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不識)是什么意思
一日不識羞, 三日不忍餓-汉语大词典
一日不識羞, 三日不忍餓
【1】见“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饿”。
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汉语大词典
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
【1】谓只要一时不怕羞耻,就可以多日不忍饥挨饿。{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便好道大樹底下好乘凉﹐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把這羞臉揣在懷裏﹐我還過去。”亦作“[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飽飯]”﹑“[一日不識羞﹐三日不忍餓]”。{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一折:“便好道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飽飯﹐我們靠手藝的買賣﹐怎害得許多羞。”{明}{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多謝相公﹐正是一日不識羞﹐三日不忍餓。”
一丁不識-汉语大词典
一丁不識
【1】一字不识。《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理刑副千户{西門慶}﹐本係市井棍徒﹐夤緣陞職﹐濫冒武功﹐菽麥不知﹐一丁不識。”《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邢生}後來做到尚書的人品﹐你道他眼裏那裏有你這個一丁不識的佳公子?”
不識面-汉语大词典
不識面
【1】没有见过面。《世无匹》第三回:“{金守溪}聽{干白虹}三字﹐雖不識面﹐那義勇之風﹐藉藉在耳。”{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三:“吃过饭﹐他仍和{小喜}躺在床上﹐一边吸料子﹐一边准备应酬这位不识面的绿林豪侠。”
不識閑兒-汉语大词典
不識閑兒
【1】方言。闲不住。如:他手脚不识闲儿﹐整天不是做这样就是干那样。
不識局面-汉语大词典
不識局面
【1】犹不识时务。《水浒传》第四九回:“原來{毛仲義}五更時﹐先把大蟲解上州裏去了﹐却帶了若干做公的來捉{解珍}{解寶}。不想他這兩箇不識局面﹐正中了他的計策﹐分説不得。”
不識大體-汉语大词典
不識大體
【1】不懂大道理。《明史·郑赐传》:“{賜}爲人頗和厚﹐然不識大體﹐帝意輕之。”《宋书·南郡王义宣传》:“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餘﹐其不識大體如此。”【2】引申为没有全局观念。{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大见解﹑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
不識得有-汉语大词典
不識得有
【1】古方言。无,没有。{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世{梁太祖}未建國前﹐{崔禹昌}擢進士第……{梁祖}以其有莊墅﹐必藉牛﹐乃問曰:‘莊中有牛否?’{禹昌}曰:‘不識得有牛。’意是無牛。以時俗語‘不識得有’對之。{梁祖}大怒曰:‘豈有人不識牛?謂我是村夫即識牛﹐渠則不識﹐如此輕薄 ﹐何由可奈!’”
不識一丁-汉语大词典
不識一丁
【1】不识一个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低。{明}{胡应麟}《诗薮·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爲題鳳﹐{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識一丁。”{明}{焦竑}《焦氏笔乘·不识一丁》:“{苻堅}宴群臣賦詩﹐{姜平子}詩内有丁字﹐直而不屈﹐{堅}怪問之﹐{平子}對曰:‘屈下者﹐不正之物﹐未足以獻也。’{堅}悦﹐擢上第。夫{莊子}云:丁子有尾。若直下不屈﹐乃古下字也。下作丅﹐上作丄。若{堅}與{平子}﹐正不識一丁者。”{清}{吴趼人}《俏皮话·送死》:“某紈袴﹐擁巨資﹐而目不識一丁。”
不識時-汉语大词典
不識時
【1】犹不识时务。《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花子虚}不識時﹐還使小厮再三邀請。{西門慶}一徑躲的往院裏去了﹐只回不在家﹐{花子虚}氣的發昏﹐只是跌腳。”
不識之無-汉语大词典
不識之無
【1】{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后以“不識之無”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阿英}《胡沙随笔·土山湾黑市》:“因此輩系竊偷而來﹐兼以不識之無﹐遂至無全帙者。”{李健吾}《<李广田选集>序》:“《废墟中》﹐写一个不识之无的木匠﹐爱打老婆﹐老婆也让他打;他有气无处泄﹐她也就让他泄。”
不識竅-汉语大词典
不識竅
【1】不懂事。《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於今又有個不識竅的小二哥﹐也與個婦人私通﹐日日貪懽﹐朝朝迷戀﹐後惹出一場禍來﹐屍横刀下。”《负曝闲谈》第八回:“老把兄﹐我難道是不識竅的人麽?”
不識丁-汉语大词典
不識丁
【1】不识一个字。{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彼所重{王劇}﹑{王勔}﹑{蘇味道}者﹐一以鉤黨取族﹐一以摸稜貶竄﹐區區相位﹐何益人毛髮事﹐千古肉食不識丁人﹐舉爲談柄﹐良可笑也。”{清}{道霈}《重刊<坛经>缘起》:“{六祖}以不識丁傳衣﹐其道遂大震於中國。”详“不識一丁”。
不識泰山-汉语大词典
不識泰山
【1】比喻没有见识,不知礼敬大人物。多用于“有眼”之后。《水浒传》第二回:“太公起身勸了一杯酒﹐説道:‘師父如此高强﹐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漢朝}一個名臣﹐當初未遇時節﹐其妻‘有眼不識泰山’﹐棄之而去﹐到後來﹐悔之無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我在家時﹐只知道他會做詩詞小品﹐却原來有這等大學問﹐真是‘有眼不識泰山’了。”
不識東家-汉语大词典
不識東家
【1】“不識東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后以“不识东家”谓不识近邻是圣贤。{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荀濟}人非{許}﹑{郭}﹐不識東家﹐雖復莠言自口﹐未宜榮辱也。”
不識好歹-汉语大词典
不識好歹
【1】不知好坏。谓愚蠢,缺乏识别能力。《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你不好好謝我﹐反來埋怨我﹐真是不識好歹。”《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九阿姐}〕方才告訴我許多話﹐説你不識好歹﹐放着鵝毛不知輕﹐頂着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悦。”{{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五:“给你们读一点古书总是好意;古书又不是毒药﹐竟会这样胡闹起来﹐这明明是不识好歹呀!”
不識起倒-汉语大词典
不識起倒
【1】不知好歹;不识时务。《荡寇志》第九二回:“{吴用}道:‘你這廝太不識起倒。’”《西游记》第五二回:“你那三個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殺﹐你還不識起倒?去了罷!”{茅盾}《子夜》十:“{费小胡子}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曾老二}一定把{吴荪甫}缠的头痛。”
不識廬山真面目-汉语大词典
不識廬山真面目
【1】{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后用以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质。{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識-汉语大词典
不識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郑玄}笺:“其爲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唐}{韩愈}《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鲁迅}《<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2】{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郑玄}注:“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爲甲而殺之者。”
不識擡舉-汉语大词典
不識擡舉
【1】指责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视自己对他的优待或礼遇。《封神演义》第七回:“這賤人不識擡舉!朕着美人歌舞一回﹐與他取樂玩賞﹐反被他言三語四﹐許多話説。”《儒林外史》第一回:“你這都説的是甚麽話!票子傳着倒要去﹐帖子請着倒不去﹐這不是不識擡舉了!”{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记得幼小时候住在故乡﹐每看见绅士将一点骗人的自以为所谓恩惠﹐颁给下等人﹐而下等人不大感谢时﹐则斥之曰‘不识抬举!’”
不識相-汉语大词典
不識相
【1】不知趣,不知好歹。{叶文玲}《篱下》:“不识相﹐早晩有你的好果子吃。”
不識時務-汉语大词典
不識時務
【1】不了解当前的情势或潮流。{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一九二七年以后的反动﹐就是这种不识时务的结果。”《後汉书·张霸传》:“時皇后兄虎賁中郎將{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爲交﹐{霸}逡巡不答﹐衆人笑其不識時務。”《晋书·孝友传·颜含》:“于時論者以{王導}帝之師傅﹐名位隆重﹐百僚宜爲降禮。太常{馮懷}以問於{含}﹐{含}曰:‘{王公}雖重﹐理無偏敬﹐降禮之言﹐或是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識時務。’”
不識不知-汉语大词典
不識不知
【1】犹不知不觉。{静嘨斋主人}《<西游补>答问》:“情之魔人﹐無形無聲﹐不識不知﹐或從悲慘而入;或從逸樂而入;或一念疑摇而入;或從所見聞而入。”{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然而通读全篇﹐较之攻击{日本}人﹐倒是不识不知地将{支那}留学生的不品行﹐特地费了力招供出来的地方更多。”【2】谓不识古今。形容古代民风淳朴。《诗·大雅·皇矣》:“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郑玄}笺:“其爲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列子·仲尼》:“{堯}乃微服游於康衢﹐聞兒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吴人不識越境-汉语大词典
吴人不識越境
【1】谓身处异地,环境生疏。《水浒传》第八四回:“目今與{遼}兵相接﹐只是{吴}人不識{越}境﹐到他地理生疏﹐何策可取?”
東不識-汉语大词典
東不識
亦作“[東不訾]”【1】传说为{舜}友之一。《尸子》卷下:“{舜}得友五人﹐曰{雄陶}﹑{續耳}﹑{柏楊}﹑{東不識}﹑{秦不空}﹐皆一國之賢人也。”《汉书·古今人表》作“{東不訾}”。按﹐{舜}友或作六人﹐或作七人﹐姓名用字也各有异。
有眼不識泰山-汉语大词典
有眼不識泰山
【1】喻见闻浅陋﹐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常用作向对方赔礼道歉﹐自责礼貌不周或多有冒犯的客套话。《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匡超人}聽了這話﹐慌忙作揖﹐磕下頭去﹐説道:‘晩生真乃有眼不識{泰山}!’”《水浒传》第二三回:“那大漢聽得是{宋江}﹐跪在地下﹐那裏肯起﹐説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凟兄長﹐望恕罪。’”{{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回:“{二先生}拉着{老武}激动地说:‘好恩人哩!呃﹐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呀!’”
無般不識-汉语大词典
無般不識
【1】犹百般,用尽方法。《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把個{素姐}打的起初嘴硬﹐漸次嘴軟﹐及後叫姐姐﹐叫親媽﹐叫奶奶﹐無般不識的央及。”
目不識丁-汉语大词典
目不識丁
【1】连丁字都不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语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清}{昭槤}《啸亭杂录·苏昌》:“其子{富綱}爲{滇}督幾二十年……目不識丁﹐凡有文稿﹐皆倩吏胥講釋﹐合省傳爲笑柄。”{明}{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誥敕之館﹐目不識丁。”{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说起大众来﹐界限宽泛得很﹐其中包括着各式各样的人﹐但即使‘目不识丁’的文盲﹐由我看来﹐其实也并不如读书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他兩個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識丁﹐也頂個讀書的虚名。”
目不識書-汉语大词典
目不識書
【1】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六:“{李士寧}者﹐{蓬州}人﹐自言學多詭數﹐善爲巧發奇中﹐目不識書﹐而能口占作詩﹐頗有才思。”亦作“[目不知書]”。{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一》:“{後趙}{石勒}目不知書﹐然常使人讀《漢書》﹐{勒}卧聽之。”
眼不識丁-汉语大词典
眼不識丁
同“[目不識丁]”【1】{宋}{文天祥}《不睡》诗:“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