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若(宜若)是什么意思
宜若-古文观止词典
宜若yí ruò
【词性】:副词
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似乎”、“好像”(2)。《凌虚台记》: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都市建在终南山下,似乎人们的起居饮食时时同山接触。《放鹤亭记》: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跟它亲昵、玩耍,好像是有利而无害似的。
宜若-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宜若yíruò
副词
表示对动作行为的估计、揣测。作状语。可译为“好象”、“似乎”等。
《战国策·齐二》: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战国策》上册页三六〇)
——况且救赵这件事,好象捧着漏瓮,去浇烧焦了的锅一样。(奉:捧。)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注疏》册二卷六上页一上)
——〔如果〕弯曲的只有一尺,而伸直的却有八尺,似乎可以干一干。(寻:八尺。)
邓牧《伯牙琴·吏道》: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伯牙琴》页四)
——似乎可以长久太平了,竟至发生了动乱与危难,为什么呢?
宜若-汉语大词典
宜若
【1】表拟测或推断之词。犹言似乎;好象。{宋}{欧阳修}《问进士策题五道》:“一人之爲詠歌﹐歡樂悲瘁﹐宜若所繫者未爲重矣。”《战国策·齐策六》:“且夫救{趙}之務﹐宜若奉漏甕﹑沃燋釜。”《孟子·尽心上》:“{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爲可幾及而日孳孳也?’”《明史·食货志一》:“{明}初﹐沿{元}之舊﹐錢法不通而用鈔﹐又禁民間以銀交易﹐宜若不便于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