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再三)是什么意思
再三-古汉语虚词词典
再三zài sān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多次施行或情况连续出现。义即“连续”、“多次”、“一再地”。“再四”义同。①再三问,不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对:回答。②再三戒之,令诵此言足矣。(《搜神记·费孝先》)——戒:告诫。诵:记住。③高悝家有鬼怪,言语呵叱,投掷内外,不见人形。或器物自行再三发火。(《搜神后记·幸灵》)——或:有时。发火:着火,起火。④张以手再三拍案曰:“勃公子,有案时,更知何道?”(《太平广记·嗤鄙二·韩琬》)⑤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稼轩长短句·洞仙歌》)⑥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句义:小臣我一再敦促良祐赶快来,〔可是〕他却至今不肯来。⑦宇文绶问道:“王吉,你早归了?”再四问他,不应。(《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再三-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再三zàisān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连续或多次发生、出现。作状语、补语。今语同,或可译为“连续”。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及内子与母弟叔孙,则不对。再三问,不对。(《春秋左传集解》册四页一五三一)
——臧昭伯问到家事,〔臧会〕全都回答了。问到妻子和弟弟叔孙,〔他〕却不回答。再三问他,仍不回答。(内子:古代丈夫对妻子的称呼。)
《古诗十九首·五》: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文选》中册页四一〇上)
——弹奏一下就连续咏叹,有着感叹不尽的哀伤。不是怜惜歌者的悲苦,只是感伤知音的稀少。(慷慨:感慨。)
马中锡《中山狼传》:丈人闻之,欷歔(xīxū)再三。(《东田文集》册二卷三页一〇〇)
——老人家听了叙述,连续叹息着。
再三-现代汉语大词典
再三zài sān
【释义】:
一次又一次。朱自清《背影》:“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再三再四-现代汉语大词典
再三再四zài sān zài sì
【释义】:
连续多次。丁玲《韦护》:“韦护再三再四观察她,有时觉得很接近,有时简直是太难捉摸了。”
再三再四-汉语大词典
再三再四
【1】连续多次。{元}{范康}《竹叶舟》第二折:“今日我這道友再三再四的度脱你出家﹐你則不省悟。”《水浒传》第六二回:“{宋江}殺羊宰馬﹐大排筵宴﹐請出{盧員外}來赴席﹐再三再四﹐謙讓在中間裏坐了。”{丁玲}《韦护》第二章三:“{韦护}再三再四观察她﹐有时觉得很接近﹐有时简直是太难捉摸了。”
再三-汉语大词典
再三
【1】犹言非常,极其。{唐}{刘知幾}《史通·本纪》:“{霸王}者﹐即當時諸侯﹐諸侯而稱本紀﹐求名責實﹐再三乖繆。”{清}{李渔}《奈何天·狡脱》:“未曾過門的時節﹐我替那女子十分擔憂﹐又與這村郎再三害怕﹐不知進門的時節﹐怎生吵鬧﹐何計調停。”【2】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易·蒙》:“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孔颖达}疏:“師若遲疑不定﹐或再或三﹐是褻瀆﹐瀆則不告。”《史记·孔子世家》:“〔{齊}〕陳女樂文馬於{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再三﹐將受。”{唐}{李白}《南阳送客》诗:“揮手再三别﹐臨岐空斷腸。”{朱自清}《背影》:“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老残游记》第二回:“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當晩設酒餞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