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乂)是什么意思
俊乂-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俊乂jùn yì
【释义】:
亦作“儁乂”、“俊艾”。才德出众的人。《书·皋陶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翕(xī),合,和顺。《孔传》:“谓天子如此,则俊德治能之士并在官。”孔颖达疏:“乂,训为‘治’,故云‘治能’。”马、王、郑皆云:“才德过千人者为俊,百人者为乂。”《汉书·王褒传》:“故世平主圣,俊乂将自至。”宋·苏轼《赐户部侍郎赵瞻陈乞便郡不允诏》:“朕褒显耆旧,取其宿望;养育俊乂,待其成材。”
乂-古文观止词典
乂yì
【词性】:动词
安定(2)。《争臣论》:人之不义。——百姓不安定。《象祠记》:《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义,不格奸。”——《尚书》不是说过吗:“用孝心使家庭和睦,长久地安定,不至于做坏事。”
乂-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乂ài
惩创。刘向《九叹·远游》:“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屡惩~而不移。”
另见yì。
乂-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乂yì
①割草。后来写作“刈”。引申为杀。《容斋三笔·舜事瞽叟》:“尧试舜之时,顽傲者既已格~矣。”(格:击。)②治理。《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战战惟恐不能~。”③安定。《史记·孝武本纪》:“天下~安。”《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庶类获~。”④才能出众的人。《尚书·皋陶谟》:“俊~在官。”
另见ài。
乂-现代汉语大词典
乂yì
【释义】:
①割草。②治理。③安定。如:乂安。
乂安-现代汉语大词典
乂安yì ān
【释义】:
太平;安定。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不待惩劝,而国义安。”
不乂-汉语大词典
不乂
【1】不能治事。《後汉书·五行志一》:“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刘昭}注引{郑玄}曰:“乂﹐治也。君言不從﹐則是不能治其事也。”《明史·汪若霖传》:“{若霖}上疏曰:‘臣稽《洪範傳》﹐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罰恒暘。’”
乂-汉语大词典
乂
《集韻》牛蓋切,去泰,疑。【1】惩戒。{汉}{刘向}《九叹·远游》:“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屢懲乂而不迻。”《後汉书·窦融传》:“其後{匈奴}懲乂,稀復侵寇。”{李贤}注:“懲,創也。《説文》云乂亦懲也。”
乂-汉语大词典
乂
《廣韻》魚肺切,去廢,疑。【1】割草。《说文·丿部》:“乂,芟草也。從丿從■相交。刈,乂或從刀。”《白雪遗音·马头调·奉劝爷们》:“馬號的差使,實難打發,動動就要乂。”【2】杀。{宋}{洪迈}《容斋三笔·舜事瞽叟》:“{堯}試{舜}之時,頑傲者既已格乂矣。”{清}{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三》“親親有術”:“{哀}元年《左傳》‘艾殺其民’,艾與乂刈同,是乂即殺也。”【3】治理。《书·尧典》:“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孔}传:“乂,治也。”《汉书·地理志上》:“{淮}{沂}其乂。”{颜师古}注:“{淮}{沂}二水已治。”《旧唐书·杜佑传》:“將施有政,用乂邦家。”{宋}{王禹偁}《省试三杰佐汉孰优论》:“粤自有天地,建國家,歷代已來,固非賢而不乂也。”【4】治疗。《埤雅·释草》:“艾可乂疾,久而彌善。”{清}{姚鼐}《孔信夫墓志铭》:“完則毁而剛則折也,有疾而不可乂也。”【5】安定。《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上下交暢,然後萬物協和,庶類獲乂。”《陈书·孔奂传》:“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乂。”《北史·周宗室传论》:“卒能變{魏}爲{周},捍危獲乂者,{護}之力也。”【6】才德出众。《书·皋陶谟》:“俊乂在官。”{孔颖达}疏:“乂訓爲治,故云治能。{馬}{王}{鄭}皆云才德過千人爲俊,百人爲乂。”{汉}{刘向}《说苑·善说》:“山東有相所謂{孟嘗君}者,其人賢人,天下無急則已,有急則能收天下英乂雄俊之士與合交連友者,疑獨此耳。”{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況今俊乂至多,耆碩咸在,苟以登用,皆踰於臣。”
中乂-汉语大词典
中乂
【1】居中央而治理天下。《书·洛诰》:“其自時中乂﹐萬邦咸休﹐惟王有成績。”{孔}传:“其當用是土中爲治﹐使萬國皆被美德﹐如此唯王乃有成功。”
乂康-汉语大词典
乂康
【1】安定康乐。{前蜀}{杜光庭}《川主令公南斗醮词》:“黎元咸保於乂康﹐穀稼必期於豐衍。”
乂寧-汉语大词典
乂寧
【1】安宁。《後汉书·杨赐传》:“五登袞職﹐弭難乂寧。”{汉}{张衡}《东京赋》:“區宇乂寧﹐思和求中。”{隋}{杨昭}《答蒋州事书》:“江東混一﹐海内乂寧。”{明}{归有光}《隆庆元年浙江程策》之一:“削平僭亂﹐海宇乂寧。”
乂安-汉语大词典
乂安
【1】太平;安定。{鲁迅}《集外集拾遗·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不待惩劝﹐而国乂安。”《史记·孝武本纪》:“{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前蜀}{杜光庭}《莫庭乂青城山本命醮词》:“眷屬乂安﹐公私和泰。”《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這故事出在{東漢}{光武}年間﹐那時天下乂安﹐萬民樂業。”
乂俊-汉语大词典
乂俊
【1】才德出众。{明}{王世贞}《说部·左逸》:“若群僕暬御﹐罔不乂俊。”
乂清-汉语大词典
乂清
【1】安定平靖。{三国} {魏}{钟会}《檄蜀文》:“今邊境乂清﹐方内無事。”
保乂-汉语大词典
保乂
【1】亦作“[保艾]”。治理使之安定太平。{唐}{杨炯}《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對揚天命﹐保乂王家。”《书·君奭》:“率惟兹有陳﹐保乂{有殷}。”{孔}传:“以安治{有殷}。”{明}{方孝孺}《身修思永堂记》:“近之如聖上之所傳﹐篤志力行﹐以保艾王家之丕基﹐私竊有望焉。”【2】养育安定。{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皆宜膺受多福﹐保乂子孫。”
俊乂-汉语大词典
俊乂
亦作“[俊艾]”【1】才德出众的人。《书·皋陶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孔}传:“謂天子如此﹐則俊德治能之士竝在官。”{孔颖达}疏:“乂﹐訓爲‘治’﹐故云‘治能’。{馬}﹑{王}﹑{鄭}皆云﹐才德過千人爲俊﹐百人爲乂。”{宋}{苏轼}《赐户部侍郎赵瞻陈便郡不允诏》:“朕褒顯耆舊﹐取其宿望;養育俊乂﹐待其成材。庶前後相繼﹐朝不乏人。”《汉书·王褒传》:“故世平主聖﹐俊艾將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之君﹐獲{稷}﹑{契}﹑{臯陶}﹑{伊尹}﹑{吕望}。”{清}{顾炎武}《生员论上》:“夫立功名與保身家﹐二塗也;收俊乂與恤平人﹐二術也:竝行而不相悖也。”
儁乂-汉语大词典
儁乂
【1】才德出众的人。{晋}{傅玄}《晋宗廟歌·景皇帝登歌》:“登此儁乂﹐糾彼羣凶。”《西京杂记》卷四:“{枚乘}爲《柳賦》﹐其亂曰:‘忘憂之館……儁乂英旄﹐列襟聯袍。’”{宋}{王安石}《後殿朝次偶题》诗:“發策東堂招儁乂﹐回輿北苑罷倡優。”《艺文类聚》卷五三引{三国}{魏}{应璩}《荐费祎笺》:“景雲浮則應龍翔﹐治道明則儁乂臻。”
康乂-汉语大词典
康乂
【1】指健康平安。{宋}{苏辙}《祭灵惠汪公文》:“自夏及秋﹐中間禱禳﹐神不厭瀆﹐卒保康乂。”【2】安治。《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颖达}疏:“《釋詁》云:康﹐安也;乂﹐治也。”{明}{宋濂}《故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致仕吴公行状》:“權奸自是而屏迹﹐政治自是而康乂。”《後汉书·顺帝纪》:“儉以恤民﹐政致康乂。”
安乂-汉语大词典
安乂
【1】太平,安定。{南朝}{梁武帝}《除省不便于民者诏》:“唯欲億兆康寧﹐下民安乂。”{清}{梅曾亮}《<耻躬堂文集>序》:“及海宇安乂﹐稍可休息。”{唐}{元结}《补乐歌》之九:“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國有安乂兮﹐野有封疆。”
寧乂-汉语大词典
寧乂
【1】安定太平。{宋}{苏轼}《明堂赦文》:“賴帝貺臨﹐海寓寧乂。三垂之兵靡警﹐萬邦之年屢豐。”
獲乂-汉语大词典
獲乂
【1】得到治理;得到安定。{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遂建{許}都﹐造我京畿﹐設官兆祀﹐不失舊物﹐天地鬼神﹐於是獲乂。”{晋}{陆机}《五等论》:“譬猶衆目營方﹐則天網自昶﹐四體辭難﹐而心膂獲乂。”
清乂-汉语大词典
清乂
【1】犹清理。《陈书·宣帝纪》:“凡諸辯決﹐務令清乂﹐約法守制﹐較若畫一﹐不得前後舛互﹐自相矛楯﹐致有枉滯。”
擾乂-汉语大词典
擾乂
【1】安定﹐治理。{章炳麟}《訄书·商鞅》:“法者﹐制度之大名。{周}之六官﹐官别其守而陳其典﹐以擾乂天下﹐是之謂法。”
熙乂-汉语大词典
熙乂
【1】兴治。{汉}{崔駰}《官箴·大理箴》:“熙乂帝載﹐旁施作明。”
懲乂-汉语大词典
懲乂
【1】见“懲艾”。
英乂-汉语大词典
英乂
【1】才智突出。{汉}{刘向}《说苑·善说》:“其人賢人﹐天下無急則已﹐有急則能收天下英乂雄俊之士。”【2】指才智突出的人。《南史·齐纪上·高帝》:“公明鑒人倫﹐澄辨{涇}{渭}﹐官方與能﹐英乂克舉。”{汉}{袁术}《与陈珪书》:“今世事紛擾﹐復有瓦解之勢矣﹐誠英乂有爲之時也。”{宋}{苏辙}《谢两发运启》:“方今聖治初啓﹐羣賢彙征﹐敢以衰朽之餘﹐輒塵英乂之列。”
雋乂-汉语大词典
雋乂
亦作“[隽乂]”【1】指才德超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益州}﹐舊以{蜀郡}﹑{廣漢}﹑{犍爲}爲三{蜀}﹐土地沃美﹐人士雋乂。”{宋}{曾巩}《辞中书舍人状》:“皆擇當世聰明雋乂﹑工於言語文學之臣﹐使之敷揚演暢﹐被於簡册。”{三国} {魏}{曹植}《王仲宣诔》:“我王建國﹐百司雋乂。”【2】才德超卓的人。雋﹐通“俊”。《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黄初}四年﹐{高祖文皇帝}疇諮羣公﹐思求雋乂。”{汉}{扬雄}《司空箴》:“烈烈雋乂﹐翼翼王臣。臣當其官﹐官當其人。”{宋}{王安石}《神宗皇帝挽辞》之一:“聰明初四達﹐隽乂盡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