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吏)是什么意思
百姓←→官吏-反义词词典
百姓←→官吏bǎixìng-guānlì
【词性】:名
百姓:平民。
官吏: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
【例】 中州百姓都将他当成救星,编为歌谣,到处传唱。(姚雪垠:《李自成》) 〔二世〕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吏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吏才lì cái
【释义】:
亦称“吏材”。为政的才能。吏,治理;为官。《后汉书·崔寔传》:“明于政体,吏才有余。”《汉书·杜延年传》:“霍光秉政,以延年三公子吏材有余,补军司空。”
吏能-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吏能lì néng
【释义】:
犹“吏才”,即为政的才能。《后汉书·坚镡传》:“世祖讨河北,或荐镡者,因得召见。以其吏能,署主簿。”署,任命。《南史·孔琇之传》:“琇之有吏能,仕齐为吴令。”
吏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吏胥lì xū
【释义】:
亦作“胥吏”。旧指官府办理文书的小吏。唐·白居易《和微之除夜作》诗:“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胥吏、里保来征役钱。”
吏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吏役lì yì
【释义】:
胥吏和差役。唐·白居易《病假中南亭闲望》诗:“欹枕不视事,两日门掩关。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
吏皂-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吏皂lì zào
【释义】:
胥吏和差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日暮,并无音耗。吏皂皆疑,白令破扃而窥其室,室尽空,惟几榻犹存耳。”扃(jiōng),门。
胥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胥吏xū lì
【释义】: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以办理文书为主。唐·柳宗元《梓人传》:“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
宦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宦吏huàn lì
【释义】:
即宦官。《汉书·外戚传·孝成许皇后》:“宦吏忮佷,必欲自胜。”忮佷(zhìhěn),嫉忌狠毒。忮,嫉恨;佷,凶狠。颜师古注:“宦吏,奄人为皇后吏也。”
墨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墨吏mòlì
贪污的官吏——清官(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但肆意压榨百姓的墨吏仍然为数不少。)
官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官吏guānlì
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百姓(旧社会的官吏欺压~)、布衣(明代的朱梅渠虽然也算是个状元出身,但他终究没有成为朝廷的官吏,所以百姓叫他“~状元”。)
大吏-孙子兵法词典
大吏
【释义】:
军中小将。《地形篇》:“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曹操注:“大吏,小将也。”
吏-孙子兵法词典
吏lì
【释义】:
官吏;军官。《地形篇》:“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曹操注:“大吏,小将也。”
吏怒-孙子兵法词典
吏怒
【释义】:
官吏忿怒。《行军篇》:“吏怒者,倦也。”张预注:“政令不一,则人情倦,故吏多怒也。”
吏弱-孙子兵法词典
吏弱
【释义】:
官吏懦弱。《地形篇》:“卒强吏弱,曰弛。”杜牧注:“言卒伍豪强,将帅懦弱,不能驱率,故弛坼坏散也。”
吏强-孙子兵法词典
吏强
【释义】:
官吏强悍。《地形篇》:“吏强卒弱,曰陷。”张预注:“将吏刚勇欲战,而士卒素乏训练,不能齐勇同奋,苟用之,必陷于亡败。”
吏卒无常-孙子兵法词典
吏卒无常
【释义】:
部队编制变化无常。《地形篇》:“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张预注:“吏卒无常,谓将臣无久任也。”
卒强吏弱-孙子兵法词典
卒强吏弱
【释义】:
士卒强悍,官吏怯弱。《地形篇》:“卒强吏弱,曰弛。”何延锡注:“言卒伍豪强,将帅懦弱不能驱领,故弛坼坏散也。”
官 吏 宦 胥-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官 吏 宦 胥
[官guān 吏lì 宦huàn 胥xū]
同 官员,官吏,统治人者。
异 【官】 ①行政机关,官府。《墨子·尚贤中》:“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于万人之官”。《荀子·强国》:“贪吏乱之官”。(乱之官:乱于官府内) ②行政职务,官职。《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信其邻国,慎其官守。”(官、守:都指官职)《荀子·正论》:“量能而授官”。
③行政机关的首长,官员,官吏。《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国君死了,各部门的官员都全面负责他的职务而听从宰相三年)《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王充《论衡·明雩》:“百官共职于下”。
【吏】 ①春秋以前,大小官员都可以称为吏。《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周王使他属于三吏管辖。三吏:指三公,即司徒、司马、司空)《国语·周语上》:“百吏、庶民毕从”。(百吏:各种官吏) ②战国以后,一般指各级政府机构中从事具体工作的小官或吏卒。《史记·李斯列传》:“为郡小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宦】 ①帝王贵族的奴仆。《国语·越语上》:“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卑下地侍奉夫差,送去三百人给吴国当奴仆) ②被阉割失去性功能在宫廷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宦官”或“太监”。司马迁《报任安书》:“夫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宦竖”指宦官,“宦”、“竖”连用更表示卑贱。 ③指官职或官。李密《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本来希望官职显达,并不想显示自己有节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承籍有宦官”。(承继祖籍世世有做官的) ④做官。《韩非子·诡使》:“今士大夫不羞汙泥丑辱而宦”。
【胥】 小官吏,和“官”、“宦”差别较大。一般是指在官署里掌管案卷、办理文书事务的小官吏。柳宗元《梓人传》:“为乡师里胥”。(乡师:一乡之长。里胥:一里之长)方苞《狱中杂记》:“部中老胥,家藏伪章。”“胥”和“吏”有时连用称“胥吏”。《狱中杂记》:“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胥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
辨 先秦时期,“官”一般是指行政机关或职务,“吏”则专指官吏,相当于后代所谓“官”。《荀子》中多次提到“官人”,意思是政府里的人,“官”本身不是官员的意思。汉代以后,“官”有时指一般官员,“吏”则指低级官员。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得禄多的叫官,得禄少的叫吏。”如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剂:调剂,此指等差分别)有时“吏”虽也指称高级官员,但那是有条件的,如“封疆大吏”。而“官”也仍沿用行政职务的意义。
“宦”、“官”都可指官职或官,但“宦”的“奴仆”、“太监”义,“官”不具备。
卑吏-敬谦语小词典
卑吏bēilì
谦称。古代下级官吏用来对上司称自己。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九:“(高)锴俯首良久曰:‘然则略要见裴学士。’(裴)思谦曰:‘卑吏便是思谦。’”
也作〖卑职〗bēizhí 《儒林外史》五回:“汤知县又磕头说道:‘这事是卑吏不是。蒙大老爷保全,真乃天地父母之恩,此后知过必改。但大老爷审断明白了,这几个为头的人,还求大老爷发下卑县发落,赏卑吏一个脸面。’”
小吏-敬谦语小词典
小吏xiǎolì
谦称。古代官吏用来对人称自己。《水浒传》一八回:“宋江道:‘贱眼不识观察,少罪。小吏姓宋名江的便是。’”
长吏-古文观止词典
长吏zhǎng lì
【词性】:名词
指地位较高的官员或县级官吏(2)。《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县丞,长吏也。——县丞是长吏。《报刘一丈书》: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因此长官长久不喜欢我。
大吏-古文观止词典
大吏dà lì
【词性】:名词
大臣(1)。《张益州画像记》:惟朕一二大吏。——只要朕的一、两个大臣。
刀笔之吏-古文观止词典
刀笔之吏dāo bǐ zhī lì
办理文案的官吏(1)。《李陵答苏武书》: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谁还能屈身叩头,回到朝廷,让那些办理文案的官吏对我舞文弄墨呢?
法吏-古文观止词典
法吏fǎ lì
【词性】:名词
狱吏(1)。《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我本身又不是木石,单单与狱吏打交道。
官吏-古文观止词典
官吏guān lì
【词性】:名词
官员的通称(1)。《喜雨亭记》:官吏相与庆于庭。——官吏在官厅里一道庆贺。
吏-古文观止词典
吏lì
【词性】:名词
官吏。汉以前,大小官员都称吏,汉以后,吏一般指低级官员(51)。《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我听说官吏们商议驱逐客卿。《待漏院记》:群吏弄法。——官吏们弄权枉法。《泷冈阡表》: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母亲告诉我说:你的父亲做官,清廉而爱好施舍。
吏部-古文观止词典
吏部lì bù
【词性】:名词
官署名。掌管全国的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1)。《泷冈阡表》: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又过了十年,修做了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吏部郎中。
吏目-古文观止词典
吏目lì mù
【词性】:名词
掌收发文书的低级官员(3)。《瘗旅文》: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有一个吏目自称是从京城来的,不知道他的姓名。《瘗旅文》: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我说:“这一定是那个吏目死了,可怜啊!”《瘗旅文》: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听说你的官职是个吏目罢了,俸禄不满五斗米。
吏治-古文观止词典
吏治lì zhì
官吏治事的效果、成绩(2)。《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在那个时候,官吏治事的效果就如同抱薪救火,扬汤止沸一样。《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法网稀疏得可以漏掉一口吞下船的大鱼,可是官吏治事的成绩却蒸蒸日上。
委吏-古文观止词典
委吏wěi lì
【词性】:名词
官名。古时负责仓库保管、会计事务的小官(1)。《争臣论》: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孔子曾经当过管粮仓的小官。
小吏-古文观止词典
小吏xiǎo lì
【词性】:名词
自称的谦词(1)。《待漏院记》: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大理寺小吏王禹偁作了这篇文章。
胥吏-古文观止词典
胥吏xú lì
【词性】:名词
古代在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1)。《梓人传》:其下有胥吏。——在他们下面有胥吏。
狱吏-古文观止词典
狱吏yù lì
【词性】:名词
管理监牢的官吏(2)。《报任安书》: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看见狱吏就头撞着地,看见狱卒就心惊胆战。《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无极。——所以狱吏专干刻薄的事情,残酷地陷害没完没了。
酷吏列传序-古文观止词典
酷吏列传序
【原文出处】:史记
【说明】:
本文是《史记·酷吏列传》的序言。在文中,司马迁两用孔子和老子的话,说明为政之道在德不在刑,并以秦法苛严而“奸伪萌起”,汉治宽仁而“吏治烝烝”,两两相较,增强说服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篇传记及序言中,借论述“酷吏”,针砭时弊,流露出对汉武帝严刑峻法政策的不满。
【原文】: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斲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官向官,吏向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官向官,吏向吏
【释义】:
比喻同一类的人总是向着同一类的人。《施公案》一二七:内丁止步,又递过一阵眼色。遭栋虎一见满心欢喜。怎么说呢?从来官向官,吏向吏。
⊙官则为官,吏则为吏
《何典》九:他又有财有势,就使告到当官,少不得官则为官,吏则为吏,也打不出什么兴官司来。
官差吏差,来人不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官差吏差,来人不差
【释义】:
差:过错。谓即使官吏有差错,受命差遣执行的人没有责任,不应加以怪罪。《西游记》三:悟空道:“胡说!胡说!常言道:官差吏差,来人不差。你快取生死簿子来我看!”《初刻拍案惊奇》一一:好个杀人害命的儒家子弟!官差吏差,来人不差。你自到太爷面前去讲。《醒世姻缘传》八一:你且休说闲话。既告准了状,差人下来了,官差吏差,来人不差,这小婿混帐!你可算计该怎么款待,该怎么打发,挣头科脑,倒像待屙屎似的!叫人安桌儿,留二位爷坐。
⊙官差吏差,来人弗差
《何典》九:官差吏差,来人弗差。他们不过奉官差遣,打杀也觉冤哉枉也。
⊙官错吏错,来人不错
《十二楼·闻过楼》:差人道:“官错吏错,来人不错。你该点不该点,请到县里去说,与我无干。”
⊙千差万差,来人不差
《绘芳录》四:些须菲仪敬请收了买杯酒吃,俗说道,千差万差,来人不差。至于这件事是非曲直,自有公论,躲不了的。
官得其三,吏得其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官得其三,吏得其七
【释义】:
官府贪污受贿的钱财,官员得十分之三,吏役得十分之七。指吏役往往比官员更贪婪更凶狠。《西湖二集》三三:若要天下太平,必去贪官。贪官害民,必有羽翼,所谓官得其三,吏得其七也。欲去贪官,先清衙门中人役,所以待此辈不恕。
官看三日吏,吏看三日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官看三日吏,吏看三日官
【释义】:
新到官员和僚属之间要互相观察一段时间,彼此摸清对方底细之后,才敢放心行事。《型世言》三〇:但是官看三日吏,吏看三日官。官若不留些颜色,不开个空隙把他,他也不敢入凿。
光棍难逃滑吏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光棍难逃滑吏手
【释义】:
光棍:精明人,也指地痞、流氓。滑吏:狡猾的胥吏。再精明的人也逃不出滑吏的手心。形容衙门吏衙奸滑异常,一般人难以斗过他们。《冷眼观》六:大约光棍难逃滑吏手,他既有本领教导别人去拿钱,岂得没有计策替自己办事?
清官难出滑吏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清官难出滑吏手
【释义】:
廉洁的官员难免被奸滑的吏卒所蒙骗和捉弄。□清·汪辉祖《佐治药言》:谚云:“清官难逃滑吏。”盖官统群吏,而群吏各以其精力相与乘官之隙。官之为事其紧,势不能一一而察之。《何典》五:他做官虽是一清如水,只是才具浅短些。那伙提草鞋公人,见本官软弱,便都将嘴骗舌头的来弄怂他。……正是清官难出滑吏手。《贪欣误》六:吏书只要乘机进贡。皂快只要奉牌拘拿。欺诳百出,弄得那文案七颠八倒,哄得官府头昏眼恼。一晚退衙,气狠狠说:“清官难出滑吏手,我一人耳目,真是盘他不过,落得自己清银子,还替吏书趁去。”
☉清官难逃滑吏手
《续济公全传》一七二:俗说清官难逃滑吏手,这句话真正不舛!他可晓得我们还是照常吃饭睡觉。
☉清官出不得吏人手
《西湖二集》六:只因元朝法度废弛,尽委之于衙门人役;衙门人都以得财为事,子子孙孙蟠踞于其中。所以从来道:清官出不得吏人手。何况元朝昏乱之官,晓得衙门恁的来,前后左右尽为蒙蔽不过,只要瞒得堂上一人而已。
☉清官难逃法吏
《闽都别记》六八:贵道姑所说善恶皆由贿赂中消长,不错也。似有清官难逃法吏,怎处?还祈指教!
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释义】:
比喻即使是清官,也难免要受狡猾的下属蒙蔽。□清·汪辉祖《佐治药言》:谚云:“清官难逃滑吏。”《醒世恒言》二〇:官府看不过,开发义仓,赈济百姓……却又把米侵匿,一碗粥中,不上几颗米粒。还有把糠粃木屑搅和在内,凡吃的俱各呕吐,往往反速其死。上人只道百姓咸受其惠,那里晓得恁般弊窦,有名无实。正是: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警世通言》一五:那王英卷阄的时节,已做下暗号,金满第一个上去,拈时,却不是易如反掌!众人那知就里。正是: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刀笔吏-汉语惯用语辞典
刀笔吏dāo bǐ lì
指掌文案的官吏。《汉书·张汤传》“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谁晓得严律师是个刀笔吏,一定是绍兴师爷。”
吏-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吏lì
①先秦大小官员的通称。《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四》:“驱而之薛,使~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②秦汉以后专指官府中的胥吏和差役。《孔雀东南飞》:“府~默无声,再拜还入户。”宗臣《报刘一丈书》:“然后命~纳之。”
【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隋唐列为六部之首,掌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以后历代沿用。《明吏·海瑞传》:“将履新任,会高拱掌~,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吏议】官吏的拟议。李斯《谏逐客书》:“臣闻~逐客,窃以为过矣。”特指狱吏的判决。司马迁《报任安书》:“因为诬上,卒从~。”
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吏lì
【释义】:
①古代对官员的通称。如:长吏;酷吏;封疆大吏;贪官污吏。②指官府中没有品级的小官吏或差役。如:胥吏;吏役。
吏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吏役lì yì
【释义】:
官府中的胥吏和差役。鲁迅《沙》:“所以官僚虽然依靠朝廷,却并不忠于朝廷,吏役虽然依靠衙署,却并不爱护衙署。”
吏治-现代汉语大词典
吏治lì zhì
【释义】:
官吏的作风和治绩。欧阳山《三家巷》:“当下有人主张刷新吏治,有人主张改选国会。”
吏部-现代汉语大词典
吏部lì bù
【释义】:
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吏曹-现代汉语大词典
吏曹lì cáo
【释义】:
泛指官吏。许地山《凶手》:“我是个秀才,你是个吏曹,大哥是个财主。”
书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书吏shū lì
【释义】:
旧时承办文书的吏员。
刀笔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刀笔吏dāo bǐ lì
【释义】:
指讼师。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谁晓得严律师是个刀笔吏,一定是绍兴师爷。”
刑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刑吏xíng lì
【释义】:
行刑的吏卒。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犯人未到刑场,刑吏就从后脑一枪,结果了性命。”
俗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俗吏sú lì
【释义】:
才智凡庸的官吏。郭沫若《革命春秋》:“我看达夫的使命依然是做个文艺作家,与其为俗吏式的事务所纠缠,倒应该随时随地去丰富自己的作家的生命。”
警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吏jǐng lì
【释义】:
旧时指警察。叶圣陶《穷愁》:“未及庭户,警吏十数辈蜂拥而入。”
差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差吏chāi lì
【释义】:
旧时派遣执行某项任务的吏员。叶圣陶《火灾》:“欠了他的租,他就派差吏来叫去。”
小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吏xiǎo lì
【释义】:
旧称职位很低的官员或胥吏。茅盾《长途》:“京戏里面习见的一种宋明小吏的印象,几次的浮上心来。”
门生故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门生故吏mén shēng gù lì
【释义】:
指学生和旧日部属。章炳麟《革命道德说》:“时张之洞子为其父祝寿,京师门生故吏皆往拜。”
污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污吏wū lì
【释义】:
贪污受贿的官吏。凌力《星星草》:“捻子把大狱烧了,把欠租的,抗捐抗粮的,杀贪官污吏的,全都放了。”
滥官污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滥官污吏làn guān wū lì
【释义】:
贪污舞弊的官吏。田汉《关汉卿》:“你将那滥官污吏都杀坏,敕赐金牌势剑吹毛快,与一人分忧,万民除害。”
属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属吏shǔ lì
【释义】:
下属的官吏。如:甫上任,即与属吏约法三章。
官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官吏guān lì
【释义】:
官员。也为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寻邬调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产了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
贪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贪吏tān lì
【释义】:
贪污的官吏。陈夔龙《梦蕉亭杂记》:“霹雳一声,贪吏震慑。”
贪官污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贪官污吏tān guān wū lì
【释义】:
贪财纳贿的官吏。许地山《解放者》:“借着反清的名义,把方老爷当牛待遇,用绳穿着他的鼻子,身上挂着贪官污吏的罪状。”
税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税吏shuì lì
【释义】:
旧时的专职征收赋税的人员。鲁迅《上海通信》:“一个穿制服的,大概是税吏之流吧,突然将我的提篮拉住。”
虎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虎吏hǔ lì
【释义】:
凶残如虎的酷吏。鲁迅《偶成》:“‘酷刑’的发明和改良者,倒是虎吏和暴君,这是他们唯一的事业,而且也有工夫来考究。”
皂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皂吏zào lì
【释义】:
衙门里的差役。洪深《申屠氏》:“两个皂吏,剥去董昌上衣,捉住两臂。”
酷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酷吏kù lì
【释义】:
指滥用刑法残害人民的官吏。范文澜等《中国通史》:“酷吏滥杀无辜,到了群情过度紧张的时候,她(指武则天)也陆续杀一些酷吏来缓和形势。”
一行作吏-汉语大词典
一行作吏
【1】一经为官。{三国} {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遊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宋}{姜夔}《角招序》:“今予離憂﹐{商卿}一行作吏﹐殆無復此樂矣。”{清}{李渔}《慎鸾交·雪愤》:“作賦《西京》舊有才﹐一行作吏手慵擡。”{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余年十五六﹐即學爲詩……雖一行作吏﹐未遽廢也。”
下吏-汉语大词典
下吏
【1】交付司法官吏审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秦王}以爲然﹐下吏治{非}。”《汉书·朱建传》:“人或毁{辟陽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
三吏-汉语大词典
三吏
【1】即三公。《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於三吏。”{杜预}注:“三吏﹐三公也。三公者﹐天子之吏也。”{北齐}{杜弼}《檄梁文》:“位此三吏﹐邑啟千社。”【2】指三卿。《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執事之人﹐朝於大庭。”{孔晁}注:“三吏﹐三卿也。”【3】指{唐}{杜甫}的著名诗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文学史上与他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吏三别”。
三考吏-汉语大词典
三考吏
【1】具有三考资格的吏员。{明}代吏员三年一考绩,六年再考,九年考满,再经吏部考试,合格者可以授官。《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凡有錢能幹的﹐便到京中買個三考吏名色﹐鑽謀好地方去做佐貳官出來﹐俗名唤做‘飛過海’。”
才吏-汉语大词典
才吏
【1】有才干的官吏。{宋}{陆游}《题梁山军瑞丰亭》诗:“峽中地褊常苦貧﹐政令愈簡民愈淳。本來無事只畏擾﹐擾者才吏非庸人。”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贾奭著书仙去》:“〔{賈奭}〕爲人謹順少調﹐官{河南}尉﹐才吏也。”
下吏-汉语大词典
下吏
【1】低级官吏;属吏。《史记·循吏列传》:“官有貴賤﹐罰有輕重。下吏有過﹐非子之罪也。”《左传·哀公十五年》:“寡君使{蓋}備説﹐弔君之下吏。”{宋}{陆游}《谢梁右相启》:“伏念某鄉校孤生﹐京塵下吏。”
五吏-汉语大词典
五吏
【1】上古军队中的五种文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杜预}注:“五吏﹐文職﹐軍卿之屬官。”{杨伯峻}注:“五吏疑为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
世吏-汉语大词典
世吏
【1】世代为吏之人。《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孫新進年少者。”{颜师古}注:“言舊吏家子孫而其人後出求進﹐又年少也。”
吏-汉语大词典
吏
《廣韻》力置切,去志,來。【1】古代对官员的通称。《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於三吏。”{杜预}注:“三吏,三公也。三公者,天子之吏也。”《国语·周语上》:“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韦昭}注:“百吏,百官。”{唐}{白居易}《使官吏清廉策》:“臣聞爲國者,皆患吏之貪,而不知去貪之道也;皆欲吏之清,而不知致清之由也。”{宋}{曾巩}《邪溪谢雨文》:“吏能奉法令﹑治獄訟﹑督賦斂而已,導和氣,致豐年,則力不能德不及也。”【2】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爲府吏,守節情不移。”{唐}{杜甫}《石壕吏》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水浒传》第二二回:“原來故{宋}時,爲官容易,做吏最難。”【3】治理;为官。《汉书·王莽传下》:“夫吏者,理也。”{唐}{高適}《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诗:“吾友吏兹邑,亦嘗懷{宓公}。”{唐}{皎然}《桃花石枕歌送安吉康丞》诗:“君吏{桃州}尚奇跡,{桃州}採得桃花石。”【4】指使为官。《後汉书·逸民传·法真》:“若欲吏之,{真}將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
吏從-汉语大词典
吏從
【1】随从的士卒。{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六:“〔{吕獻可}〕自知不久于世。後{朱明}復見{吕}跨玉角青鹿于{湘江}道中﹐金甲吏從數百人。”
吏佐-汉语大词典
吏佐
【1】泛指将帅府中的幕僚人员。{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歲。服始除﹐{桓車騎}與送故文武别﹐因指語{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魏书·源怀传》:“邊隅事尠﹐實少畿服﹐請主帥吏佐五分減二。”
吏目-汉语大词典
吏目
【1】古官名。{元}于儒学提举司及各州设吏目为参佐官。{明}之翰林院﹑太常寺﹑太医院,留守﹑安抚﹑招讨﹑市舶﹑盐课诸司及都指挥司﹑各长官司﹑各千户所﹑各州均有设置。{清}唯太医院﹑五城兵马司及各州置之。其职除太医院吏目与医士类似外,其余或掌文书,或佐理刑狱及官署事务。《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新選{蘄州}吏目{隨太爺}特來稟見。”《红楼梦》第八三回:“{賈赦}道:‘方才風聞宫裏頭傳了一個太醫院御醫﹐兩個吏目去看病。’”
吏材-汉语大词典
吏材
【1】为政的才干。{宋}{张师正}《括异志·潘郎中》:“{潘郎中}{繼宗}﹐{清河}人﹐以明經發第﹐有吏材。”《汉书·杜延年传》:“{霍光}秉政﹐以{延年}三公子﹐吏材有餘﹐補軍司空。”
吏遯-汉语大词典
吏遯
【1】犹吏隱。{明}{许潮}《武陵春》:“近有君山父老﹑青谿道士﹑山中人﹑太上隱者﹑滄浪漁父﹐皆不著名於世﹐同處於此。蓋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輩又所謂玄遯者也。”详“吏隱”。
吏蠹-汉语大词典
吏蠹
【1】指吏胥的弊害。{宋}{叶適}《法度总论三·吏胥》:“今世吏胥之害﹐無問乎官之得其人與不得其人﹐而要以爲當革而已矣……京師綱紀之首﹐吏曹清﹐則諸司州縣之吏蠹亦必少異於今日。”
吏戎-汉语大词典
吏戎
【1】官吏和将士。{唐}{韩愈}《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嶪嶪{魏}土﹐嬰兒戲兵。吏戎愁毒﹐莫保腰頸。”
吏皁-汉语大词典
吏皁
【1】胥吏和差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日暮﹐並無音耗。吏皁皆疑﹐白令破扃而窺其室﹐室盡空﹐惟几榻猶存耳。”
吏部眠-汉语大词典
吏部眠
【1】《晋书·毕卓传》:“〔{卓}〕{太興}末,爲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盜飲之,爲掌酒者所縛,明旦視之,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后因谓饮酒废事为“吏部眠”。{唐}{杜甫}《游子》诗:“厭就{成都}卜﹐休爲{吏部}眠。”
吏能-汉语大词典
吏能
【1】为政的才能。《南史·孔琇之传》:“{琇之}有吏能﹐仕{齊}爲{吴}令。”《宋史·孝宗纪二》:“詔侍從﹑臺諫﹑兩省官舉任刑獄﹑錢穀及有智略吏能者各二人。”《後汉书·坚镡传》:“{世祖}討{河北}﹐或薦{鐔}者﹐因得召見。以其吏能﹐署主簿。”
吏職-汉语大词典
吏職
【1】指官职。《後汉书·马武传》:“有功﹐輒增邑賞﹐不任以吏職﹐故皆保其福禄﹐終無誅譴者。”【2】官吏的职责。《宋书·良吏传序》:“{高祖}起自匹庶﹐知民事艱難﹐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職。”《旧唐书·良吏传下·吕諲》:“{諲}性謹守﹐勤於吏職﹐雖同僚追賞﹐而塊然視事﹐不離案簿。”《汉书·薛宣传》:“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職﹐求其便安。”
吏道-汉语大词典
吏道
【1】作官的道路。{汉}{桓宽}《盐铁论·除狭》:“今吏道壅而不選﹐富者以財賈官﹐勇者以死射功。”《汉书·食货志下》:“有司請令民得買爵及贖禁錮免減罪……吏道雜而多端﹐則官職秏廢。”【2】为政之道。《旧唐书·姚崇传》:“{崇}獨當重任﹐明於吏道﹐斷割不滯。”《水浒传》第十八回:“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嘗决疑獄﹐{徐公}謝曰:‘始徒謂君儒者﹐乃精吏道如是邪!’”
吏氣-汉语大词典
吏氣
【1】官吏的气势。{唐}{柳宗元}《驳复雠议》:“若{元慶}之父﹐不陷於公罪﹐{師韞}之誅﹐獨以其私怨﹐奮其吏氣﹐虐於非辜。”
吏幹-汉语大词典
吏幹
亦作“[吏榦]”【1】为政的才干。《世说新语·文学》“{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刘孝标}注引《左思别传》:“{思}爲人無吏榦而有文才。”{宋}{苏辙}《荐林豫札子》:“右通直郎{林豫}﹐吏幹强敏﹐長於應變﹐所至可紀。”《隋书·郎茂传》:“{茂}性明敏﹐剖決無滯﹐當時以吏幹見稱。”
吏役-汉语大词典
吏役
【1】官府中的胥吏和差役。{唐}{白居易}《病假中南亭闲望》诗:“欹枕不視事﹐兩日門掩關。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閑。”{鲁迅}《南腔北调集·沙》:“所以官僚虽然依靠朝廷﹐却并不忠于朝廷﹐吏役虽然依靠衙署﹐却并不爱护衙署。”
吏法-汉语大词典
吏法
【1】官府的法令。{清}{唐孙华}《记里中事》诗:“但爲人窮輕性命﹐豈知吏法重催科。”
吏典-汉语大词典
吏典
【1】{元}﹑{明}﹑{清}府县的吏员。{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小的做個吏典﹐是衙門裏人﹐豈不知法度!”《清史稿·礼志十一》:“{順治}十八年﹐{世祖}崩……聽選官﹑監生﹑吏典﹑僧道﹐咸素服赴{順天府}署﹐朝夕哭臨三日。”《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衆皂隸們一齊上﹐把這老人拿下﹐打了十板。衆吏典都來討饒。”
吏議-汉语大词典
吏議
【1】谓官吏议事。《史记·李斯列传》:“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清}{龚自珍}《明良论四》:“聖天子赫然有意千載一時之治﹐删棄文法﹐捐除科條﹐裁損吏議﹐親總其大綱大紀﹐以進退一世。”【2】指司法官吏关于处分定罪的拟议。《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爲誣上﹐卒從吏議。”{李周翰}注:“有司以{遷}爲誣罔﹐天子終從獄吏之議。”{宋}{沈作喆}《寓简》卷五:“人有才能而無過﹐朝廷自應用之;若其實有可用之材﹐不幸陷於吏議深文者﹐不因事起之﹐則遂爲廢人矣。”《清史稿·礼志十二》:“{光緒}四年﹐{貴州}巡撫{黎培敬}爲已革總督{賀長齡}請諡。詔以易名之典﹐不容冒濫﹐嚴切申儆﹐且下{培敬}吏議。”
吏舍-汉语大词典
吏舍
【1】官吏居住或办公的房子。{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季王父{六合君}忤貴臣﹐死於吏舍﹐猶鞠其狀。”{宋}{洪迈}《夷坚丙志·青田小胥》:“{建炎}中﹐{青田}小胥{陳}某者﹐嘗上直﹐同輩三人皆竊出﹐陳素謹畏﹐獨卧吏舍。”《史记·曹相国世家》:“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
吏力-汉语大词典
吏力
【1】指胥吏和仆役。《宋书·蔡兴宗传》:“事平﹐封{興宗}{始昌縣伯}﹐食邑五百户﹐固讓不許﹐封{樂安縣伯}﹐邑三百户﹐國秩吏力﹐終以不受。”
吏理-汉语大词典
吏理
【1】指为政之道。{唐}{韩愈}《顺宗实录二》:“經術精深﹐可爲師法者;達於吏理﹐可使從政者﹐宜委常參官各舉各知。”{唐}{元稹}《李从易宗正丞制》:“以爾天屬謹良﹐修明吏理﹐檢身好學﹐有儒者法儀。”【2】指官吏理事的才能。《旧唐书·裴垍传》:“及作相之後﹐懇請旌别淑慝﹐杜絶蹊徑﹐齊整法度﹐考課吏理﹐皆蒙垂意聽納。”
吏額-汉语大词典
吏額
【1】官吏的员额。《宋史·职官志一》:“〔{元祐}〕四年﹐又别立吏額。”{宋}{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自官制以來﹐六曹﹑寺﹑監﹐吏額累經增添﹐人溢於事﹐實爲深弊。”
吏員-汉语大词典
吏員
【1】指地方官府中的小官。《後汉书·光武帝纪下》:“今百姓遭難﹐户口耗少﹐而縣官吏職所置尚繁﹐其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水浒传》第十八回:“茶博士指着道:‘今日直日的押司來也。’{何濤}看時﹐只見縣裏走出一個吏員來。”{清}{昭槤}《啸亭杂录·恶章攀桂》:“{淮揚道}{章攀桂}﹐以吏員起家。”【2】泛指大小官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吏員自佐史至丞相﹐十二萬二百八十五人。”
吏房-汉语大词典
吏房
【1】{唐}{宋}时中书省﹑门下省均设吏房。掌官吏任免﹑升降﹑赏罚及差官文书等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宋史·职官志一》。
吏垣-汉语大词典
吏垣
【1】指吏科。垣,官署的代称。{明}{沈德符}《野獲编·佞倖·佞人涕泣》:“二十年而{張江陵}柄政﹐給事{陳三謨}者﹐本{高新鄭}入室弟子﹐以郎署改至吏科都﹐比丁艱歸﹐出補﹐則{高}已敗﹐又爲{張}所愛﹐復補吏垣。”{明}{李清}《<三垣笔记>自序》:“壬午﹐蒙恩賜環﹐補吏垣。”
吏俸-汉语大词典
吏俸
【1】官吏的俸禄。{汉}{王符}《潜夫论·叙录》:“聖人養賢﹐以及萬民。先王之制﹐皆足代耕。增爵損禄﹐{必程}以傾。先益吏俸﹐乃可致平。”
吏禄-汉语大词典
吏禄
【1】官吏的俸禄。《汉书·王莽传中》:“〔{天鳳}三年〕五月﹐{莽}下吏禄制度……僚禄一歲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輔而爲萬斛云。”《史记·平準书》:“量吏禄﹐度官用﹐以賦於民。”【2】指吏禄制度。{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二》:“天下吏人﹐素無常禄﹐惟以受賕爲生﹐往往致富者﹐{熙寧}三年﹐始制天下吏禄﹐而設重法以絶請託之弊。”【3】官吏的禄位。{唐}{韩愈}《送牛堪序》:“登第於有司者﹐去民畝而就吏禄﹐由是進而累爲卿相者﹐常常有之。”
吏科-汉语大词典
吏科
【1】官署名。{明}{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属通政司,{清}属都察院。《明史·职官志三》:“吏科﹐凡吏部引選﹐則掌科同至御前請旨。外官領文憑﹐皆先赴科畫字。内外官考察自陳後﹐則與各科具奏。拾遺糾其不職者。”《清史稿·职官志二》:“吏科分稽銓衡﹐註銷吏部﹑{順天府}文卷。”
吏鬼-汉语大词典
吏鬼
【1】指祠官。古代掌管祭祀﹑祠庙的官员。{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闽鄞二庙》:“監修判官{周頡}及吏鬼{賴良}者白曰:‘土神廟貌已久﹐州人賴之﹐今既與院中無所妨﹐欲姑存之。’”
吏才-汉语大词典
吏才
【1】指有为政才能的人。{唐}{孙逖}《送靳十五侍御使蜀》诗:“天使出霜臺﹐行人擇吏才。”【2】为政的才能。《後汉书·崔寔传》:“明於政體﹐吏才有餘;論當世便事數十條﹐名曰《政論》。”《南齐书·明帝纪》:“帝明審有吏才﹐持法無所借﹐制御親幸﹐臣下肅清。”
吏習-汉语大词典
吏習
【1】谓官吏感到习惯。《史记·商君列传》:“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2】官场习俗。《宋史·度宗纪》:“比年吏習媮薄﹐人懷一切﹐計日待遷﹐事未克究﹐又望而之他。”
吏最-汉语大词典
吏最
【1】谓吏绩考核优异。《宋史·赵湘传》:“遷秘書省著作佐郎﹑知{新繁縣}。以吏最﹐命知{商州}﹐徙{隴州}﹑{興元府}﹐再遷太常博士。”{唐}{元稹}《裴注侍御史制》:“爾等或以吏最﹐或以學文……遇朝廷渴用之日﹐又安可迴惑顧慮於豪黠而姑以揖讓步趨之際爲塞職乎?”
吏胥-汉语大词典
吏胥
【1】旧时官府中的小吏。{唐}{白居易}《和微之除夜作》诗:“我統十郎官﹐君領百吏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桑麻失利﹐只得畜猪養雞﹐等候吏胥﹑里保來徵役錢。”{清}{龚自珍}《明良论四》:“律令者﹐吏胥之所守也……守律令而不敢變﹐吏胥之所以侍立而體卑也。”
吏門-汉语大词典
吏門
【1】仕宦门第。《南史·恩倖传·施文庆》:“家本吏門﹐至{文慶}好學﹐頗涉書史。”
吏秩-汉语大词典
吏秩
【1】官吏的俸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
吏卒-汉语大词典
吏卒
【1】官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下》:“又東涇{漢武帝}{茂陵}南……《漢武帝故事》曰:‘帝崩後見形﹐謂陵令{薛平}曰:吾雖失勢﹐猶爲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劍乎?’”《孙子·地形》:“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横﹐曰‘亂’。”【2】指胥吏与衙役。{三国} {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抱琴行吟﹐弋釣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史记·滑稽列传》:“〔{西門豹}〕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
吏節-汉语大词典
吏節
【1】官吏的节操。《梁书·止足传·陶季直》:“{季直}又請{儉}爲{淵}立碑﹐終始營護﹐甚有吏節﹐時人美之。”
吏勢-汉语大词典
吏勢
【1】官吏的势力。《汉书·食货志上》:“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
吏部-汉语大词典
吏部
【1】指{唐}{韩愈}。{韩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宋}{江端友}《韩碑》诗:“{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2】指{南朝}{齐}{谢朓}。{朓}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韓子蒼}言﹐{歐陽文忠公}寄{荆公}詩云:‘{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吏部﹐蓋謂《南史》:‘{謝朓}于{宋明帝}朝﹐爲尚書吏部郎﹐長五言詩。{沈约}嘗云:“二百年來﹐無此詩”’也。{文忠}之意﹐直使{謝朓}事。”【3】旧官制六部之一。{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吏體-汉语大词典
吏體
【1】官吏的风范。《汉书·景帝纪》:“車騎從者不稱其官衣服﹐下吏出入閭巷亡吏體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唐}{刘长卿}《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诗:“風謡傳吏體﹐雲物助兵威。”
吏家-汉语大词典
吏家
【1】官吏之家。《汉书·晁错传》:“{秦}始亂之時﹐吏之所先侵者﹐貧人賤民也;至其中節﹐所侵者富人吏家也。”《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府縣吏家子弟好遊敖﹐不以田作爲事﹐輒斥罷之。”
吏部郎-汉语大词典
吏部郎
【1】古官名。{东汉}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晋书·毕卓传》:“{太興}末﹐爲吏部郎。”《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上賞{謝朓}之功﹐遷尚書吏部郞。”{胡三省}注:“《唐六典》曰:吏部郞﹐職在選舉。{魏}{晉}用人﹐妙於時選﹐其諸曹郎功高者﹐遷吏部郎﹐歷代品秩皆高於諸曹郎。”
吏文-汉语大词典
吏文
【1】指官府文牍。{元}{李衎}《<宋景文公笔记>跋》:“骨字蓋‘撾’字﹐古作‘’﹐嘗飾以骨﹐故曰骨朶。後世吏文畧去‘艹’﹐又‘’‘朶’二聲相近﹐故譌爲‘朶’耳。”《新唐书·裴延龄传》:“{永貞}初﹐度支建言:‘{延齡}曩列别庫分藏正物﹐無實益而有吏文之煩。’乃詔復以還左藏。”
吏畢-汉语大词典
吏畢
【1】谓当差期滿。《汉书·霍光传》:“{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
吏牘-汉语大词典
吏牘
【1】公文。{清}{许承钦}《兵至》诗:“愛養天心嗇﹐誅求吏牘能。”{宋}{陆游}《秋怀》诗:“訟氓滿庭閙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
吏屬-汉语大词典
吏屬
【1】所管属的官吏;下属官吏。{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秦會之}跋《後山集》﹐謂{曾南豐}脩《英宗實録》﹐辟{陳無己}爲屬。{孫仲益}書數百字詆之﹐以爲無此事﹐{南豐}雖嘗預脩《英宗實録》﹐未久即去﹐且{南豐}自爲吏屬﹐烏有辟官之理。”{宋}{曾巩}《许懋两浙运副制》:“朕擇遣使者﹐分部而治﹐雖以將漕爲稱﹐然寔總民政之舉措﹐察吏屬之能否。”
吏人-汉语大词典
吏人
【1】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唐}{韩愈}《柳巷》诗:“吏人休報事﹐公作送春詩。”《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閻都督}〕分付吏人﹐觀其所作﹐可來報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閈閎﹐厚其牆垣﹐以無憂客使。”【2】泛指当官的人。{姚华}《论文後编》:“以視吏人言事﹐與學者論辨之作﹐務趨簡捷﹐取便成功者﹐事既不同﹐勢亦弗敵。”{唐}{岑参}《送李郎尉武康》诗:“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3】官吏与庶民。《後汉书·袁安传》:“除{陰平}長﹑{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愛之。”《後汉书·方术传上·任文公》:“五月一日﹐當有大水﹐其變已至﹐不可防救﹐宜令吏人豫爲其備。”
吏民-汉语大词典
吏民
【1】官吏与庶民。{清}{汪懋麟}《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吏民喧使節﹐湖海正秋天。”《汉书·武帝纪》:“其令州縣﹐察吏民有茂才異等﹐可爲將相及使絶國者。”《墨子·号令》:“敵人卒而至﹐嚴令吏民﹐無敢讙囂。”
吏事-汉语大词典
吏事
【1】政事,官务。《新唐书·封伦传》:“{虞世基}得幸{煬帝}﹐然不悉吏事﹐處可失宜。”{清}{姚鼐}《中宪大夫云南临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君厭吏事﹐遂不復就官。”《南齐书·倖臣传·刘系宗》:“{係宗}久在朝省﹐閑於職事。{明帝}曰:‘學士不堪治國﹐唯大讀書耳。一{劉係宗}足持如此輩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2】指刑狱之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高祖}爲布衣時﹐有吏事辟匿﹐{盧綰}常隨出入上下。”
吏隱-汉语大词典
吏隱
【1】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唐}{宋之问}《蓝田山庄》诗:“宦遊非吏隱﹐心事好幽偏。”{清}{陆以湉}《冷庐杂识·芗畇公挽联》:“鱣舍怡情﹐看三徑香多﹐省識人如菊淡;鯉庭侍養﹐悵六年吏隱﹐遽聞詩詠莪哀。”{唐}{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江州}左{匡廬}﹐右{江}{湖}﹐土高氣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隱者﹐捨此官何求焉?”{宋}{王禹偁}《游虎丘》诗:“我今方吏隱﹐心在雲水間。”【2】山名。一名{窪尊山}。在{浙江省}{缙云县}。{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吏隱山}﹐縣治東北﹐一名{窪尊山}﹐以{唐}縣令{李陽冰}名。”{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地上》:“{吏隱山}﹐在{雲}﹐縣令{李陽冰}退居于此山﹐創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陽冰}鑿石爲窪尊。”
吏用-汉语大词典
吏用
【1】犹吏才。《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原}將兵詣{洛陽}”{裴松之}注引{汉}{王粲}《英雄记》:“{原}({丁原})字{建陽}﹐本出自寒家﹐爲人粗略﹐有勇武……裁知書﹐少有吏用。”{唐}{韩愈}《送僧澄观》诗:“皆言{澄觀}雖僧徒﹐公才吏用當今無。”《陈书·任忠传》:“有{施文慶}者﹐{吴興}{烏程}人﹐起自微賤﹐有吏用﹐{後主}拔爲主書。”
吏巾-汉语大词典
吏巾
【1】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借指官职。{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三·洪遂初》:“不是青雲不致身﹐自嗟無學久因循。七年米帳今朝算﹐落得儒巾博吏巾。”
吏曹-汉语大词典
吏曹
【1】泛指官吏。{许地山}《凶手》第一幕:“我是个秀才﹐你是个吏曹﹐大哥是个财主。”{宋}{叶適}《法度总论三·吏胥》:“吏曹清則庶務舉。”【2】官署名。{东汉}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魏}{晋}以后改称吏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吏榦-汉语大词典
吏榦
【1】见“吏幹”。
吏讀式-汉语大词典
吏讀式
【1】{朝鲜}从七世纪{新罗}时代至二十世纪初{李朝}末年所用的一种汉语朝鲜语混合文字。形式上都是汉字,文句中实词多用汉语,虚词多用朝鲜语(以汉字记音),句法从朝鲜语。{{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大约在{唐朝}建国前﹐{新罗}即开始使用{汉}字记录本族语言﹐称为‘吏读式’。{唐}时﹐{薛聪}以吏读式译{中国}经书为{新罗}语﹐儒学流传得以更加便利。”
吏方-汉语大词典
吏方
【1】为政的方略。{宋}{秦观}《人材策》:“經術藝文﹐吏方將畧﹐有一卓然過人數等而不能飾小行﹑矜小廉以自託於閭里﹐此奇材者也。”{宋}{曾巩}《韩晋卿莫君陈刑部郎中制》:“爾曉達吏方﹐宜在兹任。”
吏兵-汉语大词典
吏兵
【1】官兵。《後汉书·董卓传》:“〔{卓}〕從中郎將{張奂}爲軍司馬﹐共擊{漢陽}叛{羌}﹐破之﹐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曰:‘爲者則己﹐有者則士。’乃悉分與吏兵﹐無所留。”{宋}{苏辙}《病中贾大夫相访》诗之二:“慙愧病夫無氣力﹐隔牆空聽吏兵譁。”【2】犹言部属,仆从。{唐}{张籍}《送吴鍊师归王屋》诗:“煉成雲母休炊爨﹐已得雷公當吏兵。”
吏治-汉语大词典
吏治
【1】官吏的作风和治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我便和他談些官場事情﹐問些{蘇州}吏治。”{唐}{张籍}《祭退之》诗:“學無不該貫﹐吏治得其方。”{欧阳山}《三家巷》四:“当下有人主张刷新吏治﹐有人主张改选国会。”《史记·酷吏列传序》:“{漢}興﹐破觚而爲圜﹐斲雕而爲朴﹐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
吏士-汉语大词典
吏士
【1】泛指官府属吏。《东观汉记·邓禹传》:“時百姓饑﹐人相食……軍士悉以果實爲糧﹐吏士散已盡﹐{禹}獨與二十四騎指{雒陽}。”{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又分割租秩以供奉吏士﹐給如二君焉。”{汉}{王充}《论衡·佚文》:“上書陳便宜﹐奏記薦吏士﹐一則爲身﹐二則爲人。”【2】犹言官兵。《六韬·教战》:“將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變法。”{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又{操}軍吏士﹐其可戰者﹐皆出自{幽}{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吏課-汉语大词典
吏課
【1】对官吏政绩的考核。{宋}{欧阳修}《吉州学记》:“於是詔書屢下﹐勸農桑﹐責吏課﹐舉賢才。”
吏政-汉语大词典
吏政
【1】犹政事。{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二十:“{美孺}資和易﹐與人言如恐傷之。至臨吏政﹐是非毅然不可奪﹐君子人也。”【2】官吏的政绩。《宋书·裴松之传》:“今使兼散騎常侍{渝}等申令四方﹐周行郡邑……觀察吏政﹐訪求民隱﹐旌舉操行﹐存問所疾。”
吏術-汉语大词典
吏術
【1】为政的方法。《陈书·孝行传·殷不佞》:“〔{不佞}〕好讀書﹐尤長吏術。”《新唐书·毕諴传》:“{諴}於吏術尤所長。”{宋}{秦观}《代谢中书舍人启》:“自非詞章妙絶﹐吏術精通﹐何以特被選揚﹐預從班於仗内﹐遂叨任使﹐專外制於筆端。”
吏饕-汉语大词典
吏饕
【1】指贪官。{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正误·饕餮》:“{晉侯}被兵之後﹐復用吏饕。謂吏之貪財者也。”【2】指官吏的贪欲。{宋}{黄庭坚}《送刘士彦赴福建转运判官》诗:“維{閩}七聚落﹐惸獨困吏饕。”
吏書-汉语大词典
吏書
【1】官府的文书。《三国志·吴志·丁奉传》:“{孫休}即位﹐與{張布}謀﹐欲誅{孫綝}﹐{布}曰:‘{丁奉}雖不能吏書﹐而計略過人﹐能斷大事。’”【2】指秘书之类人员。{吴晗}《反对繁文》:“第三要亲自动手﹐要官自作稿﹐不可假手吏书。”【3】指吏部尚书。{明}{沈德符}《野獲编·佞倖·佞人涕泣》:“其({汪鋐})長西臺位統均﹐又以吏書兼兵書﹐皆{永嘉}力也。”
川吏-汉语大词典
川吏
【1】掌管水路的官吏。{南朝} {宋}{鲍照}《石帆铭》:“青山斷河﹐后父沉軀﹐川吏掌津﹐敢告訪途。”
主吏-汉语大词典
主吏
【1】{秦}{汉}郡县地方官的属吏。{清}{洪颐煊}《读书丛录·都吏》:“{漢}制太守屬官……内事考課遷除﹐皆功曹主之﹐故稱主吏。”《史记·高祖本纪》:“{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爲主吏﹐主進。”{裴骃}集解引{孟康}曰:“主吏﹐功曹也。”
承吏-汉语大词典
承吏
【1】属吏。承,通“丞”。《管子·问》:“官承吏之無田餼而徒理事者幾何人。”{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云:“承吏﹐當作‘丞吏’。”《北史·庾业延传》:“{鄴}舊有園池﹐時果初熟﹐承吏送之﹐岳不受。”{岳}﹐{业延}赐名。
承符吏-汉语大词典
承符吏
【1】{唐}代州府户曹的小吏。掌文书往返﹑民刑案件的通知诸事。{唐}{李翱}《卢司录墓志》:“及爲司録﹐始就官﹐承符吏請曰:‘前例﹐某人等十五人合錢二千﹐僦人與司録養馬﹐敢請命。’”
十吏札-汉语大词典
十吏札
【1】须十名书吏缮写的文稿。语出《後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塗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后多用作女子博学强记之典。{明}{李东阳}《断弦曲》:“生書五經碑﹐死給十吏札;阿女有父能﹐八分乃遺法。”
卑吏-汉语大词典
卑吏
【1】旧时下级官吏面对上级官长时的自谦之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恶得及第》:“{思謙}({裴思謙})曰:‘卑吏便是{思謙}。’詞貌堂堂﹐{鍇}({高鍇})見之改容﹐不得已遂禮之矣。”
人吏-汉语大词典
人吏
【1】特指下级官吏。{唐}{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人吏目不識‘鄉飲酒’之禮﹐耳未嘗聞《鹿鳴》之歌。”【2】官吏。《韩诗外传》卷五:“據法守職而不敢爲非者﹐人吏也。”【3】百姓与吏胥。{唐}{岑参}《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诗:“神仙吏姓{梅}﹐人吏待君來。”{唐}{韩愈}《顺宗实录一》:“勇於殺害﹐人吏不聊生。”
什吏-汉语大词典
什吏
【1】指古代军队编制中的什长。《左传·襄公十三年》:“新軍無帥﹐{晉侯}難其人﹐使其什吏率其卒乘官屬﹐以從於下軍﹐禮也。”{孔颖达}疏:“什吏﹐謂十人長也。”
仙吏-汉语大词典
仙吏
【1】仙界﹑天庭的职事人员。《西游记》第五回:“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晩伏侍﹐〔{大聖}〕祇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萦﹐自由自在。”《西游记》第五回:“祇見{蟠桃園}土地﹑力士同{齊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裏把門。”{明}{陈梦璧}《寻幽珠玑岩饮甘泉》诗:“幾許鮫人泣得出﹐但憑仙吏袖將歸。”
佐吏-汉语大词典
佐吏
【1】指古代地方长官的僚属。《晋书·王濬传》:“{邈}乃大会佐吏。”《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沖}對佐吏歎曰:‘{謝安石}有廟堂之量!’”{胡三省}注:“諸藩府參佐爲佐吏。”《南史·宋武帝纪上》:“義軍初剋京城﹐{脩}司馬{刁弘}率文武佐吏來赴。”【2】即佐史。《後汉书·城阳恭王刘祉传》:“詔{零陵郡}奉祠{節侯}﹑{戴侯}廟﹐以四時及臘歲五祠焉。置嗇夫﹑佐吏各一人。”{王先谦}集解引{刘攽}云:“案《後漢志》:縣小吏有嗇夫﹐有佐史﹐則此吏字當作史也。”{朱起凤}《辞通》“佐史﹑佐吏﹑佑吏”条按:“史﹑吏古通用。”
作吏-汉语大词典
作吏
【1】谓担任官职。{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遊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唐}{高適}《封丘县》诗:“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可作吏風塵下。”
俗吏-汉语大词典
俗吏
【1】才智凡庸的官吏。{汉}{贾谊}《治安策》:“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爲也。俗吏之所務﹐在于刀筆筐篋﹐而不知大體。”{郭沫若}《革命春秋·归去来·达夫的来访》:“我看{达夫}的使命依然是做个文艺作家﹐与其为俗吏式的事务所纠缠﹐倒应该随时随地去丰富自己的作家的生命。”《汉书·兒宽传》:“異日﹐{湯}見上。問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誰爲之者?’{湯}言{兒寬}。”{清}{钱谦益}《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爾爲郡一出於仁人﹑學士之爲﹐而絶去鄙儒﹑俗吏之習﹐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倉吏-汉语大词典
倉吏
【1】官仓中的胥吏。《史记·货殖列传》:“{宣曲任氏}之先﹐爲{督道}倉吏。”
候吏-汉语大词典
候吏
【1】多指驿吏。{宋}{苏轼}《次韵子由送赵归觐钱塘遂赴永嘉》:“候吏來迎客﹐{吴}音已帶鄉。”{唐}{刘禹锡}《秋日送客至潜水驿》诗:“候吏立沙際﹐田家連竹溪。”【2】即候人。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姦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臣居{齊}薦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爲縣令﹐一人爲候吏。及臣得罪……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不止。”
健吏-汉语大词典
健吏
【1】精干的官吏。《晋书·张载传》:“設使{秦}﹑{莽}修三王之法﹐時致隆平﹐則{漢祖}﹐{泗上}之健吏;{光武}﹐{舂陵}之俠客耳。”{清}{昭槤}《啸亭续录·百菊溪制府》:“向來海上諸雄所以能肆掠者﹐蓋因督臣懦弱﹐不敢卒攖其鋒﹐今{百公}健吏﹐反前所爲﹐必欲盡殄滅其黨類以報天子。”{宋}{彭乘}《续墨客挥犀·王告好学有文》:“{廬山}{簡寂觀}道士{王告}﹐好學有文……後歸貫登科﹐爲健吏。”
假吏-汉语大词典
假吏
【1】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汉书·苏武传》:“{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及募士斥候百餘人俱。”{颜师古}注:“假吏﹐猶言兼吏也﹐時權爲使之吏﹐若今之差人充使典矣。”《仪礼·士冠礼》“有司如主人服”{汉}{郑玄}注:“有司﹐羣吏有事者﹐謂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府史以下也﹐今時卒吏及假吏是也。”《太平广记》卷二五六《苏芸》:“{嶺}表多假吏﹐而里巷目爲使君﹐而貧窶徒行者甚衆。”
傲吏-汉语大词典
傲吏
【1】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晋}{郭璞}《游仙》诗:“{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宋}{陆游}《上虞逆旅见旧题岁月感怀》诗:“{漆園}傲吏猶非達﹐物我區區豈足齊。”{明}{陈子龙}《种柳篇》诗:“{彭澤}漫能稱傲吏﹐陽關無處寄悲歌。”{唐}{郎士元}《送元诜还丹阳别业》诗:“已知成傲吏﹐復見解朝衣。”
傳吏-汉语大词典
傳吏
【1】传舍的官吏。《後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乃自稱{邯鄲}使者﹐入傳舍。傳吏方進食﹐從者飢﹐争奪之。”{唐}{柳宗元}《馆驿使壁记》:“傳吏奉符而閲其數﹐縣吏執牘而書其物。”
僚吏-汉语大词典
僚吏
【1】属吏;属官。{清}{龚自珍}《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以上三難﹐送難者皆天下黠猾游説﹐而貌爲老成迂拙者也。{粤}省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紳士中未必無之﹐宜殺一儆百。”{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雄}之僚吏尤之曰:‘{萊公}尚氣﹐奈何以此勝之!’”《周书·齐炀王宪传论》:“昔{張耳}﹑{陳餘}賓客厮役﹐所居皆取卿相。而{齊}之文武僚吏﹐其後亦多至台牧。異世同符﹐可謂賢矣。”
儒吏-汉语大词典
儒吏
【1】儒生出身的吏员。《汉书·朱博传》:“文學儒吏時有奏記稱説云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舊言食穀者﹐部吏所致﹐侵漁百姓﹐則蟲食穀。蟲身黑頭赤﹐武吏也;頭黑身赤﹐儒吏也。”
儲吏-汉语大词典
儲吏
【1】佐贰之吏。《文选·左思<魏都赋>》:“亞以柱後﹐執法内侍﹐符節謁者﹐典璽儲吏。”{李周翰}注:“典璽儲吏﹐掌天子印璽。”
典吏-汉语大词典
典吏
【1】主管的官吏。{唐}{陈子昂}《上蜀川安危事》:“{蜀}中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實緣官人貪暴﹐不奉國法;典吏遊容﹐因此侵漁。”【2】吏员的通称。{清}代司﹑道﹑府﹑厅﹑州﹑县的吏员都叫典吏。见《清会典·吏部·文选清吏司一》“八曰吏”注。
充吏-汉语大词典
充吏
【1】旧谓在衙门内供职。《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有個房分兄弟﹐行三﹐人都叫他{潘三爺}﹐現在布政司裏充吏。”
凡吏-汉语大词典
凡吏
【1】一般差役。《汉书·酷吏传·尹赏》:“盡力有效者﹐因親用之爲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姦惡;甚於凡吏。”【2】平庸官吏。{宋}{秦观}《官制上》:“館閣者﹐圖書之府﹐長育英材之地也……故士非學術藝文屹然爲一時之望者莫得而居之﹐可謂天下之妙選矣。今中材凡吏一爲大臣之所論薦﹐則皆得居其位。”
亭吏-汉语大词典
亭吏
【1】亭长。{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褚公}〕投{錢唐亭}住……亭吏驅公移牛屋下。”{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節使殺亭吏﹐捕之恐無因。”《後汉书·百官志五》“亭有亭長”{刘昭}注引{汉}{应劭}《风俗通》:“亭吏舊名負弩﹐改爲長﹐或謂亭父。”
冥吏-汉语大词典
冥吏
【1】阴间的官吏。{明}{沈德符}《野獲编·鬼怪·穆象元判冥》:“少時爲諸生﹐被召爲冥吏﹐每以夜分入幽府决事。”{宋}{苏轼}《仇池笔记·陈昱被冥吏误追》:“有人自孔擲一物﹐至地化爲人﹐乃其亡姊也。攜其手﹐自孔中出。曰:‘冥吏追汝﹐使我先。’見吏在旁﹐昏黑如夜。”
卹吏-汉语大词典
卹吏
【1】皇帝赐给功臣的吏员。《宋书·沈庆之传》:“於是與{柳元景}並依{晉}{密陵侯}{鄭袤}故事﹐朝會{慶之}位次司空﹐{元景}在從公之上﹐給卹吏五十人﹐門施行馬。”
刀筆吏-汉语大词典
刀筆吏
亦省作“[刀筆]”【1】指掌文案的官吏。《战国策·秦策五》:“臣少爲{秦}刀筆﹐以官長而守小官﹐未嘗爲兵首。”《汉书·张汤传》:“{湯}無尺寸之功﹐起刀筆吏﹐陛下幸致位三公﹐無以塞責。”{金}{王若虚}《臣事实办》:“{蕭何}治{未央宫}事﹐論者不一……彼以刀筆吏監土木功﹐不能無過制者。”{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牛馬風塵﹐暫屈何憂﹐刀筆吏丞相根由;人笑駡﹐我不羞。”【2】指讼师。《扬州评话选·凤雏理事》:“{耒阳县}地方虽小﹐刀笔不少﹐有人做状词试验{庞先生}的堂断如何。”{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十:“谁晓得{严律师}是个刀笔吏﹐一定是{绍兴}师爷。”
刑吏-汉语大词典
刑吏
【1】行刑的吏卒。{鲁迅}《华盖集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犯人未到刑场﹐刑吏就从后脑一枪﹐结果了性命。”
刻木爲吏-汉语大词典
刻木爲吏
【1】相传上古时,画地为牢,用木头雕成狱吏,作为刑威的象征。《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語曰:‘畫地爲獄﹐議不入;刻木爲吏﹐期不對。’”{颜师古}注:“畫獄﹐木吏﹐尚不入對﹐況真實乎!”《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畫地爲牢﹐刻木爲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刻吏-汉语大词典
刻吏
【1】酷吏。{宋}{秦观}《国论》:“屏棄姦臣﹐投竄刻吏。”
削木爲吏-汉语大词典
削木爲吏
【1】犹言刻木为吏。《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畫地爲牢勢不入﹐削木爲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
劇吏-汉语大词典
劇吏
【1】官府中处理烦剧事务的属吏。{唐}{韩愈}《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觀察使使劇吏案簿書﹐十日不得毫毛罪。”《类说》卷二一引《汉武帝故事》:“上謂妄言﹐欲誅之﹐{仲舒}懼﹐補劇吏以自效﹐乃用爲軍侯。”
廷吏-汉语大词典
廷吏
【1】朝廷的官吏。《韩非子·八奸》:“大臣廷吏﹐人主之所與度計也。”
平吏-汉语大词典
平吏
【1】公正的官吏。《管子·明法解》:“平吏之治官也﹐行法而無私﹐則姦臣不得其利焉。”
幹吏-汉语大词典
幹吏
【1】本指古代一种地位低下的官吏。亦泛指负责具体事务或办事老练的官吏。{汉}{王充}《论衡·程材》:“朝廷之人也﹐幼为幹吏﹐以朝廷爲田畝﹐以刀筆爲耒耜﹐以文書爲農業﹐猶家人子弟﹐生長宅中﹐其知曲折﹐愈于賓客也。”《魏书·任城王澄传》:“時雖有幹吏﹐去榜亦遠。”
差吏-汉语大词典
差吏
【1】旧时派遣执行某项任务的吏员。{叶圣陶}《火灾·晓行》:“欠了他的租﹐他就派差吏来叫去。”{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浄]没奈何﹐你且權充個賫表官罷……[副浄换差吏服色介]。”
堂吏-汉语大词典
堂吏
【1】{唐}{宋}时中书省的办事吏员。原自中央各机构抽补。{宋太祖}以其擅中书事权,多生弊端,改令吏部于士人中选授。{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始以京朝官充任。《宋史·王旦传》:“{旦}被責﹐第拜謝﹐堂吏皆見罰。”
堠吏-汉语大词典
堠吏
【1】谓关卡馆驿的小吏。{宋}{梅尧臣}《送李殿丞通判处州》诗:“沙頭有堠吏﹐惴立板方斂。”
墨吏-汉语大词典
墨吏
【1】贪官污吏。{清}{赵翼}《谒补山制府奉呈》诗:“令肅百城無墨吏﹐官高一品尚書生。”《明史·魏观陶垕仲等传赞》:“{太祖}起閭右﹐稔墨吏爲民害﹐嘗以極刑處之。”
封疆大吏-汉语大词典
封疆大吏
亦作“[封疆大員]”亦作“[封疆大臣]”【1】{明}代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和{清}代的总督﹑巡抚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类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故称。《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連升帶保﹐不到二十年工夫﹐居然做到封疆大吏﹐在{湖北}巡撫任上﹐也足足有了三個年頭。”{马其昶}《<濂亭集>序》:“朝廷置封疆大臣﹐率取材{曾}門。”《明史·兵志二》:“當是時﹐都指揮使與布﹑按並稱三司﹐爲封疆大吏。”{吴晗}《况钟和周忱》:“{周忱}从公元一四三〇年任{江南}巡抚﹐一直到一四五一年﹐前后共二十一年﹐是{明朝}任期最长的封疆大员。”
專吏-汉语大词典
專吏
【1】专权的官吏。《三国志·魏志·蒋济传》:“當今柱石之士雖少﹐至於行稱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職﹐可并驅策﹐不使聖明之朝有專吏之名也。”
導吏-汉语大词典
導吏
【1】担任前导的小吏。{唐}{岑参}《送颜平原》诗:“海風掣金戟﹐導吏呼鳴騶。”
大吏-汉语大词典
大吏
【1】指部将。《孙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曹操}注:“大吏﹐小將也。”【2】大臣;大官。《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諫者以爲誹謗﹐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宋}{苏洵}《上皇帝书》:“惟其大吏無所屬﹐而莫爲之長也﹐則課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課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齊。”【3】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清}{薛福成}《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駱公}督{四川}﹐凡{滇}﹑{黔}﹑{陝}﹑{甘}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諮之。”
天吏-汉语大词典
天吏
【1】奉天命治民的人。《孟子·公孙丑上》:“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赵岐}注:“天吏者﹐天使之也。爲政當爲天所使﹐誅伐無道﹐故謂之天吏也。”{唐}{皮日休}《手箴》:“身高道端﹐毫直國史。敬之戒之﹐俟爲天吏。”{宋}{陈师道}《理究》:“賢而在下﹐謂之天民;賢而在上﹐謂之天吏。{孟子}所謂天之降大任者也。”【2】天子的官吏。《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孔}传:“天王之吏爲過惡之德﹐其傷害天下甚于火之害玉。”
就吏-汉语大词典
就吏
【1】谓接受吏人逮捕。《汉书·萧望之传》:“{萧太傅}素剛﹐安肯就吏?”【2】就任官吏。《晋书·阮籍传》:“於是鄉親共喻之﹐乃就吏。”
小吏-汉语大词典
小吏
【1】职位很低的官员。{宋}{梅尧臣}《李廷老祠部寄荆柑子》诗:“踏雪衝風馳小吏﹐帶霜連葉寄黄柑。”{三国} {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可令憙事小吏﹐諷而誦之。”{茅盾}《长途》一:“京戏里面习见的一种{宋}{明}小吏的印象﹐几次的浮上心来。”《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時﹐爲郡小吏。”
少吏-汉语大词典
少吏
【1】小吏。{汉}代特指低于县丞﹑县尉的三老﹑亭长等。《汉书·武帝纪》:“少吏犯禁。”{颜师古}注引{文颖}曰:“少吏﹐小吏也。”
司吏-汉语大词典
司吏
【1】负责办理文书的小吏。{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老夫上任三個日頭﹐今日陞廳﹐坐起早衙﹐怎生不見掌案當該司吏。”
司職吏-汉语大词典
司職吏
【1】犹乘田。主管牧场的小官。《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爲{季氏}史﹐料量平;嘗爲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爲司空。”
命吏-汉语大词典
命吏
【1】犹命官。{唐}{韩愈}《鳄鱼文》:“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宋}{曾巩}《菊曩二右班殿直制》:“夷獠背恩﹐賊殺命吏。”
善吏-汉语大词典
善吏
【1】良吏。《新唐书·令狐彰传》:“父{濞}﹐爲世善吏。”《史记·酷吏列传》:“{尹齊}木彊少文﹐豪惡吏伏匿﹐而善吏不能爲治。”《汉书·王商传》:“{肜}素善吏﹐宜以爲後。”
園吏-汉语大词典
園吏
【1】管理园囿的官吏。{唐}{杜甫}《园官送菜》诗:“園吏未足怪﹐世事固堪論。”【2】指{庄子}。因其曾为{漆园}吏,故以园吏称之。{唐}{岑文本}《龙门山三龛记》:“八儒三墨之所稱﹐其人填邱壠;{柱史}﹑{園吏}之所述﹐其旨猶糠粃矣。”按﹐柱史﹐指{老子}﹐{老子}曾官{周}柱下史。
帳下吏-汉语大词典
帳下吏
亦称“[帳前吏]”【1】军中官佐。因行军多居帐中,故称。《三国演义》第五回:“有一個{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曹操}。又有一個{山陽}{鉅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操}皆留爲帳前吏。”《三国志·魏志·乐进传》:“容貌短小﹐以膽烈從{太祖}﹐爲帳下吏。”
市吏-汉语大词典
市吏
【1】管理市场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上》:“〔太宰〕因召市吏而誚之曰:‘市門之外何多牛屎?’”《汉书·尹翁归传》:“是時大將軍{霍光}秉政﹐諸{霍}在{平陽}﹐奴客持刀兵入市鬭變﹐吏不能禁﹐及{翁歸}爲市吏﹐莫敢犯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妾〕遂來{揚子}姨﹐夜至逆旅﹐市吏子{王惟舉}乘醉將逼辱。”
師吏-汉语大词典
師吏
【1】军吏。《吕氏春秋·为欲》:“{晉文公}伐{原}﹐與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謀士言曰﹐{原}將下矣﹐師吏請待之。”
帳前吏-汉语大词典
帳前吏
【1】见“帳下吏”。
幕吏-汉语大词典
幕吏
【1】泛指属吏。{唐}{元稹}《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守臣嬰疾﹐幕吏擅權。”《旧唐书·崔胤传》:“近省{全忠}章表﹐兼遣幕吏敷陳﹐言宰臣繼飛密緘﹐促其兵士西上。”
山吏部-汉语大词典
山吏部
【1】{晋}{山涛}为吏部尚书,善甄拔人才。后以“山吏部”借称善于甄拔人才之官。{唐}{李白}《送杨少府赴选》诗:“爾見{山吏部}﹐當應無陸沉。”{唐}{高適}《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公才{山吏部}﹐書癖{杜荆州}。”
山吏-汉语大词典
山吏
【1】偏僻地区的小吏。{宋}{梅尧臣}《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出餞陪雙旆﹐方{蘄}歷廣鄽﹐始生山吏敬﹐頗釋利途邅。”{唐}{项斯}《送顾少府》诗:“漁舟縣前泊﹐山吏日高衙。”
行吏-汉语大词典
行吏
【1】谓出使。{唐}{陶翰}《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西華}﹐乃觀三峯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