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四海

四海(四海)是什么意思

  • 四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四海sì hǎi

    【释义】:

    泛指海。古人以为中国为四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晋·葛洪《抱朴子·明本》:“侣鲉鰕于迹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又犹言天下,全国各地,见“天下”条。

  • 四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四海sì hǎi

    【释义】:

    犹言天下;指全国各地。《书·大禹谟》:“天命敷于四海,承于地。”《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细微,诛暴逆,平定四海。”唐·李绅《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纵横四海-实用委婉语词典

    纵横四海

    意为在广阔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发挥才干。《三国志通俗演义》:“得志则纵横四海。”也作“纵横天下”。

  •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实用委婉语词典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意为男子志在四方,再远的地方也像近在眼前一样。语出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实用委婉语词典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意为勇猛的志向超越四海,举起的翅翼思念远处的翱翔。语出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实用委婉语词典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意为在想像中,古今、四海万千气象可以在片刻中或一瞬间跃动闪现。语出三国吴陆机《文赋》。

  • 四海-古文观止词典

    四海sì hǎi

    天下,全国各处,古人认为中国四境都有海环绕,所以称全国为四海,称内为海内,称国外为海外(18)。《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四海皆已无虞。——天下已没有忧患了。《丰乐亭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等到宋朝承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天下就统一了。《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太史公周游天下,看遍全国各处的名山大川。

  • 大丈夫四海为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丈夫四海为家

    【释义】:

    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汉志在四方,到处为家,不一定要留在家乡。□语本《汉书·高帝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石点头》八:大丈夫四海为家,何必故土!《五美缘全传》四:马云道:“大丈夫四海为家,踪迹无定。”《闽都别记》一八〇:大丈夫四海为家,他既有心,请回头去作国王罢。

  • 男儿四海尽堪家,何必故乡生处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男儿四海尽堪家,何必故乡生处好

    【释义】:

    意谓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家立业,不必非要留恋自己的故乡。《石点头》六:苏秦不第,妻不下机,嫂不为炊。骨肉冰炭,自古皆然,岂独我吴公佐耶!男儿四海尽堪家,何必故乡生处好。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释义】:

    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人人可做朋友兄弟。□《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水浒全传》二:陈达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相烦借一条路。”《隋史遗文》一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恐怕是过中朋友,不好挽回。《说岳全传》六二:岳雷道:“只是不当轻造!”员外道:“好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下就此引道。”

    ⊙四海之内皆相识也

    《三遂平妖传》二六:这个不足为礼,贫道平日好饮贪杯,难得相遇二位,四海之内皆相识也。若不弃嫌,同到贫道院中,尽醉方休,来日登程。

    ⊙四海皆兄弟

    《梦中缘》二:太细心了,四海皆兄弟,况是朋友,何论生熟。

    ⊙人生四海皆兄弟

    《春柳莺》二:石生笑道:“人生四海皆兄弟,我之大贤,与人何以不容;我之不贤,人将拒我。”

  • 一身伴影,四海无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身伴影,四海无家

    【释义】:

    形容孤独一人,无家可归。《儿女英雄传》一九:可怜上无父母,中无兄弟,往下就连个自己的仆妇丫鬟也不在跟前;况又独处空山,飘流异地,举头看看,那一块云是他的天?低头看看,那撮土是他的地?这才叫作一身伴影,四海无家。

  • 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

    【释义】:

    形容深仇大恨。《锋剑春秋》一三:我与刖夫,有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提起他来,真是话长。《走马春秋》一二:嗟唷,好狗子,怎敢出言伤我,我和你甚么叔侄,你不提起孙膑便罢了,若提这刖夫,我和你有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双凤奇缘》五〇:害得哀家别天子,离皇后,抛父母,去家乡,来北地,眼见生为大汉之人,死为异域之鬼,叫哀家怎不伤心,毛贼呀,奴与你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

    ⊙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

    《锋剑春秋》五:大喝“冤家休走,我与你有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今夜若不拿你,非为人也。”

  • 五湖四海-佛源语词词典

    五湖四海

    又作“四海五湖”。泛指全国各地。古人传统地理观念称中国大陆四面环海,陆地上有五大湖分布,故泛称全国各地为五湖四海或四海五湖,有时亦泛指天下各地。《祖堂集·卷十·玄沙和尚》:“净修禅师赞曰:‘玄沙道孤,禅门楷模。言一尘偈,四海五湖。巨鳌海面,金翅云衢。岩崖险峻,佛法有无。’”《五灯会元·卷七·皷山神晏国师》:“鼓山自住三十余年,五湖四海来者向高山顶上看山玩水,未见一人快利,通得个消息。”现代汉语成语,多作“五湖四海”。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 五洲四海-现代汉语大词典

    五洲四海wǔ zhōu sì hǎi

    【释义】:

    泛指世界各地。如:人民海关关员热情接待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

  • 五湖四海-现代汉语大词典

    五湖四海wǔ hú sì hǎi

    【释义】:

    古人泛称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几个大湖为“五湖”,又以为我国四面为海环绕。因以“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 四海-现代汉语大词典

    四海sì hǎi

    【释义】:

    ①犹天下。指全国各处。如:五湖四海。也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②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周立波《山乡巨变》:“治安主任盛清明很四海地招呼邓秀梅。”

  • 四海之内皆兄弟-现代汉语大词典

    四海之内皆兄弟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释义】:

    指天下人皆同手足,亲如一家。语出《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刘流《烈火金刚》:“我是老粗,不懂文墨;我就知道: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穷人是一家!”

  • 四海为家-现代汉语大词典

    四海为家sì hǎi wéi jiā

    【释义】:

    志在四方,到处为家。郭小川《在大沙漠中间》:“他们是四海为家的兵士,过惯戎马生活。”也用以喻人居无定所。吴祖光《闯江湖》:“咱们作艺的四海为家,两个山碰不上,两个人总有碰上的日子。”

  • 放之四海而皆准-现代汉语大词典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释义】:

    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秦牧《画蛋·练功》:“这说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道理,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作“放诸四海而皆准”。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此主义放诸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

  • 放诸四海而皆准-现代汉语大词典

    放诸四海而皆准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释义】:

    见“放之四海而皆准”。

  • 五湖四海-汉语大词典

    五湖四海

    【1】古人泛称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几个大湖为“五湖”,又以为我国四面为海环绕。因以“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唐}{吕岩}《绝句》:“斗笠爲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景德传灯录·福州鼓山神晏国师》:“{鼓山}自住三十餘年﹐五湖四海來者向高山頂上看山玩水﹐未見一人快利通得。”《四游记·祖师入天宫收华光》:“祖師顯出神通﹐頭頂三十三天﹐脚踏五湖四海。”{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 五洲四海-汉语大词典

    五洲四海

    【1】泛指世界各地。如:人民海关关员热情接待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

  • 九州四海-汉语大词典

    九州四海

    【1】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無事﹐萬歲千秋樂未央。”{前蜀}{杜光庭}《贺收陇州表》:“料其元醜﹐即見梟擒﹐看通于八水三山﹐永統于九州四海。”{宋}{王安石}《上宋相公书》:“伏惟閣下以直道相先帝﹐雖己不在政事之地﹐然純德至行﹐九州四海所共矜式﹐朝廷大議﹐在所謀謨。”

  • 囊括四海-汉语大词典

    囊括四海

    【1】统一全国;包罗天下。{赵振}《说败》:“{滿}人之入關以領有中夏也﹐自以爲臣奴億兆﹐囊括四海矣。”{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陛下智周萬物﹐囊括四海﹐令之所行﹐何往不應?”《文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李善}注引{張晏}曰:“括﹐結囊也。言能苞含天下也。”

  • 四海一家-汉语大词典

    四海一家

    【1】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唐}{刘知幾}《史通·探赜》:“異乎炎{漢}之世﹐四海一家。{馬遷}乘傳﹐以求自古遺文;而州郡上計﹐皆先集太史﹐若斯之備也。”《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而今是四海一家的時候﹐任你{荆軻}﹑{聶政}﹐也只好叫做亂民。”《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宋}{陆游}《感愤》诗:“四海一家天曆數﹐兩河百郡{宋}山川。”

  • 四海爲家-汉语大词典

    四海爲家

    【1】喻人居无定所。{吴祖光}《闯江湖》第三幕:“咱们作艺的四海为家﹐两个山碰不上﹐两个人总有碰上的日子。”{郭小川}《在大沙漠中间》诗:“他们是四海为家的兵士﹐过惯戎马生活。”【2】志在四方,到处为家。{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一折:“四海爲家﹐寸心不把名牽掛。”【3】四海之内,尽属一家。指帝王拥有天下。引申为天下一统之意。《史记·高祖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爲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汉}{张衡}《西京赋》:“方今聖上﹐同天號於帝皇﹐掩四海而爲家。”{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今逢四海爲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太平天囯}{洪秀全}《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爲家共飲和。”

  • 四海他人-汉语大词典

    四海他人

    【1】谓没有亲戚关系。{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他須是一枝一葉﹐俺須是四海他人。”{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三折:“俺雖然是舊忠臣﹐則是四海他人﹐比他是龍子龍孫……他每親的到頭來也則是親。”

  • 四海昇平-汉语大词典

    四海昇平

    【1】天下太平。{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極以來﹐幸喜四海昇平﹐八方寧靖。”{唐}{张说}《大唐封祀坛颂》:“一﹑位當五行圖籙之序﹐二﹑時會四海昇平之運﹐三﹑德具欽明文思之美:是謂與天合符﹐名不死矣。”

  • 四海皆兄弟-汉语大词典

    四海皆兄弟

    【1】见“四海之内皆兄弟”。

  • 四海鼎沸-汉语大词典

    四海鼎沸

    【1】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使兼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禪位”{裴松之}注引《献帝传》:“當時則四海鼎沸﹐既没則禍發宫庭﹐寵勢並竭﹐帝室遂卑。”《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

  • 四海承風-汉语大词典

    四海承風

    【1】谓政令﹑教化通行于天下。《孔子家语·好生》:“{舜}之爲君也﹐其政好生而惡殺﹐其任授賢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時而變物也。是以四海承風。”

  • 四海九州-汉语大词典

    四海九州

    【1】指全中国。{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四海九州﹐必有壯士﹐宜設武舉﹐以收其遺。”《礼记·礼器》:“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天地会诗歌选·五房插草歌》:“四海九州皆兄弟﹐去殺{清}朝一掃空。”

  • 四海之内皆兄弟-汉语大词典

    四海之内皆兄弟

    【1】谓天下人皆同手足,亲如一家。《论语·颜渊》:“{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旧题{汉}{苏武}《诗》之一:“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爲行路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快休説這話;你我丈夫行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亦省作“[四海皆兄弟]”。{晋}{陶潜}《与子俨等疏》:“然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

  • 四海-汉语大词典

    四海

    【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孔}传:“距﹐至也。決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爲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經於{驪山}﹑{太行}而不能難﹐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所謂抱螢燭於環堵之内者﹐不見天光之焜爛;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識四海之浩汗。”【2】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3】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且誠得而以義屬之﹐則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撫{交阯}﹑{北發};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4】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縣相公也都來往﹐好不四海。”{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盛清明}很四海地招呼{邓秀梅}。”《文明小史》第十八回:“這位{四海}兄﹐是{浦東}絲廠裏的總帳房﹐最愛朋友﹐爲人極其四海。”【5】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6】犹言天下,全国各处。《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唐}{李绅}《古风》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清}{李渔}《玉搔头·拈要》:“誰想四海雖寬﹐少{西施}而多{嫫母};六宫虚設﹐有粉黛而無姿容。”【7】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餘廟。”

  • 放之四海而皆準-汉语大词典

    放之四海而皆準

    【1】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语本《礼记·祭义》:“ 夫孝……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郑玄}注:“ 放,猶至也。準,猶平也”。{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秦牧}《艺海拾贝·<画蛋·练功>》:“这说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道理﹐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亦作“[放諸四海而皆準]”。{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伦理说》:“{邊沁}以爲人生一切行誼﹐其善惡標準……曰:使人增長其幸福者﹐謂之善;使人減障其幸福者﹐謂之惡。此主義放諸四海而皆準﹐俟諸百世而不惑。”

  • 放諸四海而皆準-汉语大词典

    放諸四海而皆準

    【1】见“放之四海而皆準”。

  • 志在四海-汉语大词典

    志在四海

    【1】犹志在四方。{北周}{庾信}《周五声调曲·角调曲一》:“志在四海而尚恭儉﹐心包宇宙而無驕盈。”

  • 營四海-汉语大词典

    營四海

    【1】形容瞻视高远。{清}{钱谦益}《挽西蜀尹西有》诗之二:“不瞑目猶營四海﹐未亡魂已度三{巴}。”《庄子·外物》:“{老萊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趨下﹐末僂而後耳﹐視若營四海﹐不知其誰氏之子?’”{成玄英}疏:“瞻視高遠﹐似營天下。”{锺泰}发微:“‘視若營四海’﹐瞻視高遠﹐言其有憂世之思也。”

  • 眼空四海-汉语大词典

    眼空四海

    【1】犹目空一切。《说唐》第九回:“{伍魁}此時眼空四海﹐那裏把{秦瓊}放在心上?”《小五义》第一一二回:“誰要説五老爺情性總是眼空四海﹐目中無人……他就把誰恨透了。”{明}{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隨人脚跟走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