嶔(嶔)是什么意思
崊嶔-汉语大词典
崊嶔
亦作“[嶔]”【1】高耸突兀貌。《南齐书·张融传》:“重彰岌岌﹐攢嶺聚立。嵂嶔﹐架石相陰。”原注:“〔〕吕今(切)。”
崎嶔-汉语大词典
崎嶔
亦作“[崎]”【1】引申指艰难险阻。{清}{方文}《送三兄仁植先生开府武昌》诗:“吾家十世主恩深﹐父祖嘗懸報國心。閒秩豈能酬浩蕩﹐危疆從此閲崎。”【2】犹坎坷。困顿不得志。{宋}{刘敞}《种蔬》诗之一:“聊以資素飽﹐身世實崎嶔。”【3】形容山路险阻不平。{南朝} {梁}{江淹}《扇上彩画赋》:“山乃嶄巖鬱峍﹐路必必崎嶔。”{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路循西麓﹐崎而隘。”【4】指崎岖的山路。{元}{萧贡}《灵石县》诗:“田翁樂豐歲﹐歌笑下崎。”
崎嶔歷落-汉语大词典
崎嶔歷落
亦作“[崎歷落]”【1】形容性行卓异磊落。{元}{郝敬}《寄缪大质茂才》:“捧腹一笑﹐世上機穽都盡。每暗中摸索﹐白晝觀想﹐真崎嶔歷落﹐可笑人也。”{清}{陈睿思}《观丁将军故剑》诗:“{丁公}{小永}孫子{棻}﹐崎歷落非庸人。”
崟嶔-汉语大词典
崟嶔
【1】高峻貌。{清}{王夫之}《南岳赋》:“張其華蓋﹐鬱爲煙霞﹐崱屴崟嶔﹐天門嵖岈。”
崤嶔-汉语大词典
崤嶔
【1】即{崤山}。{崤山}又名{嶔崟山},故称。{宋}{曾巩}《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又稱{翕}嘗令{澠池}﹐治{崤嶔}之道﹐有黄龍白鹿之瑞。”
嶇嶔-汉语大词典
嶇嶔
亦作“[嶇]”【1】谓道路险阻不平。{唐}{孟郊}《赠竟陵卢使君虔别》诗:“歸人憶平坦﹐别路多嶇嶔。”{宋}{王安石}《吴任道说应举时事》诗:“{懸瓠}城南陂水深﹐春泥滿眼路嶇嶔。”【2】形容山势峻险。{唐}{孟郊}《连州吟》之二:“方尋魂飃﹐南夢山嶇嶔。” 《文选·王褒<洞箫赋>》:“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嶔巋崎﹐倚巇迤﹐誠可悲乎﹐其不安也。”{李善}注:“嶇嶔﹑巋崎﹐皆山險峻之貌。”{清}{魏源}《拟庐山石门涧诗》之二:“探勝忘嶇﹐息囂得潺湲。”{王闿运}《巫山天岫峰诗序》:“前後相對﹐嶇嶔參差。”
嶔-汉语大词典
嶔
【1】屈曲;不平。{明}{袁宏道}《游盘山记》:“而松之抉石罅出者﹐嶔虬曲﹐與石争怒。”{严复}《原强》:“使其爲磚也﹐嶔竵﹐小大不均﹐則雖遇至巧之工﹐亦僅能版以築之﹐成一糞土之墻而已矣。”【2】险峻。{明}{刘基}《寄江西黄伯善兄弟》诗:“霞標日觀矗南斗﹐石門雙闕撑嶔。”
嶔-汉语大词典
嶔
“[嵚]”的繁体字。《廣韻》去金切,平侵,溪。【1】高而峻险。《文选·木华<海赋>》:“若乃巖坻之隈,沙石之嶔,毛翼産鷇,剖卵成禽。”{李善}注:“嶔,沙石嶔岑也。”【2】倾斜。参见“[嶔斜]”﹑“[嶔]”。
嶔-汉语大词典
嶔
【1】见“嶔”。
嶔嶇-汉语大词典
嶔嶇
【1】险阻不平。{明}{陈亮}《高彦恢適安堂》诗:“用世豈無心﹐出門畏嶔嶇。”《子华子·执中》:“心胷之兩間﹐其容幾何﹐然則歷陸嶔嶇﹐{太行}﹑{雁門}横塞之。”
嶔斜-汉语大词典
嶔斜
【1】歪斜。{清}{曹寅}《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诗之二:“繩量馬道不嶔斜﹐雁字排栽築水沙。”
嶔崎-汉语大词典
嶔崎
亦作“[嶔█]”亦作“[嶔奇]”【1】比喻品格卓异。{宋}{秦观}《南都新亭行寄王子发》诗:“亭下嶔崎{淮海}客﹐末路逢公詩酒共。”{清}{姚鼐}《论书绝句》之五:“本是嶔奇可笑人﹐衰羸今況髮如銀。”【2】险峻;不平。{清}{黄遵宪}《寄四弟》诗:“樹根兩坐石﹐一平一嶔。”{南朝} {宋}{谢灵运}《山居赋》:“上嶔崎而蒙籠﹐下深沈而澆激。”{宋}{王明清}《挥麈後录》卷二:“踰萬松之峻嶺﹐設兩關而嶔崎。”{汉}{王延寿}《王孙赋》:“生深山之茂林﹐處嶄巖之嶔崎。”
嶔巇-汉语大词典
嶔巇
亦作“[巇]”亦作“[嶔]”【1】险峻貌。{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体系》:“所見名山洞壑﹐嶔窅﹐無一同者。”{唐}{刘禹锡}《伤我马词》:“夷則沮洳﹐高則巇。”《文选·张衡<南都赋>》:“岝嵬﹐巇屹。”{李善}注:“廞巇﹐山相對而危險之貌也。”
嶔然-汉语大词典
嶔然
【1】形容山石突出。{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争爲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
嶔-汉语大词典
嶔
【1】见“嶔巇”。
嶔崎歷落-汉语大词典
嶔崎歷落
【1】见“嶔崎磊落”。
嶔歷落-汉语大词典
嶔歷落
【1】见“嶔崎磊落”。
嶔嵌-汉语大词典
嶔嵌
【1】险峻不平。{宋}{韩维}《孔先生以仙长老山水略录见约同游》诗:“緣源散討不知極﹐但見洞穴争嶔嵌。”【2】指险峻的山。{宋}{谢翱}《雨饮玲珑岩下》诗:“垂雲起嶔嵌﹐衣被松與桂。”
嶔崎磊落-汉语大词典
嶔崎磊落
亦作“[嶔歷落]”亦作“[嶔崎歷落]”【1】比喻品格卓异出群。{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嶔崎磊落﹐輪囷多節﹐英絶之士﹐吾見亦寡哉!”{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周伯仁}道{桓茂倫}﹐嶔崎歷落﹐可笑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個嶔崎磊落的人﹐這人姓{王}名{冕}。”{宋}{秦观}《人才》:“雖有嶔歷落﹑穎脱絶倫之士﹐執事者始以名聞﹐未及試之﹐而媒蘖其短者固已圜視而起矣!”
嶔邃-汉语大词典
嶔邃
【1】高大深邃。《南齐书·王慈传》:“今扃禁嶔邃﹐動延車蓋﹐若使鑾駕紆覽﹐四時臨閲﹐豈不重增聖慮﹐用感宸衷?”
嶔巖-汉语大词典
嶔巖
【1】深邃。《文选·扬雄<甘泉赋>》:“崇丘陵之駊騀兮﹐深溝嶔巖而爲谷。”{李善}注:“嶔巖﹐深貌也。” 【2】倾斜。《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盤石裖崖﹐嶔巖倚傾。”{颜师古}注引{郭璞}曰:“嶔巖﹐欹貌。”【3】谓外倾的山岩。{明}{李贽}《其思革子》:“當其時﹐三人皆赴{楚}﹐幸而同會於赴{楚}之途﹐不幸而同風雪於嶔巖之間。”《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師出﹐{百里子}與{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爾即死﹐必於{殽}之嶔巖﹐是{文王}之所辟風雨者也。’”
嶔岑山-汉语大词典
嶔岑山
亦名“[嶔崟山]”【1】{崤山}的别称。《後汉书·光武帝纪上》“{馮異}與{赤眉}戰於{崤底}”{唐}{李贤}注:“{崤}﹐山名;底﹐阪也。一名{嶔岑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三崤》“{三崤山}﹐亦曰{二崤}”注:“一名{嶔崟山}。”
嶔衝-汉语大词典
嶔衝
【1】突陷不平。{清}{刘大櫆}《重修孙公桥记》:“乃伐石遠山﹐人担馬馱﹐﹐嶔衝﹐小大畢取。”
嶔崖-汉语大词典
嶔崖
【1】高险的山崖。{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反齗叉牙踔嶔崖﹐蛇首狶鬣虎豹皮。”
嶔崟-汉语大词典
嶔崟
【1】高大;险峻。《文选·张衡<思玄赋>》:“嘉{曾氏}之歸耕兮﹐慕{歷阪}之嶔崟。”{张铣}注:“嶔崟﹐高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崟﹐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唐}{骆宾王}《帝京篇》:“桂殿嶔崟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清}{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诗:“先我入深巖﹐嶔崟剖重嶂。”
嶔崟山-汉语大词典
嶔崟山
【1】见“嶔岑山”。
嶔-汉语大词典
嶔
同“[嶔崎]”亦作“[嶔]”【1】比喻品格卓异。{明}{李沂}《赠魏子》诗:“{魏生}嶔目如電﹐{董子}祠旁忽相見。”【2】不平;高峻。{宋}{杨万里}《揭扬道中》诗之一:“猒穿山徑石嶔﹐喜見川原路坦夷。”{清}{吴伟业}《九峰草堂歌》:“層閣嶔俯碧潭﹐回廊窈窕穿修竹。同志相期四五人﹐幽棲幾處依林麓。”
嶔岑-汉语大词典
嶔岑
【1】高峻。{明}{刘基}《沐浴子》诗:“登山望{漢}京﹐樓觀蔚嶔岑。”《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嶔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洪兴祖}补注:“嶔岑﹐山高險也。”{朱熹}集注:“嶔﹐音欽﹐一作‘’。岑﹐音吟﹐一作‘崯’﹐一作‘崟’。”{南朝} {齐}{陆厥}《京兆歌》:“邐迤傍無界﹐嶔岑鬱上千。”{唐}{元结}《望仙府》诗:“山鑿落兮眇嶔岑﹐雲溶溶兮木木木。”【2】指高峻的山峰。{清}{成鹫}《登太科峰顶》诗:“愛山登陟不辭勞﹐直上嶔岑振敝袍。”
嶔-汉语大词典
嶔
【1】不正;倾斜。《玉枢宝经》:“五行奇蹇﹐九曜嶔。”{宋}{文天祥}《跋诚斋锦江文稿》:“惟亭閣尚留其名﹐而屋亦化爲烏有矣;有則嶔老壓﹐亦未知其爲當時屋否也。”
嶔奇-汉语大词典
嶔奇
【1】见“嶔崎”。
欹嶔歷落-汉语大词典
欹嶔歷落
【1】形容品格独特﹐心地光明。{金}{元好问}《李进之迂轩》诗之一:“欹嶔歷落從人笑﹐潦倒麤疏我自真。”
碕嶔-汉语大词典
碕嶔
【1】绵亘高峻貌。{明}{何景明}《石矶赋》:“其山脩亘偉鞾﹐萃欝碕嶔。”
盤嶔-汉语大词典
盤嶔
【1】山峦盘曲高耸。{唐}{独孤及}《招北客文》:“巒崖盤嶔﹐天壁夐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