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嶺

嶺(嶺)是什么意思

  • 山 岭(嶺) 陵 丘 岑 峦 峤 岳 嶂-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山 岭(嶺) 陵 丘 岑 峦 峤 岳 嶂

    [山shān 岭(嶺)lǐng 陵líng 丘qīu 岑cén 峦luán 峤qiáo 岳yuè 嶂zhàng]

    同 都和山有关。

    异 【山】 指石头大山。《尚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王羲之《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

    【岭】 ①小而尖的山。谢灵运《初去郡》诗:“登岭始山行”。 ②泛指山。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却顾:回头看) ③山脉。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

    【陵】 大土山。《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孙子兵法·军争》:“用兵之法,高陵勿向。”《韩非子·奸劫弑臣》:“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而求生”。

    【丘】 ①夹在大山中间的小土山。《庄子·秋水》:“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商君书·徕民》:“秦国四竟以内,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者于律也。”(秦国四境之内,岭坡、土山、洼湿的土地,十年不收赋税。阪:音bǎn。于律:写在法律上) ②山。《汉书·司马相如列传》:“以登介丘”。(介丘:大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岑】 小而高的山。柳宗元《零陵春望》诗:“云断岣嵝岑”。(岣嵝:音gǒu lǒu,衡山的主峰,也是衡山的别名)

    【峦】 ①小而尖的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丘峦崩摧”。 ②山脊,山梁。王勃《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峤】 尖而高的山。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诗:“跂予间衡峤。”(抬起脚后跟看远方,但被衡山的山尖隔开。间:隔开。衡:衡山)

    【岳】 高大的山。《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崧:山高大的样子。骏:借为“峻”。极:达到)

    【嶂】 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般的山峰。郦道元《水经注·江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成语有“层峦叠嶂”。

    注 在古代,“岭”和“嶺”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现“嶺”简化为“岭”。

  • 五嶺-汉语大词典

    五嶺

    亦作“[五領]”【1】(2)通往岭南的五条路。{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地理·五岭》:“自{秦}世有五嶺之説,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嶺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福建}之{汀},入{廣東}之{循梅},一也;自{江西}之{南安},入{大庾}﹑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彬}入{連},三也;自{道}入{廣西}之{賀},四也;自{全}入{静江},五也。”【2】(1){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的总称,位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北有{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汉书·张耳传》作“五領”﹐{颜师古}注引{邓德明}《南康记》:“{大庾領}一也﹐{桂陽}{騎田領}二也﹐{九貞}{都龐領}三也﹐{臨贺}{萌渚領}四也﹐{始安}{越城領}五也。”{晋}{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嶺表﹐揚旌萬里外。”{毛泽东}《长征》诗:“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说,指{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五岭﹐见《文选·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嶺表”{李善}注。

  • 半嶺-汉语大词典

    半嶺

    【1】半山腰。{宋}{苏轼}《登州孙氏万松堂》诗:“萬松誰種已摐摐﹐半嶺蒼雲映此邦。”{唐}{杜甫}《雨》诗:“晴飛半嶺鶴﹐風亂平沙樹。”《晋书·阮籍传》:“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

  • 南嶺-汉语大词典

    南嶺

    【1】{湘}﹑{赣}﹑{粤}﹑{桂}四省区边境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地的总称。为{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自东向西主要有{大庾}﹑{骑田}﹑{萌渚}﹑{都庞}和{越城}等五岭。【2】南边的山岭。{宋}{苏轼}《三月二十九日》诗之一:“南嶺過雲開紫翠﹐北江飛雨送淒涼。”{唐}{李白}《禅房怀友人岑伦》诗:“目極何悠悠﹐梅花南嶺頭。”{晋}{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一:“延目識南嶺﹐空歎将焉如。”{逯钦立}校注:“南嶺﹐指{庐山}。”

  • 匡嶺-汉语大词典

    匡嶺

    【1】{江西}{庐山}的别称。《梁书·张缵传》:“眄{匡嶺}以躊躇﹐想霞裳於雲仞;流{姮娥}之逸響﹐發{王子}之清韻。”《陈书·文学传·徐伯阳》:“{鄱陽王}爲{江州}刺史﹐{伯陽}嘗奉使造焉。王率府僚與{伯陽}登{匡嶺}﹐置宴﹐酒酣﹐命筆賦劇韻二十﹐{伯陽}與{祖孫登}前成﹐王賜以奴婢雜物。”

  • 岡嶺-汉语大词典

    岡嶺

    【1】山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城跨岡嶺﹐濱阻三江。”{宋}{苏轼}《放鹤亭记》:“{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唐}{张说}《游龙山静胜寺》诗:“鬱茀吐岡嶺﹐微蒙在烟霧。”

  • 仙霞嶺-汉语大词典

    仙霞嶺

    【1】在{浙江省}西南部,绵延{浙}﹑{闽}﹑{赣}边境。西南接{武夷山},东北接{天台山},为{钱塘江}﹑{瓯江}及{闽江}分水岭。主峰{披云尖}在{龙泉县}南。同名山峰在{江山县}南。南端有{仙霞关},为{浙}﹑{闽}交通要道。{朱德}《经闽西感怀》诗:“越過{仙霞嶺}﹐早登{天台山}。”{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方才夢見{馬士英}被雷擊死{台州}山中﹐{阮大鋮}跌死{仙霞嶺}上。”{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好了﹐好了﹐我{阮大鋮}走過這{仙霞嶺}﹐便算第一功了。”

  • 八達嶺-汉语大词典

    八達嶺

    【1】在{北京市}西北{延庆县}南。为{军都山}山峰。{元}置屯军﹐称{居庸北口}。{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置关城。城关气势雄伟﹐{长城}蜿蜒起伏﹐为首都游览胜地。{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岔道八达岭》:“出{居庸關}﹐北往{延慶州}﹐西往{宣鎮}﹐路從此分﹐故名{八達嶺}。”

  • 玄嶺-汉语大词典

    玄嶺

    【1】高峻的山岭。{三国} {魏}{嵇康}《琴赋》:“玄嶺巉巖﹐岞峈嶇崯。”{唐}{王勃}《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絶域天成﹐珍臺地起。揆刹玄嶺﹐圖基丹嶠。”

  • 商嶺-汉语大词典

    商嶺

    【1】即{商山}。{唐}{黄滔}《蒋先辈启》:“{相如}徵出于{上林}﹐{賈誼}召來于{宣室}﹐不然者隱于{商嶺}﹐棲向{傅巖}﹐克俟搜羅﹐直膺夢寐。”{唐}{张乔}《题郑侍御蓝田别业》诗:“小徑通{商嶺}﹐高窗見{杜陵}。”

  • 危嶺-汉语大词典

    危嶺

    【1】高山。{明}{戴良}《抵富阳宿县治作》诗:“解鞍憇危嶺﹐倚劍望幽壑。”

  • 分水嶺-汉语大词典

    分水嶺

    亦称“[分水綫]”【1】河流的分界线。多以山脉为界,故名。{唐}{元稹}《分水岭》诗:“崔嵬分水嶺﹐高下與雲平。上有分流水﹐東西隨勢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嶓冢}以東﹐水皆東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即其地勢源流所歸。故俗以{嶓冢}爲分水嶺。”【2】比喻两种事物的分界线。{朱光潜}《诗论》第十一章:“历史家分诗的时期﹐也往往把六朝归入一个段落。{唐}朝又归入另外一个段落﹐好象以为两段落间有一个很清楚的分水线。”{柯灵}《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一九四九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肇始。”

  • 分茅嶺-汉语大词典

    分茅嶺

    【1】即{十万大山}。在{广东省}{东兴各族自治县}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汉}{马援}立铜柱处,或谓{唐}{马总}所立。参阅《广东通志·山川》。

  • 分嶺-汉语大词典

    分嶺

    【1】两个地域分界的山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沅水}又東與{諸魚溪}水合﹐水北出{諸魚山}﹐山與{天門郡}之{澧陽縣}分嶺。”

  • 叢山峻嶺-汉语大词典

    叢山峻嶺

    【1】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一直把煤从深山里运到停在江边的大轮船上。”{吴晨笳}《姐妹》:“河上架着一道长长的木桥﹐桥那头是{屯青公路}({屯溪}到{青阳})﹐它穿过丛山峻岭﹐弯弯曲曲绕了过去。”

  • 大庾嶺-汉语大词典

    大庾嶺

    【1】五岭之一。古名{塞上}﹑{台岭}﹐相传{汉武帝}有{庾}姓将军筑城于此﹐因有{大庾}之名。又名{东峤}﹑{梅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交界处﹐向为{岭南}﹑{岭北}的交通咽喉。{陈毅}《登大庾岭》诗:“{大庾嶺}上暮天底﹐{歐}{亞}風雲望欲迷。”{宋}{苏轼}《赠岭上老人》诗:“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箇回?”

  • 山嶺-汉语大词典

    山嶺

    【1】连绵的高山。亦泛指山岳。{峻青}《秋色赋》:“打下来的麦子﹐则象一座座的山岭堆在铁路两旁的场地上。”{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川氣冒山嶺﹐驚湍激巖阿。”《宋书·鲜卑吐谷浑传》:“{甘谷嶺}北有雀鼠同穴﹐或在山嶺﹐或在平地。 ”

  • 岑嶺-汉语大词典

    岑嶺

    【1】高山。{唐}{皎然}《答俞校书冬夜》诗:“遥得{四明}心﹐何須蹈岑嶺。”《文选·木华<海赋>》:“岑嶺飛騰而反覆﹐{五嶽}鼓舞而相磓。”{张铣}注:“岑嶺﹐山也。言波浪如山飛騰﹐上下反覆。”

  • 岱嶺-汉语大词典

    岱嶺

    【1】指{泰山}。《诗·齐风》{唐}{陆德明}释文:“{齊}者﹐太師{吕望}所封之國也。其地{少皥}{爽鳩氏}之墟﹐在《禹貢》{青州}﹑{岱嶺}之陰﹐{濰}{淄}之野﹐{營丘}之側。”{唐}{王勃}《广州宝严寺舍利塔碑》:“{越}溪仙鍔﹐吐光芒而駭人;{岱嶺}寒松﹐排風飈以成性。”

  • 岷嶺-汉语大词典

    岷嶺

    【1】即{岷山}。{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紫收{岷}嶺芋﹐白種{陸}池蓮。”{唐}{卢纶}《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诗:“{襃谷}通{岷}嶺﹐青冥此路深。”{唐}{张说}《再使蜀道》诗:“青春客{岷}嶺﹐白露摇{江}服。”

  • 峯嶺-汉语大词典

    峯嶺

    亦作“[峰嶺]”【1】山岭。{宋}{梅尧臣}《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中峰》诗:“忽覺在煙霓﹐回看峰嶺變。”《魏书·崔挺传》:“西北數里有{斧山}﹐峯嶺高峻。”{唐}{陈子昂}《修竹篇》诗:“峯嶺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 峻嶺-汉语大词典

    峻嶺

    【1】连绵的高山。{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明}{刘基}《过闽关》诗:“峻嶺如弓驛路賒﹐清溪一帶抱水斜。”{清}{徐翔鵾}《普安道中》诗:“横穿峻嶺幾千丈﹐直下危峰數十盤。”

  • 崖嶺-汉语大词典

    崖嶺

    【1】高崖峻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水}({桐溪水})出{吴興郡}{於潛縣}北{天目山}。山極高峻﹐崖嶺竦疊﹐西臨峻澗。”

  • 崑嶺-汉语大词典

    崑嶺

    【1】即{昆仑山}。{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崑嶺}之中﹐百神所在﹐{首陽}之路﹐八駟竝驅。”{晋}{郭璞}《游仙诗》之十:“璇臺冠{崑嶺}﹐西海濱招摇。”

  • 崗嶺-汉语大词典

    崗嶺

    【1】犹山冈。{刘白羽}《新社会的光芒》:“前年他们在{四平}作战的工事﹐就修筑在那面岗岭上。”

  • 崇山峻嶺-汉语大词典

    崇山峻嶺

    【1】高大陡峻的山岭。{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二:“第二天﹐这一小队人马进入崇山峻岭的{雁北}。”{清}{梅曾亮}《书棚民事》:“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崇山峻嶺人迹不可通之地開種旱穀﹐以佐稻粱。”

  • 嵰嶺-汉语大词典

    嵰嶺

    【1】即嵰山。{清}{{惜秋}{旅生}}《维新梦·采矿》:“雪紅{嵰}嶺﹐灰黑{昆}池。”

  • 嶺-汉语大词典

    “[岭]”的繁体字。《廣韻》良郢切,上静,來。【1】山道。《说文·山部新附》:“嶺,山道也。”{南朝 宋}{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诗:“日末澗增波,雲生嶺逾疊。”{黄节}注:“嶺,山道也。”【2】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亦泛指山峰。{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羣仙長嘆驚此物,千崖萬嶺相縈鬱。”{宋}{吕祖谦}《卧游录》:“{阮籍}往觀,見其人擁膝巖側。{籍}登嶺就之,箕距相對。”《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前至一嶺,名{摩天嶺},馬不堪行,{艾}步行上嶺。”【3】相连的山。{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崇墉岡連以嶺屬,朱闕巖巖而雙立。”《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峯於千嶺。”{李周翰}注:“直上孤立曰峯,平高而長曰嶺。”{宋}{韩拙}《山水纯全集·论山》:“{洪谷子}云:尖者曰峯,平者曰陵,圓者曰巒,相連者曰嶺。”{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4】高大的山脉。如:{葱岭}﹑{秦岭}﹑{兴安岭}。【5】特指{五岭}。《史记·南越列传》:“會暑溼,士卒大疫,兵不能踰{嶺}。”{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嶺}之南,其州七十。其二十二,隸{嶺}南節度府。”{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紹聖}中,謫{元祐}大臣過{嶺}。”

  • 嶺雁-汉语大词典

    嶺雁

    【1】{岭}南来的雁。借喻书信。{唐}{韩琮}《春愁》诗:“{吴}魚{嶺}雁無消息﹐水誓蘭情别來久。”

  • 嶺南派-汉语大词典

    嶺南派

    【1】现代中国画流派之一。始创于{广东}{番禺}{高剑父}({崙})﹑{高奇峰}({嵡})兄弟。他们早年师事花鸟画家{居廉},曾留学{日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多画{中国}南方风物,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丽,世称岭南派。

  • 嶺南-汉语大词典

    嶺南

    【1】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中﹐以{隱之}爲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領平{越}中郎將。”{宋}{苏轼}《食荔枝》诗之二:“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適余自{嶺}南歸﹐吾父自至{蕭爽樓}謂{芸}曰:‘前事我已盡知﹐汝盍歸乎?’”

  • 嶺北-汉语大词典

    嶺北

    【1】山的北面。{唐}{杜牧}《秋晩怀茅山石涵村舍》诗:“雲暖採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2】特指{五岭}以北。{晋}{嵇含}《南方草木状·水松》:“水松﹐葉如檜而細長﹐出南海。土産衆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無偑服者。{嶺}北人極愛之。”{唐}{韩愈}《次同冠峡》诗:“無心思{嶺}北﹐猿鳥莫相撩。”

  • 嶺南三家-汉语大词典

    嶺南三家

    【1】指{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王隼}辑有《岭南三大家诗选》。

  • 嶺岑-汉语大词典

    嶺岑

    【1】小山。{宋}{苏轼}《雷州》诗之三:“下居近流水﹐小巢依嶺岑。”

  • 嶺海-汉语大词典

    嶺海

    【1】指两{广}地区。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故名。{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文文山}死節﹐諸公傷悼之作佳者﹐如……{黄誠信}云:‘三百餘年樂育恩﹐晩從科目得斯人﹐崎嶇{嶺海}期年國﹐零落氈毛萬里身。’皆可傳頌。”{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清}{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一朝應蒲穀(轂)之錫﹐專制{嶺海}間﹐比於古之藩鎮﹐不亦身與名之兩全乎?”{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雖在萬里之外﹐{嶺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閒﹐輦轂之下。”

  • 嶺頭-汉语大词典

    嶺頭

    【1】特指{五岭}的山顶。{唐}{王建}《送严大夫赴桂州》诗:“{嶺}頭分界候﹐一半屬{湘潭}。”{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嶺}頭刺竹蒙籠密﹐火拆紅蕉焰燒日。”{唐}{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诗:“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雲。”【2】山顶。{唐}{杜甫}《南楚》诗:“無名江上草﹐隨意嶺頭雲。”{唐}{李益}《扬州送客》诗:“聞道望鄉聞不得﹐梅花暗落嶺頭雲。”{宋}{柳永}《临江仙》词:“{荆}王魂夢﹐應認嶺頭雲。”

  • 嶺蜑-汉语大词典

    嶺蜑

    【1】居于{岭}南的蜑族。{清}{黄遵宪}《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噫嘻{劉}氏五十年﹐一方{嶺}{蜑}殊可憐。”《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序》:“{閩}陋{荆}蹙﹐{楚}開蠻服。剥剽弗堪﹐{吴}{越}其尤。牢牲視人﹐{嶺}{蜑}遭{劉}。”

  • 嶺-汉语大词典

    【1】见“嶺嶠”。

  • 嶺陰-汉语大词典

    嶺陰

    【1】山的北面。{元}{王恽}《玉堂嘉话》卷八:“嶺陰多松林﹐其陽帳殿在焉。”{唐}{戴叔伦}《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诗:“嶺陰無瘴癘﹐地隙有蘭蓀。”

  • 嶺阪-汉语大词典

    嶺阪

    亦作“[嶺坂]”【1】山坡。{北周}{庾信}《终南山义谷铭》:“乘輿嶺阪﹐舉鍤雲根。”{汉}{桓宽}《盐铁论·轻重》:“是猶棄江臯河濱﹐而田於嶺坂菹澤也。”

  • 嶺左-汉语大词典

    嶺左

    【1】指{五岭}的东面。《晋书·吕光载记》:“今{康寧}在南﹐阻兵伺隙﹐若大駕西行﹐{寧}必乘虚出于{嶺}左。”

  • 嶺堠-汉语大词典

    嶺堠

    【1】山上的土堡。{唐}{许棠}《寄建州姚员外》诗:“{嶺}堠蠻雲積﹐{閩}空瘴雨垂。”

  • 嶺坂-汉语大词典

    嶺坂

    【1】见“嶺阪”。

  • 嶺越-汉语大词典

    嶺越

    【1】指今{广东}﹑{浙江}两省之地。《新唐书·冯盎传》:“{隋}季崩蕩﹐海内震騷﹐{唐}雖應運﹐而風教未孚﹐{嶺}{越}無所係屬。公克平二十州﹐地數千里﹐名位未正﹐請上{南越王}號。”

  • 嶺徼-汉语大词典

    嶺徼

    【1】指{五岭}以南地区。徼,边界。{唐}{皮日休}《移元徵君书》:“今天下雖無事﹐{河}{湟}有黠虜之患﹐{嶺}徼有逋蠻之虞。”{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序》:“{滇}南車馬﹐縱貫{遼陽}﹐{嶺}徼宦商﹐衡游{薊}北。”《新唐书·天文志一》:“自{豫章}迄{會稽}﹐南逾{嶺}徼﹐爲{越}分。”

  • 嶺嶠-汉语大词典

    嶺嶠

    亦作“[嶺]”【1】泛指{五岭}地区。{清}{顾炎武}《赋得越鸟巢南枝》诗:“路入關河夜﹐思縈{嶺}嶠時。”{宋}{沈括}《梦溪笔谈·药议》:“{嶺}嶠微草﹐凌冬不凋;{并汾}喬木﹐望秋先隕。”{南朝} {陈}{徐陵}《陈公九锡文》:“長驅{嶺}﹐夢想京畿。緣道酋豪﹐遞爲榛梗。”

  • 嶺梅-汉语大词典

    嶺梅

    【1】指{大庾岭}上的梅花。{大庾岭}上梅花,古来有名。因{岭}南北气候差异,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宋}{苏轼}《定风波》词:“萬里歸來顔愈少﹐微笑﹐時時猶帶{嶺}梅香。”{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诗:“秋雨漫湘竹﹐陰風過{嶺}梅。”

  • 嶺腹-汉语大词典

    嶺腹

    【1】犹山腰。{唐太宗}《咏雨》诗:“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 嶺崗-汉语大词典

    嶺崗

    【1】犹山冈。{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不料爬上一道岭岗﹐忽然看见远远前方有一片电灯光象一片发亮的红云。”

  • 嶺隘-汉语大词典

    嶺隘

    【1】山岭上险要的隘口。{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又三里﹐逶迤至嶺隘﹐有屋跨其間﹐曰{黄嶺}。”

  • 嶺外-汉语大词典

    嶺外

    【1】指{五岭}以南地区。《後汉书·顺帝纪》:“{九真}太守{祝良}﹑{交阯}刺史{張喬}慰誘{日南}叛{蠻}﹐降之﹐{嶺}外平。”《宋史·狄青传》:“又破沿江九州﹐圍{廣州}﹐{嶺}外騷動。”{唐}{高適}《送柴司户之岭外》诗:“{嶺}外資雄鎮﹐朝端寵節旄。”{宋}{梅尧臣}《和次道金桔》:“誰傳{嶺}外信﹐尚帶霜前葉。”

  • 嶺表-汉语大词典

    嶺表

    【1】岭外。{清}{赵翼}《岳忠武墓》诗:“全家簿録赴{嶺}表﹐僅有獄卒潛瘞尸。”{南朝} {宋}{陆徽}《荐朱万嗣表》:“搏{嶺}表之清風﹐負宇冰之潔望。”《晋书·滕脩传》:“{廣州}部曲督{郭馬}等爲亂﹐{皓}以{脩}宿有威惠﹐爲{嶺}表所伏﹐以爲使持節都督{廣州}軍事﹑鎮南將軍﹑{廣州}牧以討之。”

  • 嶺廣-汉语大词典

    嶺廣

    【1】指{岭}南两{广}之地。《元史·郝经传》:“兩{淮}之兵盡集{白鷺}﹐{江西}之兵盡集{隆興}﹐{嶺}{廣}之兵﹐盡集{長沙}。”

  • 嶺嶂-汉语大词典

    嶺嶂

    【1】高险的山岭。{唐}{宋之问}《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嶺嶂窮攀越﹐風濤極沿濟。”{元}{王恽}《白鹿嵬歌》:“{太行}西來萬馬奔﹐嶺嶂横截摩青雲。”

  • 嶺岫-汉语大词典

    嶺岫

    【1】山岭。{唐}{吕岩说}《灵茅赋》:“或結根於{江}{漢}之澳﹐或蓄苗於嶺岫之中。”{清}{顾炎武}《赠黄职方师正》诗:“一出事君王﹐牧馬踰嶺岫。”

  • 巖嶺-汉语大词典

    巖嶺

    【1】山岭。{唐}{崔融}《启母庙碑序》:“紫雲合沓於溪澗﹐白露氛氲於巖嶺。”{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唐朝上》:“〔{李思訓}〕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湍瀨潺湲﹐雲霞縹緲﹐時覩神仙之事﹐窅然巖嶺之幽﹐時人謂之{大李將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溱水》:“崖峻岨﹐巖嶺干天﹐交柯雲蔚﹐霾天晦景﹐謂之{瀧中}。”

  • 衡嶺-汉语大词典

    衡嶺

    【1】{衡山}。{南朝} {陈}{阴铿}《侍宴赋得夹池竹》诗:“{湘川}染别淚﹐{衡嶺}拂仙壇。”{晋}{桓玄}《南游衡山》诗序:“歲次降婁夾鐘之初﹐理檝將遊於{衡嶺}。”

  • 庾嶺-汉语大词典

    庾嶺

    【1】山名。即{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在{江西省}{大庾县}南。{岭}上多植梅树,故又名{梅岭}。《红楼梦》第五十回:“《賦得紅梅花》詩:‘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郁达夫}《送友人之广东》诗:“海天若有行人便﹐{庾嶺}梅花寄一枝。”{宋}{王巩}《闻见近录》:“{庾嶺}險絶聞天下……紅白梅夾道﹐行者忘勞。”{唐}{郑谷}《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庾嶺}梅花覺﹐{隋堤}柳暗驚。”

  • 巴山度嶺-汉语大词典

    巴山度嶺

    【1】爬山越岭。《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見{解珍}﹑{解寶}便道:‘我兄弟兩箇﹐原是獵户出身﹐巴山度嶺得慣。’”

  • 巴山越嶺-汉语大词典

    巴山越嶺

    【1】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虬。”

  • 玉嶺-汉语大词典

    玉嶺

    【1】仙山。{清}{汪懋麟}《中秋日司农公以履霜桃见饷作歌》:“紫文青色産玉嶺﹐鴨卵不數{西王}桃。”《太极真人歌》:“迴我神霄輦﹐遂造玉嶺阿。”【2】山岭的美称。{唐}{王初}《书秋》诗:“人間玉嶺清宵月﹐天上銀河白晝風。”{南朝}{梁简文帝}《又答湘东王书》:“相見之期﹐未知何日。瞻言玉嶺﹐静對金關。”

  • 木皮嶺-汉语大词典

    木皮嶺

    【1】山名。在今{甘肃}{成县}东。山势高峻,古代为入{陇}要冲。{清}{陈维崧}《念奴娇》词:“{麥積山}高﹐{木皮嶺}滑﹐度{隴}何須怯。”{唐}{杜甫}《木皮岭》诗:“南登{木皮嶺}﹐艱險不易論……遠岫争輔佐﹐千巖自崩奔。始知五嶽外﹐别有他山尊。”

  • 梅嶺-汉语大词典

    梅嶺

    【1】山名。即{大庾岭}。五岭之一。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古时岭上多植梅,故名。{宋}{苏轼}《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一:“回首天涯一惆悵﹐却登{梅嶺}望楓宸。”{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一:“短日行{梅嶺}﹐寒山落{桂林}。”【2】山名。亦名{飞鸿山},在{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据传{梅福}曾学道于此,因以得名。其岭冈峦起伏,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岭上有{梅仙坛}。现建有宾馆,为避暑旅游胜地。【3】山名。亦作“[梅領]”。在{江西省}{宁都县}东北。《史记·东越列传》:“是時樓船將軍{楊僕}使使上書﹐願便引兵擊{東越}。上曰士卒勞倦﹐不許﹐罷兵﹐令諸校屯{豫章}{梅領}待命。”{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梅嶺}在{虔化縣}東北百二十八里。’{虔州}{漢}亦屬{豫章郡}。”

  • 梅花嶺-汉语大词典

    梅花嶺

    【1】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广储门}外。{明}{万历}中,州守{吴秀}浚河积土成丘,丘上植梅,故名。{明}末,{清}兵攻破{扬州},{史可法}死难,家人葬其衣冠于此。{清}在此设梅花书院。{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萬曆}二十年﹐太守{吴秀}開濬城濠﹐積土爲嶺﹐樹以梅﹐因名{梅花嶺}。”《明史·史可法传》:“{可法}死﹐覓其遺骸。天暑﹐衆屍蒸變﹐不可辨識。踰年﹐家人舉袍笏招魂﹐葬於{揚州}郭外之{梅花嶺}。”【2】即{大庾岭}。在{江西省}{大余县}﹑{广东省}{南雄县}交界处。{宋}{苏轼}《清远舟中寄耘老》诗:“小寒初度{梅花嶺}﹐萬壑千巖背人境。”{王文诰}辑注引《南安志》:“{大庾嶺}﹐其上多梅花﹐又名{梅嶺}。”

  • 楊家嶺-汉语大词典

    楊家嶺

    【1】地名。在{陕西省}{延安市}西北。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在地。{周立波}《一个伟大文献的诞生》:“{杨家岭}﹐这个黄土群山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峁﹐从三十年代后期到四十年代﹐是全国人民仰望的政治中心﹐是领导全国抗{日}战争的真正的总司令部。”{贺敬之}《放歌集·回延安》:“{杨家岭}的红旗呵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 横嶺-汉语大词典

    横嶺

    【1】指五岭。{唐}{韩愈}《刘生》诗:“{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横{嶺}入炎洲。”{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横{嶺}﹐謂{五嶺}也。”

  • 曾嶺-汉语大词典

    曾嶺

    【1】高山。曾,通“層”。《宋书·谢灵运传》:“摭曾嶺之細辛﹐拔幽澗之溪蓀。”《文选·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屯雲蔽曾嶺﹐驚風涌飛流。”{张铣}注:“曾嶺﹐高山也。”

  • 清風嶺-汉语大词典

    清風嶺

    【1】山名。在{浙江省}{嵊县}北。岭多枫树,因名{清枫岭}。{宋}末{临海}民妻{王氏}为{元}兵所掠,过此岭石,啮指写诗石上,投崖而死。后人因易名为{清风岭}。参阅{清}{潘永因}《宋稗类钞·贞烈》﹑《嘉庆一统志·绍兴府一》。

  • 牯牛嶺-汉语大词典

    牯牛嶺

    【1】简称{牯岭}。在{江西省}{庐山}。因有岩石状如牯牛而得名。为我国著名风景区之一。{清}末先后为{英}﹑{法}﹑{美}等国租占,1935年收回。解放后辟为休养地。《庐山纪事》卷二:“{九奇峰}東北爲{牯牛嶺}。《山疏》:嶺雄峻﹐如人箕踞而睨……其北有石如牛首﹐故名。”

  • 炎嶺-汉语大词典

    炎嶺

    【1】炎热的五岭地区。{宋}{范成大}《乾道癸巳腊後二日桂林大雪郭季勇赋古风为贺次其韵》:“當時已分餐氈莩﹐寧復夢遊炎嶺熱。”

  • 煙嶺-汉语大词典

    煙嶺

    亦作“[烟嶺]”【1】云烟缭绕的山岭。{唐}{李白}《题许宣平庵壁》诗:“烟嶺迷高跡﹐雲林隔太虚。”{宋}{苏轼}《再游径山》诗:“雪窗馴兔元不死﹐煙嶺孤猿苦難捉。”

  • 碕嶺-汉语大词典

    碕嶺

    【1】绵延起伏的小山。《文选·郭璞<江赋>》:“厓隒爲之泐嵃﹐碕嶺爲之嵒崿。”{吕延济}注:“碕嶺﹐小山也。”{李善}注引{许慎}《淮南子》注:“碕﹐長邊也。”

  • 疊嶺-汉语大词典

    疊嶺

    【1】重叠的山岭。{唐}{杜甫}《晓望》诗:“高峯寒上日﹐疊嶺宿霾雲。”{唐}{李颀}《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诗:“疊嶺雪初霽﹐寒砧霜後鳴。”{唐}{李白}《过汪氏别业》诗之一:“疊嶺礙河漢﹐連峯横斗牛。”

  • 秀嶺-汉语大词典

    秀嶺

    【1】茂美的山岭。{晋}{支遁}《咏禅思道人》:“迴壑佇蘭泉﹐秀嶺攢嘉樹。”{宋}{黄晞}《祭左丘明文》:“秀嶺參天﹐苦霧冥紆。”

  • 秦嶺-汉语大词典

    秦嶺

    【1】山名。又名{秦山}﹑{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境内。《三秦记》:“{秦嶺}東起{商}{雒}﹐西盡{汧}{隴}﹐東西八百里。”《文选·班固<西都赋>》:“睎{秦嶺}﹐睋北阜。”{李善}注:“{秦嶺}﹐{南山}也。《漢書》曰:‘{秦}地有{南山}。’”{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雲横{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2】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山脉。西起{甘肃}{青海}边境﹐东到{河南}中部﹐为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 穹嶺-汉语大词典

    穹嶺

    【1】高山。{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山在{潞江}南二十里﹐亦名{高黎貢山}﹐西南第一穹嶺也。”

  • 篸嶺-汉语大词典

    篸嶺

    【1】{武当山}的别名。{明}{王志坚}《表异录》卷二:“{武當山}一名{篸嶺}。”

  • 複嶺-汉语大词典

    複嶺

    【1】重叠的山岭。{唐}{胡曾}《咏史诗·番禺》:“重岡複嶺勢崔巍﹐一卒當關萬卒回。”{宋}{洪迈}《夷坚志补·天元邓将军》:“王夢中與此郎同乘寶車﹐登複嶺﹐入朱門﹐華屋苑囿﹐皆名花節物﹐長如熙春。”《宋史·蛮夷传一·西南溪峒诸蛮上》:“西南諸蠻夷﹐重山複嶺﹐雜廁{荆}﹑{楚}﹑{巴}﹑{黔}﹑{巫}中﹐四面皆王土。”

  • 茅嶺-汉语大词典

    茅嶺

    【1】即{茅山}。山在今{江苏省}{句容县}境内。{南朝} {梁}{萧纶}《隐居贞白先生陶君碑》:“既而到于{句容}﹐登於{茅嶺}﹐以此地神仙之宫府﹐靈異之栖託﹐往不能返﹐遂卜居焉。”《晋书·许迈传》:“立精舍於{懸霤}﹐而往來{茅嶺}之洞室﹐放絶世務﹐以尋仙館。”

  • 翠嶺-汉语大词典

    翠嶺

    【1】緑色的山岭。{南朝} {宋}{谢惠连}《三月三日曲水集》诗:“蜚雲興翠嶺﹐芳飈起華薄。”{晋}{庾阐}《观石鼓》诗:“翔霄拂翠嶺﹐緑澗漱巖間。”{元}{王士熙}《骊山宫图》诗:“翠嶺含煙曉仗催﹐五家車騎入朝來。”

  • 翻山越嶺-汉语大词典

    翻山越嶺

    【1】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的辛苦。{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李準}《马小翠的故事》一:“人们在过春节时﹐想贴个春联﹐往往要跑几十里﹐翻山越岭到山下请人写。”

  • 緱嶺-汉语大词典

    緱嶺

    【1】即{缑氏山}。多指修道成仙之处。{清}{吴伟业}《七夕即事》诗之四:“{淮南}丹未熟﹐{緱嶺}樹先秋。”{明}{屠隆}《綵毫记·泛舟采石》:“二神姬鼓瑟{湘靈}﹐兩仙郎吹笙{緱嶺}。”{唐}{崔湜}《寄天台司马先生》诗:“何年{緱嶺}上﹐一謝{洛陽}城。”

  • 繡嶺宫-汉语大词典

    繡嶺宫

    【1】{唐}宫名。旧址在今{河南省}{陕县}。{唐高宗}{显庆}三年建。见《新唐书·地理志二》。{唐}{李玖}《白衣叟途中吟》之一:“{繡嶺宫}前鶴髮人﹐猶唱{開元}太平曲。”{唐}{崔涂}有《过绣岭宫》诗。

  • 繡嶺-汉语大词典

    繡嶺

    【1】山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骊山}上, 有{东绣岭}﹑{西绣岭}。以山势高峻, 如云霞绣错, 故名。{清}{陈维崧}《念奴娇·寄董玉虬侍御秦中》词:“我去{汴}城君{繡嶺}﹐一樣前朝陵闕。”{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繡嶺}{明珠殿}﹐層巒下繚牆。”

  • 赤嶺-汉语大词典

    赤嶺

    【1】山名。在今{青海}{西宁}西。《旧唐书·吐蕃传上》:“仍以{赤嶺}各豎分界之碑﹐約以更不相侵。”{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初發京師﹐西行四十日﹐至{赤嶺}﹐即國之西疆也﹐皇{魏}關防正在於此。{赤嶺}者不生草木﹐因以爲名。”{唐}{李商隐}《即日》诗:“{赤嶺}久無耗﹐{鴻門}猶合圍。”{唐}{薛逢}《醉中闻甘州》诗:“行追{赤嶺}千山外﹐坐想{黄河}一曲流。”

  • 重嶺-汉语大词典

    重嶺

    【1】重叠起伏的山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羣山疊秀﹐重嶺干霄。”{唐}{张说}《华巅应制》诗:“玉鑿重嶺應﹐緹綺薄雲迎。”

  • 重山峻嶺-汉语大词典

    重山峻嶺

    【1】连绵起伏的高山。《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覽{江}﹑{浙}﹑{荆}﹑{湘}重山峻嶺﹐{江}{湘}溪澗之勝麗﹐以爲筆端之助﹐則亦不减{晉}{宋}流輩。”

  • 重山複嶺-汉语大词典

    重山複嶺

    【1】谓山峦重叠层接。{明}{何景明}《进舟赋》序:“予使於{滇}﹐行將萬里﹐所越皆重山複嶺﹐以輿以馬﹐顛頓馳跋﹐而不任其勞。”

  • 野狐嶺-汉语大词典

    野狐嶺

    【1】山岭名。在{河北}{万全}西北。山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过此,遇风辄堕,为军事要隘。《元史·木华黎传》:“{金}兵號四十萬﹐陣{野狐嶺}北。”{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李文忠}北出{野狐岭}﹐败{元}兵于{察罕脑儿};{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英宗}自{瓦剌部}南归﹐{也先}遣兵送至{野狐岭}﹐皆即此地。《辽史·兴宗纪一》:“夏四月﹐獵{野狐嶺}。”

  • 遝岡複嶺-汉语大词典

    遝岡複嶺

    【1】谓冈峦重沓。{清}{孔贞瑄}《泰山纪胜·宫山》:“{山}東西有兩侯城﹐遝岡複嶺﹐蜿蜿蜒蜒﹐遠山環衛﹐勢如登機。”

  • 謝公嶺-汉语大词典

    謝公嶺

    【1】在今{浙江省}{乐清县}{雁荡山}。{清}{叶廷琯}《吹网录·<梦溪笔谈>记雁荡山》:“余近觀{潘稼堂}《遊鴈蕩山記》﹐言{石梁寺}南出﹐過{謝公嶺}﹐舊有{落屐亭}﹐云{康樂}至此而返。”{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十二日飯後﹐從{靈峯}右趾覓{碧霄洞}。返舊路﹐抵{謝公嶺}下。”

  • 青泥嶺-汉语大词典

    青泥嶺

    【1】岭名。在今{甘肃省}{徽县}南。历来为{甘}{陕}入{蜀}之要途。《元和郡县志·兴州》:“{青泥嶺}﹐在縣({長舉})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

  • 雪嶺白牛-汉语大词典

    雪嶺白牛

    【1】佛经中雪山大力白牛。{前蜀}{贯休}《题弘顗三藏院》诗:“梵僧夢裏授微言﹐雪嶺白牛力深得。”{五代}{齐己}《赠念法华经僧 》诗:“此經真體即毘盧﹐雪嶺白牛君識無?”按﹐{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地靈步步雪山草”{仇兆鳌}注:“《楞嚴經》: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膩香草﹐此牛惟飲雪山清水﹐其糞微細﹐可和合檀。”

  • 雪嶺-汉语大词典

    雪嶺

    【1】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唐}{鲍溶}《怀惠明禅师》诗:“雪嶺無人又問來﹐十年夏臘平安否?”【2】即今{四川}{岷山}。{唐}{杜甫}《对雨》诗:“{雪嶺}防秋急﹐繩橋戰勝遲。”{仇兆鳌}注:“{鶴}曰:‘《九域志》:{雪嶺}距{威州}二百六十里。{威}即{維州}。’《高適傳》:‘{適}出{西山}﹐三城置戍﹐論東西兩{川}﹐當合爲一﹐即{雪嶺}也。’”{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叶葱奇}疏注:“{雪嶺}﹐即指此雪山﹐即今{岷山}。”借指{四川}境内。【3】积雪的山岭。{唐}{慧净}《杂言》诗:“沙河雪嶺迷朝徑﹐巨海鴻崖亂夜津。”{唐}{卢纶}《从军行》:“雪嶺無人跡﹐冰河足雁聲。”{碧野}《在风雪边境的路上》:“太阳在{帕米尔}的冰山雪岭上闪耀﹐四周是一片刺眼的白光。”【4】比喻巨浪。{宋}{周密}《武林旧事·观潮》:“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綫﹐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 雲嶺-汉语大词典

    雲嶺

    【1】高耸入云的山峰。{晋}{江逌}《咏秋》:“鳴雁薄雲嶺﹐蟋蟀吟深榭。”{金}{元好问}《岳祠斋宫夜宿》诗:“朅來石門道﹐煙岫接雲嶺。”{唐}{岑参}《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诗:“宅占鳳城勝﹐窗中雲嶺寬。”【2】山名。一称{大雪山}。在{云南省}西北部﹐为{澜沧江}﹑{金沙江}的分水岭。山势高峻﹐终年积雪。主峰名{玉龙山}。

  • 霄嶺-汉语大词典

    霄嶺

    【1】高耸入云的山岭。{唐}{李觐}《紫玉见南山赋》:“歸太素兮遠蠻屏﹐有瑞玉兮見霄嶺。”{唐}{陈子昂}《续唐故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尊師〕每歎曰:‘大丈夫業於道﹐不能投身霄嶺﹐滅景雲林﹐而疲痾此山﹐以煩時主﹐吾之過也。’”《云笈七籤》卷二十:“紫蓋重霄嶺﹐玄精朗八嵎。”

  • 霞嶺-汉语大词典

    霞嶺

    【1】高山峻岭。出家修道者的隐居场所。{宋}{范仲淹}《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來則談空實相﹐號天人師;去則指霞嶺﹐嘯風林。”

  • 陰嶺-汉语大词典

    陰嶺

    【1】背阳的山岭。{唐}{许浑}《对雪》诗:“陰嶺有風梅豔散﹐寒林無月桂華生。”{唐}{祖咏}《终南望馀雪》诗:“{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 鐵嶺-汉语大词典

    鐵嶺

    【1】泛指险固的关隘。{李兆麟}《露营之歌》:“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风狂雨﹐荒原水畔战马鸣。”【2】西北部边塞山名。{唐}{卢纶}《代员将军罢战後归旧里赠朔北故人》诗:“連雲防{鐵嶺}﹐同日破{漁陽}。”{唐}{高適}《九曲词》之三:“鐵騎横行{鐵嶺}頭﹐西看{邏逤}取封侯。”

  • 閩嶺-汉语大词典

    閩嶺

    【1】{福建}北部的山岭。{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閩}嶺以南多木棉﹐土人競植之﹐有至數千株者﹐採其花爲布﹐號吉貝布。”

  • 風篁嶺-汉语大词典

    風篁嶺

    【1】亦名{龙泓}。位于{浙江}{杭州}西南。相传{晋}{葛洪}曾在此炼丹。岭下即为名茶产地{龙井}。{宋}{苏轼}《介亭饯杨杰次公》诗:“丹青明滅{風篁嶺}﹐環珮空響{桃花源}。”《明一统志》卷三八:“{風篁嶺}﹐在{杭州府}城西一十二里。修篁怪石﹐風韵蕭爽﹐因名。”

  • 驛嶺-汉语大词典

    驛嶺

    【1】驿道上的山岭。{清}{曾燠}《同邵海度吴槐江夜行莲花套》诗:“驛嶺衝雲同走馬﹐荒村落月又鳴雞。”

  • 驪嶺-汉语大词典

    驪嶺

    【1】指{骊山}。{清}{舒位}《冷枚华清新浴图》诗:“忽看{驪嶺}縣前流﹐化作{馬嵬}坡下血。”

  • 高嶺土-汉语大词典

    高嶺土

    【1】纯净的黏土。是白色或灰白色的粉末,熔点为1,750℃,主要成分是铝和硅的氧化物,是陶瓷工业和其他化学工业的原料。因为我国{江西}{景德镇}{高岭}所产的质量最好,所以叫“高嶺土”。

  • 鳳嶺-汉语大词典

    鳳嶺

    【1】即{凤凰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南。北近{西湖},南接江滨。形若飞凤,故名。{宋}{苏轼}《赠别》诗:“慇懃莫忘分攜處﹐湖水東邊{鳳嶺}西。”

  • 鴉嶺-汉语大词典

    鴉嶺

    【1】{鸦山}。以产鸦山茶闻名。{唐}{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春酎香濃枝盞黏﹐一醉有時三日病。{黿潭}鱗粉解不去﹐{鴉嶺}蕊花澆不醒。”

  • 鵠嶺-汉语大词典

    鵠嶺

    【1】岭名。在{江西省}{新建县}内。鵠,通“鶴”。{南朝} {宋}{谢庄}《游豫章西观洪崖井诗》:“游陰騰{鵠嶺}﹐飛清起鳳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赣水》:“〔{散原山}〕西有{鸞岡}﹐{洪崖先生}乘鸞所憩泊也。岡西有{鵠嶺}﹐云{王子喬}控鵠所逕過也。”

  • 鶴嶺-汉语大词典

    鶴嶺

    【1】仙道所居的山岭。{南朝}{梁简文帝}《应令诗》:“臨清波兮望石鏡﹐瞻鶴嶺兮睇仙莊。”{唐}{李商隐}《上郑州李舍人状》:“且縈塵累﹐不獲觀光鶴嶺;贊禮鹿堂﹐空吟有待之詩。”{唐}{元稹}《台中鞠狱忆开元观旧事》诗:“居處雖幽静﹐尤悔少愉。不如{周道士}﹐鶴嶺臨鐘灣。”【2】岭名。在{江西}{南昌}{西山}。{唐}{张籍}《登城寄王建》诗:“聞君{鶴嶺}住﹐西望日依依。”{宋}{陆游}《送陈希周赴安福令》诗:“補吏{鶴嶺}邊﹐尊公方玉立。”{北周}{庾信}《奉和阐弘二教应诏》:“{魚山}將{鶴嶺}﹐清梵兩邊來。”{倪璠}注:“《豫章記》曰:‘{洪井}有{鸞岡}﹐{鸞岡}西有{鶴嶺}﹐{王子喬}控鶴所經。’”

  • 鷲嶺-汉语大词典

    鷲嶺

    【1】指{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飞来峰}又名{灵鹫},故称。{唐}{宋之问}《灵隐寺》诗:“{鷲嶺}鬱岧嶢﹐龍宫隱寂寥。”【2】借指佛寺。{明}{夏完淳}《题昆山水月殿》诗:“{鷲嶺}岧嶢{谷水}陰﹐{崑山}迢遞快登臨。”{清}{纳兰性德}《桂》诗:“露鑄鸞釵色﹐風薰{鷲嶺}香。”{宋}{苏轼}《海会殿上梁文》:“庶幾{鷲嶺}之雄﹐豈特{鵞湖}之冠。”【3】{鹫山}。{清}{张芳}《黛史》:“{鷲嶺}之言﹐有色諸天﹐兼乎粗妙﹐形墜即欲﹐情超即禪﹐分界有三﹐本一境耳。”{唐}{李邕}《<东林寺碑>序》:“{尼邱}啟於{夫子}﹐{鷲嶺}保於{釋迦}。”{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雪山}羅漢之論﹐{鷲嶺}菩提之法﹐本無極際﹐何可勝言。”{倪璠}注:“{鷲嶺}在{王舍城}﹐梵云{耆闍崛山}是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