嗦(嗦)是什么意思
简洁←→罗嗦-反义词词典
简洁←→罗嗦jiǎnjié-luōsuō
【词性】:形
简洁:简明扼要,无多余的话。
罗嗦:言语繁复。
【例】 我说:这怕难罢,比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十三妹听了邓九公要拉那先生帮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一片什么谈吐来?正在抱怨邓九公罗嗦多事,忽然听得那先生说了这等一番言词,字字打到自己心坎儿里,且是打了一个双关儿透,不觉长叹一声,说道:“到底还是读书人说话明白。”(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精炼←→罗嗦-反义词词典
精炼←→罗嗦jīngliàn-luō·suō
【词性】:形
精炼:没有多余的词句。
罗嗦:言语繁复。
【例】 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炼,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罗嗦。(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发抖 哆嗦 颤抖 战栗(颤栗) 打颤(打战) 抖 战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发抖 哆嗦 颤抖 战栗(颤栗) 打颤(打战) 抖 战抖
发抖fàdǒu 哆嗦duōsuo 颤抖chàndǒu 战栗(颤栗)zhànlì 打颤(打战)dǎzhàn 抖dǒu 战抖zhàndòu
动词。表示由于心理上或生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或其局部)抖动;可比喻地用于内心,有的还可用于大地。
“发抖”强调抖动发生着;多用于因害怕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例如:“东北的天气太冷,冻得他浑身发抖”(《中国青年报》,1979.12.28);“他是头一次面向那么多人在台上发言,害怕,紧张,拿着发言稿的手止不住发抖”;“吴老太爷的心只是发抖,《太上感应篇》紧紧地抱在怀里”(茅盾:《子夜》)。
“哆嗦”所指的抖动一般时间比较长,程度比较重;多用于因害怕、生气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例如:“邹华堂没有见过这阵势,禁不住浑身哆嗦起来”(冯骥才等:《义和拳》)“样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儿乎要哭出来”(老舍:《骆驼祥子》)。
“颤抖”所指的抖动一般较轻微,可受“微微”修饰,意思较轻;多用于因激动或兴奋而引起的颤动。例如:“当郑克昌得到《挺进报》时,兴奋得双手都颤抖起来”(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写到这儿,我的心微微颤抖,从心底涌出一些聪俊的影子”(《杨朔散文选》);“大地有些颤抖”(孙犁:《风云初记》)。
“战栗”含有寒心、感到恐怖或畏冷的意味,多用于因害怕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一般只在文艺性的文字里使用,有文艺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例如:“看到这种血淋淋的杀人情景,她不禁全身战栗”;“单衣抵不住风雪的袭击,大家浑身哆嗦,牙齿战栗”(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想到祸难就要临头,他心里战栗起来”。
“打颤”强调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所指的抖动较轻;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例如:“有一扇窗,玻璃打烂了,浸入的北风直往屋里灌,冷得我身子打颤”(《周立波文集》,第二卷);“冰冷的水浸得他们身子都打战”(同上);“魏强被骂的脸色由红变黄,气的浑身直打颤”(冯志:《敌后武工队》);“有个老演员告诉他,腿打颤就使劲掐”(《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
“抖”在意思上和“发抖”较一致,适用的范围较广;也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多同单音词组合;可以叠用,但后面须连上“的”。例如:“他怕冷,大概是发疟子,盖那么多还在抖”;“泥土仍然簌簌的掉,阿Q的脚也索索的抖”(鲁迅:《阿Q正传》);“我见到那个凶神恶煞的老板的时候,心里还真抖了一阵”;“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鲁迅:《药》)。
“战抖”是“战栗”的等义词,较少用。
罗嗦(罗唆,啰嗦,噜囌,啰囌) 絮叨-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罗嗦(罗唆,啰嗦,噜囌,啰囌) 絮叨
罗嗦(罗唆,啰嗦,噜囌,啰囌)luōsuo 絮叨xùdao528
形容词。表示说话长而多重复,不简练。
“罗嗦”强调重复而累赘,说来说去一个意思;带讨厌的感情色彩,是贬义词;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比较浓厚的口语色彩。可以重叠为“罗罗嗦嗦”和“罗里罗嗦”。例如:“别罗嗦,快点动手做吧”;“只管噜囌什么!我们有的是洋钱,不买你们的,有别人的好买”(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这是一个罗唆,而且顽固的老人”(沙汀:《老人》);“他讲话总是罗罗嗦嗦,让人不耐烦”;“两个钟头的报告,啰里啰囌的,只讲了那么一点意思”。
“絮叨”强调说话多而连续不断和重复,没个完;意思比“罗嗦”轻些;常带贬义,有时在褒贬上是中性的。可以重叠为“絮絮叨叨”。例如:“这个人絮叨极了。可千万不要跟她搭腔”;“叶教练这样问我三次,他以前可不是这样絮叨的”(《人民文学》,1982,10);“小梅欢喜了,絮絮叨叨讲她的工作”(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扼要 啰嗦-反义词应用词典
扼要 啰嗦
扼要 èyào 啰嗦 luōsuo
【扼要】形容词。(发言或写文章)能抓住要点。多用于说话、文章,一般用于积极方面。常和“简明”“简单”连用。
〔例句〕
1.我们开会要短小精悍,发言要简明扼要。
2.客人扼要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3.老师的这一席话说得非常扼要。
【啰嗦】形容词。说话唠叨;事情琐碎、麻烦。可重叠为AABB式。也作“啰唆”。
〔例句〕
1.她讲话啰嗦的毛病越来越严重了。
2.胖婶啰啰嗦嗦地唠叨了一下午。
3.办汽车驾驶证的手续实在太啰嗦了。
〔应用例句〕
教师的语言要提倡简明扼要,反对啰啰嗦嗦。
打哆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哆嗦dǎ duō suo
【释义】:
打颤;发抖。《中国歌谣资料》:“红缨枪头金光闪,地主豪绅打哆嗦。”
哆哩哆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哆哩哆嗦duō li duō suō
【释义】:
哆嗦。老舍《赵子曰》:“莫大年脸也是雪白,哆哩哆嗦的说:‘快走!’”
哆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哆嗦duō suō
【释义】:
颤动;发抖。老舍《赵子曰》:“(他)腿在裤子里离筋离骨的哆嗦。”
啰哩啰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啰哩啰嗦luō li luō suō
【释义】:
见“啰里啰唆”。
啰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啰嗦luō suō
【释义】:
见“啰唆”。
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嗦suō
【释义】:
①见“哆嗦”。②见“啰嗦”。③见“嗦嗦”。
嗦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嗦嗦suō suō
【释义】:
象声词。许杰《放田水》:“听着树叶打着树叶的嗦嗦的声响,是很有些怕人的。”
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嗦xī suō
【释义】:
象声词。形容轻微的摩擦声。邓洪《山中历险记》:“现在这山窝子里很静,要不是偶尔有微风吹来,使草叶发生嗦的轻声,几乎令人疑心空气都凝冻起来了。”
噜嗦-现代汉语大词典
噜嗦lū suō
【释义】:
言语絮叨。巴金《寒夜》:“我妈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她脑筋旧,思想不清楚,有点噜嗦,不过人倒是顶好的。”
哆哩哆嗦-汉语大词典
哆哩哆嗦
【1】哆嗦。{老舍}《赵子曰》第二二:“{莫大年}脸也是雪白﹐哆哩哆嗦的说:‘快走!’”{孙犁}《白洋淀纪事·像片》:“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像﹐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哆嗦-汉语大词典
哆嗦
【1】颤动;发抖。《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臉蛋子一走一哆嗦。”《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怎當得師老爺手裏的煙袋也顫﹐他手裏的盤香也顫﹐兩下裏顫兒哆嗦﹐再也弄不到一塊兒。”{老舍}《赵子曰》第七:“〔他〕腿在裤子里离筋离骨的哆嗦。”
嗦-汉语大词典
嗦
【1】见“哆2嗦”。【2】见“囉2嗦”。【3】见“嗦嗦”。
嗦嗦-汉语大词典
嗦嗦
【1】象声词。{许杰}《铸炼集·放田水》:“听着树叶打着树叶的嗦嗦的声响﹐是很有些怕人的。”
嚕嗦-汉语大词典
嚕嗦
【1】言语絮叨。{巴金}《寒夜》十七:“我妈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她脑筋旧﹐思想不清楚﹐有点噜嗦﹐不过人倒是顶好的。”
囉嗦-汉语大词典
囉嗦
【1】见“囉2唆”。
囉哩囉嗦-汉语大词典
囉哩囉嗦
【1】见“囉2裏囉唆”。
打哆嗦-汉语大词典
打哆嗦
【1】打颤,发抖。《中国歌谣资料·颂歌·起干戈》:“红缨枪头金光闪﹐地主豪绅打哆嗦。”
顫兒哆嗦-汉语大词典
顫兒哆嗦
【1】颤抖得很厉害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擄了擄袖子﹐上前就去割那繩子﹐顫兒哆嗦的鼓搗了半日﹐連鋸帶挑﹐才得割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