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衡)是什么意思
金衡←→常衡 药衡-反义词词典
金衡←→常衡 药衡jīnhéng-chánghéng yàohéng
【词性】:名
金衡:英美重量制度,用于金、银等贵重金属。
常衡:英美重量制度,用于药物、金银以外的一般物品。
药衡:英美重量制度、用于药物。
衡器←→度器 量器-反义词词典
衡器←→度器 量器héngqì-dùqì liàngqì
【词性】:名
衡器:称重量的器具,如天平、称等。
度器:计量长短的器具,如尺等。
量器:计量容积的器具,如升、斗等。
衡纪-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纪héng jì
【释义】:
即玉衡星,北斗七星之一,借指北斗。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张铣注:“衡纪,玉衡星也。”唐·司空图《王纵追述碑》:“虽荆州罢市,衡纪屡迁,而蜀郡奉祠,歌谣未息。”
衡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杓héng sháo
【释义】:
指北斗七星中的斗柄三星:玉衡、开扬、摇光。借指北斗星。《淮南子·俶真训》:“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枪(chánqiāng)彗星的别名。
玑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玑衡jī hèng
【释义】:
北斗星的泛称。玑衡,指天玑、玉衡,各为北斗星之一,又分别代表斗魁和斗柄,故指代北斗星。宋·王安石《谢赐历日表》:“恭维陛下躬包历数政顺玑衡,齐日月之照临,体乾坤之阖辟。”明·杨慎《柯玉井赠宝剑》诗:“冲霄紫气玑衡北,照夜青光奎壁东。”奎、壁,属于二十八宿中西北七宿。玑衡,又借指天文学。
衡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准héng zhǔn
【释义】:
衡,天平;准水平仪。借喻标准,准绳。晋·陆云《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衡准失平,匪君不直。”明·王廷相《石龙书院学辩》:“仲尼之教,万世衡准。”
瑶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瑶衡yáo héng
【释义】:
本指玉饰的车衡(车辕端的横木),借指车子。晋·陆云《九愍·征》:“靡龙首以还顾,转瑶衡而回萦。”
衡筚-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筚héng bì
【释义】:
横木编荜以为门户。喻简陋的房屋。常借指平民和隐士的居室。筚,用荆条、竹枝编的门或其他遮避物。晋·葛洪《抱朴子·安贫》:“时二公之力,不能违众,遂令斯生沈抑衡荜,齿渐桑榆,而韦布不改。”《宋书·隐逸传·戴颙》:“志托丘园,自求衡荜,恬静之操,久而不谕。”亦用作自谦之词,犹言寒舍。
衡樊-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樊héng fán
【释义】:
衡门与樊篱。指简陋的房屋。《宋书·明帝纪》:“其有贞栖隐约,息事衡樊,业坏遗荣,负钓辞聘,志恬江海,行高尘俗者,在所精加搜括,时以名闻。”
衡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馆héng guǎn
【释义】:
衡门的屋舍。言其简陋。南朝·宋·谢庄《豫章公主墓志铭》:“肃恭在国,掖庭钦其风;恪勤衡馆,庶族仰其德。”王俭《诸渊碑文》:“迹屈朱轩,志隆衡馆。”李善注:“衡馆,衡门之馆也。”
衡庐-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庐héng lú
【释义】:
衡山小屋,言其简陋。多指隐者之居。晋·皇甫谧《高士传·姜岐》:“岐少修孝义,栖迟衡庐,乡里归仁,名宣州里。”明·杨珽《龙膏记·媒》:“蒙投辖,愿执鞭。只是盼衡庐,久萦念。”亦用以谦称自己所居房舍。又指衡山和庐山的合称。
衡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茆héng mǎo
【释义】:
亦作“衡茅”。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三余口》诗:“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唐·钱起《东皋早春寄郎四校书》诗:“禄微赖学稼,岁起归衡茆。”明·袁宗道《寿亭舅赠我宜兴并茶具酒具喜而作歌》:“世间百事百不能,乍可衡茆甘跼蹐。”
衡门-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门héng mén
【释义】:
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朱熹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颜师古注:“衡门,谓横一木于门上,贫者之所居也。”唐·杜甫《东屯月》诗:“春农亲异俗,岁月在衡门。”
衡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闱héng wěi
【释义】:
横木为闱。闱,内室门。指简陋的房屋。借指贫士之居。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唐·钱起《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诗:“预愁芳草色,一径入衡闱。”
衡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宇héng yǔ
【释义】:
指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晋·陶潜《归去来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唐·李德裕《金松赋》,“我有衡宇,依山岑寂。”宋·苏轼《归去来集字》诗之一:“相携就衡宇,酌酒话交情。”清·朱彝尊《送吴御史还里》诗之二:“瞻衡宇兮欣欣,数乡树兮历历。”又泛指屋宇。
衡飙-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飙héng biāo
【释义】:
狂风;肆虐的暴风。衡,横,狂暴。唐·卢照邻《病梨树赋》:“怯衡飙之摇落,忌炎景之临迫。”
衡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山héng shān
【释义】:
山名。为五岳之一的南岳。位于湖南中部,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最著。祝融峰海拔1290米,可俯瞰群山,观赏日出。山上名胜古迹很多,为旅游休养胜地。相传舜南巡和禹治水都到过这里。历代帝王南岳祀典,除汉武帝迁祀安徽潜山外,均在此山。
衡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岳héng yuè
【释义】:
南岳衡山。晋·左思《吴都赋》:“指衡岳以镇野,目龙川而带坰。”《南史·隐逸传下·庾承先》:“辟功曹不就,乃与道士王僧镇同游衡岳。”唐·许浑《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诗之二:“万重岭峤辞衡岳,千里山陂向竟陵。”宋·胡宏《题上封寺》诗:“潇湘水与苍梧通,环绕衡岳青冥中。”
衡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峰héng fēng
【释义】:
指衡山。唐·宋之问《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宋·胡宏《碧泉书院上梁文》诗:“抛梁南衡峰,云碧净潭潭。”
衡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霍héng huò
【释义】:
即衡山。衡山一名霍山,故称。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唐·杜甫《送王十六判官》诗:“衡霍生春早,潇湘共海浮。”《尔雅·释山》“霍山为南岳”,宋·邢昺疏:“衡山一名霍……而云衡霍,一山二名者,本衡山,一名霍山。”明·夏完淳《湘巫赋》:“帝子乘夫玄霜兮,望衡霍而路漫漫。”
衡岭-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岭héng lǐng
【释义】:
衡山。晋·桓玄《南游衡山》诗序:“岁次降娄夹钟之初,理檝将游于衡岭。”南朝·陈·阳铿《侍宴赋得夹池竹》诗:“湘川染别泪,衡岭拂仙坛。”
衡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峤héng qiáo
【释义】:
指衡山。南朝·宋·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诗:“跂予闲衡峤,曷月瞻秦稽。”唐·李白《将游衡岳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寄书访衡峤,但与南飞鸿。”
衡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盖héng gài
【释义】:
车辕前端的横木和车上的伞盖。借指车。《魏书·彭城王勰传》:“冒兹炎蒸,衡盖飘飘,经略踰时,必有亏损。”又《崔光传》:“虽渐中秋,余热尚蒸,衡盖往还,圣躬烦倦。”
天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天衡tiān héng
【释义】:
帝王的权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
保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保衡bǎo héng
【释义】:
伊尹的尊号。又称“阿衡”。《书·说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先正,指前代贤臣。孔传:“保衡,伊尹也。”孔颖达疏:“保衡、阿衡,俱伊尹也。”《书·君奭》传曰:“伊尹为保衡,言天下所取安,所取平也。”《南齐书·高帝纪上》:“昔保衡翼殷,博陆匡汉,方斯蔑如也。”章炳麟《訄书·相宅》:“故以一千四百州县之广袤,各异其政教雅颂者,百蹶之媒也。虽保衡治之,必乱其节族矣。”
阿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阿衡è héng
【释义】:
伊尹。《书·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孔颖达疏:“伊尹,汤倚而取平,故以为官名。”谓“阿衡”专为商代官名。《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孔颖达疏:“伊尹名挚,至太甲改曰保衡。阿衡、保衡皆公官。”
伊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伊衡yī héng
【释义】:
伊尹的别称。伊尹辅商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故称。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一:“于赫帝朝,伊衡作辅。”
衡钧-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钧héng jūn
【释义】:
喻相位。唐·韩愈《祭马仆射文》:“度彼四方,孰乐可据?顾瞻衡钧,将举以付。”宋·王明清《挥尘录》卷三:“韩王以开宝六年八月免相,至太平天国六年九月如再秉衡钧。”
衡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衡宰héng zǎi
【释义】:
指宰相。《后汉书·文苑传下·郦炎》:“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贤才抑不用,远投荆南沙。”
台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台衡tái héng
【释义】:
喻宰辅大臣。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宫帝座前。晋·陆机《赠弟士龙》诗之一:“奕世台衡,扶帝紫极。”唐·杨炯《为刘少傅等谢敕书慰劳表》:“臣等窃循愚蔽,谬荷恩施,或位联辅弼,职在台衡。”
宰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宰衡zǎi héng
【释义】:
《汉书·平帝纪》:“夏,皇后见于高庙,加安汉公号曰‘宰衡’。”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周公为太宰,伊尹为阿衡,采伊周之尊以加莽。”后以指宰相。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唐·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诗:“赖得契宰衡,持钓慰风俗。”
权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权衡quán héng
【释义】:
喻权力。权,称锤;衡,称杆。《晋书·潘岳传》:“虽居高位,饷重禄,执权衡,握机秘,功盖当时,势侔人主,不得与之比逸。”又指法度、标准,借指南二方。
对抗 抗衡-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对抗 抗衡
对抗duìkàng121抗衡kànghéng
动词。表示对立起来,相持不下。
“对抗”强调不调和地和对方斗争,而且有力量足以和对方斗争。例如:“地主权力还隐隐和农民权力对抗”(《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能和曹操对抗的力量,只剩下占据吴、会稽等六郡的孙权与声望甚高拥精兵一万人的刘备”(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
“抗衡”强调和对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可以作一番较量;对立斗争的意思不如“对抗”重;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主战派力劝孙权回绝曹操,认为有长江之险、吴越之众,足与曹操抗衡”;“当时,中国男子排球队已经具备了与世界冠军抗衡的实力(《人民文学》,1982,1)。
衡量 权衡-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衡量 权衡
衡量héngliang465权衡quánhéng
动词。表示比较不同事物对象的高下、优劣或利害而作出评定和选择。
“衡量”强调以一定的标准、尺度来鉴定;一般用于水准的高低、重要性或必要性的大小、适当或妥善的程度如何等。例如:“这就是我们衡量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和接收党员的具体标准”(《红旗》,1977,11);“他必须衡量轻重缓急,想一想应不应该改变原来想定的用兵方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册);“几种育秧法都可以采用,请他们衡量一下,看哪种更为适宜”。
“权衡”强调从利害的角度多加考虑;多用于事情的利弊、得失、轻重。例如:“乘风托着下巴,聆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细细地分析着,权衡着每一种行为的利弊”(《当代》,1981,2);“平凡的人生和特别的光明与黑暗,二者之间,权衡取舍,周作人自有个人的趣味和偏爱”(《十月》,1981,1)。
平衡 均衡-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平衡 均衡
平衡pínghéng 均衡jūnhéng
形容词。表示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质量或力量上相等或相抵。
“平衡”含有“哪一方面都不胜过和它对立的方面,从而互相制约”的意思;有以称杆的平来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至明年春季的时候,敌我两军在数量上可能达到大体平衡的程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谢安完全继承王导力求大族间势力平衡的作法”(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各个领域力量发展不大平衡,这些事情是会有的”(秦牧:《艺海拾贝》)。
“均衡”强调参与对立的各方面有相等的或一致的力量;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参加预决赛的四个足球队,体力上和技巧上是基本均衡的”;“我们吃了充分的维生素,身体才能达到均衡的发展”(高士其:《你知道我是谁》)。
推敲 斟酌 琢磨 衡量 酌-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推敲 斟酌 琢磨 衡量 酌
推敲tuīqiāc 斟酌zhēnzhuó 琢磨zuómo 衡量héngliang187酌zhuó
动词。表示反复考虑字句、事情等是否得当,是否合理可行。
“推敲”强调反复考虑优劣利弊;因为来源于唐朝贾岛考虑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用“敲”字好还是“推”字好,因此多用来表示对字句的反复考虑,但也可用于艺术作品内容、表现方法等等问题。例如:“古代不少文人很重视推敲字眼,务求用得妥贴、生动”;“尽管这些片子还不成熟,有些地方还值得推敲,但却闪耀出这些青年导演的锐气和光彩”(《光明日报》,1979.5.5);“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偏细细推敲”(鲁迅:《祝福》)。
“斟酌”强调仔细地反复考虑,含有“从容进行”的意味;适用于事情和字句;有以斟酒饮酒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经再三斟酌,还是邀请他们俩人参加要得当些”;“当初绘画的时候,这太阳应该画多大,是费过一番心思来斟酌的”(秦牧:《艺海拾贝》);“先生看了译稿之后,在要斟酌修改的地方,总用小纸条夹记,当面和我们商量改定”(许广平:《鲁迅回忆录》);“这一个字答得似无道理,他也不去斟酌”(《小说选刊》,1981,11)。
“琢磨”含有“耐心、认真、细细地反复思考”的意味;多用于别人的言辞话语;有以雕刻和打磨玉石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读者看到后面,需要翻阅前面,仔细琢磨体味”(《文艺报》,1979,3);“吴天柱他们琢磨,这一定是哪一个大工地的材料”(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人》);“书记说的一番话,她晚上琢磨了很久”。
“衡量”强调在考虑中作估量和比较,意思较重,多用于较重要或较大的事情。例如:“事情这么重大,没有认真衡量一番就匆忙作出决定”;“又特别把自己的话仔细衡量”(叶圣陶:《倪焕之》);“要去的话,就得准备好冒险,你衡量一下怎么办吧”。
“酌”和“斟酌”意思一致,多用于建议,计划和字句,比喻的形象色彩比“斟酌”弱;是文言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现在一般只用于委婉的文言说法里。例如:“此见当否,请酌”;“是否可以作这样解释,请再斟酌一下,或同懂俄文的同志商量一下加以酌定”(《文艺报》,1982,6)。
衡门-实用委婉语词典
衡门
婉指农村较为简陋的房屋。原意以横木为门。
衡阳断雁-实用委婉语词典
衡阳断雁
婉指失去了音信。湖南衡阳有回雁峰,传说大雁至此不过。元高明《琵琶记·官邸忧思》:“湘浦鱼沈,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权 衡 度 量-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权 衡 度 量
[权quán 衡héng 度dù 量liàng]
同 都表示度量的意义,有衡量、称量、比较的意思。
异 【权】 ①秤,秤锤。《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楚辞·哀时命》:“何权衡之能称?”《北史·元匡传》:“所据铜权,形如古志”。 ②衡量。《荀子·王霸》:“权物而称用”。(衡量万物,根据它的不同特性来使用)《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 ③权衡。《礼记·王制》:“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管子·小匡》:“权节其用,备其械器。”(权节:权量与节制,有考虑安排的意思)
【衡】 秤,秤杆。《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度之。”《礼记·经解》:“犹衡之于轻重也”。
【度】 ①量长短的标准。《国语·周语下》:“律度量衡于是乎生”。(生:产生)《汉书·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引:十丈为引) ②尺度,限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吾忘持度”。(持:拿)贾谊《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生:生产。亡:无。屈:竭,穷尽) ③度量长短。读duó。《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枚乘《上书谏吴王》:“寸寸而度之”。
【量】 ①量器。《汉书·律历志》:“斗者,聚升之量也。”引申作度量衡的规定。《史记·秦始皇本纪》:“器械一量”。 ②用量器计算容积。读liáng。《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引申作衡量。《韩非子·有度》:“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辨 “权”、“衡”是关于轻重的,与“秤”有关;“度”是关于长度的,与“丈”、“尺”有关;“量”是关于容量的,与“斗”、“斛”有关。
注 上古的“量”一般指计算容积,但有时也指计算长短或轻重。如枚乘《上书谏吴王》:“石称丈量。”(石:十斗,容量单位,音dàn。量:指量长短)
平均 平衡-近义词应用词典
平均 平衡
平均 píngjūn 平衡 pínghéng
【平均】①把总数按分儿均匀计算。②没有轻重或多少的分别。如:
1.“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了。
2.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宿三十多个人。
【平衡】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如:
3.我一声不响地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
辨析:“平均”多指数目份量的均等,如平均分配,绝对平均。“平衡”多指收支、产销以及两种事物的数量相等,如平衡预算,平衡发展。
衡山-古文观止词典
衡山héng shān
【词性】:名词
山名。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西。山势雄伟,有七十二峰(1)。《潮州韩文公庙碑》:能开衡山之云。——您的精神能消散衡山上的阴云。
衡阳-古文观止词典
衡阳héng yáng
【词性】:名词
县名。在今湖南省南部(1)。《滕王阁序》:声断衡阳之浦。——声音停止在衡阳的水边。
衡宇-古文观止词典
衡宇héng yǔ
【词性】:名词
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1)。《归去来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刚望到自己的家,就高兴地奔跑起来。
衡命-古文观止词典
衡命héng mìng
权衡行事(1)。《管晏列传》:无道,即衡命。——国家治理混乱,就权衡行事。
衡-古文观止词典
衡héng
【词性】:名词
一、指衡山。在湖南省衡山县西。山势雄伟,有七十二峰(3)。《滕王阁序》:地接衡庐。——在地下连接着衡山和庐山。《柳子厚墓志铭》: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衡山和湘江以南,想考进士的,都拜子厚为老师。《潮州韩文公庙碑》:要观南海窥衡湘。——被降职到南海,中途观察了衡山和湘江。
二、古代用来使冠冕固定在发上的簪(1)。《臧哀伯谏纳郜鼎》:衡紞纮綖,昭其度也。——横簪、瑱带、冠冕上的纽带、冕上的装饰,是表明上下尊卑制度的。
三、秤杆(1)。《原道》:剖斗折衡。——打破了斗斛,折断了秤杆。四、用同“蘅”。水草(1)。《庄辛论幸臣》:仰啮菱衡。——仰起脖子咬菱角和水草。
连衡-古文观止词典
连衡lián héng
【词性】:名词
同“连横”(1)。《贾谊过秦论上》: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各国诸侯相互争斗。
权衡-古文观止词典
权衡quán héng
【词性】:名词
秤。权,秤锤;衡,秤杆(1)。《原道》: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为了防止相互欺骗,就给他们制定符玺、斗斛、秤锤、秤杆来使他们遵行。
权衡-古文观止词典
权衡quán héng
【词性】:动词
衡量,比较(2)。《管晏列传》:贵轻重,慎权衡。——重视事物的轻重缓急,谨慎地进行衡量比较。《与韩荆州书》: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如今,天下人都认为您是评定文章的权威,衡量人物的标准,一经您的好评,就可以成为优秀的读书人。
权衡常在握,不放秤头低-佛源语词词典
权衡常在握,不放秤头低
权、衡,称量物体轻重的工具,比喻一定的标准和评价尺度。经常把握好标准,不放松一点要求。《虚堂和尚语录》卷九:“上堂举云门,因僧问:‘杀父杀母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向甚处忏悔?’门云:‘鲜。’忽有人问净慈,只向道:‘知。’还得相应么?’复云:‘云门露,净慈知。权衡常在握,不放秤头低。’”
衡-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衡héng
①车辕头上套牲口用的横木。《庄子·马蹄》:“夫加之以~扼。”(扼:通“轭”,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②秤杆,秤。《国语·周语下》:“律度量~于是乎生。”《荀子·王霸》:“礼之所以正国也,犹~之于轻重也。”③同“横”。与“纵”相对。《诗经·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从其亩。”魏学洢《核舟记》:“左手倚一~木。”④指战国时张仪创建的连横之策。《史记·苏秦列传》:“故从合则楚王,~成则秦帝。”贾谊《过秦论》:“约从离~。”
【衡度】量度。《史记·龟策列传》:“定日月分~,视吉凶。”
【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陶潜《归去来兮辞》:“乃瞻~,载欣载奔。”李德裕《金松赋》:“我有~,依山岑寂。”
争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争衡zhēng héng
【释义】:
较量轻重;比试高低。鲁迅《致李小峰》:“一者我实不愿贻害刊物,二者不敢与目下作家争衡,故不执笔也。”
评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评衡píng héng
【释义】:
评判衡量。陈毅《失题》:“小住杨沟一月长,评衡左右费思量。”
动态平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动态平衡dòng tài píng héng
【释义】:
物质系统在微观粒子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情况下的宏观平衡。如密闭容器中水和水蒸气的平衡,实际上是水分子不断逸出水面,同时有相等数量的水分子从水蒸气中回入水面的结果。
平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平衡píng héng
【释义】:
①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如:产销平衡;收支平衡。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也泛指平稳,稳定。沈从文《灯》:“正思索到这些琐碎人情,失去了心上的平衡。”③哲学名词。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所显现的面貌,是绝对的、永恒的运动中所表现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平衡木-现代汉语大词典
平衡木píng héng mù
【释义】:
①女子体操器械的一种。用一根长而窄的横木固定在两根支柱上。②女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可在平衡木上做转体、平衡、跳跃、翻腾、倒立及舞蹈等动作。
平衡棒-现代汉语大词典
平衡棒píng héng bàng
【释义】:
蚊、蝇等双翅目昆虫,由后翅退化而成的细小棒状物。形似哑铃。在飞行时起定位和平衡作用,还能保持虫体的紧张性,使昆虫能随时随地起飞。
均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均衡jūn héng
【释义】:
平衡。阿英《〈察哈尔窗花〉叙记》:“图案的形式,大都左右对称,上下均衡,或四面都采用均衡的形式。”
抗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抗衡kàng héng
【释义】:
对抗;匹敌。老舍《四世同堂》:“她也知道在姿色上,在年龄上,没法和桐芳抗衡。”
失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失衡shī héng
【释义】:
失去平衡。如:消费基金的膨胀带来消费水平的超前和结余购买力的高度扩张,引起消费性投资膨胀,导致国民经济失衡。
品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品衡pǐn héng
【释义】:
犹品评。郭沫若《孔雀胆》:“你可以把你所听到的和所看见的,品衡品衡一下。”
困心衡虑-现代汉语大词典
困心衡虑kùn xīn héng lǜ
【释义】:
心意困苦,忧虑满胸。也指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郭沫若《先乱后治的精神》:“行动既经开始,他要困心衡虑,必使改革的趋于至善,天下归于至安。”
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衡héng
【释义】:
①车辕前端的横木。②秤杆;秤。也指称重量。如:衡器。③平。如:平衡;均衡。④衡量;比较。如:衡定;衡情度理。引申为对抗。如:抗衡。⑤准则;标准。朱自清《中国歌谣》:“古来徒歌、乐歌之别,近世小曲、自来腔之别,均以音乐为衡。”⑥姓。
衡厄-现代汉语大词典
衡厄héng è
【释义】:
喻束缚;压迫。厄,用同“轭”。郭沫若《新文艺的使命》:“现代中国是从帝国主义与封建统治的双重衡厄之下挣扎起来,争求着她的独立生存、自由平等的。”
衡文-现代汉语大词典
衡文héng wén
【释义】:
品评文章。泛指评选文章。鲁迅《选本》:“纵使选者非常胡涂,如《儒林外史》所写的马二先生,游西湖漫无准备,须问路人,吃点心又不知选择,要每样都买一点,由此可见其衡文之毫无把握罢。”
衡轭-现代汉语大词典
衡轭hén gè
【释义】:
车辕前的横木和架在马颈上用以拉车的曲木。比喻控制;束缚。李大钊《今与古》:“但他认古人的权威,于科学进步上是一致命的障碍,故亦努力于解除古人权威的衡轭。”
衡定-现代汉语大词典
衡定héng dìng
【释义】:
评定。郭沫若《斥反动文艺》:“今天是人民的革命势力与反人民的反革命势力作短兵相接的时候,衡定是非善恶的标准非常鲜明。”
衡量-现代汉语大词典
衡量héngl iáng
【释义】:
①比较;评定。秦牧《农民作家和他的妻子》:“劳动人民总是用劳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②考虑;斟酌。王统照《春花》:“一个人如真有决心能抛开一切,去为他的思想找出路,只要经过自己的确实的衡量,别人有什么权利去反对?”
衡鉴-现代汉语大词典
衡鉴héng jiàn
【释义】:
品评;鉴别。茅盾《〈新绿丛辑〉旨趣》:“作者天南地北,既非相识,又无所谓好恶,倘有衡鉴失当,罪在我们的学力不够。”
衡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衡器héng qì
【释义】:
称重量的器具。如秤、天平。
度量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度量衡dù liàng héng
【释义】:
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度是计量长短,量是计量容积,衡是计量轻重。
水量平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水量平衡shuǐ liàng píng héng
【释义】:
在一定时段内水体(流域水量)的输入水量(收入水量)、输出水量(支出水量)与蓄水变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水文研究与水文计算的重要依据,可用以阐明及解决许多水文学的问题。
权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权衡quán héng
【释义】:
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秤锤;衡,秤杆。比喻评量;比较。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在这种局势里,我们若能稍稍权衡于轻重缓急之间,便可知道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建设民众的文学,而不是拥护所谓优美的文学。”
权衡轻重-现代汉语大词典
权衡轻重quán héng qīng zhòng
【释义】:
称量物体的轻与重。比喻比较事物主次,考虑得失等。老舍《老张的哲学》:“所不幸的是他的立脚点不十分雄厚稳健,所以他的进退之际不能不权衡轻重,看着有时候像不英武似的。”
杜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杜衡dù héng
【释义】:
①即杜若。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②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
轨道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轨道衡guǐ dào héng
【释义】:
铁路上使用的地磅的别称。用于称量货车散装货物,在工厂、矿山、冶金、铁路等部门均有广泛应用。
盱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盱衡xū héng
【释义】:
①扬眉举目。②观察;纵观。如:我们要盱衡国内外形势,明白自己所处的地位,这样才能定下方针大略。
金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金衡jīn héng
【释义】:
英美重量制度。用于金、银等贵重金属(区别于常衡、药衡)。
错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错衡cuò héng
【释义】:
用金粉涂饰成文采的车辕横木。徐迟《财神和观音》:“可是这匹畜生的身上,金舆错衡,黼黻文章。”
生态平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生态平衡shēng tài píng héng
【释义】:
也称自然平衡。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比例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通过互相协调、制约和补偿,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即这一范围内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之间,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着相对平衡的关系。
自然平衡-现代汉语大词典
自然平衡zì rán píng héng
【释义】:
即生态平衡。
下衡-汉语大词典
下衡
【1】即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仪式,以手至地而头加手上。《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顙。”{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拜者必跪。拜手﹐頭至手也﹐不至地﹐故曰平衡。稽首亦頭至手﹐而手至地﹐故曰下衡。稽顙則頭觸地﹐故直曰至地矣。”
三衡-汉语大词典
三衡
【1】古代掌山之官。《国语·齐语》:“澤立三虞﹐山立三衡。”{韦昭}注:“《周禮》有山虞﹑林衡之官。衡﹐平也﹐掌平其政。”【2】星名。{唐}{王勃}《七夕赋》:“循五緯而清黄道﹐正三衡而澄紫落。”
中衡-汉语大词典
中衡
【1】古天文学称黄道与天赤道相交点为“中衡”。{唐}{杨炯}《浑天赋》:“中衡外衡每不召而自至﹐黄道赤道亦殊塗而同歸。”《周髀算经》卷下:“春分秋分日在中衡。春分以往﹐日益北五萬九千五百里而夏至;秋分以往﹐日益南五萬九千五百里而冬至。”
川衡-汉语大词典
川衡
【1】《周礼》官名,为地官之属,掌川泽之禁令。《周礼·地官·川衡》:“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而平其守。”《後汉书·马融传》:“然後緩節舒容﹐裴回安步﹐降集波籞﹐川衡澤虞﹐矢魚陳罟。”
乾衡-汉语大词典
乾衡
【1】北斗星的斗柄三星中的玉衡。指北斗。{三国} {吴}{韦昭}《吴鼓吹曲·炎精缺》:“陟天衢﹐耀靈威……撫乾衡﹐鎮地機。”
匡衡鑿壁-汉语大词典
匡衡鑿壁
【1】《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隣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后以“匡衡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清}{李渔}《闲情偶记·居室》:“因效{匡衡}鑿壁之義﹐於牆上穴一小孔﹐置燈彼屋而光射此房。”
伉衡-汉语大词典
伉衡
【1】对抗。伉,通“抗”。《汉书·陆贾传》:“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伉衡爲敵國﹐禍且及身矣。”《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作“抗衡”。
伊衡-汉语大词典
伊衡
【1】{商}{伊尹}的别称。{伊尹}辅{商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故称。{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一:“於赫帝朝﹐{伊衡}作輔。”
保衡-汉语大词典
保衡
【1】{商}代{伊尹}的尊号。又称“阿衡”。《书·说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孔}传:“{保衡}﹐{伊尹}也。”{孔颖达}疏:“{保衡}﹑{阿衡}﹐俱{伊尹}也。《君奭》傳曰:‘{伊尹}爲{保衡}’言天下所取安﹑所取平也。”《南齐书·高帝纪上》:“昔{保衡}翼{殷}﹐{博陸}匡{漢}﹐方斯蔑如也。”{章炳麟}《訄书·相宅》:“故以一千四百州縣之廣袤﹐各異其政教雅頌者﹐百蹶之媒也。雖{保衡}治之﹐必亂其節族矣。”
倚衡-汉语大词典
倚衡
【1】《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裴骃}集解引{如淳}曰:“騎,倚也。衡,樓殿邊欄楯也。”{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衡,車衡也。騎音倚,謂跨之。”按,“騎衡”后作“倚衡”,有两解,一解据{如淳}说,谓倚靠在楼殿边栏干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引{袁盎}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繄深宫之生貴,矧垂堂與倚衡。”{唐}{刘禹锡}《观市》:“是日倚衡而閲之,感其盈虚之相尋也速,故著於篇云。”一解据{韦昭}说,谓跨在车前横木上。{唐}{陆龟蒙}《渔具诗·钓车》:“高多倚衡懼﹐下有折軸速。”【2】靠在车前横木上。《论语·卫灵公》:“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明}{王守仁}《朱子晩年定论·答陈才卿书》:“若知此心此理端的在我﹐則參前﹑倚衡自有不容捨者。”
儀衡-汉语大词典
儀衡
【1】测度衡量。{晋}{阮籍}《东平赋》:“製規矩以儀衡兮﹐占我龜以觀省。”【2】指观测仪器。{清}{俞正爕}《癸巳类稿·盖地海论》:“日月所不照﹐陰陽所不至﹐日精所不及﹐儀衡所不測﹐皆爲之説﹐虚誕無徵﹐是亦{鄒子}瀛海之類也。”
亢衡-汉语大词典
亢衡
【1】抗衡,对抗。《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虢}爲小國﹐介{夏陽}之阸﹐怙{虞}國之助﹐亢衡于{晉}。”
交衡-汉语大词典
交衡
【1】犹言交横。{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之三:“名章俊語紛交衡﹐無人巧會當時情。”
商衡周鼎-汉语大词典
商衡周鼎
【1】谓{伊尹}和{周公}。{明}{朱权}《荆钗记·春科》:“文謨克勤﹐武烈繼明﹐{商}衡{周}鼎輝相映。”
争衡-汉语大词典
争衡
【1】较量轻重;比试高低。{鲁迅}《书信集·致李小峰》:“至于别的稿件﹐现实无有﹐因为一者我实不愿贻害刊物﹐二者不敢与目下作家争衡﹐故不执笔也。”《汉书·梅福传》:“此皆輕量大臣﹐亡所畏忌﹐國家之權輕﹐故匹夫欲與上争衡也。”《文选·陆机<辩亡论>上》:“故遂割據山川﹐跨制{荆}{吴}﹐而與天下争衡矣。”{李善}注:“争衡﹐謂角其輕重也。”{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玉輦靈桃﹐窗間暗識;方兹獨步﹐誰敢争衡?”{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甘嗜》:“世間作甘之味﹐十八産於草木﹐而飛蟲竭力争衡﹐采取百花﹐釀成佳味﹐使草木無全功。”
參衡-汉语大词典
參衡
【1】犹抗衡。{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盧仝}月蝕﹐{劉叉}《冰柱》﹐皆濫觴樂府﹐運以時事﹐自成格調﹐參衡{李}{杜}﹐俛視{韓}{張}矣。”
參前倚衡-汉语大词典
參前倚衡
【1】《论语·卫灵公》:“{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意谓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朱子全书》卷七:“執事便敬﹐與人便忠﹐以至參前倚衡﹐無往而不見這個道理。”【2】泛指一举一动﹐一切场合。{明}{唐顺之}《答王遵岩书》:“然以爲有物﹐則何睹何聞;以爲無物﹐則參前倚衡﹐瞻前忽後﹐非胸中不卦世間一物。”
平衡-汉语大词典
平衡
【1】谓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唐}{韩偓}《漫作》诗之二:“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明}{马愈}《马氏日抄·水火称毒》:“稱則以人﹑石平衡﹐視其輕重﹐虚則人低石舉﹐實則石重人輕。”《汉书·律历志上》:“準正﹐則平衡而鈞權矣。”【2】谓两物齐平如衡。《礼记·曲礼下》:“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荀子·大略》:“平衡曰拜。”{杨倞}注:“平衡謂磬折﹐頭與腰如衡之平。”【3】谓权衡国政使得其平。{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启》:“六轡在手﹐平衡在心。”{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今君坐青雲之中﹐平衡天下﹐天下之士﹐皆欲附矣。”{宋}{苏轼}《明君可与为忠言赋》:“虚己以求﹐覽群心於止水;昌言而告﹐恃至信於平衡。”【4】谓保持平衡;同等。《世说新语·言语》“{邊文禮}見{袁奉高}﹐失次序”{刘孝标}注引{晋}{张隐}《文士传》:“時{孔融}﹑{王朗}等並前爲掾﹐共書刺從{讓}﹐{讓}平衡與交接。”【5】指国务。{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華州}榜﹐{薛侍郎}諸門生詩曰:‘時君過聽委平衡﹐粉署華燈到曉明。’”【6】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如:产销平衡;收支平衡。【7】哲学名词。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所显现的面貌,是绝对的﹑永恒的运动中所表现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8】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亦泛指平稳,稳定。{老舍}《二马》第四段六:“{保罗}往后退了几步﹐一咬牙﹐又上来了﹐在他双手还替身体用力平衡的时候﹐{马威}稳当当的又给了他一拳。”{沈从文}《灯》:“正思索到这些琐碎人情﹐失去了心上的平衡。”
平衡木-汉语大词典
平衡木
【1】女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可在平衡木上做转体﹑平衡﹑跳跃﹑翻腾﹑倒立及舞蹈等动作。【2】女子体操器械的一种。用一根长而窄的横木固定在两根支柱上。
土衡-汉语大词典
土衡
【1】即杜蘅。《长沙马王堆汉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遣策》简二七七:“一右方土(杜)衡(蘅)■(蕡)三笥。”
均衡-汉语大词典
均衡
【1】犹平衡。{阿英}《<察哈尔窗花>叙记》:“图案的形式﹐大都左右对称﹐上下均衡﹐或四面都采用均衡的形式。”{欧阳予倩} 《泼妇》:“反正千句话变成一句话﹐我无论如何﹐总能够保持我的均衡﹐我总不更变我的主张﹐我总不更变我的信仰!”《素问·五常政大论》:“升明之紀﹐正陽而治﹐德旋周普﹐五化均衡。”
坑衡-汉语大词典
坑衡
【1】(枝条)重叠倾斜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坑衡閜砢﹐垂條扶疏。”{刘良}注:“謂木之重疊累積﹐盤結傾欹貌。”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阬衡”。
天衡-汉语大词典
天衡
【1】阵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诡习》:“筒中有蠅虎子數十﹐分行而出﹐爲二隊﹐如對陣勢。每擊鼓﹐或三或五﹐隨鼓音變陣﹐天衡地軸﹐魚麗鶴列﹐無不備也。”【2】天象名。《吕氏春秋·明理》:“其雲狀:有若犬﹑若馬……有其狀若人﹐蒼衣赤首﹐不動﹐其名曰天衡。”{高诱}注:“雲氣形狀如物之形也。衡﹐物之氣。”【3】天子的威权。{三国} {蜀}{诸葛亮}《为後帝伐魏诏》:“{曹操}階禍﹐竊執天衡﹐殘剥海内﹐懷無君之心。”
失衡-汉语大词典
失衡
【1】失去平衡。《世界经济导报》1986.3.17:“消费基金的膨胀带来消费水平的超前和结余购买力的高度扩张﹐引起消费性投资膨胀﹐导致国民经济失衡。”
司衡-汉语大词典
司衡
【1】主管;主宰。{南朝} {宋}{谢庄}《宋明堂歌·歌赤帝》:“龍精初見大火中﹐朱光北至圭景同。帝在在離寔司衡﹐水雨方降木槿榮。”【2】犹言宰衡。{宋}{罗泌}《路史·後记九上·高辛氏》:“{羿}以善射服事先王﹐乃命司衡賜以累矰﹑彤弓﹑蒿矢。”【3】负责评阅试卷。{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一·榜後误失硃卷》:“同一失硃卷也﹐而評議異同如此﹐蓋其時司衡者﹐物情有與有不與﹐故當事者之苛恕亦因之。”{清}{戴名世}《<闽闱墨卷>序》:“獲從諸君子之後﹐而荷司衡之任。”
台衡-汉语大词典
台衡
【1】喻宰辅大臣。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宫帝座前。{晋}{陆机}《赠弟士龙》诗之一:“奕世台衡﹐扶帝紫極。”{唐}{杨炯}《为刘少傅等谢敕书慰劳表》:“臣等竊循愚蔽﹐謬荷恩私﹐或位聯輔弼﹐職在台衡。”{王闿运}《刚直彭公墓志铭》:“雖辭圭組﹐卒踐台衡。”
合從連衡-汉语大词典
合從連衡
【1】{战国}时{苏秦}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称合從;{张仪}说诸侯共事{秦},称连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爲賢。”《汉书·游侠传》:“陵夷至於{戰國}﹐合從連衡﹐力政争彊。”
品衡-汉语大词典
品衡
【1】犹品评。{郭沫若}《孔雀胆》第一幕:“你可以把你所听到的和所看见的﹐品衡品衡一下。”
困心衡慮-汉语大词典
困心衡慮
亦作“[困心横慮]”【1】谓心意困苦,忧虑满胸。亦指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朱熹}集注:“事勢窮蹙,以至困於心,横於慮,然後能奮發而興起。”{焦循}正义:“{蘇秦}夜發書伏誦,引錐自刺其股,可謂困心横慮矣。”{郭沫若}《羽书集·先乱後治的精神》:“行动既经开始﹐他要困心衡虑﹐必使改革的趋于至善﹐天下归于至安。”{明}{宋濂}《环翠亭记》:“有困心衡慮﹐僅脱於震凌者矣。”
嵩衡-汉语大词典
嵩衡
【1】{嵩山}与{衡山}的并称。{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嵩}{衡}不拒細壤﹐故能崇其峻;{江}流不讓細流﹐所以存其廣。”{南朝} {陈}{徐陵}《裴使君墓志铭》:“每以財輕篻籜﹐義重{嵩}{衡}﹐割宅字貧友之孤﹐開門延故人之殯。”
衡軸-汉语大词典
衡軸
【1】古代天文仪器的转轴。{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璣旋輪轉﹐而衡軸猶執其中。”{唐}{杨炯}《浑天赋》:“驗之以衡軸﹐考之以樞機。”【2】比喻中枢要职。《陈书·後主纪》:“賓禮諸公﹐唯寄情於文酒;昵近羣小﹐皆委之以衡軸。”《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四年》:“{敏中}端厚愷悌﹐善處繁劇﹐累在衡軸﹐門無私謁。”
衡巫-汉语大词典
衡巫
【1】{衡山}和{巫山}的并称。{南朝} {宋}{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江}{漢}分{楚}望﹐{衡}{巫}奠南服。”{唐}{李群玉}《洞庭驿楼雪夜讌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诗:“目窮{衡}{巫}表﹐興盡{荆}{吴}秋。”
衡門-汉语大词典
衡門
【1】帝王殿前侍卫的人。{章炳麟}《官制索隐》:“{漢}時爲天子主門者又有黄門﹐黄門復即横門﹑衡門。”{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衡門十人﹐隊長一人﹐選諸武力絶倫者爲之﹐上御後殿﹐則執檛東西對立於殿前﹐亦古之虎賁人門之類也。”【2】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唐}{刘沧}《赠隐者》诗:“何時止此幽棲處﹐獨掩衡門長緑苔。”【3】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朱熹}集传:“衡門﹐横木爲門也。門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爲之。”{郁达夫}《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鳴禽誘我出衡門。”《汉书·韦玄成传》:“聖王貴以禮讓爲國﹐宜優養{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門之下。”{颜师古}注:“衡門﹐謂横一木於門上﹐貧者之所居也。”【4】借指隐者所居。{晋}{陶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絶。”{汉}{蔡邕}《郭有道碑文》:“爾乃潛隱衡門﹐收朋勤誨﹐童蒙賴焉﹐用袪其蔽。”
衡鑒-汉语大词典
衡鑒
【1】见“衡鑑”。
衡梁-汉语大词典
衡梁
【1】架屋的横梁。比喻重任。{南朝} {梁}{江淹}《为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臣官逢昌世﹐運慚時明﹐頻煩紫渥﹐綢繆璿命﹐身薄施厚﹐感厲愈深﹐遂負機繩之託﹐猥集衡梁之任。”
衡麓-汉语大词典
衡麓
【1】见“衡鹿”。
衡立-汉语大词典
衡立
【1】谓平衡。《管子·轻重甲》:“黄金重而粟輕﹐兩者不衡立。”
衡杓-汉语大词典
衡杓
【1】借指北斗星。《淮南子·俶真训》:“欃槍衡杓之氣﹐莫不彌靡。”{高诱}注:“杓﹐北斗柄第七星。”
衡芷-汉语大词典
衡芷
【1】杜衡和白芷。比喻美德或高尚的志向。《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懷蘭蕙與衡芷兮﹐行中壄而散之。”{王逸}注:“言己懷忠信之德﹐執芬香之志﹐遠行中野﹐散而棄之﹐傷不見用也。”
衡門衣-汉语大词典
衡門衣
【1】指平民的衣服。《文选·张协<杂诗>之七》:“捨我衡門衣﹐更被縵胡纓。”{吕向}注:“衡門衣﹐謂野服。”
衡決-汉语大词典
衡決
【1】引申为混杂;纷乱。{明}{杨慎}《古文参同契序》:“其書散亂衡決﹐後之讀者﹐不知孰爲經﹐孰爲註。”{宋}{叶適}《奏议·纪纲三》:“以{神宗}之厲志有爲﹐終於舉措衡決﹐變法則爲傷民﹐開邊則爲生事。”【2】横裂,不衔接。{清}{曾国藩}《复陈右铭太守书》:“一篇之内﹐端緒不宜繁多……否則首尾衡決﹐陳義蕪雜﹐兹足戒也。”{汉}{贾谊}《治安策》:“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
衡薄-汉语大词典
衡薄
【1】指杜衡丛生之地。{晋}{张协}《七命》:“遡蕙風於衡薄﹐眷椒塗於瑶臺。”{三国} {魏}{曹植}《洛神赋》:“踐椒塗之郁烈﹐步衡薄而流芳。”
衡尺-汉语大词典
衡尺
【1】喻铨选人才的官职。《梁书·张缵传》:“〔{張纘}〕爲表曰:‘自出守股肱﹐入尸衡尺﹐可以仰首伸眉﹐論列是非者矣。’”{隋}{江总}《让吏部尚书表》:“内侍帷扆﹐入尸衡尺。”【2】评量。{唐}{孙棨}《<北里志>序》:“其分别品流﹐衡尺人物﹐應對非次﹐良不可及。”
衡灊-汉语大词典
衡灊
【1】见“衡潛”。
衡木-汉语大词典
衡木
【1】横木。{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皮油》:“石取深山結而膩者﹐輕重斵成限四十斤﹐上嵌衡木之上而舂之。”《墨子·经说下》:“故招負衡木﹐加重焉而不撓﹐極勝重也。”
衡巷-汉语大词典
衡巷
【1】平民居住的里巷。泛指民间。{宋}{欧阳修}《罢政事第三表》:“至於賴天地保全之力﹐脱風波險陷之危﹐使臣散髮林丘﹐幅巾衡巷﹐以此没地﹐猶爲幸民。”{南朝} {陈}{徐陵}《与王吴郡僧智书》:“旌賁丘園﹐采拾衡巷。”{晋}{葛洪}《抱朴子·塞难》:“德行積于衡巷﹐忠貞盡于事君。”
衡服-汉语大词典
衡服
【1】指古{衡州}地区。因远离王畿,故称“衡服”。{南朝} {陈}{徐陵}《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咸克凶渠﹐以保{衡}服。”{吴兆宜}注引《陈书·欧阳頠传》:“時{湘}{衡}界五十餘洞不賓﹐勑令{衡州}刺史{韋粲}討之﹐{粲}委{頠}爲都督﹐悉皆平殄。”{南朝} {梁}{江淹}《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改册{湘}區﹐分瑞{衡}服。”
衡鏡-汉语大词典
衡鏡
【1】衡器和镜子。衡可以称轻重,镜可以照美丑。比喻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童子尚知其不可﹐矧衡鏡與蓍龜。”《旧唐书·韦嗣立传》:“然後審持衡鏡﹐妙擇良能﹐以之臨人﹐寄之調俗﹐則官無侵暴之政﹐人有安樂之心。”{唐}{张说}《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衡鏡高懸﹐文武矯首﹐才無我失﹐善若己有。”
衡扼-汉语大词典
衡扼
【1】见“衡軛”。
衡輈-汉语大词典
衡輈
【1】车辕与辕前横木。借指车。{汉}{蔡邕}《释诲》:“{董父}受氏於豢龍﹐{奚仲}供德於衡輈。”
衡譚-汉语大词典
衡譚
【1】{汉}{匡衡}和{张谭}的并称。{宋}{陈与义}《次韵王尧明郊祀显相之作》:“奏書初不待{衡}{譚}﹐奠璧都南萬玉參。”{胡穉}箋注引《汉书·郊祀志》{成帝}即位﹐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奏言:‘帝王之事﹐莫重於郊祀。祭天於南郊﹐瘞地於北郊。’”
衡縮-汉语大词典
衡縮
【1】犹纵横。{宋}{曾巩}《道山亭记》:“水行其隙間﹐或衡縮蟉糅﹐或逆走旁射。”
衡抗-汉语大词典
衡抗
【1】抗衡。{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下》:“舉六代﹑{江}左之音﹐率《子夜》﹑《前溪》之類﹐了無一語丈夫風骨﹐惡能衡抗北人。”
衡栿-汉语大词典
衡栿
【1】横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二門衡栿之上﹐皆刻雲龍風虎之狀。”
衡銓-汉语大词典
衡銓
【1】铨衡,铨选。{清}{赵翼}《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由來才大小﹐可預定衡銓。”
衡慮困心-汉语大词典
衡慮困心
【1】形容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中間解衣縮食﹐衡慮困心﹐體膚筋骨﹐靡所不憊﹐收集僅兹。”
從衡-汉语大词典
從衡
【1】见“從2横”。
御衡-汉语大词典
御衡
【1】谓驾车。衡,辕端横木。比喻控驭天下。《晋书·乐志上》:“御衡不迷﹐皇塗焕景。七德咸宣﹐其寧惟永。”{南朝} {宋}{颜延之}《为湘州祭虞舜文》:“惟哲化神﹐繼天作聖。藏器漁陶﹐致身愛敬。是以二妃嬪德﹐九子觀命﹐在麓不迷﹐御衡以正。”
衡-汉语大词典
衡
《廣韻》户庚切,平庚,匣。【1】绑在牛角上以防触人的横木。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诗·鲁颂·閟宫》:“秋而載嘗,夏而楅衡。”{毛}传:“楅衡,設牛角以楅之也。”《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郑玄}注:“{鄭司農}云:‘楅衡所以楅持牛也。’……{杜子春}云:‘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抵觸人。’{玄}謂楅設於角,衡設於鼻,如椵狀也。”{贾公彦}疏:“恐抵觸人,故須設楅于角。牽時須易制,故設衡于鼻。”{孙诒让}正义:“後{鄭}以衡别爲一物,與楅所設異處,然此義經典未見。”【2】车辕前端的横木。《诗·小雅·采采》:“約軝錯衡,八鸞瑲瑲。”{汉}{焦赣}《易林·归妹之益》:“三驪負衡,南取芷香,秋蘭芬馥,盈滿神匱。”{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舟车》:“凡大車,脱時則諸物星散收藏;駕則先上兩軸,然後以次間架,凡軾﹑衡﹑軫﹑軛,皆從軸上受基也。”【3】架在屋梁或门窗上面的横木。即桁条或檩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鳥舒翼以峙衡,騰虵蟉虯而遶榱。”{李善}注:“衡,四阿之長衡也。”{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紅皺曬檐瓦,黄團繫門衡。”【4】葬具,特指置放明器的木桁。《礼记·杂记上》:“醴者,稱醴也。甕甒筲衡,實見間,而后折入。”{郑玄}注:“此謂葬時藏物也。衡當爲桁,所以庪甕甒之屬。”{孔颖达}疏:“衡者,以大木爲桁,置於地,所以庪舉於甕甒之屬。”【5】横。与“縱”相对。《礼记·檀弓上》:“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颜师古}《匡谬正俗》:“《禮》云:‘古之冠縮縫,今也衡縫。’衡即横也,不勞借音。”{宋}{王安石}《进字说表》:“衡邪曲直,耦重交折,反缺倒仄,自然之形也。”{清}{魏源}《圣武记》卷八:“{臺灣}亘{閩}海中,袤二千八百里,衡五百里。”【6】横。横亘;横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造築此堨,更開溝渠,此水衡渠,上其水助其堅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天下無道,循道而行,衡塗而僨。”【7】指横拿着。《国语·晋语三》:“{穆公}衡雕戈出見使者。”【8】横。横逆;违逆。{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是故聖人能明其刑而處其鄉,從其德而避其衡。”【9】{战国}时连横之策的省称。{金}{元好问}《天门引》:“{秦王}深居不得近,從破衡成欲誰信。”《史记·苏秦列传》:“故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今釋霸王之業,而有事人之名,臣竊爲大王不取也。”{汉}{扬雄}《剧秦美新》:“至{政}破縱擅衡,并吞六國,遂稱乎{始皇}。”【10】秤杆;秤。《荀子·王霸》:“國無禮則不正。禮之所以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国语·周语下》:“先王之制鍾也,大不出鈞,重不過石,律度量衡於是乎生。”{韦昭}注:“衡,稱上衡。衡有斤兩之數。”【11】指称重量。{晋}{陆机}《演连珠》之二:“是以物勝權而衡殆,形過鏡則照窮。”【12】平。《礼记·曲礼下》:“大夫衡視。”{郑玄}注:“衡,平也。平視,謂視面也。”【13】衡量;比较。{清}{费锡璜}《友鸥堂集序》:“當時京師名流,談經濟﹑稽典故﹑論理學﹑衡文章者,必期會于{梅花堂}。”引申为抗衡;对抗。{清}{顾炎武}《郡县论七》:“今則一切歸於其縣,量其衝僻,衡其繁簡,使一縣之用,常寬然有餘。”{清}{李渔}《怜香伴·女校》:“這等巧思誰人想得到,斷然第一無疑了,誰能并定巍然特等,豈區區閨中三友敢相衡。”【14】引申为抗衡;对抗。【15】犹胜。《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舉{江}東之衆,决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争衡,卿不如我。”【16】准则;标准。《荀子·王制》:“公平者,職之衡也,中和者,聽之繩也。”《老残游记·自叙》:“然則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終也。其間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爲衡。”{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古来徒歌﹑乐歌之别,近世小曲﹑自来腔之别,均以音乐为衡。”{清}{薛福成}《筹洋刍议》:“西洋各國税額,大較以值百取二十取四十爲衡,又多則有值百取六十者,有值百取百者。”【17】古代钟顶的平处。《周礼·考工记·凫氏》:“{鳧氏}爲鍾……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清}{黄生}《义府·甬》:“甬謂鐘至肩處,有級而稍高也……衡謂鐘上平處也。”【18】古官名。掌保护巡守山林。《国语·齐语》:“山立三衡。”{韦昭}注:“《周禮》有山虞林衡之官。”【19】古官名。掌税收。《管子·巨乘马》:“穀失於時,君之衡籍而無止。”{马非百}新诠引{庞树典}云:“衡,税官也……與舟鮫﹑虞候﹑祈望,同爲官守之名。”【20】眉毛。亦称眉毛以上或眉目之间的部位。《汉书·王莽传上》:“當此之時,公運獨見之明,奮亡前之威,盱衡厲色,振揚武怒,乘其未堅,厭其未發,震起機動,敵人摧折。”{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眉上曰衡。”《周礼·考工记·梓人》:“凡試梓飲器,鄉衡而實不盡,梓師罪之。”{孔颖达}疏:“{先鄭}云:‘衡謂麋衡也’者,麋,即眉也。”《後汉书·蔡邕传》:“於是公子仰首降階,忸怩而避,{胡}老乃揚衡含笑,援琴而歌。”{李贤}注:“衡,眉目之間也。”【21】北斗七星的第五星。《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司马贞}索隐引《春秋运斗枢》云:“斗,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摇光。”《汉书·天文志》:“衡殷南斗。”{颜师古}注引{晋灼}曰:“衡,斗之中央;殷,中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攝提運衡。”{薛综}注:“衡,玉衡,北斗中星,主迴轉。”【22】喻指权力中枢;权柄。{三国 魏}{曹冏}《六代论》:“至於{桓靈},奄豎執衡,朝無死難之臣,外無同憂之國,君孤立於上,臣弄權於下。”《旧唐书·刘崇望传》:“{時溥}與{朱全忠}争衡,{全忠}謀兼{徐}{泗},上表請以重臣鎮{徐},乃以{崇望}守本官,充{武寧}軍節度使。”【23】古代天文仪器的部件,形如横管,用以观测日月星辰。《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孔颖达}疏:“璣爲轉運,衡爲横簫,運璣使動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漢}世以來,謂之渾天儀者是也。”《宋史·天文志一》:“渾儀之制……置望筩横簫於游儀中,以窺七曜之行,而知其躔離之次者,此謂衡也。”【24】古代用以使冠冕固着于发上的簪。《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紘﹑綖,昭其度也。”《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爲副編次追衡笄。”{郑玄}注:“衡,維持冠者。”【25】古代楼殿边上的栏杆。《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幸。”{裴駰}集解引{如淳}曰:“衡,樓殿邊欄楯也。”{唐}{刘禹锡}《观市》:“是日倚衡而閲之,感其盈虚之相尋也速,故著于篇云。”【26】{衡山}。《书·禹贡》:“{荆}及{衡}陽惟{荆州}。”{孔}传:“北據{荆山},南及{衡山}之陽。”{唐}{韩愈}《送廖道士序》:“南方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以百數,獨{衡}爲宗。”【27】{衡水}。{南朝 宋}{刘义恭}《艳歌行》:“求思望{襄}澨,歎息對{衡}渚。”{宋}{贺铸}《青玉案》词:“碧雲冉冉{衡}臯暮,綵筆空題斷腸句。”【28】即荇。水草名。《战国策·楚策四》:“〔黄鵠〕仰嚙嚙衡,俯噣噣鯉。”{鲍彪}注:“衡與菱並言即荇,水草。”【29】同“[蘅]”。香草名。《楚辞·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文选·宋玉<风赋>》:“獵蕙草,離秦衡。”{李善}注:“衡,杜衡也。”《广雅·释草》“楚蘅,杜蘅也”{清}{王念孙}疏证:“《爾雅》:‘杜,土鹵。’{郭}注云:‘杜衡也,似葵而香。’衡,與蘅同。”【30】通“[珩]”。佩玉上部的横杠,用以系璜和冲牙。《大戴礼记·保傅》:“下車以珮玉爲度,上有雙衡,下有雙璜﹑衝牙,玭珠以納其間,琚瑀以雜之。”《管子·轻重乙》:“寡人之國,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以是與天子提衡争秩於諸侯,爲之有道乎?”{马非百}新诠:“‘衡’亦有作‘珩’者……{張之象}釋之云:‘提,舉也。珩,佩玉也,所以飾行止也。行止之飾相同,故可以互相平行。’”【31】姓。{汉}有{衡胡}。见《汉书·儒林传》。
衡流-汉语大词典
衡流
【1】横穿水流。《左传·哀公十七年》:“{衞侯}貞卜﹐其繇曰:‘如魚窺尾﹐衡流而方羊裔焉。’”【2】铨选人才的品官。流,流品。{南朝} {陈}{徐陵}《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非欲令君作此怨訴﹐但既忝衡流﹐應須粉墨﹐庶其允當﹐無負朝寄耳。”
衡鈞-汉语大词典
衡鈞
【1】喻相位。{唐}{韩愈}《祭马仆射文》:“度彼四方﹐孰樂可據?顧瞻衡鈞﹐將舉以付。”{宋}{王明清}《挥麈录》卷三:“{韓王}以{開寶}六年八月免相﹐至{太平興國}六年九月﹐始再秉衡鈞。”
衡紀-汉语大词典
衡紀
【1】即玉衡星。亦借指北斗星。{唐}{司空图}《王纵追述碑》:“雖{荆州}罷市﹐衡紀屢遷﹐而{蜀郡}奉祠﹐謌謡未息。”《文选·谢惠连<捣衣>诗》:“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张铣}注:“衡紀﹐玉衡星也。”
衡嶺-汉语大词典
衡嶺
【1】{衡山}。{南朝} {陈}{阴铿}《侍宴赋得夹池竹》诗:“{湘川}染别淚﹐{衡嶺}拂仙壇。”{晋}{桓玄}《南游衡山》诗序:“歲次降婁夾鐘之初﹐理檝將遊於{衡嶺}。”
衡牧-汉语大词典
衡牧
【1】林衡与牧正。古代掌山林与畜牧之官。{南朝} {宋}{谢灵运}《山居赋》:“供粒食與漿飲﹐謝工商與衡牧。”
衡枙-汉语大词典
衡枙
【1】见“衡軛”。
衡虚-汉语大词典
衡虚
【1】平正而清虚。{汉}{贾谊}《新书·道术》:“衡虚無私﹐平静而處﹐輕重畢懸﹐各得其所。”
衡宰-汉语大词典
衡宰
【1】指宰相。《後汉书·文苑传下·郦炎》:“{絳灌}臨衡宰﹐謂{誼}崇浮華。賢才抑不用﹐遠投{荆}南{沙}。”
衡軫-汉语大词典
衡軫
【1】辕前横木与车后横木。亦借指车。{三国} {魏}{曹植}《离思赋》:“余抱疾以賓從﹐扶衡軫而不怡。”
衡峰-汉语大词典
衡峰
【1】指{衡山}。{宋}{胡宏}《碧泉书院上梁文》诗:“抛梁南{衡}峰﹐雲碧浄潭潭。”{唐}{宋之问}《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閉。”
衡儀-汉语大词典
衡儀
【1】公平的法规。《管子·君臣上》:“朝有定度衡儀﹐以尊主位。”{尹知章}注:“衡﹐正。”
衡聽-汉语大词典
衡聽
【1】犹兼听,不偏听。{宋}{叶適}《除秘阁修撰谢表》:“此蓋伏遇皇帝陛下﹐至公衡聽﹐兼愛曲成。”《荀子·致仕》:“衡聽﹑顯幽﹑重明﹑退姦﹑進良之術:朋黨比周之譽﹐君子不聽……貨財禽犢之請﹐君子不許。”{杨倞}注:“衡﹐平也。謂不偏聽也。”
衡梠-汉语大词典
衡梠
【1】屋檐的横木。比喻微才。{宋}{沈括}《谢转运启》:“侏儒衡梠之至微﹐收羅藴崇而不棄。”
衡桂-汉语大词典
衡桂
【1】即{衡州},{春秋}{楚}地,{汉}属{桂阳}郡,故称。{南朝} {宋}{鲍照}《绍古辞》之四:“含嘶{衡桂}浦﹐馳顧{河}朔畿。”
衡蓋-汉语大词典
衡蓋
【1】车辕前端的横木和车上的伞盖。亦借指车。《魏书·崔光传》:“雖漸中秋﹐餘熱尚蒸﹐衡蓋往還﹐聖躬煩倦。”《魏书·彭城王勰传》:“冒兹炎蒸﹐衡蓋飄颻﹐經略踰時﹐必有虧損。”
衡岳-汉语大词典
衡岳
【1】南岳{衡山}。{晋}{左思}《吴都赋》:“指{衡岳}以鎮野﹐目{龍川}而帶坰。”{陈毅}《岳麓山顶眺望》诗:“西南雲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南史·隐逸传下·庾承先》:“辟功曹不就﹐乃與道士{王僧鎮}同游{衡岳}。”
衡命-汉语大词典
衡命
【1】违逆命令。《孔子家语·弟子行》:“有道順命﹐無道衡命。”{王肃}注:“衡﹐横也。謂不受其命而隱居者也。”《史记·管晏列传》:“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
衡陽雁斷-汉语大词典
衡陽雁斷
【1】{衡阳}有{回雁峰},传说雁至此峰不过,因以“衡陽雁斷”比喻音信隔绝。{明}{高明}《琵琶记·官邸忧思》:“{湘}浦魚沈﹐{衡陽}鴈斷﹐音書要寄無方便。”
衡計-汉语大词典
衡計
【1】衡量计算。{明}{陈子龙}《议财用》:“夫節省之道﹐必得身在事中者﹐首尾衡計﹐而見其有餘之處﹐然後從而節之。”
衡楚-汉语大词典
衡楚
【1】指{楚}地。{衡山}在古{楚}地,故称。{南朝} {梁}{沈约}《夕行闻夜鹤诗》:“勢逐疾風舉﹐求温向{衡楚}。”《隋书·音乐志上》:“大定{揚}{越}﹐震威{衡楚}。”
衡遥石-汉语大词典
衡遥石
【1】传说中的五色石,研细和以诸药可制还形烛。{清}{洪昇}《长生殿·觅魂》:“燦熒熒心燈只爲一情傳﹐抵多少衡遥石懷中秘授﹐還形燭帳裏高燃。”
衡直-汉语大词典
衡直
【1】犹衡从。{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亭臺花木﹐皆出其目營心匠﹐故逶迤衡直﹐闓爽深密﹐皆曲有奥思。”
衡轡-汉语大词典
衡轡
【1】衡轭与辔头。{南朝} {梁}{萧统}《相逢狭路间》诗:“驊騮服衡轡﹐白玉鏤鞿羈。”
衡遊-汉语大词典
衡遊
【1】谓横渡。《楚辞·刘向<九叹·离世>》:“遵江曲之逶移兮﹐觸石碕而衡遊。”{王逸}注:“言己願循江水逶移而行﹐反觸石碕而復横流﹐所爲無可也。”
衡平-汉语大词典
衡平
【1】谓掌管,治理。《汉书·王莽传上》:“今太皇太后比遭家之不造﹐委任{安漢公}宰尹羣僚﹐衡平天下。”
衡任-汉语大词典
衡任
【1】谓两轭之间的着力处。《周礼·考工记·輈人》:“衡任者﹐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圍。”{郑玄}注:“衡任者﹐謂兩軛之間也。”{贾公彦}疏:“兩厄(軛)之間﹐則當輈頸之處﹐費力之所者也。”
衡管-汉语大词典
衡管
【1】古代天文仪器上用以观测的长管。《隋书·天文志上》:“渾天儀者﹐其制有機有衡。既動静兼狀﹐以效二儀之情﹐又周旅衡管﹐用考三光之分。”
衡茅-汉语大词典
衡茅
【1】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琴操}姐久居樂籍﹐尚少奇逢。妾身困守衡茅﹐怎諧佳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甲曰:‘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關竅耳。’”{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衡茅改色﹐猿鳥交驚﹐夫何至陋之窮居﹐獲此不朽之奇事。”
衡潛-汉语大词典
衡潛
亦作“[衡灊]”【1】{衡山}和{潜山}的并称。{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一:“惜哉{秦}{漢}君﹐黄屋上{衡}{潛}。”{宋}{范成大}《天柱峰》诗序:“{天柱}本在{衡山}﹐自{黄帝}時即以{灊山}輔南岳﹐{漢}氏因之﹐遂寓其祭于{灊}{天柱山}。{衡}{灊}蓋皆有{天柱}﹐而{灊}名特彰。”
衡量-汉语大词典
衡量
【1】考虑;斟酌。{王统照}《春花》三:“一个人如真有决心能抛开一切﹐去为他的思想找出路﹐只要经过自己的确实的衡量﹐别人有什么权利去反对?”【2】比较;评定。{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序》:“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於一途﹐剿其成説以衡量古今﹐稍有異同﹐即詆之爲離經畔道。”{清}{王士禛}《居易录》卷下:“舊例分南北中卷﹐衡量可謂至平。”{秦牧}《长街灯语·农民作家和他的妻子》:“劳动人民总是用劳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
衡行-汉语大词典
衡行
【1】横排的行列。《吕氏春秋·辩土》:“衡行必得﹐縱行必術。”
衡山-汉语大词典
衡山
【1】山名。北极之山。《吕氏春秋·求人》:“北至{人正}之國﹐{夏海}之窮﹐{衡山}之上。”{高诱}注:“{衡山}者﹐北極之山也。”【2】山名。一名{岣嵝山},又名{霍山},古称{南岳},为五岳之一。位于{湖南}中部,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最著。{祝融峰}海拔一二九〇米,可俯瞰群山,观赏日出。山上名胜古迹很多,为旅游休养胜地。相传{舜}南巡和{禹}治水都到过这里。历代帝王南岳祀典,除{汉武帝}迁祀{安徽}{潜山}外,均在此山。【3】山名。《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爲簡之師。克{鳩兹},至于{衡山}。”{杜预}注:“{衡山},在{吴興}{烏程縣}南。”{杨伯峻}注:“{衡山},亦{吴}地,{高士奇}《地名考略》則謂爲{當塗縣}東北六十里之{横山}。”
衡漢-汉语大词典
衡漢
【1】北斗和天河。《文选·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夜移衡漢落﹐徘徊帷户中。”{李周翰}注:“衡﹐北斗也。漢﹐天河也。”【2】泛指天宇﹑天上。比喻京都或宫苑。{唐}{沈佺期}《安乐公主移入新宅》诗:“初聞衡漢來﹐移住斗城隈。”《宋书·礼志三》:“聖上韞籙蕃河﹐竚翔衡漢﹐金波掩照﹐華耀停明。”{唐}{苏颋}《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天上初移衡漢匹﹐可憐歌舞夜相從。”
衡石程書-汉语大词典
衡石程書
【1】见“衡石量書”。
衡情酌理-汉语大词典
衡情酌理
【1】估量情况,斟酌道理。《宦海》第四回:“這兩位師老爺援古證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個巴字。”
衡從-汉语大词典
衡從
【1】纵横。{明}{高攀龙}《武林游记》:“峰高不逾數十尋﹐而怪石壁削﹐若駭豹蹲獅﹐衡從偃仰﹐益玩益奇。”《诗·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宋}{范成大}《灵山口》诗:“陵高類登天﹐斗下劇窺井。衡從十里近﹐底用許多嶺?”
衡連珠-汉语大词典
衡連珠
【1】谓眉间有骨隆起如连珠状。术数家以为帝王之相。{汉}{班固}《白虎通·圣人》:“聖人皆有表異﹐傳曰{伏羲}禄衡連珠﹐唯大目﹐鼻龍伏。”
衡定-汉语大词典
衡定
【1】犹评定。{郭沫若}《斥反动文艺》:“今天是人民的革命势力与反人民的反革命势力作短兵相接的时候﹐衡定是非善恶的标准非常鲜明。”【2】{南朝}{梁}{衡山侯}{萧恭}和{定襄侯}{萧祗}的并称。{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六朝人稱……{定襄侯}{祗}﹑{衡山侯}{恭}爲{衡}{定}。”《南史·张缵传》:“{定襄侯}{祗}無學術﹐頗有文性﹐與兄{衡山侯}{恭}俱爲皇太子愛賞。時{纘}從兄{謐}{聿}並不學問﹐性又凡愚。{恭}{祗}嘗預東宫盛集﹐太子戲{纘}曰:‘丈人{謐}{聿}皆何在?’{纘}從容曰:‘{纘}有{謐}{聿}﹐亦殿下之{衡}{定}。’”
衡蓽-汉语大词典
衡蓽
【1】横木编荜以为门户。喻简陋的房屋。常借指平民和隐士的居室。《宋书·隐逸传·戴颙》:“志託丘園﹐自求衡蓽﹐恬静之操﹐久而不渝。”{晋}{葛洪}《抱朴子·安贫》:“時二公之力﹐不能違衆﹐遂令斯生沈抑衡蓽﹐齒漸桑榆﹐而韋布不改。”【2】用作自谦之辞。犹言寒舍。{宋}{王禹偁}《赠别鲍秀才序》:“〔{鮑生}〕縫掖而來﹐光我衡蓽﹐風骨俊茂﹐言論閑雅﹐非風塵之人。”
衡撃-汉语大词典
衡撃
【1】横行劫击。谓抢劫。{汉}{贾谊}《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
衡鑑-汉语大词典
衡鑑
亦作“[衡鑒]”【1】衡器和镜子。比喻准绳﹑楷模。{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賞罰者﹐天子之衡鑑也。衡鑑一私﹐則天下之輕重妍醜﹐從而亂焉。”{宋}{司马光}《上宋侍读书》:“伏惟執事體純明以立質﹐積學問以廣德……誠薦紳之表的﹐後進之衡鑑也。”【2】品评;鉴别。{明}{李东阳}《送傅曰会还新喻二十韵》:“歲月供鉛槧﹐交情識佩刀。文章吾所畏﹐衡鑑爾能逃。”{茅盾}《<新绿丛辑>旨趣》:“作者天南地北﹐既非相识﹐又无所谓好恶﹐倘有衡鉴失当﹐罪在我们的学力不够。”{宋}{陆游}《南唐书·伍乔传》:“及覆考牓出﹐{喬}果爲首﹐{洎}﹑{貞觀}次之﹐時稱主司精於衡鑑。”{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二年戒饬场屋付叶翥已下御笔》:“惟賴卿輩協意悉心﹐精加衡鑒﹐網羅實才。”
衡道-汉语大词典
衡道
【1】谓违背道义。《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今之所謂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彊立之。”【2】指{战国}时{张仪}等人倡导的连横事{秦}的政治主张。《史记·张仪列传论》:“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説﹐成其衡道。”{司马贞}索隐:“{張儀}説六國﹐使連衡而事{秦}﹐故云‘成其衡道’。”
衡璣-汉语大词典
衡璣
【1】古时观测天象的仪器。{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四十:“混元生兩儀﹐四象運衡璣。”{黄节}注:“《尚書》曰:‘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傳》曰:‘璿﹐美玉。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
衡準-汉语大词典
衡準
【1】犹准绳,标准。{明}{王廷相}《石龙书院学辩》:“{仲尼}之教﹐萬世衡準。”
衡樊-汉语大词典
衡樊
【1】衡门与樊篱。指简陋的房舍。《宋书·明帝纪》:“其有貞栖隱約﹐息事衡樊﹐鑿坏遺榮﹐負釣辭聘﹐志恬江海﹐行高塵俗者﹐在所精加搜括﹐時以名聞。”
衡館-汉语大词典
衡館
【1】衡门的屋舍。言其简陋。借指士庶或隐者居住之处。《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跡屈朱軒﹐志隆衡館。”{李善}注:“衡館﹐衡門之館也。”{南朝} {宋}{谢庄}《豫章公主墓志铭》:“肅恭在國﹐掖庭欽其風;恪勤衡館﹐庶族仰其德。”
衡人-汉语大词典
衡人
【1】指{战国}时倡导连横之说的人。《文选·班固<答宾戏>》:“及至從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騁辭。”{李善}注:“衡人散之﹐佐{秦}者也。”《史记·苏秦列传》:“夫衡人者﹐皆欲割諸侯之地以予{秦}。”
衡軛-汉语大词典
衡軛
亦作“[衡枙]”亦作“[衡扼]”【1】车辕前的横木和架在马颈上用以拉车的曲木。《庄子·马蹄》:“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成玄英}疏:“衡﹐轅前横木﹐縛軛者也。扼﹐叉馬頸木也。”《淮南子·修务训》:“夫馬之爲草駒之時﹐跳躍揚蹏﹐翹尾而走﹐人不能制……及至圉人擾之﹐良御教之﹐掩以衡扼﹐連以轡銜﹐雖歷險超壍弗敢辭。”{三国}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鴟梟鳴衡枙﹐豺狼當路衢。”【2】比喻控制;束缚。{李大钊}《今与古》:“但他认古人的权威﹐于科学进步上是一致命的障碍﹐故亦努力于解除古人权威的衡轭。”《文选·曹冏<六代论>》:“使夫廉高之士﹐畢志於衡軛之内。”{李善}注:“言王者之御羣臣﹐猶人之御牛馬﹐故以衡軛喻焉。”
衡校-汉语大词典
衡校
【1】谓品评考核。{清}{曾国藩}《苗先簏墓志铭》:“督學使者争欲致之幕下﹐與共衡校。”{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令考官於第三場悉心衡校。”
衡短論長-汉语大词典
衡短論長
【1】比较﹑评定事物的优劣。{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申郑》:“末學膚受﹐本無定識﹐從而抑揚其間﹐妄相擬議﹐遂與比類纂輯之業同年而語﹐而衡短論長﹐岑樓寸木且有不敵之勢也﹐豈不誣哉?”
衡颷-汉语大词典
衡颷
【1】狂风;肆虐的暴风。{唐}{卢照邻}《病梨树赋》:“怯衡颷之摇落﹐忌炎景之臨迫。”
衡霍-汉语大词典
衡霍
【1】即{衡山}。{衡山}一名{霍山},故称。《尔雅·释山》“{霍山}爲南嶽”{宋}{邢昺}疏:“{衡山}一名{霍}……而云{衡霍}﹐一山二名者﹐本{衡山}﹐一名{霍山}。”{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志掩{衡霍}﹐恃戰忘敵。”{明}{夏完淳}《湘巫赋》:“帝子乘夫玄霜兮﹐望{衡霍}而路漫漫。”{唐}{杜甫}《送王十六判官》诗:“{衡霍}生春早﹐{瀟湘}共海浮。”
衡廬-汉语大词典
衡廬
【1】谦称自己所居房舍。{清}{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伊川}之東﹐衡廬在焉﹐君何不同往耶?”【2】{衡山}和{庐山}的合称。{唐}{王勃}《滕王阁诗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新唐书·卢藏用传》:“隱{終南}﹑{少室}二山﹐學鍊氣﹐爲辟穀。登{衡廬}﹐彷徉{岷}{峨}。與{陳子昂}﹑{趙貞固}友善。”【3】衡门小屋﹐言其简陋。多指隐者之居。{晋}{皇甫谧}《高士传·姜岐》:“{岐}少修孝義﹐栖遲衡廬﹐鄉里歸仁﹐名宣州里。”{明}{杨珽}《龙膏记·旤媒》:“蒙投轄﹐願執鞭。只是盼衡廬﹐久縈念。”
衡宇-汉语大词典
衡宇
【1】泛指屋宇。《南史·刘损传》:“{損}{元嘉}中爲{吴郡}太守﹐至{昌門}﹐便入{太伯廟}。時廟室頽毁﹐垣牆不修﹐{損}愴然曰:‘清塵尚可髣髴﹐衡宇一何摧頽。’即令修葺。”【2】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宋}{苏轼}《归去来集字》诗之一:“相攜就衡宇﹐酌酒話交情。”{晋}{陶潜}《归去来辞》:“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唐}{李德裕} 《金松赋》:“我有衡宇﹐依山岑寂。”{清}{朱彝尊}《送吴御史还里》诗之二:“瞻衡宇兮欣欣﹐數鄉樹兮歷歷。”
衡石-汉语大词典
衡石
【1】比喻伟力,大才。《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若夫日用闃寂﹐雖無取於錙銖;歲功宏達﹐諒有寄於衡石。”【2】喻国柄,相权。《梁书·徐勉传》:“{勉}以舊恩﹐越升重位……常參掌衡石﹐甚得士心。”{唐}{张九龄}《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赠太师正平忠献公裴公碑铭序》:“夫以衡石之任﹐陶鈞之力﹐莫不責成於下吏﹐求備於一人。以故舞文雷同﹐疑獄歲構﹐恬而不改﹐浸以成風。”{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付以衡石﹐惟公所爲。公亦何爲﹐視民所宜。”【3】比喻准则。{宋}{陈亮}《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幾之衡石﹐世變之砥柱也。”{明}{宋濂}《太乙玄徵记》:“文者﹐乾坤之粹精也﹐陰陽之靈龢也﹐四時之衡石也﹐百物之錧鎋也。”{南朝} {宋}{何承天}《重答颜光禄》:“天宫華樂﹐焉賞而上升;地獄幽苦﹐奚罰而淪陷。唱言窮軒輊﹐立法無衡石﹐一至於此。”【4】泛指称重量的器物。衡,秤;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爲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管子·七法》:“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謂之法。”{尹知章}注:“凡此十二事﹐皆執政者所以爲法也。”【5】比喻法度。《後汉书·冯衍传下》:“棄衡石而意量兮﹐隨風波而飛揚。”{李贤}注:“言時人棄衡石以意測量﹐諭背法度也。”{南朝} {梁}{任昉}《吏部郎表》:“涇渭搢紳﹐無繆衡石;抑揚庶品﹐亦自能官。”《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元年》:“上順國典﹐下防威福﹐置方員於規矩﹐審輕重於衡石。”{胡三省}注:“此言決事當依典法也。”
衡纊-汉语大词典
衡纊
【1】比喻势利的眼光。语出《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馳騖之俗,澆薄之倫,無不操權衡,秉纖纊。衡所以揣其輕重,纊所以屬其鼻息。”{张铣}注:“言趨走之人,澆薄之輩,皆執衡秤勢之輕重,持緜量氣之麤細。”《资治通鉴·唐昭宗景福二年》:“約衰殘而行法﹐隨盛壯以加恩;體物錙銖﹐看人衡纊。”
衡綜-汉语大词典
衡綜
【1】谓考核铨选官吏。《新唐书·李敬玄传》:“{敬玄}因其法﹐衡綜有序。自{永徽}後﹐選員寖多﹐惟{敬玄}居職有能稱。”{宋}{岳珂}《桯史·部胥增损文书》:“以此知四選蠹積﹐益不可勝算﹐司衡綜者﹐可不謹哉。”
衡量-汉语大词典
衡量
【1】衡器和量器。{晋}{葛洪}《抱朴子·用刑》:“散府庫﹐毁符節﹐撤關梁﹐掊衡量。”{章炳麟}《文学说例》:“夫世無衡量籌算﹐則人之計數﹐固以指爾。”
衡闈-汉语大词典
衡闈
【1】横木为闱。指简陋的房屋。借指贫士之居。{南朝} {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物情棄疵賤﹐何獨顧衡闈。”{唐}{钱起}《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诗》:“預愁芳草色﹐一徑入衡闈。”
衡庫-汉语大词典
衡庫
【1】秤与仓库。比喻心中有数而不露于外。《管子·七法》:“衡庫者﹐天子之禮也。”{尹知章}注:“衡者﹐所以平輕重;庫者﹐所以藏寶物﹐不令外知者也。言王者用心﹐常當準平天下﹐既知輕重審用于心﹐無令長耳目者所得﹐此則天子之禮然也。”
衡漳-汉语大词典
衡漳
【1】古水名。即{漳水}。《书·禹贡》:“{覃懷}底績﹐至於{衡漳}。”{孔颖达}疏:“衡即古横字﹐{漳水}横流入{河}﹐故云{横漳}。”详“漳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