一器﹐凭欄嘔噦;須臾﹐即席還{肇令}曰:‘凭欄一吐﹐已覺空喉。’”{宋}{楼钥}《戏题十四弦》诗:“曲終勸客杯無算﹐一吐空喉醉不知。”【2】捕狗器具。即索套。{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宋}{滕元发}《偷狗赋》:“既欲思於實腹﹐遂乃設於空喉。”{鲍廷博}校注:“空喉﹐取狗器也。”
發喉急-汉语大词典
發喉急
【1】发怒﹐说话气粗。《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看見老婆發喉急﹐便道:‘奶奶有話好好商量﹐怎就着惱!’”
衿喉-汉语大词典
衿喉
【1】衣领和咽喉。比喻要害之地。《新唐书·李晟传》:“當先變制備﹐請假裨佐{趙光銑}﹑{唐良臣}﹑{張彧}爲{洋}﹑{利}﹑{劍}三州刺史﹐各勒兵以通{蜀}{漢}衿喉。”
襟喉-汉语大词典
襟喉
【1】衣领和咽喉。比喻要害之地。{南朝} {梁}{刘孝绰}《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诗:“躡跨兼流采﹐襟喉邇封甸。”《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那{揚州}﹐{隋}時謂之{江都}﹐是{江}{淮}要衝﹐南北襟喉之地﹐往來檣艣如麻。”{清}{褚人穫}《坚瓠二集·苜蓿烽》:“{胡蘆河}上狹下廣﹐洄波甚急﹐不可渡﹐上置{玉門關}﹐即西域之襟喉也。”
紙筆喉舌-汉语大词典
紙筆喉舌
【1】比喻社会舆论。{鲁迅}《华盖集续编·“死地”》:“但{北京}的所谓言论界﹐总算还有评论﹐虽然纸笔喉舌﹐不能使洒满府前的青年的热血逆流入体﹐仍复苏生转来。”{鲁迅}《热风·题记》:“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
結喉-汉语大词典
結喉
【1】谓喉头凸出隆起。{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齊}有婦人﹐極醜無雙﹐號曰{無鹽女}。其爲人也﹐臼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項少髮。”《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七年》:“爾國弄權者結喉小兒{張洎}﹐何不入使?爾歸﹐可諭一來﹐朕欲觀之。”【2】即喉结。男子颈前部由甲状软骨构成的隆起物。
轉喉觸諱-汉语大词典
轉喉觸諱
【1】谓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忌用“哉”字》:“按文字避忌﹐至禁用‘哉’字﹐真所謂轉喉觸諱者矣。”{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喉觸諱。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孟浩然》:“{孟浩然}詩:‘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疎。’{唐玄宗}聞之﹐曰:‘卿自棄朕﹐朕何嘗棄卿。’{孟貫}詩:‘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周世宗}聞之﹐曰:‘朕伐叛弔民﹐何謂有巢無主?’二子正坐詩窮﹐所謂轉喉觸諱。”{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難言之矣﹐一傅衆咻﹐轉喉觸諱﹐豈止此哉。”
轉喉-汉语大词典
轉喉
【1】犹言引吭歌唱。{唐}{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聲一顆珠﹐轉喉疑是擊珊瑚;聽時坐部音中有﹐唱後櫻花葉裏無。”
觸喉-汉语大词典
觸喉
【1】犹刎颈。{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蒙教育之如天﹐恨補報之無地﹐但思粉骨﹐何畏觸喉。”
調喉舌-汉语大词典
調喉舌
【1】犹言调唇弄舌。{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三折:“這廝無禮也﹐向我跟前調喉舌。”亦省作“[調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狄氏}笑道:‘又來調喉﹐那裏得有個鬼?’”{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噤聲﹐我跟前調喉舌。”{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你又來調喉了。”
調喉-汉语大词典
調喉
【1】见“調喉舌”。
錯喉-汉语大词典
錯喉
【1】谓饮食误入气管。{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元宗}於諸昆季友愛彌篤……每與諸王同食﹐因食之次﹐{寧王}錯喉﹐噴上髭。”{唐}{赵璘}《因话录·角》:“{寧王}對御坐噴一口飯﹐直及龍顔。上曰:‘{寧哥}何故錯喉?’”
鐵板歌喉-汉语大词典
鐵板歌喉
【1】形容豪迈的演唱。{清}{郑燮}《道情》曲之七:“撮幾句盲辭瞎話﹐交還他鐵板歌喉。”
開喉頓嗓-汉语大词典
開喉頓嗓
【1】清通一下嗓喉,准备演唱或发言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興亦勃發﹐遂開喉頓嗓﹐取扇按拍﹐鳴鳴咽咽﹐歌出{元}人{施君美}《拜月亭》雜劇上‘狀元執盞與嬋娟’一曲﹐名《小桃紅》。”
開口見喉嚨-汉语大词典
開口見喉嚨
【1】犹言开口见心。{明}{唐顺之}《与洪方洲书》:“近來覺得詩文一事﹐只是直寫胸臆﹐如諺語所謂開口見喉嚨者。”{黄远庸}《历历伤心录》:“此係總統府開出條件﹐聞{陸總長}確曾非正式的提出﹐{俄}使亦曾將此八條電致本國。竊謂兩國未曾開議之先﹐何苦開口見喉嚨如此﹐此著又是外交上之失敗耳。”
骨鯁在喉-汉语大词典
骨鯁在喉
【1】鱼﹑肉等的小骨卡在喉咙里。比喻心中有话,不说出来不痛快。{林纾}《与姚叔节书》:“非斤斤與此輩争短長﹐正以骨鯁在喉﹐不探取而出之﹐坐卧皆弗爽也。”{清}{袁枚}《与金匮令书》:“僕明知成事不説﹐既往不咎﹐而無如聞不慊心事﹐如骨鯁在喉﹐必吐之而後快。”{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我如骨鲠在喉﹐不能不说几句话。”
黄喉蛇-汉语大词典
黄喉蛇
【1】见“黄頷蛇”。
鶯喉-汉语大词典
鶯喉
【1】莺的鸣声。{唐}{{刘禹锡}{白居易}}《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遥云雾难披因以寄怀遂为联句》:“鵲頂迎秋秃﹐鶯喉入夏瘖。”{清}{杜岕}《送张子良还燕》诗:“行車短箙各在腰﹐柳梢欲綰鶯喉句。”【2】形容婉转悠扬的歌声。{清}{蒋士铨}《唱档子》诗:“君不見鶯喉一變蛾眉蹙﹐斜抱琵琶定場屋。”{明}{陈海樵}《闺怨·惜别》曲:“哄殺人綻櫻桃生香小口﹐玉板按鶯喉。”{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鶯喉歇了南北套﹐冰弦住了{陳}{隋}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