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嗣

嗣(嗣)是什么意思

  • 先人←→后嗣 后裔-反义词词典

    先人←→后嗣 后裔xiānrěn-hòusì hòuyì

    【词性】:名

    先人:祖先。

    后嗣:子孙。

    后裔:后世子孙。

    【例】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诗经·小雅·小宛》)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功被无外,光流后裔。(唐·房玄龄等:《晋书·刘颂传》)

  • 令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嗣lìng sì

    【释义】:

    指才德美好的儿子。宋·王禹偁《五哀诗》:“鲤庭有令嗣,风阁登仙署。”后用以敬称他人的儿子,犹言令郎。宋·王安石《答郏大夫书》:“承教,并致令嗣埋铭祭文,发挥德美。”

  • 嗣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嗣息sì xī

    【释义】:

    儿子。嗣,后代;息,子息,儿子。《旧五代史·唐书·符习传》:“臣缘故使未葬,又无嗣息,臣合符斩缞,候臣礼制毕,听命。”斩缞(zhǎncuī),古丧服之一。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明末史忠正阁部殉节时,相传尚无嗣息。”

  • 哲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哲嗣zhé sì

    【释义】:

    犹令嗣。敬称他人之子。明·张居正《答司成姜凤阿》:“儿曹寡学,幸与哲嗣同登。”清·赵翼《六哀诗·汪文端公》:“尚喜哲嗣贤,曳履云霄上。”

  • 子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子嗣zǐ sì

    【释义】:

    儿子。谓传宗接代的人。《红楼梦》第四六回:“叔叔只说婶子总不生育,原是为子嗣起见,所以私自在外面作成此事。”

  • 后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后嗣hòu sì

    【释义】:

    后代;子孙。《书·伊训》:“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唐·元稹《告赠皇祖祖妣文》:“公实能德,延于后嗣。”

  • 来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来嗣lái sì

    【释义】:

    后代;后世子孙。宋·范仲淹《赠户部郎中许公墓志铭》:“积德深长,庆著来嗣。”

  • 嗣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嗣人sì rén

    【释义】:

    子孙。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金·王若虚《保义副尉赵公墓志铭》:“安其神,乐其真,以利其嗣人。”

  • 嗣续-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嗣续sì xù

    【释义】:

    子孙后代。《梁书·儒林传·范缜》:“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前蜀·杜光庭《中元众修金篆斋词》:“或幽阴尚滞,涣泽未霑,或嗣续已无,奠羞多缺。”又谓子孙世代继承或延续,作动词用。

  • 嗣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嗣胤sì yìn

    【释义】:

    子孙后代。嗣,继承,延续;指子孙,后代。前蜀·杜光庭《奉化宗祐侍中黄箓词》:“嗣胤繁昌,寿禄延益。”

  • 胤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胤嗣yìn sì

    【释义】:

    后嗣,后代。《汉书·杜周传》:“后妃有贞淑之行,则胤嗣有贤圣之君。”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否》:“固少孤,常愿早娶,以广胤嗣。”明·张煌言《祭平夷侯周九苞文》:“公之胤嗣,如琼枝玉树,则承家不可谓不昌。”

  • 储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储嗣chǔ sì

    【释义】:

    太子。嗣,后代,后人。《东观汉记·下邳惠王衍传》:“太子,国之储嗣,可不慎与?”宋·苏轼《宿郑公神道碑》:“其父尧臣与文彦博、刘沅及公同决大策,乞立储嗣,仁宗许之。”

  • 上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上嗣shàng sì

    【释义】:

    君主的嫡长子,指太子。《礼记·文王世子》:“其登馂献受爵,则以上嗣。”俊(jùn),熟食。郑玄注:“上嗣,君之適长子。”適(dì),同“嫡”。

  • 元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元嗣yuán sì

    【释义】:

    谓太子。《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皇子颖王,天资早茂姻媾及期。方陛下即位之初,而元嗣克家之日,推之于礼,莫重于斯。”

  • 后嗣-古语词今用词典

    后嗣hòusi

    子孙后代。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王去世以后,太子太丁未能即位就先去世了。伊尹辅助商汤伐桀,有大功,被尊为阿衡,即宰相。他立太丁之子太甲即位,太甲不遵商汤法制,伊尹予以教诲:要发扬商汤的美德,汲取夏桀灭亡的教训,努力讲求做人的道理,认真听取谏言,身居高位而能体察民情,与人结交不求全责备。“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广泛求取贤能智德之人,让他们辅佐子孙后代。)还制定官刑以警戒所有的官吏。(《尚书·伊训》)

    今沿用本义。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1931年3月6日)》:“孩子生于前年九月间,今已一岁半,男也,以其为生于上海之婴孩,故名之曰海婴。我不信人死之魂存,亦无求于后嗣,虽无子女,素无介怀。后顾无忧,反以为快。”《读者文摘》:“有一天,一个朋友到他(白求恩)房间里去,看到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大洋娃娃,白求恩怨愤地说:那是爱丽丝,我的婚姻的唯一后嗣。”

  • 后代 后辈 后裔 后嗣 苗裔 嗣-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后代 后辈 后裔 后嗣 苗裔 嗣

    后代hòudài 后辈hòubèi 后裔hòuyì 后嗣hòusì 苗裔miáoyì 嗣sì

    名词。指子孙。

    “后代”“后辈”“后裔”“后嗣”都强调晚出。“后代”有“生活于以后世代”的意味;较常用,可用于个人或家族的子孙和整个民族晚后生长的人们。例如:“你的后代是会理解你的,时代的叛逆者”(鲁彦周:《廖仲恺》);“他长大了还得吃‘地主家庭出身’的苦头!那还不如干脆不要有后代的好,免得害了后代”(《收获》,1981,1)。“后辈”有“辈份低”的意味,只用于个人或家族的子孙;口语和书面语里都用。例如:“你真是我们后辈的好榜样,好榜样!”(冯德英:《迎春花》);“他以自己崇高的道德和对人民丰硕的贡献,给后辈树立了楷模”。“后裔”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有“距死者年代较为久远”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如今,他们都死了,枯了,遗留给他们后裔的却是这样一份惨淡的命运”(《萧乾散文特写选》);“他们的后裔成群结队地喧闹着参观科学宫”(艾青:《访美组诗》);“据他声称;如今流散各地姓遆的都是皇家子孙,帝王的后裔”(《收获》,1981,1)。“后嗣”突出在亲缘关系上对前代的承接;书面语色彩比“后裔”浓。例如:“按照传说来推测,他们何家是应该断绝后嗣,灭了香灯烟火的”(欧阳山:《三家巷》);“这位总经理拥有百万家财,却无后嗣”。

    “苗裔”强调所指的对象是前代先人血统的延续,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有“距死者年代已非常久远”的意味和比喻的形象色彩;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也浓于“后裔”。例如:“我们蒙古人是夏禹王的苗裔,蒙汉本来就是一家”(《沫若文集》,第四卷);“实际上,他确实是王朝一家最古老贵族的苗裔”(《中国青年》,1979,9)。

    “嗣”和“后嗣”意义较为一致,只是没有“后嗣”那样强调晚出,表意不如“后嗣”明晰;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浓于“后嗣”“苗裔”)。例如:“婚后虽颇幸福,但由于妻子不能生育而绝嗣”;“叶菲中年无嗣,从医院抱了个女孩儿,宝贝似的”(《收获》,1982,1)。

  • 以后 嗣后 尔后 此后 之后 后-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以后 嗣后 尔后 此后 之后 后

    以后yǐhòu 嗣后sìhòu 尔后ěrhòu 此后cǐhòu 之后zhīhòu 后hòu

    时间词。指现在或将来某事的后面或所说过去某一时间后面的时期。

    “以后”可以作后置成分,也可以作前置成分而单说;是常用词,无特别的色彩。例如:“你以后不要再去搅扰他了”;“到青岛以后,别忘了给我写信”;“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伊孛生无解答”(鲁迅:《坟》);“从这次以后,要求去别处治病的人少了”(阮章竞:《矿山医生》);“以后,他也时常来”(魏金枝:《坟亲》)。

    “嗣后”含有“承接着的下一个时期”的意味;只可以作前置成分,不能作后置成分,是书面语用词,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嗣后,凡百元以上的开支,均须经主任审批,领款单无主任签章即无效”;“她深入监狱,加深了对俄国沙皇这个欧洲宪兵和国际监狱的认识,也为嗣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语文学习》,1979,7)。

    “尔后”强调从此往后面的时间;和“嗣后”一样只可以作前置成分,不能作后置成分;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比较古雅。例如:“尔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同我们共产党合作,把袁世凯留下来的军阀系统打败了”(毛泽东:《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积极稳步就是要有控制数字,派任务,尔后再检查完成没有”(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司马相如……以这首琴歌与卓文君定情,尔后,才有文君夤夜私奔当垆卖酒等节”(《北京晚报》,1983.3.22)。

    “此后”强调这件事或说话当时的后面的时间只可以作前置成分,只用于书面语,书面语色彩比“尔后”“嗣后”淡,比这两个词常用些。例如:“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鲁迅:《祝福》);此后捞出来的是一团糟的白头发和黑头发;还有几勺很短的东西……此后是三枝簪”(鲁迅:《铸剑》);“此后,《腐蚀》和《屈原》分别以现实和历史题材,揭示抨击国民党反人民的法西斯统治”(唐弢、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卷)。

    “之后”强调过去、将来某事或说话当时某事的出现时间,同后面时间之间的先后承接关系;可以作后置或前置的成分。例如:“母亲来到重庆之后.不适应山城的气候,夏天热得每夜失眠”;“他抱着一种决心,高兴地收拾着自己的床铺。之后就裂开自己的大痰袋,向我们家里的每个人微笑”(魏金枝:《坟亲》):“‘之后呢?’我仍不放心地追问”(萧乾:《花子与老黄》);“你吃了饭之后赶紧把信给她送去吧”。

    “后”在意思上和“以后”一致,只是表意不如“以后”明彻;也可以作后置或前置的成分;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这句话是冷酷的,然而多少年后也许竟会兑现”(《收获》,1982,6);“一个过路的人把他脚底的鞋脱了下来,自已穿着棉袜子回家去,叫他回去后再送来他都不愿意”(何其芳:《老百姓和军队》);“我正在家门前摘杨梅,一支国民党军队从这里经过,就把我抓去当兵。后到了台湾”(《人民日报》,1983.4.7)。

  • 根嗣-实用委婉语词典

    根嗣

    用于对他人长子的婉称。对自己的长子则称“家嗣”。

  • 令嗣-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嗣

    用于对他人男孩的敬称。或称“哲嗣”。

  • 令嗣-敬谦语小词典

    令嗣lìngsì

    见〖令郎〗lìngláng。

  • 哲嗣-敬谦语小词典

    哲嗣zhésì

    敬称。哲:明智,有智慧。嗣:子孙后代。用来称他人的儿子。明·张居正《答司成姜凤阿》:“儿曹寡学,幸与哲嗣同登,奕世之交,殆亦非偶。”

  • 后嗣-古文观止词典

    后嗣hòu sì

    【词性】:名词

    后代子孙,后代(2)。《郑庄公戒饬守臣》:利后嗣者也。——〔礼〕是使后代有利的。《乐毅报燕王书》:遗令诏后嗣之余义。——还留下教导后代子孙的遗训。

  • 嗣-古文观止词典

    嗣sì

    【词性】:名词

    后代,继承人(6)。《敬姜论劳逸》: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用这种心思承担国君委派的官职,我怕你父亲要断了后代啊!《李陵答苏武书》: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使我先君的后代,变成了戎狄的族人,又自己觉得悲伤了!《路温舒尚德缓刑书》: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过去昭帝去世,没有继承人,大臣们忧虑。

  • 嗣-古文观止词典

    嗣sì

    【词性】:动词

    继承,接续(6)。《宫之奇谏假道》: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太伯、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跟随在太王身边,所以没有继承王位。《吕相绝秦》: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等到你继承君位,我们国君景公伸长脖子望着西方,说:“也许会安抚我们了吧!”《捕蛇者说》: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如今我接续干这件事已经十二年,差一点死去的已有很多次了。

  • 嗣人-古文观止词典

    嗣人sì rén

    【词性】:名词

    后代子孙(1)。《柳子厚墓志铭》: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铭文说:这是子厚的墓穴,又坚固,又安静,有利于他的后代子孙。

  • 嗣主-古文观止词典

    嗣主sì zhǔ

    【词性】:名词

    继位的君主(1)。《苏秦以连横说秦》:今之嗣主,忽于至道。——当今继位的君主,都忽视这个最重要的道理。

  • 嗣世-古文观止词典

    嗣世sì shì

    【词性】:动词

    即位(1)。《展喜犒师》: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难道他即位九年,就背弃先王的遗命,弃置固有的职责?

  • 积德多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积德多嗣

    【释义】:

    嗣:子孙。指多作善事积下阴德,上天就会给以善报,让他多子多孙。《包公案》四:告为绝嗣不宜事:谚云:积德多嗣。经云:为善有后,理所当然,事有必至。

  • 怨不及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怨不及嗣

    【释义】:

    嗣:子孙。怨恨不能延及仇人的子孙。《东周列国志》七六:古者,怨不及嗣。王又悔前人之失,录用我兄弟,公乘其危而弑之,天理不容。

  • 罪莫大于绝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罪莫大于绝嗣

    【释义】:

    指绝后是最大的罪过。古时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西湖二集》三二:罪莫大于绝嗣,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

  • 嗣-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嗣sì

    ①继承,接续。《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子产而死,谁其~之?”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吾~为之十二年。”②后代,继承人。《国语·周语上》:“夫晋侯非~也,而得其位。”柳宗元《封建论》:“卒不能定鲁侯之~。”③继而,随后。曹操《蒿里行》:“势利使人争,~还自相戕。”(戕qiāng:杀害。)

    【嗣君】继位之君。《左传·成公十八年》:“公如晋,朝~也。”

    【嗣子】①古代诸侯居丧时的自称。《礼记·曲礼下》:“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称曰~某。”《左传,哀公二十年》:“今越围吴,~不废旧业而敌之。”②后称当继位的嫡长子为“嗣子”。《汉书·高后纪》:“世世勿绝~,各袭其功位。”

  • 乏嗣-现代汉语大词典

    乏嗣fá sì

    【释义】:

    没有子孙。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吴承恩)为有明一代淮郡诗人之冠,而贫老乏嗣,遗稿多散佚。”

  • 后嗣-现代汉语大词典

    后嗣hòu sì

    【释义】:

    后代;子孙。鲁迅《致李秉中》:“我不信人死而魂存,亦无求于后嗣,虽无子女,素不介怀。”

  • 嗣-现代汉语大词典

    嗣sì

    【释义】:

    ①继承君位。也指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如:王嗣;国嗣。②子孙;后代。叶圣陶《一生》:“伊公公说伊命硬,招不牢子息,怎不绝了他一门的嗣。”③过继。参见“嗣子③”。④随后,后来。茅盾《子夜》:“查瑞典商与政府接洽借款之传闻,本年六月间,本会即已注意;嗣经一再调查,知此项传闻,并未成为事实。”⑤姓。

  • 嗣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嗣子sì zǐ

    【释义】:

    ①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如:刘备的嗣子阿斗不成器,故民间有“扶不起的刘阿斗”之语。②旧时称嫡长子。如:旧时庶出之子虽年长于嫡子,也不得为嗣子。③旧时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称“嗣子”。如:抚养嗣子,一如己出。

  • 嗣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嗣母sì mǔ

    【释义】:

    出继的儿子称所继嗣一方的母亲。

  • 嗣后-现代汉语大词典

    嗣后sì hòu

    【释义】:

    以后。《花城》1981年第1期:“在斗争的风雨中,他迅速成长起来,嗣后,担负了党的市委书记职务。”

  • 嗣位-现代汉语大词典

    嗣位sì wèi

    【释义】:

    继承王位。

  • 子嗣-现代汉语大词典

    子嗣zǐ sì

    【释义】:

    儿子。指传宗接代的人。楚剧《葛麻》:“二爹娘年半百子嗣缺乏,上无兄下无弟单生女娃。”

  • 绝嗣-现代汉语大词典

    绝嗣jué sì

    【释义】:

    断绝嗣续。指没有后代。

  • 继嗣-现代汉语大词典

    继嗣jì sì

    【释义】:

    ①传宗接代。如:子孙继嗣,世世不绝。②后嗣;后代。如:继嗣蕃昌。也特指王位的继承人。如:继嗣不立,动乱不止。

  • 立嗣-现代汉语大词典

    立嗣lì sì

    【释义】:

    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立继承人。

  • 一嗣-汉语大词典

    一嗣

    【1】下一代。{汉}{王充}《论衡·自记》:“名不流於一嗣﹐文不遺於一札﹐官雖傾倉﹐文德不豐﹐非吾所臧。”

  • 上嗣-汉语大词典

    上嗣

    【1】君主的嫡长子。后指太子。《礼记·文王世子》:“其登餕獻受爵﹐則以上嗣。”{郑玄}注:“上嗣﹐君之適長子。”{唐}{韩愈}《顺宗实录三》:“皇太子某﹐體仁秉哲﹐恭敬温文﹐德協元良﹐禮當上嗣。”《晋书·潘尼传》:“篤生上嗣﹐繼期挺秀。”

  • 不嗣-汉语大词典

    不嗣

    【1】谓不足以继承前人之位。《汉书·王莽传上》:“事事謙退﹐動而固辭。《書》曰‘{舜}讓于德﹐不嗣’﹐公之謂矣。”{颜师古}注:“言{舜}自讓德薄﹐不足以繼{帝堯}之事也。”按﹐《书·舜典》作“弗嗣”。{孔}传:“辭讓於德不堪﹐不能嗣成帝位。”【2】设有子嗣。{唐}{元稹}《四皓庙》诗:“{惠帝}竟不嗣﹐{吕氏}禍有因。”

  • 世嗣-汉语大词典

    世嗣

    【1】犹世嫡。{汉}{班固}《白虎通·三军》:“師行不必勝﹐故須其有世嗣。”{三国} {魏}{王粲}《玛瑙勒赋》:“御世嗣之駿服兮﹐表騄驥之儀則。”【2】家世﹑后代。{唐}{皇甫枚}《王知古》:“食畢﹐保母復問{知古}世嗣宦族及内外姻黨﹐{知古}具言之。”

  • 乏嗣-汉语大词典

    乏嗣

    【1】缺乏子嗣。《旧唐书·穆宁传》:“{寧}以長子屬母弟曰:‘惟爾所適﹐苟不乏嗣﹐吾無累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吴承恩}〕爲有{明}一代{淮郡}詩人之冠﹐而貧老乏嗣﹐遺稿多散佚。”

  • 胤嗣-汉语大词典

    胤嗣

    【1】后嗣,后代。《汉书·杜周传》:“后妃有貞淑之行﹐則胤嗣有賢聖之君。”{唐}{李復言}《续幽怪录·定婚店》:“{固}少孤﹐常願早娶﹐以廣胤嗣。”{明}{张煌言}《祭平夷侯周九苞文》:“公之胤嗣﹐如瓊枝玉樹﹐則承家不可謂不昌。”

  • 承嗣-汉语大词典

    承嗣

    【1】长子。《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使子猶使臣也﹐使弟猶使承嗣也。”{卢辩}注:“承嗣謂冢子也。”【2】指继承为嫡长子。{清}{昭槤}《啸亭续集·明大礼仪》:“{世宗}由外藩即位﹐乃爲繼統﹐并非承嗣。”【3】即丞司。承,通“丞”。《墨子·尚贤上》:“故士者所以爲輔相承嗣也。”{孙诒让}间诂引{孔广森}云:“承﹐丞也……嗣﹐當讀爲‘司’。丞司者﹐官之偏貳。”【4】世袭;传代。《左传·昭公二十年》:“承嗣大夫﹐强易其賄。”{杜预}注:“承嗣大夫﹐世位者也。”{汉}{蔡邕}《太傅祠堂碑铭》:“子子孫孫﹐承嗣無彊(疆)。”

  • 亂嗣-汉语大词典

    亂嗣

    【1】谓违反宗法社会嫡长继承制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有適嗣﹐不可亂也。敗親速讎﹐亂嗣不祥。”

  • 匪嗣-汉语大词典

    匪嗣

    【1】谦词。谓不敢继承(皇位)。{南朝} {齊}{高祖}《即位告天文》:“辭德匪嗣﹐至于累仍。”《宋书·武帝纪下》:“惟德匪嗣﹐辭不獲申﹐遂祗順三靈﹐饗兹景祚﹐燔柴于南郊﹐受終于文祖。”

  • 令嗣-汉语大词典

    令嗣

    【1】指才德美好的儿子。{唐}{孙过庭}《书谱》:“代傳{羲之}《與子敬筆勢論》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詳其旨趣﹐殊非{右軍}……豈有貽謀令嗣﹐道叶義方﹐章則頓虧﹐一至於此!”{宋}{王禹偁}《五哀诗·故尚书兵部侍郎琅玡王公祐》:“{鯉}庭有令嗣﹐鳳閣登仙署;兩制列門生﹐九原應自許。”【2】用为称对方儿子的敬词。{元}{郑光祖}《㑇梅香》楔子:“後來{白參軍}金瘡舉發﹐俺親身探病﹐説是將軍果如辭世﹐願將小女{小蠻}﹐與令嗣爲妻。”{宋}{王安石}《答郏大夫书》:“承教﹐并致令嗣埋銘祭文﹐發揮德美﹐足以傳後信今﹐感惻豈可勝言!”《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張}大喜﹐開宴﹐待爲上賓﹐且謂{百禄}曰:‘令嗣晩間免回﹐可令就宿舍下。’{百禄}許之。”

  • 來嗣-汉语大词典

    來嗣

    【1】后世;后代。{宋}{范仲淹}《赠户部郎中许公墓志铭》:“積德深長﹐慶著來嗣。”

  • 係嗣-汉语大词典

    係嗣

    【1】继嗣。《後汉书·姜肱传》:“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别寑﹐以係嗣當立﹐乃遞往就室。”{晋}{干宝}《搜神记》卷九:“汝所以延日月而名器若此者﹐是衛府之勳耳。終當使係嗣死於鍾虡之間﹐大子斃於金酒之中﹐小子困於枯木之下。”

  • 俟嗣-汉语大词典

    俟嗣

    【1】等待继位。《国语·晋语一》:“夫太子﹐君之貳也。恭以俟嗣﹐何官之有?”

  • 傳嗣-汉语大词典

    傳嗣

    【1】谓嫡派承传。{清}{吴敏树}《与筱岑论文派书》:“如江西詩派﹐始稱{山谷}﹑{後山}﹐而爲之圖;列號傳嗣者﹐則{吕居仁}。{居仁}非{山谷}﹑{後山}之流也。”【2】承继家业﹑爵位。《後汉书·袁绍传》:“{紹}後妻{劉}有寵﹐而偏愛{尚}﹐數稱於{紹}﹐{紹}亦奇其姿容﹐欲使傳嗣。”

  • 儲嗣-汉语大词典

    儲嗣

    【1】储君,太子。《东观汉记·下邳惠王衍传》:“太子﹐國之儲嗣﹐可不慎與?”{清}{李渔}《蜃中楼·婚诺》:“祇因儲嗣欠聰明﹐鎮日眉空皺。”{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其父{堯臣}嘗與{文彦博}﹑{劉沆}及公同決大策﹐立儲嗣﹐{仁宗}許之。”

  • 先嗣-汉语大词典

    先嗣

    【1】对先人功业的继承。《楚辞·刘向<九叹·思古>》:“閔先嗣之中絶兮﹐心惶惑而自悲。”{王逸}注:“言己傷念先祖乃從{屈瑕}建立基功﹐子孫世世承而繼之。”

  • 真嗣-汉语大词典

    真嗣

    【1】真正的继承人。《景德传灯录·婆舍斯多》:“真嗣既明﹐乃赦太子。”

  • 元嗣-汉语大词典

    元嗣

    【1】谓太子。《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皇子{潁王}﹐天資早茂﹐媾及期。方陛下即位之初﹐而元嗣克家之日﹐推之於禮﹐莫重於斯。”

  • 允嗣-汉语大词典

    允嗣

    【1】子嗣。{宋}{孔平仲}《续世说·术解》:“{明公}位極人臣﹐然允嗣微弱;{蔣侯}官職至薄﹐而子孫轉盛。”

  • 克嗣良裘-汉语大词典

    克嗣良裘

    同“[克紹箕裘]”【1】{唐}{何延之}《兰亭始末记》:“{右軍}亦自愛重此書﹐留付子孫。傳至七代孫{智永}……與兄{孝賓}俱捨家入道﹐俗號{永禪師}。禪師克嗣良裘﹐精勤此業。”

  • 享嗣-汉语大词典

    享嗣

    【1】行祭的人。,指后嗣。《南史·荀伯子传》:“太傅{鉅平侯}{羊祜}勳參佐命﹐功盛平{吴}﹐而享嗣闕然﹐蒸嘗莫寄。”

  • 冢嗣-汉语大词典

    冢嗣

    【1】嫡长子。{唐}{韩愈}《顺宗实录三》:“上御宣政殿﹐册皇太子﹐册曰:‘建儲貳者﹐必歸於冢嗣。’”{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觀其所以顧命冢嗣﹐貽謀四子﹐經國之略既遠﹐隆家之訓亦弘。”《国语·晋语三》:“十四年﹐君之冢嗣其替乎?”{韦昭}注:“冢嗣﹐太子也。”{明}{徐渭}《蜀汉关侯祠记》:“謂{遼東}{李君}某﹐爲今{寧遠伯}冢嗣﹐世稱名將家子﹐往鎮莫宜。”

  • 凶嗣-汉语大词典

    凶嗣

    【1】凶恶的子嗣。《後汉书·梁统传论》:“况乃傾側孽臣﹐傳寵凶嗣﹐以至破家傷國﹐而豈徒然哉!”

  • 出嗣-汉语大词典

    出嗣

    【1】过继给他人为子。{唐}{皎然}《唐苏州开元寺律和和尚坟铭》:“我師出嗣兮遺教張﹐如何斯人兮天不臧。”《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這{羅德}是賤妾的親哥﹐出嗣在母舅{羅}家的。”{明}{{沈士龙}等}《<搜神记>引》:“惟{晉武帝}子{秦獻王}無嗣﹐{愍帝}嘗以{吴王}{晏}子出嗣{秦王}﹐豈即{愍帝}邪?”

  • 建嗣-汉语大词典

    建嗣

    【1】确定继承人。{明}{无名氏}《节侠记·忠忤》:“聖上貴爲天子﹐立七朝追王其祖﹐建嗣以延{武氏}宗支。”

  • 報嗣-汉语大词典

    報嗣

    【1】见“報施”。

  • 哲嗣-汉语大词典

    哲嗣

    【1】敬称他人之子。{明}{张居正}《答司成姜凤阿》:“兒曹寡學﹐幸與哲嗣同登﹐奕世之交﹐殆亦非偶。”{清}{赵翼}《六哀诗·汪文端公》:“尚喜哲嗣賢﹐曳履雲霄上。”

  • 嗣-汉语大词典

    《廣韻》祥吏切,去志,邪。【1】继承君位。《书·舜典》:“帝曰:‘格汝{舜}……汝陟帝位。’{舜}讓于德,弗嗣。”《南齐书·郁林王纪》:“中軍將軍{新安王},體自{文皇},睿哲天秀,宜入嗣鴻業,永寧四海。”{唐}{柳宗元}《六逆论》:“{宋襄}嗣而{子魚}退,乃亂。”【2】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杜预}注:“嗣,續其職者。”《後汉书·王閎传》:“宫車晏駕,國嗣未立。”{唐}{柳宗元}《封建论》:“歷于{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3】子孙;后代。《书·大禹谟》:“罰弗及嗣,賞延于世。”《晋书·王濬传》:“昔{漢高}定業,求{樂毅}之嗣。”{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寧絶嗣,不令送眼流眉者忿氣人也!”{叶圣陶}《隔膜·一生》:“伊公公说伊命硬,招不牢子息,怎不绝了他一门的嗣。”【4】过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段}日益老,諸侄朝夕貸……{段}思不能給其求,而欲嗣一侄,則羣侄阻撓之。”{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堂伯父{素存公}早亡,無後,吾父以余嗣焉。”【5】继承;接续。《诗·大雅·思齐》:“{太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毛}传:“嗣{太任}之美音,謂續行其善教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故{東川}有{清河}之稱,相嗣不斷。”{金}{王若虚}《送吕鹏举赴试序》:“子以經學嗣名師之傳而爲後生之倡者,有年矣。”【6】次,第二。参见“[嗣歳]”。【7】随后,后来。{三国 魏}{曹操}《蒿里行》:“勢利使人争,嗣還自相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後十餘年,{忠烈}果自領偏師,戰功甚偉,嗣殉難{廬州}。”{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第三节:“嗣以{漢陽}失利,各敢死隊奮往前敵,抛擲炸彈,轟斃{清}兵達三千人。”{茅盾}《子夜》十六:“查{瑞典}商与政府接洽借款之传闻,本年六月间,本会即已注意;嗣经一再调查,知此项传闻﹐并未成为事实。”【8】通“[司]”。主持;掌管。《荀子·哀公》:“所謂大聖者……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識。”{王先谦}集解:“《大戴記》作‘若天之司,莫之能職’。司與嗣,職與識,蓋亦聲借字耳,其義則司﹑職皆訓主也。”【9】姓。{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姓氏》:“{嗣}氏,{衞嗣君}之後。”

  • 嗣封-汉语大词典

    嗣封

    【1】谓承袭先人而受封。{唐}{韩愈}《曹成王碑》:“其先王{明}以{太宗}子國{曹}﹐絶復封﹐傳五王至{成王}。{成王}嗣封﹐在{玄宗}世。”{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考{英布}封{九江王}﹐都{六}﹐乃{項羽}時嗣封者。以{布}自謂{皋陶}後﹐故都{六}以舊邦。”

  • 嗣翰-汉语大词典

    嗣翰

    【1】谓书画传承。{明}{文徵明}《跋金伯祥赡云诗卷》:“〔{伯祥}〕所交遊皆一時名流……此諸賢皆以嗣翰名家﹐其手澤傳世﹐夫人皆知寶之﹐况其子孫哉?”

  • 嗣述-汉语大词典

    嗣述

    【1】继承并遵循。{宋}{张载}《策问》:“爲人後者﹐所宜樂職勸功以服勤事任﹐長廉遠利以嗣述世風。”

  • 嗣適-汉语大词典

    嗣適

    【1】承嗣的嫡子。《左传·闵公二年》:“夫帥師﹐專行謀﹐誓軍旅﹐君與國政之所圖也﹐非大子之事也……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帥師。”{陆德明}释文:“適﹐丁歷切﹐本又作嫡。”

  • 嗣訓-汉语大词典

    嗣訓

    【1】谓继承先王之道。《书·顾命》:“皇后憑玉几﹐道揚末命﹐命汝嗣訓。”{孔}传:“命汝繼嗣其道。”{宋}{王安石}《冯京改起居舍人加上骑都尉制诰》:“先帝以盛德成功﹐克終天禄。眇然在疚﹐永念嗣訓﹐非左右之良﹐孰與濟此哉?”

  • 嗣媺-汉语大词典

    嗣媺

    【1】谓继承前人美德。{明}{周子义}《<何大复先生集>序》:“余欽{伯子}之嗣媺﹐又多二君誼﹐爲識諸末簡。”

  • 嗣主-汉语大词典

    嗣主

    【1】继位的君王。《後汉书·王閎传》:“時國無嗣主﹐内外恇懼。”《战国策·秦策一》:“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亂於治。”{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齊邱}後事先主爲相﹐至嗣主時﹐爲太傅。”

  • 嗣聖-汉语大词典

    嗣聖

    【1】称新继位的皇帝。{宋}{苏轼}《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诗:“嗣聖真生知﹐拯民如救燔。”{宋}{苏轼}《与范蜀公书》之二:“始者竊意丈丈絶意軒冕﹐然猶當强到闕﹐一見嗣聖。今乃確然如此﹐殊乖素望。”

  • 嗣膺-汉语大词典

    嗣膺

    【1】谓继前人而当受。《南齐书·郁林王纪》:“朕以寡薄﹐嗣膺寶政。”《陈书·世祖纪》:“宜奉大宗﹐嗣膺寶録﹐使七廟有奉﹐兆民寧晏。”

  • 嗣承-汉语大词典

    嗣承

    【1】继承。{宋}{司马光}《皇从兄华阴侯仲连墓志铭》:“{昭裕公}素好學﹐喜爲詩﹐藏書萬卷﹐侯能嗣承其志。”《晋书·慕容超载记》:“朕猥以不德﹐嗣承大統﹐撫御寡方﹐致蕭牆釁發。”{明}{张居正}《请谕戒边臣疏》:“朕荷皇天眷命﹐嗣承大統。”

  • 嗣體-汉语大词典

    嗣體

    【1】承嗣之人。《後汉书·郎顗传》:“今陛下多積宫人﹐以違天意﹐故皇胤多夭﹐嗣體莫寄。”

  • 嗣母-汉语大词典

    嗣母

    【1】出继的儿子称所继嗣一方的母亲。《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俚説先到屋裏同俚嗣母商量。”《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這三公子承嗣三房﹐本生這房雖已娶妻﹐尚未得子﹐那兩房兼祧嗣母﹐商議各娶一妻﹐異居分爨﹐三公子恐娶來未必皆賢﹐故此因循不决。”

  • 嗣歲-汉语大词典

    嗣歲

    【1】《诗·大雅·生民》:“載燔載烈,以興嗣歳。”{毛}传:“興來歲,繼往歲也。”{郑玄}笺:“嗣歲,今新歲也。”后以“嗣歲”指来年﹑新的一年。{宋}{苏辙}《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之一:“約我一樽迎嗣歲﹐待君三館已多時。”{宋}{苏轼}《杭州祷观音祈晴文》:“永惟嗣歲之憂﹐將有流離之懼。”

  • 嗣皇-汉语大词典

    嗣皇

    【1】继位的帝王。{唐}{韩愈}《县斋有怀》诗:“嗣皇新繼明﹐率土日流化。”{唐}{韩愈}《永贞行》:“嗣皇卓犖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 嗣孫-汉语大词典

    嗣孫

    【1】谓承嗣的子孙。《书·吕刑》:“王曰:嗚呼!嗣孫﹐今往何監﹐非德于民之中﹐尚明聽之哉。”{孔}传:“嗣孫﹐諸侯嗣世子孫﹐非一世。”【2】指孙子。{明}{李贽}《复士龙悲二母吟》:“念{翰峰}則必念及其守節之妻{顧氏}﹐念及其守節之妹{李氏}﹐又念及其嗣孫無疑矣。”

  • 嗣王-汉语大词典

    嗣王

    【1】继位之王。《礼记·曲礼下》:“踐阼﹐臨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孔颖达}疏:“云嗣王某﹐言此王繼嗣前王而立也。”《书·伊训》:“{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唐}{韩愈}《顺宗实录二》:“{元季方}告哀于{新羅}﹐且册立{新羅}嗣王。”{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天厭{宋}德﹐水運告謝﹐嗣王荒怠於天位﹐彊臣憑陵於{荆楚}。”

  • 嗣德-汉语大词典

    嗣德

    【1】继承美德。{唐}{韩愈}《答元侍御书》:“足下年尚彊﹐嗣德有繼﹐將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

  • 嗣宗-汉语大词典

    嗣宗

    【1】{三国}{魏}{阮籍}的字。“竹林七賢”之一。{唐}{杜甫}《示侄佐》诗:“{嗣宗}諸子姪﹐早覺{仲容}賢。”

  • 嗣事-汉语大词典

    嗣事

    【1】谓继续从事。《左传·襄公十九年》:“主苟終﹐所不嗣事于{齊}者﹐有如{河}!”{杜预}注:“嗣﹐續也。”【2】继承官职。{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为狐招婿》:“洎{直方}之嗣事也﹐出綺紈之中﹐據方岳之上﹐未嘗以民間之休戚爲意。”【3】立嗣之事。《史记·齐太公世家》:“五十八年夏﹐{景公}夫人{燕姬}適子死……〔諸大夫〕乃言願擇諸子長賢者爲太子﹐{景公}老﹐惡言嗣事。”

  • 嗣紹-汉语大词典

    嗣紹

    【1】犹继承。{唐}{韩愈}《河南府同官记》:“嗣紹家烈﹐不違其先。”

  • 嗣立-汉语大词典

    嗣立

    【1】谓继承君位。{汉}{袁康}《越绝书·外传春申君传》:“{烈王}死﹐{幽王}嗣立。”{唐}{元稹}《赠韦审规父渐等制》:“朕嗣立之二月五日﹐在宥天下﹐澤被幽顯。”《国语·晋语九》:“及{景子}長於公宫﹐未及教訓而嗣立矣﹐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業﹐無謗於國。”

  • 嗣統-汉语大词典

    嗣統

    【1】谓继承皇位。{宋}{叶適}《张令人墓志铭》:“新天子嗣統﹐急召使至。”《清史稿·礼志三》:“{明}{神}{憙}二宗﹐法紀墜失﹐{愍帝}嗣統﹐事無可爲。”《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那年二月間﹐{正德爺}晏駕﹐{嘉靖爺}嗣統。”

  • 嗣位-汉语大词典

    嗣位

    【1】继承君位。《新唐书·李石传》:“陛下嗣位﹐惟賢是咨﹐士皆在朝廷。”《书·舜典序》:“{虞舜}側微﹐{堯}聞之聦明﹐將使嗣位。”{孔}传:“嗣﹐繼也。”

  • 嗣奉-汉语大词典

    嗣奉

    【1】谓继前人而敬受。《三国志·蜀志·张飞传》:“朕承天序﹐嗣奉洪業。”《晋书·慕容超载记》:“朕嗣奉成業﹐不能委賢任善﹐而專固自由。”{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臣父{德明}﹐嗣奉世基。”

  • 嗣-汉语大词典

    【1】继承;承袭。《旧五代史·晋书·卢质传》:“{武皇}厭代﹐其弟{克寧}握兵柄﹐有嗣之望。”

  • 嗣芳-汉语大词典

    嗣芳

    【1】指承继前贤者。{唐}{窦臮}《述书赋》下:“接武波委﹐嗣芳鱗連﹐則余不讓于賦頌﹐敢分蚩而别妍。”

  • 嗣纂-汉语大词典

    嗣纂

    【1】继承。《陈书·宣帝纪》:“朕嗣纂鴻基﹐思弘經略。”《陈书·世祖纪》:“朕以寡昧﹐嗣纂洪業。”

  • 嗣續-汉语大词典

    嗣續

    【1】指后嗣,子孙。{前蜀}{杜光庭}《中元众修金箓斋词》:“或幽陰尚滯﹐涣澤未霑﹐或嗣續已無﹐奠羞多闕。”《梁书·儒林传·范缜》:“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絶其嗣續。”【2】子孙世代继承;子孙繁衍。《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這也爲嗣續大計﹐無可奈何。”《国语·晋语四》:“嗣續其祖﹐如穀之滋。”{韦昭}注:“言子孫將繼續其先祖﹐如穀之蕃滋。”{汉}{扬雄}《太玄·廓》“廓無子﹐室石婦”{司马光}集注引{唐}{王涯}曰:“室於石女﹐無復嗣續之道。”【3】延续。{姚华}《论文後编》二:“其餘雜名殘語﹐偶然撰作﹐未聞嗣續。”{唐}{鲍溶}《湘妃列女操》:“雲和終奏鈞天曲﹐乍聽寶琴遥嗣續。”{梁启超}《新民说·论权利思想》:“歷覽東西古今亡國之史乘……夫此等政府﹐豈嘗有一焉能嗣續其命脈以存於今日者。”

  • 嗣服-汉语大词典

    嗣服

    【1】谓继承先人的事业。{南朝} {宋}{王韶之}《相国掾府君歌》:“顯允皇祖﹐昭是嗣服。”{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昭哉嗣服﹐纘六聖之洪休。”《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昭哉嗣服。”{郑玄}笺:“服﹐事也。明哉﹐{武王}之嗣行祖考之事﹐謂伐{紂}定天下。”【2】指继承帝位。《清史稿·刑法志一》:“{清太祖}嗣服之初﹐始定國政﹐禁悖亂﹐戢盜賊﹐法制以立。”《旧唐书·德宗纪上》:“朕嗣服丕構﹐君臨萬邦。”{宋}{岳珂}《桯史·嘉禾篇》:“{欽皇}嗣服﹐會時相主其人﹐贈以太保。”

  • 嗣後-汉语大词典

    嗣後

    【1】以后。《花城》1981年第1期:“在斗争的风雨中﹐他迅速成长起来﹐嗣后﹐担负了党的市委书记职务。”《清史稿·世祖纪二》:“念此僕隸﹐亦皆人子。苟以恩結﹐寧不知感。若任情困辱﹐雖嚴何益。嗣後宜體朕意。”{明}{唐顺之}《答俞教谕书》:“嗣後更望時惠盡言﹐此僕之所汲汲而求也。”

  • 嗣子-汉语大词典

    嗣子

    【1】旧时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亦称“嗣子”。参阅《清会典事例·户口·旗人抚养嗣子》。【2】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廟﹐世世勿絶﹐嗣子各其功位。”《史记·五帝本纪》:“{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吁!頑凶﹐不用。’”《左传·哀公二十年》:“{趙孟}曰:‘{黄池}之役﹐先主與{吴王}有質﹐曰:“好惡同之。”今{越}圍{吴}﹐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杜预}注:“嗣子﹐{襄子}自謂。”{清}{侯方域}《云起楼记》:“{昭烈}謂{諸葛亮}曰:‘嗣子如不可輔﹐君自取之。’”【3】旧时称嫡长子。{唐}{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子四人:嗣子光禄主簿{縱}﹐學於{樊宗師}﹐士大夫多稱之;長子{元一}……次子{景陽}﹑{景長}﹐皆舉進士。”{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嗣子》:“又〔{昌黎}〕《節度使李公墓誌銘》云:公有四子﹐長曰{元孫}﹐次曰{元質}﹐曰{元立}﹐曰{元本}。{元立}﹑{元本}皆{崔氏}出。‘葬得日﹐嗣子{元立}與其昆弟四人請銘於{韓氏}。’{昌黎}所謂嗣子﹐與《漢書》正同﹐皆所謂嫡長子也。蓋庶出之子﹐雖年長于嫡出﹐而不得爲嗣子。”

  • 嗣男-汉语大词典

    嗣男

    【1】继嗣的儿子。{唐}{黄滔}《祭先外舅》:“孀妻捧奠﹐出女尸喪﹐嗣男而杳杳江嶺﹐鄙子而明明肺腸。”

  • 嗣讓-汉语大词典

    嗣讓

    【1】谓把继承权让给他人。《史记·孔子世家》:“{孔丘}﹐聖人之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裴駰}集解引{杜预}曰:“{何}嫡嗣﹐當立﹐以讓{厲公}。”

  • 嗣人-汉语大词典

    嗣人

    【1】子孙。{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金}{王若虚}《保义副尉赵公墓志铭》:“安其神﹐樂其真﹐以利其嗣人。”

  • 嗣響-汉语大词典

    嗣響

    【1】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多用于诗文方面。《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若夫{平子}艷發﹐文以情變﹐絶唱高蹤﹐久無嗣響。”{张铣}注:“艷﹐美也。言{張平子}文章之美﹐無能繼其音響。”{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子薪}年逾四十﹐始習倚聲﹐學力未充﹐而才氣甚旺﹐使天假之年﹐未始不可爲{迦陵}嗣響。”{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詩餘者﹐古詩之苗裔也。語其正則{南唐}二主爲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極盛﹐{高}{史}其嗣響也。”

  • 嗣息-汉语大词典

    嗣息

    【1】儿子。{元}{柯丹邱}《荆钗记·庆诞》:“兔走烏飛﹐星移物换﹐看看鬢髮皤然﹐嗣息無緣。”{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明}末{史忠正}閣部殉節時﹐相傳尚無嗣息。”《旧五代史·唐书·符习传》:“臣緣故使未葬﹐又無嗣息﹐臣合服斬縗﹐候臣禮制畢聽命。”

  • 嗣君-汉语大词典

    嗣君

    【1】称皇太子为嗣君。{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仁宗}在位歲久﹐德澤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駕﹐天下禀承遺令﹐奉戴嗣君﹐無一人敢異同者。”{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朝廷上﹐用逆臣﹐公然棄妃囚嗣君。”【2】继位的国君。{清}{恽敬}《顾命辨上》:“既殯﹐柩前立嗣君﹐所以傳其統。”《宋书·范泰传》:“及{廬陵王}{義真}﹑{少帝}見害﹐{泰}謂所親曰:‘吾觀古今多矣﹐未有受遺顧託﹐而嗣君見殺﹐賢王嬰戮者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夏﹐{宋}{華定}來聘﹐通嗣君也。”{杜预}注:“{宋元公}新即位。”【3】称别人的儿子。{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納蘭成德}侍中與{顧梁汾}交最密……一夕﹐〔{梁汾}〕夢侍中至﹐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懷;泡影石光﹐願尋息壤。’是夜﹐其嗣君舉一子。{梁汾}就視之﹐面目一如侍中。”{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雪芹}者﹐{曹楝亭}織造之嗣君也。”

  • 嗣徽-汉语大词典

    嗣徽

    【1】语本《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郑玄}笺:“徽,美也。嗣{大任}之美音,謂續行其善教令。”{高亨}注:“嗣,繼也。徽音,美譽也。”后以“嗣徽”指帝王继承前人的盛美德业。《清史稿·礼志四》:“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時恫﹐執豕酌匏。”《宋书·王敬弘传》:“先帝拔臣於蠻{荆}之域﹐賜以國士之遇。陛下嗣徽﹐特蒙眷齒。”

  • 嗣世-汉语大词典

    嗣世

    【1】继位。《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2】承嗣。《书·吕刑》“嗚呼﹐嗣孫﹐今往何監”{孔}传:“嗣孫﹐諸侯嗣世子孫﹐非一世。”{明}{高攀龙}《薛孝子传》:“孝子曰:‘吾有一子足嗣世﹐兩弟足養親。’”

  • 嗣法-汉语大词典

    嗣法

    【1】谓继承法度或方法。{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五·侈臣》:“{段文昌}精饌事……家有老婢掌其法﹐指授女僕﹐凡閲百婢﹐獨九婢可嗣法。”{宋}{吴炯}《五总志》:“〔{黄庭堅}〕始受知于{東坡先生}﹐而名達夷夏﹐遂有{蘇}{黄}之稱……噫﹐{坡}{谷}之道一也﹐特立法與嗣法者不同耳。”【2】指继承佛法者。{清}{黄宗羲}《东星鉴禅师塔铭》:“遂寂世……塔於{東山鵲峰}之北﹐嗣法二十五人。”【3】谓继承循守佛法。{清}{黄宗羲}《前翰林院庶吉士韦庵鲁先生墓志铭》:“余觀今世之爲遺老退士者﹐大抵齷齪治生﹐其次丐貸江湖﹐又其次拈香嗣法。”

  • 嗣興-汉语大词典

    嗣興

    【1】继承并振兴。{晋}{桓温}《荐谯元彦表》:“陛下聖德嗣興﹐方恢天緒。”《书·洪範》:“{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武皇}晏駕﹐寄深負圖……聖主嗣興﹐地居{旦}{奭}。”

  • 嗣業-汉语大词典

    嗣業

    【1】继承基业或事业。{明}{杨慎}《<玉冈诗集>序》:“輶軒之采風﹐樂府之演雅﹐猶將求之﹐而况嗣業承家庸已於傳乎。”{唐}{刘知幾}《史通·惑经》:“諸侯世嫡﹐嗣業居喪﹐既未成君﹐不避其諱﹐此《春秋》之例也。”《南齐书·武帝纪论》:“{世祖}南面嗣業﹐功參寶命﹐雖爲繼體﹐事實艱難。”

  • 嗣繼-汉语大词典

    嗣繼

    【1】子孙。《古文苑·扬雄<元后诔>》:“覲禮高禖﹐祈廟嗣繼。”{章樵}注:“太后爲{平帝}聘{莽}女爲后﹐又備媵女﹐祀高禖﹐祈嗣續﹐以衍宗廟之繼。”

  • 嗣臨-汉语大词典

    嗣臨

    【1】谓继登皇位。{南朝} {陈}{徐陵}《让散骑常侍表》:“陛下嗣臨寶曆﹐光闡大猷﹐屬意銓衡﹐留情槱棫。”{唐}{韩愈}《皇帝即位贺诸道状》:“皇帝以閏正月三日嗣臨寶位﹐海内惟新。”

  • 嗣守-汉语大词典

    嗣守

    【1】继承并遵守和保持。《书·顾命》:“在後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昬逾。”《晋书·慕容超载记》:“今陛下嗣守社稷﹐不宜以私親之故而降統天之尊。”{唐}{韩愈}《顺宗实录一》:“朕嗣守洪業﹐敷弘理道。”

  • 嗣虐-汉语大词典

    嗣虐

    【1】谓相继为虐。《後汉书·桓帝纪论》:“及誅{梁冀}﹐奮威怒﹐天下猶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

  • 嗣音-汉语大词典

    嗣音

    【1】指连续传寄的音信。{宋}{曾巩}《送钱生》诗:“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2】保持音信。《诗·郑风·子衿》:“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郑玄}笺:“嗣﹐續也。女曾不傳聲問我﹐以恩責其忘己。”{朱熹}集传:“嗣音﹐繼續其聲聞也。”【3】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清}{陈鳣}《对策·文选》:“{唐}{宋}{元}{明}﹐各有沿;{班}{揚}{張}{左}﹐孰可嗣音?”{严复}《<古今文钞>序》:“三十年以往﹐吾國之古文辭﹐殆無嗣音者矣。”

  • 嗣胤-汉语大词典

    嗣胤

    【1】子孙后代。{前蜀}{杜光庭}《奉化宗祐侍中黄箓斋词》:“嗣胤繁昌﹐壽禄延益。”

  • 嗣曆-汉语大词典

    嗣曆

    【1】谓应历数而继皇位。《太平广记》卷九七引{唐}{皇甫枚}《三水小牍·从谏》:“{唐武宗}嗣曆﹐改元{會昌}。”

  • 嗣爵-汉语大词典

    嗣爵

    【1】承袭爵位。{清}{魏源}《圣武记》卷五:“{拉藏汗}嗣爵後﹐以議立新{達賴剌麻}。”《後汉书·张奋传》:“{光武}詔{奮}嗣爵﹐{奮}稱{純}遺勑﹐固不肯受。”

  • 嗣功-汉语大词典

    嗣功

    【1】谓接续或取代他物的功用。《宋书·孔琳之传》:“故聖王制無用之貨﹐以通有用之財﹐既無毁敗之費﹐又省運置之苦﹐此錢所以嗣功龜貝﹐歷代不廢者也。”

  • 嗣産-汉语大词典

    嗣産

    【1】《左传·襄公三十年》:“我有子弟,{子産}誨之。我有田疇,{子産}殖之。{子産}而死,誰其嗣之?”{杜预}注:“嗣,續也。”后因以“嗣産”为官吏能继承前贤事业的颂词。{元}{袁桷}《播州宣抚杨资德》诗:“客有依{劉}感﹐人傳嗣{産}歌。”【2】承继的财产。{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若言出嗣降服﹐從未得過纖毫嗣産。”

  • 嗣育-汉语大词典

    嗣育

    【1】犹生育,养育。{明}{杨慎}《姨母黄淑人墓志铭》:“姨母嗣育孔艱﹐幾幾幾■﹐僅存一女{桂卿}﹐儲姪子{恒甫}爲嗣。”{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禨祥·不男》:“男子生而隱宫者……有五種不男﹐曰生﹑堅﹑妬﹑變﹑半﹐且有五種不女﹐曰螺﹑筋﹑鼓﹑角﹑線﹐俱終身無嗣育。”

  • 嗣武-汉语大词典

    嗣武

    【1】犹言足迹相连。喻指接续他人的事业。{清}{陈确}《寄刘伯绳书》:“{仲彝}尤鋭意古學﹐良足嗣武{開兄}﹐爲羣弟姪之表率﹐此殊可喜。”

  • 國嗣-汉语大词典

    國嗣

    【1】皇位继承人。《晋书·废帝海西公纪》:“王室艱難﹐{穆}{哀}短祚﹐國嗣不育﹐儲宫靡立。”《新唐书·惠昭太子宁传》:“於是國嗣未立﹐{李絳}等建言﹐……帝曰:‘善。’以{寧}爲皇太子。”《东观汉记·下邳惠王衍传》:“惟王與{下邳王}﹐恩義至親﹐正此國嗣﹐非王而誰?”

  • 衍嗣-汉语大词典

    衍嗣

    【1】绵延,继续。{宋}{汪应时}《历象赋》:“朒朓獻警﹐朏望持盈。珥蚩委氣﹐衍嗣垂精。”

  • 後嗣-汉语大词典

    後嗣

    【1】后代;子孙。{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我不信人死而魂存﹐亦无求于后嗣﹐虽无子女﹐素不介怀。”《书·伊训》:“敷求哲人﹐俾輔于爾後嗣。”{唐}{元稹}《告赠皇祖祖妣文》:“公實能德﹐延於後嗣。”

  • 廣嗣-汉语大词典

    廣嗣

    【1】谓多生子嗣。《後汉书·郎顗传》:“方今之福﹐莫若廣嗣﹐廣嗣之術﹐可不深思。”《汉书·杜钦传》:“禮﹐壹娶九女﹐所以極陽數﹐廣嗣重祖也。”

  • 宗嗣-汉语大词典

    宗嗣

    【1】宗族继承人;子孙后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今親老君孤﹐妾實不能産﹐恐誤君宗嗣。請娶婦於家﹐旦晩侍奉翁姑﹐君往來於兩間﹐亦無所不便。”{唐}{无名氏}《灵应传》:“尋聞家仇{庾毗羅}……陰懷不道﹐因使得入龍宫﹐假以求貨﹐覆吾宗嗣。”

  • 子嗣-汉语大词典

    子嗣

    【1】儿子。指传宗接代的人。{元}{无名氏}《刘弘嫁婢》楔子:“師父道在下夭壽﹐師父道在下絶嗣。師父﹐如何全美的壽數﹐如何得有這子嗣?師父一發與迷人指路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他並無子嗣﹐與{莊}家老姥夫妻兩個早夜算計思量﹐無非只是耕田﹑鋤地﹑養牛﹑放猪之事。”《红楼梦》第四六回:“叔叔只説嬸子總不生育﹐原是爲子嗣起見﹐所以私自在外面作成此事。”楚剧《葛麻》第四场:“二爹娘年半百子嗣缺乏﹐上无兄下无弟单生女娃。”

  • 孤嗣-汉语大词典

    孤嗣

    【1】无父的子嗣,遗孤。{汉}{蔡邕}《袁成碑》:“呱呱呱嗣﹐含哀長慟。”{三国} {魏}{曹植}《王仲宣诔》:“翩翩孤嗣﹐號慟崩摧。”{晋}{潘岳}《杨荆州诔》:“羣辟慟懷﹐邦族揮淚﹐孤嗣在疚﹐竂屬含悴。”

  • 嫡嗣-汉语大词典

    嫡嗣

    【1】嫡子。《左传·文公七年》:“{穆贏}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寘此?’”{陆德明}释文:“適﹐本又作嫡。”【2】指皇位承继人。《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安國君}愛妾{華陽夫人}﹐夫人無子﹐能立嫡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东观汉记·下邳惠王衍传》:“前太子{卬}頑凶失道﹐陷于大辟。是後諸子更相誣告﹐迄今嫡嗣未知所定﹐朕甚傷之。”

  • 王嗣-汉语大词典

    王嗣

    【1】王位继承者。《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我﹐王嗣也﹐吾欲求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

  • 枝嗣-汉语大词典

    枝嗣

    【1】旁支的子嗣。《晋书·吕隆载记》:“陛下往運神略﹐開建西夏﹐德被蒼生﹐威振遐裔。枝嗣不臧﹐迭相篡弑。”

  • 根嗣-汉语大词典

    根嗣

    【1】长子。{清}{梁章鉅}《称谓录·长子》:“根嗣即長子之稱。”《隶释·汉故相府小史夏堪碑》:“曹小史{夏堪}……{零陵}太守之根嗣也。”

  • 歸嗣-汉语大词典

    歸嗣

    【1】恢复原来的宗嗣﹑姓氏。{明}{文徵明}《记沈氏复姓》:“〔{朱天民}〕復今姓﹐易名曰‘民望’﹐歸嗣於{沈}。”

  • 法嗣-汉语大词典

    法嗣

    【1】指学艺等方面的继承人。{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合二十五人以爲法嗣﹐謂其原流皆出{豫章}也。”{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時夜半起﹐槌其法嗣門﹐索火甚急﹐法嗣知其得句也。”{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三:“{魯直}開口論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處﹐而門徒親黨以衣鉢相傳﹐號稱法嗣﹐豈詩之真理也哉?”【2】佛教语。禅宗指继承祖师衣钵而主持一方丛林的僧人。《红楼梦》第二二回:“五祖欲求法嗣﹐令諸僧各出一偈。”{宋}{苏轼}《器之好谈禅戏语器之可同参玉板长老》诗:“叢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 洪嗣-汉语大词典

    洪嗣

    【1】指皇位。《南齐书·陈显达传》:“{世祖}{武皇帝}昭略通遠﹐克纂洪嗣﹐四關罷嶮﹐{三河}静塵。”

  • 擇嗣-汉语大词典

    擇嗣

    【1】选择继承人。{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序》:“{太祖}明於大計﹐以屬天下;{漢祖}擇嗣不審﹐幾墜厥也。”

  • 胄嗣-汉语大词典

    胄嗣

    【1】后嗣。《新唐书·柳宗元传》:“姑遂少北﹐益輕瘴癘﹐就婚娶﹐求胄嗣﹐有可付託。”

  • 族嗣-汉语大词典

    族嗣

    【1】後嗣。宗族中的继承者。《左传·襄公十年》:“〔{晉侯}〕使{周内史}選其族嗣﹐納諸{霍人}﹐禮也。”

  • 無嗣-汉语大词典

    無嗣

    【1】没有继承的人;没有后代。《汉书·王莽传上》:“策曰:‘{漢}危無嗣﹐而公定之……故賜號曰{安漢公}。’”《法苑珠林》卷十八:“吾以年朽﹐家國無嗣。”《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朱十老}因年老無嗣﹐又新死了媽媽﹐把{秦重}做親子看成﹐改名{朱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湘裙》:“〔{晏伯}〕三十而卒﹐無嗣……每思生二子﹐則以一子爲兄後。”

  • 稷嗣-汉语大词典

    稷嗣

    【1】指{汉}{叔孙通}。初仕{秦}﹐后归{汉}﹐拜博士﹐号{稷嗣君}﹐为{汉王}制礼﹐官至丞相。《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稷嗣}制禮﹐下肅上尊。”{李善}注引《汉书》:“{叔孫通}曰:‘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高帝}曰:‘得無難乎?’{通}曰:‘臣願采古禮與{秦}禮雜就之。’上曰:‘可。’其儀就。”

  • 稷嗣君-汉语大词典

    稷嗣君

    【1】{汉}{叔孙通}的封号。《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漢王}拜{叔孫通}爲博士﹐號{稷嗣君}。”《汉书·高帝纪下》:“於是諸侯王及太尉{長安侯}臣{綰}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擇良日﹐二月甲午﹐上尊號。”

  • 的嗣-汉语大词典

    的嗣

    【1】嫡系。的﹐通“嫡”。{明}{李贽}《礼诵<药师经>毕告文》:“況我實諸佛之的嗣﹐又豈忍不以我故而不理也!”

  • 皇嗣-汉语大词典

    皇嗣

    【1】皇子。后亦指皇太子。{宋}{何薳}《春渚纪闻·祐陵符兆》:“{哲宗皇帝}即位既久﹐而皇嗣未立。”{梁启超}《上鄂督张制军书》:“閣下最精訓詁之學﹐試問皇嗣與皇太子之名義﹐有何分别?”《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常以皇嗣未廣﹐每懷憂歎。”

  • 立嗣-汉语大词典

    立嗣

    【1】确立王位继承人。《史记·孝文本纪》:“古者{殷}{周}有國﹐治安皆千餘歲﹐古之有天下者莫長焉﹐用此者也。立嗣必子﹐所從來遠矣。”【2】谓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儒林外史》第六回:“如今把個正經主兒去了﹐這些家人小廝都没個投奔﹐這立嗣的事是緩不得的。”

  • 血嗣-汉语大词典

    血嗣

    【1】指子孙。《资治通鉴·汉顺帝汉安元年》:“身首横分﹐血嗣俱絶。”{胡三省}注:“或曰:父子氣血相傳﹐故曰血嗣。”《後汉书·张纲传》:“身絶血嗣﹐非孝也。”{李贤}注:“凡祭皆用牲﹐故曰血嗣。”

  • 義嗣-汉语大词典

    義嗣

    【1】理所当然的继承者。《左传·襄公十四年》:“君﹐義嗣也。”{杜预}注:“{諸樊}﹐適子﹐故曰義嗣。”適﹐同“嫡”。

  • 苗嗣-汉语大词典

    苗嗣

    【1】犹苗裔。谓后代子孙。{汉}{班固}《高祖泗水亭碑铭》:“於皇舊亭﹐苗嗣是承。”{汉}{班固}《将军汝阴侯夏侯婴铭》:“聲騁海内﹐苗嗣紀功。”

  • 絶嗣-汉语大词典

    絶嗣

    【1】断绝嗣续。《国语·鲁语下》:“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之絶嗣也。”{清}{昭槤}《啸亭杂录·配享》:“東廡諸王﹐國初惟以{武功郡王}等四人配享﹐蓋以其絶嗣故也。”《新唐书·李勣传》:“皇后無子﹐罪莫大於絶嗣﹐將廢之。”{元}{无名氏}《刘弘嫁婢》楔子:“師父道在下絶嗣……如何得有這子嗣﹐師父一發與迷人指路者。”

  • 統嗣-汉语大词典

    統嗣

    【1】谓帝统的嗣续关系。《後汉书·丁鸿传》:“是以三{桓}專{魯}﹐{田氏}擅{齊}﹐六卿分{晉};諸{吕}握權﹐統嗣幾移;{哀}{平}之末﹐廟不血食。”

  • 繼嗣-汉语大词典

    繼嗣

    【1】特指帝王的继位者。{宋}{司马光}《建储上殿札子》:“陛下蚤定繼嗣﹐以遏亂源。”{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陛下即位十五年﹐繼嗣不立而日夜出遊。”《史记·太史公自序》:“{漢}既初興﹐繼嗣不明﹐迎王踐祚﹐天下歸心。”【2】后嗣; 后代。《世说新语·赏誉》“天地無知﹐使{伯道}無兒”{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鄧攸}既棄子﹐遂無復繼嗣﹐爲有識傷惜。”《後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時帝數失皇子﹐后憂繼嗣不廣﹐恒垂涕歎息。”【3】传宗接代。{清}{李渔}《巧团圆·议赘》:“〔{曹玉宇}〕亡兒殀折﹐繼嗣無人。”《史记·吕太后本纪》:“今皇帝病久不已﹐迺失惑惛亂﹐不能繼嗣奉宗廟祭祀。”【4】延续; 继续。{唐}{王迥}《同孟浩然宴赋》诗:“{屈}{宋}英聲今止已﹐江山繼嗣多才子。”《汉书·律历志下》:“凡{殷}世繼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歲。”《诗·小雅·杕杜》:“王事靡盬﹐繼嗣我日。”《淮南子·人间训》:“{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於世﹐其後繼嗣至今不絶者﹐有隱行也。”

  • 纘嗣-汉语大词典

    纘嗣

    【1】谓承继帝位。{宋}{苏辙}《西掖告词·寇诵覃恩改朝请大夫》:“朕纘嗣丕業﹐思與士大夫祗奉遺訓﹐同濟于艱難。”《旧唐书·李珏传》:“陛下自纘嗣以來﹐發號施令﹐無非孝理因心﹐形于詔敕。”《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朕以纘嗣丕基﹐初平巨憝﹐方務好生之道﹐在行含垢之恩。”

  • 起嗣-汉语大词典

    起嗣

    【1】继承。{蔡东藩}《前汉通俗演义》第六九回:“{徐來}見{賜}有廢立意﹐又想出一種毒計﹐意欲並{孝}陷害﹐好使親生子{廣}﹐起嗣王位。”

  • 輔嗣-汉语大词典

    輔嗣

    【1】指{三国}{魏}{王弼}。{王弼}字{辅嗣}。{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輔嗣}之兩例﹐{平叔}之二論﹐並師心獨見﹐鋒穎精密﹐蓋人倫之英也。”{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長史}歎{林公};尋微之功﹐不減{輔嗣}。”{刘孝标}注引《支遁别传》:“{遁}神心警悟﹐清識玄遠﹐嘗至京師﹐{王仲祖}稱其造微之功﹐不異{王弼}。”

  • 賢嗣-汉语大词典

    賢嗣

    【1】贤良的后代。{宋}{洪适}《祭陈安抚父文》:“{季祉}賢嗣﹐詩禮飽聞﹐拾芥巍科﹐颺聲榮路。”{明}{刘基}《父永嘉郡公诰》:“士有厚德而立報﹐雖不在其身﹐必有賢嗣而得時﹐足以大其後。”{清}{查慎行}《长寿庵坐湛庵禅师方丈听谈石公旧事》诗:“賢嗣真龍象﹐千鈞獨力擔。”

  • 追嗣-汉语大词典

    追嗣

    【1】犹接续。{汉}{焦赣}《易林·剥之大有》:“庭燎夜明﹐追嗣日光。”

  • 過嗣-汉语大词典

    過嗣

    【1】犹过继。《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晁夫人}主意要將{晁爲仁}第二的兒子{小長住}過嗣與{晁近仁}爲子。”

  • 遐嗣-汉语大词典

    遐嗣

    【1】后裔;远裔。《隋书·乐志上》:“駿奔伊在﹐慶覃遐嗣。”

  • 適嗣-汉语大词典

    適嗣

    【1】嫡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汉书·杜钦传》:“今聖主富於春秋﹐未有適嗣﹐方鄉術入學﹐未親后妃之議。”《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且求賜{公子蘭}爲敝邑之適嗣﹐以終上國之德。”《左传·文公七年》:“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寘此?”{陆德明}释文:“適﹐本又作嫡﹐同﹐丁歷反。”《史记·赵世家》:“{趙衰}既反{晉}﹐{晉}之妻固要迎{翟}妻﹐而以其子{盾}爲適嗣。”

  • 遺嗣-汉语大词典

    遺嗣

    【1】指死后留下的子孙。亦泛指后裔;后代。《明史·外国传二·安南》:“今有遺嗣{暠}﹐潛身{老撾}二十年﹐本國人民不忘先王遺澤﹐已訪得之。”{汉}{邹阳}《上书吴王》:“臣恐{周}鼎復起於{漢}﹐新垣過計於朝﹐則我{吴}遺嗣﹐不可期於世矣。”{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墓志铭》:“父{悦}﹐再牧{荆}{河}﹐威風千里﹐而身遭禍機﹐遂爲{季布}所哭﹐獲存遺嗣﹐實賴{程嬰}之忠。”

  • 還嗣-汉语大词典

    還嗣

    【1】旧时指出嗣异姓或别支的嗣子仍回本族。{明}{归有光}《题立嗣辨後》:“昔{諸葛亮}取兄{瑾}子{喬}爲子﹐及{亮}有子{瞻}﹐而{恪}被誅無嗣﹐{亮}遣{喬}還嗣{瑾}祀。”

  • 開嗣-汉语大词典

    開嗣

    【1】开拓,继承;发展延续。《逸周书·谥法》:“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攻于{牧野}之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