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銜)是什么意思
人銜-汉语大词典
人銜
【1】人參的别名。{宋}{苏轼}《紫团参寄王定国》诗:“舊聞人銜芝﹐生此羊腸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人参》:“别録一名人銜。銜乃薓字之訛也。其成有階級﹐故曰人銜。”
入銜-汉语大词典
入銜
【1】指朝廷高级官员入宰相官銜。因宰相之职,权重位尊,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他名入銜。{唐}{白居易}《重和元少尹》诗:“南宫起請無消息﹐朝散何時得入銜?”《新唐书·百官志一》:“自{高宗}已後﹐爲相者必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雖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師﹑中書令則否。其後改易官名﹐而{張文瓘}以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同三品’入銜﹐自{文瓘}始。{永淳}元年﹐以黄門侍郎{郭待舉}﹑兵部侍郎{岑長倩}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平章事’入銜﹐自{待舉}等始。自是以後﹐終{唐}之世不能改。”
借銜-汉语大词典
借銜
【1】利用他人的名望地位。《明史·贺逢圣传》:“{湖廣}建{魏忠賢}生祠﹐{忠賢}聞上梁文出{逢聖}手﹐大喜﹐即日詣{逢聖}。{逢聖}曰:‘誤﹐借銜陋習耳。’{忠賢}咈然去。翌日削{逢聖}籍。”
具銜-汉语大词典
具銜
【1】谓题写官衔。{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卫魁廷尉》:“遺{于}({于有成})以書﹐外緘題書‘拜上{省元}’﹐下惟具銜。”
前銜-汉语大词典
前銜
【1】过去的官衔。{唐}{杨嗣复}《谢寄新茶》诗:“封題寄與{楊司馬}﹐應爲前銜是相公。”{宋}{黄庭坚}《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只恐使君乘傳去﹐拾遺今日是前銜。”
冰銜-汉语大词典
冰銜
【1】谓清贵的官职。{宋}{刘克庄}《水龙吟》词:“解去冰銜華職﹐徧空山﹑難尋行迹。”{宋}{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陳彭年}在翰林﹐所兼十餘職﹐皆文翰清祕之目。時人謂其署銜爲‘一條冰’。”{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四》:“聖朝勳業琬琰儲﹐不獨焜燿冰銜書。兩朝蒐輯摩日月﹐往往呼喝羞庭衢。”{清}{黄遵宪}《感事》诗:“金甌親卜比公卿﹐領取冰銜十日榮。”
卷甲銜枚-汉语大词典
卷甲銜枚
【1】谓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北史·隋纪下》:“其外輕齎游闕﹐隨機赴響﹐卷甲銜枚﹐出其不意。”
列銜-汉语大词典
列銜
【1】谓签署职衔。{罗尔纲}《太平天囯史事考·太平天囯领导集团内讧考》:“第四条﹐{太平天囯}辛酉十一年颁行新历奏章﹐仍有{杨秀清}列衔。”
加銜-汉语大词典
加銜
【1】给官吏高于本职的虚衔,表示尊贵。{清}制以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为大臣加衔。见《清会典·吏部·官制一》。亦泛指加官。{清}{李渔}《奈何天·计左》:“下官{袁■}﹐自從邊陲奏捷以來﹐蒙聖恩加銜進級﹐寵眷非常。”
寸草銜結-汉语大词典
寸草銜結
【1】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西湖二集·救金鲤鱼龙王报德》:“幸有好生君子﹐不忍高人{楊維楨}﹐解錢而贖命﹐釋死而就生﹐雖虮虱微忱﹐不敢上塵天聽﹐而寸草銜結﹐思報洪恩。”按﹐{春秋}{晋}大夫{魏武子}临死命其子{魏颗}以妾殉葬。{颗}不从命而嫁妾。后{颗}与{秦}力士{杜回}战﹐见一老人结草使{回}仆地﹐遂获之。{颗}夜梦老人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口銜天憲-汉语大词典
口銜天憲
【1】见“口含天憲”。
台銜-汉语大词典
台銜
【1】对他人姓名与官衔的敬称。亦泛指姓名与官衔。{宋}{何薳}《春渚纪闻·赝换真书》:“{味道}遂僞假先生台銜﹐緘封而來。”{沙汀}《祖父的故事·龚老法团》:“于是他极仔细地在自己的台衔下盖上一枚印章。”
名銜-汉语大词典
名銜
【1】姓名与官衔。《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其停罷朝官﹐仍各録名銜﹐具罷任時日﹐留在中書。”《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己亥﹐{黄巢}下令﹐百官詣{趙璋}第投名銜者﹐復其官。”{胡三省}注:“名銜﹐題官位姓名也。”{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玉延厥篚二十五﹐謹書名銜細看醜。”
單銜-汉语大词典
單銜
【1】单独具衔或独自署名。《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歸政後﹐惟{醇親王}單銜具奏。”
帶銜-汉语大词典
帶銜
【1】兼带官衔。{明}{沈德符}《野獲编·府县·一府二推官》:“惟{直隸}之{永平府}帶銜{薊}{遼}諸鎮理刑。”
銜-汉语大词典
銜
“[衔]”的繁体字。《廣韻》户監切,平銜,匣。【1】马嚼子。青铜或铁制,放在马口内,用以勒马,控制它的行止。《楚辞·刘向<九叹·离世>》:“斷鑣銜以馳騖兮,暮去次而敢止。”{王逸}注:“ 銜,飾口鐵也。”《庄子·马蹄》:“而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成玄英}疏:“詭銜,乃吐出其勒。”{陆德明}释文:“銜,口中勒也。”{唐}{韩愈}《进王用碑文状》:“其{王用}男所與臣馬一匹,并鞍銜白玉腰帶一條,臣並未敢受領。”{宋}{孙光宪}《风流子》词:“金絡玉銜嘶馬,繫向緑楊蔭下。”【2】引申为控制﹑限制。参见“[銜勒]”﹑“[銜羈]”。【3】含在嘴里;用嘴咬着。《水浒传》第一〇六回:“水底下鑽出十數人來,都是口銜着一把蓼葉刀。”{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墨子·非攻下》:“赤烏銜珪,降{周}之{岐}社。”{南朝 宋}{鲍照}《三日》诗:“鳧鶵掇苦薺,黄鳥銜櫻梅。”{宋}{苏轼}《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清風弄水月銜山,幽人夜渡吴王峴。”【4】指喝﹑饮。参见“[銜酒]”。【5】引申为玩味。{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6】心中怀着。{南朝 梁}{江淹}《丹砂可学赋》:“吞悲欣於得失,銜哀樂於春秋。”【7】感念。{宋}{苏轼}《谢观音晴文》:“某等共銜不報之恩,願頌難名之德。”【8】包含;笼罩。{唐}{韩愈}《南山》诗:“參參削劍戟,焕焕銜瑩琇。”【9】夹杂;嵌,镶嵌。{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既而大役工徒,所出者皆銜石礦。”{清}{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虎邱}塔下有畫蘭石碣銜壁間。”{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二章:“{阿潮}吃过半碗鸡蛋炒饭后,就独自坐在一块衔在树根中间的石头上纳闷。”【10】犹藏。{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翁望見文書銜袖,果信不疑。”{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公銜疏袖中入白堂官。”【11】衔接;相连。《楚辞·天问》:“鴟龜曳銜,{鮌}何聽焉?”{游国恩}纂义引{周拱辰}曰:“{鮌}覩鴟龜曳尾相銜,因而築爲長堤高城,參差綿亘,亦如鴟龜之曳尾相銜者然。”{唐}{刘禹锡}《管城新驿记》:“門銜周道,牆蔭行桑。”{茹志鹃}《收获时节》:“船头衔着船尾,缓缓的摇着橹在水里行着。”【12】遵奉;领受。《礼记·檀弓上》:“仕弗與共國,銜君命而使,雖遇之不鬭。”《管子·形势解》:“法立而民樂之,令出而民銜之。”《公羊传·僖公八年》“先王命也”{汉}{何休}注:“銜王命,會諸侯。”{宋}{林逋}《寄解州学士》诗:“館職久銜疏舊地,郡符重剖枉名公。”【13】怀恨。{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今始獲之。”{明}{何景明}《中州人物志》:“{瑾}聞而銜之,{景明}乃謝病歸。”{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篇第六章:“《西南報》主張正義,攻提督{徐印川},{印川}銜之。”《汉书·酷吏传·义纵》:“上怒曰:‘{縱}以我爲不行此道乎?’銜之。”【14】官阶,官衔。{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稹}〕官至司封郎中{懷州}刺史,與人書札,唯稱{隴西}{李稹}而不銜。”《花月痕》第四八回:“{韓彝}着予太子少傅銜,實授建威將軍。”{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先朝郎官兼脩日歷者,銜上但稱兼著作,無郎字。”{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同时得到{满清}提督衔的共四位,其中有一{沈洪富},便是我祖父。”
銜戢-汉语大词典
銜戢
【1】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晋}{陶潜}《食》诗:“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明}{归有光}《与余同麓太史书》:“及兩辱手教﹐銜戢殊深。”
銜紲-汉语大词典
銜紲
【1】马的嚼口和缰绳。谓制驭,驾驭。《後汉书·仲长统传》:“角知者皆窮﹐角力者皆負﹐形不堪復伉﹐勢不足復校﹐乃始羈首係頸﹐就我之銜紲耳。”{李贤}注:“銜﹐勒也;紲﹐韁也。”
銜膽-汉语大词典
銜膽
【1】犹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奋发图强。《北史·宋繇传》:“不銜膽自厲﹐何以繼承先業。”《宋书·文五王传论》:“忠臣義士﹐莫不銜膽争先。”《晋书·姚兴载记上》:“銜膽棲冰﹐孤城獨守。”
銜尾-汉语大词典
銜尾
【1】谓前后相接。{唐}{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狹逕深陘﹐銜尾相接。”{沈从文}《从文自传·辰州》:“二十四只大船有时衔尾下滩﹐有时疏散散浮到那平潭里。”{清}{龚自珍}《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使與前經銜尾相承﹐由迹生本可乎?”{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是以驘驢馲駞﹐銜尾入塞。”《汉书·匈奴传下》:“如遇險阻﹐銜尾相隨。”{颜师古}注:“銜﹐馬銜也;尾﹐馬尾也。言前後單行﹐不得並驅。”
銜巵-汉语大词典
銜巵
【1】犹衔杯。{南朝} {梁}{{何逊}{桓季珪}}《至大雷联句》:“江潭望如此﹐銜巵共君傾。”{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每聞頻换綬﹐無復共銜巵。”
銜稱-汉语大词典
銜稱
【1】官衔职称。{杨沫}《乡思的朝和暮》:“他的名片上……还加上一个‘京师大学堂大学士’以及大学校长等衔称。”
銜哂-汉语大词典
銜哂
【1】谓面带嬉笑。{唐}{沈亚之}《华州新葺设厅记》:“而況酒行樂作﹐婦女列坐﹐優者與詼諧摇笑。左右侍立﹐或銜哂壞容﹐不可罪也。”
銜級-汉语大词典
銜級
【1】职衔和级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和其他专门衔级。”
銜指-汉语大词典
銜指
【1】奉旨。{汉}{焦赣}《讼之睽》:“秋冬探巢﹐不得鵲鶵;銜指北去﹐塊我{少姬}。”{汉}{焦赣}《易林·渐之临》:“{禹}作神鼎﹐{伯益}銜指﹐斧斤既打﹐憧立獨倚。”
銜勒-汉语大词典
銜勒
【1】控制;限制。{唐}{戴孚}《广异记·张嘉祐》:“不能聞義而舉﹐反受{楊堅}銜勒。”《明史·湖广土司传》:“{永樂}初﹐{苗}告繼絶﹐冠帶﹐益就銜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户部財政部似應稍寬銜勒﹐俾易措手。”【2】马嚼口和马络头。《孔子家语·执辔》:“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猶御馬之有銜勒也。”{冰心}《寄小读者》二五:“如同带上衔勒的小马﹐负重的﹐目不旁视的走向前途。”《旧唐书·陆贽传》:“輗軏之所以行車﹐銜勒之所以服馬也。”{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乃馬性不調﹐銜勒不齊之故。”【3】法纪。《大戴礼记·盛德》:“德法者御民之銜勒也。”因借以指道德法纪。{宋}{苏轼}《谢赐对衣金带马状》:“操名器以勵士﹐上有誠心;正銜勒以馭人﹐下無遺力。”
銜恤-汉语大词典
銜恤
【1】蒙受冤屈。{清}{恽敬}《上陈笠轨按察书》:“其有匹夫匹婦之銜恤者﹐可訴之縣。”【2】关怀,顾恤。{清}{方苞}《七思·三姊》诗:“嗟余兄弟常危疾﹐姊在視兮時銜恤。”【3】含哀;心怀忧伤。《诗·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郑玄}笺:“恤﹐憂也。”{汉}{张衡}《思玄赋》:“王肆侈於{漢}庭兮﹐卒銜恤而絶緒。”{唐}{张说}《唐赠丹州刺史先府君碑》:“小子銜恤﹐非曰能文。”【4】父母死后守丧。{晋}{陆机}《<兄平原赠>诗序》:“余弱年夙孤﹐與弟{士龍}銜恤喪庭。”{清}{冯桂芬}《与李方赤太守书》:“丙午夏銜恤歸里﹐見之爲之慨然。”{宋}{王安石}《将至丹阳寄表艮》诗:“三年銜恤空餘息﹐一日忘形得舊游。”
銜淚-汉语大词典
銜淚
【1】含着泪水。{南朝} {宋}{鲍照}《梦归乡》诗:“銜淚出郭門﹐撫劍無人逵。”{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懷書出皇都﹐銜淚渡清{灞}。”
銜牌-汉语大词典
銜牌
【1】官衔牌。木质朱漆﹑金字。平时插在门口,出行以及举行婚丧礼仪时,拿着前导,以示荣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燈籠是姓甚麽的﹐甚麽銜牌……一一都説得明明白白。”《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又想在省裏做那四副銜牌帶去。”
銜協-汉语大词典
銜協
【1】犹符合。{南朝} {宋}{鲍照}《和王丞》诗:“銜協曠古願﹐斟酌高代賢。”{钱仲联}增补集说校引{闻人倓}曰:“銜﹐含也。《篇海》:協﹐合也……言有合轍古人之願也。”
銜告-汉语大词典
銜告
【1】犹奉告,禀告。{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所有人的祈愿由它(龟)衔告上天﹐所有天的预兆由它昭示下民。”
銜箠-汉语大词典
銜箠
【1】马嚼子与马鞭。{汉}{焦赣}《易林·艮之夬》:“驥窮鹽車﹐困於銜箠。”【2】马鞭相接。谓车马往来不绝。《新唐书·郑元铸传》:“且{唐}有天下﹐約可汗爲兄弟﹐使馹銜箠於道。”
銜竿-汉语大词典
銜竿
【1】谓箭杆没入被射物体。形容箭射得很深。{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飲羽銜竿﹐吟猿落雁。”
銜悲-汉语大词典
銜悲
【1】心怀悲戚。{唐}{郎士元}《关羽祠》诗:“去去勿復言﹐銜悲向陳迹。”{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有識銜悲﹐行路掩泣。”
銜踵-汉语大词典
銜踵
【1】犹接踵。《新唐书·逆臣传中·李希烈》:“舟乘銜踵進﹐亙七十里。”
銜知-汉语大词典
銜知
【1】感念知遇之恩。{唐}{温庭筠}《寓怀》诗:“銜知有貞爵﹐處實非厚顔。”
銜薪-汉语大词典
銜薪
【1】犹衔木。{金}{元好问}《游承天悬泉》诗:“{子胥}鼓浪怒未洩﹐精衛銜薪心獨苦。”
銜鐵-汉语大词典
銜鐵
【1】口含马嚼子。{唐}{于濆}《沙场夜》诗:“耕牛朝輓甲﹐戰馬夜銜鐵。”【2】某些电器中放在电磁铁两极中间的铁块或铁片。
銜刀-汉语大词典
銜刀
【1】犹饮刀。指被杀害。{汉}{王符}《潜夫论·忠贵》:“掊死深穽﹐銜刀都市。”{汉}{王符}《潜夫论·三式》:“其耗亂無狀者﹐皆銜刀於市。”【2】口中叼刀。《晋书·郭璞传》:“{彝}({桓彝})後因醉詣{璞}﹐正逢在廁﹐掩而觀之﹐見{璞}躶身被髮﹐銜刀設醊。”《晋书·五行志中》:“阿童復阿童﹐銜刀游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
銜珮-汉语大词典
銜珮
【1】见“銜佩”。
銜憤-汉语大词典
銜憤
【1】见“銜忿”。
銜泣-汉语大词典
銜泣
【1】强忍着不使泪水淌出来。{南朝} {陈}{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兼年累載﹐無申{元直}之祈;銜泣吞聲﹐長對{公閭}之怒。”
銜訓-汉语大词典
銜訓
【1】承受教诲。{唐}{韩愈}《沂国公先庙碑铭》:“{弘}正銜訓事嗣﹐朝夕不怠。”
銜圖-汉语大词典
銜圖
【1】《春秋合诚图》:“{黄帝}遊玄扈{雒水}上,與大司馬{容光}等臨觀,鳳凰銜圖置帝前,帝再拜受圖。”又《尚书中候握河纪》:“{堯}即政七十年仲月甲日至於{稷},沈璧於{河},青雲起,回風摇落,龍銜馬圖,赤文緑色,自{河}而出,臨壇而止,吐甲迴遰。甲似龜,廣九尺,有文,言{虞}﹑{夏}﹑{商}﹑{周}﹑{秦}﹑{漢}之事,帝乃寫其文藏之東序。”后以“銜圖”为仁君在位之典。{南朝} {梁}{沈约}《郊居赋》:“值銜圖之盛世﹐遇興聖之嘉期。”【2】衔环图报。{元}{燕公楠}《摸鱼儿·答程雪楼见寿》词:“謾伏櫪心長﹐銜圖志短﹐歲晏欲誰與?”详“銜環”。
銜哀-汉语大词典
銜哀
【1】心怀哀痛。{晋}{陶潜}《悲从弟仲德》诗:“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銜哀存父老﹐主祭失元良。”{三国} {魏}{嵇康}《养生论》:“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飢。”{唐}{韩愈}《祭十二郎文》:“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
銜感-汉语大词典
銜感
【1】心怀感激。《文选·江淹<别赋>》:“方銜感於一劍﹐非買價於泉裏。”{李善}注:“言銜感恩遇﹐故効命於一劒。”{明}{张居正}《答中元高相公书》之三:“存殁銜感﹐言不能喻。”{镜花缘}《第十回》:“雖死九泉﹐亦必銜感。”《晋书·张骏传》:“休寵振赫﹐萬里懷戴﹐嘉命顯至﹐銜感屏營。”
銜蘆-汉语大词典
銜蘆
【1】口含芦草。雁用以自卫的一种本能。《尸子》卷下:“雁銜蘆而捍網﹐牛結陳以却虎。”{晋}{崔豹}《古今注·鸟兽》:“雁自{河}北渡{江}南﹐瘠瘦能高飛﹐不畏繒繳。{江}南沃饒﹐每至還{河}北﹐體肥不能高飛﹐恐爲虞人所獲﹐嘗銜蘆長數寸﹐以防繒繳焉。”{清}{陈维崧}《青玉案·雁字》词:“年年未了銜蘆債﹐入塞幾時還出塞。”{唐}{陆希声}《鸿盘》诗:“如今天路多矰繳﹐縱使銜蘆去也難。”《淮南子·修务训》:“夫鴈順風以愛氣力﹐銜蘆而翔﹐以備矰弋。”{高诱}注:“銜蘆所以令繳不得截其翼也。”
銜荷-汉语大词典
銜荷
【1】感恩戴德。《晋书·慕容德载记》:“若使彼而有知﹐寧不銜荷矣。”
銜名-汉语大词典
銜名
【1】官衔的名称。{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管領烟花﹐銜名供奉。”【2】官衔和姓名。{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譬諸書銜名者﹐同省則不提省。”{清}{钱大昕}《恒言录》卷三:“《水東日記》載﹐{南宋}{景定}中{鄭}氏婚書﹐主婚人稱忝眷﹐下署銜名。”
銜箭-汉语大词典
銜箭
【1】以口含箭。{唐}{郑畋}《题缑山王子晋庙》诗:“鶴馭争銜箭﹐龍妃合獻綃。”{唐}{张说}《玄武门侍射》诗:“雪鶴來銜箭﹐星麟下集弦。”【2】犹中箭。{隋}{卢思道}《从军行》诗:“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石梁銜箭﹐銅山飲羽。”{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激揚銜箭虎﹐疑懼聽冰狐。”
銜木-汉语大词典
銜木
【1】口叼树枝。{唐}{李白}《寓言》诗之三:“區區精衛鳥﹐銜木空哀吟。”{晋}{左思}《魏都赋》:“““精衛﹐銜木償怨。”
銜忿-汉语大词典
銜忿
亦作“[銜憤]”【1】心怀愤恨。{唐}{权德舆}《答左司崔员外书》:“銜憤結懷﹐惄然終日。”《晋书·潘岳传》:“{岳}惡其爲人﹐數撻辱之﹐{秀}常銜忿。”《北史·甄琛传》:“{琛}曾拜官﹐諸賓悉集﹐{巒}乃晩至﹐{琛}謂{巒}:‘何處放蛆來﹐今晩始顧?’雖以言戲﹐{巒}變色銜忿。”
銜橜-汉语大词典
銜橜
【1】见“銜橛”。
銜煙-汉语大词典
銜煙
【1】谓笼罩着云气。{南朝} {梁}{吴均}《笔格赋》:“長對坐而銜煙﹐永臨窗而儲筆。”{唐}{陆龟蒙}《寄怀华阳道士》诗:“銜煙細草無端緑﹐冒雨閑花作意馨。”
銜思-汉语大词典
銜思
【1】心怀思绪。{晋}{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之二:“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南朝} {梁} {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诗:“長夜亦何際﹐銜思久踟蹰。”
銜訴-汉语大词典
銜訴
【1】犹衔冤,含冤。{唐}{孟郊}《峡哀》诗之六:“銜訴何時明﹐抱痛已不禁。”【2】指诉冤。{唐}{孟郊}《杏殇》诗之七:“靈鳳不銜訴﹐誰爲叩天關。”
銜璧-汉语大词典
銜璧
【1】《左传·僖公六年》:“{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杜预}注:“縛手於後,唯見其面,以璧爲贄,手縛故銜之。”后因称国君投降为“銜璧”。{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四:“有司候{昶}至闕﹐令銜璧俘獻於太廟。”{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僞{孫}銜璧﹐奉土歸疆。”《痛史》第一回:“不比那失位的昏君銜璧輿櫬之後﹐不過封他一個歸命侯。”【2】镶嵌玉璧。{汉}{班固} 《西都赋》:“金釭銜璧﹐是爲列錢。”
銜戴-汉语大词典
銜戴
【1】谓报恩。{唐}{李商隐}《为张周封上杨相国启》:“吹嘘盡力﹐撫愛形顔﹐雖以捧承﹐莫能銜戴。”【2】感恩戴德。{明}{张居正}《归葬事毕谢恩疏》:“臣不勝銘心鏤骨﹐感激銜戴之至。”
銜玉-汉语大词典
銜玉
【1】犹衔璧。《後汉书·公孙述传论》:“及其謝臣屬﹐審廢興之命﹐與夫泥首銜玉者異日談也。”【2】镶嵌着玉。{後蜀}{阎选}《虞美人》词:“小魚銜玉鬢釵横﹐石榴帬染象紗輕。轉娉婷。”
銜瘤-汉语大词典
銜瘤
【1】喻树木外皮带有隆起的粒块。{唐}{陆龟蒙}《<幽居赋>序》:“其生也懸疣附贅﹐其材也戴癭銜瘤。”{北周}{庾信}《枯树赋》:“戴癭銜瘤﹐藏穿抱穴。”
銜吕-汉语大词典
銜吕
【1】谓含中吕之气。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南朝} {梁}{江淹}《横吹赋》:“緜羃順序﹐周流銜吕。”{胡之骥}注:“《白虎通》曰:簫者﹐中吕之氣也。”
銜曜-汉语大词典
銜曜
【1】见“銜耀”。
銜悔-汉语大词典
銜悔
【1】心怀悔恨。《新唐书·张嘉贞传》:“{嘉貞}銜悔謂人曰:‘中書令幸二員﹐何相迫邪?’”
銜佩-汉语大词典
銜佩
【1】谓衔在口中,佩在身上。引申为牢记,铭感。{南朝} {宋}{鲍照}《通世子自解启》:“感今惟昔﹐銜佩無已。”{三国} {魏}{曹植}《谢妻改封表》:“况臣含氣﹐銜佩弘惠﹐没而後已。”佩﹐一本作“珮”。
銜涕-汉语大词典
銜涕
【1】衔泪,含泪。{南朝} {梁}{沈约}《昭君辞》:“銜涕試南望﹐關山鬱嵯峨。”{唐}{司空图}《成均讽》:“猶是{史遷}銜涕﹐憤沉湎於衰{周}。”《後汉书·独行传·李充》:“〔{李充}〕便呵叱其婦﹐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
銜沙填海-汉语大词典
銜沙填海
【1】犹言衔石填海。{明}{何景明}《送吕子迁右给事中》诗:“銜沙填海志﹐鍊石補天情。”
銜橜之變-汉语大词典
銜橜之變
【1】指车马倾覆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晋}{潘岳}《西征赋》:“懼銜橜之或變﹐峻徒御以誅賞。”《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道清而後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橜之變。”{颜师古}注:“{張揖}曰:‘銜﹐馬勒銜也﹐橜﹐騑馬口長銜也。’橜謂車之鉤心也。銜橜之變﹐言馬銜或斷﹐鉤心或出﹐則致傾敗以傷人也。”{唐}{吴兢}《贞观政要·论畋猎》:“清道而行﹐猶戒銜橛。”《明史·赵佑传》:“萬一有銜橜之變﹐豈不爲兩宫憂。”亦省称“[銜橛]”。{唐}{元稹}《献事表》:“十曰﹐省出入畋游以防銜橛。”
銜檢-汉语大词典
銜檢
【1】受约束限制。《新唐书·王晙传》:“{晙}少孤﹐好學……長豪曠﹐不樂爲銜檢事。”
銜橛之虞-汉语大词典
銜橛之虞
【1】见“銜橜之虞”。
銜志-汉语大词典
銜志
【1】犹怀志。{南朝} {梁}{江淹}《为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烈士銜志﹐壯夫投。”
銜冰吐雹-汉语大词典
銜冰吐雹
【1】传说{嵩山}有大蜥蜴数百,吸了水后立即吐出冰球,随着雷声化为雨雹下降。事见{宋}{洪迈}《夷坚乙志·嵩山三异》。诗文中每用为雨雹大作之典实。{宋}{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長笑蛇醫一寸腹﹐銜冰吐雹何時足。”
銜霜-汉语大词典
銜霜
【1】犹逢霜。{南朝} {梁}{吴均}《橘赋》:“風賷寒而北來﹐雁銜霜而南渡。”{南朝} {梁}{何逊}《咏早梅》诗:“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唐}{王勃}《春思赋》:“{蜀}川風候隔{秦}川﹐今年節物異常年。霜前柳葉銜霜翠﹐雪裏梅花犯雪妍。”
銜弦-汉语大词典
銜弦
【1】连接着弓弦。《列子·仲尼》:“善射者能令後鏃中前括﹐發發相及﹐矢矢相屬。前矢造準而無絶落﹐後矢之括猶銜弦﹐視之若一焉。”
銜軛-汉语大词典
銜軛
【1】套在马颈上的马具,其形如“人”字。《後汉书·舆服志上》:“乘輿……文虎伏軾﹐龍首銜軛。”
銜鱗-汉语大词典
銜鱗
【1】接连不断的鱼群。{宋}{梅尧臣}《览翠亭记》:“銜鱗翩來﹐的的有光。”
銜樂-汉语大词典
銜樂
【1】心怀欢乐。{南朝} {梁}{江淹}《横吹赋》:“吐哀也則瓊瑕失綵﹐銜樂也則鈆堊生潤。”
銜口墊背-汉语大词典
銜口墊背
【1】古代殓葬时的一种习俗。给死者口中含珠﹑玉或米,叫“銜口”;在死尸褥下放钱,叫“墊背”。《红楼梦》第七二回:“{鳳姐}道:‘我又不等着“銜口墊背”﹐忙甚麽呢!’”
銜片-汉语大词典
銜片
【1】署有官衔的名片。《官场现形记》第九回:“管家拿了銜片﹐自去交代不題。”
銜鋒-汉语大词典
銜鋒
【1】谓心藏杀机。{宋}{苏过}《思子台赋》:“吁{犬臺}之讒頰兮﹐實咀毒而銜鋒。”
銜艫-汉语大词典
銜艫
【1】船连着船。{宋}{苏轼}《赠孙莘老》诗:“{天目山}前渌浸裙﹐碧瀾堂下看銜艫。”
銜石-汉语大词典
銜石
【1】见“銜石填海”。
銜悽-汉语大词典
銜悽
【1】心怀凄怆。{唐}{卢照邻}《秋霖赋》:“長塗未半﹐茫茫漫漫﹐莫不埋輪據鞍﹐銜悽茹嘆。”{唐}{徐坚}《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置舍利塔歌》:“共握手而相顧﹐各銜悽而黯然。”
銜轡-汉语大词典
銜轡
【1】马嚼子和马缰绳。{明}{方孝孺}《马图赞》:“强加銜轡﹐於馬爲疵。”{晋}{葛洪}《抱朴子·嘉遁》:“孰與銜轡而伏櫪﹐同被繡于犧牛哉。”《荀子·性恶》:“前有銜轡之制﹐後有鞭策之威。”【2】指马匹。{宋}{叶適}《著作正字二刘墓志铭》:“而陛下乃親技擊﹐騁銜轡﹐豈緩急欲爲自將地乎?”【3】喻法令。{清}{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靡不寬其銜轡﹐示以優容。”《後汉书·鲍永传》:“{永}以吏人痍傷之後﹐乃緩其銜轡﹐示誅彊横而鎮撫其餘﹐百姓安之。”
銜木鳥-汉语大词典
銜木鳥
【1】原指精卫鸟,后亦泛指海鸟。{唐}{陶翰}《送金卿归新罗》诗:“拂波銜木鳥﹐偶宿泣珠人。”
銜疚-汉语大词典
銜疚
【1】犹衔恤。为父母守丧。《晋书·李含传》:“銜疚諒闇﹐以終三年。”
銜鬚-汉语大词典
銜鬚
【1】口含胡须。一种愤怒的表示。《南齐书·柳世隆传》:“{攘}兵燒營而去﹐火起仍覺﹐{攸之}怒﹐銜鬚咀之。”【2】口含胡须。{东汉}{温序}为{隗嚣}别将{苟宇}所拘劫,坚强不屈,拒绝投降。{宇}赐剑使自裁。“{序}受劍,銜鬚於口,顧左右曰:‘既爲賊所迫殺,無令鬚汙土。’遂伏劍而死。”事见《後汉书·独行传·温序》。后因以“銜鬚”表示临难不屈﹑大义凛然。《北史·郦道元传论》:“{道元}遭命﹐有銜鬚之風。”{清}{夏燮}《中西纪事·朱贵庙碑》:“{揚州}都督﹐殉早銜鬚。”
銜肩-汉语大词典
銜肩
【1】犹摩肩。肩并着肩。形容人多拥挤。{唐}{贾岛}《重酬姚少府》诗:“僕本胡爲者﹐銜肩貢客集。茫然九州内﹐譬如一錐立。”
銜冤-汉语大词典
銜冤
【1】见“銜寃”。
銜齧-汉语大词典
銜齧
【1】犹啃咬。喻陷害。{唐}{李贺}《公无出门》诗:“{顔回}非血衰﹐{鮑焦}不違天﹐天畏遭銜齧﹐所以致之然。”
銜環-汉语大词典
銜環
【1】相传{东汉}{杨宝}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宝}取雀以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自称{西王母}使者,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三公),當如此環矣。”事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后用为报恩之典。{唐}{王缙}《青雀歌》:“莫言不解銜環報﹐但問君恩今若爲。”{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能邀格外之惠……當生生世世結草銜環。”{宋}{欧阳修}《<归田录>序》:“曾不聞吐珠銜環﹐效虵雀之報。”《水浒传》第十二回:“{楊志}若得寸進﹐當效銜環背鞍之報。”
銜箝-汉语大词典
銜箝
【1】指受马嚼子约束。{唐}{韩愈}《苦寒》诗:“濁醪沸入喉﹐口角如銜箝。”{清}{吴伟业}《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冥鴻思避弋﹐老馬脱銜箝。”
銜哺-汉语大词典
銜哺
【1】谓口含食物。{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被髮銜哺而游﹐不慕富貴。”
銜聚-汉语大词典
銜聚
【1】神名。{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土公}﹑{飛尸}﹑{咎魅}﹑{北君}﹑{銜聚}﹑{當路}﹑{直符}七神﹐及民間繕治微蔑小禁﹐本非天王所當憚也。”
銜蟬-汉语大词典
銜蟬
【1】见“銜蟬奴”。
銜環雀-汉语大词典
銜環雀
【1】指衔环报恩之雀。{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學銜環雀﹐崎嶇謾報恩。”{唐}{苏拯}《经鹤台》诗:“如何警露禽﹐不似銜環雀。”
銜怨-汉语大词典
銜怨
【1】心怀怨恨。《汉书·王嘉传》:“聖王斷獄﹐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銜怨而受罪。”{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效陆机<羇宦>》:“流念辭南澨﹐銜怨别西津。”{清}{昭槤}《啸亭续录·台湾之役》:“於是民益輕官吏﹐而番亦銜怨次骨。”
銜夢-汉语大词典
銜夢
【1】怀梦。{宋}{陈造}《念衰》诗:“急景驅秋著髭鬢﹐歸鴻銜夢下江湖。”
銜橜之虞-汉语大词典
銜橜之虞
同“[銜橜之變]”亦作“[銜橛之虞]”【1】{清}{夏燮}《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一旦有觸藩之變﹑銜橛之虞……京師豈復有可存之地哉!”{明}{何景明}《功实篇》:“夫利猛獸之樂者忘銜橛之虞。”{唐}{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竟無銜橜虞﹐聖聰矧多仁。”
銜窶數-汉语大词典
銜窶數
【1】头上戴着顶物的环形草垫。喻行事有碍,不得安身。《汉书·杨恽传》:“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謂鼠不容穴﹐銜窶數者也。”{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所以不容穴﹐坐銜窶數自妨﹐故不得入穴。”亦省作“[銜窶]”。寠﹐同“窶”。《南史·何尚之传》:“僕東皋鄙人﹐入穴幸無銜寠。”
銜歡-汉语大词典
銜歡
【1】心怀欢乐。{唐}{岑羲}《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銜歡不覺銀河曙﹐盡醉那知玉漏稀。”
銜耀-汉语大词典
銜耀
亦作“[銜曜]”【1】犹衔烛。亦指衔烛照耀。传说西北幽冥之处,日光不到,有神龙衔烛照耀之。事见《楚辞·天问》﹑《山海经·大荒北经》﹑《淮南子·墬形训》。{南朝} {宋}{谢惠连}《雪赋》:“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曜照{崑山}。”{唐}{黄滔}《周以龙兴赋》:“{岐}{梁}銜耀之所﹐{汧}{隴}湛蟠泥之域。”
銜負-汉语大词典
銜負
【1】谓口衔背负。{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唐}{孔颖达}疏:“{鄭玄}以爲河圖洛書﹐龜龍銜負而出。”
銜桮-汉语大词典
銜桮
【1】见“銜杯”。
銜揭-汉语大词典
銜揭
【1】署有官衔的名片﹑名帖。{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禀户式》:“用銜揭履歷揭各一﹐同禀帖入紅禀函。”
銜令-汉语大词典
銜令
【1】遵奉王令。《管子·形势》:“法令之合于民心﹐如符節之相得也﹐則主尊顯。故曰:銜令者﹐君之尊也。”
銜艱-汉语大词典
銜艱
【1】遭受艰难。{晋}{陆云}《答兄平原诗》:“銜艱遘愍﹐困瘁殷憂。”
銜奉-汉语大词典
銜奉
【1】秉承。{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銜奉國威﹐爲人除害。”【2】奉行。《公羊传·文公十四年》“稱行人而執者以其事執也”{汉}{何休}注:“以其所銜奉國事執之。”
銜珠-汉语大词典
銜珠
【1】相传曾有鹤为猎人所射,{哙参}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至,各衔明珠以报{参}。又,{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事见《淮南子·览冥训》{汉}{高诱}注﹑{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诗文中常用为报恩之典。{汉}{焦赣}《易林·谦之泰》:“白鶴銜珠﹐夜寳反明。懷我德音﹐身受光勞。”{唐}{张说}《和朱使欣》诗之一:“空傳人贈劍﹐不見虎銜珠。”{南朝} {梁武帝}《孝思赋》:“靈蛇銜珠以酬德﹐慈烏反哺以報親。”【2】《初学记》卷二七引{晋}{王嘉}《拾遗记》:“{黄帝}之子名{青陽},是曰{少昊},一名{摯},有白雲之瑞,號爲{白帝}。有鳳銜明珠致於庭,{少昊}乃拾珠懷之,使照服於天下。”后用恩赏之典。{唐}{李峤}《沙吒忠义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錫﹐兼峻銜珠之寵。”
銜勇-汉语大词典
銜勇
【1】怀着勇气。{唐}{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銜勇韜力﹐日思予殛。”
銜恩-汉语大词典
銜恩
【1】受恩;感恩。{柯岩}《美的追求者·蒲公小狐堪为友》:“我是多么佩服那个……终身衔恩以报无心之德的{小翠}。”{唐}{李白}《塞下曲》之二:“横戈從百戰﹐直爲銜恩甚。”{明}{高明}《琵琶记·旌表》:“豈特奴心知感德﹐料他也銜恩泉石裏。”
銜枚-汉语大词典
銜枚
【1】横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或叫喊。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南史·沈约传》:“{林子}銜枚夜﹐即屠其城。”《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馬摘鸞鈴﹐軍士銜枚﹐前到{宋}軍寨栅。”《周礼·夏官·大司马》:“羣司馬振鐸﹐車徒皆作﹐遂鼓行﹐徒銜枚而進。”《北齐书·平泰王归彦传》:“乃載({高歸彦})以露車﹐銜枚面縛……棄世。”【2】泛指寂静无声。{金}{元好问}《续夷坚志·群熊》:“癸卯初﹐有熊數十萬﹐從内鄉硤石﹐入西南山﹐銜枚並進。”《文选·枚乘<七发>》:“迴翔{青篾}﹐銜枚{檀桓}。”{李善}注:“銜枚﹐水無聲也。”【3】指人行迹隐没。{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文山}效之﹐作《黑賦》曰:‘{孫臏}銜枚之際﹐半夜失踪;{達摩}面壁以來﹐九年閉目。’”【4】谓闭口不言。{南朝} {梁}{沈约}《<宋书>自序》:“夫穿掘之侣﹐必銜枚以晦其迹。”《楚辞·九辩》:“願銜枚而無言兮﹐嘗被君之渥洽。”
銜炙-汉语大词典
銜炙
【1】一种烤炙鹅鸭等家禽的方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炙法》:“銜炙法:取極肥子鵝一隻﹐浄治﹐煑令半熟﹐去骨﹐剉之……取好白魚肉﹐細琢﹐裹作串﹐炙之。”
銜持-汉语大词典
銜持
【1】相持;对持。《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若維征行﹐銜持{河}右﹐臣當帥軍爲{維}鎮繼。”《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可使兩賊相對銜持﹐坐待其弊。”《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以馬爲喻也。兩馬欲相踶齧﹐既加之銜勒﹐兩不能動矣﹐而欲鬭之氣未衰﹐相對銜持﹐則兩雖跳梁﹐力必自敝。”
銜觴-汉语大词典
銜觴
【1】犹含杯。引申为饮酒。{唐}{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愁爲萬里别﹐復此一銜觴。”{晋}{陶潜}《和郭主簿》诗之二:“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袂。”《梁书·张缵传》:“居銜觴而接席﹐出方舟以同濟。”
銜環結草-汉语大词典
銜環結草
【1】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梨花》:“祈全螻蟻之命﹐當圖銜結之報耳。”{甘簃}《辛亥和议之秘史》:“所謂天恩高厚﹐臣下宜感激零涕銜結以報者﹐二公何莫不然。”《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既蒙壯士不棄……誓當銜環結草。”《醒世恒言·白玉孃忍苦成夫》:“大恩未報﹐刻刻於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镜花缘》第三六回:“倘脱虎穴﹐自當銜環結草﹐以報大恩。”亦省作“[銜結]”。
銜華佩實-汉语大词典
銜華佩實
【1】谓草木开花结果。{南朝} {梁}{沈约}《愍衰草赋》:“銜華兮佩實﹐垂緑兮散紅。”【2】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完美。{清}{钱谦益}《复徐巨源书》:“竊觀古人之文章﹐銜華佩實。”{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徵圣》:“然則聖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
銜燭-汉语大词典
銜燭
【1】口含火炬。{晋}{陆机}《演连珠》之三八:“蘭膏停室﹐不思銜燭之龍。”《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燭龍何照”{汉}{王逸}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也。”{隋}{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竟夕魚負燈﹐徹夜龍銜燭。”【2】指口含蜡烛。《旧唐书·西戎传·高昌》:“{文泰}又獻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長尺餘﹐性甚慧﹐能曳馬銜燭。”
銜塊-汉语大词典
銜塊
【1】口含土块。{南朝} {宋}{王韶之}《孝子传》:“{李陶}﹐{交阯}人。母終……羣鳥銜塊﹐助成墳。”【2】旧俗人死,口必含物。天子含珠,诸侯含玉,大夫含玑,士含贝,庶人含谷实。事见{汉}{刘向}《说苑·修文》。故臣下请罪口含土块,以示己有死罪。《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帝欲以皇太子撫軍﹐因禪位﹐諸{楊}大懼﹐哭于廷。{國忠}入白妃﹐妃銜塊請死﹐帝意沮﹐乃止。”
銜啼-汉语大词典
銜啼
【1】忍住哭泣,含着眼泪。{南朝} {陈}{张正见}《赋得佳期竟不归》诗:“銜啼拂鏡不成粧﹐促柱繁弦還亂曲。”
銜橛-汉语大词典
銜橛
亦作“[銜橜]”【1】马嚼子。《韩非子·奸劫弑臣》:“無捶策之威﹑銜橛之備,雖{造父}不能以服馬。”{明}{文徵明}《失解无聊》诗:“疲馬尚憐銜橛在,冥鴻翻困稻粱謀。”一说,銜,指马嚼子;橛,指车之钩心。【2】见“銜橜之變”。【3】指驰骋游猎。《汉书·王吉传》:“訢訢焉發憤忘食﹐日新厥德﹐其樂豈徒銜橛之間哉。”
銜索-汉语大词典
銜索
【1】口穿绳索。《孔子家语·致思》:“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后以“銜索”为不得孝养父母之典。《晋书·孝友传序》:“聚薪流慟﹐銜索興嗟。”《梁书·元帝纪》:“惵惵黔首﹐路有銜索之哀;蠢蠢黎民﹐家有{桓山}之泣。”{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泣風雨於《梁山》﹐惟枯魚之銜索。”
銜結-汉语大词典
銜結
【1】衔接。{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七章:“召集日期﹐略與軍府改組期間相銜結。”【2】见“銜環結草”。
銜接-汉语大词典
銜接
【1】相互连接。{郁达夫}《蜃楼》:“堤下的连续的湖船﹐前后衔接﹐紧排着在等待游人。”{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这间小花厅是上房大客厅和前后院东厢房衔接的所在。”
銜酷-汉语大词典
銜酷
【1】心怀惨痛之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銜酷茹恨﹐徹放心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孝子銜酷﹐用此復讎。”
銜匿-汉语大词典
銜匿
【1】谓隐藏于心。{唐}{柳宗元}《同吴武陵赠李睦州诗序》:“余固知{睦州}之道也熟﹐銜匿而未發且久。”
銜頭-汉语大词典
銜頭
【1】职称;官衔。{邹韬奋}《抗战以来》五十:“我所以在‘经理’这个衔头上加个引号﹐是要说这里所谓‘经理’是干着苦工的。”{水运宪}《祸起萧墙》:“时兴学业务那阵子﹐让他挂了个副局长的衔头。”【2】马嚼口。{唐}{秦韬玉}《紫骝马》诗:“臕大宜懸銀壓銙﹐力渾欺却玉銜頭。”{前蜀}{毛文锡}《甘州遍》词:“花蔽膝﹐玉銜頭。尋芳逐勝歡宴﹐絲竹不曾休。”
銜體-汉语大词典
銜體
【1】指马嚼子。《孔子家语·颜回》:“升馬執轡﹐銜體正矣。”
銜寠-汉语大词典
銜寠
【1】见“銜窶數”。
銜石填海-汉语大词典
銜石填海
【1】《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后因以“銜石填海”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梁启超}《澳亚归舟杂兴》诗:“乘桴豈是先生志﹐銜石應憐後死心。”{清}{谭嗣同}《报贝元徵书》:“此日之銜石填海﹐他日未必不收人材蔚起之效。”衔﹐一本作“啣”。亦省作“[銜石]”。{鲁迅}《题三义塔》诗:“精禽夢覺仍銜石﹐鬭士誠堅共抗流。”
銜位-汉语大词典
銜位
【1】官衔,职位。{宋}{曹士冕}《法帖谱系·黔江帖》:“第二卷至八卷尾各題‘{長沙}{湯正臣}重模勒’八字﹐却無{淳化}篆書及{世章}銜位。”
銜辭-汉语大词典
銜辭
【1】谓携带书信。{南朝} {梁}{王僧孺}《春闺有怨诗》:“飛鱗難托意﹐駛翼不銜辭。”
銜土-汉语大词典
銜土
【1】口含泥土。{晋}{王嘉}《拾遗记·虞舜》:“{舜}葬{蒼梧}之野﹐有鳥……名曰憑霄雀﹐能羣飛銜土成丘墳。”{三国} {魏}{曹叡}《短歌行》:“翩翩春燕﹐端集余堂……銜土繕巢﹐有式宫房。”【2】古代臣下请求死罪的一种表示。{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下:“姊妹哭訴於貴妃﹐妃銜土請命﹐事乃寢。”按﹐{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太上皇帝》作“銜土祈哀”。
銜命-汉语大词典
銜命
【1】遵奉命令。《管子·形势》:“銜命者君之尊也﹐受辭者君之運也。”{郭沫若}等集校引{豬饲彦博}曰:“銜﹐奉而守之也。言民奉命令則君尊。”【2】接受使命。《後汉书·邓寇传》:“使君建節銜命﹐以臨四方。”{宋}{苏轼}《送北朝生辰等使副相逢传宣抚问口宣制》:“卿等銜命出使﹐徂冬涉春。”{梁斌}《红旗谱》五三:“你们有这个意思﹐我可以衔命奔走。”
銜辛-汉语大词典
銜辛
【1】心怀辛酸。{宋}{苏轼}《祭张文定公文》:“曰再見子﹐恐無復辰﹐出户遲遲﹐默焉銜辛。”
銜敕-汉语大词典
銜敕
【1】遵奉皇帝的诏令。《南齐书·王融传》:“續蒙軍號﹐賜使招集﹐銜敕而行﹐非敢虚扇。”
銜恨-汉语大词典
銜恨
【1】含恨;怀恨。{宋}{苏轼}《问答录·与佛印嘲戏》:“既入﹐上適見之﹐狀貌魁偉﹐遂賜披剃。{佛印}不得已而順受﹐實非本意﹐亦頗銜恨。”{峻青}《秋色赋·记威海》:“多少空有抗敌救国伟大抱负的忠勇之士﹐壮志不能得酬﹐而不得不衔恨以终。”{郑观应}《盛世危言·传教》:“民之受屈愈甚﹐則銜恨愈深。”{晋}{袁宏}《後汉纪·明帝纪上》:“臣内省視氣力羸劣﹐日夜寢劇﹐終不望復見闕庭﹐奉承帷幄﹐辜負重恩﹐銜恨黄泉﹐言之絶腸。”《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昔曾詣{康}﹐{康}不見﹐使主簿接之。{策}嘗銜恨。”
銜威-汉语大词典
銜威
【1】谓充满威武之气。{南朝} {梁}{江淹} 《横吹赋》:“鐵馬煩而人聳色﹐綵旄耀而士銜威。”
銜策-汉语大词典
銜策
【1】马嚼子和马鞭。亦喻指准绳﹑准则。{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泛駕之馬﹐設銜策以驅之。”《汉书·张敞传》:“馭黠馬者﹐利其銜策。”{南朝} {陈}{徐陵}《陈公九锡文》:“禮爲楨幹﹐律等銜策。”
銜燈-汉语大词典
銜燈
【1】署有官衔或某种标记的灯笼。{郑观应}《盛世危言·民团》:“徒以號褂銜燈﹐恐赫鄉愚而已。”
銜碑-汉语大词典
銜碑
【1】含悲的隐语。碑,音同“悲”。《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读曲歌二九》:“奈何許﹐石闕生口中﹐銜碑不得語。”
銜盃-汉语大词典
銜盃
【1】见“銜杯”。
銜酒-汉语大词典
銜酒
【1】犹饮酒。{唐}{陈子昂}《登泽州城北楼宴》诗:“且歌《玄雲曲》﹐銜酒舞《薰風》。”{南朝} {梁}{吴均}《酬郭临丞》诗:“願君但銜酒﹐深知有素誠。”
銜寃-汉语大词典
銜寃
亦作“[銜冤]”【1】含冤。谓冤屈无从申诉。{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这也是一个女人﹐在衔冤悲泣。”{唐}{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流慟嗟何及﹐銜寃有是夫。”《宋书·索虏传论》:“偏城孤將﹐銜寃就虜。”{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都是我做{竇娥}的没時没運﹐不明不闇﹐負屈銜冤。”
銜羽-汉语大词典
銜羽
【1】《韩非子·说林下》:“鳥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將欲飲於河,則必顛,乃銜其羽而飲之。”后用为相助之典。{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八:“迴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飢。”
銜聯-汉语大词典
銜聯
【1】衔接,连结。{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辨思潮的批判七》:“常识﹐认为飞鸟之影在地上动﹐实则飞鸟虽动﹐而鸟影乃是刹那刹那的个别投影的衔联。”
銜羈-汉语大词典
銜羈
【1】马嚼子和缰绳。引申为拘束,限制。{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子》诗:“夫子固吾黨﹐新恩釋銜羈。”{宋}{陈傅良}《送谢倅景英赴阙》诗:“相從飾邊幅﹐欲語懷銜羈。”
銜蟬奴-汉语大词典
銜蟬奴
亦省作“[銜蟬]”【1】猫名。{宋}{黄庭坚}《从随主簿猫》诗:“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明}{王志坚}《表异录·羽族》:“{後唐}{瓊花公主}﹐有二猫﹐一白而口銜花朵﹐一烏而白尾﹐主呼爲銜蟬奴﹑崑崙妲己。”
銜鳳-汉语大词典
銜鳳
【1】《艺文类聚》卷九九 引《春秋元命包》:“火離爲鳳皇,銜書遊{文王}之都,故{武王}受鳳書之紀。”后用作帝王使者送达诏书的典实。{唐}{皎然}《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诗:“詔喜新銜鳳﹐車看舊飾熊。”
銜怒-汉语大词典
銜怒
【1】心怀愤怒。《後汉书·种暠传》:“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銜怒于{暠}。”
銜石鳥-汉语大词典
銜石鳥
同“[銜木鳥]”【1】{唐}{吴融}《沃焦山赋》之二:“乘槎之人﹐莫敢沿洄其側;銜石之鳥﹐無因栖息於中。”
銜髮-汉语大词典
銜髮
【1】古人以为人发为飞鸟所衔,则于梦中飞翔。《列子·周穆王》:“籍帶而寢則夢蛇,飛鳥銜髮則夢飛。”后遂以“銜髮”为做梦之典。{唐}{贾餗}《庄周梦为蝴蝶赋》:“夢也者﹐不期而會;飛也者﹐以息相吹。豈銜髮之能診﹐蓋忘蹄之可知。”
銜葭-汉语大词典
銜葭
【1】犹衔芦。{汉}{刘向}《说苑·谈丛》:“順風而飛﹐以助氣力﹐銜葭而翔﹐以備矰弋。”
銜璅-汉语大词典
銜璅
【1】犹衔勒。马嚼子。{南朝} {梁简文帝}《艳歌篇》:“金鞍隨繫尾﹐銜璅映纏騣。”
銜杯-汉语大词典
銜杯
亦作“[銜桮]”亦作“[銜盃]”【1】口含酒杯。多指饮酒。{唐}{司空图}《重阳阻雨》诗:“重陽阻雨獨銜桮﹐移得家山菊未開。”{晋}{刘伶}《酒德颂》:“捧甖承槽﹐銜杯漱醪。”{明}{徐渭}《仲兄墓志铭》:“素忘分﹐日與兄銜杯。”{唐}{李白}《广陵赠别》诗:“繫馬垂楊下﹐銜盃大道間。”{郁达夫}《晨发名古屋》诗之二:“一曲《陽關》人隔世﹐銜杯無語看山明。”
銜痛-汉语大词典
銜痛
【1】心怀悲痛。{晋}{陆机}《<与弟清河云>诗序》:“銜痛東徂﹐遺情西慕。”
銜隙-汉语大词典
銜隙
【1】心怀嫌隙。{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张侍问》:“{盧公}賢者﹐肯銜隙以害公正之吏乎?”
銜使-汉语大词典
銜使
【1】奉命出使。{晋}{陶潜}《<赠羊长史>诗序》:“左軍{羊長史}銜使{秦川}﹐作此與之。”{南朝} {齐}{萧子良}《谏射雉启》:“昔{宋}氏遣使﹐舊列階下;{劉纘}銜使﹐始登朝殿。”{隋}{江总}《辞行李赋》:“敏異{季札}之聽歌﹐譽乖{屬國}之銜使。”按﹐{属国}﹐指{苏武}。{武}拜为典属国。
序銜-汉语大词典
序銜
【1】旧指在公文上依次具列职衔﹑姓名。{明}{沈德符}《野獲编·词林·翰林权重》:“又命翰林﹑編修﹑檢討……等官考駁諸司奏啓以聞﹐如平允﹐則序銜曰翰林院兼平駁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名書之以進。”
官銜-汉语大词典
官銜
【1】官员的职位名称。旧时官吏的封号﹑品级及历任官职,统称为官衔。{元}{刘因}《宣慰孙公庆七十诗》:“家産千金厚﹐官銜二品隆。”{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官衔》:“官銜之名﹐蓋興近代﹐當是選曹補受﹐須存資歷﹐聞奏之時﹐先具舊官名品于前﹐次書擬官于後﹐使新舊相銜不斷﹐故曰官銜﹐亦曰頭銜。”{知侠}《铁道游击队》第十章:“她不知道政委是什么官衔﹐可是她知道大队长是领头的。”【2】官名。乳名﹑小字以外的正式名字。{清}{李渔}《玉搔头·得实》:“他的官銜是威嚴的威字﹐爹爹的官銜是經緯的緯字﹐音同字别。”
官銜牌-汉语大词典
官銜牌
【1】旧时官员出行的前导仪仗之一,牌上写明本官的职衔。《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後面方是欽差閲兵大臣的執事﹐什麽冲鋒旗﹑帥字旗﹑官銜牌……一對一對的過完﹐才見那撫院坐着一頂八人擡的緑呢大轎子﹐緩緩而來。”
宫銜-汉语大词典
宫銜
【1】{清}制不立太子,但有太子傅保之名,专为大臣及有功者加衔,无职掌,也无员额。太子称东宫,故名宫衔。如太师﹑太傅﹑太保,皆可冠以“宫”字;少师﹑少傅﹑少保,则称为宫师﹑宫傅﹑宫保。{清}{昭槤}《啸亭续录·刘凤诰》:“〔{劉鳳誥}〕洊至吏部侍郎。與修《高宗實録》告成。加太子少保。近日貳卿加宫銜者惟公一人﹐人争羡之。”
密銜-汉语大词典
密銜
【1】暗自怀恨。《梁书·沈浚传》:“{浚}正色責{景}曰:‘明公親是人臣﹐舉兵向闕﹐聖主申恩赦過﹐已共結盟﹐口血未乾﹐而有翻背。{沈浚}六十之年﹐且天子之使﹐死生有命﹐豈畏逆臣之刀乎!’不顧而出。{景}曰:‘是真司直也。’然密銜之。”
尾銜-汉语大词典
尾銜
【1】相随貌。前后相衔接。{明}{谢榛}《暮秋寄怀徐子与时宦长芦》诗:“亂帆鱗次泊﹐衆鳥尾銜歸。”{明}{方以智}《东西均》:“東西之分﹐相合而交至;東西一氣﹐尾銜而無首。”
學銜-汉语大词典
學銜
【1】高等学校教师﹑科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职务称号。我国高等院校教师职务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科研机构的职务分为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实习研究员;以上总称为学衔。
玉銜-汉语大词典
玉銜
【1】玉饰的马嚼子。{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诗之五:“草妒佳人鈿雜色﹐風迴公子玉銜聲。”{宋}{孙光宪}《风流子》词:“金絡玉銜嘶馬﹐繫向緑楊陰下。”{唐}{韩偓}《锡宴日作》诗:“玉銜花馬蹋香街﹐詔遣追歡綺席開。”
木鳳銜書-汉语大词典
木鳳銜書
【1】{晋}{陆翽}《邺中记》:“{石季龍}與皇后在觀上爲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百丈緋繩,轆轤回轉,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脚皆用金。”后因以“木鳳銜書”称美皇帝传诏。{清}{田从典}《拟七德九功舞歌效乐天体》:“我皇恭己開明堂﹐木鳳銜書下八方。”
枯魚銜索-汉语大词典
枯魚銜索
【1】把干鱼串在绳索上(以待食)。比喻存日不多。{唐}{陈子昂}《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枯魚銜索﹐疾風過牖。匪降自天﹐誰執其咎。”{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泣風雨於{梁山}﹐惟枯魚之銜索。”《韩诗外传》卷一:“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
楊雀銜環-汉语大词典
楊雀銜環
【1】{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弘农}人{杨宝}少时救了一只黄雀,后有一黄衣童子送白环四枚相报,谓当使其子孙显贵,位登三公。后因以“楊雀銜環”为报恩典实。{五代}{李翰}《蒙求》:“{楊生}黄雀﹐{毛子}白龜。”{唐}{李商隐}《谢座主魏相公启》:“孔龜效印﹐未議於酬恩;{楊}雀銜環﹐徒聞於報惠。”亦作“[楊生黄雀]”。
榮銜-汉语大词典
榮銜
【1】荣誉称号。{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其賞有名有實﹐名者榮銜也﹐實者金錢也。”
故銜-汉语大词典
故銜
【1】原来的官衔。{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尚书赠官》:“故事﹐赠官加故銜一級。”
曳銜-汉语大词典
曳銜
【1】牵引连接。《楚辞·天问》:“鴟龜曳銜﹐{鯀}何聽焉?”{闻一多}疏证:“曳謂牽引﹐銜謂連接﹐前者曳之﹐後者銜之﹐以相隨而行也;言鴟龜曳銜而行﹐{鯀}何得用其法以築隄哉?”
會銜-汉语大词典
會銜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或其主管人,共同在发出的公文上签署名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聯合了{山東}同鄉京官﹐會銜參了一摺﹐坐定了是姓{朱}的主謀﹐奉旨着{山東}巡撫徹底根究﹐不得徇情迴護。”{夏衍}《秋瑾传》序幕:“你有几个脑袋?(一半是说给围观的百姓们听)上头三令五申的会衔保护教堂﹐不准跟洋人和教民为难﹐你们难道全不知道吗?”
深銜-汉语大词典
深銜
【1】深恨,十分痛恨。《旧唐书·罗艺传》:“〔{藝}〕頻爲{景}所辱﹐{藝}深銜之。”{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绿翘》:“其兄爲府街卒﹐嘗求金于{機}﹐{機}不顧。卒深銜之。”
撙銜-汉语大词典
撙銜
【1】控制马勒﹐使马就范。《战国策·秦策一》:“伏軾撙銜﹐横歷天下。”{鲍彪}注:“撙﹐挫也。蓋猶頓。銜﹐勒也。”《汉书·王吉传》:“馮式撙銜﹐馳騁不止。”{颜师古}注:“撙﹐挫也。”
新銜-汉语大词典
新銜
【1】新授予的官衔。{清}{洪昇}《长生殿·骂贼》:“摇尾受新銜。”{唐}{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蕭何}歸舊印﹐{鮑永}授新銜。”
烏銜肉-汉语大词典
烏銜肉
【1】《汉书·循吏传·黄霸》:“〔{黄霸}〕嘗欲有所司察,擇長年廉吏遣行,屬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郵亭,食於道旁,烏攫其肉。民有欲詣府口言事者適見之,{霸}與語道此。後日吏還謁{霸},{霸}見迎勞之,曰:‘甚苦!食於道旁乃爲烏所盜肉。’吏大驚,以{霸}具知其起居,所問豪氂不敢有所隱。谷Z因以“烏銜肉”为下情上达之典实。{宋}{苏轼}《捕蝗》诗之一:“無人可訴烏銜肉﹐憶弟難憑犬寄書。”
燕子銜食-汉语大词典
燕子銜食
【1】喻育子之艰辛。{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説懷躭十月﹐只從小偎乾就濕﹐幾口氣擡舉他偌大﹐恰便似燕子銜食。”{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族》:“燕子銜食:凡母自言育子之苦者﹐往往有此語。”
心銜-汉语大词典
心銜
【1】怀恨。{明}{沈德符}《野獲编·刑部·手刃逆奴》:“{王令}有妾父亦在署中﹐備悉其事﹐比{仰}歸告之﹐心銜未發﹐而諸奴已覺之。”
憲銜-汉语大词典
憲銜
【1】{唐}{宋}以来官制中在正职外所加的御史之类虚衔。{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唐宪衔使头使下》:“{唐}世節度﹑觀察等使辟置官屬﹐許理年轉入臺官﹐至侍御史止。其御史中丞須有軍功乃得轉入。已上皆名憲銜。”《宋史·职官志四》:“〔御史大夫〕{宋}初不除正員﹐止爲加官。檢校官帶憲銜﹐有至檢校御史大夫者。”{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唐}{建中}赦﹐許帶憲銜。遇赦加恩﹐踵爲故事。”
相銜-汉语大词典
相銜
【1】相互怀恨。{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姚崇》:“{姚崇}與{張説}同爲相﹐而相銜頗深。”【2】前后连接。《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詔召相銜﹐徐乃旋師。”{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序《乾》四德﹐則句句相銜。”{鲁迅}《故事新编·奔月》:“本来对面是虽然受了三枝箭﹐应该都聚在一处的﹐因为箭箭相衔﹐不差丝发。”{清}{曾国藩}《勇毅公神道碑铭》:“朝廷鑒其至誠﹐所請未嘗不許﹐而以{淮南}事棘﹐又未嘗不敦促上道﹐詔召相銜。”【3】相含。{清}{侯方域}《九日雨花台》诗之五:“搔首逸情應不盡﹐{龍山}夕照正相銜。”
盃銜-汉语大词典
盃銜
【1】犹衔杯。指饮酒。{唐}{韩愈}《祖席》诗:“盃銜欲别前﹐{淮陽}知不薄。”
空銜-汉语大词典
空銜
【1】没有实权的官职。{清}{李玉}《一捧雪·搜杯》:“一箇太常空銜﹐何勞致謝?”
聯銜-汉语大词典
聯銜
【1】联合署名。銜﹐原指官衔。《镜花缘》第六五回:“如果聯銜請旨﹐太后正恐考的人少﹐那有不准之理。”{茅盾}《动摇》:“各团体联衔发表宣言。”{清}{夏燮}《中西纪事·大沽前後之役》:“維時﹐{惠親王綿愉}﹑宗室尚書{端華}﹑大學士{彭藴章}等聯銜保奏已革大學士{耆英}。”
職銜-汉语大词典
職銜
【1】犹官衔。《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我{宋}以來﹐宰相解位﹐都要帶個外任的職銜。到那地方資禄養老﹐不必管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你犯了法﹐這個職銜經本縣詳革了。”{鲁迅}《书信集·致沈雁冰》:“‘顾问’之列﹐我不愿加入。因为先前为了这一类职衔﹐吃苦不少。”{明}{王琼}《双溪杂记》:“蓋雖春坊官﹐必須兼翰林院職銜﹐方得預纂脩之事。”【2】职位和军衔。如上校团长﹐团长是职﹐上校是衔。
虚銜-汉语大词典
虚銜
【1】空职衔。相对于实职而言。《文明小史》第二八回:“當時就有幾位大老﹐提起開捐的話﹐朝廷有主意不肯叫人捐實官﹐只允了虚銜封典貢監翎枝幾項。”{清}{魏源}《圣武记》卷二:“謂王師但進{廣東}爲聲援﹐則{廣西}一面﹐{宏烈}可獨當之﹐但當假以虚銜﹐並頒給各土司印﹐以便號召。”{明}{唐顺之}《周襄敏公传》:“將士有實職有虚銜。有正副參遊﹐實職大而虚銜反小﹐有管哨管隊﹐實職小而虚銜反大。”{沈从文}《顾问官》:“只有少数在部里的红人﹐名义上收入同大家相差不多﹐因为可以得到一些例外津贴﹐又可以在各个税卡上挂个虚衔﹐每月支领干薪。”【2】空名称。{鲁迅}《而已集·通信》:“心里却想:战士和革命者的虚衔﹐大约不久就要革掉了罢。”
蛇銜-汉语大词典
蛇銜
亦作“[虵銜]”【1】谓蛇衔珠报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隋侯}見大蛇傷斷﹐以藥傅之﹐後蛇于江中銜大珠以報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明月珠也。”{宋}{薛季宣}《读邸报》诗:“豺祭如生獸﹐虵銜欲報珠。”【2】即蛇含。{南朝} {宋}{刘敬叔}《异苑》卷三:“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傷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傷蛇走。田父取其草餘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爲名。《抱朴子》云:蛇銜能續已斷之指如故。是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蛇含》〔集解〕引{陶弘景}曰:“蛇銜處處有之。有兩種﹐並生石上﹐亦生黄土地。當用細葉有黄花者。”
蛇銜膏-汉语大词典
蛇銜膏
【1】即蛇衔。{晋}{葛洪}《抱朴子·对俗》:“余數見人以蛇銜膏連已斬之指﹐桑豆易雞鴨之足﹐異物之益﹐不可誣也。”{王明}校释:“蛇銜乃藥草之名﹐後人不解蛇銜爲何物﹐因加‘膏’字以足其義。”
署銜-汉语大词典
署銜
【1】在文书上题署官衔。{宋}{陆游}《子遹调官得永平钱监》诗:“署銜汝勿憎銅臭﹐就養吾方喜飯香。”{李根源}《记云南起义》:“是時所發布告﹐{蔡松坡}署曰正司令﹐余署銜曰副司令。”
絓銜-汉语大词典
絓銜
【1】犹挂衔。谓虚有挂名的官衔而无实职。{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羽流恩恤之滥》:“按{元節}絓銜宗伯﹐而{仲文}則又以禮卿並兼三孤﹐{陶}妻又先封一品夫人﹐其僭擬文臣﹐猶爲有説。”
結銜-汉语大词典
結銜
【1】旧时官吏签署官衔。{清}{恽敬}《答秦抚军》:“豈有前數十年已官兩府侍從之理﹐卷中各結銜可笑也。又進士結銜始於{明}﹐在{宋}無之。”{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唐}以宰相兼{昭文館}{集賢院}學士﹐結銜皆在官下﹐蓋兼職宜然。”《新五代史·唐臣传·赵凤》:“初﹐{端明殿}學士班在翰林學士下﹐而結銜又在官下。”
結草銜環-汉语大词典
結草銜環
【1】结草用{春秋}{魏颗}事, 见《左传·宣公十五年》。衔环用{汉}}{杨宝}事: {汉}{杨宝}救一黄雀, 夜有黄衣童子以白玉环四枚与{宝}, 曰:“令君子孫潔白, 位登三事, 當如此環矣。”见《後汉书·杨震传》{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后以“結草銜環”为感恩图报之典。{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多謝大娘子﹐小人結草銜環﹐此恩必當重報。”{明}{范受益}《寻亲记·遇恩》:“此身生還﹐没齒怎忘恩義。便待要結草啣環﹐更未卜何時重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舅老爷及抚台衙门各位老爷关照救护之恩﹐不惟敝友将结草衔环以报﹐即愚弟亦感激不尽。”亦作“[結草啣環]”。
繫銜-汉语大词典
繫銜
【1】旧官吏原职外别加的称呼名号; 所挂的官衔。{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小引》:“先生年四十三﹐正月十四日作《崇恩禪院記》﹐繫銜但書通直郎而無職任﹐已罷官故也。”{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六·尚书》:“{弘治}十五年壬戌﹐繫銜禮部爲尚書者﹐内閣則{謝遷}。”《宋史·河渠志七》:“仍選武臣一人習於修江者﹐隨其資格﹐或以副將﹐或以路分鈐轄繫銜﹐專一鈐束修江軍兵。”
赤雀銜丹書-汉语大词典
赤雀銜丹書
【1】相传{周文王}{姬昌}为{西伯}时,有赤色鸟衔丹书止于其户,授以天命。后其子{武王}果灭{商}而建立{周}朝。后亦泛指帝王顺天受命之祥瑞。{三国} {魏}{曹植}《赤雀赞》:“{西伯}積德﹐天命攸顧﹐赤雀銜書﹐爰集{昌}户。”{南朝} {陈}{沈炯}《陈武帝哀策文》:“翠龜負字﹐赤雀銜書。”《史记·周本纪》“生{昌}﹐有聖瑞”{张守节}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銜丹書入于{酆}﹐止于{昌}户﹐其書云:‘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强則枉﹐不敬則不正;枉者廢滅﹐敬者萬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亦省作“[赤雀銜書]”。《太平御览》卷二四引《尚书中候》:“{周文王}爲{西伯}﹐季秋之月甲子﹐赤雀銜丹書入{豐鄗}﹐止于{昌}户。乃拜﹐稽首受取。曰:‘{姬昌}﹐蒼帝子;亡{殷}者﹐{紂}也。’”亦作“[赤爵銜丹書]”。
赤爵銜丹書-汉语大词典
赤爵銜丹書
【1】见“赤雀銜丹書”。
赤雀銜書-汉语大词典
赤雀銜書
【1】见“赤雀銜丹書”。
軍銜-汉语大词典
軍銜
【1】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如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军士﹑兵。
轉銜-汉语大词典
轉銜
【1】转任其他官职。{唐}{顾云}《代人上路相公启》:“許以轉銜﹐致諸外府。”
轡銜-汉语大词典
轡銜
亦作“[轡█]”【1】御马的缰绳和嚼子。《楚辞·九章·惜往日》:“乘騏驥而馳騁兮﹐無轡衘而自載。”{朱熹}集注:“轡﹐馬韁;衘﹐馬勒也。”《列子·汤问》:“推於御也﹐齊輯乎轡銜之際﹐而急緩乎脣吻之和。”{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故轡銜不飭﹐雖{王良}不能以致遠。”{汉}{刘向}《说苑·善说》:“子當御﹐正子之轡銜耳。”
負銜-汉语大词典
負銜
【1】谓驾车。衔,马嚼子。{汉}{焦赣}《易林·归妹之益》:“三驪負銜﹐南芷取香﹐秋蘭芬馥﹐盈滿神匱。”
負屈銜寃-汉语大词典
負屈銜寃
【1】见“負屈啣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