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師)是什么意思
教师←→学生-反义词词典
教师←→学生jiàoshī-xuésheng
【词性】:名
教师:教员。
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
【例】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的家庭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老师←→学生-反义词词典
老师←→学生lǎoshī-xuésheng
【词性】:名
老师:传授文化、技术的人。
学生:在学校求学的人。
【例】 另外有五个女孩子,也都是张老师班上的学生,散坐在屋中不同的部位,有的右手托腮、睁大双眼出神地望着石红;有的双臂折放在椅背上,把头枕上去;……显然她们都正听得入神。(刘心武:《班主任》)
老师←→师母-反义词词典
老师←→师母lǎoshī-shīmǔ
【词性】:名
老师:传授文化、技术的人。
师母:老师的妻子。
【例】 她听了老师师母这种含糊其词的说话,也感到有些尴尬,将方才斟的一杯茶端起来,慢慢喝着,不放下来,直喝到把那茶杯底翻转过来。(张恨水:《魍魉世界》)
师←→徒 生-反义词词典
师←→徒 生shī-túshēng
【词性】:名
师:传授知识技术的人。
徒:徒弟;学生。
生:学生。
【例】 她叹了口气道:“要说起这十三妹来,真真的算个奇人罕事。……她说是逃荒来的,后来和我父亲结了师徒。我父亲见她母女无依,就要留她在家同住,她是执意不肯,在这东南青云山山岗儿上结了几间茅屋,自己同了她母亲住。”(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今天下病沟渎,困笼槛,思阁下药之、养之、投之、放之者,岂特小生而已哉。(唐·元稹:《长庆集·上门下裴相公书》)
师傅←→徒弟 学徒-反义词词典
师傅←→徒弟 学徒shīfu-túdi xuétú
【词性】:名
师傅:传授技艺的人。
徒弟:跟师傅学习的人。
学徒:徒弟。
【例】 记得,那是大前年,俺到厂里跟师傅学徒,开始学锻工,抡锤打铁。(万国儒:《欢乐的离别》) 老头子后来卧床不起,眼看不行了,徒弟急了,说:“师傅,你再不教就完了。”(张凤雏:《沙滩上的脚印》)
师母←→师父 师傅-反义词词典
师母←→师父 师傅shīmǔ-shīfu shīfu
【词性】:名
师母:师傅的妻子。
师父:师傅。
师傅:各种行业中传授专门技艺的人。
【例】 师母可生气了:“来了客人就休息休息吧,你不休息我不管,人家可乘了一天一夜火车的!”(陆文夫:《二遇周秦》) 接着,他们几个人:在朝鲜战场上负过重伤的老师傅、没有经验的学徒工、离开眼镜不能走一步的工程师,都跟着一个个的跳进水中。(孙肖平:摇篮曲》) 咸通中有幻术者,不知其姓名,於坊曲为戏。……其人仍谢诸人看,云:“某乍到京国,未获参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
师兄←→师弟-反义词词典
师兄←→师弟shīxiōng-shīdì
【词性】:名
师兄:1.称同从一个师傅学习而拜师时间在前的人。2.称师傅的儿子或父亲的徒弟中年龄比自己大的人。
师弟:1.称同从一个师傅学习而拜师时间在后的人。2.称师傅的儿子或父亲的徒弟中年龄比自己小的人。
【例】 (阿难)一日问迦叶曰:“师兄,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个什么?”(宋·普济:《五灯会元·西天祖师》)我有一个师弟,见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明·施耐庵:《水浒》) 崔峒有润州送师弟自江夏往台州府。(清·梁章钜:《称谓录·师之子·师兄弟》)
草师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草师婆cǎo shī pó
【释义】:
艾的异名,以艾拟人。因其能驱虫除邪治病而得名。宋·陶谷《清异录·药谱》:“福德锦、吉祥草、草师婆,皆谓艾也。”
苦口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苦口师kǔ kǒu shī
【释义】:
茶的别名。以浓茶苦口,故云。宋·陶谷《清异录·茗荈》:“皮光业耽名事。一日,中表请尝新柑,才至,未顾尊罍,而呼茶甚急,径进一巨瓯。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荈(chuǎn),晚采的茶。
京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京师jīng shī
【释义】:
本指京都,借指朝庭。《史记·吴王濞列传》:“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清吴使来,辄系责治之。”又指“京城”,见该条。
师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工shī gōng
【释义】:
指厨师。《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与上皇》:“声张起来,楼下掌管、师工、酒保、打杂人等,都上楼来。”又指古代宫廷所没的乐师讽颂箴言之盲人。
师公-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公shī gōng
【释义】:
厨子。宋·吴自牧《梦梁录·分茶酒店》:“凡分茶酒肆,卖下酒食品,厨子谓之量酒博士、师公。”清·袁枚《随园随笔·司宫之讹》:“吴自牧《梦梁录》:杭人呼厨者曰师公。至今杭人犹然。”
篙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篙师gāo shī
【释义】:
撑船的熟手、有经验的船夫,一般指“艄公”。唐·杜甫《回棹》诗:“篙师烦尔送,朱夏及寒泉。”
大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大师dà shī
【释义】:
对学者、专家的尊称。《史记·儒林列传》:“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百喻经·治秃喻》:“时彼秃人往,至其所,语其医言:‘唯愿大师为我治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二百余年来,讲堂茂草,弦诵阒如。词章俭陋之夫,挟科举速化之术,俨坐皋比、称大师矣。”皋比(gāopí),铺虎皮的座席,指学师的座席。
宿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宿师sù shī
【释义】:
老成博学之士,即大师。宿,大。宋·曾巩《与杜相公书》:“当今内至京师,外至岩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必将惫精疲思,写之册书,磊磊明明,宣布万世,固非浅陋小生所能道说而有益毫发也。”
炼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炼师liàn shī
【释义】:
对道士的敬称,犹丹客,即为炼丹之人。唐·李白《赠嵩山焦炼师·序》:“嵩山有神人焦炼师,不知何许如人也。”
尊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尊师zūn shī
【释义】:
对道士的敬称。唐·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五代·齐己《经吴平观诗》:“老鹤心何待,尊师鬓已干。”《云笈七签》卷一一六:“少顷南溟夫人与玉虚尊师约,子可求而请之也。”亦敬称“老师”,见该条。
师子-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子shī zi
【释义】:
喻佛。因指其无畏,法力无边,故喻。前蜀·贯休《寄大愿和尚》诗:“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
师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垣shī yuán
【释义】:
指宰相的职位。语出《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郑玄笺:“大师,三公也……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宋室之贵者,为藩屏垣干,为辅弼。”故称相位为师垣。
禅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禅师chán shī
【释义】:
对僧人之尊称。禅,为梵语“禅那”之省称,意为“静思息虑”,又泛指有关佛教的事物。故尊称僧侣为禅师。《宋书·夷蛮传》:“时斗场寺多禅师,京师为之语曰:斗场禅师窟,东安倓义林。”东安,亦寺名。
梵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梵师fàn shī
【释义】:
对僧人之敬称。明·杨慎《丹铅杂录》:“称僧当曰梵师,如道士曰炼师之例,唐·僧人径称曰师,过矣。”
师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丈shī zhàng
【释义】:
对老僧的尊称。《太平广记》卷四九〇引唐·王洙《东阳夜怪录》:“师丈骋逸步于遐荒,脱尘机于维执,巍巍道德,可谓首出侪流。”
师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师shī shī
【释义】:
本为北宋名妓李师师之名,后用以借指妓女。清·吴伟业《无题》诗之三:“错认微之共牧之,误他举举与师师。”清·钱谦益《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诗:“师师垂垂杜秋哀,金缕歌残尽此杯。”又为相互师法,或恭敬的样子与众多的样子。
京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京师jīng shī
【释义】:
泛指国都。语出《诗·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马瑞辰通释:“京为豳国之地名……吴斗南曰:‘宋者,地名;师者,都邑之称,如洛邑亦称洺师之类。’其说是也。”以是泛称国都。《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天子之居也。”《史记·儒林列传》:“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清·顾炎武《肇城志》谓:“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周文、武建都于此,名曰京师。”又指“朝廷”,见该条。亦指天子军队。
兵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兵师bīng shī
【释义】:
军队。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故均输之物,府库之财,非所以贾万民而专奉兵师之用,亦所以赈困乏而备水旱之灾也。”宋·曾巩《阆州张侯庙记》:“水旱之灾,日月之度,与夫兵师、疾疠、昆虫、鼠豕之害,凡一慝之作,世常有祈有报,未之有止也。”清·唐甄《潜书·格君》:“(黄帝)总其兵师,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灭之。”总,统率。
师兵-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兵shī bīng
【释义】:
犹军队。《史帝·五帝本纪》:“(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兵师为营卫。”张守节正义:“环绕军兵为营以自卫,若辕门即其遗象。”
师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旅shī lǚ
【释义】:
指军队。语出《诗·小雅·黍苒》:“我徙我御,我师我旅。”郑玄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师旅本为古代军队编制名称。因以借指军队。《史记·货殖列传》:“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一:‘国家有事东郊,征泾原师旅,衔命赴难。”亦用以指战争,见“战争”条。
师徒-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徒shī tú
【释义】:
士卒,亦指军队。师,军队;徒,众人。《左传·成公二年》:“畏君之震,师徒挠败。”唐·张九龄《敕平卢诸将士书》:近日安禄山无谋,率尔轻敌,驰突不顾遂损师徒。”清·钱谦益《直隶河间通判刘濡恩授承德郎》:“率彼师徒,捣其窟穴,此劳人报国之秋,而志士立功之会也。”
师众-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众shī zòng
【释义】:
犹师旅,指军队。《左传·襄公三年》。“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三国志·蜀志·廖立传》:“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
先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先师xiān shī
【释义】:
后世对孔子的尊称。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二:“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昔者吾先师大成至圣孔夫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清·周亮工《与陈琪园书》:“当祖述先师删诗之意,尽删其姓名,而独存其诗。”亦泛指前辈老师。
老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老师lǎo shī
【释义】:
尊称在某些方面值得学习的人,指年老资深的学者,特指对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艺,并全面培养其品德和能力的人。唐代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古代对老师一般称为“师”,其意义与今天的“老师”不尽一致,其称谓亦有种种。
师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保shī bǎo
【释义】:
泛指老师。“师”和“保”,本为古时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合称“师保”,后用以泛称老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于是朝夕悬之,如对师保。”清·龚自诊《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师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父shī fù
【释义】:
古时对老师的尊称。宋·王巩《清虚杂谈补阙》:“仁宗在春宫,乘闲时画马为戏,内臣多乞之。张文懿为太子谕德,亦从乞之。”上曰:“师父岂可与马也。”《红楼梦》第八二回:“这早晚就下学了?师父给你定了功课没有?”又为对出家人或对伎艺者的尊称。
师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傅shī fù
【释义】:
老师的通称。傅,教导,辅佐或教导,亦指辅佐的人。《谷梁传·昭光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孔氏述文,弟子成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又为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对僧道、对衙门吏役的尊称。
师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长shī zhǎng
【释义】:
老师、教师、尊长。《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行,三曰顺行以事师长。”《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谯(qiào),责备。清·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又为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对僧道、对衙门吏役的尊称。
师尊-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尊shī zūn
【释义】:
对老师、师父的尊称。清·昭梿《啸亭杂录·洪稚存》:“此正所以报师尊也。”亦为动词:师事、尊仰。
先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先师xiān shī
【释义】:
前辈老师。《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孟子·离娄上》:“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特指孔子,见该条。
尊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尊师zūn shī
【释义】:
对老师或他人师傅的敬称。唐·韩愈《石鼎联句诗序》:“夜尽三更,二子思竭不能读,因起谢曰:“尊师,非世人也,某伏矣,愿为弟子,不敢更论诗。”又敬称“道士”。见该条。亦当动词,尊敬师长。
师子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子花shī zǐ huā
【释义】:
亦称“师子”。唐·骏马名。唐·杜甫《韦录事宅观画马图》诗:“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师子花。”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上因命御马九花虬,并紫玉鞭辔以赐……(九花虬)额高九寸,以身被九花文,故号为九花虬。又有师子,皆其类也。”
吕祖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吕祖师lǚ zhǔ shī
【释义】:
亦称“吕祖”,即吕仙翁吕洞宾。《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交人拾起一看,二口为吕,知是吕祖师化身。”清·宋永岳《志异编·仙弈》:“因设占请仙,吕祖下降,布局呈政,吕祖云:‘输一子半矣。’”
师尚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尚父shī shàng fù
【释义】:
对吕望的尊称。《诗·大雅·文王》:“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传:“师,大师也。尚父,可尚可父。”郑玄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宋·陆游《跋鲁直书大戴践阼篇》:“此三十二字,与丹书三十九字,一传于箕子,一传于师尚父。”清·陈梦雷《李葆甫传》:“昔师尚父八十始秉钺建旌。”
师望-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望shī wàng
【释义】:
指太公望吕尚《楚辞·天问》:“师望在肆昌何识。”王逸注:“师望谓太公也。”昌,指文王姬昌。汉·桓宽《盐铁论·复古》:“有司思师望之计,遂先帝之业。”《三国志·蜀志·许靖传》:“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秉师望之任,兼霍光之重。”
洛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洛师luò shī
【释义】:
犹洛京。师,京师。《书·洛诰》:“予惟乙卯,朝至洛师。唐玄宗(李隆基)《轩游宫十五夜》:“行迈离秦国,巡方赴洛师。”唐以洛阳为东都。
师表-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表shī biǎo
【释义】:
表率,在道德学问上的学习榜样。师(动),学习、效法;表,榜样。《史记·太史公自序》:“国有贤相贤将,民之师表也。”《北齐书·王昕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唐·柳宗元《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乃仆亦失其师表,而莫有所矜式焉。”
师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范shī fàn
【释义】:
学习的楷模。师,学习,效法。范,楷模。《北史·杨播传论》:“恭德慎行,为世师范。”宋·欧阳修《举张望之曾巩王回等充馆职状》:“校书郎张望之,学问通博,文辞敏丽,不急仕进,行义自修,东南士子,以为师范。”又指“老师”,见该条。
师矩-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矩shī jù
【释义】:
犹师范,学习的榜样。矩,表准,法则。《新唐书·刘炜之传》:“卿家忠孝,朕子赖卿以师矩,冀蓬在麻不扶而挺也。”
师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模shī mó
【释义】:
犹师表。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遇叟》。“颜乐一箪,万世师模;纣居琼室,死为独夫。”颜,颜渊,孔子的学生。明·李东阳《圣贺视学有述》诗:“拜赡共识师模正,坐讲方知圣道尊。”
师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帅shī shuài
【释义】:
表率。《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宋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新唐书·褚遂良传》:“刺史,民之师帅也。”
女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女师nǚ shī
【释义】:
尼姑。《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却说非空庵原有两个房头,东院乃是空照;西院的是静真,也是个风流女师。”
师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姑shī gū
【释义】:
尼姑的尊称。《景德传灯录·智通禅师》:“师姑天然是女人作。”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尼讳师姑,呼为女和尚。”《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夫家娘家着不得,剃了头发做师姑。”
师姨-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姨shī yí
【释义】:
比丘尼,即女僧,尼姑。《翻译名义集·七众弟子》:“比丘尼称阿姨、师姨。”
天人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天人师tiān rén shī
【释义】:
释迦牟尼别号。以其为天与人之师,故称。《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菩萨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道,号天人师。”
师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学shī xué
【释义】:
学校。《荀子·正论》:“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汉书·礼乐志》:“师学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其七十人可罢。”又指从师学习。
师相-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相shī xiàng
【释义】:
宰相的尊称。师,周太师的省称,相当后来的相。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主上每得四方美味新奇,必赐师相,无顷刻废忘。”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其所议婚姻事,可曲从师相之请,以成《桃夭》之化。”
师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船shī chuán
【释义】:
兵船,兵舰。师,军队。清·林则徐《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至省河有府厂、运厂两处,均系承造师船之所。”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道光朝,英夷横海上,师船游弋闽浙诸洋面。”
师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舶shī bó
【释义】:
犹师船,指兵船。清·马建忠《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中国自古以海洋为大防,自轮舟制兴,海外数万里之国,莫不以师舶梭巡我海疆。”
师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旅shī lǚ
【释义】:
本为古代军队编制,亦指军队,又借指战争、战事。《汉书·昭帝纪赞》:“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魏书·安丰王延明传》:“频经师旅,人物凋敝。”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天衢尚梗,师旅方殷。”天衢,京都的道路;梗,阻塞。指国家仍在战乱之中。
班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班师bānshī
调回出去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出师、出征(~打仗,班师回朝。)
出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出师chūshī
出兵打仗——回师、班师(部队即将~)
好为人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好为人师hàowéirénshī
喜好做别人的老师,不谦虚——不耻下问(我们做学问应该~,好为人师的态度是要不得的。)
回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回师huíshī
作战时把军队往回调——出师、兴师(~不久就回师了)
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师shī
某些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生(师~之谊/尊师爱~)、徒(名师出高~)
师傅-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师傅shīfu
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知识技艺的人——徒弟、学徒(~认真学,师傅认真教,在这个厂已蔚然成风。)
师长-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师长shīzhǎng
对教师的尊称——学生(~要尊敬师长,师长要爱护学生。)
兴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兴师xīngshī
兴兵、起兵——回师
兴师问罪-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兴师问罪xīngshīwènzuì
大张旗鼓地查问罪过——负荆请罪(廉颇自恃功高,处处刁难蔺相如,大有兴师问罪之意,后来终于认错了,亲自登门~。)
班师-古语词今用词典
班师bānshī
调回出征军队。舜帝与大臣夏禹、伯益、皋陶共商治国安邦大事,他们都赞扬先王尧帝治国之功,主张德治。有三苗不遵循教命,舜帝派夏禹前往讨伐。夏禹受命,会聚群臣,誓师伐之。一月之后,未能平定,三苗继续违抗舜帝之命。伯益辅佐夏禹,提出建议:德能动天,只有施德才能使民归服。对于三苗应该用德感化,不能强行硬打。禹接受了益的建议,“班师振旅”。(将外出打仗的军队调回整顿。)舜帝广泛施行文明德治,让士兵放下武器。拿起盾牌和羽毛作的舞具在台阶前跳舞。撤兵后七十天,三苗自己前来归顺。(《尚书·大禹谟》)后引申为:军队凯旋,参赛胜利归来。
今沿用引申义。
①军队凯旋。柯灵《玉佛寺传奇》:“生前误信军阀甘言,出征支那,满道可以马到成功,班师回国,夸耀乡里。不料敌兵英勇,不能取胜。”
②参赛胜利归来。《成都晚报》:“我们最后还是要怯生生地祝愿:盼中国队班师凯旋。”
*《新华文摘》:“10月,《变迁》人马搬师回京,上午为他们送行,下午,办理赴南沙的介绍信、证明。”班、搬同音,读bān。班,古通“般”,有“回旋”、“回转”之义。“班师”故有“回师”即“调回军队”之义,也指军队凯旋。“搬”,有“移动”、“迁移”之义,多用于指具体事物。[故“请求援助”多言“搬兵”,即“搬取救兵”之义,不说“搬师”。因音同义异而误。]
大师 巨匠-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大师 巨匠
大师dàshī 巨匠jùjiàng
名词。指在学问上、技巧上或文学艺术上有很深造诣和极大成就的人。
“大师”强调所指的人在学问或技巧上造诣深,在某一学科或文艺、技艺领域里被公认处于最高水平,很受人尊敬;用于各学科、文艺各部门及某些棋类和技艺门类当中的杰出者;可以紧接在人名之后而成为尊称。例如:“钱大听对于古声母的意见,以及一般经学大师对于古籍的新见解,那都是值得注意的”(李方桂:《上古音研究》);“亟盼我国多出现一些语言大师——手执彩笔的小说画师”(《小说选刊》,1982,1);“‘拿墨来!’小家伙喊。小鼻子翘着,那神气,真象一名大师”(《收获》,1982,1);“《草鞋脚》汇集成册,本是为纪念新文学开山鲁迅先生百岁诞辰,没想到同时也成了对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大师的悼念”(《草鞋脚·辑录后记》)。
“巨匠”强调所指的人有极大成就;含有“在科学或文学艺术上,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作出巨大贡献并有巨大影响者”的意味,意思比“大师”重;用于在科学、文艺领域有巨大贡献和影响的人物,使用范围比“大师”窄。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无论自然科学、诗歌、戏剧还是绘画、雕塑,都产生了对后人影响深远的巨匠”;“鲁迅和茅盾……曾为伊罗生选编了一本现代中国作家的短篇小说集《草鞋脚》,这两位文学巨匠……给他写了介绍材料”(《草鞋脚·辑录后记》);“巴金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巨匠之一”(四川人民出版社:《巴金中篇小说选·出版说明》)。
教师 教员 老师 先生 师长 师-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教师 教员 老师 先生 师长 师
教师jiàoshī 教员jiàoyuán 老师lǎoshī 先生xiānsheng 师长shīzhǎng 师shī
名词。指担任教学工作、传授文化知识的人。
“教师”和“教员”都突出所指对象从事教学的职业性质;不能用来当面称呼。“教师”还强调处于教导者和为人所学习的地位,有尊重的态度色彩;和“学生”相对。例如:“你也没有变更、不过太象个典型的学校教师”(叶圣陶:《倪焕之》);“他还殷切希望全体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人民日报》,1979.5.25);“高等学校教师数和学生数的比例宜为一比五或一比六”。“教员”强调作为教学人员的性质,和“学员”相对;多用于中、小学和训练班中担任教学工作的人。例如:“那人姓贾,是城里高小学堂的教员”(梁斌:《红旗谱》);“准备请厂里的几位工程师和技师担任技术训练班的教员”;“与厨房或是教员捣乱,总有他的分”(叶圣陶:《倪焕之》)。
“老师”强调被尊为教导者和处于传授文化知识的地位,是尊称,有尊敬的态度色彩;可用于当面称呼和指说第三者。例如:“老师,您好象太累了”;“人们不跟他叫名字,都跟他叫贾老师”(梁斌:《红旗谱》);“好在先生是他的老师,有你这样一位好老师,他将来一定可以成器”(《沫若剧作选》)。
“先生”强调学识强而处于指导的地位,既有尊敬的态度色彩,又有讲礼仪的、客气的态度色彩;可用于当面称呼和指说第三者。例如:“张先生,大家都爱听您的课”;“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鲁迅:《朝花夕拾》)。
“师长”强调年长而处于长辈的地位;是尊称,尊敬的态度色彩比“老师”“先生”浓厚,意思最重;除可作为第三者来指说外,一般口头上不用当面称呼,而只是书面上有时可用于称呼对方。例如:“我们提倡学生尊敬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我颇厌于家庭中的恭顺有礼的生活,所以不大愿意去见师长”(孙伏园:《哭鲁迅先生》);“敬爱的师长,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较大的困难时,就想起您的谆谆教导”。
“师”和“老师”意思较一致,尊敬的色彩也较一致;是文言词,一般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只是和相对的“生”并连时可出现于口语;在书面上可用来称呼对方(须跟在人名之后)或指说第三者,在称呼或提及具体的某个人时有亲切的感情色彩。和“生”“尊”等词构成固定词组“尊师爱生”“尊师重道”“师生员工”。例如:“及见来函,谓‘此后如不被禁止,我当寄上’,虽甚感诱掖之殷,然师殊大忙,何可以此琐屑相劳,重抱不安,既已自订,还乞吾师勿多费一番精神为幸”(许广平语,《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一》);“据许师说,书中有讹误与脱漏的地方”;“学者都认他为‘师’”(林语堂:《苏东坡传》);“党中央号召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的传统”(《光明日报》1983.5.15);“我们是个小系,师生加起来才八十人”;“应该提倡尊师爱生”。
“先生”用于尊称知识分子时(如说:“哪位先生想要订购新书的,请进来登记”),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师”在指师傅时(如说:“他们的师徒关系一直不错”),也不是本组其他词的同义词。
宣传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宣传工程师
国外对企业从事宣传、广告工作的人员的尊称。也称“宣传师”。
城市美容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城市美容师
国内外对城市绿化工人的尊称。
风景建筑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风景建筑师
国外对园丁、花匠和园林工人的尊称。
心理感化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心理感化师
国外对心理咨询医生的尊称。
除害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除害工程师
国外对捕鼠工、灭蟑螂工的尊称。
大楼管理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大楼管理师
国外婉指大楼兼管清扫和锅炉的看门人。
住宅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住宅工程师
国外婉指大楼清扫工人。也称“大楼养护师”。
最好的酿酒师有时也会酿坏啤酒-实用委婉语词典
最好的酿酒师有时也会酿坏啤酒
婉指再出色的行家里手,也免不了会栽跟头。欧美谚语。喻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婉指前人或前面做过的事情,可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中国谚语。
诬金不辩,古人之雅量可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诬金不辩,古人之雅量可师
意为无辜被加罪而不去为自己辩解,古人的宽大胸怀值得我们学习。
画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画师
对绘画工作者或对绘画有造诣的人的尊称。也可称“美术家”。
丹青师傅-实用委婉语词典
丹青师傅
也称画工,婉指以绘画为职业且有经验的人。“丹青”,即用来绘画红色和青色的颜料。
琴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琴师
对擅长琴艺的人的婉称。
乐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乐师
对擅长奏乐的人的婉称。
导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导师
并非一定实指,可用于对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思想家、政治家、社会改革家的尊称,他们是整个人类的教师。
师长-实用委婉语词典
师长
对年资较长的老师的尊称。
大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大师
对通过毕生努力在某一方面卓有成就,为世人所承认、推举的学者和艺术家的尊称。
宗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宗师
指学识丰厚,成就卓著,受人尊崇、爱戴,被人奉为师表的大家。《后汉书·朱浮传》:“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
恩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恩师
对老师的敬称。一般是指对自己的学业有很大帮助的人。因刻骨铭心而念念不忘。常用于书信。
父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父师
父者,长于自己一辈也。是对上了年纪的老师的尊称。
师尊-实用委婉语词典
师尊
学生对老师、徒弟对师傅的尊称,是为自己所敬爱的。
师表-实用委婉语词典
师表
对老师的敬称,意为学生的表率和仿效的榜样;广而言之,是为人的楷模。《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
业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业师
对亲身聆听受益不浅的老师的敬称。常用于书信。
座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座师
用于作为自己讲过课的老师的尊称。古时亦称“座主”,唐代进士以此称主试官员。
先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先师
古代用于对先辈师长的尊称。后多用于对已故老师的敬称。
教育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教育工程师
国外通常用作对学校校长的美称。我们也可泛指一切教育工作者。他们在从事艰巨的育人工程。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对教师的崇高称呼和赞誉。也可指以作品或舞台表演影响人、教育人的作家、演艺家。意为他们用高尚的做人的情操或德行,熏陶人,塑造人的灵魂。这样的要求自然较高,一般是指这方面卓有建树的人。当然,也可从整体上泛称教师或作家、演艺家。
技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技师
在国外并非实指,而是对一般工人的尊称。也称“技术员”。
制图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制图师
对企业从事产品设计绘图的工作人员的尊称。
电焊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电焊师
国外对电焊工的尊称。
销售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销售工程师
国外对工厂销售员的尊称。
环境卫生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环境卫生工程师
国外对城市垃圾工人、清扫工人和环保工人的尊称。也称“公共卫生工程师”、“环卫师”、“环卫工作者”、“公共卫生工作者”。
大楼维护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大楼维护工程师
国外婉指大楼门卫、清洁工、保管员。
窗户清洗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窗户清洗工程师
国外婉指大楼玻璃窗擦洗工、擦窗工。
公共秩序的守护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公共秩序的守护师
对城市警察的尊称。国外也称“维护和平的官员”。
心理医疗大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心理医疗大师
国外对精神卫生专家的尊称。
电话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电话工程师
国外对电话修理工的尊称。也称“电话技师”。
香槟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香槟师
国外对酒家调酒员的尊称。
调酒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调酒师
国外对酒吧招待员的尊称。
发泡饮料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发泡饮料师
国外对饭店、商店饮料售货员的尊称。
烹饪大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烹饪大师
国外对厨子的尊称。中国常用于对饭店烧得一手好菜的大菜师傅的尊称。
理发艺术大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理发艺术大师
国外对理发员的尊称。
包装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包装工程师
国外对包装运输工、装运工的尊称。
鞋靴美化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鞋靴美化师
国外对擦皮鞋的、擦鞋工的尊称。也称“皮靴染黑师”。
鞋靴保养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鞋靴保养师
国外对擦皮鞋工的尊称。
供暖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供暖工程师
国外对管道工、暖气工的尊称。
风雅技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风雅技师
国外对商店里服饰营业员的尊称。也称“购衣参谋”、“服饰顾问”。
衣橱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衣橱工程师
国外对商店里服饰营业员的尊称。
家具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家具工程师
国外婉指家具商。
睡眠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睡眠工程师
国外对寝具制造商的尊称。
床垫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床垫工程师
国外对床垫制造商的尊称。
视力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视力工程师
国外对眼镜制造商的尊称。也可用来作眼镜商店验光员的尊称。
美化房间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美化房间工程师
国外婉指房间装潢设计的工作人员。
喝彩大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喝彩大师
国外对运动场上的“拉拉队”队长的尊称。
师心独见,锋颖精密-实用委婉语词典
师心独见,锋颖精密
意为师从自己心灵独到的见解,大胆创新,显现出来的才干智慧很严密。“锋”,即锋芒才干;“颖”,即颖悟、颖慧,原指某些禾本科植物籽实的带芒的外壳。
归师勿遏-孙子兵法词典
归师勿遏
【释义】:
敌人退回本国,不要阻拦。《军争篇》:“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张预注:“兵之在外,人人思归,当路邀之,必致死战。”
暴师-孙子兵法词典
暴师
【释义】:
陈师于野,指军队长期在外,蒙受风霜雨露。《作战篇》:“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孟氏注:“久暴师露众千里之外,则军国费用,不足相供。”
另音bào。
师-孙子兵法词典
师shī
【释义】:
〔師〕军队。《作战篇》:“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围师必阙-孙子兵法词典
围师必阙
【释义】:
包围敌军要留一个缺口。《军争篇》:“归师勿遏,围师必阙。”杜牧注:“示以生路,令无必死之心,因而击之。”
兴师-孙子兵法词典
兴师
【释义】:
①发动战争。《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张预注:“因怒兴师,不亡者鲜。”②征发士卒。《用间篇》:“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曹操注:“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
师(師) 军 士 卒 兵-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师(師) 军 士 卒 兵
[师(師)shī 军jūn 士shì 卒zú 兵bīng]
同 都可以用来表示军队,武装人员。
《左传·庄公十年》:“齐师伐我”。《孙子兵法·作战》:“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春秋·僖公元年》:“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左传·昭公三年》:“卿无军行”。(卿不率领军队)《墨子·鲁问》:“并国覆军”。《孙子兵法·谋攻》:“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縻:音mí,牵制,束缚)《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请与君之士戏”。(士:武士,士兵)《荀子·王制》:“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杨琼注:“士,卒伍也。”《荀子·议兵》:“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贾谊《过秦论》:“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罢:音pí,同“疲”)《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括军败,卒四十万降武安君。”(武安君:白起的封号)《战国策·赵策四》:“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史记·陈涉世家》:“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异 【师】 西周以前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周礼·夏官司马》:“二千有五百人为师”。《诗·大雅·常武》:“整我六师”。(整:整顿)
【军】 春秋以后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周礼·夏官司马》:“凡军制,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管子·小匡》:“故万人一军”。
【士】 成年男子的通称。《诗·周颂·载芟》:“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朱熹集传:“士,夫也。”
【卒】 特指步兵。《左传·隐公元年》:“具卒乘,将袭郑”。(卒:步兵。乘:战车)
【兵】 ①武器。《楚辞·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②军事,战争。《孙子兵法·计篇》:“兵者,国之大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兵可以弭”。(兵:战争。弭:止息)
辨 “兵”的“武器”和“军事”、“战争”义,是本组其它几个词所不具备的。
恩师-敬谦语小词典
恩师ēnshī
敬称。①古代门生用来称座主。《儒林外史》七回:“周司业知道是广东拔取的,如今中了,来京会试,便叫快请进来。范进进来,口称恩师,叩谢不已。周司业双手扶起,让他坐下。”②学生用来称授业老师。《三侠五义》六回:“包公在马上自己叹息,暗里思量道:‘我包某命运如此淹蹇,自幼受了多少的颠险,好容易蒙兄嫂怜爱,聘请恩师,教海我一举成名。不想妄动刑具,致毙人命……’”
法师-敬谦语小词典
法师fǎshī
敬称。用来称和尚或道士。《红楼梦》一一五回:“贾政细看那和尚,又非前次见的,便问:‘宝刹何方?法师大号?这玉是那里得的?怎么小儿一见便会活过来呢?’”
父师-敬谦语小词典
父师fùshī
敬辞。古代用来称老师。宋·朱熹《〈中庸章句〉序》:“于是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
老师-敬谦语小词典
老师lǎoshī
敬称。①古代用来称僧侣。《红楼梦》一一六回:“宝玉拉着和尚说道:‘我记得是你领我到这里……到底是梦是真,望老师明白指示。’”②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老师父-敬谦语小词典
老师父lǎoshīfu
敬称。古代用来称僧侣。《儒林外史》二八回:“萧金铉见他出语不俗,便道:‘在老师父这里打搅,每月送银二金,休嫌轻意。’僧官连忙应承了。”又三九回:“那少年把老和尚放下,说道:‘好了,老师父脱了这场大难,自此前途吉庆无虞。’”
老师傅-敬谦语小词典
老师傅lǎoshīfu
敬称。①称年纪较大有技艺的人。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一部七:“比他技术稍为高明一点的人,他叫人家老师傅。”②称一般年长的男子。‖请问老师傅,到火车站乘几路电车?
尼师-敬谦语小词典
尼师níshī
敬称。古代用来称德行较高的尼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且说元和十三年六月,李公佐在家被召,将上长安,道经泗滨,有善义寺尼师大德,戒律精严,多曾会过,信步往谒。”
师父-敬谦语小词典
师父shīfù
敬称。①用来称有某种技艺的人。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某乍到京国,未获参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②用来称出家人。《水浒传》四五回:“随背后一个道人,挑两个盒子入来,石秀便叫:‘丈丈,有个师父在这里。’”《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这日正值柳翠西湖上游耍刚回,听得化缘和尚声口不俗,便教丫鬟唤入中堂,问道:‘师父,你有何本事,来此化缘?’”《红楼梦》一一一回:“只见一个女尼带了一个道婆来到园内腰门那里扣门,包勇走过来说道:‘女师父那里去?’”◇古代通称老师。
师傅-敬谦语小词典
师傅shīfu
敬称。①旧时用来称出家人。《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支公与武帝道:‘我在此终是不便,与陛下别了,仍到庵里去住。’武帝道:‘离此间三十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②用来称有技艺的人。|老师傅;厨师傅;木匠师傅。◇工、商、戏剧等行业称传授技艺的人。
师太-敬谦语小词典
师太shītài
敬称。称年老尼姑。《玉佛缘》一回:“周氏夫人道:‘师太是一庵之主,如何去得?’”
师兄-敬谦语小词典
师兄shīxiōng
敬称。①旧时僧人之间用来互称。《水浒传》六回:“智深走到面前,那和尚吃了一惊,跳起身来,便道:‘请师兄坐,同吃一盏。’智深提着禅杖道:‘你这两个如何把寺来废了?’那和尚便道:‘师兄请坐,听小僧说。’”②古代俗人用来称僧人。《水浒传》七回:“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
师长-敬谦语小词典
师长shīzhǎng
敬称。①称教师。冰心《寄小读者》九:“从护士递给我的信中,知道许多师长同学来看我,都被医生拒绝。”②古时称出家人。《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升》:“次日,诸弟子开门看时,赵升依前拱立,求见师长。诸弟子曰:‘吾师甚是私刻,我等伏侍数十年,尚无丝毫秘诀传授,想你来之何益?’赵升曰:‘传与不传,惟凭师长。但某远踄而来,只愿一见,以慰平生仰慕耳。’”◇也指一师之长。
师丈-敬谦语小词典
师丈shīzhàng
敬称。古代称年长僧人。《太平广记》卷四九〇引唐·王洙《东阳夜怪录》:“师丈骋逸步于遐荒,脱尘机于维絷,巍巍道德,可谓首出侪流。”
仙师-敬谦语小词典
仙师xiānshī
敬称。用来称道士或有道的人。《红楼梦》一回:“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醒,亦可免沉沦之苦。’”
也作〖仙翁〗xiānwēng 《红楼梦》一二〇回:“雨村听到这里,不觉扭须长叹,因又问道:‘请教老仙师,那荣宁两府,尚可如前否?’”
也作〖仙长〗xiānzhǎng《红楼梦》一二〇回:“雨村道:‘既然如此,现今宝玉的下落,仙师定能知之。’”
尊师-敬谦语小词典
尊师zūnshī
敬称。①用来称老师。唐·韩愈《石鼎联句》诗序:“夜尽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续,因起谢曰:‘尊师,非世人也,某伏矣,愿为弟子,不敢更论诗。’”②用来称他人的师傅。《初刻拍案惊奇》卷五:“程问青霞道:‘尊师今在何处?此位又是何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③用来称道士。唐·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对法善道:‘尊师试为朕举起来。’”
座师-敬谦语小词典
座师zuòshī
敬称。明清时期举人、进士用来称主考官。《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偶然这一日,朱源的座师船到,过船去拜访,那船头的婆娘进舱来拜见奶奶。”
好为人师 不耻下问-反义词应用词典
好为人师 不耻下问
好为人师 hàowéirénshī
不耻下问 bùchǐxiàwèn
【好为人师】不谦虚,喜欢以教训别人的姿态出现。
〔例句〕
1.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种狂妄态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2.他自满,好为人师,好教训别人,指挥别人,总想爬到别人头上,不向别人尤其不向群众虚心学习,不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和批评。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例句〕
1.孔夫子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看作一个人的优秀品德。
2.我们提倡不耻下问,要有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的决心。
〔应用例句〕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是尽人皆知的常理,最可笑那些知识里手,处处好为人师,完全不懂得不耻下问的道理。
贰师-古文观止词典
贰师èr shī
【词性】:名词
汉代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匿不肯献。汉武帝太初元年,命令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贰师城,取良马,所以“贰师”亦作为“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代称。此即指“二师将军李广利”(1)。《报任安书》:以为仆沮贰师。——认为我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
火师-古文观止词典
火师huǒ shī
【词性】:名词
掌管火事的官(1)。《单子知陈必亡》:火师监燎。——火师监察门庭的火烛。
京师-古文观止词典
京师jīng shī
【词性】:名词
国都,京城(3)。《送杨少尹序》: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京城里善长于写诗的人,也随之作诗应答他。《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所以我离开你到京城去旅居,来求得斗斛之微薄俸禄。《祭鳄鱼文》: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何况潮州在五岭和南海之间,离京城有万里之远呢!
偏师-古文观止词典
偏师piān shī
主力部队以外的军队,副将所率领的军队(1)。《楚归晋知罃》:而帅偏师以修封疆。——率领偏师去保卫边境。
潜师-古文观止词典
潜师qián shī
秘密发兵(1)。《蹇叔哭师》: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如果秘密发兵前来,那么郑国可以夺取了。
少师-古文观止词典
少师shào shī
【词性】:名词
官名。为辅导太子的官(5)。《季梁谏追楚师》:随人使少师董成。——随国人派少师主持和谈。《季梁谏追楚师》:少师俊。——少师很骄傲。《季梁谏追楚师》:少师归,请追楚师。——少师归来请求追击楚军。
师-古文观止词典
师shī
【词性】:名词
一、老师,祖师(29)。《原道》:孔子,吾师之弟子。——孔子是我们祖师的弟子。《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柳子厚墓志铭》:皆以子厚为师。——都拜子厚为老师。
二、乐师的简称(1)。《里革断罟匡君》:师存侍。——乐师存在一旁陪着。
三、指少师,一种乐官名(1)。《召公谏厉王止谤》:史献书,师箴。——史官进献记载史实的书籍,少师进箴言。
四、军队的组织单位。泛指军队,也指代战役,(59)。《周郑交质》: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郑国的祭足带领军队割取温地的麦子。《吕相绝秦》: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但害怕自己国家灭亡,因此才有殽地这次战役。《信陵君救赵论》: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借一国的军队去分担六个国家的灾祸。
师-古文观止词典
师shī
【词性】:动词
一、效法,听从(2)。《项羽本纪赞》: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逞弄个人聪明,不去效法古代。《报任安书》:若望仆不相师。——似乎抱怨我不听从您的意见。
二、学习,以……为师(8)。《原道》:“吾师亦尝师之”云尔。——“我们的老师也曾以他们为师”。《师说》:吾师道也。——我是学习道理。《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师旷-古文观止词典
师旷shī kuàng
【词性】:名词
人名。春秋时晋国乐师。字子野,目盲,善弹琴,辨音能力甚强(1)。《杜蒉扬觯》: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晋平公饮酒,师旷和李调在旁边侍候。
师旅-古文观止词典
师旅shī lǚ
【词性】:名词
原指军队的编制。在《驹支不屈于晋》一文中指执政者、官员(1)。《驹支不屈于晋》: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现在你们各部门的官员恐怕确实有些过失。
师尚父-古文观止词典
师尚父shī shàng fù
【词性】:名词
即指姜太公吕望。他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封于齐(1)。《超然台记》: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姜太公、齐桓公的遗迹,还有存在的。
师说-古文观止词典
师说shī shuō
【词性】:名词
文章名。唐代韩愈所作(1)。《师说》:作《师说》以贻之。——写一篇《师说》来赠给他。
师襄-古文观止词典
师襄shī xiāng
【词性】:名词
人名。春秋时鲁国乐官,善弹琴,击磬(1)。《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师伊-古文观止词典
师伊shī yǐ
【词性】:名词
大夫官(1)。《敬姜论劳逸》:师伊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大夫官和各级地方长官辅助天子依照次序去做人民的事情。
师韫-古文观止词典
师韫shī yùn
【词性】:名词
人名。即赵师韫,唐代人,曾任下邽县尉,后升任御史(2)。《驳复仇议》: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赵师韫处死他仅仅是为了报他的私仇。《驳复仇议》:师韫之诛,不愆于法。——赵师韫处死他,并不违背法令。
师道-古文观止词典
师道shī dào
求师学习的道理(2)。《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求师学习的道理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师说》: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求师学习的道理不能再流传,由此就可能以知道了。
水师-古文观止词典
水师shuǐ shī
【词性】:名词
一、周官名。掌管水,监督涤濯之事(1)。《单子知陈必亡》:火师监燎,水师监濯。——火师监管照明的火烛,水师监管洗涤的事情。
二、船工(1)。《石钟山记》: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不能讲清楚。
太师-古文观止词典
太师tài shī
【词性】:名词
官名。与太傅、太保为三公。春秋时为辅佐国君的官。汉以后多为赠官(6)。《展喜犒师》:载在盟府,太师职之。——盟约藏在盟府里,由太师掌管着。《杜蒉扬觯》:旷也,太师也。——师旷是太师。《范雎说秦王》: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两人〕一交谈,文王就立他为太师,用车子载着他一同回去。
王子师-古文观止词典
王子师wáng zǐ shī
【词性】:名词
即王允,东汉太原祁人,字子师,官至司徒(1)。《与韩荆州书》: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从前王允出任豫州刺史,还没到任就征聘了荀慈明。
王师-古文观止词典
王师wáng shī
帝王的军队(1)。《吊古战场文》:古称戎夏,不抗王师。——古人说,中原和四方都不敢抗拒帝王的军队。
乡师-古文观止词典
乡师xiāng shī
【词性】:名词
古代最基层的吏役名(1)。《梓人传》: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那些干工作的人最低是服劳役的,其次是乡师、里胥。
师说-古文观止词典
师说
【说明】:
本文针对魏晋以来社会上形成的耻于从师的风气,提出了恢复师道的主张,强调了老师的重要作用,并且论述了择师的原则,严厉抨击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师”的恶劣风气。其中提出的一些见解,对于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在写法上,本文有破有立,反复论证,说理深刻,感情充沛,采用对比手法,抑扬讽喻。句式齐散相间,参差错落,使文章显得自然灵活,动荡流走,增强了气势和说服力量。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医师-古文观止词典
医师yī shī
【词性】:名词
医生(2)。《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地榆、朱砂,天麻、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兼收并蓄,等到需要时取用而无遗漏,这是医生的高明。《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忘记了自己的才能和什么位置才相称,却指责前人的毛病,这就是所谓责问工匠不以小木桩做柱子,指责医生用昌蒲作长寿药,却想推荐豨苓呀。
乐师-古文观止词典
乐师yuè shī
【词性】:名词
以唱歌、奏乐为职业的人(1)。《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巫、医、乐师和各种手工艺工人,是士大夫们看不起的。
赵师韫-古文观止词典
赵师韫zhào shī yùn
【词性】:名词
人名。唐武后时下邽县尉(1)。《驳复仇议》:为县尉赵师韫所杀。——被县尉赵师韫杀害。
左师-古文观止词典
左师zuǒ shī
【词性】:名词
官名(1)。《触詟说赵太后》:左师触詟愿见。——左师触詟求见太后。
左师公-古文观止词典
左师公zuǒ shī gōng
【词性】:名词
指触詟。战国时赵国的左师(3)。《触詟说赵太后》:左师公曰。——左师公说。
季梁谏追楚师-古文观止词典
季梁谏追楚师
【朝代】:桓公六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季梁是春秋时随国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在强楚以计诱随时,他劝随侯“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在主张忠民信神的同时,又强调民为主体,神是附属,应该先民后神。在当时,这样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篇中谈神之处,都为说明民的重要性,所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不仅使“随侯惧而修政”,也令“楚不敢伐”。
【原文】: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鬬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鬬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展喜犒师-古文观止词典
展喜犒师
【朝代】:僖公二十六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齐孝公率兵攻打弱小的鲁国,展喜奉鲁僖公之命,请教了哥哥展禽,然后去犒劳齐师。他从容对敌,慷慨陈词。先质之以道义,后勉之以尽职。言词委婉,大义凛然。终于使孝公无言以对,不得不撤兵回师。
【原文】:
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古文观止词典
烛之武退秦师
【朝代】:僖公三十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秦晋两国联合伐郑,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说秦。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处处从对方利害立言,终于折服了秦穆公,使其撤去围郑的军队。本文组织严密,前后照应,跌宕起伏,生动活泼,用笔曲折微妙,说理简明得体,突出地表现了烛之武的爱国精神和善于辞令的外交才能。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蹇叔哭师-古文观止词典
蹇叔哭师
【朝代】:僖公三十二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又想争霸中原,轻信了杞子的密报,决心劳师远袭郑国。秦国元老蹇叔在清醒地分析形势之后,指出千里远征,“郑必知之”,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但穆公利令智昏,一意孤行,终于大败。文中写蹇叔三次对话,能因人设辞,塑造了一个老成持重,具有英明预见的老臣形象。
【原文】: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虞师晋师灭夏阳-古文观止词典
虞师晋师灭夏阳
【朝代】:僖公二年
【原文出处】:穀梁传
【说明】:
本文在《穀梁传》中是写得较生动的一篇。它通过解释《春秋》经文中的“虞师晋师灭夏阳”,指出了虞国尽管没有出兵攻打虢国,但它接受晋国的名马美玉,应允晋国借道伐虢,等于是助晋攻虢,所以虞国应是灭虢的祸首。文中所记晋国君臣分析虞国君臣情况的一段话,特别生动具体,幽默风趣,可与《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文对读。
【原文】: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儒,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诸葛亮前出师表-古文观止词典
诸葛亮前出师表
【原文出处】:后汉文
【说明】: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蜀汉丞相,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兼军事家。其文周密畅达。
本文是227年,诸葛亮驻军汉中,准备北伐曹魏时向后主刘禅所上的表章。文中要求刘禅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励精图治,光大蜀汉事业;并追述创业经历,推荐可靠朝臣。分析局势,精辟透彻,条理分明。表达报国丹心,语之如肺腑流出,恳切诚挚,十分感人。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侍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诸葛亮后出师表-古文观止词典
诸葛亮后出师表
【原文出处】:后汉文
【说明】:
公元228年,诸葛亮准备乘曹魏被东吴打败之机,再次兴师北伐,但因上次北伐未获成功,蜀国有的官员怀疑,反对再次北伐,刘禅因此而动摇不决。诸葛亮再上此表,详细分析了敌我形势,申述了必须北伐的六条理由,批驳了主和派的主张,并表示了自己北伐的决心及报国的忠心。文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等语,广为传诵,可为诸葛亮一生评价。但此文是否为他所作,尚难定论。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季任夏侯而夏侯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熬小脚师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熬小脚师姑
【释义】:
熬小脚:旧俗妇女要缠成小脚,指忍受缠小脚的痛苦;师姑:尼姑。尼姑出家是不缠脚的,如今却要“熬小脚”,可见凡心未泯。常指有俗欲的尼姑。《何典》六:只见一个熬小脚师姑,掀翻一个十几岁如花似玉的黄毛细娘。
拜师如投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拜师如投胎
【释义】:
投胎:迷信指鬼魂投胎到阳世为人。意谓拜师就像投胎能决定人的命运那样,关系到能否成材,应非常慎重。《歧路灯》八六:那书儿虽是隔着一层纸,就如隔万重山一般,我不省的,就讲不上来。如何能成事?俗语说:拜师如投胎。那教进士的先生,与那教进学能取一等的先生,还天地悬隔着哩!
半师之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半师之分
【释义】:
指不是正式的老师,却也相从学习,受过教益的情分。《红楼梦》六三: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
赤脚讼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脚讼师
【释义】:
指老百姓中给人打官司者出主意、写状纸为业者。《何典》九:到得城里,寻个赤脚讼师,写好白头呈子,正值城隍打道回衙,就上前拦马头告状。
各师父各传授,各把戏各变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各师父各传授,各把戏各变手
【释义】:
把戏:魔术。变手:手法。比喻各个师傅自有各自的一套传法;各种戏法自有各种不同变法。《老残游记》一三:老残笑说道:“各师父各传授,各把戏各变手。我们师父传我们的时候,不是这个传法,所以不同。”
狗头军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狗头军师
【释义】:
军师:军中担任谋划的人。指专帮主子出坏点子而点子又并不高明的家伙。《何典》一〇:次日,又宣众鬼入朝,论功行赏。便封活死人为蓬头大将,地里鬼为狗头军师,同辅朝政。《飞跎全传》一:腊君一听大怒。有狗头军师百(白)晓出班奏道。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释义】:
掩:袭击。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对于撤退中的军队不要袭击,对走投无路的残敌不要追击。意指不要逼人太甚,以免人急拼命,遭受损失。□语出《孙子·军事》:穷寇勿追。《后汉书·皇甫嵩列传》引作“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三国演义》九五: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若彼败走,不可相拒,只宜中途截住。《杨家府演义》二:宗保曰:“兵书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倘若赶之太急,蛮贼拼死杀来,吾军可保无虞?此所以欲擒之,必姑纵之。”
祸出师人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祸出师人口
【释义】:
师人:巫师,多指看相算命先生。迷信的人相信师人能预测吉凶。意谓师人说有灾祸就得相信,并认真对待。《水浒全传》六一: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甚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祸出师人口,休贪不义财。会思天上计,难免目下灾。
惊师动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惊师动众
【释义】:
指惊动大批人。《红楼梦》四五: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前门不进师姑,后门不进和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前门不进师姑,后门不进和尚
【释义】:
师姑:尼姑。俗认为妇女应戒和僧尼往来。妇女自我表白作风正派守身语。《醒世恒言》三四:老娘人便不像,却替老公争气。前门不进师姑,后门不进和尚,拳头上立得人起,臂膊上走得马过。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释义】:
人的弊病在于喜欢以教育者自居。□语见《孟子·离娄上》。《儿女英雄传》三九:安老爷向来诸事谦光,只有遇着人拜他作老师,从不推让。他不道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只道是“有教无类”。《冷眼观》一二:我心中笑道: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怎么素兰想做我的先生,如今他也要来做起我的先生了。
师不正,徒乱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师不正,徒乱行
【释义】:
师傅行为不正,徒弟就会胡作乱为。比喻上面的人品行不端,下面必然胡作非为。《跻春台·六指头》:泸州廪生戴平湖,为人残刻,不端品行,学问至深,刀笔尤利,专爱武断唆讼,兼之最好男风,家贫,教学糊口。若那家子弟俊秀,他即挟势哄骗而奸之。常言道:师不正,徒乱行。谁知其徒亦效而为之,每在书房,以大奸小,以强淫弱。
师傅不明子弟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师傅不明子弟浊
【释义】:
师傅不明白,子弟自然糊涂。指师傅不高明,教出的徒弟自然也不行。《小五义》四九:可就是一样:师傅不明子弟浊,连他都不行呢,何况徒弟!
为师夸徒,必不是好师;为父夸子,必不是好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为师夸徒,必不是好师;为父夸子,必不是好父
【释义】:
指夸耀徒弟、儿子易引起他们的虚荣心,不利于他们成材,为师为父者应有所忌。《二度梅》一:梅公向夫人说道:“你我也算晚景有幸,但此酒席虽不丰美,孩儿礼节不差。儿后来必有大用,自古道:‘为师夸徒,必不是好师;为父夸子,必不是好父。’只是我为父的不是那不成材之父,你为子的胸中之才学,一向不曾与你讲习,可把你近日所读的经义细呈一篇与为父的看看。”
问着医生便有药,问着师娘便有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问着医生便有药,问着师娘便有鬼
【释义】:
师娘:巫婆。比喻问到懂行的人就会得到明白的答复。也指问着合适的人会得益,问着不合适的人会误事。《后西游记》三五:倘或我们方才不找到他庵里去问路,……此时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这叫做问着医生便有药,问着师娘便有鬼。
无师不成正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无师不成正果
【释义】:
正果:佛教语,谓修道有所证悟。意思是没有老师指点引导就难以修成“正果”。《南海观音全传》二:弟子无知,省得什么来?望娘娘慈悲。自古道:无师不成正果。
先师次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先师次长
【释义】:
指遇到事情先请教老师,再请教兄长,由他们拿主意。《封神演义》七七:古云“先师次长”。虽然吾掌此教,况有师长在前,岂可独自专擅?候大师兄来,自有道理。
训教不严师之惰,学问无成子之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训教不严师之惰,学问无成子之罪
【释义】:
对学生不严格训教是老师懒惰渎职,学习没有成绩是学生自己的过错。《西游记》八八:古人云:训教不严师之惰,学问无成子之罪。汝等既有诚心,可去焚香来拜了天地,我先传你些神力,然后可授武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释义】:
指一旦建立师徒关系,那怕只做过一天老师,一辈子都应当作父辈看待。《西游记》三一: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与你做徒弟,就是儿子一般。《醒世姻缘传》三五:有那家里寒的,实实的办不起束脩,我又不曾使了本钱,便白教他成器,有何妨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这师弟的情分也不是可以薄得的。《人中画·寒彻骨》一:拜师固好,但俗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个事体甚大,安可轻易为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