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彰

彰(彰)是什么意思

  • 表彰←→惩罚 贬责-反义词词典

    表彰←→惩罚 贬责biǎozhāng-chéngfá biànzé

    【词性】:动

    表彰:表扬(伟大功绩,壮烈事迹等)。

    惩罚:严厉地处罚。

    贬责:指出过失,加以批评。

    【例】 节烈的人,既经表彰,自是品格最高。但圣贤虽人人可学,此事却有所不能。(鲁迅:《坟·我之节烈观》)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小学《语文》第八册《草船借箭》) 工厂发生火灾,保卫科长受到厂长的严厉贬责。

  • 批判←→表扬 表彰-反义词词典

    批判←→表扬 表彰pīpàn-biǎoyáng biǎozhāng

    【词性】:动

    批判:批评。

    表扬:(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

    表彰:表扬(伟大功绩、壮烈事迹等)。

    【例】 我以为文艺家在抗日问题上的联合是无条件的,只要他不是汉奸,愿意或赞成抗日,则不论叫哥哥妹妹,之乎者也,或鸳鸯蝴蝶都无妨。但在文学问题上我们仍可以互相批判。(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很好,他们一个超额百分之七,一个超额百分之四,厂里黑板报还表扬……(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所以,那时发表出来的文字,有被抽四次的可能,——现在有些人不在拼命表彰文天祥方孝孺么,幸而他们是宋明人,如果活到现在,他们的言行是谁也无从知道的。(鲁迅:《〈花边文学〉序言》)

  • 表彰-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表彰biǎozhāng

    对伟大的功绩或壮烈的事迹进行表扬——惩罚、惩治(表彰有功人员,~犯罪分子。)

  • 昭彰-古语词今用词典

    昭彰zhāozhāng

    也作“昭章”。

    显明、显著。汉平帝元始四年,王莽位至上公,功德辉煌。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列侯诸大臣以德盛者位高,功大者赏厚为由,奏请加赏王莽九命之赐。元始五年五月,太皇太后亲诏封王莽,盛赞王莽辅佐的功德:兴复礼仪,敬奉神祗,顺应四时,天下和睦,四海敬慕。“昭章先帝之元功,明著祖宗之令德”。(使先帝功德得以显著,祖宗的美德得以光大。)于是加赏九命之赐,供文武之职,荣耀宠幸,上延及于先祖。王莽叩头再拜称谢。(《汉书·王莽传上》)

    今沿用本义。

    《集萃》:“最近两天还有逮捕南京民政立法委员的事件,这是事实昭彰,应该严禁发生。”《龙门阵》:“中实则作《程十七郎歌为穆庵作》以美之,歌曰:‘文正忠烈千古业,皆自艰苦卓绝出,功名富贵视遭逢,勉子文章与道德。’歌辞跌宕昭彰。”

  • 章 彰-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章 彰

    [章zhāng 彰zhāng]

    同 ①显著,明显的意思。《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有的想求得好名声,反而得不到;有的想掩盖,反而名声显著)《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东方朔《七谏·沉江》:“夷吾忠而名彰”。 ②显示,宣扬,使显著。《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以章臣安之罪,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教复有邪僻倍畔之意。”(臣安:指淮南王刘安。倍畔:背叛)诸葛亮《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③表彰,表扬。《商君书·说民》:“章善则过匿”。(过:过失。匿:掩盖)《尚书·毕命》:“彰善瘅恶”。(瘅:憎恨)

    辨 “章”、“彰”,本是古今字,两汉以前二字在“显著”、“显示”、“表扬”的意义上通用,汉代以后,这些意义多用“彰”表示,一般不用“章”,如“表彰”、“欲盖弥彰”等。

    “章”的义项比“彰”丰富得多。“彰”只做形容词、动词,而“章”还可以做名词,表示“音乐的一曲”、“文章或作品的一篇”,以及“规章”、“奏章”、“印章”、“花纹”等义项。

  • 表扬 表彰 赞扬-近义词应用词典

    表扬 表彰 赞扬

    表扬 biǎoyáng 表彰 biǎozhāng 赞扬 zànyáng

    【表扬】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如:

    1.对于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该给以表扬和奖励。

    【表彰】表扬(伟大功绩、壮烈事迹等)。如:

    2.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为了表彰罗盛教烈士,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且追授他“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

    【赞扬】称赞表扬。如:

    3.北京天文台在贺信里赞扬他:工作做得很好,为祖国争了光!

    辨析:它们都是褒义词。三者之间,“表彰”一般指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或个人的表扬,语义最重,“表扬”其次,“赞扬”较轻。

  • 彰-古文观止词典

    彰zhāng

    【词性】:动词

    表明,显扬(4)。《诸葛亮前出师表》:以彰其慢。——公布他们的过错。《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没有人为他做先导,虽有美德也不会显扬。《义田记》:彰君之赐乎?——还是显示君主的赏赐呢?

  • 彰-古文观止词典

    彰zhāng

    【词性】:形容词

    明显,彰著(2)。《伯夷列传》:得夫子而名益彰。——得到孔子赞扬,他们的名声就更加显明。《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富人得势后会更加显耀。

  • 彰明较著-古文观止词典

    彰明较著zhāng míng jiào zhù

    极其明显(1)。《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这是突出的极其明显的事例。

  • 奸臣生逆子--天理昭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奸臣生逆子--天理昭彰

    【释义】:

    歇后语。奸臣生出不孝之子,是上天报应分明。《荡寇志》八一:原来蔡攸素日深恨他父亲久占相位,更恨着姊姊、姊夫,待自己淡薄,所以把这话来唬吓他老子。俗语说得好:奸臣生逆子--天理昭彰。那蔡京果然惶惧。

  • 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释义】:

    昭彰:明显。意谓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一点不差。□《朱子语类·论语》:伊川有天理昭彰语。《初刻拍案惊奇》一三:他两个刻薄了这一生,自己的父母也不能勾近他一文钱钞,思量积攒来传授子孙为永远之计。谁知家私付之乌有,并自己也无葬身之所。要见天理昭彰,报应不爽。《白牡丹》二三:今番被杀,却来怨我,真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我好快活也!

    ⊙天理昭彰,鬼神鉴察

    《施公案》六:刘永,你昧他这些银子,你已欺心。并不想天理昭彰,鬼神鉴察。

  • 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

    【释义】:

    儿子不谈论父亲的过失,臣子不暴露君王的过恶。指为亲者尊者讳。《封神演义》六八:臣闻“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故父有诤子,君有诤臣,只闻以德而感君,未闻以下而伐上者。

    ⊙子不言父过

    《封神演义》六〇:殷洪乃纣王之子,怎的反助武王。古云:“子不言父过”。况敢从反叛而弑父哉。

    ⊙子不言父之过

    《镜花缘》六六:固云“子不言父之过”,然阿父不辨贤愚,不以祖业为重,甥亦久已寒心。

  • 无事不彰,无言不显-佛源语词词典

    无事不彰,无言不显

    任何事情只要做了,它就会被人知晓;任何言语只要说了,它就会被人了解。事情和言语没有显露不出来、表现不出来的。《五灯会元·卷十·天台德韶国师》:“大道廓然,讵齐今古。无名无相,是法是修。良由法界无边,心亦无际。无事不彰,无言不显。”

  • 彰-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彰zhāng

    ①文采华美。《尚书·伊训》:“嘉言孔~。”(孔:很。)②显明,显著。《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周处》:“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邪?”使动用法,使显明。诸葛亮《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其咎。”③表彰。《孟子·告子下》:“尊贤育才,以~有德。”

    【彰明】显明。元稹《进田弘正碑文状》:“不隐实功,不为溢美,文虽朴野,事颇~。”

    【彰彰】显著。《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其德~若斯,岂可忘乎?”(斯:此。)

    【彰著】显著。《后汉书·来歙传》:“忧国忘家,忠孝~。”

  • 表彰-现代汉语大词典

    表彰biǎo zhāng

    【释义】:

    表扬(功绩、事迹等)。鲁迅《〈花边文学〉序言》:“现在有些人不在拼命表彰文天祥方孝孺么,幸而他们是宋明人,如果活在现在,他们的言行是谁也无从知道的。”

  • 众目昭彰-现代汉语大词典

    众目昭彰zhòng mù zhāo zhāng

    【释义】:

    指众人看得清清楚楚。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

  • 彰-现代汉语大词典

    彰zhāng

    【释义】:

    ①明显;显著。如:欲盖弥彰;相得益彰。②表扬;显扬。如:表彰;褒彰。

  • 彰明-现代汉语大词典

    彰明zhāng míng

    【释义】:

    显豁,明显。鲁迅《论睁了眼看》:“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关羽、岳飞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

  • 彰明昭著-现代汉语大词典

    彰明昭著zhāng míng zhāo zhù

    【释义】:

    同“彰明较著”。冯至《伍子胥》:“他们开始时,暗地里偷窃,随后就彰明昭著地任意抢夺。”

  • 彰明较著-现代汉语大词典

    彰明较著zhāng míng jiào zhù

    【释义】:

    形容非常显明。鲁迅《这个与那个》:“古来就这样,所谓读书人,对于后起者却反而专用彰明较著的或改头换面的禁锢。”

  • 彰著-现代汉语大词典

    彰著zhāng zhù

    【释义】:

    明显;显著。李大钊《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中国古代用贝为货币的遗迹,尤其彰著。”

  • 彰彰-现代汉语大词典

    彰彰zhāng zhāng

    【释义】:

    昭著;明显。邹韬奋《法西斯作风的罪恶》:“材料丰富,一言难尽,彰彰在人耳目。”

  • 昭彰-现代汉语大词典

    昭彰zhāo zhāng

    【释义】:

    昭著;显著。郭沫若《洪波曲》:“这一对暴发的大总统和副总统,昭彰的报应出现了。”

  • 欲盖弥彰-现代汉语大词典

    欲盖弥彰yù gài mí zhāng

    【释义】:

    想掩盖过失或坏事的真相,结果却暴露得更加明显。如:他贪污了那么多公款,却在大会上大谈廉洁,真是欲盖弥彰!

  • 相得益彰-现代汉语大词典

    相得益彰xiāng dé yì zhāng

    【释义】:

    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吴晗《社会贤达考》:“从这一历史故实看,作官和作隐士并不冲突,而且相得益彰。”

  • 不彰-汉语大词典

    不彰

    【1】不显。{汉}{张衡}《思玄赋》:“恐漸冉而無成兮﹐留則蔽而不彰。”{宋}{曾巩}《墨池记》:“墨池之上﹐今爲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若非隨人而施教之﹐則賢才亦以無學而自廢﹐以至於湮没而不彰。”

  • 表彰-汉语大词典

    表彰

    【1】显扬,表扬。《後汉书·光武帝纪下》:“{孝宣帝}每有嘉瑞﹐輒以改元﹐{神爵}﹑{五鳳}﹑{甘露}﹑{黄龍}﹐列爲年紀﹐蓋以感致神祇﹐表彰德信。”{鲁迅}《<花边文学>序言》:“现在有些人不在拼命表彰{文天祥}{方孝孺}么﹐幸而他们是{宋}{明}人﹐如果活在现在﹐他们的言行是谁也无从知道的。”{清}{严有禧}《漱华随笔·袁忠愍》:“官斯土者﹐誠能留心表彰﹑用以慰忠魂于地下。”《晋书·王异传》:“{導}德重勳高﹐孤所深倚﹐誠宜表彰殊禮。”【2】表达,表明。{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養成表彰正确思想之能力。”

  • 周彰-汉语大词典

    周彰

    【1】犹言遍扬,遍布。{南朝} {梁}{江淹}《丽色赋》:“紫帷鉿匝﹐翠屏環合﹐麝蜜周彰﹐燈爐重沓。”

  • 彣彰-汉语大词典

    彣彰

    【1】指华丽的辞藻。

  • 彰-汉语大词典

    《廣韻》諸良切,平陽,章。【1】文采美盛鲜明。《书·伊训》:“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晋}{张华}《晋四厢乐歌·食举东西厢乐诗》:“儀序既以時,禮文焕以彰。”【2】指盛,繁盛。{唐}{薛登}《论选举疏》:“貪仕之性彰,則廉潔之風薄。”{南朝 梁}{江淹}《萧骠骑祭石头战亡文》:“氣彰靡旗,情激亂轍。”【3】明显;显著。《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如:欲盖弥彰;相得益彰。【4】显扬;表彰。《孟子·告子下》:“尊賢育才,以彰有德。”《史记·孟尝君列传》:“上則爲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旧唐书·郭子仪传》:“聖旨微婉,慰諭綢繆,彰微臣一時之功,成子孫萬代之寶。”《书·盘庚上》:“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5】揭示;昭示。{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三》:“〔{孔光}〕有所奏言,輒削其草,以爲彰人主之過,以訐爲忠直,人臣之大罪也。”{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甲仗库火》:“瑣微之帛,固應自至,奈何彰困弱於四方?”【6】通“[障]”。阻挡。{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煢煢胤子,在在銜哀,身彰野火,心懼天雷。”

  • 彰敗-汉语大词典

    彰敗

    【1】揭破;败露。{宋}{欧阳修}《再根究蒋之奇弹疏札子》:“{之奇}所言﹐是臣閨門内事﹐{之奇}所得﹐必有從來﹐因何彰敗﹐必有蹤跡。”{宋}{何薳}《春渚纪闻·点铜成庚》:“出家兒豈當更學此﹐若一有彰敗﹐則所喪多矣。”

  • 彰彰-汉语大词典

    彰彰

    【1】昭著;明显。{邹韬奋}《法西斯作风的罪恶》:“材料丰富﹐一言难尽﹐彰彰在人耳目。”{唐}{司空图}《唐宣州王公行状》:“固已彰彰於四海﹐奚俟讚揚而後顯哉!”{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吾獲覆釜之書﹐得以除天下之災﹐令民歸於里閭﹐其德彰彰若斯﹐豈可忘乎?”《明史·单宇传》:“今上皇被留賊庭﹐令前赴{瓦剌}﹐化諭{也先}。誠能奉駕南還﹐庶見護國之力。不然﹐佛不足信彰彰矣。”

  • 彰露-汉语大词典

    彰露

    【1】显露;败露。《三国志·吴志·孙琳传》:“臣伏自省﹐才非幹國﹐因緣肺腑﹐位極人臣﹐傷錦敗駕﹐罪負彰露﹐尋愆惟闕﹐夙夜憂懼。”《元典章·刑部·回钱》:“員外郎{靳户}所犯事已彰露。”《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你懼怕{甄}家醜事彰露出來﹐鄉間不好聽﹐故此把不孝懼罪之話支吾過了﹐可是麽?”《魏书·刑罚志》:“寺謂犯罪逕彈後﹐使覆檢鞫證定刑﹐罪狀彰露﹐案署分昞﹐獄理是成。”

  • 彰顯-汉语大词典

    彰顯

    【1】指昭著的事实。《逸周书·克殷》:“{殷}末孫{受德}﹐迷先{成湯}之明﹐侮滅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彰顯聞於昊天上帝。”【2】显赫。{明}{颜广烈}《<颜氏家训>序》:“自是而後﹐歷{宋}而{元}﹐仕籍雖不乏﹐而彰顯不逮前﹐豈非《家訓》失傳之故歟?”

  • 彰宣-汉语大词典

    彰宣

    【1】显扬﹐宣示。{唐}{萧颖士}《江有归舟三章》诗序:“文也者﹐非云尚形似﹐牽比類﹐以局夫儷偶﹐放於奇靡﹐其於言也﹐必淺而乖矣。所務乎激揚雅訓﹐彰宣事實而已。”

  • 彰明較著-汉语大词典

    彰明較著

    【1】形容非常显明。《史记·伯夷列传》:“{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司马贞}索隐:“較﹐明也。”{章炳麟}《文学说例》:“其離合聚散﹐如是其彰較也。”{清}{侯方域}《朋党论下》:“視朝廷之上﹐小人既勝﹐而君子既敗﹐則陰陽消長之辨﹐亦甚彰明較著矣。”{孙中山}《敬告同乡书》:“可見彼輩所言保皇爲真保皇﹐所言革命爲假革命﹐已彰明較著矣。”亦省作“[彰較]”。

  • 彰揚-汉语大词典

    彰揚

    【1】宣扬;传扬。《水浒传》第一〇一回:“{王慶}一日喫得爛醉如泥﹐在本府正排軍{張斌}面前露出馬脚﹐遂將此事彰揚開去﹐不免吹在{童貫}耳朵裏。”《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又兼{狄}家的覓漢伙伴不曾分得銀錢的﹐心裏氣他不過﹐到處去彰揚。”

  • 彰偟-汉语大词典

    彰偟

    【1】惊悸惶惑貌。{晋}{葛洪}《抱朴子·正郭》:“蓋欲立朝則世已大亂﹐欲潛伏則悶而不堪﹐或躍則畏禍害﹐確爾則非所安﹐彰偟不定﹐載肥載臞。”

  • 彰明昭著-汉语大词典

    彰明昭著

    【1】犹彰明较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這箇名目﹐叫做‘賣瘋’﹐却是背着人在外面暗做的﹐没有彰明昭著在自己家裏做的。”{冯至}《伍子胥·昭关》:“他们开始时﹐暗地里偷窃﹐随后就彰明昭著地任意抢夺。”

  • 彰明-汉语大词典

    彰明

    【1】颁示;昭示。《司马法·仁本》:“其有失命亂常﹑背德逆天之時﹐而危有功之君﹐徧告于諸侯﹐彰明有罪。”{唐}{李翱}《论李尚书事状》:“雖有大罪﹐猶不忍彰明。”【2】显豁﹐明显。{唐} {元稹}《进田弘正碑文状》:“不隱實功﹐不爲溢美﹐文雖朴野﹐事頗彰明。”{鲁迅}《坟·论睁了眼看》:“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关羽}{岳飞}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

  • 彰聞-汉语大词典

    彰聞

    【1】广为传闻。{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四章:“{贵州}党争﹐事实彰闻。”{唐}{司空图}《卢公神道碑》:“若首唱其惡﹐彼畏彰聞﹐則懷疑蜂潰矣。”《书·泰誓中》:“朋家作仇﹐脅權相滅﹐無辜天﹐穢德彰聞。”

  • 彰癉-汉语大词典

    彰癉

    【1】见“彰善癉惡”。

  • 彰暴-汉语大词典

    彰暴

    【1】披露﹐揭示。《後汉书·徐璆传》:“{璆}到州﹐舉奏{忠}臧餘一億﹐使{冠軍縣}上簿詣大司農﹐以彰暴其事。”

  • 彰善癉惡-汉语大词典

    彰善癉惡

    【1】表彰美善﹐憎恨邪恶。《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孔}传:“言當識别頑民之善惡﹐表異其居里﹐明其爲善﹐病其爲惡﹐立其善風﹐揚其善聲。”{唐}{张九龄}《请诛禄山疏》:“苟彰癉失宜﹐尤難三軍立績。是以用命而成﹐固宜嘉勳;失律而逃﹐更當懲戒。”{唐}{刘知幾}《史通·曲笔》:“蓋史之爲用也﹐記功司過﹐彰善癉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作史者﹐法貴誅心﹐筆能鑄鐵﹐所以彰癉一字在所必争。”{清}{戴名世}《论说·史论》:“夫史者﹐所以紀政治典章﹐因革損益之故﹐與夫事之成敗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癉惡﹐而爲法戒於萬世。”亦省作“[彰癉]”。

  • 彰較-汉语大词典

    彰較

    【1】见“彰明較著”。

  • 彰赫-汉语大词典

    彰赫

    【1】谓真相毕露,十分明显。《宋书·王弘传》:“此事彰赫﹐曝之朝野﹐執憲蔑聞﹐群司循舊﹐國典既頽﹐所虧者重。”

  • 彰灼-汉语大词典

    彰灼

    【1】昭著﹐显明。{明}{冯梦龙}《智囊补·捷智·张浚》:“{湯}遣官發視﹐乃僞詔也﹐度不可宣﹐而事已彰灼。”《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事已彰灼﹐無所復疑﹐宜爲之備。”【2】指显赫。{唐}{郑亚}《<李文饶文集>序》:“每封功臣﹑建子弟﹐其辭多天子爲之。縱委於執翰者﹐亦非彰灼知名之士。”

  • 彰往考來-汉语大词典

    彰往考來

    【1】谓彰明往事﹐考察未来。语本《易·繫辞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載﹐是彰往也;來事豫占﹐是察來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來﹐觀察來事也。”{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若夫制作之文﹐所以彰往考來﹐情見乎辭。”

  • 彰施-汉语大词典

    彰施

    【1】明施。《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孔}传:“以五采明施于五色作尊卑之服。”{唐}{独孤及}《观世音菩萨等身绣像赞》:“乃彰施五色﹐以刺繡成文。”【2】鲜明地展现出来。{明}{宋濂}《画原》:“非書則無以紀載﹐非畫則無以彰施﹐斯二者其亦殊途而同歸乎?”

  • 彰驗-汉语大词典

    彰驗

    【1】指明确的证据。《晋书·陆云传》:“{雲}爲{孟玖}所怨﹐遠近莫不聞。今果見殺﹐罪無彰驗﹐將令羣心疑惑﹐竊爲明公惜之。”

  • 彰著-汉语大词典

    彰著

    【1】暴露,显露。《南史·范晔传》:“{義康}姦心釁跡﹐彰著遐邇﹐而至今無恙﹐臣竊惑焉。”【2】明显;显著。{李大钊}《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中国}古代用贝为货币的遗迹﹐尤其彰著。”{汉}{应劭}《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汝南}﹐中土大郡﹐方城四十﹐養老復敬﹐化之至。{延}姦舋彰著﹐無與比崇。”

  • 弘彰-汉语大词典

    弘彰

    【1】光大显扬。{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弘彰典式﹐克免危顛。”

  • 孔彰-汉语大词典

    孔彰

    【1】见“孔章”。

  • 明彰-汉语大词典

    明彰

    【1】明白;明显。《再生缘》第五二回:“艷冶妍辭情暗露﹐深憐厚愛意明彰。”《水浒传》第九十回:“今者拜辭還京﹐某等衆兄弟此去前程如何﹐萬望吾師明彰點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如今再説一個肆行不孝﹐到底不悛﹐明彰報應的。”

  • 昭彰-汉语大词典

    昭彰

    亦作“[昭章]”【1】昭著;显著。亦谓使彰明。{南朝} {梁}{萧统}《<陶渊明集>序》:“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衆類。”{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李听神道碑》:“{聽}父子爲{唐}名將﹐其勳業昭彰﹐故以碑考傳﹐少所差異。”{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六:“这一对暴发的大总统和副总统﹐昭彰的报应出现了。”《汉书·王莽传上》:“昭章先帝之文功﹐明著祖宗之令德。”{清}{林则徐}《会谕澳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夫殺人者死﹐天理昭彰﹐無論{中國}外夷﹐一命總須一抵。”【2】光耀。{南朝} {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章雲漢﹐暉麗日月。”{唐}{元稹}《郊天日五色祥云赋》:“昭章文物﹐皆摛錦之相連。”{前蜀}{杜光庭}《中元众修金箓斋词》:“昭彰帝紀﹐炳蔚人文。”

  • 涣彰-汉语大词典

    涣彰

    【1】显赫。涣,通“焕”。《隶释·汉戚伯著碑》:“位至屬國都尉﹑{京兆}府丞﹑{渤海}太守﹐功德涣彰。”

  • 欲蓋彌彰-汉语大词典

    欲蓋彌彰

    【1】谓想掩盖过失或坏事的真相﹐结果却暴露得更加明显。语本《左传·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章﹐同“彰”。{孙中山}《宣布粤变颠末表示统一意见宣言》:“觀其於{文}在軍艦時﹐所上手書﹐稱大總統如故﹐可證其欲蓋彌彰已。”{宋}{袁文}《瓮牖闲评》卷三:“余謂{絛}之言﹐正所謂欲蓋彌彰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陛下臨朝﹐常以至公爲言﹐退而行之﹐未免私僻。或畏人知﹐横加暴怒﹐欲蓋彌彰﹐竟有何益!”

  • 欲蓋而彰-汉语大词典

    欲蓋而彰

    【1】犹欲盖弥彰。{明}{刘基}《郁离子·玄豹》:“世人欲蓋而彰﹐欲抑而揚。”《隋书·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传序》:“昔{孔子}修《春秋》﹐而亂臣賊子知懼﹐抑使之求名不得﹐欲蓋而彰者也。”{唐}{刘知幾}《史通·申左》:“《春秋》之義也﹐欲蓋而彰﹐求名而亡﹐善人勸焉﹐淫人懼焉。”

  • 文彰-汉语大词典

    文彰

    【1】文章。《说文·彡部》:“彰﹐■彰也。”{段玉裁}注:“古人作■彰﹐今人作文章﹐非古也。”《隶释·汉酸枣令刘熊碑》:“動履規繩﹐文彰彪繽。”

  • 方道彰-汉语大词典

    方道彰

    【1】传说中风神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神鬼·风神》:“道經:風伯{方道彰}。”

  • 焕彰-汉语大词典

    焕彰

    【1】昭明;显著。{晋}{张华}《祖道赵王应诏》诗:“休寵曲錫﹐備物焕彰。”

  • 相得益彰-汉语大词典

    相得益彰

    【1】见“相得益章”。

  • 知微知彰-汉语大词典

    知微知彰

    【1】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徵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聖人知微知章﹐不可不慎。”{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九徵》:“聖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聖人﹐莫能兩遂。”《易·繫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孔颖达}疏:“凡事之理﹐從微以至彰﹐知幾之人既知其始﹐又知其末。”{南朝}{梁元帝}《法宝朕璧序》:“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將稱四七﹐如貔如虎。”亦作“[知微知章]”。

  • 疾風彰勁草-汉语大词典

    疾風彰勁草

    【1】犹言疾风知劲草。《晋书·宗室传论》:“洎{高貴}薨殂﹐則枕尸流慟;{陳留}就國﹐則拜辭隕涕。語曰‘疾風彰勁草’﹐{獻王}其有焉。”

  • 衆目昭彰-汉语大词典

    衆目昭彰

    【1】谓众人看得清清楚楚。《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不然時﹐今日天清日白﹐在你家裏搜出人腿來﹐衆目昭彰﹐一傳出去﹐不到得輕放過了你。”{茅盾}《子夜》四:“他和这{李四}原是不拘形迹的密友﹐但此时在众目昭彰的大街上﹐这{李四}竟拉拉扯扯直呼曰‘你’﹐简直好像已经和{曾沧海}平等了﹐这在常以‘鼎鼎望族’自夸的{曾沧海}委实是太难堪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

  • 跌宕昭彰-汉语大词典

    跌宕昭彰

    【1】谓文章的气势纵放不拘,文意鲜明。{清}{曾国藩}《邓湘皋先生墓表》:“然{磵東}持律矜嚴﹐體勢稍褊﹐先生則波瀾益壯﹐跌宕昭彰。”{南朝} {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羣﹐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衆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

  • 謬彰-汉语大词典

    謬彰

    【1】谓虚假地自我表彰。《文选·潘岳<关中诗>》:“虚皛{湳德}﹐謬彰{甲吉}。”{李善}注:“{湳}{甲}﹐二{羌}號也;{德}{吉}﹐其名也。言{觀}虚明誅二{羌}之功﹐此{觀}之過也。”一本作“繆彰”。

  • 辨彰-汉语大词典

    辨彰

    【1】见“辨章”。

  • 闇彰-汉语大词典

    闇彰

    【1】谓深远而彰著。语本《礼记·中庸》:“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唐}{白居易}《杨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將軍輔{秦}﹐武功抑揚。{孝簡}翊{魏}﹐文德闇彰。”

  • 顯彰-汉语大词典

    顯彰

    亦作“[顯章]”【1】显明彰著。章,通“彰”。《後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若淑媛謙順之人﹐則能依義以篤好﹐崇恩以結援﹐使徽美顯章﹐而瑕過隱塞。”《史记·太史公自序》:“不背{柯}盟﹐{桓公}以昌﹐九合諸侯﹐霸功顯彰。”【2】使显明彰著。《後汉书·祭遵传》:“論叙衆功﹐詳案《謚法》﹐以禮成之。顯章國家篤古之制﹐爲後嗣法。”《宋书·裴松之传》:“庶可以防遏無徵﹐顯彰茂實﹐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宋}{曾巩}《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校書郎{王安石}又序其詩﹐惟所必顯章於墓道之左者﹐其辭不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