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岐

岐(岐)是什么意思

  • 岐嶷-古语词今用词典

    岐嶷qínì

    也作“歧嶷”。

    岐、嶷,本指山势高峻;岐:又通“跂”(qì),举踵;嶷;仡立。岐嶷:举踵直立。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生后稷。姜嫄认为不吉祥,将他抛弃。弃置小巷,牛羊护养;弃置树林,樵夫救助;弃置寒冰,大鸟翼护。“诞实葡萄,克岐克嶷,以就口食。”(后稷刚能爬行,就能举踵直立,自己觅食。)稍长,喜从事农活,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做农官,教民耕种。周族认为他是种稷麦之祖。(《诗经·大雅·生民》)后引申形容年幼聪慧。东汉人马援第四子字客卿。“客卿幼而歧嶷”(马客卿年幼时非常聪明),六岁时就能接待诸公,应对宾客。曾有犯死罪而逃命者,客卿让其逃匿,保密不让任何人知晓。马援见儿子外表质朴不善辞令,但却沉稳聪敏,认为很不一般,长大后必任将相,故以秦时官号客卿为字。(《后汉书·马援传附客卿》)

    今沿用引申义。

    《龙门阵》:“先六叔祖名颂万,字子大,号鹿川田父,以世居岳麓湘川间也,又号十发,以十发为程也。幼而岐嶷,及长,又名籍甚。”

  • 岐路-古文观止词典

    岐路qí lù

    【词性】:名词

    岔路(1)。《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徘徊岐路。——在岔路口上徘徊观望。

  • 岐山-古文观止词典

    岐山qí shān

    【词性】:名词

    山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2)。《喜雨亭记》:雨麦于岐山之阳。——在岐山的南面下了场“麦雨”。《方山子传》: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十九年之前,我在岐山脚下看见方山子带领着两个骑从,自己挂了两袋箭,到西山打猎游玩。

  • 岐亭-古文观止词典

    岐亭qí tíng

    【词性】:名词

    地名。即岐亭镇,宋时镇名。在今湖北省麻城县西南(2)。《方山子传》: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晚年就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方山子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我降职外调到黄州,路过岐亭镇,正好见到他。

  • 岐-现代汉语大词典

    岐qí

    【释义】:

    ①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②指岐伯。如:岐黄。③姓。

  • 岐伯-现代汉语大词典

    岐伯qí bó

    【释义】:

    相传为黄帝时的名医。今所传《黄帝内经》,即战国秦汉时医家托名黄帝与岐伯论医之作。鲁迅《父亲的病》:“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

  • 岐黄-现代汉语大词典

    岐黄qí huáng

    【释义】:

    岐伯和黄帝。相传为医家之祖。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 兩岐歌-汉语大词典

    兩岐歌

    【1】赞美吏治清明﹑岁和年丰的歌。{唐}{包何}《和孟虔州闲斋即事》诗:“麥秋今欲至﹐君聽兩岐歌。”{唐}{司空曙}《送夔州班使君》诗:“夷陵舊人吏﹐猶誦兩岐歌。”

  • 兩岐-汉语大词典

    兩岐

    亦作“[兩歧]”【1】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歧遂分﹐黨論滋熾。”{张孝若}《南京政府成立》第一节:“而{湘}{贛}代表均已先後到{鄂}﹐{粤}代表{黄}君{克强}亦本在{漢陽}﹐故復電催各省迅即派員赴{鄂}﹐以免兩歧。”【2】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宋}{王安石}《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诗:“北堂已足誇三釜﹐南畝當今識兩歧。”{南朝} {齐}{谢朓}《答张齐兴》诗:“子肅兩岐功﹐我滯三冬職。”【3】分为两支。{唐}{吕温}《道州观野火》诗:“遍生合穎禾﹐大秀兩岐麥。”《後汉书·张堪传》:“〔{張堪}〕拜{漁陽}太守……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爲政﹐樂不可支。’”【4】指两个分岔。{南朝} {齐}{谢朓}《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瀉長淀﹐潺湲赴兩岐。”{明}{李东阳}《周公神道碑》:“麥有兩岐﹐芝有三秀。”{宋}{陆游}《雪作》诗:“飛蝗掃地無遺種﹐瑞麥連雲有兩歧。”【5】借指麦子。{南朝} {梁}{沈约}《留真人东山还》诗:“待余兩岐秀﹐去去掩柴扉。”【6】指特异之禾稼。{前蜀}{韦庄}《<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兩岐爰少;繁絃九變﹐大護殊稀。”

  • 兩岐年-汉语大词典

    兩岐年

    【1】麦生两穗之年,指丰年。{唐}{李商隐}《忆雪》诗:“瑞邀盈尺日﹐豐待兩岐年。”

  • 他岐-汉语大词典

    他岐

    【1】指岔道,歧路。{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迴首卿相位﹐通途無他岐;豈論校書郎﹐袍笏光參差。”【2】指左道,邪道。{明}{李东阳}《书耿氏家藏公牍後》:“當是時﹐非大家世族而能以儒爲籍﹐不爲他岐異術所汩﹐又幸而不罹于坑焚之厄﹐以待圖籍之收﹐蓋亦難矣。”

  • 分岐-汉语大词典

    分岐

    【1】见“分歧”。

  • 差岐-汉语大词典

    差岐

    【1】差错。{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二:“{俞}氏{燮}謂{西藏}即古佛國﹐即{中印度}﹐已皆差岐數千里。”

  • 岐-汉语大词典

    《廣韻》巨支切,平支,羣。【1】山名。详“岐山”。【2】即{岐伯}。参见“[岐黄]”﹑“[岐伯]”。【3】水名。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獲{周}餘珍,收藏于{岐}。”{裴駰}集解:“案《漢書音義》曰:{岐},水名也。”【4】同“[歧]”。分支;分岔。{汉}{蔡邕}《琴赋》:“鸞鳳翔其巔,玄鶴巢其岐。”{唐}{刘禹锡}《发华州留别张侍御》诗:“臨岐無限意,相視却忘言。”{明}{祝允明}《前闻记·奸狱》:“即同入後巷追之,巷甚永,而一途無他岐。”【5】同“[歧]”。分开;岔出。《淮南子·原道训》:“故牛岐蹏而戴角,馬被髦而全足者,天也。”{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游日记二》:“其山上岐兩峯。”【6】同“[歧]”。分歧,不一致。{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左丘明墓考》:“{肥城}﹑{東平}﹑{嶧}﹑{曹},皆言有先賢{左邱明}墓。方志多岐,何以核其實也。”【7】高低不平。见“岐峻”﹑“岐嶇”。【8】旧称{海南岛}一少数民族。{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七:“{五指山}中多生{黎},小{五指山}中多生{岐}。{岐},{隋}所謂{}也。”【9】泛指少数民族。参见“[岐婆]”。【10】见“岐岐”。【11】见“岐嶷”。【12】姓。{晋}代有 {岐盛}。见《晋书·楚王玮传》。

  • 岐首-汉语大词典

    岐首

    【1】两个头。{汉}{刘向}《列女传·孙叔敖母》:“{叔敖}見蛇﹐兩頭岐首﹐殺而埋之。”{宋}{王安石}《寄虔州江阴二妹》诗:“又如岐首蛇﹐南北兩欲馳。”

  • 岐岐-汉语大词典

    岐岐

    【1】翘起貌;挺立貌。{宋}{梅尧臣}《观拽龙舟》诗:“拽龍舟﹐過天池﹐尾矯矯﹐角岐岐。”{明}{李东阳}《瑞麦颂》:“維田有麥﹐載被其隴﹐既堅既實﹐岐岐總總。”【2】飞行貌。《文选·潘岳<笙赋>》:“如鳥斯企﹐翾翾岐岐。”{李善}注:“翾翾岐岐﹐飛行貌。”{汉}{蔡邕}《篆势》:“若行若飛﹐岐岐翾翾。”【3】形容聪颖早慧。《诗·大雅·生民》“誕實匍匐﹐克岐克嶷”{汉}{郑玄}笺:“能匍匐則岐岐然意有所知也。”{唐}{韩愈}《原性》:“{后稷}之生也﹐其母無災﹐其始匍匐也﹐則岐岐然﹐嶷嶷然。”

  • 岐陽之蒐-汉语大词典

    岐陽之蒐

    【1】指{周成王}在{岐山}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左传·昭公四年》:“{周武}有{孟津}之盟﹐{成}有{岐}陽之蒐。”{杜预}注:“{周成王}歸自{奄}﹐大蒐于{岐山}之陽。”{杨伯峻}注引《国语·晋语八》:“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亦省作“[岐蒐]”。{唐}{王勃}《九成宫颂词》:“駕掩{岐}蒐﹐禮高{秦}望。”

  • 岐嶷-汉语大词典

    岐嶷

    【1】《诗·大雅·生民》:“誕實匍匐,克岐克嶷。”{朱熹}集传:“岐嶷,峻茂之狀。”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聪慧。{唐}{李颀}《送刘四》诗:“愛君少岐嶷﹐高視白雲鄉。”{清}{王晫}《今世说·赏誉》:“{許彝千}少便岐嶷﹐總角風氣更進。”{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略}生而岐嶷﹐幼則老成﹐博洽羣書。”《东观汉记·马客卿传》:“{馬客卿}幼而岐嶷﹐年六歲﹐能接應諸公﹐專對賓客。”

  • 岐跗-汉语大词典

    岐跗

    【1】古代良医{岐伯}和{俞跗}的并称。亦喻指良医。{明}{刘基}《赠陈光伯》诗:“{岐}{跗}不世出﹐人病莫能治。”

  • 岐山操-汉语大词典

    岐山操

    【1】琴曲名。相传{周公}为{太王}作。一说{周}人为{文王}作。参阅《乐府诗集·琴曲一·岐山操》。

  • 岐蒐-汉语大词典

    岐蒐

    【1】见“岐陽之蒐”。

  • 岐周-汉语大词典

    岐周

    【1】{岐山}下的{周}代旧邑。地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周}建国于此,故称。《孟子·离娄下》:“{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赵岐}注:“{岐周}﹑{畢郢}﹐地名也。{岐山}下{周}之舊邑﹐近畎夷。”《淮南子·要略》:“{文王}四世纍善﹐脩德行義﹐處{岐周}之間﹐地方不過百里。”后亦用以指{西周}。

  • 岐峻-汉语大词典

    岐峻

    【1】险峻。《後汉书·西南夷传·莋都》:“攜負歸仁﹐觸冒險陜。高山岐峻﹐緣崖磻石。”

  • 岐梁-汉语大词典

    岐梁

    【1】借指{李茂贞}和{朱温}。{唐}末,{朱温}封{梁王};{五代}初,{李茂贞}自称{岐王}。{宋}{陈师道}《後山谈丛》卷二:“{唐}末﹐{岐}{梁}争長﹐東院主者知其將亂。”【2】{岐山}和{梁山}的并称。{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頓兵{岐}{梁}下﹐卻跨沙漠裔。”{仇兆鳌}注:“{岐}{梁}二山﹐在{鳳翔}境内﹐王師在焉。”{汉}{张衡}《西京赋》:“{岐}﹑{梁}﹑{汧}﹑{雍}﹐{陳寳}鳴雞在焉。”

  • 岐穀-汉语大词典

    岐穀

    【1】单株多穗头的谷物。《明史·列女传一·陈氏》:“葬三年﹐岐穀﹑丫瓜産墓上。”

  • 岐趨-汉语大词典

    岐趨

    【1】不正确的旨趣。{清}{刘大櫆}《赠张清少序》:“根之以六經﹐參之以諸史百子﹐以杜其岐趨﹐以稽其治亂成敗興壞之紀。”《明史·儒林传序》:“有{明}諸儒﹐衍{伊}{雒}之緒言﹐探性命之奥旨﹐錙銖或爽﹐遂啓岐趨﹐謬承譌﹐指歸彌遠。”

  • 岐塗-汉语大词典

    岐塗

    【1】见“岐途”。

  • 岐木-汉语大词典

    岐木

    【1】一本两干的树。{辽}代皇帝举行再生仪时所用。《辽史·礼志六》:“〔再生儀〕在再生室東南﹐倒植三岐木……皇帝入室﹐釋服﹐跣。以童子從﹐三過岐木之下。”

  • 岐伯-汉语大词典

    岐伯

    【1】相传为{黄帝}时的名医。今所传《黄帝内经》,即{战国}{秦}{汉}时医家托名{黄帝}与{岐伯}论医之作。《云笈七籤》卷一百:“時有仙伯﹐出于{岐山}下﹐號{岐伯}﹐善説草木之藥性味﹐爲大醫。”《汉书·艺文志》:“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

  • 岐黄-汉语大词典

    岐黄

    【1】借指中医医生或医书。{梁章鉅}《称谓录·医》引《帝王世纪》:“{黄帝}命{岐伯}論經脈旁通問難爲經﹐後世習其業者﹐故謂之岐黄。”《西湖佳话·白堤政迹》:“衆親友聽了﹐盡鼓掌大笑道:‘這個相思疾﹐實害得新奇﹐但可惜《本草》﹑《岐黄》俱不曾留方﹐無藥可治﹐如之奈何?’”【2】{岐伯}和{黄帝}。相传为医家之祖。{宋}{苏颂}《<政和证类本草图经>序》:“讎校{岐}{黄}《内經》,重定鍼艾俞穴。”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清}{钱谦益}《送张老还溧阳》诗:“{張君}攻岐黄﹐高名走婦孺。”{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曲糵序》:“惟是五谷菁華變幻﹐得水而凝﹐感風而化。供用岐黄者神其名﹐而堅固食羞者丹其色。”{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紫花和尚》:“邑有某生者﹐精岐黄﹐而不以術行。三聘始至﹐疏方下藥﹐病愈。”

  • 岐念-汉语大词典

    岐念

    【1】杂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跳神》:“一家媪媳姊若妹﹐森森蹜蹜﹐雁行立﹐無岐念﹐無懈骨。”

  • 岐出岐入-汉语大词典

    岐出岐入

    【1】谓出入无固定的处所。{清}{李楷}《<嵞山集>序》:“流寓之所﹐不足以當故廬。以是知岐出岐入泛泛然而無所歸者﹐皆失其家而家他人之家﹐不能以自立。”

  • 岐路-汉语大词典

    岐路

    【1】岔路。《列子·说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氏}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衆?’鄰人曰:‘多岐路。’”《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三国} {魏}{曹植}《美女篇》诗:“美女妖且閑﹐採桑岐路間。”【2】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後汉书·邓彪等传论》:“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唐}{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脚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波。”【3】指离别分手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爲在岐路﹐兒女共沾巾。”{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别易會難﹐古人所重;{江}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4】即岐路人。江湖艺人。{明}{朱有燉}《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5】不正当的途径。{唐}{张固}《幽闲鼓吹》:“{德裕}爲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拜﹐{宗閔}多方阻之未效。”

  • 岐嶇-汉语大词典

    岐嶇

    【1】崎岖。比喻艰难险阻。《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陰蒙避迴﹐岐嶇自列。”{李善}注:“岐嶇艱阻﹐得自申列也。”一本作“崎嶇”。

  • 岐途-汉语大词典

    岐途

    亦作“[岐塗]”【1】岔路。多喻不正确的道路。{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上自{游}{夏}之初﹐下終{秦}{漢}之際﹐其間岐塗詭説﹐雖紛然競起﹐而餘風曩烈﹐亦時或獨存。”一本作“歧塗”。{清}{陈恭尹}《早发新塘浦向广州东山舟中作》诗:“傷哉逝川歎﹐慟矣岐途泣。”

  • 岐陽-汉语大词典

    岐陽

    【1】{岐山}之南。{唐}{张说}《皇帝马上射赞》第七:“天子省歛﹐薄守{岐}陽。”《诗·鲁颂·閟宫》“{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汉}{郑玄}笺:“{大王}自{豳}徙居{岐}陽。”{明}{刘基}《述志赋》:“邅吾道夫西陲兮﹐聽鳴鳳於{岐}陽。”

  • 岐山-汉语大词典

    岐山

    【1】山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上古称“岐”。《文选·张衡<西京赋>》:“{岐}﹑{梁}﹑{汧}﹑{雍}。”{薛综}注引《说文》:“{岐山}在{長安}西{美陽縣}界﹐山有兩岐﹐因以名焉。”《书·禹贡》:“導{岍}及{岐}﹐至于{荆山}。”{孔}传:“三山皆在{雍州}。”《诗·大雅·緜》:“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 岐轍-汉语大词典

    岐轍

    【1】犹言歪门邪道。{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今銓曹牓闕﹐固仍舊制﹐然吏輩巧生岐轍﹐有非牓闕所能防閑者﹐豈其弊終不可革邪?”

  • 岐婆-汉语大词典

    岐婆

    【1】犹番妇。{宋}时以之称女真族妇女。《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小番鬢邊挑大蒜﹐岐婆頭上帶生蔥。”

  • 岐社-汉语大词典

    岐社

    【1】{周文王}所立的{周}室神社。《楚辞·天问》:“{伯昌}號衰﹐秉鞭作牧。何令徹彼{岐}社﹐命有{殷國}?”{朱熹}集注:“{岐}社﹐{太王}所立{岐周}之社也。”《墨子·非攻下》:“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

  • 岐徑-汉语大词典

    岐徑

    【1】岔路。{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西循大道﹐行又三里﹐由岐徑北趨{木陵村}。”

  • 岐出-汉语大词典

    岐出

    【1】文字不相同,有歧异。{清}{许宗衡}《玉井山馆笔记》:“{晉文公}渡{河}﹐北歸行賞……此與《韓非子》所載{晉文公}戰事岐出。”{刘光汉}《<新方言>後序》:“{光漢}自幼治小學﹐竊有志於此﹐以爲《淮南》之言﹐雖稍岐出﹐然皆有所承受。”

  • 岐道-汉语大词典

    岐道

    【1】岔道。{汉}{王充}《论衡·率性》:“故{楊子}哭岐道﹐{墨子}哭練絲也。”《吕氏春秋·疑似》:“{墨子}見岐道而哭之。”

  • 岐薛-汉语大词典

    岐薛

    【1】指{唐}代{岐王}{李範}和{薛王}{李业}。均{唐玄宗}弟。{唐}{顾况}《八月五日歌》:“丹青廟裏貯{姚}{宋}﹐花蕚樓中宴{岐}{薛}。”{唐}{元稹}《连昌宫词》:“百官隊仗避{岐}{薛}﹐{楊氏}諸姨車鬭風。”

  • 岐邑-汉语大词典

    岐邑

    【1】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周}{古公亶父}所建。《竹书纪年》卷上:“三年﹐自{殷}遷于{河}北。命{周公}{亶公}﹐賜以{岐邑}。”

  • 岐黄家-汉语大词典

    岐黄家

    【1】中医医生。{清}{袁枚}《徐灵胎先生传》:“其用藥也﹐神施鬼設……諸岐黄家目憆心駭。”{清}{昭槤}《啸亭续录·蒙古医士》:“故時有秘方能立奏效﹐非岐黄家所能及者。”

  • 岐路人-汉语大词典

    岐路人

    【1】{宋}代称民间艺人。犹言走江湖者。{宋}{王銍}《默记》卷下:“{晏元獻}罷相守{潁州}。一日﹐有岐路人獻雜手藝者﹐作踏索之伎。”今本岐作“歧”。

  • 多岐-汉语大词典

    多岐

    【1】见“多歧”。

  • 它岐-汉语大词典

    它岐

    【1】正途以外的其他途径。{唐}{元稹}《上令孤相公诗启》:“{稹}初不好文﹐徒以仕無它岐﹐强由科試。及有罪譴棄之後﹐自以爲廢滯潦倒﹐不復以文字有聞於人矣。”{宋}{孔平仲}《续世说·方正》:“吾不爲時相所信﹐忽自宸衷委以使務﹐必以吾它岐得之﹐何以自明?”

  • 女岐-汉语大词典

    女岐

    【1】见“女歧”。

  • 枝岐-汉语大词典

    枝岐

    【1】支流。《文选·木华<海赋>》:“爾其枝岐潭瀹﹐渤蕩成汜。”{李善}注引《管子》:“{管仲}對{桓公}曰:水别於他水﹐入於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李周翰}注:“枝岐﹐小浦也。”

  • 楊岐-汉语大词典

    楊岐

    【1】谓歧途。喻错误的道路。{明}{王衡}《郁轮袍》第七出:“兄弟也﹐我替你磨穿{墨}踵﹐你爲人莫守{楊}岐。”

  • 楊朱泣岐-汉语大词典

    楊朱泣岐

    【1】《荀子·王霸》:“{楊朱}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二三:“{楊朱}泣岐路﹐{墨子}悲染絲。”{五代}{李翰}《蒙求》:“{墨子}悲絲﹐{楊朱}泣岐。”{唐}{李商隐}《荆门西下》诗:“{洞庭湖}闊蛟龍惡﹐卻羨{楊朱}泣路岐。”

  • 狐岐-汉语大词典

    狐岐

    【1】山名。《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毕沅}注:“山在今{山西}{孝義縣}西八十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文水》:“{文水}﹐又東南流﹐與{勝水}合﹐水西出{狐岐之山}。”

  • 泣岐-汉语大词典

    泣岐

    【1】见“泣岐路”。

  • 泣岐路-汉语大词典

    泣岐路

    【1】指{战国}{杨朱}临歧路而哭泣之事。事出《淮南子·说林训》:“ {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爲其可以南,可以北。”{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二三:“{楊朱}泣岐路﹐{墨子}悲染絲。”亦省作“[泣岐]”。 《清一统志·江西统部·袁州府》“〔{宜春縣}〕{楊岐山}”注:“在{萍鄉縣}北七十里﹐世傳爲{楊朱}泣岐之所。”

  • 膏唇岐舌-汉语大词典

    膏唇岐舌

    【1】犹言膏唇拭舌。岐舌﹐谓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生平迂愚﹐恥以文字媚人﹐況敢膏唇岐舌﹐以誑知己。”

  • 悲路岐-汉语大词典

    悲路岐

    【1】传说古代{杨朱}看见四通八达的大路,可以往南,也可以往北,容易迷失方向,不觉哭了起来。见《淮南子·说林训》。后用为感伤人生道路多歧的典故。{明}{屠隆}《綵毫记·团圆受诏》:“嘆流離﹐悲路岐﹐日落天寒野曠時﹐孤燈山鬼吹。”

  • 臨岐-汉语大词典

    臨岐

    亦作“[臨歧]”【1】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清}{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诗:“泚筆作長歌﹐臨歧爲余貺。”{唐}{杜甫}《送李校书》诗:“臨岐意頗切﹐對酒不能喫。”{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自執手臨岐﹐空留下這場憔悴﹐想人生最苦别離。”{宋}{范成大}《谭德称杨商卿父子送余作诗以别》:“臨岐心曲兩茫然﹐但祝頻書無别語。”{郁达夫}《别掌书某君》诗:“這我新詩錦不如﹐臨歧叩馬請回車。”《文选·鲍照<舞鹤赋>》:“指會規翔﹐臨岐矩步。”{李善}注:“岐﹐岐路也。”

  • 西岐-汉语大词典

    西岐

    【1】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封神演义》第十九回:“汝父被覊{羑里}﹐{西岐}内外事托付何人?”

  • 軒岐家-汉语大词典

    軒岐家

    【1】指医药家。{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中:“余同縣有軒岐家{李怡春}者﹐凡貧病藥﹐未嘗責錢。”

  • 軒岐-汉语大词典

    軒岐

    【1】指医术。{元}{丁复}《赠杜一元》诗:“傳家況有{軒}{岐}閟﹐展手活人非我職。”{明}{梁辰鱼}《浣纱记·问疾》:“臣喜閲草木之書﹐頗解{軒}{岐}之術。”{清}{恽敬}《重刻<脉经>序》:“是書之精微博大﹐足以發{軒}{岐}之奥窔﹐通天地之門户。”【2】{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温病>序》:“是則秋分已前﹐皆得以熱病名之;秋分已後﹐皆得以傷寒名之矣。此{軒}{岐}﹑{仲景}立傷寒﹑温病﹑熱病之名義也。”{明}{高启}《吴县庠训导徐君善医常起人疾求诗赠之》:“解榻高齋晝日遲﹐坐談{周}{孔}雜{軒}{岐}。”{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典醫療疾﹐今《經方》﹑《本草》之書咸出焉。”

  • 豐岐-汉语大词典

    豐岐

    【1】《汉书·郊祀志下》:“{大王}建國於{岐}{梁}, {文武}興於{酆}{鎬}, 由此言之, 則{岐}﹑{梁}﹑{豐}﹑{鎬}之間, {周}舊居也。”后因以“豐岐”借指帝王的旧都。{清}{陈梦雷}《送官子之盖州序》:“聖天子崇儒重道﹐文教覃敷﹐從龍貴胄﹐人詩書而户弦誦﹐{盛京}以{豐}{岐}重地﹐文治焕然一新。”

  • 路岐人-汉语大词典

    路岐人

    【1】{宋}{元}时流动卖艺的民间艺人的俗称。{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市井》:“此外如執政府墻下空地﹐諸色路岐人﹐在此作場﹐尤爲駢闐。”{元}{石德玉}《紫云庭》第四折:“路岐人生死心難忘﹐謝相公賷發覷當﹐直把俺嗓配還鄉。”《水浒传》第二四回:“便是唱慢曲兒的{張惜惜}。我見他是路岐人﹐不喜歡。”

  • 路岐-汉语大词典

    路岐

    亦作“[路歧]”【1】歧路;岔道。《初学记》卷十六引{晋}{王廙}《笙赋》:“發千里之長思﹐咏别鶴於路歧。”{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將今夜伺之於路歧﹐與决生死。”{唐}{刘驾}《相和歌辞·贾客词》:“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2】指路歧人。{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一出:“爲路岐﹐戀佳人﹐金珠使盡没分文。”{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路歧每怎敢自專﹐這的是才人書會剗新編。”《平妖传》第三一回:“衆位在上!媳婦不是路岐﹐也不會賣藥打卦。”

  • 麥穗兩岐-汉语大词典

    麥穗兩岐

    【1】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麥穗兩歧﹐農人難辨。”【2】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後汉书·张堪传》:“〔{堪}〕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爲政﹐樂不可支。’”亦作“[麥穗兩歧]”。

  • 麥秀兩岐-汉语大词典

    麥秀兩岐

    【1】见“麥秀兩歧”。

  • 鳴岐-汉语大词典

    鳴岐

    【1】《国语·周语上》:“{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韦昭}注:“鸑鷟,鳳之别名。”{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北。相传{周}{古公亶父}迁此而兴。后以“鳴岐”谓吉祥之兆。《隋书·许善心传》:“丹烏流火﹐白雉從鳳﹐棲阿德劭﹐鳴{岐}祚隆。”{唐}{黄滔}《谢试官启》:“伏惟博士鳴{岐}瑞質﹐歌{郢}至音。蔥籠而張柳風垂﹐逈拔而嵇松雪峭。”

  • 鳴岐鳳-汉语大词典

    鳴岐鳳

    【1】鸣于{岐山}的凤凰。{唐玄宗}《幸凤泉汤》诗:“益齡仙井合﹐愈疾醴源通。不重鳴{岐}鳳﹐誰矜{陳寶}雄。”

  • 鸑鷟鳴岐-汉语大词典

    鸑鷟鳴岐

    【1】《国语·周语上》:“{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后因以“鸑鷟鳴岐”指兴王道成帝业的瑞兆。《宋书·武帝纪中》:“{周}道方遠﹐則鸑鷟鳴{岐}。”{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鸑鷟鳴{岐}﹐實始維新之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