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宣)是什么意思
暗示←→表明 指明 宣布-反义词词典
暗示←→表明 指明 宣布ànshì-biǎoming zhimíng xuānbù
【词性】:动
暗示: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来表示自己的意思,使人领会。
表明:明确地表示。
指明:明确地指出。
宣布:正式地告诉大家。
【例】 可是他这句话暗示出不少有意思的意思来。老梅也许是顺口这么一说,可是正说到我的心坎上。(老舍:《牺牲》) 但是当陈醒民从那两个学生身边走过的时候,分明用眉眼做了一个暗示,童云看见了,特务们却没有看见。(马识途:《清江壮歌》)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小学《语文》第五册《八角楼上》) 九点钟,指挥台宣布表演开始。(小学《语文》第六册《一次科技活动》) 他那满头大汗的样子,表明发生了十分紧急的事。(柳青:《铜墙铁壁》)
讲和←→宣战-反义词词典
讲和←→宣战jiǎnghé-xuānzhàn
【词性】:动
讲和:结束纠纷或战争,彼此和好。
宣战:宣布同另一国或集团开始处于战争状态。
【例】 美国对日本宣战。 经过几年战争,法国和奥地利讲和。
宣泄←→憋闷-反义词词典
宣泄←→憋闷xuānxiè-biēmen
【词性】:动
宣泄: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
憋闷:由于心里有疑团不能解除或其他原因而感到不舒畅。
【例】 那位大眼睛的说,小姑娘,你心里不要憋闷了,高兴起来吧……(老舍:《女店员》) 见到了亲人,她将满腔的郁闷都宣泄出来。
宣泄←→聚积-反义词词典
宣泄←→聚积xuānxiè-jùjī
【词性】:动
宣泄:使积水流出去。
聚积:一点一滴地凑集。
【例】 低洼地里聚积了脏水,应该设法宣泄出来,否则,则影响环境卫生。
宣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宣父xuān fǔ
【释义】:
对孔子的尊称。宣,孔子曾被封为“宣尼公”和“文宣王”;父,同“甫”,古对男子的美称。《新唐书·礼乐志五》:“(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作庙于兖州。”唐·白行简《夫子鼓琴得其人》诗:“宣父穷玄奥,师襄授素琴。”玄奥,深邃的蕴涵、旨意。
宣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宣尼xuān ní
【释义】:
孔子的别称。因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故称。晋·左思《咏史》诗之四:“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五》:“续杏坛之音,鼓宣尼之操,吾徒之修养也。”操,指琴。
宣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宣笔xuān bǐ
【释义】:
指安徽宣城所产的毛笔。宋·欧阳修《试笔·宣笔》:“宣笔初不可用,往时圣愈屡以为惠,寻复为人乞去。今得此甚可用,遂课深藏之。”寻,不久。
宣毫-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宣毫xuān háo
【释义】:
指宣城所产之笔。唐·王建《宫词》之七:“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酒失》:“(薛书记)醒来乃作《十离》诗献府主:“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牋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帝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帝宣dì xuān
【释义】:
帝王的敕令。元·关汉卿《新水令》套曲:“玉兔鹘牌悬,怀揣着帝宣,称了俺男儿深愿。”又指少昊氏,即朱宣。
宣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宣战xuānzhàn
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宣布同另一个国家、另一个集团处于战争状态——媾和(1904年2月10日,日俄两国互相宣战,战争爆发。1905年9月5日,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
宣泄-古语词今用词典
宣泄xuānxiè
泄漏秘密。汉元帝即位之初,外戚许、史放纵,宦官弘恭、石显弄权,合力进谗言陷害太傅肖望之等人。给事中刘向上书,言忠正贤良之士受谗陷,邪恶小人专权,是以地震灾害不断。书的最后说:臣幸得皇上信讬,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报。“窃推《春秋》灾异,以救今事一二,条其所以,不宜宣泄,”(私下根据《春秋》推演灾异,用以挽救今日之事,哪怕能解决一二件事情也好,故条陈其所由来,不宜泄漏给他人知道。)(《汉书·刘向传》)后引申为:发泄、吐露。
今沿用引申义。
《大众电影》:“秋瑾与徐锡麟、陈天华等革命党人的聚会痛饮,作诗唱和,宣泄忧国之思。”《中篇小说选刊》:“她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感情必须向他,也只有向他宣泄。”《成都晚报》:“因此与人争吵便成了我唯一的宣泄。”
宣称 声称 声言-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宣称 声称 声言
宣称xuānchēng 声称shēngchēng 声言shēngyán
动词。指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宣称”含有“向大家宣告”的意味,有郑重的态度色彩。例如:“他今天在会上宣称,第二车间一定能够高质量地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他并且宣称过:‘在这个问题上,我到现在为止还是个寻路的人。’”(《汉语的词类问题》,第二集);“她毫不掩饰地宣称:‘我的出身这样断定我,人没有一个不好名望的。”(《红旗》,1977,4)。
“声称”强调用了言语方式这个事实,含有声明的意味,但是意思比“宣称”低;往往带轻微的贬义。例如:“他竟然声称此事与他无关”;“那个单位的主管声称,不再受理这类补助费的申请了”。
“声言”也强调使用言语方式的事实,意思比“声称”轻,声明的意味也没有“声称”的突出和明显。例如:“这家商店负责人曾屡次声言拒绝朋友熟人走后门”;“有一个农会很巧妙,提了一个劣绅来,声言今天要给他戴高帽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当着蒋介石声言不打内战的时候,他已经派遣了七十七万五千人的军队,这些军队正在专门包围或攻打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的人民游击队”(同上书,第三卷)。
宣传 宣扬 鼓吹-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宣传 宣扬 鼓吹
宣传xuānchuán 宣扬xuānyáng 鼓吹gūchuī
动词。表示把事情加以说明讲解,使大家知道和相信。
“宣传”强调要使很多人特别是一般群众知道和相信,从而收到一定的效果。例如:“我们进占遵义城以后,展开了广泛的宣传工作”(成仿吾:《长征回忆录》);“要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你知道公共体育场是什么地方?你知道后天的听众有多少?……就让他来宣传他那混账思想么”(《叶圣陶文集》,第二卷)。
“宣扬”强调通过说明或讲解,使事情较广泛地传扬开去;常作贬义词来用,有时也可用于好的或正面的事情而没有贬义。例如:“《夜未央》所宣扬的那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恐怖行为并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王蒙:《相见时难》);“这部电影对青年有什么好处?宣扬恋爱至上!”(《小说月报》,1982,1);“他正可以向油库领导好好宣扬一番,讲讲刘思佳是怎样一个人”(《中篇小说选刊》,1982,1)。
“鼓吹”含有大力宣讲传布以及提倡的意味;过去曾用为褒义词,现在通常只含贬义。例如:“即如清末的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鲁迅:《三闲集》);“他们梦想在“全面和平”的口号下鼓吹全面战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四人帮’鼓吹什么‘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的谬论”。
宣告 宣布-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宣告 宣布
宣告xuāngào 宣布xuānbù
动词。表示公开地、正式地告诉大家。
“宣告”有庄严的态度色彩,多用于重大事件;常与“成立”“结束”“破产”“解放”等词搭配。有时意思比较虚(如“宣告破产”往往实际上就是破产的意思,“宣告”在这里主要只起提醒注意下文的作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受苦受难的年代在这块草原上宣告结束了”(《一九五八年散文特写选》);“这次为了给父亲治病和办理丧事,将余下水田全部卖完,宣告破产”(鲍昌、邱文治:《鲁迅年谱》,上卷);“一声枪响,宣告了汤家楼乡的解放”(黎汝清:《万山红遍》)。
“宣布”用于或大或小的事,但是这些事往往带有约束性或强制性;常与“罪状”“法律”“名单”及“开会”“开幕”“休会”“废除”等词搭配。例如:“英雄们却……甚至在集会上宣布我的罪状”(鲁迅致王冶秋信);“忘了刚宣布的法律啦”(《叶圣陶选集》);“队长一宣布开会,我就要求社员们不要再选我”(浩然:《春歌集》);“大会执行主席叶剑英宣布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光明日报》,1978.2.27);“‘拉下去!’纪松田高声宣布着”(黎汝清:《万山红遍》);“中国人民欢迎许多外国政府宣布废除对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寸衷衔感,罄楮难宣-实用委婉语词典
寸衷衔感,罄楮难宣
意为我私心怀着对您的感激,难以通过纸墨表达完。“罄”,即尽;“楮”,即构树,皮可制纸,作纸的代称。
宣传工程师-实用委婉语词典
宣传工程师
国外对企业从事宣传、广告工作的人员的尊称。也称“宣传师”。
宣传代表-实用委婉语词典
宣传代表
国外对企业广告员的尊称。
寸衷蕴结,莫可言宣-实用委婉语词典
寸衷蕴结,莫可言宣
意为自己内心的衷情、衷曲已蕴藏很久了,却无从与你诉说。
宣发-实用委婉语词典
宣发
婉指人的白发。古人认为“头发皓落曰宣”。
五色相宣-实用委婉语词典
五色相宣
意指作品的辞藻文采斑斓,还有喧溢的感觉。
顺时节宣,加意调摄-实用委婉语词典
顺时节宣,加意调摄
意为顺从季节的变化节制消耗,多多注意身体的调理和保养。
发布 颁布 公布 宣布 宣告-近义词应用词典
发布 颁布 公布 宣布 宣告
发布 fābù 颁布 bānbù 公布 gōngbù 宣布 xuānbù 宣告 xuāngào
【发布】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如:
1.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向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颁布】(政府)公布(法令、条例等)。如: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颁布政令,追授罗盛教烈士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公布】(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如:
3.雷舍芬战役的真实情况刚刚公布了。
【宣布】正式告诉大家。如:
4.人们全都惊异地望着这蓝色的布包,静静地等待着一个秘密的宣布。
【宣告】宣布。如:
5.他在这张宣告失利的战报下方,一念到拿破仑的名字,就像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
辨析:“发布”常指上级政府上级机关对下级单位或部队领导对下属官兵发命令发指示;也指政府外交部门向中外记者发布新闻。“颁布”着重指重大而时间性长的政令、条例,如宪法、婚姻法以及荣誉勋章等,如例2。“公布”着重指公开发布政府的法令、纲领、文告、规章制度、成绩、结果、事实等,公布的形式以刊登报纸和政府正式书面行文居多。“宣布”着重指公开正式告诉群众有关法令、纪律、名单、罪行、结果等。“宣告”着重指公开宣布重大事情,如宣告国家诞生,宣告抗战胜利,宣告成立。
宣扬 宣传-近义词应用词典
宣扬 宣传
宣扬 xuānyáng 宣传 xuānchuán
【宣扬】广泛宣传,使大家知道。如:
1.古人尚且知道这种道理,宣扬这种道理,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
【宣传】对群众讲解说明,使大家相信并行动起来。如:
2.例如关于宣传工作,如果不了解敌友我三方的宣传状况,我们就无法正确地决定我们的宣传政策。
辨析:“宣扬”指广泛传播,现多带贬义,如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宣扬封建主义,宣扬个人主义。“宣传”着重于讲解传播,中性词,如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法制,宣传体制改革。
范宣子-古文观止词典
范宣子fàn xuān zǐ
【词性】:名词
人名。春秋时晋国的大臣,范文子的儿子,士氏,名丐,字伯瑕。有政绩(2)。《驹支不屈子晋》:范宣子亲数诸朝。——范宣子亲自在朝堂上列举他的罪状。《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范宣子执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范宣子执掌政权,诸侯们的贡物很重,郑国人为此事忧虑。
韩宣子-古文观止词典
韩宣子hán xuān zǐ
【词性】:名词
即韩起。春秋时晋国的正卿(1)。《叔向贺贫》:叔向见韩宣子。——叔向去拜见韩宣子。
侯宣多-古文观止词典
侯宣多hóu xuān duō
【词性】:名词
人名。春秋时郑国大夫,恃宠专权(2)。《郑子家告赵宣子》: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我国因为侯宣多造成的灾难,寡君因此不能和蔡侯同去。《郑子家告赵宣子》:十一月,克减侯宣多。——十一月,稍稍平定了侯宣多。
齐宣王-古文观止词典
齐宣王qí xuān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319年-前301年在位(1)。《颜斶说齐王》:齐宣王见颜斶。——齐宣王召见颜斶。
郑子家告赵宣子-古文观止词典
郑子家告赵宣子
【朝代】:文公十七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对晋楚都要设法应付,才能自保。但晋国不恤此情,责斥郑国“贰于楚”。郑大夫子家因此致书晋执政大臣赵盾,一方面历数郑国君臣以礼事晋,恭谨温顺,无以复加;一方面暗示晋如恃强凌弱,郑国将被迫铤而走险,或联楚抗晋,或列兵死战。一团愤懑之气流露在字里行间,令人凛然难犯,终于折服晋国,与郑言和。
【原文】: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古文观止词典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朝代】:襄公二十四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晋国不断加剧对诸侯国的榨取,激起了一些国家的不满。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致书范宣子,从令德令名与重币的对比中,说明了重德轻币对晋国及范宣子本人的重要性。全文持论正大,情词恳切,危言赞语,回环往复,利也害也,一目了然,不由范宣子不虚心接受他的意见。
【原文】: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宣子说,乃轻币。
孝宣-古文观止词典
孝宣xiào xuān
【词性】:名词
即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4年-前49年在位(1)。《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则孝宣以致中兴。——汉宣帝就用〔这些意见〕获得中兴。
宣-古文观止词典
宣xuān
【词性】:名词
一、指齐宣王。田氏,名辟疆,战国初期齐国国君。公元前319年-301年在位(2)。《货殖列传序》: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因此齐国富强直至威王和宣王时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齐国任用越国人子臧,就使威王、宣王两代君主强盛起来。
二、指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前49年在位(1)。《深虑论》:武、宣以后,稍剖析之。——武帝、宣帝以后,逐渐割去诸侯王的部分土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孙。
宣-古文观止词典
宣xuān
【词性】:动词
一、宣传,传播,宣扬(5)。《吕相绝秦》: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我憎恨他没有诚意,因此把它宣扬出去。《叔向贺贫》:宣其德行。——传播他的德行。《吊古战场文》:文教失宣,武臣用奇。——礼乐教化不再宣传,武将主张出奇制胜。
二、发表,表达,说(4)。《召公谏厉王止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人民的嘴发表意见,政事的好坏因此反映出来。《召公谏厉王止谤》: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人民在心里考虑,用嘴说出来。《太史公自序》: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臣下百官,竭力颂扬圣德,也还不能说尽他们的心意。
三、显露(1)。《季札观周乐》:广而不宣。——宽广而不显露。
四、抒发,宣泄(2)。《里革断罟匡君》:助宣气也。——帮助宣泄地下的阳气。《原道》:为之乐以宣其湮郁。——教他们音乐来抒发心中的忧郁。
五、疏通,引导(2)。《召公谏厉王止谤》:为民者宣之使言。——会治理人民的人,总是引导他们,让他们说出心里话。《待漏院记》:宣其气矣。——疏通了那股自然之气。
宣帝-古文观止词典
宣帝xuān dì
【词性】:名词
指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前49年在位(1)。《路温舒尚德缓刑书》:宣帝初即位。——汉宣帝刚登上帝位。
宣公-古文观止词典
宣公xuān gōng
【词性】:名词
指鲁宣公。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608年-前591年在位(1)。《里革断罟匡君》:宣公夏滥于泗渊。——鲁宣公夏天把鱼网浸到泗水的深处捉鱼。
宣室-古文观止词典
宣室xuān shì
【词性】:名词
殿名。汉代未央宫的正殿,是皇帝斋戒的地方。有时也借指君王(2)。《滕王阁序》: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怀念朝廷而不得召见,事奉君王能等到哪一年?《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或受顾命于宣室。——有的在宫廷内接受皇帝的遗命。
宣王-古文观止词典
宣王xuān wáng
【词性】:名词
即齐宣王。田氏,名辟疆,战国初期齐国国君。公元前319年-前301年在位(2)。《颜斶说齐王》:宣王不说。——齐宣王不高兴。《颜斶说齐王》: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齐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够侮辱呢!”
宣尉-古文观止词典
宣尉xuān wèi
【词性】:名词
官署名称。宣尉司的略称。明代在贵州苗族地区设置宣尉司(1)。《象祠记》: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宣尉司姓安的一位官员,根据那些苗人的要求,重新修建了他的祠堂。
宣子-古文观止词典
宣子xuān zǐ
【词性】:名词
一、指韩宣子,名起,春秋时晋国的正卿(3)。《叔向贺贫》:宣子忧贫,叔向贺之。——韩宣子忧愁自己贫穷,叔向却祝贺他。《叔向贺贫》: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韩宣子说:“我空有做卿的虚名,却没有做卿的钱财。”《叔向贺贫》:宣子拜。——韩宣子跪下来拜谢。
二、指范宣子,名丐,字伯瑕。春秋时晋国大臣(6)。《驹支不屈于晋》: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范宣子表示歉意,让他去参加会盟。《祁奚请免叔向》:宣子说,与之乘。——范宣子高兴了,同他乘一辆车子。《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子产请子西带信去,把这事告诉范宣子。
赵宣子-古文观止词典
赵宣子zhào xuān zǐ
【词性】:名词
即赵盾。春秋时晋国大夫(1)。《郑子家告赵宣子》:以告赵宣子。——告诉晋国大夫赵宣子。
朝中天子三宣,关外将军一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朝中天子三宣,关外将军一令
【释义】:
谓在朝廷一切听从天子,在边关一切服从将军。《画图缘》四:马岳道:“花爷,这个使不得。俗语说道:朝中天子三宣,关外将军一令。今督府掌着两广兵权,有令追幕下官,谁敢违拗?”
⊙朝中天子三宣,阃外将军一令
阃外:郭门外,指京城之外。《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五三:老爷提起个剑来,说道:“这口剑是万岁爷亲赐我先斩后奏的。我如今权时交付与你,倘有一名军士不听你调遣者,一剑就撇下他的脑盖骨来。”自古道:朝中天子三宣,阃外将军一令。但得一朝权在手,等闲便把令来行。
⊙朝中天子三宣,不及阃外将军一令
《隋史遗文》一五:罗公付传令下去……如喧哗违令,以军法斩。朝中天子三宣,不及阃外将军一令。这个令传将下来,十万人尽数衔枚俯伏。
⊙朝中天子三宣,关阃将军一令
《花田金玉缘》四:马岳道:“花爷,这回使不得。俗语有云:朝中天子三宣,关阃将军一令。今督台掌着两广兵权,有令来追幕下一官,谁敢违拗?”
宣-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宣xuān
副词
表示宾语所指的人都是某一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作状语。可译为“遍”。
《管子·小匡》: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管子》册二卷八页十一上)
——齐桓公遍问那人的同乡,来考察验证〔他〕。
宣-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宣xuān
附类
动词。作“明白”解。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三六七)
——百姓还不知道信用〔的意义〕,还不明白它的作用。
宣人之过,未为好手-佛源语词词典
宣人之过,未为好手
宣扬别人的过错,未必说明自己是高明的。《虚堂和尚语录》卷二:“僧云:‘望见室林双杨塔尖便悟去。’师云:‘沙里淘金。’僧云:‘和尚也是年老心孤。’师云:‘宣人之过,未为好手。’”
宣扬-佛源语词词典
宣扬
佛教中讲经说法时,高声念诵经文并对众讲解说明,谓之“宣扬”。《敦煌变文集·维摩经讲经文》:“光严汝听我宣扬,万行皆于心内藏。”上古汉语中,宣扬指广泛传布、传扬。《汉书·匡衡传》:“臣衡才驽,无以辅相善义,宣扬德音。”非止高声讲解说明,可以使用多种手段来传扬,佛家将词义具体化到专指高声讲经说法。现代汉语则承上古汉语用法。叶君健《火花》二:“好在这是密室会谈,谁也不会把内容宣扬出去。”
宣-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宣xuān
①帝王的大室。见“宣室”。引申为大。《易林·井之恒》:“方喙~口,圣智仁厚。”②周遍,普遍。《诗经·大雅·公刘》:“既顺乃~,而无永叹。”(顺:指安居。)③布散,宣布。《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君~恶言,而君畏匿之。”《赤壁之战》:“肃~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④显扬,发扬。《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继文之业,而信~于诸侯。”又《襄公二十六年》:“晋君~其明德于诸侯。”⑤宣召,帝王召唤。《三峡》:“或王命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⑥疏通,疏导。《左传·昭公元年》:“~汾、洮,障大泽。”《国语·周语上》:“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之使言。”
【宣告】告知,宣布。《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墨子之说,传天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人。”《史记·周本纪》:“康王即位,遍告诸侯,~以文武之业以申之。”
【宣室】古代宫殿名。(1)殷代宫名。《淮南子·本经》:“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2)汉代未央宫中的宣室殿。王勃《滕王阁序》:“怀帝阍而不见,奉~以何年?”(3)帝王所居的正室。骆宾王《讨武曌檄》:“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
【宣言】①发表言论。《国语·周语上》:“口之~也,善败于是乎兴。”②扬言。《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不可言宣-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可言宣bù kě yán xuān
【释义】:
只能意会,无法用言语表达。如:对一些老戏迷来说,京剧唱腔的韵味是不可言宣的。
夹宣-现代汉语大词典
夹宣jiá xuān
【释义】:
双层的宣纸。鲁迅《致郑振铎》:“我在上海所见的,除上述二种外,仅有单宣,夹宣(或云即夹贡),玉版宣,煮硾了。”
共同宣言-现代汉语大词典
共同宣言gòng tóng xuān yán
【释义】:
即联合宣言。
单宣-现代汉语大词典
单宣dān xuān
【释义】:
宣纸品种之一。质较薄。鲁迅《致郑振铎》:“我在上海所见的,除上述二种外,仅有单宣、夹宣(或云即夹贡)、玉版宣、煮硾了。”
言宣-现代汉语大词典
言宣yán xuān
【释义】:
用言语表达。曹靖华《梅园断想》:“依依之情,莫可言宣。”
工宣队-现代汉语大词典
工宣队gōng xuān duì
【释义】:
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是“文革”期间从工厂中抽调工人和干部组成并派往城市中的学校、科研文化单位担任领导工作的工作队。檀林《一个女囚的自述》:“玲玲昨天来通知我,说学校来了工宣队。”
心照不宣-现代汉语大词典
心照不宣xīn zhào bù xuān
【释义】:
心里明白,不说出来。鲁迅《隐士》:“明白这一点,对于所谓‘隐士’也就毫不诧异了,心照不宣,彼此都省事。”
宣-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xuān
【释义】:
①发表;传布;公开说出。如:宣誓;宣布;心照不宣。②疏通;疏导。如:宣泄。③宣召。京剧《渡阴平》:“大太监:启奏陛下,左将军张翼回朝,午门候旨。刘禅:宣他进宫。”④方言。指质地松软或内部膨胀。农谚:草死苗活地发宣。又如:这馒头真宣。⑤指宣纸。如:玉版宣;虎皮宣。⑥姓。
宣示-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示xuān shì
【释义】:
①显示;展示。毛泽东《质问国民党》:“那末,我们亲爱的国民党先生们,可否把你们的这种什么‘蒙汗药’或‘定身法’给我们宣示一二呢?”②宣扬。范文澜等《中国通史》:“灭六国后,秦始皇在帝位十二年,出巡郡县凡五次,目的在‘以示强威,服海内’,并宣示统一四海的功德。”
宣布-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布xuān bù
【释义】:
公之于众。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宣白-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白xuān bái
【释义】:
讲说;告白。叶圣陶《倪焕之》:“‘人’应该把他培养成什么样?‘人’应该怎样把他培养?——这非有理想不可。焕之清朗地说着,仿佛连带代表了蒋先生向一般人宣白。”
宣召-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召xuān zhào
【释义】:
帝王下旨召见臣下。曹禺《王昭君》:“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一种永远是春光明媚,等待皇帝宣召的世界里。”
宣扬-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扬xuān yáng
【释义】:
广泛传布;传扬。竺可桢《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贡献》:“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成就,自有其辉煌卓越的贡献,值得我们的探讨和宣扬。”也指张扬于外。叶君健《火花》:“好在这是密室会谈,谁也不会把内容宣扬出去。”
宣达-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达xuān dá
【释义】:
表达。邹韬奋《大众生活社致北京全体学生一封信》:“我们首先要对北平受伤被捕的同学们致最热烈的慰问,对死难的同学致最深沈的哀悼,同时也把我们对于你们未死的同学的愿望宣达出来。”
宣传-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传xuān chuán
【释义】:
①向人讲解说明,使人相信并跟着行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作宣传工作的同志有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任务。这个宣传是逐步的,要宣传得好,使人愿意接受。”②传播,宣扬。老舍《骆驼祥子》:“刘老头的确没替祥子宣传,可是骆驼的故事很快的由海甸传进城里来。”
宣传队-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传队xuān chuán duì
【释义】:
通过演讲、图画展览或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向群众作宣传的小型团体。一般是为配合某种任务而临时组成的。郭沫若《洪波曲》:“在‘七七’周年纪念时,单是临时下乡的宣传队,我们就靠着这些青年,曾经组织过七百几十队。”
宣传画-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传画xuān chuán huà
【释义】:
进行宣传鼓动的画,标题一般是带有号召性的文句。也叫招贴画。
宣传品-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传品xuān chuán pǐn
【释义】:
作宣传鼓动用的物品。如传单、招贴画等。叶圣陶《倪焕之》:“这样的人物,不待演说,不待作论文,他本身就是最有效力的宣传品。”
宣传弹-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传弹xuān chuán dàn
【释义】:
用来散发宣传品的一种炮弹或炸弹,以火炮发射或飞机投掷,弹体被抛射到目标上空时,即自动裂开,撒出宣传品。
宣讲-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讲xuān jiǎng
【释义】:
对公众宣传讲述。郑振铎《大佛寺》:“几个教徒,立在小教堂门外唱着赞美诗,唱完后便有一人在宣讲‘道理’。”
宣抚-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抚xuān fǔ
【释义】:
朝廷派遣大臣去某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吴玉章《辛亥革命》:“而清政府也吓得手忙脚乱,刚调用岑春煊入川宣抚,又下令端方派兵镇压。”
宣报-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报xuān bào
【释义】:
通告;向群众报告。莫伸《人民歌手》:“女报幕员声音清脆地宣报节目,掌声雷鸣般震荡着大厅。”
宣告-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告xuān gào
【释义】:
宣布。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全国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
宣言-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言xuān yán
【释义】:
①扬言;故意散布某种言论。巴金《灭亡》:“而且他不是常常宣言他只知道自己底幸福,从来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吗?”②宣告;宣布。鲁迅《〈苏俄的文艺论战〉前记》:“所以他们自称为艺术即生活的创造者,诞生日就是十月,在这日宣言自由的艺术,名之曰无产阶级的革命艺术。”③指国家、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如孙中山有《第二次讨袁宣言》。④声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
宣判-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判xuān pàn
【释义】:
法院对当事人宣布案件的判决。秦牧《湘阴热浪记》:“抓住了抢粮的匪徒,亲自审问,召开了一些万人宣判大会,枪决了些主犯。”
宣纸-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纸xuān zhǐ
【释义】:
传统高级中国书画用纸。唐代产于宣州泾县一带,因主要集散地在宣州,故名。以青檀树皮等植物纤维为原料,经石灰腐蚀处理后,用手工抄造而成。纸质洁白、细致、柔软,经久不变,不易蛀蚀,便于长期存放。除用于书画外,也用于木刻水印,以追求原作神韵。
宣明-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明xuān míng
【释义】:
公开表明,毫无隐瞒。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蒋介石先生在国民党十一中全会上宣称:‘应宣明中央对于共产党并无其他任何要求。’”
宣卷-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卷xuān juàn
【释义】:
指由宝卷发展而来,至清代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原来专唱佛教故事,后来渐以演民间传说故事为主。瞿秋白《论大众文艺》:“他们所‘享受’的是:连环图画,最低级的故事演义小说,时事小调唱本,以至于《火烧红莲寺》等类的大戏,影戏,木头人戏,西洋镜,说书,滩黄,宣卷等等。”
宣炉-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炉xuān lú
【释义】:
即宣德炉。
宣泄-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泄xuān xiè
【释义】:
①泄露;泄漏。陈残云《山谷风烟》:“县委考虑,群众普遍发动起来之后,斗争全面展开了,来一次大规模的搜山活动,但目前不宜宣泄出去,到时再作具体部署。”②舒散;吐露。曹禺《北京人》:“重重对生活的厌倦和失望甚至使他懒于宣泄心中的苦痛。”③排放,泄出。徐迟《搜尽奇峰打草稿》:“按这老资料来设计就糟了。到时候闸门打开,洪水却不能畅快宣泄。”
宣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战xuān zhàn
【释义】:
一国或集团宣布同另一国或集团开始处于战争状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稿》:“1841年1月底,清政府在接到沙角、大角炮台失守的报告后决定对英宣战,声讨侵略者的罪状。”也指宣布与某一事物作斗争。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他肯对子路赌咒,却不肯对鬼神宣战。”
宣叙调-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叙调xuān xù diào
【释义】:
也叫朗诵调。一种音高、节奏比较接近于戏剧朗诵的曲调。常出现于歌剧、清唱剧中,用以叙述剧情。
宣称-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称xuān chēng
【释义】:
公开表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加之,前一任县长正是为了壮丁问题撤职的,而新县长一上任便宣称他要扫除役政上的种种积弊。”
宣读-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读xuān dú
【释义】:
当众朗读。管桦《将军河》:“老头子有一把大胡子的脸上,那表情比大使宣读国书还要庄严,开始郑重其事地宣读手抄的八路军布告。”
宣排-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排xuān pái
【释义】:
数说责备。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三奶便宣排丁宁道:‘丁宁,你这个状元可是白当了。难道到现在你心里还看不透吗?’”
宣教-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教xuān jiào
【释义】:
宣传教育。《中国青年报》1988.3.3:“但他相信中国有强大的宣教能力,可以将性教育以适当的方式纳入学校教育中。”
宣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道xuān dào
【释义】:
布道,宣讲教义。袁鹰《不灭的诗魂——怀邓拓同志和他的诗》:“有个哥哥认识外国传教士,他也跟着去教堂听宣道,翻阅《新旧约全书》。”
宣腿-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腿xuān tuǐ
【释义】:
云南省宣威市出产的火腿。也叫宣威腿或云腿。
宣誓-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誓xuān shì
【释义】:
参加某一组织或担任某一职务时,在一定的仪式下当众说出表示忠诚和决心的话。尚明轩《孙中山传》:“一九一二年元旦,孙中山由上海到南京宣誓就职,担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宣德炉-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德炉xuān dé lú
【释义】:
明宣宗宣德年间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以铜经精炼,复以赤炭溶化,取清液铸器。色泽极为美观,样式多样,为明代著名金属工艺品。
宣露-现代汉语大词典
宣露xuān lù
【释义】:
泄露;透露。刘大白《秘密之夜》:“这秘密原不是语言能宣露,更不是探问能明白的。”
军宣队-现代汉语大词典
军宣队jūn xuān duì
【释义】:
“文革”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萧乾《干校琐记》:“军宣队刘政委指示,为了建设一支‘过得硬’的革命队伍,连里不但要吐故,而且还要纳新。”
照本宣科-现代汉语大词典
照本宣科zhào běn xuān kē
【释义】:
比喻不能灵活运用,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稿子宣读。郭沫若《我的童年》:“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的。”
熟宣-现代汉语大词典
熟宣shú xuān
【释义】:
成纸后再经加矾、加胶、加色等制成的宣纸。润墨吸水性较轻,故常用于工笔画,但久藏易显见斑点。也称加工宣。
生宣-现代汉语大词典
生宣shēng xuān
【释义】:
未经特别加工的宣纸。润墨性好,吸水性强,久藏纸色不变。常用于写意画和书法。
秘而不宣-现代汉语大词典
秘而不宣mì ér bù xuān
【释义】:
守住秘密而不宣扬。如:当地的老乡对此事秘而不宣。
白宣-现代汉语大词典
白宣bái xuān
【释义】:
安徽宣城产的书画用纸。因其纸质洁白,故称。鲁迅《致郑振铎》:“我已将毛边、白宣各一种,寄给东京印局,问他印起来怎么样子。”
不宣-汉语大词典
不宣
【1】{汉}{杨修}《答临淄侯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備。”后以“不宣”谓不一一细说。旧时书信末尾常用此语。{唐}{陈子昂}《为苏令本与岑内史书》:“謹奉啓不宣﹐某再拜。”{宋}{杨万里}《与张严州敬夫书》:“不貲之身﹐願爲君民愛之重之!不宣。”【2】不显扬;不公开说出。《书·盘庚中》:“汝不憂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曾运乾}正读:“宣﹑顯白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宴語之不懷﹐寵光之不宣。”{杜预}注:“宣﹐揚也。”《汉书·高帝纪下》:“大王功德之著﹐於後世不宣。”{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學者之趨不一﹐師門之教不宣也﹐乃復取逸稿﹐采其語之不背者﹐得一卷。”《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他〕此時憋在心裏﹐密而不宣。”
承宣-汉语大词典
承宣
【1】继承发扬。《汉书·匡衡传》:“繼體之君心存於承宣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
仲宣樓-汉语大词典
仲宣樓
【1】即{当阳县}城楼,在今{湖北省}。{汉}{王粲}(字{仲宣})于此楼作《登楼赋》,故称。后遂用为典故,借指诗人登临抒怀之处。{康有为}《京破後狱囚皆放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苦忆哀歌{宋玉}宅﹐何時把酒{仲宣}樓。”{唐}{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仇兆鳌}注:“{朱鶴齡}注引《荆州記》:‘{當陽縣}城樓﹐{王仲宣}登之而作賦。’《一統志》:‘{仲宣}樓﹐在{荆州}﹐即{當陽縣}城樓。’”{宋}{陆游}《秋思》诗:“霜露初侵{季子}裘﹐山川空賦{仲宣}樓。”
仲宣-汉语大词典
仲宣
【1】{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清}{袁于令}《西楼记·虚讣》:“可惜那{于叔夜}國士才﹐祗爲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調和﹐怎奈他心病難猜﹐欠些{仲宣}登樓債。”{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兼善則{子建}{仲宣}﹐偏美則{太沖}{公幹}。”{唐}{高適}《信安王幕府诗》:“作賦同{元淑}﹐能詩匪{仲宣}。”{三国} {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
仿宣紙-汉语大词典
仿宣紙
【1】一种仿照宣纸的工艺做成的纸。{清}{沈初}《清西笔记》卷二:“{涇縣}所進仿宣紙﹐以供内廷諸臣所用﹐匠人略加礬。”
傳宣-汉语大词典
傳宣
【1】犹传扬。{明}{邵璨}《香囊记·褒封》:“億兆騰歡﹐四海傳宣。”{郭沫若}《集外·不灭的光辉》:“{鲁迅}精神是早在被人传宣着的﹐但这精神的真谛﹐不就是‘不妥协’的三个字吗?”【2】指宣传。{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則地太遠﹐人太多﹐傳宣之腦筋漸不敏捷﹐則合衆難。”【3】传达号令的官吏。《说岳全传》第五七回:“{宋}營軍士拾得箭書﹐忙與傳宣説知。”《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請下入内侍省置傳宣合同司﹐專差内臣一員主之。”【4】传令宣召。{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樓﹐遣中使傳宣從官”。《三侠五义》第十七回:“有勞夫人﹐傳宣官差完了。”《宣和遗事》后集:“{粘罕}使人白帝曰:‘此北國皇后弟也﹐傳宣至此﹐催促陛下議諭事。’”【5】传达宣布。《後汉书·公孙瓒传》:“令婦人習爲大言聲﹐使聞數百步﹐以傳宣教令。”《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傳宣取物﹐承前止是口傳詔令﹐别無憑 由﹐致因緣盜取錢物。”
鬯宣-汉语大词典
鬯宣
【1】畅达说明。鬯,通“暢”。{清}{龚自珍}《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餘小事﹐頭緒尚多﹐未易鬯宣。”
光宣-汉语大词典
光宣
【1】犹发扬光大。《陈书·废帝纪》:“克嗣洪基﹐光宣寶業﹐惠養中國﹐綏寧外荒。”
夾宣-汉语大词典
夾宣
【1】双层的宣纸。{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在{上海}所见的﹐除上述二种外﹐仅有单宣﹐夹宣(或云即夹贡)﹐玉版宣﹐煮硾了。”
奉宣-汉语大词典
奉宣
【1】宣布帝王的命令。{唐}{杜甫}《奉谢口勅三司推问状》:“今日巳時﹐中書侍郎平章事{張鎬}﹐奉宣口勅﹐宜放推問。”《汉书·循吏传·黄霸》:“時上垂意於治﹐數下恩澤詔書﹐吏不奉宣。”
口宣-汉语大词典
口宣
【1】口头宣布(帝王之命)。《晋书·杨骏传》:“〔后〕便召中書監{華廙}﹑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遺詔。”《旧唐书·王起传》:“{起}侍講時﹐或僻字疑事﹐令中使口宣﹐即以牓子對。”【2】一种慰劳臣下的简短诏令。{宋}{杨亿}《杨文公谈苑·学士草文》:“學士之職﹐所草文辭﹐名目浸廣……土木興建曰上梁文﹐宣勞賜曰口宣。”{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口宣》:“按﹐口宣者﹐君諭臣之詞也。古者天子有命于其臣﹐則使使者傳言﹐若《春秋》内外傳所載誥告之詞是已。未有撰爲儷語﹐使人宣于其第者也。宋人始爲之。”{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文集中的内制皆有为皇帝所拟口宣。【3】佛教语。谓对弟子之垂诫。
周宣-汉语大词典
周宣
【1】即{周宣王}。{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周宣}之盛﹐亦讎大邦。”《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昔{周宣}惰千畝之禮﹐{虢公}納諫。”{李善}注:“《國語》曰:{宣王}即位﹐不藉千畝﹐{虢文公}諫曰:‘夫民之大事在農。’”《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周宣}祈雨﹐珪璧斯罄。”{刘良}注:“{周宣王}大旱祈雨﹐罄盡珪璧於神明而雨不至。”{明}{张居正}《考满谢手勅加恩疏》:“嘉乃丕績﹐居然{虞}廷讓美之風;惟公德明﹐藹矣{周宣}毗賢之命。”
單宣-汉语大词典
單宣
【1】宣纸品种之一。质较薄。{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在{上海}所见的﹐除上述二种外﹐仅有单宣﹑夹宣(或云即夹贡)﹑玉版宣﹑煮硾了。”
布宣-汉语大词典
布宣
【1】传布宣扬。{唐}{韩愈}《上李尚书书》:“非閤下條理鎮服﹐布宣天下威德﹐其何能及此!”{宋}{叶適}《蕲州到任谢表》:“將欲布宣國家拊循之德﹐奉行監司督察之威。”
帝宣-汉语大词典
帝宣
【1】指{少昊氏}。又称{朱宣}。《後汉书·贾逵传》:“《左氏》以爲{少昊}代{黄帝}﹐即圖讖所謂{帝宣}也。”{李贤}注引《河图》曰:“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意感﹐生{白帝}{朱宣}。”【2】指皇帝的敕令。{元}{关汉卿}《新水令》套曲:“玉兔鶻牌懸﹐懷揣着帝宣﹐稱了俺男兒深願。”
彰宣-汉语大词典
彰宣
【1】显扬﹐宣示。{唐}{萧颖士}《江有归舟三章》诗序:“文也者﹐非云尚形似﹐牽比類﹐以局夫儷偶﹐放於奇靡﹐其於言也﹐必淺而乖矣。所務乎激揚雅訓﹐彰宣事實而已。”
宣-汉语大词典
宣
《廣韻》須緣切,平仙,心。【1】引申为侈大;骄纵。参见“[宣驕]”。【2】显示;宣扬。《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肄不違,用克達殷,集大命。”{孔}传:“言昔先君{文}{武},布其重光。”{孙星衍}疏:“宣者,《詩·淇澳》釋文引《韓詩》云:顯也。”{汉}{班固}《<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唐}{韩愈}《顺宗实录三》:“佩詩禮之明訓,宣忠孝之弘規。”【3】显明;彰明。{三国 魏}{曹植}《赠徐幹》诗:“亮懷璵璠美,積久德愈宣。”《荀子·解蔽》:“宣而成,隱而敗,闇君無之有也。”{清}{章学诚}《与朱少白论文》:“道隱晦而難宣,故須文辭以達之。”【4】宣泄;抒发。{宋}{苏轼}《次韵答王定国》:“每得君詩如得書,宣心寫妙書不如。”{汉}{刘桢}《赠徐幹》诗:“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無由宣。”【5】广;大。{汉}{焦赣}《易林·井之恒》:“方喙宣口,聖智仁厚,釋解倒懸,國家大安。”按,同书《小畜之噬嗑》作“方喙廣口”。【6】周遍,普遍。《管子·小匡》:“公宣問其鄉里而有考驗。乃召而與之坐,省相其質,以參其成功成事。”{尹知章}注:“宣,遍也。遍問其鄉里之人。”{明}{戴良}《题刘凝之骑牛图》诗:“{劉公}作令{天聖}間,民物熙熙德化宣。”《诗·大雅·公刘》:“篤{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迺宣,而無永歎。”{毛}传:“宣,徧也。”《楚辞·王褒<九怀·通路>》:“宣遊兮列宿,順極兮彷徉。”{王逸}注:“徧歷六合視衆星也。”【7】协和;协调。《书·盘庚》:“汝不憂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欽念以忱,動予一人。”{孙星衍}疏:“宣乃心謂和乃心也……汝大不和衷敬思以誠信感動我也。”一说,谓宣布。见{孔}传及{蔡沈}集传。{汉}{马融}《长笛赋》:“簫管備舉,金石並隆;無相奪倫,以宣八風。”{晋}{陆机}《文赋》:“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權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宫商相宣,金石諧和。”【8】指帝王的诏书,命令或旨意。《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後(候){楊素}到來,别有宣至。{衾虎}拜舞謝恩,走出朝門,私宅憩歇。”【9】宣召。《西游记》第三十回:“國王准奏,叫宣,把妖宣至金階。”{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二:“外祖{曾空青}以{江南}轉運使來攝府事應辦,忽宣至行宫。”京剧《渡阴平》第三场:“大太监:启奏陛下,左将军{张翼}回朝,午门候旨。{刘禅}:宣他进宫。”【10】方言。谓质地松软或内部膨胀。如:这馒头真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齿部》“齒齲”原注:“此證由風熱客手足二經而成。初起牙齦宣腫覺痛,遇風痛甚。”农谚:草死苗活地发宣。【11】尽。《管子·四称》:“固其武力,宣用其力。”【12】古代帝王的大室。《说文·宀部》:“宣,天子宣室也。”{段玉裁}注:“蓋謂大室。如璧大謂之‘瑄’也。”【13】宣布;传布;公开说出。{晋}{木华}《海赋》:“若乃偏荒速告,王命急宣……一越三千,不終朝而濟所届。”《红楼梦》第一〇三回:“{趙堂官}便轉過一副臉來,回王爺道:‘請爺宣旨意,就好動手。’”《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孔}传:“宣,布。”{唐}{韩愈}《顺宗实录一》:“二十四日宣遺詔,上縗服見百寮。二十六日即位。”{明}{李贽}《豫约·早晩钟鼓》:“號令一宣,則百萬齊聲,山川震沸。”如:心照不宣。【14】疏通;疏导。《国语·周语上》:“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爲川者決之使導,爲民者宣之使言。”《诗·大雅·緜》:“迺疆迺理,迺宣迺畝。”《左传·昭公元年》:“{台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大原。”{杜预}注:“宣,猶通也。”{宋}{曾慥}《类说·修真秘诀》:“若解風寒,宣血脈,消邪氣,引藥勢,不過於酒也。”【15】谓发散;疏散。{唐}{韩愈}《与华州李尚书书》:“親近藥物方書,動作步趨,以致和宣滯,爲國自愛,副鄙陋拳拳之心。”《左传·昭公元年》:“於是乎節宣其氣。”{杜预}注:“宣,散也。”【16】指枢密院所行的文书。《资治通鉴·後唐潞王清太元年》:“己卯,徙{成德}節度使{范延光}爲{天雄}節度使,代{漢琼};徙{潞王}{從珂}爲{河東}節度使,兼{北都}留守;徙{石敬瑭}爲{成德}節度使。皆不降制書,但各遣使臣持宣監送赴鎮。”{胡三省}注:“宣,樞密院所行文書也。”【17】用同“[喧]”。声音大而嘈杂。{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一折:“一個鞭挑魂魄去,一個人和的哭聲回。宣的個孝堂裏{關美髯},紙播□{漢}{張飛}。”【18】长度单位。古代一尺三又三分之一寸,称宣。《周礼·考工记·车人》:“半矩謂之宣。”{郑玄}注:“半矩,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人頭之長也。”【19】谓头发黑白相杂。{宋}{魏了翁}《临江仙·范遂宁生日和所惠词韵报之》词:“秋風吹髮半成宣。”【20】谥号用字。{汉}{蔡邕}《独断》卷下:“聖善同文曰宣。”《逸周书·谥法》:“聖善周聞曰宣。”{宋}{叶適}《崇国赵公谥宣简议》:“謹按謚法:善問周達曰宣,壹德不懈曰簡,宜謚曰:宣簡。”【21】直径六寸之璧。《尔雅·释器》:“璧大六寸謂之宣。”{郝懿行}义疏:“宣者,《釋文》云宣如字,本或作瑄,音同。{郭}引《漢書·郊祀志》云‘有司奉瑄玉’。{孟康}注:‘璧大六寸謂之瑄。’《類聚》引《爾雅》正作瑄。瑄俗字也。”【22】姓。{汉}有{宣秉}。见《後汉书》本传。【23】指宣纸。如:玉版宣;虎皮宣。
宣麻-汉语大词典
宣麻
【1】{唐}{宋}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開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爲學士,别置學士院,專掌内命。凡拜將相,號令征伐,皆用白麻。”{元}{贡师泰}《送寿宏毅应奉赴兴国路经历》诗:“絳蠟夜深催視草﹐紫泥春蚤聽宣麻。”{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濰縣}相國大拜時﹐太夫人猶無恙﹐宣麻日﹐公喜詠云:‘更無朝士稱前輩﹐尚有慈親唤小名。’”{宋}{张元幹}《醉花阴》词:“春殿聽宣麻﹐争喜登庸﹐何似今番喜。”
宣請-汉语大词典
宣請
【1】下诏召请。《前汉书平话》卷下:“太后聽之大悦﹐即日差十道使命﹐各處宣請去訖。”
宣講-汉语大词典
宣講
【1】对众宣传讲述。{郑振铎}《大佛寺》:“几个教徒﹐立在小教堂门外唱着赞美诗﹐唱完后便有一人在宣讲‘道理’。”{管桦}《将军河》第一部第三九章:“老头子正要长篇大套宣讲﹐立刻被人止住。”{子虚子}《湘事记·军事篇三》:“〔{唐維藩}〕衛兵十數人﹐遍歷各屬﹐至於鄉村僻壤﹐召父老子弟宣講共和﹐殄除匪盗﹐拊循良善﹐南路始定矣。”{清}{王韬}《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此外宜在各處宣講聖諭善書﹐倣古者讀法懸書之意。尤宜與天主﹑耶穌教堂比鄰鼎峙﹐用以維持風教。”【2】诵读讲解。{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讲读仪注》:“司講者﹐對案拱立﹐朗聲宣講﹐講一條畢﹐用壓紙將書壓定﹐防風捲亂﹐鞠躬而退。”《清史稿·礼志八》:“{道光}三年臨{雍}﹐命廕生豫聽宣講。”{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择乡约》:“少年則宣講有力﹐讀書則字不錯﹐句讀分明﹐聲音宏亮﹐則聞之于遠﹐聽者方能領略。”
宣使-汉语大词典
宣使
【1】宫中专司宣召的内监。{明}{刘基}《有感》诗:“紫薇門下逢宣使﹐新向{湖州}召畫工。”{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五十:“聖人正在宫中飲﹐宣使池頭旋折花。”【2】宣抚使的省称。{唐玄宗}时始置。派朝臣巡视灾害地区,亦称宣慰安抚使。{唐}{韩愈}《送陆歙州诗序》:“當今賦出於天下﹐{江}南居十九﹐宣使之所察﹐{歙}爲富州。”{唐}{元稹}《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是歲﹐前逋負盡入焉﹐宣使駭異之。”
宣道-汉语大词典
宣道
【1】宣泄抒发。{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文學轉相祖述﹐而聲韻之道大行。以古之爲詩﹐取其宣道情致﹐激揚政化。”
宣鬱-汉语大词典
宣鬱
【1】宣泄心中的郁闷。《北堂书钞》卷一一七引{汉}{蔡邕}《瞽师赋》:“詠新詩之悲歌兮﹐舒滯積而宣鬱。”
宣尉-汉语大词典
宣尉
【1】宣慰使的省称。《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楊公}寫畢﹐文不加點﹐送與{薛宣尉}看。{薛宣尉}把這文章番復細看﹐又見寫得好﹐不住口稱贊。”
宣節-汉语大词典
宣節
【1】谓宣泄与停蓄。{宋}{秦观}《浮山堰赋》:“走獰雷以赴海兮﹐駕扶摇而薄山;固元氣之宣節兮﹐熄衆兆之災患。”
宣散-汉语大词典
宣散
【1】宽舒而松弛。《鬼谷子·权篇》:“喜者宣散而無要也。”{陶弘景}注:“喜者摇蕩﹐故宣散而言無要也。”
宣言-汉语大词典
宣言
【1】发表言论,表达意见。《国语·周语上》:“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2】宣告;宣布。{鲁迅}《集外集拾遗·<苏俄的文艺论战>前记》:“所以他们自称为艺术即生活的创造者﹐诞生日就是十月﹐在这日宣言自由的艺术﹐名之曰无产阶级的革命艺术。”{清}{朱琦}《感事》诗:“宣言我大邦﹐此物永禁止。”《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使中尉{宏}赦{淮南王}罪﹐罰以削地﹐中尉入{淮南}界﹐宣言赦王。”【3】犹声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4】犹扬言。谓故意散布某种言论。《左传·桓公二年》:“{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孔父嘉}爲司馬﹐{督}爲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馬則然。’已殺{孔父}而弑{殤公}﹐召{莊公}于{鄭}而立之﹐以親{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頗}〕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明史·朱纨传》:“勢家既失利﹐則宣言被擒者皆良民﹐非賊黨﹐用摇惑人心。”《晋书·段匹磾传》:“{末杯}宣言{匹磾}將篡﹐出軍擊敗之。”{巴金}《灭亡》第九章:“而且他不是常常宣言他只知道自己底幸福﹐从来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吗?”{宋}{苏洵}《幾策·审敌》:“於是宣言於遠近﹐我將以某日圍某所﹐以某日攻某所。”【5】指国家﹑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當南北兩方情志未孚時﹐{文}嘗任調和﹐躬至{北京}﹐並有願{袁氏}十年爲總統之宣言。”
宣省-汉语大词典
宣省
【1】遍察;巡视。《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長。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齊莊。”{唐}{柳宗元}《涂山铭》序:“萬國既同﹐宣省風教﹐自{塗山}而會諸侯﹐大政立焉。”
宣傳隊-汉语大词典
宣傳隊
【1】通过演讲﹑图画展览或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向群众作宣传的小型团体。一般是为配合某种任务而临时组成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三:“在‘七七’周年纪念时﹐单是临时下乡的宣传队﹐我们就靠着这些青年﹐曾经组织过七百几十队。”
宣威-汉语大词典
宣威
【1】宣扬威力。{清}{黄燮清}《黄天荡怀古》诗:“驄馬宣威臨陣日﹐羯胡喪胆渡{江}時。”《新唐书·阎立本传》:“〔{閻立本}〕既輔政﹐但以應務俗材﹐無宰相器。時{姜恪}以戰功擢左相﹐故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嘲。”{明}{杨一清}《甘凉道中书事感怀》诗:“繼絶君王義﹐宣威將帥功。”{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每荒服請罪﹐遠夷慕義;宣威授指﹐實寄宏略。”
宣勞-汉语大词典
宣勞
【1】尽力,效劳。{宋}{杨万里}《雨後郡圃行散》诗:“主管園林鶯稱意﹐巡行荷芰鷺宣勞。”{明}{宋濂} 《无尽灯禅师行业碑铭》:“{林君}{性宗}﹐嘗從禪師游。師勉以忠孝﹐迄能爲國宣勞﹐爲時顯人。”《宋史·理宗纪二》:“八月丁卯﹐詔:{淮}東先鋒馬軍{鄧淳}﹑{李海}等{揚州}{撻扒店}之戰﹐宣勞居多﹐各官兩轉﹐餘推恩有差。”【2】降旨慰劳。{唐}{李德裕}《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公〕乃以宣勞之名﹐俾其少長皆會﹐然後擒執魁首﹐置之典刑。”《北史·蠕蠕传》:“{明帝}臨西堂﹐引見{阿那瓌}及其叔伯兄弟五人﹐升階賜坐﹐遣中書舍人{穆弼}宣勞。”《陈书·世祖纪》:“甲寅﹐分遣使者宣勞四方。”
宣導-汉语大词典
宣導
【1】疏散;疏通。《吕氏春秋·古乐》:“昔{陶唐氏}之始……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舞以宣導之。”《晋书·食货志》:“臣愚謂既以水爲困﹐常恃魚菜螺蜯﹐而洪波泛濫﹐貧弱者終不能得。今者宜大壞{兗}{豫}州東界諸陂﹐隨其所歸而宣導之。交令饑者盡得水産之饒。”【2】开导。《宋书·孝武帝纪》:“豈習愚爲性﹐忸惡難反;將在所長吏﹐宣導乖方。可普加寬申﹐咸與更始。”【3】传呼引导。{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供奉官紫衣入侍﹐後軍容使{楊復恭}俾具襴笏宣導﹐自{復恭}改作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帝與宰相議省吏員。{向敏中}曰:‘{太祖}﹑{太宗}朝﹐閤門祗候不過三五員﹐宣導贊謁而已。今踰數百﹐而除授未已。’”
宣敷-汉语大词典
宣敷
【1】讲说,敷陈。{清}{魏源}《武进庄方耕少宗伯遗书序》:“{武進}{莊方耕}少宗伯﹐{乾隆}中以經術傅{成親王}于上書房十有餘載﹐講幄宣敷﹐茹吐道誼。”{明}{方孝孺}《息耕亭记》:“卑處郡邑﹐尊據廟廊;逢迎阿比﹐以取嚬笑;屏束學術﹐宣敷條教;物薄人澆﹐機深穽巧;寬則致侮﹐嚴則取誚。”
宣房-汉语大词典
宣房
亦作“[宣防]”【1】宫名。{西汉}{元光}中,{黄河}决口于{瓠子},二十余年不能堵塞,{汉武帝}亲临决口处,发卒数万人,并命群臣負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宣房宫}。见《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县}境。{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洪水滔天﹐而有{禹}之績﹐{河}水泛濫﹐而有{宣房}之功。”{唐}{高適}《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2】泛指防河治水。{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則當相度宣防﹐資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見神明通久之用焉。”{清}{龚自珍}《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两广总督谥敏肃涿州卢公神道碑铭》:“起家文辭﹐觀政於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歷試旃﹐以知宣房。”【3】借指该处之{黄河}水。{清}{顾炎武}《登岱》诗:“庶幾大道還﹐民質如初元。上采黄金成﹐下塞{宣房}湍。”{明}{吴宽}《赠河南巡抚杨贯之》诗:“憲府乍臨新邑{洛}﹐{宣房}已復舊河流。”
宣露-汉语大词典
宣露
【1】泄露;透露。{刘大白}《秘密之夜》诗:“这秘密原不是语言能宣露﹐更不是探问能明白的。”《魏书·元澄传》:“{澄}執奏以尚書政本﹐特以遠慎﹐故凡所奏事﹐閣道通之﹐蓋以秘要之切﹐防其宣露。”{清}{端方}《致参赞福开森电》:“前轉{香帥}一電﹐萬勿宣露。”《後汉书·冯异传》:“{光武}故宣露{軼}書﹐令{朱鮪}知之。”《三国演义》第三回:“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敗也。”【2】显露;外露。《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牙宣》注:“此證牙齦宣腫﹐齦肉日漸腐頽﹐久則削縮﹐以致齒牙宣露。”{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檄者﹐皦也。宣露於外﹐皦然明白也。”
宣化承流-汉语大词典
宣化承流
【1】宣布恩德,承受风教。谓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師帥不賢,則主德不宣,恩澤不流。”{宋}{秦观}《代蕲州守谢上表》:“責其妄作﹐便可屏之遠方﹐憫其知非﹐猶當投於散地。敢圖生死而肉骨﹐尚容宣化而承流。”{明}{王世贞}《鸣凤记·林遇夏舟》:“碧雲天際﹐旌旗蔽江渚。風利飛帆速﹐聲振清波拂。宣化承流﹐明時展經濟。看此去仁風播﹐俾黎庶咸沾惠﹐五褲歌謡信不虚﹐數卷圖書帶篋歸。”
宣名-汉语大词典
宣名
【1】高声报出姓名。{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後殿引臣寮﹐則待制已上﹐宣名拜舞;庶官但贊拜﹐不宣名﹐不舞蹈。”{宋}{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庚子九月﹐上宣諭宰執云:‘已指揮閤門﹐令今後常朝﹐宰臣免宣名﹐他朝會則否。’”
宣尉司-汉语大词典
宣尉司
【1】即宣慰司。亦借称宣慰使。《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這裏地方與{馬龍}連接﹐{馬龍}有個{薛宣尉司}﹐他是{唐}朝{薛仁貴}之後﹐其富敵國。”
宣告-汉语大词典
宣告
【1】宣布;告知。《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小國不困﹐懷服如歸﹐是故作壇以昭其功﹐宣告後人﹐無怠于德。”《史记·周本纪》:“{康王}即位﹐徧告諸侯﹐宣告以{文}{武}之業以申之﹐作《康誥》。”《三国演义》第一回:“議郎{蔡邕}上疏﹐以爲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因起更衣。{曹節}在後窺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歸田里。”《隋书·循吏传·公孙景茂》:“上聞而嘉之﹐詔宣告天下。”{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全国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
宣漏-汉语大词典
宣漏
【1】泄露。《南史·宋竟陵王诞传》:“{詠之}與{建康}右尉{黄達}往來﹐{誕}疑其宣漏﹐誣以罪被殺。”《宋书·何承天传》:“二十四年﹐{承天}遷廷尉﹐未拜﹐上欲以爲吏部﹐已受密旨﹐{承天}宣漏之﹐坐免官。”
宣紙-汉语大词典
宣紙
【1】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原产于我国{安徽}{泾县},因在{宣城}集散,故称宣纸。纸质洁白﹑细致﹑柔软,经久不变,不易蛀蚀,便于长期存放。我国留传的古代名人书画,多用宣纸,亦用于刊刻书籍。{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雲溪外史畫册》﹐宣紙本﹐共十頁﹐水墨青緑相間。”{徐迟}《祁连山下》:“他丢开了油画布﹐用宣纸﹑徽墨﹑端砚﹑湖笔﹐画了水墨画。”{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
宣宣-汉语大词典
宣宣
【1】形容众音齐奏,声响很大。《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波旬}乃前行﹐魔女一時從後。擎樂器者宣宣奏曲﹐響聒清霄。”
宣召-汉语大词典
宣召
【1】谓帝王召见臣下。{明}{冯惟敏}《朝元歌·闲情》曲:“百年長嘯﹐誰承望九重宣召?”{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一种永远是春光明媚﹐等待皇帝宣召的世界里。”{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蓋學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無因得入。”《红楼梦》第八三回:“昨日奉過旨意﹐宣召親丁四人﹐進裏頭探問。”
宣備-汉语大词典
宣備
【1】尽备;完备。古人书信末尾常用“不宣備”,犹云不一一细说。{汉}{杨修}《答临淄侯文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備。”{宋}{周密}《浩然斋视听钞·不宣备》:“今人書‘不宣備’﹐《文選·楊修<答臨淄侯牋>》末曰:‘造次不能宣備。’”
宣幹-汉语大词典
宣幹
【1】指宣抚使﹑宣谕使属下的干办官员。{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天上台星》:“{開禧}用兵﹐{鄧友龍}﹑{程松}爲宣撫宣諭使﹐板授其屬謂之宣幹。”
宣臻-汉语大词典
宣臻
【1】谓遍及。《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神卦靈兆﹐古文畢發﹐焕炳照曜﹐靡不宣臻。”{李善}注:“宣﹐徧也。臻﹐至也。”
宣議郎-汉语大词典
宣議郎
【1】官名。{唐}{宋}散官,从七品下称宣议郎。{明}沿置,{清}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宋}時{嘉祐}年間有個宣議郎{萬延之}﹐乃是{錢塘}{南新}人﹐曾中乙科出仕。”
宣燎-汉语大词典
宣燎
【1】明亮的火炬。{宋}{范仲淹}《明堂赋》:“若夫元朔會同﹐群后對越﹐穆穆乎{舜}門之闢﹐晣晣乎宣燎之發。”
宣曜-汉语大词典
宣曜
【1】显耀光辉。《後汉书·郎顗传》:“夫天之應人﹐疾於景響﹐而自從入歲﹐常有蒙氣﹐月不舒光﹐日不宣曜。”
宣光-汉语大词典
宣光
【1】{周宣王}和{东汉}{光武帝}的合称。二人皆旧时所称中兴之主。{唐}{杜甫}《北征》诗:“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仇兆鳌}注:“{周宣}﹑{漢光}皆中興主。”{元}{李士瞻}《始予发京师时已闻河南平章公克服济南》诗:“調度敢煩廊廟計﹐疇咨仍藉相臣功。{宣}{光}接武揚先烈﹐{方}{虎}聯勳振古風。”【2】{西晋}{洛阳}宫殿名。《艺文类聚》卷六二引《洛阳宫殿簿》:“{明光}﹑{徽音}……{宣光}﹑{嘉福}﹑{百福}﹑{芙蓉}﹑{九華}。”原注:“并殿名。”【3】借指京都的宫殿。{宋}{苏轼}《和三舍人省上》诗:“明朝冠蓋蔚相望﹐共扈翠輦朝{宣光}。”
宣引-汉语大词典
宣引
【1】皇帝宣召大臣,由内侍引见,称“宣引”。{宋}{刘克庄}《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宣引{東華}去。似當年﹐{文皇}親擢﹐{馬周}徒步。殿上風霜生白簡﹐下殿扁舟已具。怎不與官家留住。”《宋史·光宗纪》:“〔{紹熙}二年六月〕癸巳﹐詔宰臣﹑執政﹐自今不時内殿宣引奏事。”{宋}{周必大}《玉堂杂纪》卷中:“〔{必大}〕得旨﹐赴{東華門}祗候宣引。日已晡﹐聞有内宴﹐小黄門出云:‘恐改日引。’然不敢退。酉後﹐忽宣入{選德殿}。”
宣對-汉语大词典
宣對
【1】谓臣下应诏回答皇帝的垂询。《宋史·光宗纪》:“〔五月〕庚申﹐詔侍從﹑經筵﹑翰苑官﹐自今並不時宣對﹐庶廣咨詢﹐以輔治道。”
宣排-汉语大词典
宣排
【1】数说责备。{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八:“{三奶}便宣排{丁宁}道:‘{丁宁}﹐你这个状元可是白当了。难道到现在你心里还看不透吗?’”
宣陶-汉语大词典
宣陶
【1】抒发陶写。{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崔涂》:“〔{崔塗}〕寫景狀物﹐往往宣陶肺腑。”
宣壇-汉语大词典
宣壇
【1】做道场用的诵经台。《红楼梦》第十三回:“對面高起着宣壇﹐僧道對壇。”
宣制-汉语大词典
宣制
【1】宣布帝王的诏命。{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延和}之賜坐而茶湯者﹐遇拜相﹑正衙﹑會百官﹐宣制才罷﹐則其人親抱白麻見天子於{延和}﹐告免禮畢。”《金史·礼志十》:“皇太子已下應在位官皆再拜﹐躬身﹐侍中宣制曰‘册某王爲皇太子’。”《明史·礼志八》:“承制官奏發皇后册寶﹐承制訖﹐由中門出﹐降自中陛﹐至宣制位﹐曰:‘有制’。正副使跪﹐承制官宣制曰:‘册妃某氏爲皇后﹐命卿等持節展禮。’宣畢﹐由殿西門入。”
宣腿-汉语大词典
宣腿
【1】{云南省}{宣威县}出产的火腿。也叫宣威腿或云腿。
宣騰-汉语大词典
宣騰
【1】宣示传达。《三国志·吴志·鲁肃传》:“〔{魯肅}〕到{當陽}{長阪}﹐與{備}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彊固﹐勸{備}與{權}併力。”《晋书·齐王冏传》:“即日翊軍校尉{李含}乘驛密至﹐宣騰詔旨。”【2】北方方言。犹膨胀。《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安公子}〕揭開蓋兒﹐見那茶葉泡的崗尖的﹐待好宣騰到碗外頭來了。”
宣榭-汉语大词典
宣榭
【1】古代建筑于土台上的厅堂,为讲武临观之所。{清}{王夫之}《连珠有赠》诗:“蓋聞圜丘九變﹐密移在縱斂之間;宣榭千尋﹐函受但合離之際。”《春秋·宣公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杜预}注:“《傳例》曰:‘宣榭﹐講武屋。’《爾雅》曰:‘無室曰榭﹐謂屋歇前。’”{孔颖达}疏:“{服虔}云:‘宣揚威武之處﹐義或當然也。’{李巡}曰:‘臺積土爲之﹐所以觀望﹐臺上有屋謂之榭。則榭是臺上屋。居臺而臨觀講武﹐故無室而歇前﹐歇前者無壁也﹐如今廳是也。’”《晋书·乐志上》:“{永嘉}之亂﹐伶官既減﹐曲臺宣榭﹐咸變洿萊。”
宣布-汉语大词典
宣布
【1】流布;泄漏。《宋书·颜竣传》:“初﹐沙門{釋僧含}粗有學義﹐謂{竣}曰:‘貧道粗見讖記﹐當有真人應符﹐名稱次第﹐屬在殿下。’{竣}在{彭城}嘗向親人叙之﹐言遂宣布﹐聞於{太祖}。”{宋}{欧阳修}《出第一札子》:“{吕誨}等連章累疏﹐惡言醜詆。陛下爲臣愛惜﹐留中而不出。{誨}等自寫章疏﹐宣布中外﹐今閭巷之人﹐皆能傳誦。”{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一:“{乾隆}某年﹐考試差後﹐有宣布前列詩句者﹐臺臣密以告﹐將興獄矣。{高宗}召公問之﹐公頓首曰:‘如臣即洩漏者。’問何故?曰:‘書生習氣﹐見佳作必吟哦﹐或記誦其句﹐欲訪知爲何人手筆﹐則無意中不免洩漏矣。’”【2】宣扬,广为宣传。{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近十年中﹐賴{文文忠公}篤棐忠清﹐宣布威德﹐五省通商﹐慬得無事。”{宋}{王禹偁}《拟陈王判开封制》:“爾其按千里之提封﹐觀萬夫之政事﹐肅清畿旬﹐考覈吏官﹐撫育我黎民﹐宣布我德化。”《元史·杨惟中传》:“嵗己未﹐{世祖}總統東師﹐奏{惟中}爲{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撫使﹐俾建行臺﹐以先啟行﹐宣布恩信﹐{蒙古}﹑{漢}軍諸帥並聽節制。”《後汉书·李恂传》:“〔{李恂}〕後拜侍御史﹐持節使{幽州}﹐宣布恩德﹐慰撫北狄。”【3】谓公之于众。《周礼·秋官·小司寇》:“乃宣布四方﹐憲刑禁。”{郑玄}注:“宣﹐徧也。憲﹐表也。”{清}{方文}《送陈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使臣宣布天子言﹐諸{猺}感奮趨中原。”《汉书·司马迁传》:“{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宣帝}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布焉。”{宋}{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今論次已定﹐宣布有期﹐四方顒顒﹐跂足而望。”{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國王﹑大臣謀議國事﹐訪及高僧﹐然後宣布。”
宣華-汉语大词典
宣華
【1】鲜明的花色。{元}{陈樵}《垂丝海棠赋》:“伊{淛河}之佳植﹐信群離而類絶。{丹徒}芳裔﹐名均種别﹐宣華麗質﹐風馬不接。”
宣窯-汉语大词典
宣窯
【1】见“宣窰”。
宣報-汉语大词典
宣報
【1】通告;向群众报告。{莫伸}《人民歌手》:“女报幕员声音清脆地宣报节目﹐掌声雷鸣般震荡着大厅。”{唐}{白居易}《奏所闻状》:“德音中停罷進奉﹐最是大節。昨者{裴均}所進銀器﹐發在德音之前;猶四方不知﹐將謂容其違越﹐特令送出外庫﹐宣報所司﹐遠近傳呼﹐聞於道路。”
宣爐-汉语大词典
宣爐
【1】见“宣德爐”。
宣傳品-汉语大词典
宣傳品
【1】作宣传鼓动用的物品。如传单﹑招贴画等。{巴金}《文学的作用》:“话说回来﹐文学著作并不等于宣传品。”{叶圣陶}《倪焕之》二四:“这样的人物﹐不待演说﹐不待作论文﹐他本身就是最有效力的宣传品。”
宣傳彈-汉语大词典
宣傳彈
【1】用来散发宣传品的一种炮弹或炸弹,以火炮发射或飞机投掷,弹体被抛射到目标上空时,即自动裂开,撒出宣传品。
宣募-汉语大词典
宣募
【1】公开招募。《後汉书·刘陶传》:“縣多姦猾。{陶}到官﹐宣募吏民有氣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不拘亡命姦臧。於是剽輕劒客之徒{過晏}等十餘人﹐皆來應募。”
宣遊-汉语大词典
宣遊
【1】遍游,周游。{南朝} {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诗:“宣遊弘下濟﹐窮遠凝聖情。”{汉}{张衡}《思玄赋》:“逼區中之隘陋兮﹐將北而宣遊。”《楚辞·王褒<九怀·通路>》:“宣遊兮列宿﹐順極兮彷徉。”{王逸}注:“徧歷六合視衆星也。”
宣和殿-汉语大词典
宣和殿
【1】{宋}宫殿名。《宣和遗事》前集:“八月{宣和殿}有玉芝生於檜樹上﹐又有鶴三萬餘隻盤旋雲霄之間。”{宋}{王庭珪}《题宣和御画》诗:“{宣和殿}後新雨晴﹐兩鵲飛來向東鳴。”
宣發-汉语大词典
宣發
【1】疏导发散。《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初生门上》:“怯弱之兒豆豉法﹐宣發胎毒功最良﹐兒生冬月亦宜此﹐煎取濃汁當乳嘗。”
宣揚-汉语大词典
宣揚
【1】谓张扬于外。{叶君健}《火花》二:“好在这是密室会谈﹐谁也不会把内容宣扬出去。”{清}{林则徐}《覆奏曾望颜条陈封禁海事宜折》:“因關各國夷人事務﹐只宜慎密商辦﹐未便遽事宣揚。”【2】对众讲解﹑说明。《金瓶梅词话》第五七回:“當時間﹐唤起徒子徒孫﹐打起鐘﹐敲起鼓﹐舉集大衆﹐上堂宣揚此意。”《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光嚴汝聽我宣揚﹐萬行皆於心内藏。”【3】广泛传布;传扬。{竺可桢}《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贡献》:“{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成就﹐自有其辉煌卓越的贡献﹐值得我们的探讨和宣扬。”《汉书·匡衡传》:“臣{衡}材駑﹐無以輔相善義﹐宣揚德音。”{唐}{元稹}《献事表》:“於是﹐{房}﹑{杜}﹑{王}﹑{魏}之徒議可否於前﹐天下四方之人言得失於外﹐不四三年而天下大理。豈{文皇}獨運聰明於上哉﹐蓋亦群下各盡其言以宣揚發暢於天下也。”《北史·韦珍传》:“{珍}至{桐栢山}﹐窮{淮}源﹐宣揚恩澤﹐莫不懷附。”《晋书·温峤传》:“使命愈遠﹐益宜得才﹐宣揚王化﹐延譽四方。”{宋}{司马光}《三德》:“意者羣臣不肖﹐不能宣揚聖化﹐將陛下之於三德萬分之一﹐亦有所未盡歟?”【4】高声念诵。《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徵取名僧﹐宣揚經典﹐祈求甘雨﹐以救萬民。”{明}{朱有燉}《豹子和尚》:“我將這經咒宣揚﹐每日價坐在禪床上。”《英烈传》第一回:“以内宦{長壽拜布哈}領之﹐宣揚佛號一遍﹐則按舞奏樂一回。”
宣筆-汉语大词典
宣筆
【1】指{安徽}{宣城}所产的毛笔。{宋}{欧阳修}《试笔·宣笔》:“宣筆初不可用﹐往時{聖俞}屢以爲惠﹐尋復爲人去。今得此甚可用﹐遂深藏之。”
宣德郎-汉语大词典
宣德郎
【1】官名。{隋}置,为散官。{唐}沿用。{宋}{政和}四年以为与{宣德门}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明}﹑{清}仍为散官。《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最奇異的﹐乃是上皇登極﹐恩典下頒﹐致仕官皆得遷受一紙。宣議即加宣德郎﹐勑下之日﹐正遇着他的生辰﹐親戚朋友来賀喜的﹐滿座堂中。”
宣畼-汉语大词典
宣畼
同“[宣暢]”【1】{晋}{{何充}等}《沙门不应尽敬表》:“臣等闇短﹐不足以讚揚聖旨﹐宣畼大義﹐伏省明詔﹐震懼屏營。”
宣明王-汉语大词典
宣明王
【1】{宋}代对{陶唐氏}之火正{阏伯}的封号。传说其为{高辛氏}子,居{商丘},奉祀大火之星,后世祭大火,因以其为配。《宋史·礼志六》:“{乾道}五年﹐太常少卿{林栗}等言:‘本寺已擇九月十四日﹐依旨設位﹐望祭{應天府}大火﹐以{商丘}{宣明王}配。二十一日内火﹐祀大辰﹐以{閼伯}配。大辰即大火﹐{閼伯}即{商丘}{宣明王}也。緣國朝以{宋}建號﹐以火紀德﹐推原發祥之所自﹐崇建{商丘}之祠﹐府曰{應天}﹐廟曰{光德}﹐加封王爵﹐錫謚{宣明}﹐所以追嚴者備矣。今有司旬日之間舉行二祭﹐一稱其號﹐一斥其名﹐義所未安。自今祀熒惑﹑大辰﹐其配位稱{閼伯}﹐祝文﹑位版並依{應天府}大火禮例﹐改稱{宣明王}﹐以稱國家崇奉火正之意。’”
宣茶-汉语大词典
宣茶
【1】谓皇帝召见大臣时赐茶。{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國朝儀制﹐天子御前殿﹐群臣皆立奏事﹐雖丞相亦然。後殿曰{延和}曰{邇英}﹐二小殿乃有賜座儀﹐既坐則宣茶又賜湯。此客禮也。”
宣氣-汉语大词典
宣氣
【1】宣泄滞气。{明}{何景明}《说琴》:“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氣養德﹐道情和志。”【2】谓发散阳气,以生万物。{汉}{蔡邕}《独断》卷上:“律中大吕﹐言陰氣大勝﹐助黄鍾宣氣而萬物生。”《国语·鲁语上》:“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於是乎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寢廟﹐行諸國﹐助宣氣也。”《汉书·律历志上》:“位於卯﹐在二月。姑洗:洗﹐絜也﹐言陽氣洗物辜絜之也。位於辰﹐在三月。中吕﹐言微陰始起未成﹐著於中旅助姑洗宣氣齊物也。”
宣化-汉语大词典
宣化
【1】传布君命,教化百姓。《汉书·宣帝纪》:“今吏或以不禁姦邪爲寬大﹐縱釋有罪爲不苛﹐或以酷惡爲賢﹐皆失其中﹐奉詔宣化如此﹐豈不謬哉!”{清}{李渔}《奈何天·锡祺》:“我們三位都是上帝宣化之臣﹐生靈造福之主。”{唐}{皮日休}《秦穆谥缪论》:“夫{重耳}之賢也﹐天下知之﹐又其從者足以相人國。如先立之﹐必能誅亂公子﹐去暴大夫﹐翼德於成周﹐宣化於{汾}{晉}。”
宣和體-汉语大词典
宣和體
【1】{北宋}{宣和}年间画院中形成的一种绘画流派及风格。多以山水﹑花鸟﹑宫室台阁为题材,强调“格法”,讲究工致富丽。{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李誕}﹑{河間}人。多畫藂竹筍籜鞭節﹐色色畢具﹐此宣和體也。”
宣示-汉语大词典
宣示
【1】显示;展示。{毛泽东}《质问国民党》:“那末﹐我们亲爱的国民党先生们﹐可否把你们的这种什么‘蒙汗药’或‘定身法’给我们宣示一二呢?”{唐}{黄滔}《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上瑞何曾乏?毛羣表色難。珍於四靈外﹐宣示百僚觀。”{宋}{龚鼎臣}《东原录》:“{真廟}朝﹐{汝州}進茯苓一顆﹐重三十斤。宣示宰臣而下﹐遂謝表。”《左传·昭公九年》:“自{文}以來﹐世有衰德﹐而暴滅{宗周}﹐以宣示其侈﹐諸侯之貳﹐不亦宜乎?”【2】宣扬。{{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灭六国后﹐{秦始皇}在帝位十二年﹐出巡郡县凡五次﹐目的在‘以示强威﹐服海内’﹐并宣示统一四海的功德。”《晋书·温峤传》:“必得清恪奉公﹐足以宣示惠化者﹐則所益實弘矣。”《後汉书·南蛮西南夷传》:“{益州}刺史{梁國}{朱輔}﹐好立功名﹐慷慨有大略。在州數歲﹐宣示{漢}德﹐威懷遠夷。”【3】晓谕;揭明。{清}{魏源}《圣武记》卷六:“{聖祖}移書宣示利害﹐絶其糾約。”《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經書各有多般理﹐皆勸門徒行孝義;只怕因循不報恩﹐故於經上明宣示。”【4】宣布;公布。{清}{魏源}《圣武记》卷四:“上乃以先後敕除{阿}逆密旨及{班}等狐疑之章奏﹐宣示中外﹐黜額駙親王爵﹐赴軍效力。”{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趙公}{吉甫}時爲承旨﹐以聖人上順天時﹐下盡物理﹐表請宣示天下﹐編之於令。”《後汉书·周兴传》:“臣等既愚闇﹐而諸郎多文俗吏﹐鮮有雅才﹐每爲詔文﹐宣示内外﹐轉相求請﹐或以不能而專己自由﹐辭多鄙固。”{唐}{韩愈}《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二月五日恩赦﹐今月二十四日卯時至州﹐當時集百官僧道百姓﹐宣示訖。”
宣洩-汉语大词典
宣洩
【1】见“宣泄”。
宣輯-汉语大词典
宣輯
【1】谓招安。《新唐书·关播传》:“{德宗}初﹐{湖南}峒賊{王國良}驚剽州縣﹐不可制﹐紹{播}宣輯﹐因得請事﹐對殿中。”
宣武-汉语大词典
宣武
【1】城门名。{北京}旧城有九门,其南之西门,{元}称{顺承},{明}{正统}四年改为{宣武},俗又称{顺治门}。参阅《清一统志·京师一》。【2】威武。《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七》:“{仲尼}曰:‘{靈公}汙﹐{晏子}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君子也。’”{吴则虞}集释引{刘师培}《校补》云:“‘宣’與‘桓’同……《爾雅·釋訓》:‘桓桓﹐威也。’《廣雅·释訓》:‘桓桓﹐武也。’”
宣暢-汉语大词典
宣暢
【1】舒散;抒发。{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聖人知聲音之道﹐足以感人也﹐拊石截竹﹐八音克諧﹐定其律吕﹐授以節奏﹐調攝志氣﹐宣暢性情﹐使聞其聲者﹐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唐}{陆贽}《奉天论赦书事条状》:“宣暢鬱堙﹐不可不洞開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盪去瘢痕。”【2】宣扬;传布。{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聖學既遠﹐霸術之傳積漬已深﹐雖在賢知﹐皆不免於習染。其所以講明修飾﹐以求宣暢光復於世者﹐僅足以增霸者之藩籬﹐而聖學之門牆遂不復可覩。”《後汉书·顺帝纪》:“夷狄叛逆﹐賦役重數﹐内外怨曠﹐惟咎歎息。其遣光禄大夫案行﹐宣暢恩澤﹐惠此下民﹐勿爲煩擾。”《诗·大雅·崧高》“四方于宣”{汉}{郑玄}笺:“四方恩澤不至﹐則往宣暢之。”【3】流畅。《云笈七籤》卷三十:“〔鼻〕兩孔之下源是死氣之門﹐元生君嚴固守之﹐使精神宣暢于百節﹐血液盈滿于千關。”{明}{李贽}《读律肤说》:“故性格清徹者音調自然宣暢﹐性格舒徐者音調自然疏緩。”
宣吐-汉语大词典
宣吐
【1】宣读,当众朗读。《晋书·裴楷传》:“{賈充}改定律令﹐以{楷}爲定科郎。事畢﹐詔{楷}於御前執讀﹐平議當否。{楷}善宣吐﹐左右屬目﹐聽者忘倦。”
宣白-汉语大词典
宣白
【1】讲说;告白。{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另有一人執鑼在旁宣白題目。”《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黄妙修}〕同兩個道童齊聲朗誦經典﹐執着意旨﹐跪在聖像面前毯上宣白﹐呼{吴氏}也一同跪着。”{叶圣陶}《倪焕之》一:“‘人’应该把他培养成什么样?‘人’应该怎样把他培养?--这非有理想不可。{焕之}清朗地说着﹐仿佛连带代表了{蒋先生}向一般人宣白。”
宣平門-汉语大词典
宣平門
【1】{汉}代{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名{宣平门},也叫{东都门}或{都门},省称{宣平}。《汉书·王莽传下》:“十月戊申朔﹐兵從{宣平城門}入﹐民間所謂{都門}也。”《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長安城}東出北頭第一門曰{宣平門}﹐民間所謂{東都門}。{疏廣}太傅{受}少傅﹐上疏骸骨歸﹐公卿大夫爲設祖道﹐供張{東都門}外﹐即此門也。”{晋}{潘岳}《西征赋》:“戾{飲馬}之陽橋﹐踐{宣平}之清閥。”
宣烈-汉语大词典
宣烈
【1】{南朝}{宋}舞名。《宋书·乐志一》:“今宜釐改權稱﹐以《凱容》爲《韶舞》﹐《宣烈》爲《武舞》……初獻﹐奏《凱容》﹑《宣烈》之舞。”
宣招-汉语大词典
宣招
【1】谓帝王下令招纳。《汉书·公孙弘传》:“朕嘉先聖之道﹐開廣門路﹐宣招四方之士。”
宣謝-汉语大词典
宣謝
【1】即宣榭。《公羊传·宣公十六年》:“夏﹐{成周}宣謝災。”{何休}注:“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無室曰謝。”{章炳麟}《官制索隐》:“{周}有宣謝﹐{漢}有宣室……{周}之宣謝﹐《漢·五行志》以爲講武之坐屋。”
宣德窰-汉语大词典
宣德窰
【1】{明}{宣德}年间于{江西}{景德镇}所设的官窑。所选瓷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参阅{清}{朱琰}《陶说》。
宣科-汉语大词典
宣科
【1】念诵。{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咱可靈位上端然坐﹐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光明日报》1981.3.26:“有些课程﹐譬如说物理化学吧﹐本来有现成的教课书﹐如果照本宣科﹐也无可非议﹐但他不肯。”
宣曲-汉语大词典
宣曲
【1】见“宣曲宫”。
宣卷-汉语大词典
宣卷
【1】{元}﹑{明}﹑{清}时,僧徒讲唱宝卷,称为宣卷。《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薛三省}娘子不敢怠慢﹐隨即到了{蓮華菴}中﹐恰好{白姑子}不在家裏﹐往{楊鄉宦}宅里宣卷去了。”《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狄希陳}道:‘他在{楊}家内宅裏邊宣卷﹐我如何好進得去?’”【2】指由宝卷发展而来,至{清}代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原来专唱佛教故事,后来渐以演民间传说故事为主。{阿英}《年画的叫卖》:“在旧抄本《三百六十行》宣卷里﹐也曾纪录过卖《杨家将》年画的唱词。”{瞿秋白}《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他们所‘享受’的是:连环图画﹐最低级的故事演义小说﹐时事小调唱本﹐以至于《火烧红莲寺》等类的大戏﹐影戏﹐木头人戏﹐西洋镜﹐说书﹐滩黄﹐宣卷等等。”
宣稱-汉语大词典
宣稱
【1】公开表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加之﹐前一任县长正是为了壮丁问题撤职的﹐而新县长一上任便宣称他要扫除役政上的种种积弊。”{王西彦}《乡下朋友》:“饭后﹐{庄道耕}先生宣称今天疲倦了﹐要求主人马上送到卧室里去。”
宣慰-汉语大词典
宣慰
【1】谓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孫士毅}﹑{許世亨}入城宣慰而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臨淮縣}舘﹐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請爲之。”{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清}政府忽而派大员入{川}宣慰﹐忽而调军队进{川}剿办﹐陷入极端混乱之状态。”{宋}{范仲淹}《陈邓州状》:“臣既獲聞命﹐因敢請行﹐遽將宣慰之恩﹐來安屯戍之旅。”
宣唤-汉语大词典
宣唤
【1】帝王下令宣召﹑传唤。{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二一:“小毬場近曲池頭﹐宣唤勳臣試打毬。”{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内》:“車子院﹑黄院子﹑内諸司兵士﹐祗候宣唤;及官禁買賣進貢﹐皆由此入。”{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奉太上過寢殿﹐進早膳﹐太上令宣唤{吴郡王}等官前來伴話。”
宣泄-汉语大词典
宣泄
亦作“[宣洩]”【1】泄露;泄漏。《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帝宣贵妃》:“{殷淑儀}﹐{南郡王}{義宣}女也。麗色巧笑。{義宣}敗後﹐帝密取之﹐寵冠後宫。假姓{殷}氏﹐左右宣泄者多死﹐故當時莫知所出。”《汉书·刘向传》:“竊推《春秋》災異﹐以救今事一二﹐條其所以﹐不宜宣泄。”{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前恐{唐古特氏}民人生變﹐故未發喪﹐今當以丑年十月二十五日出定坐床﹐求大皇帝勿宣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十章:“县委考虑﹐群众普遍发动起来之后﹐斗争全面展开了﹐来一次大规模的搜山活动﹐但目前不宜宣泄出去﹐到时再作具体部署。”【2】犹言舒散。{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尤奇者﹐縣署窗瓦﹐亦被大風揭去﹐洞開一穴云。是豈天之震怒斯邦﹐而以烈風警之耶?抑天地山川有不平之氣﹐藉風以宣洩之耶?”{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九:“然則後生詞彩絢然﹐宣洩太盡者﹐葢甘露之類也。”{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重重对生活的厌倦和失望甚至使他懒于宣泄心中的苦痛。”【3】排放,泄出。{徐迟}《搜尽奇峰打草稿》:“按这老资料来设计就糟了。到时候闸门打开﹐洪水却不能畅快宣泄。”{清}{林则徐}《清厘福州小西湖界址告示》:“凡西北一帶之田﹐旱則灌溉無資﹐澇則宣洩無路﹐豈非圖小利而忘大害乎?”《明史·陈瑄传》:“導湖水入{淮}﹐築四閘以時宣洩。”
宣撫使-汉语大词典
宣撫使
【1】官名。{唐德宗}后,派朝官巡视经过战乱及受灾的地区,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宋}代宣抚使为镇抚一方之军政长官,职位高于安抚使。{元}于西南地区设宣抚司,参用土官,处理地方军政大事。{明}{清}宣抚使皆土官世袭之职。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续文献通考·职官十》。
宣傳畫-汉语大词典
宣傳畫
【1】进行宣传鼓动的画,标题一般是带有号召性的文句。也叫招贴画。
宣廣-汉语大词典
宣廣
【1】谓泄露扩散。《宋书·王僧绰传》:“建立之事﹐仰由聖懷……事機雖密﹐易致宣廣﹐不可使難生慮表﹐取笑千載。”
宣寫-汉语大词典
宣寫
【1】抒写。{宋}{苏轼}《回列郡守倅启》:“祗奉詔恩﹐出臨邊寄﹐愧非才之難强﹐託餘庇以少安。豈謂仁私﹐遇行存問﹐感佩之至﹐宣寫莫周。”
宣盤-汉语大词典
宣盤
【1】{明}代{宣德}间官窑所产瓷盘。{清}{周亮工}《书影》卷二:“予在{秣稜}﹐見佛手柑初至﹐一老年客市數枚﹐疾馳供{李姬}{麗貞}。姬頷之﹐命婢取去。少頃入{李}室﹐則宣盤中層叠數十﹐鮮妍碩大﹐愈客贈者十倍。”
宣牌-汉语大词典
宣牌
【1】即檄牌。{宋}代用于速递文书,以为凭证。《水浒传》第三八回:“面闊唇方神眼突﹐瘦長清秀身材﹐皂紗巾畔翠花開。黄旗書令字﹐紅串映宣牌。”【2】{宋}代,诸王﹑节度﹑观察使﹑州府﹑军﹑监﹑县印,皆有铜牌,谓之“宣牌”。由朝廷授给,以证明官职身份。{元}代略同。《元史·选举志二》:“凡一百户之管匠官資品﹐受上司劄付者﹐依已擬充院長。已受宣牌充局使者﹐比附一百户之上局使資品遞降﹐量作正九資品。”{元}{王实甫}《破窑记》第四折:“俺男兒的受了宣牌﹐媳婦兒的有些人才。”
宣振-汉语大词典
宣振
【1】宣扬和振作。《後汉书·章帝纪》:“而今貴戚近親﹐奢縱無度﹐嫁娶送終﹐尤爲僭侈。有司廢典﹐莫肯舉察。《春秋》之義﹐以貴理賤。今自三公﹐並宜明糾非法﹐宣振威風。”
宣坐-汉语大词典
宣坐
【1】皇帝赐臣子坐,称为“宣坐”。{宋}{周必大}《玉堂杂纪》卷中:“上曰:太上有旨立{謝后}﹐命卿草制。{必大}奏:合略及歸姓否?上曰:不如此﹐四方何由知明﹐言幼隨乳母可也。宣坐賜茶訖。御藥{王濛}同入院﹐二鼓後進草畢。”
宣德門-汉语大词典
宣德門
【1】{北宋}京城宫门名。《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吉}〕行到{宣德門}前﹐恰好{神宗皇帝}正御{宣德門樓}。”{宋}{汪元量}《越州歌》之十七:“鼇山燈月照人喜﹐{宣德門}前萬玉妃。”{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故未幾復改{宣和}。然{宣和}乃{契丹}宫門名﹐猶我之{宣德門}也。”
宣序-汉语大词典
宣序
【1】全面安排。《国语·鲁语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維旅﹑牧﹑相﹐宣序民事。”{韦昭}注:“宣﹐徧也。序﹐次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