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徙

徙(徙)是什么意思

  • 迁(遷) 徙-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迁(遷) 徙

    [迁(遷)qiān 徙xǐ]

    同 ①移动,迁移。包括人和物的移动。《诗·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楚辞·哀郢》:“方仲春而东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迁其民于临洮”。(临洮:地名)《论语·述而》:“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史记·商君列传》:“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柳宗元《捕蛇者说》:“非死则徙尔”。 ②流放或放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两例中的“迁”都是流放的意思,后例中的“迁客”指被流放的人。《汉书·苏武传》:“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此例的“徙”和前两例的“迁”意思是一样的。古代对有罪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叫“徙边”,这是一种流刑。 ③(官吏)调动职务。

    异 【迁】 多指升迁。“迁官”一般指升官,《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说:悦)《汉书·苏武传》:“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移中:厩名。移:音yí)《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徙】 表示一般的调职,多指降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灌夫原为太仆,太仆为九卿之一)《汉书·周昌传》:“徙御史大夫为赵相”。这两例中的“徙”都是指从中央下调到地方。

    辨 “迁”原指由下到上的迁移,如《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用于官职的变化,就是升迁。而表示降职用“迁”时,就要在前边加个“左”字,成为“左迁”,如白居易《琵琶行(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这是根据我国古代一贯的“尊右卑左”的语词义而来的。“徙”则表示一般的移动,用于职位的变动,则表示调职或降职。

  • 迁徙-古文观止词典

    迁徙qiān xī

    【词性】:动词

    迁移(2)。《贾谊过秦论上》:而迁徙之徒也。——而且陈涉是迁移来守边地的一类人。《种树郭橐驼传》: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人们观察骆驼栽种的树,或者迁移来的树,没有哪一棵不成活的。

  • 徙-古文观止词典

    徙xǐ

    【词性】:动词

    一、迁移,迁徙(5)。《祭鳄鱼文》:其率丑类南徙于海。——鳄鱼要带领〔你的〕同伙向南迁移到大海里去。《祭鳄鱼文》:是终不肯徙也。——是鳄鱼始终不肯迁移了。《贾谊治安策一》:为徙其侯国。——就迁徙他的国都。

    二、流放,放逐(1)。《青霞先生文集序》:徙之塞上。——〔皇帝把他〕流放到边地。

  • 徙-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徙xǐ

    ①迁移。《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庄子·逍遥游》:“鹏之~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②调职。《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乃~为上郡太守。”《后汉书·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③流放,贬谪。贾谊《过秦论》:“甿隶之人,而迁~之徒也。”《汉书·陈汤传》:“其免汤为庶人,~边。”

    【徙倚】徘徊,流连。《论衡·变动》:“盗贼之人,见物而取,睹敌而杀,皆在~漏刻之间。”陆游《入蜀记》:“~久之而不

    归。”

  • 倚徙-现代汉语大词典

    倚徙yǐ xǐ

    【释义】:

    留连徘徊。鲁迅《“题未定”草二》:“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这就是现在洋场上的‘西崽相’。”

  • 谪徙-现代汉语大词典

    谪徙zhé xǐ

    【释义】:

    因罪而被罚迁徙。吴晗《朱元璋传》:“被地方官寻个题目,谪徙到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居住。”

  • 徙-现代汉语大词典

    徙xǐ

    【释义】:

    ①迁移;移居。如:迁徙。②升调;调动。

  • 徙倚-现代汉语大词典

    徙倚xǐ yǐ

    【释义】:

    徘徊;逡巡。郭沫若《南昌之一夜》:“我们走在江边上往复徙倚着,足足有一个钟头。”

  • 流离转徙-现代汉语大词典

    流离转徙liú lí zhuǎn xǐ

    【释义】:

    辗转迁移。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涉江》篇所叙的正是屈原流离转徙的情形。”

  • 流徙-现代汉语大词典

    流徙liú xǐ

    【释义】:

    ①迁移,转移。鲁迅《致许寿裳》:“在流徙之际,海婴忽染疹子。”②流放。如:流徙边远地区。

  • 迁徙-现代汉语大词典

    迁徙q iān xǐ

    【释义】:

    搬家;从一处搬到另一处。鲁迅《致李秉中》:“家母等仍居北京,盖年事已老,习于安居,迁徙殊非所喜。”

  • 转徙-现代汉语大词典

    转徙zhuǎn xǐ

    【释义】:

    ①辗转迁移。鲁迅《为“俄国歌剧团”》:“你们漂流转徙的艺术者,在寂寞里歌舞,怕已经有了归心了罢。”②变化。郭沫若《瓶》:“我看她的来信呀,有一个天大的转徙:前回是声声‘先生’,这回是声声‘你’。”

  • 曲突徙薪-现代汉语大词典

    曲突徙薪qū tū xǐ xīn

    【释义】:

    《艺文类聚》卷八十引汉桓谭《新论》:“淳于髠至邻家,见其灶突之直而积薪在傍,谓曰‘此且有火’,使为曲突而徙薪。邻家不听,后果焚其屋,邻家救火,乃灭。烹羊具酒谢救火者,不肯呼髠。智士讥之曰:‘曲突徙薪无恩泽,燋(焦)头烂额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突,烟囱。后用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曲突徙薪,不达而归。”

  • 移徙-现代汉语大词典

    移徙yí xǐ

    【释义】:

    ①搬动住处;迁移。郭沫若《我的童年》:“那时候我们已经移徙到新的家塾里了。”②移动。郭沫若《残春》:“几只雪白的帆船徐徐地在水上移徙。”

  • 三徙成都-汉语大词典

    三徙成都

    【1】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庄子·徐无鬼》:“{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虚﹐而有十萬家。”{成玄英}疏:“{舜}避{丹朱}﹐又不願衆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從者十萬﹐所居之處﹐自成都邑。”{晋}{稽康}《难养生论》:“且凡聖人﹐有損己爲世﹐表行顯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亦作“[三徙成國]”。《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

  • 三徙教-汉语大词典

    三徙教

    【1】指{孟}母为教育{孟子}而三迁之事。{三国} {魏}{曹操}《善哉行》:“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 三徙成國-汉语大词典

    三徙成國

    【1】见“三徙成都”。

  • 更徙-汉语大词典

    更徙

    【1】变迁。{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扬州》:“{禹}别{九州}﹐{揚}居其一﹐歷{三代}﹑{秦}﹑{漢}﹑{隋}﹑{唐}﹐雖更徙分合不常﹐而名終勿易。”{清}{冯桂芬}《汪氏耕荫义庄记》:“聞諸故老﹐{畢尚書}宅之入官也﹐{孫氏}售諸官﹐願隱其姓﹐縣令信筆署以{汪}。今終爲君家有﹐從前更徙﹐及兹而定。”

  • 倚徙-汉语大词典

    倚徙

    【1】留连徘徊。{南朝} {宋}{鲍照}《拟行路难》之七:“人生不得恒稱意﹐惆悵倚徙至夜半。”{元}{张可久}《折桂令·酸斋学士席上》曲:“倚徙西樓﹐留連{北海}﹐斷送{東君}。”{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二》:“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这就是现在洋场上的‘西崽相’。”{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昔嘗讀書{谼徑}{洪氏}莊﹐屋在水東﹐常倚徙橋上﹐俯視碧流澄澈﹐謝華啓秀。”

  • 僑徙-汉语大词典

    僑徙

    【1】迁移到外地居住。{清}{薛福成}《母弟季怀事状》:“避{粤}寇之難﹐舉家僑徙{寶應}之{東鄉}。”

  • 倍徙-汉语大词典

    倍徙

    【1】见“倍蓰”。

  • 徙-汉语大词典

    《集韻》相支切,平支,心。【1】古地名。在{蜀}。《史记·西南夷列传》:“自{雟}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笮都}最大。”{裴駰}集解引{徐广}曰:“{徙}在{漢嘉}。”{司马贞}索隐引{韦昭}云:“{徙縣}屬{蜀}。”{张守节}正义:“{徙}音斯。”

  • 徙-汉语大词典

    《廣韻》斯氏切,上紙,心。【1】迁移;移居。《汉书·王商传》:“{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徙{杜陵}。”《周礼·地官·比长》:“徙于國中及郊則從而授之。”{郑玄}注:“徙,謂不便其居也。或國中之民出徙郊或郊民入徙國中,皆從而付所處之吏,明無罪惡。”{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徙{臨漢縣}於古城,曰{鄧城縣}。”{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八:“{黄河}{女直}徙南東,我道神功勝{禹}功。”【2】夺取;搬走。《穀梁传·定公四年》:“{吴}入{楚},日入,易無{楚}也。易無{楚}者,壞宗廟,徙陳器,撻{平王}之墓。”《国语·吴语》:“{越王}{勾踐}乃率中軍泝{江}以{吴},入其郛,焚其{姑蘇},徙其大舟。”{韦昭}注:“徙,取也。”{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二:“{秦王}後薨,王府僚佐請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爲?使子孫不能保家,徙與人作鎮石耳。’”【3】犹教化。谓改变人的思想﹑习俗。《新唐书·杜正伦传》:“後太子稍失道,帝語{正倫}:‘太子數私小人,卿可審喻之,教而不徙,其語我來!’”《淮南子·原道训》:“徙{裸國},納{肅慎}。”{高诱}注:“徙,化也。”【4】升调;调动。《隋书·李德林传》:“以才學見知,及位望稍高,頗傷自任,争名之徒,更相譖毁,所以運屬興王,功參佐命,十餘年間竟不徙級。”《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郎將{袁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所陟者,則{皋陶}﹑{稷}﹑{契},皆終身一官而不徙。”【5】贬谪;流放。{唐}{韩愈}《顺宗实录四》:“有{薛約}者嘗學於{城},狂躁以言事得罪,將徙{連州}。”{宋}{岳珂}《桯史·尊尧集表》:“時{了翁}坐其子{正彙}獄,徙{通州}。”

  • 徙迤-汉语大词典

    徙迤

    【1】后退貌。《文选·王褒<洞箫赋>》:“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螻蟻蝘蜒﹐蠅蠅翊翊。遷延徙迤﹐魚瞰雞睨﹐垂喙轉﹐瞪瞢忘食。”{李善}注:“遷延﹑徙迤﹐却退貌。”

  • 徙播-汉语大词典

    徙播

    【1】犹迁徙。{南朝} {陈}{徐陵}《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昔隆{周}徙播﹐皆憑{晉}{鄭}之功;彊{漢}阽危﹐終假{虚牟}之力。”{吴兆宜}笺注:“《左傳》{周}之東遷﹐{晉}{鄭}焉依。”

  • 徙道-汉语大词典

    徙道

    【1】谓迁居。《荀子·礼论》:“具生器以適墓﹐象徙道也。”{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徙者﹐迻也。象徙道者﹐謂如將迻居然耳﹐亦不忍死其親之意。”

  • 徙業-汉语大词典

    徙業

    【1】谓不专心本业,见异思迁。{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夫外慕徙業者﹐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胾者也。”

  • 徙卜-汉语大词典

    徙卜

    【1】迁居。古人定居须经过占卜,故称。《宋书·武帝纪中》:“朝野喪沮﹐莫有固志﹐家獻徙卜之計﹐國議遷都之規。”

  • 徙散-汉语大词典

    徙散

    【1】迁移疏散。《宋书·文帝纪》:“頃年岳牧遷回﹐軍民徙散﹐廛里廬宇﹐不逮往日。”

  • 徙錮-汉语大词典

    徙錮

    【1】贬谪禁锢。《後汉书·谢弼传》:“又故太傅{陳蕃}﹐輔相陛下﹐勤身王室﹐夙夜匪懈﹐而見陷羣邪﹐一旦誅滅。其爲酷濫﹐駭動天下﹐而門生故吏﹐並離徙錮。{蕃}身已往﹐人百何贖!”

  • 徙蹕-汉语大词典

    徙蹕

    【1】移动帝王的车驾。谓帝王出行或命驾回宫。{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既而日下{澤宫}﹐筵闌{相圃}﹐悵徙蹕之留歡﹐眷廻鑾之餘舞。”《北史·元寿传》:“今月五日﹐鑾輿徙蹕﹐親臨射苑。”

  • 徙木-汉语大词典

    徙木

    【1】《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后用为取信于民之典。{宋}{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商鞅}立信於徙木﹐立威於棄灰﹐刑其親戚師傅﹐積威信之極﹐以及{始皇}﹐{秦}人視其君如雷電鬼神﹐不可測也。”{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徙木之信必行﹐則民不惑﹐此政之先也。”{清}{吴伟业}《读史杂诗》之二:“{商君}刑師傅﹐徙木見威約。”

  • 徙薪-汉语大词典

    徙薪

    【1】见“徙薪曲突”。

  • 徙治-汉语大词典

    徙治

    【1】迁移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闔廬}之時大霸﹐築{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史记·秦本纪》:“{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

  • 徙構-汉语大词典

    徙構

    【1】易地而建。《魏书·宣武帝纪》:“古之哲王﹐創業垂統﹐安民立化﹐莫不崇建膠序……自皇基徙構﹐光宅中區﹐軍國務殷﹐未遑經建;靖言思之﹐有慚古烈。可敕有司依{漢}{魏}舊章﹐營繕國學。”

  • 徙民-汉语大词典

    徙民

    【1】移民。《管子·四时》:“其時曰冬……其事號令﹐修禁徙民﹐令静止。”《汉书·陈汤传》:“自{元帝}時﹐{渭陵}不復徙民起邑。”【2】迁移之民。《史记·平準书》:“其明年﹐貧民大徙﹐皆仰給縣官﹐無以盡贍﹐{卜式}持錢二十萬予{河南}守﹐以給徙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今城中有{舜}廟﹐{魏}{秦州}刺史治﹐{太和}遷都罷州﹐置{河東郡}﹐郡多流雜﹐謂之徙民。”

  • 徙都-汉语大词典

    徙都

    【1】迁移都城。{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曜》:“{喬太}﹑{王騰}等殺{準}﹐奉六璽來降。二年﹐夏四月﹐徙都{長安}﹐立{子熙}爲太子。”《史记·周本纪》:“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

  • 徙御-汉语大词典

    徙御

    【1】谓帝王出行。《魏书·尒朱荣传》:“朕徙御北徂﹐劬勞鞍甲。”

  • 徙移-汉语大词典

    徙移

    【1】迁移。多指河流改道。{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故風俗之變﹐法制隨之﹐譬如江河之徙移﹐順其所欲行而治之﹐則易爲功。强其所不欲而復之﹐則難爲力。”《宋史·河渠志二》:“蓋地形北高﹐{河}無北徙之道﹐而海口深浚﹐勢無徙移﹐此邊防之説不足聽也。”

  • 徙官-汉语大词典

    徙官

    【1】迁徙官职。亦指被迁之官。《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徙官聞言不徙。居官有憂。”{明}{高叔嗣}《再调考功作》诗:“引疾三上書﹐微願不克諧。徙官復在兹﹐心迹一何乖。”{明}{文徵明}《送嘉定尹王君赴召叙》:“故余不惜其徙官之獨後﹐而獨幸其得民之久且深也。”

  • 徙倚-汉语大词典

    徙倚

    【1】犹徘徊;逡巡。{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王令}詣{謝公}﹐值{習鑿齒}已在坐﹐當與併榻﹐{王}徙倚不坐。”{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我们走在江边上往复徙倚着﹐足足有一个钟头。”{三国} {魏}{曹植}《洛神赋》:“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傍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生被逐﹐徙倚無所歸﹐母恐其折挫行死﹐令獨居而給之食。”《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懷。”{王逸}注:“彷徨東西﹐意愁憤也。”{宋}{朱熹}《石马斜川之集分韵赋诗得灯字》:“徙倚緑樹蔭﹐摩挲蒼石稜。”

  • 徙宅-汉语大词典

    徙宅

    【1】传说{孟子}之母曾三迁其宅,使其子有良好的环境。{汉}{王充}《论衡·率性》:“由此言之,迫近君子,而仁義之道數加于身,{孟}母之徙宅,蓋得其驗。”后因以“徙宅”为母教的通称。{唐}{白居易}《与严砺诏》:“秩貴冬官﹐以表過庭之訓;封榮石窌﹐用旌徙宅之賢。雖示新恩﹐允符舊典。”

  • 徙居-汉语大词典

    徙居

    【1】迁居。{汉}{焦赣}《易林·大有之颐》:“大蓋治床﹐南歸羖羊﹐長伯爲我﹐多得牛馬﹐利於徙居。”{唐}{牛僧孺}《张佐》:“徙居{鶴鳴山}下﹐草堂三間﹐户外駢植花竹﹐泉石縈繞。”{清}{昭槤}《啸亭杂录·刘孝廉》:“又從幸{濼陽}。一日踉蹌至宫門﹐請上速徙居高處﹐以避水厄。”

  • 徙尾-汉语大词典

    徙尾

    【1】犹言倒数,末尾。{宋}{宋□}《分门古今类事·异兆中·伯珍注名》:“名字在第二等末﹐徙尾第二人。{魏之樞}之下﹐{彭垂象}之上。”

  • 徙逐-汉语大词典

    徙逐

    【1】犹放逐。《史记·高祖本纪》:“{項羽}皆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後汉书·乌桓传》:“若亡畔爲大人所捕者﹐邑落不得受之﹐皆徙逐於雍狂之地﹐沙漠之中。”

  • 徙靡-汉语大词典

    徙靡

    【1】摇曳纷披貌。《文选·宋玉<高唐赋>》:“徙靡澹淡﹐隨波闇藹。”{李善}注:“徙靡﹐言枝往來靡靡然。”

  • 徙市-汉语大词典

    徙市

    【1】古礼,天子诸侯丧,庶人不外出求觅财利,以示忧戚,因移市于巷中以供其急需,谓之徙市。《礼记·檀弓下》:“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天久不雨……徙市則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諸侯薨﹐巷市三日﹐爲之徙市﹐不亦可乎?’”{郑玄}注:“徙市者﹐庶人之喪禮。今徙市﹐是憂戚於旱若喪。”{孔颖达}疏:“今徙市是憂戚於旱﹐若居天子諸侯之喪必巷市者﹐以庶人憂戚無復求覓財利﹐要有急須之物不得不求﹐故於邑里之内而爲巷市。”

  • 徙廢-汉语大词典

    徙廢

    【1】贬谪废弃。《後汉书·第五伦传》:“近代{光烈皇后}﹐雖友愛天至﹐而卒使{陰就}歸國﹐徙廢{陰興}賓客。”

  • 徙義-汉语大词典

    徙義

    【1】谓见义即改变意念而从之。{明}{王廷相}《慎言·作圣》:“澄思寡欲﹐以致睿也;補過徙義﹐以日新也。”《论语·颜渊》:“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徙義﹐見義則徙意而從之。”

  • 徙貫-汉语大词典

    徙貫

    【1】犹徙家。《新唐书·李尚隐传》:“{李尚隱}﹐其先出{趙郡}﹐徙貫{萬年}。”按﹐《旧唐书》作“徙家”。

  • 徙邊-汉语大词典

    徙邊

    【1】将犯人流放边境服劳役。古代的一种刑罚。《汉书·陈汤传》:“{湯}前有討{郅支單于}功﹐其免{湯}爲庶人﹐徙邊。”《後汉书·安帝纪》:“乙亥﹐詔自{建初}以來﹐諸祅言它過坐徙邊者﹐各歸本郡﹐其没入官爲奴婢者﹐免爲庶人。”

  • 徙處-汉语大词典

    徙處

    【1】迁居。《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爲羣盗﹐徙處{安陵}。”

  • 徙放-汉语大词典

    徙放

    【1】流放。《宋书·後废帝纪》:“{元徽}元年春正月戊寅朔﹐改元﹐大赦天下……自元年以前貽罪徙放者﹐悉聽還本。”

  • 徙次-汉语大词典

    徙次

    【1】迁居。《国语·鲁语上》:“公欲{郈敬子}之宅﹐亦如之。對曰:‘先臣{惠伯}以命於司里……今命臣更次於外﹐爲有司之以班命事也﹐無乃違乎!請從司徒以班徙次。’”{韦昭}注:“次﹐舍也……{敬子}自以有罪﹐君欲黜之﹐故請從司徒徙里舍也。”

  • 徙薪曲突-汉语大词典

    徙薪曲突

    【1】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爲{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竈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爲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s,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絶之。鄉使{福}説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爛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高毝注,谓乃{淳于髠}事。{柳亚子}《怀人三截》诗:“徙薪曲突終何濟?爛額焦頭已上卿。”亦省作“[徙薪]”。{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勿憚徙薪之煩﹐以省焦爛之費。”{晋}{葛洪}《抱朴子·知止》:“徙薪曲突於方熾之火﹐纚舟弭檝於衝風之前。”{清}{秋瑾}《精卫石》弹词:“大家協力圖保守﹐他年方是早徙薪。”{唐}{权德舆}《读<穀梁传>》诗:“吾嘉徙薪智﹐禍亂何由生。”{清}{林则徐}《和嶰翁祀灶原韵》:“徙薪曲突付一歎﹐踞觚聽者休相瞋。”

  • 徙意-汉语大词典

    徙意

    【1】谓改变意念。{三国} {魏}{曹植}《鹞雀赋》:“向者共出﹐爲鷂所捕……我之得免﹐復勝於兔。自今徙意﹐莫復相妬。”

  • 徙舍-汉语大词典

    徙舍

    【1】指星移位。《吕氏春秋·制乐》:“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賞君。今昔熒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歲。”{汉}{王充}《论衡·变虚》:“案《子韋書録序奏》亦言{子韋}曰:‘君出三善言﹐熒惑宜有動。’于是候之﹐果徙舍。”【2】指军队拔营。《国语·吴语》:“明日徙舍﹐至於{禦兒}﹐斬有罪者以徇。”《孙膑兵法·十阵》:“彼既貴既武﹐三軍徙舍﹐前後不相睹﹐故中而擊之﹐若有徒與﹐此擊强衆之道也。”

  • 徙遷-汉语大词典

    徙遷

    【1】迁移。《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夷狄居處飲食﹐隨水草寒暑徙遷。”《国语·周语上》:“夫神壹﹐不遠徙遷焉。”{韦昭}注:“言神壹心依憑於人﹐不遠遷也。”{宋}{欧阳修}《观文殿大学士晏公神道碑铭》:“公諱{殊}﹐字{同叔}﹐姓{晏}氏﹐其世次晦顯﹐徙遷不常。”

  • 徙家-汉语大词典

    徙家

    【1】迁居。{明}{刘基}《棣萼轩记》:“{大同}之先﹐舊爲{山陰}人﹐今徙家{蕭山}三世矣。”{唐}{陈鸿}《东城老父传》:“{景龍}四年﹐持幕竿隨{玄宗}入{大明宫}﹐誅{韋氏}﹐奉{睿宗}朝羣后﹐遂爲{景雲}功臣﹐以長刀備親衛。詔徙家東{雲龍門}。”

  • 徙癰-汉语大词典

    徙癰

    【1】一种江湖医术,传说能移去痈疽。语出《南史·薛伯宗传》:“時又有{薛伯宗}善徙癰疽,{公孫泰}患背,{伯宗}爲氣封之,徙置齋前柳樹上。明旦癰消,樹邊便起一瘤如拳大。”{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素常乐为之药》:“予一生療病﹐全用是方﹐無疾不試﹐無試不驗﹐徙癰浣腸之奇﹐不是過也。”

  • 徙善遠罪-汉语大词典

    徙善遠罪

    【1】趋向善良,远离罪恶。《礼记·经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大戴礼记·礼察》:“貴絶惡於未萌﹐而起敬於微眇﹐使民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 徙戎-汉语大词典

    徙戎

    【1】{晋}代统治阶级中企图用武力强迫少数民族外迁的一种主张。{清}{项□□}《<中西纪事>叙》:“竊惟馭外之要﹐不越剿撫二端。乃由前而論﹐擇將之難﹐{漢文}拊髀而興歎;由後而論﹐徙戎之患﹐{江統}蒿目而生憂。”《晋书·江统传》:“{統}深惟四夷亂華﹐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論》……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亂華﹐時服其深識。”

  • 徙任-汉语大词典

    徙任

    【1】调任。《宋书·王僧达传》:“{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虜}寇逼﹐都邑危懼﹐{僧達}求入衛京師﹐見許。賊退﹐又除{宣城}太守﹐頃之﹐徙任{義興}。”

  • 徙舉-汉语大词典

    徙舉

    【1】指军队行动。《荀子·议兵》:“故制號政令﹐欲嚴以威;慶賞刑罰﹐欲必以信;處舍收臧﹐欲周以固;徙舉進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荀子·强国》:“發誡布令而敵退﹐是主威也;徙舉相攻而敵退﹐是將威也;合戰用力而敵退﹐是衆威也。”{梁启雄}简释引{物茂卿}曰:“徙舉者﹐徙軍舉兵也。”《明史·武德传》:“乘高覘之﹐其部曲徙舉不安而聲囂。”

  • 徙宅忘妻-汉语大词典

    徙宅忘妻

    【1】搬家忘记携带妻子。形容粗心﹑健忘。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魯哀公}問{孔子}曰:‘予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孔子}對曰:‘此非忘之甚者也,忘之甚者忘其身。’”《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魏徵}曰:‘昔{魯哀公}謂{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紂}乃忘其身。”亦猶是也。’”

  • 徙繫-汉语大词典

    徙繫

    【1】谓将人转移到某地拘禁。《汉书·张耳传》:“{陳王}從其計﹐徙繫{武臣}等家宫中﹐封{耳}子{敖}爲{成都君}。”《史记·孝文本纪》:“五月﹐{齊}太倉令{淳于公}有罪當刑﹐詔獄逮徙繫{長安}。”

  • 徙月-汉语大词典

    徙月

    【1】逾月。谓丧家过了除服之月。《礼记·檀弓上》:“是月禫﹐徙月樂。”{郑玄}注:“言禫明月可以用樂。”

  • 徙置-汉语大词典

    徙置

    【1】谓把物件等移放到别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南史·薛伯宗传》:“時又有{薛伯宗}善徙癰疽﹐{公孫泰}患背﹐{伯宗}爲氣封之﹐徙置齋前柳樹上。”【2】移民使定居于某地。《後汉书·鲜卑传》:“聞{倭}人善網捕﹐於是東擊{倭人國}﹐得千餘家﹐徙置{秦水}上﹐令捕魚以助糧食。”

  • 外徙-汉语大词典

    外徙

    【1】谓转任地方官。《新唐书·儒林传中·徐坚》:“〔{徐堅}〕數外徙﹐久乃遷祕書監﹑左散騎常侍。”

  • 珠徙珠還-汉语大词典

    珠徙珠還

    【1】《後汉书·循吏传·孟尝》载{合浦}产珠,宰守采珠无度,珠遂徙邻郡。{孟尝}到官,革除前弊,珠遂还。后因有“珠徙珠還”之说。{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珠》:“凡珠生止有此數﹐采取太頻﹐則其生不繼。經數十年不采﹐則蚌乃安其身﹐繁其子孫而廣孕寶質。所謂‘珠徙珠還’﹐此煞定死譜﹐非真有‘清官’感召也。”

  • 未焚徙薪-汉语大词典

    未焚徙薪

    【1】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這樞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曉得臨渴掘井﹐那會得未焚徙薪?”

  • 枉突徙薪-汉语大词典

    枉突徙薪

    【1】据{汉}{刘向}《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宋书·桂阳王休範传》:“桂蠹必除﹐人邪必翦﹐枉突徙薪﹐何勞多力。”

  • 東徙-汉语大词典

    東徙

    【1】向东迁移。《史记·管蔡世家》:“{周幽王}爲{犬戎}所殺﹐{周}室卑而東徙。”《汉书·翼奉传》:“今園廟有七﹐云東徙﹐狀何如?”

  • 東飄西徙-汉语大词典

    東飄西徙

    【1】谓到处漂流,迁徙无定。{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幾年間東飄西徙﹐今日裏天教重會。大海船頭﹐果有相撞時。”

  • 東徙西遷-汉语大词典

    東徙西遷

    同“[東遷西徙]”【1】{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黄宗羲》:“{宗羲}竄匿草莽﹐東徙西遷﹐屢瀕於危。”

  • 東遷西徙-汉语大词典

    東遷西徙

    【1】谓四处迁移,居止不定。《明史·西域传二·沙州卫》:“爾居{沙州}三十餘年……但當循分守職﹐保境睦鄰﹐自舞外患。何必東遷西徙﹐徒取勞瘁。”

  • 桑蔭不徙-汉语大词典

    桑蔭不徙

    亦作“[桑蔭未移]”【1】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堯}見{舜}於草茅之中,席隴畝而蔭庇桑,蔭移而授天下傳。”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唐}{尉遲敬德}贊曰:‘{敬德}之來﹐{太宗}以赤心付之。桑蔭不徙﹐而大功立。’”《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肅承天命”{裴松之}注引《献帝传》:“{舜}受大麓﹐桑蔭未移而已陟帝位﹐皆所以祗承天命﹐若此之速也。”

  • 放徙-汉语大词典

    放徙

    【1】流放。《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帝崩﹐{王莽}擅朝﹐誅貴戚{丅}{傅}﹐大臣{董賢}等皆放徙遠方。”

  • 散徙-汉语大词典

    散徙

    【1】变动不定。《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聲。”【2】谓分散迁徙到各处。{明}{沈德符}《野獲编·河漕·徐州》:“商賈散徙﹐井邑蕭條﹐全不似一都會。”

  • 曲突徙薪-汉语大词典

    曲突徙薪

    【1】《艺文类聚》卷八十引{汉}{桓谭}《新论》:“ {淳于髠}至鄰家,見其竈突之直而積薪在傍,謂曰:‘此且有火’,使爲曲突而徙薪。鄰家不聽,後果焚其屋,鄰家救火,乃滅。烹羊具酒謝救火者,不肯呼{髠}。智士譏之曰:‘曲突徙薪無恩澤,燋頭爛額爲上客。’蓋傷其賤本而貴末也”。突,烟囱C又见《汉书·霍光传》﹑{汉}{刘向}《说苑·权谋》。后用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唐}{杜牧}《李给事》诗之一:“曲突徙薪人不會﹐海邊今作釣魚翁。”{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後》:“曲突徙薪﹐不達而歸。”亦作“[曲突移薪]”。{宋}{王安石}《吴正肃公挽辞》之二:“曲突非無驗﹐方穿有不行。”{三国} {魏}{应璩}《百一诗》:“曲突不見賓﹐焦頭爲上客。”{清}{黄遵宪}《福州大火行》:“曲突徙薪廣恩澤﹐願亟靖海安天驕。”{清}{李渔}《玉搔头·媲美》:“曲突移薪計未忠﹐焦頭爛額敢居功。”亦省作“[曲突]”。{王闿运}《愁霖赋》:“邑犬之吠兮衆所怪也﹐曲突之早謀客之害也。”

  • 流徙-汉语大词典

    流徙

    【1】流放。《後汉书·桓帝纪》:“流徙者使還故郡﹐没入者免爲庶民。”《南史·周弘正传》:“後爲平西{邵陵王}府諮議參軍﹐有罪應流徙﹐敕以賜{干陁利國}。”{清}{昭槤}《啸亭杂录·理藩院》:“理刑司掌{蒙古}諸刑名﹐自斬絞外﹐罪止鞭朴﹐不及流徙﹐而以牛馬作贖刑焉。”【2】迁移;转移。{宋}{苏辙}《出山》诗:“{漢}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漸變存語言。”《管子·侈靡》:“廣其德以輕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史记·酷吏列传》:“{山}東水旱﹐貧民流徙。”{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在流徙之际﹐{海婴}忽染疹子﹐因居旅馆一星期﹐贪其有汽炉耳。”【3】指流离失所的人。{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燕九》:“念{西河}流徙﹐則持牒招來﹐全活不下三萬人。”{明}{刘基}《北上感怀》诗:“維時連年歉﹐道路多流徙。”【4】犹变迁。{明}{王慎中}《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 流離轉徙-汉语大词典

    流離轉徙

    【1】辗转迁移。{田汉}《<田汉选集>前记》:“在我长期流离转徙的生活中许多存稿存书都散佚了。”{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涉江》篇所叙的正是{屈原}流离转徙的情形。”{清}{戴名世}《周烈妇传》:“{周二}以薙髮爲生﹐與其婦翁皆賤業﹐兩人流離轉徙者久之﹐已而自{定遠}之{舒城}遂家焉。”

  • 游徙-汉语大词典

    游徙

    【1】迁移。《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拜爵一級。”{张守节}正义:“言徙三萬家以應卜卦游徙吉也。”

  • 拔徙-汉语大词典

    拔徙

    【1】迁离本土。《三国志·魏志·郭淮传》:“遂討{羌迷當}等﹐按撫{柔氐}三千餘落﹐拔徙以實{關中}。”

  • 推徙-汉语大词典

    推徙

    【1】推移;更易。{张祥龄}《<半箧秋词>序录》:“文章風氣如四序遷移……{南唐}二主﹑{馮延巳}之屬﹐固爲詞家宗主﹐然是勾萌﹐枝葉未備;至{小山}﹑{耆卿}而春矣;{清真}﹑{白石}而夏矣;{夢窗}﹑{碧山}已秋矣;至《白雲》﹐萬寶告成﹐無可推徙。”{宋}{王安石}《上执政书》:“某無適時才用。其始仕也﹐苟以得禄養親爲事耳;日月推徙﹐遂非其據。”

  • 播徙-汉语大词典

    播徙

    【1】流亡迁移。《宋书·志序》:“自戎狄内侮﹐{有晉}東遷﹐中土遺氓播徙{江}外。”

  • 移天徙日-汉语大词典

    移天徙日

    【1】见“移天易日”。

  • 移徙-汉语大词典

    移徙

    【1】搬动住处;迁移。《史记·匈奴列传》:“而單于之庭直{代}﹑{雲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昔者﹐洪水沸出﹐氾濫衍溢﹐民人升降移徙﹐崎嶇而不安。”{清}{沈德潜}《解佩令》词:“古楓江宅﹐小停雲館﹐又移徙{梅家橋}左。”{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六:“那时候我们已经移徙到新的家塾里了。”【2】犹移动。《汉书·霍光传》:“〔{張赦}〕謂{竟}曰:移徙陛下﹐在太后耳。”{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钦派大臣臨視之﹐其駐劄大臣﹐移徙不定。”{郭沫若}《残春》一:“几只雪白的帆船徐徐地在水上移徙。”

  • 竄徙-汉语大词典

    竄徙

    【1】逃散。《明史·西域传二·罕东卫》:“{洪武}二十五年﹐{涼國公}{藍玉}追逃寇{祁者孫}至{罕東}地﹐其部衆多竄徙。”【2】流放;放逐。{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青蓮}胸懷灑落﹐雖經竄徙﹐亦不甚哀痛。”

  • 發徙-汉语大词典

    發徙

    【1】发遣迁移。《汉书·陈汤传》:“丞相御史請廢{昌陵}邑中室﹐奏未下﹐人以問{湯}:‘第宅不徹﹐得毋復發徙?’”{颜师古}注:“問其不被發徹﹐更移徙邪?”

  • 轉徙-汉语大词典

    轉徙

    【1】变化。{清}{顾炎武}《墟里》诗:“慨焉歲月去﹐人事亦轉徙。”{郭沫若}《瓶》诗之二一:“我看她的来信呀﹐有一个天大的转徙:前回是声声‘先生’﹐这回是声声‘你’。”《庄子·大宗师》:“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遊夫遥蕩恣睢轉徙之塗乎?”{成玄英}疏:“轉徙﹐變化也。”【2】辗转迁移。{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號呼而轉徙﹐飢渴而頓踣。”{汉}{晁错}《守边劝农疏》:“往來轉徙﹐時至時去﹐此{胡}人之生業。”{鲁迅}《热风·为“俄国歌剧团”》:“你们漂流转徙的艺术者﹐在寂寞里歌舞﹐怕已经有了归心了罢。”《明史·魏源传》:“{河}南旱荒﹐民多轉徙。”

  • 輕徙鳥舉-汉语大词典

    輕徙鳥舉

    【1】轻于去留, 像鸟飞那样容易。{清}{梅曾亮}《书李林孙事》:“{河南}路四通﹐輕徙鳥舉不可制。”

  • 責徙-汉语大词典

    責徙

    【1】降职调用。{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黜责帅臣亦降召命》:“{丁謂}疑其不受命﹐詔{河北}運使{韓億}馳往收其兵﹐既而{曹}得責命﹐即日上道﹐則是此時大帥徑加責徙﹐遂不託名爲召矣。”

  • 逃徙-汉语大词典

    逃徙

    【1】谓离乡逃奔他处居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下》:“{世宗}聽得居民恁地逃徙﹐急馳詔禁止剽掠。”《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民貧者〕旬輸月送﹐不勝困弊﹐率皆逃徙爲浮户。”{郭希仁}《从戎纪略》:“{陳殿卿}出省時﹐隊官某竟帶全隊潛逃……沿路百姓逃徙一空。”

  • 運徙-汉语大词典

    運徙

    【1】犹迁徙。《墨子·大取》“諸以居運命者﹐苟入於其中者﹐皆是也”{孙诒让}间诂引{清}{毕沅}曰:“居運﹐言居住或運徙。”

  • 遠徙-汉语大词典

    遠徙

    【1】迁移到远处。{明}{焦竑}《玉堂丛语·筹策》:“{楊一清}巡邊……虜聞﹐俱遠徙﹐不敢入寇。”《老子》:“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桓宣武}既廢{太宰}父子……{太宰}父子遠徙{新安}。”《後汉书·马援传》:“{羌}大驚壞﹐復遠徙{唐翼谷}中。{援}復追討之。”

  • 適徙-汉语大词典

    適徙

    【1】谓发配罪人徙往远方。《汉书·南粤传》:“{秦}并天下﹐略定{揚粤}﹐置{桂林}﹑{南海}﹑{象郡}﹐以適徙民與{粤}雜處。”{颜师古}注:“適﹐讀曰讁﹐讁有罪者﹐徙之於{越}地﹐與其土人雜居。”

  • 遷徙-汉语大词典

    遷徙

    【1】搬家;从一处搬到另一处。{汉}{应劭}《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王陽}雖儒生﹐自寒賤﹐然好車馬衣服﹐極爲鮮好﹐而無金銀文繡之物﹐及遷徙去處﹐所載不過囊衣。”{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家母等仍居{北京}﹐盖年事已老﹐习于安居﹐迁徙殊非所喜。”{宋}{苏轼}《策别十九》:“如此則内無屯聚仰給之費﹐而外無遷徙供億之勞。”【2】犹变化。《荀子·非相》:“與時遷徙﹐與世偃仰。”{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及上廢其典﹑下失其職而{周}衰矣﹐故征伐出於諸侯﹐使典之用舍興壞繫焉遷徙。”《史记·李斯列传》:“蓋聞聖人遷徙無常﹐就變而從時﹐見末而知本﹐觀指而覩歸。”【3】谓升迁官职。《史记·龟策列传》:“卜遷徙去官不去。”{清}{傅维鳞}《明书》卷一六二:“{劉瑾}用事﹐以入賂遷徙人官﹐故中外冀遷官者多貪墨克賂﹐民重病之。”{宋}{王巩}《闻见近录》:“上悉可﹐内外遷徙﹐數日間凡數十人﹐皆{文靖}平日所厚。”【4】流放边远地区。《史记·陈涉世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元典章新集·刑部·毁伤眼目》:“將{曹辛一}决杖一百七下﹐遷徙{遼陽}屯種。”{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李迪}既與{丁謂}論事﹐得罪遷徙﹐淹淪久之。”【5】更改;改变。{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故卒伍成於内﹐則軍正定於外﹐服習以成﹐勿令遷徙。”《国语·齐语》:“是故卒伍整於里﹐軍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使遷徙。”{韦昭}注:“遷徙﹐猶改更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宿迁县志》:“至國朝{雍正}十一年﹐復屬{徐州}。沿革遷徙不一﹐故志爲難。”

  • 避徙-汉语大词典

    避徙

    【1】谓避难迁居。{清}{吴敏树}《梅伯言先生诔辞》:“余窮老於世﹐今且避徙無所。”

  • 誅徙-汉语大词典

    誅徙

    【1】杀戮和流放。{宋}{陆游}《题十八学士图》诗:“老奸得志國幾喪﹐{李氏}誅徙連孤嬰。”

  • 謫徙-汉语大词典

    謫徙

    【1】因罪而被罚迁徙。{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诗:“我來以喪歸﹐君至因謫徙。”《史记·南越列传》:“{秦}時已并天下﹐略定{楊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與{越}雜處十三歲。”《魏书·刑罚志》:“{漢武}時﹐始啓{河}右四郡﹐議諸疑罪而謫徙之。”{吴晗}《朱元璋传》第一章二:“被地方官寻个题目﹐谪徙到{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居住。”

  • 靡徙-汉语大词典

    靡徙

    【1】举止失措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敞罔靡徙﹐因遷延而辭避。”{司马贞}索隐:“敞罔﹐失容也。靡徙﹐失正也。”

  • 驅徙-汉语大词典

    驅徙

    【1】驱逐迁徙。《宋史·奸臣传二·张觉》:“{金}虜恃虎狼之强﹐驅徙{燕京}富家巨室﹐止留空城以塞盟誓。”

  • 驟徙-汉语大词典

    驟徙

    【1】谓忽然升迁官职。{明}{张居正}《答奉常刘小鲁》:“昨曾見臺告歸﹐提督有缺﹐銓司欲擬公調補﹐僕再三力止之。蓋知公之不樂驟徙﹐用成高致焉。”

  • 鶯徙-汉语大词典

    鶯徙

    【1】犹莺迁。{清}{龚萼}《复王静山书》:“大官大邑﹐在在需才﹐定卜喬枝鶯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