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噶)是什么意思
萨噶达娃节-现代汉语大词典
萨噶达娃节sà gá dá wá jié
【释义】:
藏族地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为藏历四月十五日。
噶1-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1gé
【释义】:
象声词。如:噶噶;噶啷啷。
噶啷啷-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啷啷gé lāng lāng
【释义】:
象声词。如:噶啷啷一阵铃声。
噶嗒-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嗒gé dā
【释义】:
象声词。叶圣陶《李太太的头发》:“这一回国民革命,当然轮到女人剪头发了…把丛丛的满头的东西噶嗒一剪刀,至少可以表示这个人有点儿革命的气息。”
噶嘣-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嘣gé bēng
【释义】:
象声词。魏巍《东方》:“他从挎包里掏出一大包黄灿灿的锅巴,分给王参谋一大块…老模范乐呵呵地望着大家噶嘣噶嘣地吃着。”
噶噶-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噶gé gé
【释义】:
象声词。如:白鹅一边逃一边噶噶地叫。
噶2-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2gá
【释义】:
音译用字。见“噶厦”、“噶布伦”。
噶布伦-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布伦gá bù lún
【释义】:
也称噶伦、噶隆。藏语。旧西藏地方政府主管行政事务的官员,由清政府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挑选,具奏任命。
噶当派-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当派gá dāng pài
【释义】:
喇嘛教派之一。“噶当”,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仲敦巴创立。宋嘉祐元年(1056年),仲敦巴建热振寺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噶伦-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伦gá lún
【释义】:
即噶布伦。
噶举派-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举派gá jǔ pài
【释义】:
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指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噶隆-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隆gá lóng
【释义】:
即噶布伦。
噶厦-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厦gá xià
【释义】:
藏语。意为发布命令的机关。旧西藏地方政府。清乾隆时废原封郡王,命由噶布伦四人主持噶厦,秉承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旨意,共同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1959年西藏叛乱事件发生后解散。
噶-汉语大词典
噶
【1】译音用字。参见“[噶2厦]”﹑“[噶2布倫]”﹑“[噶2霏]”。
噶-汉语大词典
噶
《字彙補》古渴切。【1】见“噶點兒”。【2】象声词。《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何玉鳳}〕心裏納悶道:‘怎麽才來就走,也不給人碗茶喝呢?再説,弄隻鵝,噶啊噶的,又是個甚麽講究兒呢?’”
噶啷啷-汉语大词典
噶啷啷
【1】象声词。《宦海》第十四回:“小火輪上嗚的一聲﹐氣管噶啷啷一陣鈴聲。”
噶倫-汉语大词典
噶倫
【1】即噶布伦。详“噶布倫”。
噶布倫-汉语大词典
噶布倫
亦称“[噶隆]”亦称“[噶倫]”【1】藏语。旧{西藏}地方政府主管行政事务的官员,由{清}政府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挑选,具奏任命。《清史稿·职官志四》:“{前藏}{唐古特}三品噶布倫四人。掌綜理{藏}務。内一人喇嘛充補﹐不給頂戴。”《清史稿·职官志四》:“{藏}地分{衞}﹑{藏}﹑{喀木}﹑{阿里}四部﹐各置噶布倫治其地﹐職任綦重。”
噶隆-汉语大词典
噶隆
【1】即噶布伦。详“噶布倫”。
噶拉-汉语大词典
噶拉
亦作“[噶喇]”【1】象声词。《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講到姐姐的八字兒﹐從姐姐噶拉的一聲﹐我公公婆婆就知道﹐不用再向你家要庚帖去。”《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正説着﹐這個人才跟進屋子﹐只聽得噶喇一聲就把個孩子養在褲襠裏了。”
噶厦-汉语大词典
噶厦
【1】藏语。意为发布命令的机关。旧{西藏}地方政府。{清}{乾隆}时废原封郡王,命由噶布伦四人主持噶厦,秉承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旨意,共同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1959年{西藏}叛乱事件发生后解散。
噶嗒-汉语大词典
噶嗒
【1】象声词。{叶圣陶}《李太太的头发》:“这一回国民革命﹐当然轮到女人剪头发了……把丛丛的满头的东西噶嗒一剪刀﹐至少可以表示这个人有点儿革命的气息。”
噶喇-汉语大词典
噶喇
【1】见“噶拉”。
噶噶-汉语大词典
噶噶
【1】象声词。{明}{唐顺之}《送陆训导序》:“其《鹿鳴》諸詩則賔興鄉飲酒﹐學官命弟子時一歌之﹐然有聲而不成調﹐噶噶然若擊土鼓。”《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一個手裏抱着一隻鵝﹐用紅絨扎着腿﹐捆得他噶噶的山叫。”
噶舉派-汉语大词典
噶舉派
【1】喇嘛教派之一。“噶舉”,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噶當派-汉语大词典
噶當派
【1】喇嘛教派之一。“噶當”,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仲敦巴}创立。{宋}{嘉祐}元年(1056年),{仲敦巴}建{热振寺}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噶嘣-汉语大词典
噶嘣
【1】象声词。{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八章:“他从挎包里掏出一大包黄灿灿的锅巴﹐分给{王参谋}一大块……{老模范}乐呵呵地望着大家噶嘣噶嘣地吃着。”{姚雪垠}《长夜》十七:“他噶嘣一声用指甲挤死一个‘老母猪’。”
噶點兒-汉语大词典
噶點兒
【1】方言。犹赌咒。《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你又講究到甚麽施恩不望報的話﹐不收我的﹐師傅先合你噶下個點兒﹐--師傅這趟來京﹐叫我出不去那座{彰儀門}!”
噶霏-汉语大词典
噶霏
【1】英文coffee的旧译名。即咖啡。{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聘盟日记》:“已又賜茶﹐此茶奶油和麪所作﹐如西洋之噶霏。”{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聘盟日记》:“步入三重門﹐進一室坐﹐仍有如噶霏之茶﹐云是{滿}禮早晨所食者。”
瑪爾噶-汉语大词典
瑪爾噶
【1】蒙古语。帽子。{清}{昭槤}《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合圍後﹐自烏圖裏處虞卒脱帽以鞭擎之﹐高聲傳呼瑪爾噶口號。按瑪爾噶者﹐蒙古語帽也。”
準噶爾-汉语大词典
準噶爾
【1】{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清史稿·地理志二五》:“{杜爾伯特部}十六旗:至京師六千餘里。{元}臣{孛罕}之裔﹐姓{綽羅斯}﹐六傳至{額森}﹐即{乜先}﹐生二子。長{伯羅納哈勒}﹐爲{杜爾伯特部}祖﹐次{額斯墨特爾諾顔}﹐爲{準噶爾部}祖。”{清}{魏源}《<海国图志>叙》:“昔{準噶爾}跳踉於{康熙}﹐{雍正}之兩朝﹐而電埽於{乾隆}之中葉。”
薩噶達娃節-汉语大词典
薩噶達娃節
【1】{藏}族地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在{藏}历四月十五日。
達嚕噶齊-汉语大词典
達嚕噶齊
【1】即达鲁花赤。{清}时改译此名。《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元年》:“甲子﹐{蒙古}以{蒙古}人充各路達嚕噶齊﹐{漢}人充總管﹐{回回}人充同知﹐永爲定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