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徽)是什么意思
徽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位huī wèi
【释义】:
帝位的美称。徽,美、善。南朝·宋·谢庄《上封禅仪注奏》:“岂非神明之业难崇,功基之迹易泯,自兹以降,讫于季末,莫不欲英弘徽位,详固洪声,岂徒深默修文,渊幽驭世而已。”
徽祚-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祚huī zuò
【释义】:
犹洪福。南朝·宋·何承天《上〈白鸠颂〉表》:“是以玄扈之风,昭帝轩之鸿烈;酆宫之雀,征姬文之徽祚。”
徽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文huī wén
【释义】:
佳作,美好的诗文。徽,美好。明·何景明《六子诗·何编修瑭》:“至朴敛华蔚,徽文陋雕绮。”又指“美德”,见该条。
徽章-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章huī zhāng
【释义】:
美好的诗篇。徽,美、善。南朝·梁·萧统《芙蓉赋》:“初荣夏芬,晚花秋矅。兴〈泽陂〉之徽章,洁江南之流漍。”又指证章、旗号、策命等。
徽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德huī dé
【释义】:
美德。徽,美,善。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感皇祖之徽德,爰识冲而量渊。”南朝·梁·刘孝标《与举法师书》:“闻诸行李,高谈徽德,逖听风声,心飞魂竦。”
徽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芳huī fāng
【释义】:
盛德;美德。南朝·宋·王韶之《食举歌》之七:“呜珩佩,观典章,乐王度,说徽芳。”南朝·梁·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议曹坐朝罢,尺板嗣徽芳。”
徽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华huī huá
【释义】:
犹休光。喻美德。《梁书·皇后传论》:“至于穆贵嫔,徽华早著,诞育光良,德懋六宫,美矣。”北周·庾信《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荣曜夙彰,徽华早茂。”
徽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美huī měi
【释义】:
美好。多指美德。《后汉书·烈女传·曹世叔妻》:“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稳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可谓孝悌发于方寸,徽美著于无穷者也。”方寸,指心。
徽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文huī wén
【释义】:
盛美之文德。南朝·宋·殷淡《宋章庙乐舞歌·章德凯容乐》:“幽瑞涘灵,表彰嫔圣,翊载徽文,敷光崇庆。”
徽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名huī míng
【释义】:
美名。徽,美、善。《南齐书·皇后传论》:“宝命方昌,椒庭虚位,有妇人焉,空慕周典,祯符显瑞,徙萃徽名。”
徽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声huī shēng
【释义】:
美好的声誉。《隶续·汉平与令薛君碑》:“料拣真实,好此徽声。”南朝·梁·任昉《为武帝追封永阳王诏》:“之兄德履冲粹,识业深通,徽声善誉。风流籍甚。”《魏书·李彪传》:“是以访童问师,不避渊泽;询谋谘善,不弃芻荛。用能光茂实于竹素,播徽声于金石。”
徽望-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望huī wàng
【释义】:
美好的声望。南朝·梁·沈约《王亮对封侯诏》:“并时宗民秀,徽望允集。”
徽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音huī yīn
【释义】:
犹德音。指令闻美誉。《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郑玄笺:“徽,美也。”汉·蔡邕《太傅胡公夫人灵表》:“至德修于几微,徽音畅于神明。”南朝·齐·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爰定厥祥,徽音充穆。”宋·苏轼《永安永昌永熙陵忌辰奏告昭宪等皇后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徽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言huī yán
【释义】:
美言,善言:徽,美、善。《书·立政》:“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孔传:“欢所受贤王说禹汤之美言,皆以告稚子王矣。”南朝·齐·王俭《高帝哀策文》:“鸿章晨映,徽言夕永。”明·方孝孺《姚贞妇赞》:“笃行徽言,传于乡闾。”清·袁牧《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余及见其盛时,招致四方名士徐友竹、方南塘、曹学宾诸公,有琴歌酒赋之欢;然其徽言佳句,竟不传也。”
徽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音huī yīn
【释义】:
徽,美好,徽音,美好之音,犹德音,谓美好的言辞。多称妇女之美言善辞。《诗·大雅·思齐》:“太姒嗣徽音。”郑玄笺:“徽,美也。嗣太任之美音,谓续行其美教令。”大任,大姒之姑。
徽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烈huī liè
【释义】:
伟业、宏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重以公目多材,振其徽烈,制《诗》集《颂》,斧藻群言。”《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其间明圣相因,尤乱继作,未有不委用贤士,亲近正人,而能绍兴其徽烈者也。”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
【释义】:
歇后语。宋徽宗:北宋皇帝赵佶,善书画,所画的鹰很有名。赵子昂:赵孟頫,元时湖州人,字子昂,著名书画家,尤善画马。好画儿:谐音“好话儿”。意即都是好话。《红楼梦》四六: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
区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区徽qū huī
【释义】:
由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国内某特别行政区的标志。《文汇报》1987.8.22:“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香港其他居民,要积极为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设计区旗、区徽图案。”
会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会徽huì huī
【释义】:
代表某个集会的标志。《解放日报》1988.10.14:“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征集会徽和吉祥物。”
关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关徽guān huī
【释义】:
由国家规定的代表海关的标志。《光明日报》1985.4.27:“(海关)帽徽由国徽、关徽和橡叶组成,领花、肩章、钮扣上均有金黄色关徽的标志。”
党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党徽dǎng huī
【释义】:
表明某个政党的徽章。刘波泳《秦川儿女》:“帽子上缀着国民党党徽。”
邮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邮徽yóu huī
【释义】:
旧时邮务所用的徽章。旧式圆形,内绘一雁,后废。1931年,改定新式:圆形,白地、蓝边,中篆书正方红色邮字。凡涉邮务旗帜、车、船及员工帽章等均用之。
节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节徽jié huī
【释义】:
也叫节标。规定的作为某个节日的标志。《人民日报》1984.2.19:“会议审定和通过了‘中国植树节节徽’和‘中国绿化基金会章程’。”
国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国徽guó huī
【释义】:
代表某个国家的标志。其图案和使用办法由宪法或专门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市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市徽shì huī
【释义】:
一个城市规定的代表该市的标志。《北京日报》1986.9.11:“在全市人民中广泛开展征集北京市徽、市旗图案的活动。”
帽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帽徽mào huī
【释义】:
佩戴在军帽上的军队标志。不同军种有不同的帽徽。
徽1-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1huī幑
【释义】:
①标志;符号。如:国徽;校徽;帽徽。②美,善。如:徽号。
徽号-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号huī hào
【释义】:
①标志,记号。秦牧《古战场春晓》:“战船和枪炮就是他们的徽号。”②泛指美称。鲁迅《我还不能“带住”》:“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义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③绰号。老舍《赵子曰》:“所以由身体看,由精神上看,‘大智若愚’的这个徽号是名实相符的。”
徽志-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志huī zhì
【释义】:
标志。蔡元培《美术的起源》:“初民美术的开始,差不多都含有一种实际上目的…尤如家族的徽志,平和会的歌舞,与社会结合,有重要的关系。”
徽识-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识huī zhì
【释义】:
标志。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十年建国增徽识,七月工程树典型。”
徽帜-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帜huī zhì
【释义】:
标志。鲁迅《〈竖琴〉前记》:“然而,单说是‘爱文学’而没有明确的观念形态的徽帜的‘绥拉比翁的兄弟们’,也终于逐渐失掉了作为团体的存在的意义,始于涣散,继以消亡。”
徽章-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章huī zhāng
【释义】:
证章。佩戴身上用以旌别的标志。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办事处就给他红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徽章,标明他是红十字会的一员。”
徽2-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2huī
【释义】:
指徽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歙县。
徽帮-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帮huī bāng
【释义】:
旧指徽州籍商人在经商过程中因同乡、业务关系而结成的商业行帮。
徽班-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班huī bān
【释义】:
徽剧班社的省称。张庚等《中国戏曲通史》:“《扬州画舫录》说:‘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三庆班是第一个进入北京的徽班。”
徽调-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调huī diào
【释义】:
徽剧的旧称。也指徽剧所用的腔调。主要为吹腔、高拨子和二黄,后也用西皮、高腔、昆腔等。乾隆、嘉庆年间徽班进京演出后,对京剧腔调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徽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剧huī jù
【释义】: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称“徽腔”、“徽调”或“二黄调”。曾流行于该省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明末清初,“徽州”、“青阳”、“四平”等声腔受昆曲影响,形成了昆弋腔。后又和北方南来的西秦腔相互影响,形成以吹腔、高拨子和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戏”。它的剧目很多,擅演历史题材的大戏。音乐曲调和表演技巧都很丰富,清代中叶流传很广,对南方许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乾隆、嘉庆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吸收了京腔、秦腔和汉调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技巧,逐渐演变为京剧,而安徽当地的徽调反趋衰落。解放后,经积极抢救,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定名为“徽剧”。
徽腔-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腔huī qiāng
【释义】:
即徽调。潘漠华《牧生和他的笛》:“他能吹出昆调、徽腔。”
徽墨-现代汉语大词典
徽墨huī mò
【释义】:
指安徽歙县、休宁、黟县,江西婺源等地所产的墨。因宋代地属徽州,故名。自五代起便以名墨著称,宋代后更是良工辈出,至今仍负盛名。
弦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弦徽xián huī
【释义】:
琴弦与琴徽。借指丝弦乐器。朱自清《中国歌谣》:“仓猝而作,立付弦徽者,仍与徒歌相仿。”
机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机徽jī huī
【释义】:
飞机身上表示飞机所属的标志。
校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徽xiào huī
【释义】:
学校师生员工佩戴的标明校名的徽章。茹志鹃《鱼圩边》:“二喜胸前别了一个校徽,戴着红领巾,也走在里面。”
军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军徽jūn huī
【释义】:
军队的标志。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徽为镶金黄色边的五角星,当中嵌金黄色的“八一”两字。京剧《红色娘子军》:“乡亲们关怀我们情深百倍,百倍情深爱护这五星军徽。”
族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族徽zú huī
【释义】:
表示某个宗族或家族的标志。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
航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航徽háng huī
【释义】:
代表某航空局或航空公司的标记。
路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路徽lù huī
【释义】:
铁路路徽的简称。铁路企业使用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统一使用的路徽图案上部的“”是人民的人字,下部的“工”是钢轨的横断面,合起来又为机车正面的轮廓,用以象征人民铁道。
三徽-汉语大词典
三徽
【1】{北魏}{崔徽伯}﹑{房徽叔}﹑{张烈}(字{徽仙})的合称。《魏书·张烈传》:“{張烈}字{徽仙}﹐{清河}{東武城}人也。{高祖}賜名曰{烈}﹐仍以本名爲字焉……時{青州}有{崔徽伯}﹑{房徽叔}﹐與{烈}並有令譽﹐時人號曰三徽。”
中徽-汉语大词典
中徽
【1】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志叫“徽”。居中的一个叫做“中徽”。{唐}{白居易}《夜调琴忆崔少卿》诗:“何人解愛中徽上﹐秋思頭邊八九聲。”《宋史·文苑传三·崔遵度》:“先儒謂八音以絲爲君﹐絲以琴爲君﹐愚謂琴以中徽爲君﹐盡矣。”
承徽-汉语大词典
承徽
【1】{南朝}女官名。《宋书·后妃传序》:“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凡五職﹐班亞九嬪。”
前徽-汉语大词典
前徽
【1】前人美好的德行。{南朝} {宋}{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欽若皇姑﹐允迪前徽。”{南朝} {梁}{沈约}《奏弹王源》:“{欒}{郤}之家﹐前徽未遠。”{唐}{韩愈}《谴疟鬼》诗:“祖{軒}而父{頊}﹐未沫於前徽。”{清}{方文}《田居杂咏》之六:“我質本淺薄﹐安敢望前徽。”
嗣徽-汉语大词典
嗣徽
【1】语本《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郑玄}笺:“徽,美也。嗣{大任}之美音,謂續行其善教令。”{高亨}注:“嗣,繼也。徽音,美譽也。”后以“嗣徽”指帝王继承前人的盛美德业。《清史稿·礼志四》:“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時恫﹐執豕酌匏。”《宋书·王敬弘传》:“先帝拔臣於蠻{荆}之域﹐賜以國士之遇。陛下嗣徽﹐特蒙眷齒。”
國徽-汉语大词典
國徽
【1】代表某个国家的标志。其图案和使用办法由宪法或专门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帝徽-汉语大词典
帝徽
【1】谓天帝的美德。《南齐书·乐志》:“神錫懋祉﹐四緯昭明;仰福帝徽﹐俯齊庶生。”
帽徽-汉语大词典
帽徽
【1】安在帽子前面正中的徽章。{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二幕:“南瓜汤﹐来复枪﹐五星帽徽闪金光。”
崔徽-汉语大词典
崔徽
【1】{唐}歌妓名。曾与{裴敬中}相爱,既别,托画家写其肖像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畫中人,且爲郎死。”后抱恨而卒。事见{唐}{元稹}《崔徽歌序》。后多以指美丽多情或善画的少女。{宋}{史达祖}《三姝媚》词:“記取{崔徽}模樣﹐歸來暗寫。”{明}{汤显祖}《牡丹亭·玩真》:“小娘子畫似{崔徽}﹐詩如{蘇蕙}﹐行書逼{衛夫人}。”{清}{赵翼}《题周昉背面美人图》诗:“{崔徽}自寫卷中人﹐毫釐惟恐差效顰。”
徽-汉语大词典
徽
《廣韻》許歸切,平微,曉。【1】绳索。《文选·潘岳<西征赋>》:“於是弛青鯤於網鉅,解頳鯉於黏徽。”{李善}注:“《説文》……又曰:‘徽,大索也。’言魚黏於網,故曰黏徽也。”{宋}{崔伯易}《珠赋》:“連徽挺扚,灑網持枻。”{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凯口囤》:“人腰四徽一劍,約至木憩足,即垂徽下引人,人帶銃砲長徽而起。”【2】琴徽,系琴弦的绳。{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黛緑慵挑,金粉羞調,卸朱徽銀甲小。”{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琴軫係弦之繩謂之徽。”《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颜师古}注:“徽,琴徽也。”【3】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蜀}中{雷}氏斵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琴之十三徽,猶十二經絡之穴也。”《文选·嵇康<琴赋>》:“絃以{園客}之絲,徽以{鐘山}之玉。”{李周翰}注:“取此絲爲絃,以玉爲徽。”{宋}{朱熹}《杂著·琴律说》:“蓋琴之有徽,所以分五聲之位,而配以當位之律,以待抑按而取聲。而其布徽之法,則當隨其聲數之多少,律管之長短,而三分損益,上下相生以定其位。”【4】标志;符号。《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揚徽者,公徒也。”{杜预}注:“徽,識也。”《文选·潘岳<闲居赋>》:“其西則元戎禁營,玄幙緑徽。”{李善}注:“{鄭玄}《禮記》注曰:‘徽,旌旗之名也。’”如:国徽;校徽;帽徽。【5】束,系。《文选·扬雄<解嘲>》:“徽以糾墨,制以鑕鈇。”{刘良}注:“徽,繫也。”【6】即绑腿。{钱玄}《三礼名物通释·衣服·韍舄》:“用布邪纏於腿者,謂之邪幅,亦謂之偪;{漢}時謂之行縢,謂之徽;今則謂之綁腿。”《说文·糸部》:“徽,衺幅也。”{段玉裁}注:“即《詩》之邪幅也。”【7】止息。《尔雅·释诂》:“徽,止也。”{晋}{陆机}《挽歌》之三:“悲風徽行軌,傾雲結流藹。”【8】美,善。亦谓使完美﹑完善。《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陆德明}释文:“徽,{王}云美,{馬}云善也。”{周秉钧}易解:“言{舜}慎重完善五種常法。”【9】指美德,美善之行。《文选·陆机<拟行行重行行>》:“此思亦何思,思君徽與音,音徽日夜離,緬邈若飛沈。”{张铣}注:“徽,美也,言思君美德及音信也。”{唐}{韩愈}《谴疟鬼》诗:“祖{軒}而父{頊},未沫於前徽。”{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前徽,謂前人之美也。”{清}{曾国藩}《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既以上繩祖武,又以紹諸鄉先輩之徽。”【10】引申为盛,大。参见“[徽祚]”﹑“[徽烈]”﹑“[徽績]”。【11】通“[揮]”。弹奏。{晋}{葛洪}《抱朴子·擢才》:“白雪之弦,非靈素不能徽也;邁倫之才,非明主不能用也。”《淮南子·主术训》:“夫{榮啟期}一彈而{孔子}三日樂,感于和;{鄒忌}一徽而{威王}終夕悲,感于憂。”{高诱}注:“徽,騖彈也。”【12】通“[揮]”。轻疾。参见“[徽車]”。【13】通“[褘]”。佩巾。{三国 魏}{嵇康}《琴赋》:“新衣翠粲,纓徽流芳。”《文选·张衡<思玄赋>》:“舒訬婧之纖兮,揚雜錯之袿徽。”{李善}注:“《爾雅》曰:‘婦人之徽謂之縭。’”按,今本《尔雅·释器》作:“婦人之褘謂之縭。”{郝懿行}义疏:“《爾雅》釋文:幃,本或作‘褘’,又作‘徽’。徽﹑幃皆褘之叚音耳。”【14】通“[]”。见“徽嫿”【15】通“[微]”。隐微。参见“[徽顯]”。【16】通“[煇]”。光辉。{南朝 梁}{江淹}《萧骠骑让豫司二州表》:“雖仄影毗道,苟身贊德。朝徽不昭,民聽具溢。”{南朝} {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不能青蘋引風,陽燧要景;復降綸册,徽采兼明。”【17】见“徽徽”。【18】{徽州}的省称。{明}{沈德符}《野獲编·玩具·新安制墨》:“今{徽}人家傳户習,凡{程}{鄭}素封,競造墨饋遺。”
徽紵-汉语大词典
徽紵
【1】苎麻纤维﹐亦指用苎麻纤维纺成的纱或织成的布。{三国} {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可以沤紵》:“紵亦麻也﹐科生數十莖﹐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歲種也。{荆}{揚}之間﹐一歲三收﹐今官園種之﹐歲再割﹐割便生剥之﹐以鐵若竹刮其表﹐厚皮自脱﹐但得其裏韌如者鬻之﹐用緝﹐謂之徽紵﹐今{南越}紵布皆用此麻。”《小尔雅·广服》“麻﹑苧﹑葛曰布”{清}{葛其仁}疏证:“紵﹐{荆}{揚}之間謂之徽紵。”
徽顯-汉语大词典
徽顯
【1】美好显明。《文选·左思<魏都赋>》:“乾坤交泰而絪緼,嘉祥徽顯而豫作。”{李周翰}注:“徽,美也。”一说,同“微顯”。谓显示隐微。{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卷六:“‘徽’與‘微’通。《易·繫辭》:‘微顯而闡幽。’賦語當本此。”
徽索-汉语大词典
徽索
【1】拘系罪人的绳索。亦谓以绳索拘系。{唐}{李德裕}《幽州纪圣功碑铭》:“取彼單于﹐係之徽索。”{唐}{{韩愈}{孟郊}}《征蜀联句》:“逆頸盡徽索;仇頭恣髠鬝。”{汉}{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脅拉髂﹐免於徽索。”
徽纆-汉语大词典
徽纆
亦作“[徽墨]”【1】引申为捆绑;囚禁。《後汉书·西羌传论》:“壯悍則委身於兵場﹐女婦則徽纆而爲虜。”《魏书·高祖纪上》:“詔曰:‘隆寒雪降﹐諸在徽纆及轉輸在都或有凍餒﹐朕用愍焉。’”【2】比喻法度或规矩。{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大義微言﹐皆所不遑研究﹐此正束縛天下文人學者一徽纆而已。”{晋}{陆机}《挽歌辞》之二:“五常侵軌儀﹐夕氣牽徽墨。”{明}{刘基}《郁离子·公孙无人》:“則王之所重輕﹐人知之矣﹐而又欲繩之以王之徽纆﹐範之以王之榘度。”【3】绳索。古时常特指拘系罪人者。《新唐书·窦建德传》:“{琮}率郡屬素服面縛軍門﹐{建德}親釋徽纆。”《艺文类聚》卷五四引{南朝}{宋}{傅亮}《为刘毅军败自解表》:“聖恩含宥﹐弛其徽墨。”{王闿运}《哀江南赋》:“尋干戈而自戮﹐繫徽纆而待誅。”{晋}{张华}《答何劭》诗:“纓緌爲徽纆﹐文憲焉可踰。”《易·坎》:“上六﹐係用徽纆﹐寘于叢棘。”{陆德明}释文引{刘表}云:“三股曰徽﹐兩股曰纆﹐皆索名。”
徽儀-汉语大词典
徽儀
【1】美好的仪容。{南朝} {齐}{王融}《皇太子哀策文》:“曖徽儀而可慕﹐摽嗣子之純心。”
徽塵-汉语大词典
徽塵
【1】美好的事迹。{晋}{陆机}《愍怀太子诔》:“追慕徽塵﹐興言斷絶。”{南朝} {梁}{沈约}《为柳兖州世隆上旧宫表》:“實宜樹闕疏壤﹐寫極上穹﹐克播徽塵﹐永光盛烈。”
徽行-汉语大词典
徽行
【1】美好的德行。{明}{宋濂}《元故静江路大墟务税使王府君墓志铭》:“自曾大父{重}﹐大父{榮彰}﹐父{實}﹐雖無仕者﹐皆以徽行聞於人人。”
徽派-汉语大词典
徽派
【1】篆刻流派之一。篆刻专学{秦}{汉}﹐风格朴茂苍秀。为{明}{嘉靖}时{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何震}所开创,继起者多属{徽州}籍,因有徽派之称。也称皖派。
徽網-汉语大词典
徽網
【1】绳网。喻指刑法。《初学记》卷十二引{南朝}{梁}{沈约}《奏弹秘书郎萧遥昌》:“兼祕書郎臣{蕭遥昌}﹐盛戚茂年﹐升華祕館﹐淑貞之迹未彰﹐違惰之容已及﹐宜寘徽網﹐以肅朝風。”
徽猛-汉语大词典
徽猛
【1】谓束缚猛兽。{汉}{扬雄}《太玄·养》:“小子牽象﹐婦人徽猛。”{司马光}集注:“徽﹐大索﹐謂縻縶也;猛﹐猛獸也。”
徽祖-汉语大词典
徽祖
【1】指{宋徽宗}。{宋}{岳珂}《桯史·宣和御画》:“適{睿思殿}有{徽祖}御畫扇﹐繪事特爲卓絶﹐上時持玩流涕﹐以起羹牆之悲。”{宋}{岳珂}《桯史·陈了翁始末》:“{陳了翁}在{徽祖}朝﹐名重一時﹐爲右司員外郎。”
徽墨-汉语大词典
徽墨
【1】见“徽纆”。【2】{安徽}旧{徽州府}(府治在今{歙县})所产的墨。其质量装饰并佳﹐自{宋}以后即著称于世。{徐珂}《清稗类钞·物品·徽墨》:“徽墨﹐{安徽}{徽州府}所産。古人製墨﹐率用松烟。{漢}取諸{扶風}﹐{晉}取諸{廬州}﹐{唐}則{易州}{上黨}。自{李超}徙{歙}﹐{張谷}徙{黟}﹐皆世其業﹐於是始有徽墨﹐以至於今。”
徽望-汉语大词典
徽望
【1】美好的声望。{南朝} {梁}{沈约}《王亮等封侯诏》:“並時宗民秀﹐徽望允集。”
徽祚-汉语大词典
徽祚
【1】犹洪福。{南朝} {宋}{何承天}《上<白鸠颂>表》:“是以{玄扈}之鳳﹐昭{帝軒}之鴻烈;{酆宫}之雀﹐徵{姬文}之徽祚。”
徽容-汉语大词典
徽容
【1】美好的风范;美好的容貌。{南朝} {宋}{鲍照}《数诗》:“九族共瞻遲﹐賓友仰徽容。”{晋}{张载}《送锺参军》诗:“善見理不拔﹐闡道播徽容。”【2】用为画像的美称。{南朝} {梁}{江淹}《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状》:“今祖行有期﹐泉穸無遠。素旂望路﹐綵旌思歸。所以垂宣徽容﹐仿佛金石者﹐謹詳牒行狀﹐具以申言。”{宋}{周邦彦}《法曲献仙音》词:“翠幙深中﹐對徽容﹑空在紈素。”
徽廟-汉语大词典
徽廟
【1】{北宋}皇帝{赵佶}庙号{徽宗}﹐{宋}人因称{徽宗}为“徽廟”。{宋}{曹勋}《北狩见闻录》:“{徽廟}出御衣之襯一領﹐俗呼背心。”{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徽廟}尤喜書﹐立學養士﹐惟得{杜應稽}一人。”
徽霍-汉语大词典
徽霍
【1】辉光霍闪。徽﹐通“煇”。{晋}{挚虞}《思游赋》:“俯游光逸景倏爍徽霍兮﹐仰流旌垂旄猋攸襳纚。”
徽政-汉语大词典
徽政
【1】美政﹐善政。{明}{袁宏道}《送江陵薛侯入觐序》:“侯之徽政﹐不可枚舉﹐略述其大者如此。”
徽範-汉语大词典
徽範
【1】懿范﹐美好的风范。{宋}{王明清}《挥麈後录》卷一:“{王正仲}云:‘……徽範貽來者﹐成功念昔歟。’”
徽繣-汉语大词典
徽繣
【1】见“徽嫿”。
徽言-汉语大词典
徽言
【1】美言﹐善言。《书·立政》:“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孔}传:“歎所受賢聖説{禹}{湯}之美言﹐皆以告稚子王矣。”{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余及見其盛時﹐招致四方名士{徐友竹}﹑{方南塘}﹑{曹學賓}諸公﹐有琴歌酒賦之歡;然其徽言佳句﹐竟不傳也。”{明}{方孝孺}《姚贞妇赞》:“篤行徽言﹐傳於鄉閭。”{南朝} {齐}{王俭}《高帝哀策文》:“鴻章晨映﹐徽言夕永。”
徽纏-汉语大词典
徽纏
【1】绳索。亦比喻束缚﹐牵累。{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寃聲滿獄﹐鎯鐺夜徽纏。”{王季思}等注:“徽纏是綁囚犯的索﹐這裡作動詞用﹐意即綑綁。”{宋}{王安石}《一日不再饭》诗:“筋骸徽纏束﹐肺腑鼎鐺煎。”{三国} {魏}{阮籍}《猕猴赋》:“嬰徽纏以拘制兮﹐顧{西山}而長吟。”{唐}{骆宾王}《<在狱咏蝉>序》:“僕失路艱虞﹐遭時徽纏﹐不哀傷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徽懿-汉语大词典
徽懿
【1】美好。{宋}{王禹偁}《为宰臣上尊号表》:“臣等大勝不願﹐敢固請上尊號曰:‘法天崇道文武皇帝’。庶得將順謙冲之旨﹐惟新徽懿之名﹐免使聖朝有兹闕典。”
徽柔-汉语大词典
徽柔
【1】善良仁慈。{宋}{苏辙}《西掖告词·范纯仁三代·祖母》:“具官某祖母某氏﹐徽柔靖恭﹐信順慈孝。”《书·无逸》:“徽柔懿恭﹐懷保小民。”{孙星衍}疏:“徽者﹐《釋詁》云:‘善也。’柔者﹐{韋昭}注《晉語》云:‘仁也。’”
徽班-汉语大词典
徽班
【1】徽剧班社的省称。{清}{杨懋建}《梦华琐簿》:“戲莊演劇必徽班。戲園之大者﹐如廣德樓﹑廣和樓﹑三慶樓﹑慶樂園﹐亦必徽班爲主。”{{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扬州画舫录》说:‘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三庆班}是第一个进入{北京}的徽班。”
徽嫿-汉语大词典
徽嫿
亦作“[徽繣]”【1】乖戾貌。徽﹐通“”。《广韵·入麦》:“繣﹐徽繣﹐乖違。”{汉}{马融}《广成颂》:“徽嫿霍奕﹐别騖分奔。”
徽美-汉语大词典
徽美
【1】美好。多指美德。《後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若淑媛謙順之人﹐則能依義以篤好﹐崇恩以結援﹐使徽美顯章﹐而瑕過隱塞。”{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季兰》:“概而論之﹐後來{班姬}傷秋扇以暫恩﹐{谢娥}咏絮雪而同素;{大家}《七誡》﹐執者修省;{蔡琰}《胡笳》﹐聞而心折。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誠﹐欲見於悠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可謂孝悌發於方寸﹐徽美著於無窮者也。”
徽幫-汉语大词典
徽幫
【1】旧指{徽州}籍商人在经商过程中因同乡﹑业务关系而结成的商业行帮。参见“[徽商]”。
徽識-汉语大词典
徽識
【1】泛指标志。{苏曼殊}《遯迹记》:“惡獸女體﹐頭上插花﹐以爲徽識。”{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北京站》诗:“十年建國增徽識﹐七月工程樹典型。”【2】古代朝廷或军中用以识别的标志﹐形似小旌旗。《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汉}{郑玄}注:“屬謂徽識也。《大傳》謂之徽號。今城門僕射所被及亭長著絳衣﹐皆其舊象。”{贾公彦}疏:“‘屬謂徽識也’者﹐謂在朝在軍所用小旌﹐故以屬言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揚徽者”{唐}{孔颖达}疏:“徽識﹐制如旌旗﹐書其所任之官與姓名於上﹐被之於背﹐以備其死﹐知是誰之尸也。”
徽幟-汉语大词典
徽幟
同“[徽識]”【1】《文选·左思<魏都赋>》:“徽幟以變﹐器械以革。”{张载}注:“《禮記》曰:‘聖人南面而治天下﹐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汉书·王莽传上》:“其改正朔﹐易服色﹐變犧牲﹐殊徽幟﹐異器制。”{颜师古}注:“徽幟﹐通謂旌旗之屬也。”【2】泛指标志。{鲁迅}《南腔北调集·<竖琴>前记》:“然而﹐单说是‘爱文学’而没有明确的观念形态的徽帜的‘{绥拉比翁}的兄弟们’﹐也终于逐渐失掉了作为团体的存在的意义﹐始于涣散﹐继以消亡。”
徽物-汉语大词典
徽物
【1】指区别等级的标志物,如旌旗﹑服饰等。{南朝} {宋}{傅亮}《宋公九锡策文》:“朕聞先王之宰世也﹐庸勳尊賢﹐建侯胙土﹐褒以寵章﹐崇其徽物﹐所以協輔皇家﹐永隆藩屏。”
徽命-汉语大词典
徽命
【1】大命。指天命。{明}{方孝孺}《存养斋记》:“惟天以二氣敷施﹐五行實函﹐顯赫徽命﹐播生萬彙。”【2】大命。指诏命。{南朝} {梁}{沈约}《为长城公主谢表》:“封妾爲{長城縣公主}﹐徽命降臨﹐慙腆妄寘。”
徽織-汉语大词典
徽織
同“[徽識]”【1】{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十》:“徽織即徽識。《周官·司常》注曰:‘徽識﹐旌旗之細也。’識或作織。”《管子·事语》:“農夫寒耕暑耘﹐力歸於上﹐女勤於緝績徽織﹐功歸於府者﹐非怨民心傷民意也。”《诗·小雅·六月》“織文鳥章”{汉}{郑玄}笺:“織﹐徽織也;鳥章﹐鳥隼之文章。將帥以下衣皆著焉。”{马瑞辰}通释:“按《周官·司常》{賈}疏兩引《詩》皆作‘識文鳥章’。‘識’爲正字﹐今作‘織’者﹐假借字﹐或通作‘幟’。”
徽聲-汉语大词典
徽聲
【1】美好的声誉。《隶续·汉平舆令薛君碑》:“料揀真實﹐好此徽聲。”《魏书·李彪传》:“是以訪童問師﹐不避淵澤;詢謀諮善﹐不棄芻蕘。用能光茂實於竹素﹐播徽聲於金石。”{南朝} {梁}{任昉}《为武帝追封永阳王诏》:“亡兄德履冲粹﹐識業深通﹐徽聲善譽﹐風流籍甚。”
徽商-汉语大词典
徽商
【1】旧指{徽州}籍的商人。{宋}代逐渐形成﹐{明}{清}时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颇有势力。{清}末渐趋衰落。经营业务主要有盐﹑米﹑丝﹑茶﹑墨﹑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其中以盐商﹑文具商和典当商为最著。{明}{沈德符}《野獲编·内监·陈增之死》:“{守訓}乃訐{宗堯}多贓巨萬﹐潛寄徽商{吴朝俸}家。上如所奏嚴追。”
徽華-汉语大词典
徽華
【1】犹休光。喻美德。{北周}{庾信}《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榮曜夙彰﹐徽華早茂。”《梁书·皇后传论》:“至於{穆貴嬪}﹐徽華早著﹐誕育元良﹐德懋六宫﹐美矣。”
徽赫-汉语大词典
徽赫
【1】美好而显赫。《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子而從母之姓﹐非禮也。古人氏族無常……帝王者﹐係天爲子﹐是爲徽赫實與天連﹐今改姓曰{赫連氏}。”
徽庸-汉语大词典
徽庸
【1】丰功﹐伟绩。{汉}{张衡}《司空陈公诔》:“纂{禹}之跡﹐導揚徽庸;致訓京畿﹐協和萬邦。”
徽文-汉语大词典
徽文
【1】美好的诗文。{明}{何景明}《六子诗·何编修瑭》:“至樸斂華蔚﹐徽文陋雕綺。”【2】盛美之文德。{南朝} {宋}{殷淡}《宋章庙乐舞歌·章德凯容乐》:“幽瑞浚靈﹐表彰嬪聖﹐翊載徽文﹐敷光崇慶。”
徽金-汉语大词典
徽金
【1】金饰的琴徽。亦用作琴徽的美称。{清}{张炳璿}《拟庭中有奇树》诗:“不栽{嶧}陽桐﹐半死鑿徽金。”{唐}{李咸用}《水仙操》诗:“琴兮琴兮在自然﹐不在徽金將軫玉。”
徽數-汉语大词典
徽數
【1】谓褒赐封赏之礼数。{宋}{王安石}《除韩琦制》:“恩典徽數﹐所以旌帝臣;明德茂功﹐所以奬王室。”
徽絃-汉语大词典
徽絃
亦作“[徽弦]”【1】指代琴。{元}{王学文}《柳梢青·友人至》词:“愁懷無語相看﹐謾寫入﹑徽絃自彈。”【2】挥弦。指弹琴。徽﹐通“揮”。{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故有不能下棊而經目識勝負﹐不能徽絃而過耳解{鄭}雅者。”【3】琴上的徽和弦。{唐}{韩愈}《秋怀》诗之七:“有琴具徽絃﹐再鼓聽愈淡。”{韩醇}注引《晋书·陶潜传》:“畜素琴一張﹐徽弦不具。”今本《晋书》作“絃徽”。【4】弦索。指弓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乃角弓弩﹐解其徽絃;張竹木弓弩﹐其絃。”
徽位-汉语大词典
徽位
【1】大位﹐帝位。{南朝} {宋}{谢庄}《上封禅仪注奏》:“豈非神明之業難崇﹐功基之迹易泯。自兹以降﹐訖于季末﹐莫不欲英弘徽位﹐詳固洪聲﹐豈徒深默修文﹐淵幽馭世而已。”
徽睇-汉语大词典
徽睇
【1】犹美盼。{晋}{陆机}《七徵》:“因清明以宣誠﹐流徽睇而授愛。”
徽册-汉语大词典
徽册
【1】册书之美称。《宋书·柳元景传》:“宜崇賁徽册﹐以旌忠懿。”{唐}{郑亚}《<会昌一品集>序》:“重炳徽册﹐再晰光誥。”《宋史·乐志十一》:“肅奉徽册﹐尊名孔章。”
徽軫-汉语大词典
徽軫
【1】琴腹下转动琴弦的轴。{宋}{苏轼}《欧阳晦夫惠琴枕》诗:“輪囷濩落非笛材﹐剖作袖琴徽軫足。”{唐}{卢纶}《重同畅当奘公院闻琴》诗:“悮以音聲祈{遠公}﹐請將徽軫付秋風。”{明}{杨慎}《和方思道毛坞之什》之三:“徽軫不得薦﹐欂櫨亦何補?”亦借指琴声。
徽猷-汉语大词典
徽猷
【1】美善之道。猷﹐道。指修养﹑本事等。《梁书·文学传下·谢幾卿》:“故得仰慕徽猷﹐永言前哲。”{明}{宋濂}《龙渊义塾记》:“{章}君有見于斯﹐不效時俗封殖吝固以爲肥家之計﹐乃闢塾聘師﹐以克紹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宏而爲功甚溥。”《诗·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毛}传:“徽﹐美也。”{郑玄}笺:“猷﹐道也。君子有美道以得聲譽﹐則小人亦樂與之而自連屬焉。”《旧唐书·姚珽传》:“小人無知﹐不識輕重﹐因爲詐僞﹐有玷徽猷。”
徽束-汉语大词典
徽束
【1】束缚。{唐}{皇甫曾}《遇风雨作》诗:“轉知人代事﹐纓組乃徽束;向若家居時﹐安枕春夢熟。”
徽欽-汉语大词典
徽欽
【1】{北宋}{徽宗}﹑{钦宗}二帝的并称。二帝于{靖康}二年为{金}人所俘,后死于{金国}。{清}{觉佛}《女英雄·杀贼》:“皇陵掘﹐{徽}{欽}囚﹐此恨深深難受。”{沈涛}《瑟榭丛谈》卷上引{清}{吴更生}《土木怀古》诗:“蒙塵幸免{徽}{欽}辱﹐歸國重煩{吕}{卻}謀。”
徽譽-汉语大词典
徽譽
【1】美誉。《宋书·王弘传》:“並綢繆先眷﹐契闊屯夷﹐内亮王道﹐外流徽譽。”
徽腔-汉语大词典
徽腔
【1】即徽调。{潘漠华}《牧生和他的笛》:“他能吹出昆调﹑徽腔。”
徽榮-汉语大词典
徽榮
【1】犹荣誉。{前蜀}{杜光庭}《奉化宗祐侍中黄箓斋词》:“將壇相印﹐委遇益隆;蒼珮行師﹐徽榮彌厚。”
徽弦-汉语大词典
徽弦
【1】见“徽絃”。
徽號-汉语大词典
徽號
【1】褒扬赞美的称号。指帝王封授的爵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汝水}又東爲{周公渡}﹐藉‘承休’之徽號﹐而有‘周公’之嘉稱也。”按﹐{汉}{元帝}{初元}五年以{周子南君}{姬延年}为{周承休侯}。【2】泛指标志﹐记号。{秦牧}《古战场春晓》:“战船和枪炮就是他们的徽号。”【3】褒扬赞美的称号。旧时专指加给帝王及皇后的尊号。每逢庆典﹐可以屡次加上,每次通常加两个字﹐尽是歌功颂德之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再看那署的款﹐却都是連篇累牘﹐猶如徽號一般的别號。”又如﹐{清}{叶赫那拉氏}的徽号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见《清史稿·后妃传》。{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尊号》:“{秦}{漢}以來﹐天子但稱皇帝﹐無别徽號﹐{則天}{垂拱}四年﹐得瑞石於{洛水}﹐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其石爲寶圖﹐于是羣臣上尊號﹐請稱‘聖母神皇后’。”{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二》:“{熙寧}中﹐因上皇帝尊號﹐宰相率同列面請三四﹐上終不允﹐曰:‘徽號正如卿等功臣﹐何補名實!’”{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上〕因又降詔﹐歸美神考{哲宗}﹐用告成功。上親加上兩朝徽號﹐令廟焉。”【4】引申指国号。《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竊先王之徽號﹐備中國之禮容﹐驅駕英賢﹐闚天下。”{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張柬之}等既遷{則天}于{上陽宫}﹐{中宗}猶以皇太子監國﹐告{武氏}之廟。時﹐累日陰翳﹐侍御史{崔渾}奏曰:‘方今國命初復﹐當正徽號稱{唐}﹐順萬姓之心﹐奈何告{武氏}廟?廟宜毁之﹐復{唐}鴻業﹐天下幸甚!’”【5】旗帜的名号。指旗的式样﹑图案﹑颜色。旧时作为新兴朝代或某一帝王新政的标志之一。《周礼·夏官·大司马》“辨號名”{清}{孙诒让}正义:“‘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注云:‘屬謂徽識也。《大傳》謂之徽號。’徽識﹑徽號﹑號名﹐義並同﹐{賈}疏云:‘即《司常》注:三者旌旗之細者也。’”《礼记·大传》:“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别衣服﹐此其所與民變革者也。”{郑玄}注:“徽號﹐旌旗之名也。”{孔颖达}疏:“徽號﹐旌旗也﹐{周}大赤﹐{殷}大白﹐{夏}大麾﹐各有别也。”《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隆}又以爲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自古帝王所以神明其政﹐變民耳目﹐故三春稱王﹐明三統也。”【6】褒扬赞美的称号。泛指美称。{鲁迅}《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义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上古{神農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號﹐兩言至今存矣。”【7】犹绰号。{明}{吴炳}《西园记·闻讣》:“日日街頭尋人鬧﹐滿城與我加徽號。”{老舍}《赵子曰》第十一:“所以由身体看﹐由精神上看﹐‘大智若愚’的这个徽号是名实相符的。”
徽德-汉语大词典
徽德
【1】美德。{南朝} {梁}{刘孝标}《与举法师书》:“聞諸行李﹐高談徽德﹐逖聽風聲﹐心飛魂竦。”{南朝} {宋}{谢灵运}《撰征赋》:“感皇祖之徽德﹐爰識沖而量淵。”
徽章-汉语大词典
徽章
【1】指用以表示尊崇的旗幡。{唐}{钱起}《贞懿皇后挽词》:“淑麗詩傳美﹐徽章禮飾哀。”{晋}{陆云}《登遐颂》:“則是神物﹐錯綜徽章。”《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崇徽章而出寰甸﹐照殊策而去城闉。”{李善}注:“{鄭玄}《禮記》注曰:‘徽﹐旌旗也。’又曰:‘旌﹐葬乘車所建也。’{毛萇}《詩》傳曰:‘章﹐旒也。’”【2】旗章。古时军中将卒所佩用以识别部曲的标志。《战国策·齐策一》:“{章子}爲變其徽章﹐以雜{秦}軍。”{诸祖耿}集注:“{高誘}曰:‘徽﹐幟名也……通白(帛)曰章幅(幅﹐一作幟)﹐變易之﹐使與{秦}旗章同﹐欲以{秦}。’{金正煒}曰:‘{鲍氏}引《説文》:徽(幑)﹐幟也。以絳帛著於背﹐章其别也。’”【3】指褒崇封赠的策命。{宋}{王安石}《贺杭州蒋密学启》:“近者伏審拜命徽章﹐陛榮北省﹐伏惟慶慰。”{唐}{陆贽}《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稱是徽章﹐聿歸全德。”{宋}{王禹偁}《拟封淮海国王可汉南国王册文》:“考師錫以有謂﹐降徽章而弗私。”{北周}{王褒}《周太保尉迟纲墓碑》:“司勳載其弘烈﹐典册備其徽章。”【4】标志衙署的旗号。{唐}{元稹}《代曲江老人》诗:“徽章懸象魏﹐貔虎畫騏驎。”《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苏慈墓志》:“開幕府而署賢﹐垂徽章而發号。”【5】犹证章。佩戴身上用以旌别的标志。{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二:“办事处就给他红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徽章﹐标明他是红十字会的一员。”{老舍}《骆驼祥子》一:“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徐珂}《清稗类钞·服饰·徽章》:“今謂凡可旌别之記號者﹐曰徽章。常用者以金銀銅爲之﹐暫用者以綢緞綾爲之。”【6】美好的诗篇。{南朝} {梁}{萧统}《芙蓉赋》:“初榮夏芬﹐晩花秋曜。興《澤陂》之徽章﹐結《江南》之流調。”
徽徽-汉语大词典
徽徽
【1】美善。{汉}{扬雄}《太玄·从》:“從徽徽﹐後得功也。”{范望}注:“從善故有功者也。”【2】静谧貌。{南朝} {宋}{谢庄}《世祖孝武皇帝歌》:“肅肅清廟﹐徽徽閟宫。”{唐}{欧阳詹}《曲江池记》:“斐郁郁以閑麗﹐謐徽徽而清肅。”【3】灿烂。徽﹐通“煇”。《文选·陆机<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吕向}注:“徽徽溢目﹐文章盛也。”
徽紼-汉语大词典
徽紼
【1】绳索。引申为束缚。{宋}{司马光}《出都日涂中成》诗:“揚鞭出都門﹐曠若解徽紼。”
徽典-汉语大词典
徽典
【1】美好的典常。语出《书·舜典》:“慎徽五典。”{孔}传:“徽﹐美也;五典﹐五常之教。”{清}{徐作肃}《侯氏旅谱题词》:“嗚呼﹐徽典!親族之訓著於《書》﹐《行葦》之詩作於{周公}。古之聖人﹐凡以爲教化之大者﹐固人人知也。”{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惟累聖之徽典﹐恭淑慎以允緝。”【2】盛美的典礼。{晋}{潘尼}《释奠颂》:“穆穆焉﹐邕邕焉﹐真先王之徽典﹐不刊之美業﹐允不可替已。”【3】美好的典章。《宋书·礼志四》:“正名存義﹐有國之徽典;臣子一例﹐史傳之明文。”
徽音-汉语大词典
徽音
【1】犹德音。指令闻美誉。{宋}{苏轼}《永安永昌永熙陵忌辰奏告昭宪等皇后表本》:“顧明發之永懷﹐仰徽音之如在。”{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七:“侯王宗廟求元妃﹐徽音豈在纖厥趾。”《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郑玄}笺:“徽﹐美也。”{汉}{蔡邕}《太傅胡公夫人灵表》:“至德修於幾微﹐徽音暢于神明。”{南朝} {齐}{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爰定厥祥﹐徽音允穆。”【2】优美的乐声。多指琴声。{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聽縹緲徽音清俏﹐似求凰聲韻好。”{唐}{柳宗元}《李西川荐琴石》诗:“從此他山千古重﹐殷勤曾是奉徽音。”{汉}{王粲}《公宴》诗:“管絃發徽音﹐曲度清且悲。”【3】佳音,嘉讯。《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浮丘公}﹐長絶子徽音。”{吕良}注:“徽﹐美也。言我儻遇此仙公﹐長絶子美音信。”{明}{王世贞}《过维扬有怀子相》诗:“奈何各分離﹐徽音邈以修。”
徽劇-汉语大词典
徽劇
【1】{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称“徽腔”﹑“徽调”或“二黄调”。曾流行于该省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明}末{清}初﹐“徽州”﹑“青阳”﹑“四平”等声腔受昆曲影响,形成了昆弋腔。后又和北方南来的西秦腔相互影响,形成以吹腔﹑高拨子和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戲”。它的剧目很多,擅演历史题材的大戏。音乐曲调和表演技巧都很丰富,{清}代中叶流传很广,对南方许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乾隆}﹑{嘉庆}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吸收了京腔﹑秦腔和汉调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技巧,逐渐演变为京剧,而{安徽}当地的徽调反趋衰落。解放后,经积极抢救,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定名为“徽劇”。
徽名-汉语大词典
徽名
【1】美名。《南齐书·皇后传论》:“寶命方昌﹐椒庭虚位﹐有婦人焉﹐空慕{周}典﹐禎符顯瑞﹐徒萃徽名。”
徽稱-汉语大词典
徽稱
【1】褒扬赞美的称号。{元}{揭傒斯}《进至大圣德颂表》:“皇太子暨丞相百僚耆耋等以皇帝陛下出撫邊陲﹐入繼大統﹐豐功盛德﹐高出千古﹐握符御極﹐宜獲徽稱。”{南朝} {宋}{傅亮}《进宋公为宋王诏》:“乘馬之制﹐有陋舊章﹐徽稱之美﹐未窮上爵﹐豈足以顯報懋功。”{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释道·真君封爵》:“{永樂}十五年加封{徐知證}﹑{徐知諤}二真君曰‘九天金闕明道達德大仙……’凡三十四字﹐至加上帝號則僅十八字﹐爵雖崇而徽稱減矣。”《旧唐书·韦温传》:“羣臣上尊號﹐{温}上疏曰:‘……今歲{三川}水災﹐{江}{淮}旱歉﹐恐非崇飾徽稱之時。’帝深嘉之﹐乃止。”
徽策-汉语大词典
徽策
【1】策书的美称。《宋书·武帝纪中》:“爰暨木居海處之酋﹐被髮彫題之長﹐莫不忘其陋險﹐九譯來庭﹐此蓋播諸徽策﹐靡究其詳者也。”
徽繩-汉语大词典
徽繩
【1】徽索。指捆绑罪人的绳索。亦比喻囚禁。{南朝} {梁}{王僧孺}《辞府笺》:“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貽疵辱﹐方致徽繩﹐解籙收簪﹐且歸初服。”
徽客-汉语大词典
徽客
【1】旧指{徽州}籍的客商。{明}{徐渭}《玉禅师翠乡一梦》第二出:“我猛可的照見這{柳翠}﹐今日與那闝他的徽客{鳳朝陽}﹐來{西湖}游耍。”详“徽商”。
徽調-汉语大词典
徽調
【1】徽剧的旧称。亦指徽剧所用的腔调。主要为吹腔﹑高拨子和二黄﹐后也用西皮﹑高腔﹑昆腔等。{乾隆}﹑{嘉庆}年间徽班进京演出后﹐对京剧腔调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徐珂}《清稗类钞·戏剧·徽调戏》:“{程長庚}亦挾技入都﹐於是始有徽調。”
徽車-汉语大词典
徽車
【1】饰有徽帜的车。《汉书·扬雄传上》:“徽車輕武,鴻絧緁獵。”{颜师古}注:“徽車,有徽幟之車也。”一说轻疾的车。《文选·扬雄<羽猎赋>》:“徽車輕武。”{李善}注引{晋灼}曰:“徽﹐疾貌也。”
徽績-汉语大词典
徽績
【1】伟绩。《宋书·殷景仁传》:“司空{文成公}{景仁}德量淹正﹐風識明允﹐徽績忠謨﹐夙達先照﹐惠政茂譽﹐實留民屬。”
徽風-汉语大词典
徽風
【1】好风﹐和风。{南朝} {宋}{何承天}《上<白鸠颂>表》:“徽風協律﹐甘液灑津。”【2】美好的风范。《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徽風遐被﹐盛業日新。”{南朝} {宋}{谢庄}《孝皇帝歌》:“德敷金石﹐道被管絃。有命既集﹐徽風永宣。”
徽芳-汉语大词典
徽芳
【1】盛德;美德。{南朝} {宋}{王韶之}《食举歌》之七:“鳴珩佩﹐觀典章﹐樂王度﹐説徽芳。”{南朝} {梁}{陆倕}《以诗代书别後寄赠》:“議曹坐朝罷﹐尺板嗣徽芳。”
徽真-汉语大词典
徽真
【1】美人的肖像。{宋}{秦观}《南乡子》词:“妙手寫徽真﹐水翦雙眸點絳脣。”
徽志-汉语大词典
徽志
【1】标志。{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乾隆}中﹐閎儒輩起﹐訓詁博辨﹐度越昔賢﹐别立徽志﹐號曰漢學。”{蔡元培}《美术的起源》:“初民美术的开始﹐差不多都含有一种实际上目的……尤如家族的徽志﹐平和会的歌舞﹐与社会结合﹐有重要的关系。”
徽烈-汉语大词典
徽烈
【1】宏业﹐伟业。{三国} {魏}{应璩}《与王将军书》:“雀鼠雖愚﹐猶知徽烈。”《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其間明聖相因﹐憂亂繼作﹐未有不委用賢士﹐親近正人﹐而能紹興其徽烈者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詩》緝《頌》﹐斧藻羣言。”
宏徽-汉语大词典
宏徽
【1】伟大的功德。{南朝} {宋}{谢灵运}《山居赋》:“指歲暮而歸休﹐詠宏徽於刊勒。”
宣徽院-汉语大词典
宣徽院
【1】官署名。{唐肃宗}以后设宣徽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中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饗供帐等事宜。后宦官势力渐大,位职亦尊。{五代}和{宋}以大臣充当,常以枢密院官兼任。{宋}南渡后废。{辽}﹑{金}﹑{元}亦置。{明}初改并其职掌于光禄寺。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宣徽-汉语大词典
宣徽
【1】宣徽院的简称。{唐}{白居易}《贺雨》诗:“宫女出{宣徽}﹐厩馬減{飛龍}。”{唐}{王建}《宫词》之五二:“别别教歌不出房﹐一聲一遍奏君王。再三博士留殘拍﹐索向{宣徽}作徹章。”{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某門中有樂史{楊志}﹐善琵琶。其姑尤更妙絶﹐姑本{宣徽}弟子﹐後放出宫﹐於{永穆觀}中住﹐自惜其藝﹐常畏人聞﹐每至夜方彈。{楊志}懇求教授﹐堅不允。”
弦徽-汉语大词典
弦徽
【1】琴弦与琴徽。借指丝弦乐器。{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释名》:“倉猝而作﹐立付弦徽者﹐仍與徒歌相仿。”
玉徽-汉语大词典
玉徽
【1】玉制的琴徽。亦为琴的美称。《梁书·文学传上·庾肩吾》:“故玉徽金銑﹐反爲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聽。”{宋}{陆游}《到家旬馀意味甚适戏书》诗:“石鼎颼飀閑煮茗﹐玉徽零落自修琴。”{唐}{宋之问}《放白鹇篇》诗:“玉徽閉匣留爲念﹐六翮開籠任爾飛。”
珠徽-汉语大词典
珠徽
【1】精美的琴徽。亦为琴的美称。{南朝} {梁}{江淹}《扇上綵画赋》:“玉琴兮珠徽﹐素女兮錦衣。”{清}{陈维崧}《沁园春·赠别芝鹿先生》词:“吾醉矣﹐纔一聲《河滿》﹐淚滴珠徽。”
琴徽-汉语大词典
琴徽
【1】琴上系弦之绳。《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唐}{颜师古}注:“徽﹐琴徽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揚雄傳》:‘高張急徽’。注﹐琴徽也。按:琴軫繫弦之繩﹐謂之徽。”{唐}{张祜}《乐静》诗:“發匣琴徽静﹐開缾酒味真。”{南朝}{陈後主}《三妇艳》诗:“小婦新粧冶﹐拂匣動琴徽。”【2】指琴弦音位的标志。即古琴面板左方的一排圆星点,用贝壳﹑磁或金属镶制而成。{明}{李东阳}《生日自述并答雅怀》诗:“家藏筆法猶存譜﹐手按琴徽錯記絃。”{宋}{梅尧臣}《送良玉上人还昆山》诗:“水煙晦琴徽﹐山月上巖屋。”
瑶徽-汉语大词典
瑶徽
【1】玉制的琴徽。徽,琴弦音位标志,多以金﹑玉或贝壳等制成。借指美琴。{明}{何景明}《十七夜月》诗之二:“燈前理鳴絃﹐瑶徽爲誰識。”{唐}{鱼玄机}逸句:“綺陌春望遠﹐瑶徽春興多。”{明}{高启}《燕歌行》:“欲寫憂思撫瑶徽﹐君今不在聽者稀。”
札蠧徽銷-汉语大词典
札蠧徽銷
【1】文稿蠹蚀,琴音沉寂。谓物在人亡。{唐}{符载}《祭外舅房州李使君文》:“公嘗好古﹐服膺儒藝﹐擅美素琴﹐騰芳草。洎拜靈座﹐清塵四蔽﹐札蠧徽銷﹐空知灑涕。”
校徽-汉语大词典
校徽
【1】学校师生员工佩带的标明校名的徽章。{茹志鹃}《鱼圩边》:“{二喜}胸前别了一个校徽﹐戴着红领巾﹐也走在里面。”
明徽-汉语大词典
明徽
【1】指明快的节拍。徽,古代琴面指示音节的标志。{唐}{李白}《幽涧泉》诗:“幽澗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張清。”{王琦}注:“琴之爲樂﹐絃合聲以作主﹐徽分律以配臣。古徽十有三﹐象十二月﹐其一象閏。”
永徽律-汉语大词典
永徽律
【1】{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的法典。计十二篇,五百条。全文保存于《唐律疏议》。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
流徽-汉语大词典
流徽
【1】流传的好名声。{王闿运}《<衡阳县志>序》:“流徽未湮﹐思追芳躅。”【2】琴的别称。{南朝} {梁}{张率}《相逢行》:“堂上撫流徽﹐雷罇朝夕施。”{清}{厉荃}《事物异名录·音乐·琴》:“《初學記》:‘堂上撫流徽。’按:流徽﹐謂琴也。”
清徽-汉语大词典
清徽
【1】清美的音声;高雅的谈吐。{宋}{司马光}《同范景仁寄修书诸同舍》诗:“願名思友操﹐播之清徽琴。”{清}{黄景仁}《咏怀》:“好風入懷抱﹐可以發清徽。”{晋}{潘尼}《答杨士安》诗:“俊德貽妙詩﹐敷藻發清徽。”【2】犹清操。{明}{归有光}《河南策问对二道》:“{深源}之清徽雅量﹐固自爲衆議所歸﹐而{桓温}尤忌之。”《晋书·宗室传论》:“〔{安平}〕清徽至範﹐爲{晉}宗英。”{唐}{钱起}《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诗:“{靖節}昔高尚﹐令孫嗣清徽。”
揚徽-汉语大词典
揚徽
亦作“[揚揮]”【1】挥动军旗。《文选·张衡<东京赋>》:“戎士介而揚揮﹐戴金鉦而建黄鉞。”{李善}注:“徽與揮古字通。”《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乃徇曰:‘揚徽者﹐公徒也。’”【2】喻征战。{章炳麟}《辨诗》:“銘者自名﹐器有題署﹐若士卒揚徽﹐死者題旌﹐下及楬木以記化居﹐落馬以示毛物﹐悉銘之屬。”
文徽-汉语大词典
文徽
【1】华美。{明}{何景明}《後白菊赋》:“被服文徽﹐皓繽紛兮;令儀襜襜﹐歛玉手兮。”
族徽-汉语大词典
族徽
【1】表示某个宗族或家族的标志。{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
急徽-汉语大词典
急徽
【1】拧紧琴徽。《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颜师古}注:“徽﹐琴徽也﹐所以表發撫抑之處。”
慎徽-汉语大词典
慎徽
【1】恭谨宣美。《陈书·高祖纪下》:“慎徽時序之世﹐變聲改物之辰。”{明}{方孝孺}《赠林士恭序》:“精微廣博﹐雖{堯帝}之平章百姓﹐{大舜}之慎徽五典﹐無以加之。”《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虞舜}之慎徽五典也﹐有若八元之忠肅恭懿宣慈惠和。”
懿徽-汉语大词典
懿徽
【1】美善。用以称颂妇德。《清史稿·礼志五》:“{雍正}初元﹐遂上尊諡﹐廟號{聖祖}。復諭:{太祖}﹑{太宗}﹑{世祖}三聖相承﹐功高德盛;{孝莊}﹑{孝康}﹑{孝惠}翼運啟期﹐懿徽流慶;宜並加諡﹐俾展孝思。”{清}{周亮工}《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自非秉懿徽之質﹐而深於聖賢之旨者﹐未易幾此也。”
相徽-汉语大词典
相徽
【1】谓同样美好。《文选·张衡<南都赋>》:“御房穆以華麗﹐連閣焕其相徽。”{李善}注:“相徽﹐言俱美。”
簪徽-汉语大词典
簪徽
【1】犹簪缨。亦借指仕宦。{唐}{陈子昂}《为司刑袁卿让官表》:“皆緣際會﹐昭遇盛明﹐謬得揚歷簪徽。”{宋}{王十朋}《次韵李刑曹病起书怀》之二:“漸喜蛛絲封藥裹﹐未容鶴髮上簪徽。”
袿徽-汉语大词典
袿徽
【1】古代妇女袿衣上所佩的香缨。《文选·张衡<思玄赋>》:“舒訬婧之纖兮﹐揚雜錯之袿徽。”{李善}注:“《釋名》曰:‘婦人上服謂之袿。’《爾雅》曰:‘婦人之徽謂之縭。’{郭璞}曰:‘即今香纓也。’”
英徽-汉语大词典
英徽
【1】指才德美好。亦指才德优异的人。{南朝} {宋}{谢惠连}《祭禹庙文》:“咨聖繼天﹐載誕英徽﹐克明克哲﹐知章知微。”【2】美好的乐音。{唐}{吕令问}《金茎赋》:“惟{漢}{武皇}﹐聖謨洋溢﹐英徽振於緜古﹐洪德協於元吉。”《南齐书·乐志》:“妙感崇深﹐英徽彌亮。”
絃徽-汉语大词典
絃徽
【1】一说琴弦和琴徽。《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絃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絃上聲!’”
纆徽-汉语大词典
纆徽
【1】犹徽纆。绳索。{清}{周亮工}《泪》诗之一:“纆徽連雨濕﹐薦草滴霜殘。”《汉书·游侠传·陈遵》:“〔瓶〕酒醪不入口﹐臧水滿懷﹐不得左右﹐牽於纆徽。”{颜师古}注:“纆徽﹐井索也。”{宋}{司马光}《又和并寄杨乐道》:“動爲纆徽牽﹐何當執壽巵。”【2】木工所用的绳墨。{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纆徽。”{朱熹}注:“纆徽謂木工所用之繩墨也。”
纓徽-汉语大词典
纓徽
【1】妇女所佩的香囊。《文选·嵇康<琴赋>》:“新衣翠粲﹐纓徽流芳。”{李善}注:“《爾雅》曰:‘婦人之徽謂之縭。’{郭璞}曰:‘今之香纓也。’”{南朝} {宋}{鲍照}《梦归乡》诗:“開奩奪香蘇﹐探袖解纓徽。”
軍徽-汉语大词典
軍徽
【1】军队的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徽是五角红星镶金黄色边,当中嵌金黄色的“八一”两字。京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乡亲们关怀我们情深百倍﹐百倍情深爱护这五星军徽。”
貞徽-汉语大词典
貞徽
【1】贞洁美善。{唐}{韩滉}《昭德皇后哀册文》:“坤厚載物﹐乾道由儀;成象大矣﹐貞徽纂之。”{唐}{韩休}《惠宣太子哀册文》:“夫行以諡尊﹐恩由禮盛﹐申備物以增飾﹐緬貞徽而獨映。”
重徽疊照-汉语大词典
重徽疊照
【1】犹济美。谓相继光耀。{明}{宋濂}《赠林经历赴武昌都卫任序》:“{艾軒}({林光朝})既没﹐其道一傳於{林文介公}{學可}﹐再傳於{陳文遠公}{元潔}﹐前承後引﹐重徽疊照﹐新學小生﹐咸有所師法。”{明}{宋濂}《普福法师天岸济公塔铭》:“唯穎悟之士洞察其唯(微)﹐不敢以臆説參合於其間﹐重徽疊照﹐雖百世而無弊可也。”
路徽-汉语大词典
路徽
【1】“铁路路徽”的简称。铁路企业使用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统一使用的路徽图案上部是人民的人字,下部是钢轨的横断面,合起来又为机车正面的轮廓,用以象征人民铁道。
郵徽-汉语大词典
郵徽
【1】旧时邮务所用徽章。旧式圆形,内绘一雁,后废。1931年,改定新式:圆形,白地﹑蓝边,中篆书正方红色邮字。凡涉邮务旗帜﹑车﹑船及员工帽章等均用之。
道徽-汉语大词典
道徽
【1】道行的旗帜﹑榜样。《世说新语·德行》“{桓常侍}聞人道{深公}者”{南朝}{梁}{刘孝标}注:“僧{法深}﹐不知其俗姓﹐蓋衣冠之胤也。道徽高扇﹐譽播{山}東。”
遺徽-汉语大词典
遺徽
【1】死者生前的美好德行。{宋}{岳珂}《愧郯录·追册后》:“是時﹐{郭后}正位中宫﹐{仁宗}追念遺徽﹐特崇位號。”
解徽-汉语大词典
解徽
【1】犹失调。《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舉脩網之絶紀﹐紐大音之解徽。”{吕延济}注:“解﹐失;徽﹐調也。”
長徽-汉语大词典
長徽
【1】长索。《文选·卢谌<赠刘琨>诗》:“長徽已纓﹐逝將徒舉。”{刘良}注:“徽﹐索也。”
金徽-汉语大词典
金徽
【1】指用金属镶制的琴面音位标识。{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蜀}中{雷氏}斵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2】借指琴。{明}{汤式}《一枝花·素兰》曲:“緯天經地{魯}{仲尼}﹐也將他演入金徽。”{清}{钮琇}《觚賸续编·越巢近体》:“幾時卧空谷﹐終日抱金徽。”{唐}{黄滔}《塞上》诗:“金徽互嗚咽﹐玉笛自凄清。”【3】琴上系弦之绳。{南朝}{梁元帝}《秋夜》诗:“金徽調玉軫﹐兹夕撫離鴻。”
鈿徽-汉语大词典
鈿徽
【1】镶嵌在七弦琴上用螺钿做的指示十三个音节的标志。引申为乐音。{宋}{贺铸}《河传》词:“玉指鈿徽﹐總是挑人心眼。恨隨紅蠟短。”
餘徽-汉语大词典
餘徽
【1】遗留下来的美德。《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遺烈。”{刘良}注:“徽﹐美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延熹}六年十二月﹐{雍丘}令{董生}﹐仰餘徽于千載﹐遵茂美于絶代。”{南朝} {梁}{沈约}《比丘尼僧敬法师碑》:“載刊貞軌﹐永播餘徽。”
風徽-汉语大词典
風徽
【1】风范,美德。{郭沫若}《新华颂·西伯利亚车中》:“壯懷激烈望南天﹐{黎利}風徽似昔年。”{明}{宋濂}《径山悦堂禅师四会语序》:“仰前哲之風徽﹐作後武之距度﹐究其遺轍﹐足證新功。”{南朝} {宋}{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綢繆結風徽﹐烟煴吐芳訊。”【2】谓以风范影响和传播。《魏书·李崇传》:“養黄髮以詢格言﹐育青襟而敷典式﹐用能享國長久﹐風徽萬祀者也。”【3】指文章的完美风格。《旧唐书·文苑传序》:“近代唯{沈隱侯}斟酌《二南》﹐剖陳三變﹐攄{雲}{淵}之抑鬱﹐振{潘}{陸}之風徽。”
音徽-汉语大词典
音徽
【1】指琴上供按弦时识音的标志。亦指琴或乐曲。{南朝} {梁}{刘孝标}《重答刘秣陵诏书》:“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南朝} {宋}{谢灵运}《君子有所思行》:“長夜恣酣飲﹐窮年弄音徽。”【2】美音;德音。《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風儀與秋月齊明﹐音徽與春雲等潤。”{李善}注:“音徽﹐即徽音也。”{张铣}注:“徽﹐美也。”【3】指音容。{唐}{刘禹锡}《彭阳唱和集引》:“今年公在{并州}﹐予守{吴門}﹐相去迥遠﹐而音徽如近。”【4】犹音讯;书信。《文选·陆机<拟庭中有奇树>诗》:“歡友蘭時往﹐迢迢匿音徽。”{李周翰}注:“音徽﹐言文章﹑書信。”{前蜀}{魏承班}《谒金门》词:“雁去音徽斷絶﹐有恨欲憑誰説。”{明}{汤显祖}《紫箫记·出山》:“十年來﹐{河}{隴}路斷﹐{松潘}圍逼﹐至今三君音徽斷絶。”
高徽-汉语大词典
高徽
【1】急促的调子。《文选·陆机<拟古诗·拟东城一何高>》:“長歌赴促節﹐哀響逐高徽。”{李周翰}注:“調急曰高﹐言歌之哀響逐琴調而急也。”《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牙}{曠}高徽﹐{義渠}哀激。”{吕延济}注:“{牙}﹐{伯牙}﹐善鼓琴;{曠}﹐{師曠}﹐樂官也。徽﹐調也。”
黄金徽-汉语大词典
黄金徽
【1】金饰的琴徽。借指琴。{唐}{刘禹锡}《裴祭酒尚书见示春归城南青松坞别墅寄王右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诗:“一聞丘中趣﹐再撫黄金徽。”
鴻徽-汉语大词典
鴻徽
【1】大美;大善。多指极为人称誉的美德善行。{唐}{阎随侯}《西岳望幸赋》:“邦國之鴻徽克播﹐帝王之盛事畢陳。”{南朝} {宋}{谢庄}《为八座江夏王请封禅表》:“鴻徽洽于海表﹐威稜震乎沙外。”{宋}{司马光}《光献慈圣太后挽辞》:“只應彤管在﹐萬古播鴻徽。”
黨徽-汉语大词典
黨徽
【1】表明某个政党的徽章。{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三八章:“帽子上缀着国民党党徽。”
黏徽-汉语大词典
黏徽
【1】指鱼落网中。《文选·潘岳<西征赋>》:“弛青鯤於網鉅﹐解頳鯉於黏徽。”{李善}注:“《説文》曰:‘黏﹐相着也。’……又曰:‘徽﹐大索也。’言魚黏於網﹐故曰黏徽也。”{吕向}注:“徽﹐綱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