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役

役(役)是什么意思

  • 货币地租←→实物地租 劳役地租-反义词词典

    货币地租←→实物地租 劳役地租huòbìdìzū-shíwùdìzū láoyìdìzū

    【词性】:名

    货币地租:农民出卖农产品后,向地主缴纳一定数量的货币做为地租。

    实物地租:农民按期向地主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牲畜等产品作为地租。

    劳役地租:农民在地主经营的土地上进行无偿劳动作为地租

  • 奴役←→解放-反义词词典

    奴役←→解放núyì-jiěfàng

    【词性】:动

    奴役:把人当奴隶使唤。

    解放: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

    【例】 过去我们虽然也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可是人民是被污辱被奴役的。(魏巍:《东方》) 父亲的早死,给她留下了无限困难和悲苦,但也解放了她,使她可以从一个旧式的、三从四德的地主阶级的寄生虫,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知识分子,……(丁玲:《母亲》)

  • 退役←→服役-反义词词典

    退役←→服役tuìyì-fúyì

    【词性】:动

    退役:服预备役期满后停止服役或军人退出现役。

    服役:服兵役。

    【例】 现役军官按照规定服役已满最高年龄的,退出现役;未满最高年龄因特殊情况需要退出现役的,经批准可以退出现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一九八〇年自愿要求退役,一九八三年首次在“清华大学”校庆时露面。(包恒新:《台湾知识词典》)

  • 差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差役chāi yì

    【释义】:

    指旧时官府胥吏以下的勤杂人员。负责文书、征收、缉拿、拘捕行刑等事务。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小生扮差役上。”

  • 吏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吏役lì yì

    【释义】:

    胥吏和差役。唐·白居易《病假中南亭闲望》诗:“欹枕不视事,两日门掩关。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

  • 衙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衙役yá yì

    【释义】:

    衙门里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五回:“(知县)忙唤了几个心腹的衙役进来商议。”

  • 仆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仆役pú yì

    【释义】:

    仆人。《后汉书·乌桓传》:“其嫁娶则先略女通情,或半岁百日,然后送牛马羊畜,以为娉币,壻随妻还家……为妻家仆役,一二年间,妻家乃厚遣送女,居处财物一皆为办。”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先是,魏诸宾犹仆役也,将卒无畏避。”清·黄钧宰《金湖浪墨·纲盐改票》:“船户埠行,往往不领脚价,转赂商宅仆役,图谋装载。”

  • 人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人役rén yì

    【释义】:

    仆役、奴婢。《孟子·公孙丑上》:“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赵岐注:“若此为人所役者也。”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狐狸》:“有土工宋留,暮遇一夫,自言欲为人役。”

  • 厮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厮役sī yì

    【释义】:

    奴仆之称。后泛指受人驱使的奴仆。《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杰。”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宪问篇一》:“唯皆不然,遇暋乱则为持禄之魏征,遇安宁则为附势之刘琨,斯则虽县官修职,而与厮役同矣。”

  • 僮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役tóng yì

    【释义】:

    仆役。《宋书·孝义传·许绍先》:“绍先父母皆老病,家无僮役,竭力致养,甘旨必从,宗党嘉其孝行。”

  • 徒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徒役tú yì

    【释义】:

    门徒;弟子。《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汉·王充《论衡·问孔》:“如徒役之中多无妻,公冶长尤贤,故独妻之,则其称之,宜列其行,不宜言其在缧绁也。”又指服劳役的人。

  • 兵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兵役bīng yì

    【释义】:

    本指当兵服役,借指战事,战争。《后汉书·质帝纪》:“兵役连年,死亡流离。”宋·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其在袁州,开禧兵役猝起。”

  • 服役-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服役fúyì

    服兵役——退伍、转业、复员(他服役期满,~回乡,受到热烈欢迎。)、免役。

  • 免役-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免役miǎnyì

    免去某种规定的服役——服役(执行关于~的法令)

  • 仆役-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仆役púyì

    仆人——主人(~一按铃,仆役便立即走了过来。)

  • 退役-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退役tuìyì

    军人退出现役——入伍、参军(每年都有老兵退役,新兵~。)

  • 退役运动员-实用委婉语词典

    退役运动员

    欧美婉指已退休的老年人,他们在人生的征途上已奔波了大半生,如同是运动员,有幽默味。

  • 丘役-孙子兵法词典

    丘役

    【释义】:

    按丘征派的赋税、徭役。《作战篇》:“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张预注:“财力殚竭,则丘井之役急迫而不易供也。”

  • 役-孙子兵法词典

    役yì

    【释义】:

    ①兵役;劳役。《作战篇》:“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张预注:“财力殚竭,则丘井之役急迫而不易供也。”②役使。《九变篇》:“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曹操注:“使其烦劳,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

  • 役不再籍-孙子兵法词典

    役不再籍

    【释义】:

    兵员不征集两次。《作战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张预注:“役,谓兴兵动众之役。”

  • 贱役-敬谦语小词典

    贱役jiànyì

    谦称。役:役使。古代用来对人称自己。《水浒传》二二回:“宋江答道:‘久闻大官人大名,如雷灌耳。虽然节次收得华翰,只恨贱役无闲,不能够相会。’”

  • 服役-古文观止词典

    服役fú yì

    【词性】:动词

    担任劳役(1)。《晁错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现在五口之家的农民,其中替国家担任劳役的不少于两个人。

  • 心为形役-古文观止词典

    心为形役xīn wéi xíng yì

    心被形体役使。指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愿的事(1)。《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自己的心已被形体役使,为什么还要失望而独自悲伤?

  • 徭役-古文观止词典

    徭役yáo yì

    【词性】:名词

    无偿的官差(1)。《晁错论贵粟疏》:给徭役。——供应无偿的官差。

  • 役-古文观止词典

    役yì

    【词性】:名词

    差使,事情(1)。《留侯论》: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一个同他没有多年交好的人,突然在荒野之中相遇,却把奴仆婢妾的差使给他去干,他能自然而然地不感到奇怪。

  • 役-古文观止词典

    役yì

    【词性】:动词

    驱使,役使(1)。《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自己把意念交给形体驱使,为何要失望而独自悲伤!

  • 职役-古文观止词典

    职役zhí yì

    【词性】:名词

    职务(1)。《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何必耗费精力苦苦思想,去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 执役-古文观止词典

    执役zhí yì

    在上司左右服务(1)。《梓人传》: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那些在上司左右服务的人,最低的是服劳役的,稍高的是乡长、里胥。

  • 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

    【释义】:

    贱:地位低。临:统管,治理。疏:关系疏远。意谓地位低的人无法统管地位尊贵的人,贫穷的人无法役使富有的人,关系疏远的人无法约束彼此关系亲近的人。《东周列国志》一六:臣闻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君欲用夷吾,非置之相位,厚其禄入,隆以父兄之礼不可。

  • 人为财役,士为技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为财役,士为技忙

    【释义】:

    役:劳役。人为了钱财而劳碌,士人因为有才技而奔波。《刘生觅莲记》一四:有土贼金三重者,称虎将军,号百胜战,聚众作寇,二皋以生使弓马,且少年不欲具连捷,因差人迎生,生欲荣归毕姻,而偶得此信,叹曰:“人为财役,士为技忙,我之坏矣,自贻伊笺矣。”

  • 三分老爷,七分衙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三分老爷,七分衙役

    【释义】:

    意谓在办案中,衙门的差役受贿后能给犯人以照料,官员许多事情往往管不了。《续济公传》一六八:差人见了那白霍霍的银子,好不欢喜,拍着心口道:“有我有我!俗云三分老爷,七分衙役,诸位放心是了。”

  • 役-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役yì

    ①服兵役,戍边。《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不知其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雍子发命于军曰:‘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归一人。’”也指服兵役之人,士卒。《诗经·小雅·渐渐之石》序:“乃命将率东征,~久病于外。”《国语·吴语》:“寡人帅不腆吴国之~,遵汶之上。”(不腆:不丰厚。)②服劳役。《孟子·万章下》:“庶人召之~,则往~。”也指服劳役的人。《左传·襄公七年》:“请城费,吾多与而~。”(城:筑城。费:地名。而:尔,你。)③供职,任职。陶潜《归去来兮辞》:“余家贫,又心惮远~。”韩愈《送孟东野序》:“东野之~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④事,事情。《国语·晋语五》:“赵同曰:‘国有大~,不镇抚民而备钟鼓,何也?’”特指劳役,差役。《吕氏春秋·分职》:“天寒起~,恐伤民。”杜甫《石壕吏》:“急应河阳~,犹得备晨炊。”柳宗元《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则久已病矣。”特指战役,战事。《左传·昭公五年》:“城濮之~,晋无楚备,以败于邲。”《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街亭之~,咎由马谡。”⑤役使。《荀子·修身》:“君子~物,小人~于物。”陶潜《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奚惆怅而独悲?”⑥仆役。《左传·定公元年》:“季孙使~如阚。”(如:到……去。)《南史·陶潜传》:“家贫无~。”特指门徒。《庄子·渔父》:“由得为~久矣。”又《庚桑楚》:“老聃之~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

    【役夫】①服役的人。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敢申恨?”②骂人的话,贱人。《左传·文公元年》:“江芈怒曰:‘呼!~!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职:指王子职。)

    【役民】服役的人。苏轼《教战守策》:“~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役使】驱使。《管子·轻重丁》:“故智者~鬼神,而愚者信之。”

  • 佚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佚役fū yì

    【释义】:

    夫役,旧指从事体力劳动或被役使的人。瞿秋白《“打倒帝国主义”的古典》:“广州市上用黄土铺道恭迎香港总督金文泰的时候,特派三百名佚役洗刷墙壁上的‘打倒帝国主义’。”

  • 一身两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身两役yī shēn liǎng yì

    【释义】:

    一人同时兼作两事。如:小店人手不够,他这个厨师除烧菜外还要算帐,一身两役,忙得不亦乐乎。

  • 吏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吏役lì yì

    【释义】:

    官府中的胥吏和差役。鲁迅《沙》:“所以官僚虽然依靠朝廷,却并不忠于朝廷,吏役虽然依靠衙署,却并不爱护衙署。”

  • 义务兵役制-现代汉语大词典

    义务兵役制yì wù bīng yì zhì

    【释义】:

    也叫征兵制。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内有服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

  • 人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役rén yì

    【释义】:

    服劳役的人。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请看他的筑阿房宫,筑骊山陵,筑长城,筑直道吧,动辄就是动员几十万的人役来兴建大规模的工事。”

  • 仆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仆役pú yì

    【释义】:

    仆人。冰心《斯人独憔悴》:“客厅里边有打牌说笑的声音,五六个仆役,出来进去的伺候着。”

  • 侍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侍役shì yì

    【释义】:

    旧时在餐室、旅社、公馆等场所伺候人的仆役。茅盾《劫后拾遗》:“餐室里依旧挤得满满的,托着亮晃晃的赛银盘子的侍役们在那些高贵的绅士小姐们中间转来转去。”

  • 兵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兵役bīng yì

    【释义】:

    当兵的义务。如: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 兵役制-现代汉语大词典

    兵役制bīng yì zhì

    【释义】:

    公民依法服兵役的制度。

  • 兵役法-现代汉语大词典

    兵役法bīng yì fǎ

    【释义】:

    国家规定的有关公民服兵役的法律制度。

  • 公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公役gōng yì

    【释义】:

    ①指为国家承当的义务劳动。②指旧时机关里的仆役。

  • 免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免役miǎn yì

    【释义】:

    免服兵役。吴组缃《山洪》:“四十五岁以上,身任公家职务的,正在学堂读书的,都可免役。”

  • 劳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劳役láo yì

    【释义】:

    指统治者强迫人民出劳力当差服役。柳青《创业史》:“养好了伤,服满三八二十四天劳役,王二从县城回到王家堡子了。”

  • 工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工役gōng yì

    【释义】:

    旧时称给机关、学校等或官僚、绅士人家做杂事的人。巴金《知识阶级》:“第二宿舍的工役来接电话,等了半晌才说,王侃不在宿舍里面。”

  • 差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差役chāi yì

    【释义】:

    ①中国古代官府派定百姓按户轮流供其使用的一种徭役。②中国古代官府衙门中的杂务人员。主要从事征收钱粮、捕捉盗贼、拘禁罪犯等。巴金《最初的回忆》:“于是差役又一五一十地下着板子,一直打到犯人招出实话为止。”

  • 堂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堂役táng yì

    【释义】:

    旧时指学校的勤杂工。冰心《离家的一年》:“你的宿舍定在东楼十五号,和这个堂役先去罢,我一会儿就来。”

  • 执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执役zhí yǐ

    【释义】:

    服役;担任劳役。廖仲恺《答胡适论井田书》:“欧洲中古封建时代人民对于君主有执役的义务。”

  • 拘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拘役jū yì

    【释义】:

    一种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的刑罚。在我国,拘役期限一般为15日以上至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可到一年。

  • 苦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苦役kǔ yì

    【释义】:

    艰苦沉重的劳役。高云览《小城春秋》:“(他)照样被迫从事无休止的苦役。”

  • 董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董役dǒng yì

    【释义】:

    监督劳作。《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建恩洲社学以振文风,董役劝捐,不辞劳瘁。”

  • 夫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夫役fū yì

    【释义】:

    被调发服劳役或受雇而供役使的人。叶圣陶《城中》:“他只挟着一个皮书包,不需要夫役帮助,也不像其他旅客那么慌忙。”

  • 后备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后备役hòu bèi yì

    【释义】:

    即预备役。

  • 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役yì

    【释义】:

    ①兵役。如:服役。②战役。如:台儿庄之役。③役使;驱使。如:奴役。④劳役;役作之事。如:徭役。⑤仆役。张天翼《欢迎会》:“李校长忙着叫校役请庶务主任来。”

  • 役使-现代汉语大词典

    役使yì shǐ

    【释义】:

    驱使;支配。李大钊《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因为他们天天在工厂作工,天天役使自然,利用自然,所以他们也了解自然了。”

  • 役政-现代汉语大词典

    役政yì zhèng

    【释义】:

    指有关兵役之政务。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前一任县长正是为了壮丁问题被撤职的,而新县长一上任便宣称他要扫除役政上的种种积弊。”

  • 役畜-现代汉语大词典

    役畜yì chù

    【释义】:

    用来耕地、运输或作其他使役的牲畜。如牛、马、骡、驴、骆驼、犬等。

  • 役属-现代汉语大词典

    役属yì shǔ

    【释义】:

    使隶属于己而役使之。范文澜等《中国通史》:“突厥原是住在金山南的游牧部落,为柔然所役属。”

  • 役龄-现代汉语大词典

    役龄yì líng

    【释义】:

    服兵役的年龄。

  • 衙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衙役yá yi

    【释义】:

    衙门里的差役。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他所谓的‘狗’,是指他的仇人说的,因为主任的外祖当过衙役,而这又是方府上下人等最大的忌讳。”

  • 徭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徭役yáo yì

    【释义】: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繁多而苛严。郭沫若《我想起了陈胜吴广》:“秦始皇便要筑下万里长城,使天下的农夫都为徭役奔忙。”

  • 外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役wài yì

    【释义】:

    在外干杂役的人。万正《邹子侃舍身救难友》:“邹子侃看到同志们很机警,没有让敌人搜到一点证据去,心里非常高兴,他对一个当外役的同志说:‘能这样,我死也闭眼了。’”

  • 门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门役mén yì

    【释义】:

    看门的人。许地山《三博士》:“来到何宅,门役出来,吴先生给他一张名片,说:‘要找大小姐。’”

  • 官大衙役粗-现代汉语大词典

    官大衙役粗guān dà yá yi cū

    【释义】:

    指大官的手下人也气势凌人。李准《黄河东流去》:“过去他给海香亭拉包车,俗话说,‘官大衙役粗’,谁见了谁抬举。”

  • 退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退役tuì yì

    【释义】:

    ①脱离服役;终止某项工作。《人民日报》1984.2.4:“一批老将相继退役,不少新手推上了第一线。”特指义务兵役期满退伍。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怪不得有些战士退役…却禁不住淌下惜别的泪水了。”②比喻产品因陈旧过时而被淘汰。《羊城晚报》1986.8.1:“广州制成钢窗密封胶,桐油灰可以退役了。”

  • 避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避役bì yì

    【释义】:

    又称变色龙。体侧扁,长约25厘米。能随不同的光度、温度和湿度等而变换体色。头上有钝三角形突起。两眼可分别转动。四肢较长,善于握住树枝攀援。尾长,能缠绕树枝。舌很长,能伸出口外,捕食昆虫。卵生。分布于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

  • 奴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奴役nú yì

    【释义】:

    把人当奴隶使用。魏巍《东方》:“过去我们虽然也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可是人民是被污辱被奴役的。”

  • 杂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杂役zá yì

    【释义】:

    各种差使。郭沫若《中国史稿》:“在奴隶主的监督下,戴着手镣、枷锁的奴隶从事着各种繁重的生产劳动或杂役。”也指从事各种差使的人。鲁迅《孤独者》:“不一会,一个人走进来,但是听熟的客寓杂役的脚步。”

  • 缓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缓役huǎn yì

    【释义】:

    缓期服兵役。洪深《包得行》:“周保长:病得很厉害,据说一时不会好,恐怕不久要办一个请求缓役的手续。”

  • 现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现役xiàn yì

    【释义】:

    ①公民自入伍之日起到退伍之日止所服的兵役。②正在服兵役的。《人民日报》1982.3.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不论驻在哪里,都由部队领导机关统一进行(人口)普查。”

  • 校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役xiào yì

    【释义】:

    旧时对学校中工友的称呼。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又自己动手印刷了百多张,派校役向一个个学生家里送去。”

  • 战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战役zhàn yì

    【释义】:

    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作战方向和时限内所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郭沫若《洪波曲》:“在淞沪战役中,我曾往苏州去访问过他。”

  • 毕其功于一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毕其功于一役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

    【释义】:

    将本应分期分批做的事情一举全部完成。也形容急于求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

  • 正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正役zhèng yì

    【释义】:

    旧时兵役制之一。民国二十二年公布的兵役法规定:现役期满,退伍服正役。正役为期六年,在乡应赴规定之演习,战时动员召集之。

  • 赋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赋役fù yì

    【释义】:

    赋税和徭役的合称。中国古代,赋初指兵赋。春秋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秦汉以后,赋指按户口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明代以后,将按户口征发的徭役折征银两,把丁税并入田赋,至清则以赋役为田租的专称。

  • 服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服役fú yì

    【释义】:

    ①服劳役。王统照《鬼影》:“船体播动的厉害,除掉船上服役的之外,几乎没有一个可以立得稳的。”②服兵役。徐怀中《西线轶事》:“我当时也没想到在我服役期间可以捞到打仗,只是觉得在知青户太闷人了,想换个环境,新鲜新鲜。”

  • 皂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皂役zào yì

    【释义】:

    官衙中的差役。郭沫若《南冠草》:“皂役二人着红帽皂衣。”

  • 预备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预备役yù bèi yì

    【释义】:

    随时准备根据国家需要应征入伍的兵役。服满现役的退伍军人和依法应服兵役而未入伍的公民,按规定编入预备役。随时准备根据国家需要应征入伍。

  • 雇佣兵役制-现代汉语大词典

    雇佣兵役制gù yōng bīng yì zhì

    【释义】:

    某些国家施行的一种招募士兵的制度。形式上是士兵自愿应募,实质上是雇佣。

  • 雇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雇役gù yì

    【释义】:

    受雇的仆役。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他国之神权,以君主为天帝之化身,中国之神权,以君主为天帝之雇役。”

  • 一身兩役-汉语大词典

    一身兩役

    【1】一人兼作两事。《梁书·张充传》:“{緒}嘗請假還{吴}。始入西郊﹐值{充}出獵﹐左手臂鷹﹐右手牽狗。遇{緒}船至﹐便放紲脱鞲﹐拜於水次。{緒}曰:‘一身兩役﹐無乃勞乎?’”

  • 丁役-汉语大词典

    丁役

    【1】服劳役的壮丁。{唐}{张籍}《西州诗》:“郡縣發丁役﹐丈夫各征行。”【2】指成年男子的劳役。《唐律·名例三·徒应役无兼丁》“諸犯徒應﹐而家無兼丁者”{唐}{长孙无忌}等疏议:“其残疾既免丁役﹐亦非兼丁之限。”

  • 三大戰役-汉语大词典

    三大戰役

    【1】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和九十八万土匪游子。”

  • 于役-汉语大词典

    于役

    【1】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郑玄}笺:“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南朝} {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儻有期﹐{鄂渚}同遊衍。”{唐}{萧颖士}《蒙山作》诗:“于役勞往還﹐息徒暫攀躋。”{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于役季冬月﹐東入{漁陽}城。”

  • 下役-汉语大词典

    下役

    【1】指差役。《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被搜撿的那些士子﹐也有解開衣裳﹐敞露胸懷的﹐也有被那班下役伸手滿身上混掏的。”【2】仆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彼雖下役﹐乃真孝婦也。”

  • 世役-汉语大词典

    世役

    【1】人世间的事务。{唐}{白居易}《观稼》诗:“世役不我牽﹐身心常自若。”

  • 丘役-汉语大词典

    丘役

    【1】赋税;赋役。《孙子·作战》:“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

  • 吏役-汉语大词典

    吏役

    【1】官府中的胥吏和差役。{唐}{白居易}《病假中南亭闲望》诗:“欹枕不視事﹐兩日門掩關。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閑。”{鲁迅}《南腔北调集·沙》:“所以官僚虽然依靠朝廷﹐却并不忠于朝廷﹐吏役虽然依靠衙署﹐却并不爱护衙署。”

  • 事役-汉语大词典

    事役

    【1】指战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周瑜}病困﹐上疏曰:‘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2】劳役。{汉}{徐幹}《中论·民数》:“事役既均﹐故民盡其心而人盡其力。”《晋书·唐彬传》:“〔{鄧艾}〕又好施事役﹐數勞衆力。”【3】政务;公务。{宋}{杨万里}《宿度息》诗:“我行以事役﹐雲行亦忙爲?”《魏书·阳固传》:“既無事役﹐遂闔門自守﹐著《演賾賦》﹐以明幽微通塞之事。”{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京師輦轂之下﹐風物繁富﹐而士大夫牽於事役﹐良辰美景罕獲宴遊之樂。”

  • 久役-汉语大词典

    久役

    【1】长期服役。《後汉书·杜诗传》:“重復厚賞﹐加於久役之士。”《诗·邶风·雄雉序》:“軍旅數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曠﹐國人患之。”

  • 匠役-汉语大词典

    匠役

    【1】旧指给官府或官宦人家服役的工匠。{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升迁·辞乡绅》:“製扁匠役﹐亦給飯資。”《红楼梦》第二五回:“{小红}便走向{瀟湘館}去﹐到了{翠烟橋}﹐抬頭一望﹐只見山坡高處都攔着帷幕﹐方想起今日有匠役在此種樹。”《清会典事例·盛京工·匠役》:“司匠管下﹐匠役七十九名﹐家屬共三百八十七口。每匠歲給布﹑棉與黄瓦廠匠同﹐每家口歲給米﹑稗﹑鹽與{崇政殿}壯丁同。”

  • 占役-汉语大词典

    占役

    【1】逾制占用公务人员当差。《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引五月乙丑诏书:“{陝西}戰兵四十五萬并義勇﹐令本路都總管常加訓練﹐毋得占役。”《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這個人是虎翼營有請受的官身﹐占役在官員去處。”

  • 人役-汉语大词典

    人役

    【1】差役,差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若認得是衙門人役﹐惹起疑心﹐禍不可測。”《宦海》第二回:“惟恐怕他們冒冒失失的放槍拒敵﹐一下子把這位藩台大人打死了﹐那時不但鬧了大大的亂子﹐就是那跟去的一班人役﹐失於保護﹐哪裏擔得起這樣的責任?”{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司有一官以主之﹐有衙署﹐有公座﹐有人役﹑刑杖﹑籤牌之類。”【2】仆役;奴婢。{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狐狸》:“有土工{宋留}﹐暮遇一夫﹐自言欲爲人役。”《孟子·公孙丑上》:“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赵岐}注:“若此爲人所役者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回:“又每日將各庄事件交付看庄人役。”《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經井田﹐免人役。”{李善}注引《汉书》:“{莽}令更名天下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賣之。”【3】服劳役的人。{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请看他的筑{阿房宫}﹐筑{骊山}陵﹐筑长城﹐筑直道吧﹐动辄就是动员几十万的人役来兴建大规模的工事。”

  • 伕役-汉语大词典

    伕役

    【1】夫役,旧指从事体力劳动或被役使的人。{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这些奴隶在平时便做农;在有土木工事的时候便供徭役﹐在征战的时候﹐便不免要当兵或者是伕役了。”{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打倒帝国主义”的古典》:“{广州市}上用黄土铺道恭迎{香港}总督{金文泰}的时候﹐特派三百名伕役洗刷墙壁上的‘打倒帝国主义’。”

  • 作役-汉语大词典

    作役

    【1】指工匠人伕。{清}{侯方域}《重修演武厅事记代陈将军作》:“于是﹐庀器用﹐均作役﹐立期會﹐閲旬而成。”【2】建筑工程。{唐}{元稹}《茅舍》诗:“惜其心太亟﹐作役無容暇。臺觀亦已多﹐工徒稍寃咤。”{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所有作役﹐宜即停之。”

  • 侍役-汉语大词典

    侍役

    【1】旧时在餐室﹑旅社﹑公馆等场所伺候人的仆役。{茅盾}《劫后拾遗》:“餐室里依旧挤得满满的﹐托着亮晃晃的赛银盘子的侍役们在那些高贵的绅士小姐们中间转来转去﹐脸上一层油汗。”{巴金}《雾》一:“从旅馆里走出两个侍役﹐都带着恭敬的笑容。”

  • 供役-汉语大词典

    供役

    【1】服役,执役。{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铸钱》:“向也未行廣鑄﹐局中供役者不過世業舊工。”{清}{昭槤}《啸亭杂录·察下情》:“{王}制府{士俊}出都﹐{張文和}公薦一健僕﹐供役甚謹。”【2】指供役使者。{明}{沈德符}《野獲编·佞倖·舍人校尉》:“本朝廢中書省﹐僅留舍人以掌誥敕﹐尚存{唐}{宋}之舊……近代則閤臣之僚屬﹐内殿之供役﹐與夫入貲爲郎者﹐亦帶此銜。”

  • 使役-汉语大词典

    使役

    【1】指仆役。{清}{李渔}《风箏误·冒美》:“祖父當年不積德﹐投靠宦家充使役。”【2】役使,驱使。{晋}{葛洪}《抱朴子·仙药》:“遨游上下﹐使役萬靈。”【3】服役;服事,伺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時伺閒隙﹐周章詢請。”《尹文子·大道下》:“其所望者﹐蓋欲料長幼﹐平賦斂﹐時其饑寒﹐省其疾痛﹐賞罰不濫﹐使役以時﹐如此而已。”

  • 保役-汉语大词典

    保役

    【1】谓居间作保,替债主奔走办事。《後汉书·桓谭传》:“今富商大贾﹐多放錢貨﹐中家子弟﹐爲之保役﹐趨走與臣僕等勤﹐收税與封君比入。”{李贤}注:“保役﹐可保信也。收税﹐謂舉錢輸息利也。《東觀記》曰:‘中家子爲之保役﹐受計上疏﹐趨走俯伏﹐譬若臣僕﹐坐而分利’也。”

  • 傜役-汉语大词典

    傜役

    亦作“[傜伇]”【1】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汉}{王符}《潜夫论·实边》:“此均苦樂﹑平傜伇﹑充邊境﹑安中國之要術也。”《新唐书·来济传》:“省傜役﹐馭下之宜也。”《南史·循吏传序》:“繼以昏亂﹐政以羣孽﹐賦調雲起﹐傜役無度。”《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時﹐天下安平﹐人無傜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 傳役-汉语大词典

    傳役

    【1】古徭役的一种。吏事往来,无代价征用民船。《後汉书·循吏传·卫飒》:“吏事往來﹐輒發民乘船﹐名曰‘傳役’。每一吏出﹐傜及數家﹐百姓苦之。”

  • 僕役-汉语大词典

    僕役

    【1】仆人。{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先是﹐{魏}諸賓猶僕役也﹐將卒無畏避。”{冰心}《斯人独憔悴》:“客厅里边有打牌说笑的声音﹐五六个仆役﹐出来进去的伺候着。”{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纲盐改票》:“船户埠行﹐往往不領脚價﹐轉賂商宅僕役﹐圖謀裝載。”《後汉书·乌桓传》:“其嫁娶則先略女通情﹐或半歲百日﹐然後送牛馬羊畜﹐以爲娉幣。壻隨妻還家……爲妻家僕役﹐一二年間﹐妻家乃厚遣送女﹐居處財物一皆爲辦。”【2】犹奴役。《後汉书·贾复传》:“舊内郡徙人在邊者﹐率多貧弱﹐爲居人所僕役﹐不得爲吏。”

  • 僮役-汉语大词典

    僮役

    【1】仆役。《宋书·孝义传·许昭先》:“{昭先}父母皆老病﹐家無僮役﹐竭力致養﹐甘旨必從﹐宗黨嘉其孝行。”

  • 僱役-汉语大词典

    僱役

    【1】雇人服役。{宋}{王安石}制订新法“雇役法”(即免役法),令民输钱于官,更募人以代役。{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胥吏》:“自{王安石}改差役爲僱役﹐而奔走服役者亦化而爲胥吏矣。”

  • 六色役錢-汉语大词典

    六色役錢

    【1】见“六色錢”。

  • 公役-汉语大词典

    公役

    【1】指为国家承当的义务劳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均有保卫祖国﹑遵守法律﹑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公共财产﹑应征公役兵役和缴纳赋税的义务。”

  • 兵役制-汉语大词典

    兵役制

    【1】公民依法服兵役的制度。

  • 兵役法-汉语大词典

    兵役法

    【1】国家规定的有关公民服兵役的法律制度。

  • 兵役-汉语大词典

    兵役

    【1】当兵服役;当兵的义务。《尉缭子·战威》:“鄉里相勸﹐死喪相救﹐兵役相從﹐此之所勵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凡遣兵役﹐握手送離。”{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後世兵出召募﹐而兵役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2】指战事。《後汉书·质帝纪》:“兵役連年﹐死亡流離。”{宋}{叶適}《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其在{袁州}﹐{開禧}兵役猝起。”

  • 免役法-汉语大词典

    免役法

    【1】{宋}{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将差役改为雇役,由当役人户按等第出钱,官府募人代服徭役﹐称为“免役法”,亦称“募役法”。见《宋史·食货志上五》﹑《宋史·王安石传》。

  • 免役-汉语大词典

    免役

    【1】免除徭役。《宋史·食货志上五》:“畿民不願輸錢免役。”《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何不入粟買官﹐一則冠蓋榮身﹐二則官户免役﹐兩得其便。”【2】免服兵役。{吴组缃}《山洪》二六:“四十五岁以上﹐身任公家职务的﹐正在学堂读书的﹐都可免役。”

  • 免役錢-汉语大词典

    免役錢

    【1】{宋}代推行免役法时,由当役人户按等第交给官府雇人代服徭役的费用。《宋史·食货志上五》:“凡當役人户﹐以等第出錢﹐名免役錢。”

  • 分役-汉语大词典

    分役

    【1】指承担兵役。《管子·重令》:“萬乘藏兵之國﹐卒不能野戰應敵﹐社稷必有危亡之患﹐而士以毋分役相稺也﹐謂之逆。”

  • 初役-汉语大词典

    初役

    【1】原先的职务。《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一》:“僶俛恭朝命﹐迴心反初役。”{李善}注:“役﹐謂所任也。”

  • 工役-汉语大词典

    工役

    【1】旧日给机关﹑学校等或官僚﹑绅士人家做杂事的人。{巴金}《沉默集·知识阶级》:“第二宿舍的工役来接电话﹐等了半晌才说﹐{王侃}不在宿舍里面。”【2】土木工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裴度}從容言曰:‘國家本設兩都﹐以備巡幸……陛下倘欲行幸﹐宜命有司歲月間徐加全葺﹐然後可往。’上曰:‘從來言事者﹐皆云不當往﹐如卿所言﹐不往亦可。’遂罷工役。”{清}{梅曾亮}《栗恭勤公传》:“是後每有工役﹐或甎加碎石及稭埽﹐用大減﹐數年内省官銀百三十餘萬。”《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工役不輟﹐侈靡日崇﹐帑藏日竭。”【3】从事土木工程的人。{宋}{苏轼}《赐度牒籴斛准备赈济淮浙流民状》:“{元豐}以前﹐常用常平錢米﹐召募飢民工役﹐雖有減耗﹐却將官剩息錢補填。”{清}{方东树}《书<望溪先生集>後》:“作室者﹐卜里閈﹐量基址﹐程材用﹐庀工役。”

  • 劇役-汉语大词典

    劇役

    【1】谓服繁重的劳役。《晋书·刑法志》:“終身劇役﹐不足止其姦﹐況乎黥劓﹐豈能反於善。”

  • 力役-汉语大词典

    力役

    【1】征用民力。《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時民患上力役﹐解於公田。”{明}{陆深}《传疑录》:“爵命崇則力役多﹐以天下爲私奉﹐非至公之法也。”【2】以武力征伐。《穀梁传·僖公十九年》:“{梁}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范宁}集解:“如使伐之而滅亡﹐則淫湎不足記也﹐使其自亡然後其惡明。”【3】劳役。《孟子·尽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清}{孙枝蔚}《重修黄楼诗和五兄大宗》:“當時豈爲遊觀美﹐此事須知力役輕。”{唐}{元稹}《酬乐天南行》诗:“跋家逃力役﹐連鏁責逋誅。”【4】服役;干体力活。{清}{唐甄}《潜书·去奴》:“宫中之事﹐選粗健女子充之﹐以給力役﹐備非常。”{宋}{沈俶}《谐史》:“自今改前所爲﹐但聽老奴盡心力役﹐不二三年﹐舊業可復。”{明}{姚士粦}《见只篇》卷下:“未幾﹐{江}爲{周吏部}力役運石﹐石故壓{江}一足﹐果斷。”

  • 功役-汉语大词典

    功役

    【1】兴建土木工程的劳役。{宋}{苏辙}《再责降李伟札子》:“差官吏兵夫﹐收買梢芟﹐開掘河槽﹐修築馬頭鋸牙﹐功役至大。于今觀之﹐皆是虚費。”《东观汉记·锺离意传》:“功作既畢﹐爲解土祝曰:‘興功役者令﹐百姓無事﹐如有禍祟﹐令有當之。’”{晋}{葛洪}《抱朴子·崇教》:“民力竭於功役﹐儲蓄縻於不急。起土山以準{嵩}{霍}﹐決渠水以象九河。”{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邊牆極堅﹐且功役亦不甚費。”

  • 加役流-汉语大词典

    加役流

    【1】{唐}刑律名。谓于流放的本刑外,加罚劳役。{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二:“前世常患加役流法太重﹐官有監驅之勞﹐而配隸者有道路犇亡困踣之患。”《唐律疏议·名例·应议请减》:“加役流者﹐舊是死刑﹐{武德}年中改爲斷趾。國家惟刑是恤﹐恩弘博愛﹐以刑者不可復屬﹐死者務欲生之﹐情軫向隅﹐恩覃祝網﹐以{貞觀}六年奉制改爲加役流。”

  • 助役錢-汉语大词典

    助役錢

    【1】{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初行免役法,凡当役人户,分五等出钱,募人充役;使原来享受免役特权的豪绅﹑官吏﹑僧道等出钱助役,称助役钱。此为{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措施之一。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五》﹑《宋史·王安石传》。

  • 募役法-汉语大词典

    募役法

    【1】即免役法。{宋}{王安石}所行新法之一。{宋}{叶適}《役法》:“自{熙寧}爲募役法﹐盡官府之役﹐官自募之﹐官受其病而民獲其利﹐官當其勞而民居其逸。”

  • 募役-汉语大词典

    募役

    【1】谓募人充任官役。{宋}{王安石}《上五事书》:“今一旦變之﹐則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舉天下之役﹐人人用募……苟不得其人而行﹐則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 勞役-汉语大词典

    勞役

    【1】指统治者强迫人民出劳力当差服役。{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养好了伤﹐服满三八二十四天劳役﹐{王二}从县城回到{王家堡子}了。”{唐}{钱起}《送张管书记》诗:“邊事多勞役﹐儒衣逐鼓鼙。”《淮南子·泰族训》:“無軼民﹐無勞役﹐無寃刑。”【2】劳苦。{明}{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風光正暮春﹐便縱然勞役﹐何必愁悶?”{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元}曰:‘相公口氣逼人﹐恐著述搜索勞役﹐心氣不正﹐何不坐禪?’”

  • 勤役-汉语大词典

    勤役

    【1】指行役。谓因公务跋涉在外。{南朝} {宋}{颜延之}《秋胡》诗:“勤役從歸願﹐反路遵山河。”{南朝} {宋}{袁淑}《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壯年徒爲空。”

  • 幹役-汉语大词典

    幹役

    【1】办事老练的差役。《文明小史》第六回:“{傅知府}當堂簽派的四名幹役﹐奉了本府大人之命﹐領了牌票﹐出外拿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卑職遣幹役四人﹐挨民家搜捕﹐至今逾限﹐憲猫不得。”

  • 差役-汉语大词典

    差役

    【1】旧时在衙门中当差的人。《红楼梦》第九三回:“再者﹐也整治整治這些無法無天的差役才好。”{巴金}《忆·最初的回忆》:“于是差役又一五一十地下着板子﹐一直打到犯人招出实话为止。”【2】封建时代派民户轮流供官府驱使的徭役。{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天下皆思僱役而厭差役﹐今五年矣。”《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八八年无锡免秀才杂泛差役诏碑》:“今後在籍秀才﹐做買賣納商税﹐種田納地税﹐其餘一切雜泛差役﹐並行蠲免。”{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差役則民勞而財日匱﹐僱役則民逸而業可常。”

  • 堂役-汉语大词典

    堂役

    【1】旧时指学校的勤杂工。{冰心}《离家的一年》:“你的宿舍定在东楼十五号﹐和这个堂役先去罢﹐我一会儿就来。”

  • 執役-汉语大词典

    執役

    【1】服役的人;工作人员。{汉}{崔瑗}《司隶校尉箴》:“使臣司隸﹐敢告執役。”{清}{马建忠}《適可斋记言·铁道论》:“各職之下﹐以站之等第定執役之名數。”【2】服役;担任劳役。{明}{梁辰鱼}《浣纱记·放归》:“願主公夫人勿圖歡樂﹐要報大仇﹐三年執役之羞﹐不可忘也。”《清史稿·食货志一》:“甚有兩姓丁口村莊相等﹐而此姓爲彼姓執役﹐有如奴隸﹐亦諭開除。”{廖仲恺}《答胡適论井田书》:“{欧洲}中古封建时代人民对于君主有执役的义务。”

  • 夫役-汉语大词典

    夫役

    【1】被调发服劳役或受雇而供役使的人。{叶圣陶}《城中》:“他只挟着一个皮书包﹐不需要夫役帮助﹐也不象其他旅客那么慌忙。”{{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北宋}的夫役是自耕农﹑佃农等广大农民负担的无偿的劳役。”{唐}{元稹}《招讨镇州制》:“應緣軍務所須﹐並不得干擾百姓。如要車牛夫役及工匠之類﹐並宜和雇情願﹐仍優給價錢。”

  • 塵役-汉语大词典

    塵役

    【1】犹尘事。{唐}{李渤}《南溪》诗:“若值{浮丘翁}﹐從此謝塵役。”{清}{曹寅}《不寐》诗:“塵役苦無厭﹐俯躬自徬徨。”

  • 大役-汉语大词典

    大役

    【1】指战事。《国语·晋语五》:“國有大役﹐不鎮撫民而備鍾鼓﹐何也。”{韦昭}注:“役﹐事也。”【2】古指需要大量劳力方能完成的徭役。《庄子·人间世》:“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成玄英}疏:“國家有重大徭役﹐爲有痼疾﹐故不受其功程者也。”《周礼·地官·乡师》:“大役則帥民徒而至﹐治其政令。”{贾公彦}疏:“大役者謂築作堤防﹑城郭等。”

  • 小役-汉语大词典

    小役

    【1】小规模的劳役。《梁书·贺琛传》:“若言小事不足害財﹐則終年不息矣;以小役不足妨民﹐則終年不止矣。”【2】小差事。《宋书·吴喜传》:“自{元嘉}以來﹐便充刀筆小役。”

  • 奉役-汉语大词典

    奉役

    【1】服役。{唐}{卢纶}《酬灵澈上人》诗:“軍人奉役本無期﹐落葉花開總不知。”{唐}{薛用弱}《集异记补编·张光晟》:“〔{張光晟}〕因奉役至{華州}﹐盛暑驅馳﹐心不平。”

  • 小徭役-汉语大词典

    小徭役

    【1】即小徭。《唐律·户婚中·应复除不给》:“諸應受復除而不給﹐不應受而給者﹐徒二年;其小徭役者﹐笞五十。”{长孙无忌}疏议:“其小徭役﹐謂充夫及雜使。”

  • 同役-汉语大词典

    同役

    【1】共事。谓一同参战。《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七國同役而不同心﹐帥賤而不能整﹐無大威命﹐{楚}可敗也。”

  • 員役-汉语大词典

    員役

    【1】从事某项工作的官员; 办事的吏员。{清}{李渔}《奈何天·助边》:“額外的軍餉如何措置得來?已曾徧差員役往各郡催提﹐並没有分毫解到。”{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虞}{魏}等竟編輯未成﹐{顯慶}中﹐諸員役並罷去。”

  • 師役-汉语大词典

    師役

    【1】谓军队从事大规模劳作。《管子·幼官》:“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師役。”《周礼·地官·司市》:“凡會同師役﹐市司帥賈師而從﹐治其市政。”{孙诒让}正义:“師役﹐謂軍旅起徒役也。”

  • 行役-汉语大词典

    行役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周礼·地官·州长》:“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贾公彦}疏:“行謂巡狩﹐役謂役作。”{唐}{戴叔伦}《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楚}﹐思歸又一春。”{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計之﹐二十歲而入伍﹐五十歲而出伍﹐始終三十年﹐止歷七踐更耳。”{汉}{桓宽}《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備﹐自古有之﹐非獨今也。”【2】泛称行旅,出行。{唐}{李白}《估客行》:“海客乘天風﹐將船遠行役﹐譬如雲中鳥﹐一去無蹤跡。”{南朝} {梁}{柳恽}《捣衣诗》:“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清}{戴名世}《忧庵记》:“余好遊﹐時時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憂庵也。”{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類因行役窮日力﹐且爲姑俟回程來觀之語所誤﹐竟失一往﹐貽終身之恨者多矣。”{郁达夫}《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傷亂倦行役﹐西來又一關。”

  • 役-汉语大词典

    《廣韻》營隻切,入昔,以。【1】服兵役;戍守边疆。{南朝 宋}{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頃戎車遠役,居中作捍。”《国语·晋语一》:“{士蔿}以告,公説,乃伐{翟柤}。{郤叔虎}將乘城,其徒曰:‘棄政從役,非其任也。’”{韦昭}注:“役,服戎役也。”{宋}{岳珂}《桯史·黠鬼酝梦》:“二千里遠役,今復已矣。”【2】服兵役的人,士兵。《国语·吴语》:“寡人帥不腆{吴國}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韦昭}注:“役,兵也。”《诗·小雅·渐渐之石序》:“戎狄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將率東征,役久病在外,故作是詩也。”{毛}传:“役謂士卒也。”《资治通鉴·汉元帝永光元年》:“{羌}人乘利,諸種並和,相扇而起,臣恐中國之役不得止於四萬。”【3】事。《国语·晋语五》:“國有大役。”【4】战役。{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中日战争·海军篇》:“是役也,{德}員{漢納根}與戰争,偕{汝昌}駐定遠艦。”《左传·昭公五年》:“{城濮}之役,{晉}無{楚}備,以敗於{邲}。”{金}{王若虚}《史记辨惑二》:“{秦穆公}伐{鄭}之役,考之《左傳》,其諫而止之,哭而送其子者,獨{蹇叔}而已。”【5】借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梁启超}《新民说》九:“曾不審夫泰西之所謂自由者,在前此之諸大問題,無一役非爲團體公益計。”{梁启超}《新民说》九:“{日本}維新之役,其倡之成之者,非有得於{王}學,即有得於禪宗。”【6】役使;差遣。《书·大诰》:“予造天役,遺大投艱于朕身。”{蔡沈}集传:“然我之所爲,皆天之所役使。”{晋}{陶潜}《归去来辞》:“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取{吴中}水窠以進,並以工巧之物輸上方,就{平江}爲應奉局,百工技藝皆役之。”{梁启超}《新民说》十一:“役之如奴隸,防之如盜賊。”【7】劳役;役作之事。《周礼·地官·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以起軍旅,以作田役。”{贾公彦}疏:“以作田役者,謂田獵役作皆是也。”{晋}{潘岳}《藉田赋》:“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宋}{孙升}《孙公谈圃》卷上:“{元豐}修城,{李士京}主其役,日費四百千爲傭直。”【8】服劳役的人。《左传·襄公十一年》:“{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無征。”{孔颖达}疏:“役謂供官力役,則今之丁也。”【9】职任,职务。《文选·潘岳<悼亡诗>》:“僶俛恭朝命,迴心反初役。”{李善}注:“役謂所任也。{王充}《論衡》曰:‘{充}罷州役。’”{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況年來身兼數役,日無寸暇。”【10】充任;供职。《国语·齐语》:“{桓公}親見之,遂使役官。”{韦昭}注:“役,爲也。”{唐}{韩愈}《送孟东野序》:“{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晋}{陶潜}《归去来辞》序:“余家貧,又心憚遠役。”【11】仆役。{张天翼}《欢迎会》:“{李校长}忙着叫校役请庶务主任来。”{唐}{柳宗元}《<送宁国范明府诗>序》:“夫爲吏者,人役也。”《左传·定公元年》:“{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南史·隐逸传上·陶潜》:“家貧無役。”{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上:“主强而役弱,則無使不從。”【12】门徒,弟子。《庄子·庚桑楚》:“{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役,學徒,弟子也。”《列子·仲尼》:“{圃澤}之役有{伯豐子}者,行過{東里},遇{鄧析}。”{张湛}注:“役猶弟子。”《亢仓子·全道》:“{秦佚}死,{亢倉子}哭之。其役曰:‘天下皆死,先生何哭也?’”【13】使被吸引而不由自主。{唐}{孟郊}《古离别》诗:“春芳役雙眼,春色柔四肢。”【14】引申指牵缠,羁束。{後蜀}{顾敻}《浣溪沙》词:“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會兩悠悠,夢牽情役幾時休?”{宋}{杨无咎}《双雁儿》词:“利名牽役幾時閒?還又驚,一歲圓。”【15】营卫,保养。参见“[役心]”。【16】施行。《礼记·表记》:“是故君子恭儉以求役仁,信讓以求役禮。”{郑玄}注:“役之言爲也。”{孔颖达}疏:“役,爲也。言以此求施爲仁道也。”【17】行列。亦指排成行列。《诗·大雅·生民》:“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郑玄}笺:“役,列也。”{孔颖达}疏:“種禾則使有行列,其苗則穟穟然美好。”一说通“穎”,禾茎。《说文·禾部》“穟”字下引作“禾穎穟穟”,{段玉裁}注:“按古音支清二部互轉,役在支部,即穎之入聲,蓋則穎之叚借字。{許}此句蓋用三家詩。”

  • 役智-汉语大词典

    役智

    【1】运用心智。《宋书·律历志中》:“夫天地之所貴者生也﹐萬物之所尊者人也﹐役智窮神﹐無幽不察。”《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自立身﹐不營世利;經涉累朝﹐通否任時;初不役智﹐有所要求﹐今日之舉﹐非所願也。”{唐}{钱起}《豹舄赋》:“何役智以宣驕﹐乃自躬而刑國。”

  • 役力-汉语大词典

    役力

    【1】犹效力。{唐}{薛用弱}《集异记·李佐文》:“因棄生業﹐剪髮於{臨湍}佛寺﹐役力誓死焉。”{晋}{陆云}《<盛德颂>序》:“臣命違千載之運﹐身生四百之外﹐恨不得役力聖明之鑒﹐寓目風塵之會。”

  • 役臣-汉语大词典

    役臣

    【1】谓供使令之臣。{汉}{袁康}《越绝书·内传记陈成恒传》:“{東海}役臣孤{句踐}﹐使使臣{種}﹐敢修下吏﹐問於左右。”

  • 役心-汉语大词典

    役心

    【1】使心,用心。{晋}{成公绥}《啸赋》:“近取諸身﹐役心御氣。”{元}{段成己}《题梁氏静乐堂》诗:“攘攘區中人﹐役心名與利。”{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若{齊}{梁}綺語﹐{宋}人摶合成句之出處﹐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發﹐此之謂小家數﹐總在圈繢中求活計也。”【2】为心所役使。《逸周书·武顺》:“人道尚中﹐耳目役心。”{孔晁}注:“言耳目爲心所役也。”【3】养心。《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聰耳﹐正七體以役心。”{韦昭}注:“役﹐營也。”

  • 役作-汉语大词典

    役作

    【1】工役劳作。《明史·周叙传》:“軍士困役作﹐刑罰失輕重。”{宋}{苏舜钦}《韩公行状》:“時{淮}{浙}蝗旱﹐民飢殍流散﹐命公爲安撫﹐所至賑廪困菑家﹐罷諸役作﹐舉良吏以牧養之。”《六韬·盈虚》:“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績之時。”【2】役使劳作。《诗·小雅·十月之交》“胡爲我作”{汉}{郑玄}笺:“女何爲役作我。”

  • 役民-汉语大词典

    役民

    【1】役使平民。{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役民者官也﹐役於官者民也。郡有主﹐縣有令﹐鄉有長﹐里有正﹐其位不同而皆役民者也。”【2】服役的人。{宋}{苏轼}《教战守策》:“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

  • 役兵-汉语大词典

    役兵

    【1】服劳役勤务的士兵。{宋}代兵制有禁兵﹑厢兵﹑役兵﹑民兵之别。役兵以游民充任,专事一业,如给漕挽,修河防,养国马等。{宋}{宋祁}《庆历兵录序》:“三曰役兵﹐羣有司隸焉;人之游而惰者入之﹐若牧置﹐若漕輓﹐若管庫﹐若工技﹐業壹事專﹐故處而無更。凡軍有額﹐居有營﹐有常廩﹐有横賜。”

  • 役役-汉语大词典

    役役

    【1】劳苦不息貌。{宋}{梅尧臣}《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四:“秋蟲至微物﹐役役網自織。”{铁生}《敬告我汉族大军人书》:“役役焉執干戈衛他人社稷﹐已不免貽笑全球﹐况又殺同胞之光復軍者乎!”{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今之讀書學道者﹐皆鹵莽滅裂以從事﹐何怪乎役役終身而無所得也。”《庄子·齐物论》:“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2】狡黠貌。《庄子·胠箧》:“舍夫種種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釋夫恬淡無爲﹐而悦夫啍啍之意。”{成玄英}疏:“役役﹐輕黠之貌。”【3】奔走钻营貌。{清}{汪绍焻}《刘伯伦》诗:“利名役役真成醉﹐只有先生是獨醒。”{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得一名﹐獲一利﹐則棄其業而役役於持權者之門。”{清}{唐甄}《潜书·取善》:“士志於學﹐而乃役役焉往來於名利之中﹐德盡喪矣。”

  • 役夫-汉语大词典

    役夫

    【1】服役的人。{唐}{杜甫}《兵车行》:“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管子·轻重己》:“處里爲下陳﹐處師爲下通﹐謂之役夫。”{宋}{鲁应龙}《闲窗括异志》:“妾有墓在正南所開池處﹐君戒役夫勿傷吾墓。”【2】泛指操贱役者。{明}{何景明}《石矶赋》:“彼執笱繫竹﹐操繩逝梁﹐較獲易捕﹐乃潢污之陋漁﹐水濱之役夫也。”【3】詈词。贱货﹑贱胚。{鲁迅}《坟·论“他妈的!”》:“经史上所见骂人的话﹐无非是‘役夫’﹐‘奴’﹐‘死公’。”《左传·文公元年》:“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杜预}注:“役夫﹐賤者稱。”

  • 役丁-汉语大词典

    役丁

    【1】服劳役者。《隋书·食货志》:“仍依{周}制﹐役丁爲十二番﹐匠則六番。”《隋书·食货志》:“始建{東都}﹐以尚書令{楊素}爲營作太監﹐每月役丁二百萬人。”

  • 役要-汉语大词典

    役要

    【1】记录工役姓名人数的簿册。《周礼·地官·乡师》:“既役﹐受州里之役要﹐以攷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贾公彦}疏:“役要﹐則役人簿要。”{孙诒让}正义:“《大司馬》云:‘大役屬其植﹐受其要。’注云:‘要﹐簿書也。’即此所謂役要。”

  • 役損-汉语大词典

    役損

    【1】因劳神而损伤。{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清宵夜好難捱﹐一天愁悶怎安排?役損這情懷。”{宋}{秦观}《昭君怨》词:“役損風流心眼﹐眉上新痕無限。”{宋}{柳永}《两同心》词:“憶當時﹐酒戀花迷﹐役損詞客。”

  • 役政-汉语大词典

    役政

    【1】犹政役,赋役。政,通“征”。《周礼·地官·闾胥》:“凡春秋之祭祀﹑役政﹑喪紀之數﹐聚衆庶。”{孙诒让}正义引{王引之}云:“役政即政役﹐{杜子春}讀政爲征﹐是也。”

  • 役户-汉语大词典

    役户

    【1】服役之人户。《宋史·食货志上六》:“{乾道}五年﹐{處州}{松陽縣}倡爲義役﹐衆出田穀﹐助役户輪充﹐自是所在推行。”【2】闾里中负责差役的人户。《水浒传》第十八回:“{晁蓋}這厮﹐姦頑役户﹐本縣内上下人﹐没一箇不怪他。”参阅《文献通考·职役二》。

  • 役門-汉语大词典

    役門

    【1】犹役户。指寻常百姓家。《宋书·宗越传》:“〔{宗越}〕本爲{南陽}次門﹐安北將軍{趙倫之}鎮{襄陽}﹐{襄陽}多雜姓﹐{倫之}使長史{范覬之}條次氏族﹐辨其高卑﹐{覬之}點(黜){越}爲役門。”

  • 役身-汉语大词典

    役身

    【1】身执劳事;劳身。《墨子·备梯》:“{禽滑釐}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故此二子者﹐皆聖人也﹐猶不能無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汙也。”{宋}{王安石}《饮裴侯家》诗:“{裴侯}方坐塵沙裏﹐役身救物當如此。”

  • 役神-汉语大词典

    役神

    【1】犹劳神。{三国} {魏}{嵇康}《秋胡行》之四:“役神者弊﹐極欲疾枯。”{唐}{白居易}《大巧若拙赋》:“則知巧在乎不違天真﹐非勞形於木人之内;巧在乎無枉物情﹐非役神於棘刺之中。”

  • 役賦-汉语大词典

    役賦

    【1】劳役赋税。《後汉书·荀淑传》:“寬役賦﹐安黎民。”《晋书·郭璞传》:“頃者以來﹐役賦轉重。”

  • 役錢-汉语大词典

    役錢

    【1】代替劳役的税钱。{宋}制,凡应服劳役者可输钱免役。《宋史·张根传》:“常平止聽納息﹐以塞兼并;下户均出役錢﹐以絶姦僞;市易唯取净利﹐以役商賈。”{宋}{叶適}《役法》:“故役錢者﹐募役之患;而今之所謂保副正長﹐又募役所不能行之患也。”

  • 役卒-汉语大词典

    役卒

    【1】服役的人。{宋}{曾巩}《洪州东门记》:“{元侯}之於是役﹐其木取於地之不在民者﹐其工取於役卒之羨者。”

  • 役人-汉语大词典

    役人

    【1】犹役户。《文献通考·职役二》:“聞州縣奉詔不謹﹐以致差徭輕重失當﹐或役人有所賠備﹐或占留役錢不盡僱募。”【2】役使人。《庄子·大宗师》:“亡身不真﹐非役人也。”{郭象}注:“自失其性而矯以從物﹐受役多矣﹐安能役人乎?”《南史·何尚之传》:“時又造{華林園}﹐並盛暑役人。”【3】供役使的人。《吕氏春秋·顺说》:“{管子}得於{魯}﹐{魯}束縛而檻之﹐使役人載而送之{齊}。”{宋}{苏轼}《上皇帝书》:“自近歲來﹐部送罪人配軍者﹐皆不使役人﹐而使禁軍。”《左传·僖公十六年》:“城{鄶}﹐役人病。”

  • 役夢-汉语大词典

    役夢

    【1】牵引梦魂。{宋}{欧阳修}《玉楼春》词:“尋思還有舊家心﹐蝴蝶時時來役夢。”{宋}{侯寘}《朝中措》词:“從今寄取﹐臨風把酒﹐役夢忘飧。”{宋}{柳永}《征部乐》词:“道向我﹑轉眼厭厭﹐役夢勞魂苦相憶。”

  • 役御-汉语大词典

    役御

    【1】役使;使用。{宋}{苏轼}《秦始皇帝论》:“耒耜弓矢舟車網罟之類﹐莫不備至﹐使民樂生便利﹐役御萬物而適其情。”{晋}{葛洪}《抱朴子·诘鲍》:“服之﹐故君臣之道起焉﹔事之﹐故力寡之民制焉。然則隸屬役御﹐由乎争彊弱而校愚智﹐彼蒼天果無事也。”

  • 役徒-汉语大词典

    役徒

    【1】服劳役者。《墨子·七患》:“苦其役徒﹐以治宫室觀樂。”{宋}{范仲淹}《清白堂记》:“巖之下有地方數丈﹐密蔓深叢﹐莽然就荒。一日﹐命役徒而闢之。”{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七章:“而役徒雖多﹐物料機器雖多﹐而役徒之所購物品﹐機器工料之物品﹐仍流入於公設之商店。”

  • 役齡-汉语大词典

    役齡

    【1】服兵役的年龄。

  • 役令-汉语大词典

    役令

    【1】役使,驱遣。{清}{龚自珍}《王仲瞿墓表铭》:“掌中雷者﹐{神寳君}説洞神下乘法﹐所謂役令之事﹐即以道家書論﹐亦其支流之不足詰者。”

  • 役車-汉语大词典

    役車

    【1】车名。供役之车,庶人所乘。《周礼·春官·巾车》:“大夫乘墨車﹐士乘棧車﹐庶人乘役車。”{郑玄}注:“役車﹐方箱﹐可載任器以共役。”{贾公彦}疏:“庶人以力役爲事﹐故名車爲役車。”《释名·释车》:“役車﹐給役之車也。”《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役車其休。”

  • 役法-汉语大词典

    役法

    【1】谓为法令所役使。《慎子》逸文:“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變法者﹐君長也。”{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杂说》:“作法者君﹐守法者臣﹐役法者民。”【2】差役之法。{宋}{秦观}《论议上》:“夫所謂役法者﹐其科條品目雖曲折不同﹐大抵不過差﹑免二法而已。”《明史·食货志二》:“役法定於{洪武}元年。”

  • 役費-汉语大词典

    役費

    【1】劳役和战费。亦指战费。《後汉书·郅恽传》:“是時{憲}征{匈奴}﹐海内供其役費。”《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帝議遣{宣王}討{淵}﹐發卒四萬人。議臣皆以爲四萬兵多﹐役費難供。”《汉书·食货志上》:“外事四夷﹐内興功利﹐役費並興﹐而民去本。”

  • 役政-汉语大词典

    役政

    【1】指有关兵役之政务。{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前一任县长正是为了壮丁问题被撤职的﹐而新县长一上任便宣称他要扫除役政上的种种积弊。”

  • 役養-汉语大词典

    役養

    【1】役使。《後汉书·宦者传序》:“宦人之在王朝者﹐其來舊矣。將以其體非全氣﹐情志專良﹐通關中人﹐易以役養乎?”【2】役使休养。《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五年》:“竊惟古之善治民者﹐必污隆隨時﹐豐儉稱事﹐役養消息以成其性命。”

  • 役手-汉语大词典

    役手

    【1】指司杂役的人。《新唐书·吴凑传》:“掌閑﹑彍騎﹑飛龍﹑内園﹑{芙蓉園}﹑禁兵諸司雜供役手﹐資課太繁﹐宜有蠲省。”

  • 役調-汉语大词典

    役調

    【1】服役与征户税。《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雲}爲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云别传》:“{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

  • 役逐-汉语大词典

    役逐

    【1】奔走追逐。{明}{陈子龙}《杂诗》之九:“役逐短景内﹐冥昧同塵埃。”

  • 役畜-汉语大词典

    役畜

    【1】专门用于耕作或运输的家畜。如马﹑牛﹑骡﹑驴﹑骆驼等。也叫力畜。

  • 役所-汉语大词典

    役所

    【1】役作的处所。《宋史·王能传》:“護城{祁州}﹐躬率丁夫﹐旦暮不離役所﹐宴犒周洽。”

  • 役召-汉语大词典

    役召

    【1】谓召令服役;召唤役使。《宋书·文帝纪》:“又州郡估税﹐所在市調﹐多有煩刻。山澤之利﹐猶或禁斷﹐役召之品﹐遂及稚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不上一月﹐其術已成﹐變化百物﹐役召鬼魅﹐遇着草木土石﹐念念有詞﹐便多是步騎甲兵。”

  • 役事-汉语大词典

    役事

    【1】劳役之事。《周礼·地官·乡师》:“既役﹐則受州里之役要﹐以攷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2】泛指公家的各种事务。{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七》:“貢賦之外﹐皆役事也。起軍旅﹐兵役也;田﹐田役也;役﹐力役也;追胥﹐守望之役也。”【3】泛指事务。{唐}{韩愈}《兴元少尹房君墓志》:“{愈}既不獲辭﹐既助其凡役事﹐退又爲銘云。”【4】犹办事。《国语·晋语一》:“吾聞事君者﹐竭力以役事﹐不聞違命。君立臣從﹐何貳之有?”{韦昭}注:“役﹐爲也。”

  • 役務-汉语大词典

    役務

    【1】劳役之事。《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時百姓凋匱而役務方殷。”

  • 役庸-汉语大词典

    役庸

    【1】用以代替力役的赋税。{{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既然法律上认为丁都受了田﹐所以丁应该纳田租﹑户调和役庸。”

  • 役思-汉语大词典

    役思

    【1】用心思考。{前蜀}{贯休}《读刘得仁贾岛集》诗之二:“役思曾衝尹﹐多言阻國親。”

  • 役利-汉语大词典

    役利

    【1】谓役使小民而获利。《史记·平準书》:“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貨﹐以致富羨﹐役利細民。”{汉}{桓宽}《盐铁论·复古》:“浮食豪民﹐好欲擅山海之貨﹐以致富業﹐役利細民。”

  • 役物-汉语大词典

    役物

    【1】谓役使外物为我所用。《荀子·修身》:“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汉书·刑法志》:“夫人……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趨走不足以避利害﹐無羽毛以禦寒暑﹐必將役物以爲養﹐任智而不恃力﹐此其所以爲貴也。”{严复}《原强》:“此其人非必勤勞賢智勝於人人也﹐仰機射利役物自封而已。”{唐}{李翱}《去佛斋论》:“故其徒也﹐不蠶而衣裳具﹐弗耨而飲食充﹐安居不作﹐役物以養己者﹐至於幾千百萬人。”

  • 役隸-汉语大词典

    役隸

    【1】谓服役。{清}{曹寅}《小游仙》诗之十:“役隸金庭亞左神﹐乍看癡肉似凡身。”【2】服贱役的人。《北齐书·文宣帝纪》:“詔免諸伎作﹑屯﹑牧﹑雜色役隸之徒爲白户。”

  • 役慮-汉语大词典

    役慮

    【1】犹役思。{唐}{柳宗元}《与吕温论<非国语>书》:“輒令往一通﹐惟少留視役慮﹐以卒相之也。”

  • 役屬-汉语大词典

    役屬

    【1】谓使隶属于己而役使之。《史记·南越列传》:“{佗}因此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東西萬餘里。”{{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突厥}原是住在{金山}南的游牧部落﹐为{柔然}所役屬。”《新唐书·西域传上·焉耆》:“〔{焉耆國}〕户四千﹐勝兵二千﹐常役屬{西突厥}。”《後汉书·马援传》:“遇赦﹐因留牧畜﹐賓客多歸附者﹐遂役屬數百家。”

  • 役滿-汉语大词典

    役滿

    【1】{清}制,各衙门书吏供职满五年,得分别情况,或考或免,谓之役满。役满人员由吏部铨定选用。参阅《清会典·吏部六·铨政》。

  • 役使-汉语大词典

    役使

    【1】供服役的人。{清}{黄钧宰}《金壶浪墨·果勇夫人》:“居十日﹐各帥遣都守馳候{果勇}﹐見左右役使皆叛黨。”《汉书·李寻传》:“日且入﹐爲妻妾役使所營。”{颜师古}注:“營謂繞也。”【2】驱使;支配。{李大钊}《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三:“因为他们天天在工厂作工﹐天天役使自然﹐利用自然﹐所以他们也了解自然了。”《管子·轻重丁》:“故智者役使鬼神﹐而愚者信之。”{宋}{苏洵}《上韩丞相书》:“自此以下皆勞苦骨摧折精神爲人所役使﹐去僕隸無幾也。”《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二郡有軍征賦調﹐供給役使﹐遇之如民。”

  • 役用-汉语大词典

    役用

    【1】劳力和费用。《新唐书·食货志四》:“是時增調農人鑄錢﹐既非所習﹐皆不聊生。内作判官{韋倫}請厚價募工﹐繇是役用減而鼓鑄多。”【2】役使;使用。{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五六年之間﹐是丈夫心力壯時﹐常在閑處﹐無所役用。”{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夫陶冶造化﹐莫靈於人﹐故達其淺者﹐則能役用萬物;得其深者﹐則能長生久視。”{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其間耗費簡札﹐役用心神者﹐其可數乎?”

  • 役志-汉语大词典

    役志

    【1】用心。{晋}{葛洪}《抱朴子·嘉遁》:“不役志於禄利﹐故害而不能加也。”{明}{方孝孺}《殷浩》:“{東漢}尚風節﹐故士多能自重﹐而不役志於利禄。”《书·洛诰》:“惟不役志于享。”

  • 征役-汉语大词典

    征役

    【1】赋税与徭役。《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灋……凡征役之施舍﹐與其祭祀飲食喪紀之禁令。”{贾公彦}疏:“征謂税之﹐役謂繇役。”【2】指徭役。《诗·唐风·鸨羽序》:“《鴇羽》﹐刺時也。{昭公}之後﹐大亂五世﹐君子下從征役﹐不得養其父母﹐而作是詩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國初因沿{明}制﹐稍加損益﹐税斂極薄﹐征役幾絶。”{宋}{曾巩}《福州上执政书》:“及其後世﹐或任使不均﹐或苦於征役﹐而不得養其父母﹐則有《北山》之感﹐《鴇羽》之嗟。”【3】行役。{唐}{孟郊}《奉同朝贤送新罗使》诗:“安危所繫重﹐征役誰能窮?”{晋}{潘岳}《西征赋》:“俾萬乘之盛尊﹐降遥思於征役。”{清}{唐甄}《潜书·太子》:“凡教太子……行道﹐則見征役之勞;止舍﹐則見羈旅之勞。”

  • 待役-汉语大词典

    待役

    【1】犹备战。《商君书·算地》:“故兵出糧給而財有餘﹐兵休民作而畜長足﹐此所謂任地待役之律也。”

  • 徒役-汉语大词典

    徒役

    【1】门徒;弟子。{汉}{王充}《论衡·问孔》:“如徒役之中多無妻﹐{公冶長}尤賢﹐故獨妻之﹐則其稱之﹐宜列其行﹐不宜言其在縲絏也。”《韩非子·显学》:“藏書策﹑習談論﹑聚徒役﹑服文學而議説。”【2】服劳役的人。《周书·窦炽传》:“{熾}辭以天下未定﹐干戈未偃﹐不宜輒發徒役。”《墨子·尚贤中》:“不肖者抑而廢之﹐貧而賤之﹐以爲徒役。”{唐}{张九龄}《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徒役如雷奔﹐珍怪亦雲蓄。”{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又《成相》《雅辭》者﹐徒役送杵﹐其句度長短不齊﹐亦悉入録。”

  • 從役-汉语大词典

    從役

    【1】指奴仆。{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保母請{知古}脱服以休﹐既解麻衣﹐而皂袍見。保母誚曰:‘豈有逢掖之士﹐而服從役之衣耶?’”【2】服劳役。《後汉书·刘平传》:“政有恩惠﹐百姓懷感﹐人或增貲就賦﹐或減年從役。”【3】谓赴任官事。{唐}{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诗:“{郴州}頗涼冷﹐橘井尚淒清。從役何蠻貊﹐居官志在行。”役﹐一本作“事”。

  • 衙役-汉语大词典

    衙役

    【1】衙门里的差役。《文献通考·职役一》:“帝之力主免役也﹐知民間通苦差役﹐而衙役之任重行遠者尤甚﹐特創免法。”【2】指在衙门中当差的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他所谓的‘狗’﹐是指他的仇人说的﹐因为主任的外祖当过衙役﹐而这又是{方}府上下人等最大的忌讳。”《儒林外史》第五回:“〔知縣〕忙唤了幾個心腹的衙役進来商議。”

  • 徭役-汉语大词典

    徭役

    【1】谓服劳役。{南朝} {宋}{刘铄}《代青青河畔草》诗:“良人久徭役﹐耿介終昏旦。”【2】指服劳役的人。《汉书·项籍传》:“異時諸侯吏卒徭役屯戍過{秦中}﹐{秦中}遇之多亡狀。”【3】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繁多而苛严。{三国} {魏}{曹植}《谏伐辽东表》:“臣以爲當今之務﹐在於省徭役﹐薄賦斂﹐勸農桑。三者既備﹐然後令{伊}{管}之臣得施其術﹐孫吴之將得奮其力。”{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當時{燕}{齊}{海}{岱}﹐贏糧給費﹐徭役煩苦﹐人以不堪。”{宋}{司马光}《劝农札子》:“今農夫苦身勞力﹐惡衣糲食﹐以殖百穀﹐賦斂萃焉﹐徭役出焉。”{郭沫若}《我想起了陈胜吴广》诗:“{秦始皇}便要筑下万里长城﹐使天下的农夫都为徭役奔忙。”《韩非子·备内》:“徭役少則民安﹐民安則下無重權﹐下無重權則權勢滅﹐權勢滅則德在上矣。”

  • 徵役-汉语大词典

    徵役

    【1】征召徒役。指徭役。《周礼·春官·典祀》:“徵役于司隸而役之。”{郑玄}注:“徵﹐召也﹐役之作使之。”《南史·蔡廓传》:“先是﹐{大明}世奢侈無度﹐多所造立﹐賦調煩嚴﹐徵役過苦﹐至是發詔悉皆削除。”{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近賊州縣﹐徵役百端﹐農夫織婦﹐不得安業。”《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如聞今年徵役﹐頗失農桑之業。”【2】招集兵卒。《左传·襄公三十年》:“{子張}怒﹐退而徵役﹐{子産}奔{晉}。”{杜预}注:“召兵欲攻{子産}。”

  • 形役-汉语大词典

    形役

    【1】谓为形骸所拘束﹑役使。犹言被功名利禄所牵制﹑支配。{宋}{刘敞}《睡起》诗:“有生滯形役﹐萬物安静便。”{清}{朱鹤龄}《春日郊行同赵徐二子》诗:“營營欲何爲﹐形役滋煩懣。”{晋}{陶潜}《归去来辞》:“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 外役-汉语大词典

    外役

    【1】谓在外服役。《文选·卢谌<赠刘琨并书>》:“事與願違﹐當忝外役。”{李善}注:“役﹐謂别駕也。對{琨}故謂之外。”{万正}《邹子侃舍身救难友》:“{邹子侃}看到同志们很机警﹐没有让敌人搜到一点证据去﹐心里非常高兴﹐他对一个当外役的同志说:‘能这样﹐我死也闭眼了。’”《左传·昭公二十年》:“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若不獲扤外役﹐是不有寡君也。”

  • 庀役-汉语大词典

    庀役

    【1】雇用工匠。{唐}{元稹}《茅舍》诗:“度材無强略﹐庀役有定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