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岂

岂(豈)是什么意思

  • 岂-古汉语虚词词典

    岂qǐ

    副词

    一、用于谓语或小句前,表示反诘。义即“难道”。①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左传·僖公五年》)——宗:〔同一〕宗族。②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集·放言》)——耀:光亮。团:圆。③尝醉,见道旁槐树,拔剑斩之,树立断。达私喜曰:“吾闻李将军射石虎饮羽,今树为我断,岂神助欤?”(《宋史·元达传》)

    二、用于谓语前,表示测度性询问。义即“可”、“是不是”。①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庄子·外物》)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资:帮助。③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④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东田文集·中山狼传》)——丈人:老人家。斯文:代指读书人。

    三、常用于助动词“得”、“敢”、“可”、“足”、“能”等前,表示反诘。义即“怎么”、“哪里”、“难道”。①秦岂得爱赵而憎韩哉?(《战国策·赵策一》)②今君王卒,臣岂敢忘君王之意乎?(《史记·楚世家》)③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史记·李斯列传》)——见臣于人:被人役使。④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当:处于。⑤陛下居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皆左右近习,岂能量敌国之胜负乎?(《资治通鉴·后梁纪·均王贞明四年》)——左右近习:左右亲近和熟悉的人。量:测知。

  • 与……岂若……-古汉语虚词词典

    与……岂若……yǔ……qǐruò……

    凝固格式。

    表示选择。义即“与其……何如……”。①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孟子·万章上》)——畎(quǎn)亩:田间;田地。

  • 与其……岂如……-古汉语虚词词典

    与其……岂如……yǔ qí……qǐ rú……

    凝固格式。

    见“与其……岂若……”。

  • 与其……岂若……-古汉语虚词词典

    与其……岂若……yǔ qí……qǐ ruò……

    凝固格式。

    表示选择。“与其……岂如……”义同。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哉?(《论语·微子》)——句义:你与其跟着〔孔子那种〕逃避坏人的人,何不跟着〔我们这些〕逃避社会的人呢?②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乎?(《晏子春秋·外篇第亡》)③与其遐栖,岂若蒙秽?(《后汉书·申屠蟠传》)

  •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关联词语词典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非但”,同于“不但”;“岂但”,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都用在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使)……也(都)……”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非但我的全部健康不如常人,就是我的眼睛和脚力,也局部的非常萎缩了。(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②惭愧惭愧!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但是在目下的中国,想以作家立身,非但干枯的我没有希望,即使雨果,狄更斯,霍普特曼等来,也是无望的。(郁达夫《海上通信》)

    ③自从这一次的风波以后,我非但皮鞋不着,就是衣服用具,都不想用新的了。(郁达夫《书塾与学堂》)

    ④岂但我,就是爸爸也完全茫然。(叶圣陶《一个练习生》)

  • 非但(岂但)……且……-关联词语词典

    非但(岂但)……且……

    “非但(岂但)”、“且”都是连词,配对构成“非但(岂但)……且……”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非但”相当于“不但”,用于书面;“岂但”有“哪里只是”的意思,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且”,同“而且”,承接上文,表示更进一层。例如:

    ①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丰子恺《秋》)

    ②这就与狂妄的人不同了;有这么一承认,非但不菲薄别人,且能致相当的尊敬。(叶圣陶《两法师》)

    ③因此那封信又变为无聊的通信了,岂但无聊而已哉,且恐要惹起许多无聊的是非来,这个挑拨是非之责,应该归记者去担负吧!(鲁迅《咬嚼之余》)

  • 岂但……并且(而且)……-关联词语词典

    岂但……并且(而且)……

    “岂但”、“并且(而且)”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岂但……并且(而且)……”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岂但”有“哪里只是”的意思,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用来引出前项,承认一层意思;“并且(而且)”承接上文,引出后项,表示比前项更进一层。例如:

    ①虽然不识字,她看明白那字条了。岂但看明白,并且参透了里头的意义,懂得了向来不懂得的女儿女婿的心思。(叶圣陶《夜》)

    ②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名目罩上我。(鲁迅《狂人日记》)

    ③我们并不是吝啬鬼,并不是那种临死的时候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下眼睛的人,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节制地满足自己合理的物质要求,岂但“你管得了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马铁丁《俭以养德》)

  • 岂但(岂止)……还……-关联词语词典

    岂但(岂止)……还……

    “岂但”,连词;“还”,副词。配对构成“岂但(岂止)……还……”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岂但(岂止)”有“哪里只是”的意思,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还”用在后边分句表示项目的增加或范围的扩大。是累积性的递进。例如:

    ①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岂但“读”而已矣哉,据说还可以“救国”哩。(鲁迅《这个与那个》)

    如果后边分句所要进一层说明的意思不止一个,可以叠用副词“还”。例如:

    ②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鲁迅《范爱农》)

    “岂但”可以写作“岂止”,构成“岂止……还……”的格式。例如:

    ③等着他和乔光朴的岂止是个烂摊子,还是一个政治斗争的漩涡。(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④又岂止是拿话夸呢?她们还舍得拿出三百来块钱,单给潘秀娅买了块瑞士雷达镀金小坤表!(刘心武《钟鼓楼》)

  • 岂但……简直……-关联词语词典

    岂但……简直……

    “岂但”,连词;“简直”,副词。配对构成“岂但……简直……”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岂但”有“哪里只是”的意思,以反问语气承认一层意思;“简直”用在后边分句,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含有强调或夸张的语气。例如:

    ①一块小石头也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岂但上了当,简直受了罪——一辈子垫在空虚的底下……”(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②其次,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鲁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 岂但(岂只、岂止)……也……-关联词语词典

    岂但(岂只、岂止)……也……

    “岂但(岂只、岂止)”,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岂但(岂只、岂止)……也……”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岂但(岂只、岂止)”,有“哪里只是”的意思,以反问语气表示“不但”;“也”用在后边分句,一方面表示前后两项的类同和并存,同时表示后者比前者更进了一层。是类比性的递进。例如:

    ①这么一来,他们岂但“逐渐沾染了资产阶级的‘余毒’”而已呢,也要沾染中国的国粹了。(鲁迅《“莎士比亚”》)

    ②岂但茶花而已,杜鹊也出色,品种多、花朵大、颜色鲜。(曹靖华《洱海一枝春》)

    ③梁先生说“他们要报复!”其实岂只“他们”,这样的人在“封建余孽”中也很有的。(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④他只是和蔼地点头肯定着,心里却觉得问话的人少见多怪,岂止当了喇嘛许娶媳妇,娶了媳妇的人也可以当喇嘛啊。(刘心武《钟鼓楼》)

  • 岂能尽如人意,只求无愧我心-实用委婉语词典

    岂能尽如人意,只求无愧我心

    意为怎能一味逢迎他人,博取他人的欢心,只要求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意为人的感情普遍都怀念自己的故土,岂能够因自己的落魄或显达(主要是后者)而变心。语出汉王粲《登楼赋》。

  •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实用委婉语词典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意为须抓住青春的大好时光,少年时段不可能加长。语出唐孟郊《劝学》。

  • 虽鹏翅之偶垂,岂鸿肩之就息-实用委婉语词典

    虽鹏翅之偶垂,岂鸿肩之就息

    意为虽然大鹏的翅翼偶然也会垂下,但它所肩负的高天翱翔的使命会从此卸去吗!

  • 岂敢-敬谦语小词典

    岂敢qǐgǎn

    谦辞。原义为哪里敢。用来表示谦虚。《儒林外史》四一回:“杜少卿道:‘莫不是庄濯江表叔么?’那主人道:‘岂敢,我便是。’”《红楼梦》一五回:“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老残游记续集遗稿》五回:“靓云道:‘师克偏劳了。’逸云道:‘岂敢,岂敢!’”|岂敢岂敢,些须小事,何足挂齿?

  • 岂-古文观止词典

    岂qǐ

    【词性】:副词

    用在句首或句中,加强反诘语气。有时同表示范围的副词“惟”、“徒”等连用。可译为“难道”、“怎么”、“哪里”等(143)。《宫之奇谏假道》: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宗族,难道会害我吗?”《寺人披见文公》:行者甚众,岂唯刑臣?——要走的人多着呢,怎么只是我这么一个受过宫刑的小臣呢?《吕相绝秦》: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就可以按照您的意思把诸侯安定下来,要他们撤退,哪里还敢寻求战乱呢?

    二、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或许”、“恐怕”、“莫非”等(4)。《管晏列传》:岂管仲之谓乎!——这恐怕说的是管仲吧!《滑稽列传》:王日:“笑岂有说乎?”——威王说:“先生的笑难道有什么可说的吗?《方山子传》: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这莫非是古代方山冠的遗制的法式吧?

  • 此物只可林下看,岂堪引入画堂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此物只可林下看,岂堪引入画堂中

    【释义】:

    此物:指僧、道等。含鄙夷意。林下:山林下。画堂:富贵人家的厅堂。意谓对僧、道这类人应当疏远,不能引进厅堂、内室。□宋·李昌龄《乐善录》:楚谚亦云:“此辈只堪林下见,不宜引入画堂中。”《水浒全传》四五:从古及今,先人留下两句言语,单道这和尚是铁里蛀虫。铁最实没缝的,也要钻进去,凡俗人家,岂可惹他。自古说这秃子道:色中饿鬼兽中狨,弄假成真说祖风。此物只可林下看,岂堪引入画堂中。

  • 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

    【释义】:

    浮萍:飘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比喻人分离后总有机会再相见。《红楼梦》七二:俗语又说: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倘或日后咱们遇见了,那时我又怎么报你的德行。

    ⊙浮萍大海,果有相逢

    《快心编》三一:这真是浮萍大海,果有相逢。夫人你意下如何?

  •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释义】:

    指要提防私下的谈话被人窃听。比喻私下的密谈也有可能泄露。或喻凡有声响,总会声闻于外。□语本《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〇:鹿皮大仙说道:“师兄,你试说出来,我听一听看。”银角大仙说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我这个神机妙算再不说出来,你明日只看着就是。”《金瓶梅词话》九九: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两个只管在内说,却不知被张胜窗外听了个不亦乐乎。

    ⊙隔墙有耳

    《隋唐演义》七五:隔墙有耳,为今之计,三十六着,走为上着。《野叟曝言》九五:素臣道:“隔墙有耳,沈兄怎这样口敞。”

    ⊙隔墙原有耳,窗外岂无人

    《水浒全传》一六:吴用道:“休得再提,常言道:隔墙原有耳,窗外岂无人。只可你知我知。”

    ⊙隔墙须有耳,床下岂无人

    《西湖二集》三三:石仰塘走出外面,妻子乘机放奸夫从后门逃走,那奸夫就走到晏公庙,香炉底下取了这二百两银子欣欣而去,果是:隔墙须有耳,床下岂无人。

    ⊙隔墙须有耳,门外岂无人

    《二刻拍案惊奇》三九:又道是隔墙须有耳,门外岂无人?谁想隔邻人,有人在楼上做房。楼窗看见间壁衣库亮光一闪,如闪电一般,情知有些尴尬,忙敲楼窗向铺里叫。

    ⊙隔墙亦有耳,窗外岂无人

    《昭阳趣史》:常言道:隔墙亦有耳,窗外岂无人?不想背后一个人姓钱名五……这王二与张三计较的话,尽被他听见。

    ⊙隔墙皆有耳,窗外岂无人

    《龙图耳录》一〇二:还有一说,隔墙皆有耳,窗外岂无人?焉知此时奸王那里不有人来窥探?你这一去,倒提醒他了。

    ⊙隔壁须防有耳,窗外岂有无人

    《五虎平西演义》三二:公主听了,羞颜含笑说道:“云情雨意之心,好在本公主却也不生。隔壁须防有耳,窗外岂有无人?驸马戏言少说。”

    ⊙家里商量,窗外有耳

    《醒世姻缘传》八四:这吕祥虽是正经主人没有合他当面说明,家里商量,窗外有耳,自然有人透漏与他知道。

    ⊙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

    《警世通言》三七:原来是: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大字焦吉在窗子外面听得,说道:“你看我哥’哥苗大官人,却没事说与他姓名做甚么?”

    ⊙属垣须有耳,巧里便有人

    属垣:靠近墙的地方。《玉燕姻缘全传》二四:心中想到:“自古说得:‘属垣须有耳,巧里便有人。’是谁到我家中,放俺的上风?”

  • 鹤鸠抱卵,岂知鸾凤之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鹤鸠抱卵,岂知鸾凤之志

    【释义】:

    鹤鸠:比喻庸人。鸾凤:仙鸟,喻杰出之士。鹤鸠孵卵恋窝,怎么能知道鸾凤欲冲九霄的凌云之志。比喻目光短庸人不能了解胸怀大志的杰出之士的远大抱负。《梁公九谏》:观这八十二员大臣见解,似鹤鸠抱卵,岂知鸾凤之志;蝼蚁攻土,岂知晦朔之朝。

  • 画饼岂能充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画饼岂能充饥

    【释义】:

    比喻空想于实际无补。也比喻有名无实,不起作用。《野叟曝言》一一:你此病既为色欲而起,须将色欲来医。但此时现在舟中,画饼岂能充饥,枉自送了性命。参见“画饼充饥”。

    ⊙画饼不可充饥

    《二十四尊罗汉传》二三:(香严)回转山房,检遍所集诸经,无一语可为酬对。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于是尽焚诸经。

    ⊙画饼充不得饥

    《凤凰池》一〇:如此甚妙,但是贤婿画饼充不得饥耳!

  •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释义】:

    古人认为黄河一百年清一次。黄河澄清为祥瑞的征兆,为极罕见难得之事。混浊的黄河水尚有澄清的日子,怎么人会没有走好运的时候。比喻人不会长窘久困,总会有时来运转的时候。《三遂平妖传》一九:留义道:“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员外暂时落寞,终有好日,且请吃个饱,却又理会。”《封神演义》一五:异人道:“人以运为主,花逢时发,古语云: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贤弟不必如此。”《生绡剪》四:左环道:“有理,我而今正经了。正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他遂依旧读书起来。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意时

    《红楼复梦》一四:古今来不拘男女总有一番际遇,所谓一春一秋无往不复。正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意时。

  • 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

    【释义】:

    灵山:既灵鹫山,相传释迦牟尼在此讲经。到了灵山,不能不朝拜佛祖。比喻到了一处不能不拜见此处的主人。《儿女英雄传》一五:到了那里,才知他就住在吾兄的宝庄上。我想: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到把打听华忠消息这桩事搁起,径投宝庄拜识尊颜。

  • 江山尚有相逢日,为人岂无对头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江山尚有相逢日,为人岂无对头时

    【释义】:

    对头:面对面,指相逢。意指人总有再相逢的时候。《绿牡丹全传》四:大爷,你今听见说道,江山尚有相逢日,为人岂无对头时。日月甚长着哩!气力不能胜他,则以智谋可也,岂有白受他一番欺压的道理。

    ⊙山水还有相逢日,岂可人无会合时

    《粉妆楼》一七:说那里话。目下虽然罗府受害,久后一定升腾。但令尊目下现今为官,你可寄一封信去,久后自然团圆,此时权且忍耐,不可行此短见。自古道得好:山水还有相逢日,岂可人无会合时!

  •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

    【释义】:

    亲眼看到的事,还怕不真实;背后听到的话怎么能全相信。意谓对别人的传言闲话不可轻信。《水浒全传》二六:武松,你休听外人挑拨你和西门庆做对头;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圣人云: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不可一时造次。

  • 蝼蚁尚且贪生,岂有人不惜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蝼蚁尚且贪生,岂有人不惜命

    【释义】:

    蝼蚁:蝼蛄和蚂蚁。蝼蚁小虫尚且贪恋生命,何况是人能不珍惜生命。旧时乞求活命或劝人不可轻生的话。《封神演义》二四:千岁爷,蝼蚁尚且贪生,岂有人不惜命。

    ☉蝼蚁贪生

    《东游记》六〇:可怜那水兽势力不如人。善人说的好,蝼蚁贪生,他岂不惜命?

    ☉蝼蚁还知生死

    《续济公传》二一五:人人有好生之德,蝼蚁还知生死,总要求你老人家开一开恩才好呢!

    ☉蝼蚁尚贪性命

    《施公案》一二五:王栋见于七逃了活命,欲想自刎,却又为难,蝼蚁尚贪性命。无奈何对官兵说了原委。

    ☉蝼蚁尚且贪生

    《醒世恒言》九:爹妈道:“我儿,蝼蚁尚且贪生,怎的做些短见之事。”

    ☉蝼蚁尚且偷生,岂有人不惜死

    《警世通言》三一:蝼蚁尚且偷生,岂有人不惜死?只是我今日生而无用,到不如死了干净,省得连累你终身。

    ☉蝼蚁尚且贪生,为人岂不惜命

    《官场现形记》二三:蝼蚁尚且贪生,为人岂不惜命。死的我亦不去管他了,现活活的要拿你大切八块,虽说皇上家的王法,应该如此,但是有一线可以救得你的地方,在我手里决计不来要你命的。

    ☉蝼蚁尚然知惜命,为人焉有不贪生

    《仙侠五花剑》二:那剑望着众盗头上,直砍下来,只得共叫一声饶命,一线齐的跪地苦求。正是:蝼蚁尚然知惜命,为人焉有不贪生。

  • 犬若赶到绝望路,岂不回头咬他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犬若赶到绝望路,岂不回头咬他人

    【释义】:

    比喻人被逼急,就会拼死反抗。指“穷寇勿追”,不要逼人太甚。《三春梦》一八:彼军若无生路,他的军将众多,倘与我军决一死战,不但我军无胜,且有失利。自古道:犬若赶到绝望路,岂不回头咬他人,此之谓也。

  • 鹊噪非为喜,鸦鸣岂是凶,人间凶吉事,不在鸟音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鹊噪非为喜,鸦鸣岂是凶,人间凶吉事,不在鸟音中

    【释义】:

    世俗以为喜鹊叫是报喜,鸟鸦叫是报凶。这里反其说,意谓喜鹊、乌鸦的鸣叫和人的喜庆、灾祸并没有关系。人的吉凶并不能从鸟音中反映出来。《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五九:国师道:“这些鹦哥儿叫得有些不吉。”老爷道:“鹊噪非为喜,鸦鸣岂是凶,人间凶吉事,不在鸟音中。我和你提师海外,誓在立功,怎么说得个不吉的话?”

    ☉鹊噪非喜,鸦鸣不凶

    《石点头》一二:彭教谕道:“黄昏时候,那有鸦鸣鹊噪之事,甚是可怪!”申屠虔笑道:“从来鹊噪非喜,鸦鸣不凶,凶吉事大,这禽鸟声音何足计较。”

    ☉鹊噪未为吉,鸦鸣岂是凶,人间凶与吉,不在鸟音中

    《韩湘子全传》二六:(窦氏)忙叫芦英道:“媳妇,我夜梦不祥,今日精神恍惚,这许多鸦鹊喧闹振吟,不知主何吉凶?”芦英道:“婆婆思念公公,以致如此。古云鹊噪未为吉,鸦鸣岂是凶,人间凶与吉,不在鸟音中。吉人自有天相,不必多疑。”

    ☉鹊噪未为喜,鸦鸣岂是凶,人间荣辱事,不在鸟声中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三:鹊噪未为喜,鸦鸣岂是凶,人间荣辱事,不在鸟声中。这四句诗,是宋朝朱文公先生警世的,大凡人间大小事情,都有一个荣辱,尽系自家做人。

    ☉人有吉凶事,不在鸟音中

    《红楼梦》九一:只听见檐外老鸹呱呱的叫了几声,便飞向东南上去,宝玉道:“不知主何吉凶。”黛玉道:“人有吉凶事,不在鸟音中。”

  • 人力岂能回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力岂能回天

    【释义】:

    意谓人的力量难以挽回天命。《桃花女》三:桃花小姐笑道:“人力岂能回天。爹娘与大娘不能准信也罢了。”

  • 鼠雀贪生,人岂不惜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鼠雀贪生,人岂不惜命

    【释义】:

    意谓像鼠雀那样的动物尚且留恋性命,作为堂堂正正的人怎么会不珍惜性命。指人都珍惜性命。劝人不可轻生。《喻世明言》三九:鼠雀贪生,人岂不惜命?今有楮卷四百,聊奉希颜表意,为我转限两三个月,我当向临安借贵要之力,与枢密院讨个人情。

  • 树叶还有相逢处,岂可人无得运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树叶还有相逢处,岂可人无得运时

    【释义】:

    意谓人总有时来运转、得志扬眉的时候,指不要把人看死。《金瓶梅词话》八九:春梅与月娘拜别,看着月娘、玉楼众人上了轿子,他也坐轿子,两下分路,一簇人跟随,喝着道,往新庄上去了。正是:树叶还有相逢处,岂可人无得运时。

  • 水萍尚有相逢日,岂料人无再会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水萍尚有相逢日,岂料人无再会时

    【释义】:

    连随波逐流的浮萍也会相遇,人怎么会不再会面?比喻人虽一时分离,总还有再相逢的时候。《鼓掌绝尘》二七:利己损人终有害,察言观色永无虞。水萍尚有相逢日,岂料人无再会时。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释义】:

    在自己卧床旁边,怎容得别人酣睡。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许旁人侵占。□语出《类说》卷五三引宋杨亿《谈苑》载宋太祖之语:“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红楼梦》七九: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刘生觅莲记》六:而生睡已起,遽推门出,见二人之状,戏之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

    《红楼梦》七六: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他们不来,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熟睡

    《南北两宋志传题评》五〇:太祖怒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熟睡耶?”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野叟曝言》一四八:细按图册,贼已在我掌中,百日之说,犹谦辞耳!昔人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养痈致患,猝然一发,势若燎原矣!《九尾龟》二五:丘八心无二用,那夫妇间的恩爱,登时就加了几分。正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卧榻边岂容鼾睡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八:王者四海一家,卧榻边岂容鼾睡。自不合猖妖惑众,抗拒天兵,以致人国兵伤财尽,是谁之过欤?

    ⊙卧榻不容人酣睡

    《飞龙全传》五五:有分教:道院仙居,启血海尸山之兆;争城夺地,遭狼烟锋镝之伤。正是:卧榻不容人酣睡,覆巢端在我摧残。

    ⊙大丈夫床下,焉许小人酣呼

    《小五义》九四:欧阳说:“常言一句说的好,大丈夫床下,焉许小人酣呼。”魏真说:“欧阳施主,何出此言?”北侠说:“你在庙中闭门不出,你也不曾听见有人说你这个对面山上的贼人吗?”

  • 一座岂有两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座岂有两主

    【释义】:

    一个座席上岂能有两个主人。比喻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主人。《花神三妙传》:生因求欢,锦固辞谢曰:“妾闻人亦有言:一座岂有两主。”

  • 一之为甚,岂可再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之为甚,岂可再乎

    【释义】:

    做一次已经过分,岂可再做一次。指做事须适可而止。□语出《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喻世明言》一七:春娘回衙,将李英之事对司户说了。司户笑道:“一之为甚,岂可再乎!”《儿女英雄传》二八:龙媒,那里跑?我只问你有多大艳福!有了张家嫂夫人这等一位尤物,也就尽你消受了,一之为甚,岂可再乎?如今又按图求骏,两美并收!《海公大红袍全传》二九:冯保令小侍把箱子抬到里面,与海瑞相见毕,说道:“幸不辱命,咱爷多多拜上。若是恩公有什么急需之处,不妨又来。现在一千两,尔可收下。”海瑞谢道:“一之为甚,岂可再乎?”

    ⊙一之为甚,何必再也

    《金云翘传》一五:束生道:“一之为甚,何必再也。”宦氏道:“果然好,知音者芳心自懂。但调太凄怆,殊非下酒之物。再弹一曲,要使人闻者神爽,乃恕尔之罪。”

  • 只因酒色忘家国,岂见诗书误好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只因酒色忘家国,岂见诗书误好人

    【释义】:

    意谓酒色误人,诗书不误人。家国:家与国。也指国家。《水浒传》二三:不是武松见了这个人,有分教:阳谷县里,尸横血染。直教钢刀响处人头滚,宝剑挥时热血流。正是:只因酒色忘家国,岂见诗书误好人。

    ⊙只因酒色亡家国,岂见诗书误好人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险道神脱了衣裳,这场话榜不小。乔俊贪淫不可论,故交妻女受奸情;只因酒色亡家国,岂见诗书误好人?

    ⊙只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

    《醒世恒言》三三:九曲黄河心较险,十重铁甲面堪憎。只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

  • 岂-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岂qǐ

    副词

    用在句首或句中,作状语。

    一、加强反诘语气。有时同表示范围的副词“惟”、“徒”等连用。可译为“难道”、“怎么”、“哪里”等。

    《尚书·盘庚中》:予岂汝威?(《尚书注疏》册二卷九页七上)

    ——我难道是威胁你们?

    《论语·子张》:仲尼岂贤于子乎?(《论语注疏》册三卷十九页四下)

    ——仲尼难道比您贤明吗?

    《孟子·尽心上》: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孟子注疏》册四卷十三下页二下)

    ——难道仅仅口和肚子有饥饿干渴的损害?人心也都有这种损害。

    《梁书·儒林列传·范缜》: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梁书》册三页六六六)

    ——死人的形体,难道不就是没有知觉的物质?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史记》册一页三一二)

    ——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入呢?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史记》册八页二四四一)

    ——赵国哪里敢留着玉璧而得罪大王呢?

    《后汉书·班梁列传·班超》:任君数(shuò)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后汉书》册六页一五八六)

    ——任君多次担任要职,哪里是〔我〕班超所能赶得上的呢!

    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其患岂徒人散而已?(《陆宣公翰苑集》卷十四页九七上)

    ——这后患哪里只是人心涣散而已?

    二、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或许”、“恐怕”、“莫非”等。

    《庄子·杂篇·外物》: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庄子》册四卷九页一下)

    ——您或许有斗升的水来救活我吧?

    《史记·管晏列传》: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史记》册七页二一三六)

    ——俗话说:“顺势助成百姓的美德,挽救国家的危难,所以君臣上下能和睦相处。”〔这〕恐怕说的是管仲吧?(将顺:顺势助成。)马中锡《中山狼传》: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东田文集》册二卷三页一〇〇)

    ——今天遇见您老人家,莫非老天不绝我这个书生的命吧!(斯文:这里指代读书人。)

    三、表示请求、希望等语气。可译为“请”、“希望”等。

    《国语·吴语》:春秋贡献,不解(xiè)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国语》下册页五九四)

    ——春秋两季贡献礼品,对王府一点也没懈怠过。天王请您裁处这事吧。(解:用同“懈”。天王:指吴王夫差。)

    《宋书·庾悦传》: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宋书》册五页一四九〇)

    ——我今年没有得到子鹅,希望能把剩下的烤肉赐给我。

  • 岂巨-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岂巨qǐjù

    副词

    加强反诘语气。作状语。可译为“哪里”。

    《荀子·正论篇》:今俳(pái)优、侏儒、狎(xiá)徒詈(lì)侮而不斗者,是岂巨知见侮之为不辱哉!(《荀子》册三卷十二页十一上)

    ——如今俳优、侏儒、狎徒受到唾骂欺侮而不起来争斗,这哪里是因为认识到受了欺负而不算是耻辱呢!(俳优:古代指演戏的人。侏儒:身材特别矮小,被古代统治者玩弄的人。狎徒:古代宫廷中专供统治者戏弄的人。詈侮:受了欺负。)

  • 岂渠-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岂渠qǐjù

    副词

    加强反诘语气。作状语。可译为“怎么”。

    《荀子·王制篇》: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岂渠得免夫累乎?(《荀子》册二卷五页十下)

    ——那么这个国家不能够独立,怎么能免除忧患呢?

    陶渊明《读山海经·八》: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靖节先生集》册二卷四页十四下)

    ——正同三辰一起遨游,寿命怎么会突然结束?(三辰:指日、月、星。)

  • 岂遽-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岂遽qǐjù

    副词

    加强反诘语气。作状语。可译为“哪里”、“难道”。

    《国语·吴语》:此志也,岂遽忘于诸侯之耳乎?(《国语》下册页五九八)

    ——这件事,诸侯哪里就忘了呢?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册三卷十五页十九下)

    ——他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泳,他的儿子难道善于游泳吗?

    《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吕氏春秋》册三卷十八页十八上)

    ——〔宓子〕先有戒备,难道就一定〔能行此术〕?这是因为鲁君贤明啊。

  • 岂其-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岂其qǐqí

    副词加强反诘语气。作状语。可译为“难道”。

    《诗经·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毛诗注疏》册四卷七之一页五上)

    ——难道吃鱼,一定要吃黄河的鲤鱼?

    《旧唐书·魏徵列传》: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旧唐书》册八页二五五二)

    ——开始作得好的人确实很多,而能坚持到底的大概没有几个,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保住天下困难吗?

  • 岂况-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岂况qǐkuàng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进层关系。常同前一分句表示让步的副词“尚”呼应。可译为“何况”。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变异不及于民,岂况于人君乎?(《吴越春秋》卷七页一下)

    ——灾害还没有落到人民头上,何况国君呢?

    《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爰延》:夫以光武之圣德,严光之高贤,君臣合道,尚降此变,岂况陛下今所亲幸,以贱为贵,以卑为尊哉?(《后汉书》册六页一六一九)

    ——象光武那样的圣德,严光那样的大贤,君臣配合行道,〔上天〕还降下这种灾害,何况陛下〔您〕现在所亲近重用的,是把低贱当作显贵,把卑下当作尊贵的呢?

  • 岂若-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岂若qǐruò

    熟语

    表示在衡量得失中进行选择。常同前一分句表示选择的连词“与其”、“与”等呼应,“岂若”表示要选取的一面。可译为“哪如”。

    《论语·微子》: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注疏》册三卷十八页二下)

    ——而且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哪如跟着〔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呢?(而:用同“尔”。辟:用同“避”。)

    《孟子·万章上》:与我处畎(quǎn)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孟子注疏》册三卷九下页三下)

    ——我与其住在田野之中,由此以尧舜之道为乐,我哪如使〔现在的〕君主做尧舜一样的君主呢?我哪如使〔现在的〕百姓做尧舜时代一样的百姓呢?我哪如亲自看到这〔盛世〕呢?

  • 岂-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岂豈kǎi

    同“恺”。和乐,快乐。《诗经·小雅·蓼萧》:“宜兄宜弟,令德寿~。”(令:善。)

    另见qǐ。

    【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诗经·大雅·旱麓》:“~君子,求福不回。”

  • 岂-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岂豈qǐ

    ①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哪里”“怎么”等。《唐雎不辱使命》:“虽千里不敢易也,~直五百里哉?”《信陵君窃符救赵》:“我~有所失哉?”柳宗元《捕蛇者说》:“~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②副词。表揣测。可译为“是否”“也许”等。《庄子·外物》:“君~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隆中对》:“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愿见之乎?”

    另见kǎi。

    【岂但】难道只是,何止。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江曾决,还思雾一披。”

    【岂得】怎么能,怎么可以。《后汉书·孔融传》:“王室大臣,~以见胁为辞?”李白《拟古》诗之十二:“人生难称意,~长为群?”

    【岂非】难道不是。《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人事哉?”

    【岂敢】怎么敢。《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鸿门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入乎?”

    【岂遽】怎么,难道。《荀子·王制》:“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得免夫累乎?”《吕氏春秋·察今》:“其父虽善游,其子~善游哉?”

    【岂可】怎么可以。《左传·哀公七年》:“苟不以礼,~量也?”

    【岂肯】怎愿意,怎能。袁枚《祭妹文》:“早知诀汝,则予~远游?”

    【岂其】①大概,莫非。刘基《卖柑者言》:“~愤世疾邪者耶?”②难道。《楚辞·离骚》:“~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岂特】何止,难道只是。《庄子·让王》:“夫生者,~随侯之重哉?”

    【岂徒】何止,难道只是。《孟子·公孙丑下》:“今之君子,~顺之,又从为之辞。”

    【岂维】何止,难道只是。《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纫夫蕙茝?”

  • 岂-现代汉语大词典

    岂qǐ豈

    【释义】:

    ①表示疑问或反诘。(1)相当于难道。鲁迅《狂人日记》:“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2)相当于“哪”、“怎么”。如:岂敢;岂有此理。②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也许、莫非。鲁迅《题〈外套〉》:“此素园病重时特装相赠者,岂自以为将去世耶,悲夫!”

  • 岂止-现代汉语大词典

    岂止qǐ zhǐ

    【释义】:

    犹何止。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王鲁彦《我们的学校》:“我们这一个学校,岂止是建筑方面跟着时代改变了,就连组织和课程也显得进步了。”

  • 岂可-现代汉语大词典

    岂可qǐ kě

    【释义】:

    表示反诘。相当于怎么可以。如:这是你的终身大事,岂可随随便便?

  • 岂有此理-现代汉语大词典

    岂有此理qǐ yǒu cǐ lǐ

    【释义】:

    哪有这个道理。指极其荒谬,断无此理。巴金《灭亡》:“然而袁润身却愤愤地说了:‘大心,岂有此理,你简直在骂人了。’”

  • 岂但-现代汉语大词典

    岂但qǐ dàn

    【释义】:

    难道只是;何止。曹靖华《洱海一枝春》:“岂但茶花而已,杜鹃也出色,品种多,花朵大、颜色鲜。”

  • 岂非-现代汉语大词典

    岂非qǐ fēi

    【释义】:

    反诘用词。难道不是。如:你刚才这样解释,岂非前后自相矛盾?

  • 岂徒-现代汉语大词典

    岂徒qǐ tú

    【释义】:

    难道只是;何止。陈毅《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 岂敢-现代汉语大词典

    岂敢qǐ gǎn

    【释义】:

    怎么敢。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敢。鲁迅《采薇》:“谁都知道这是姜太公的声音,岂敢不听。”也用作应对时表示谦虚的套语。许地山《处女底恐怖》:“岂敢,岂敢。请原谅我底莽撞。”

  • 岂-汉语大词典

    “[豈]”的简化字。

  • 岂-汉语大词典

    “[豈]”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