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寇

寇(寇)是什么意思

  • 寇盗-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寇盗kòu dào

    【释义】:

    盗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各位高而忧责集。”

  • 寇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寇虏kòu lǔ

    【释义】:

    盗贼。《墨子·号令》:“诸取当者,必取寇虏,乃听之。”汉·桓宽《盐铁论·伐功》:“夫以小国燕赵,尚犹却寇虏以广地。”《后汉书·南蛮传序》:“乔因其将吏,旬月之闲,破殄寇虏。”

  • 寇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寇偷kòu tōu

    【释义】:

    匪寇盗贼。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乃作水门,为邦之郛,以固风气,以闬寇偷。”郛(fú),外城;闬,本指里门、城垣,又通“捍”,引申为抵御,防范。

  • 寇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寇贼kòu zéi

    【释义】:

    盗匪;敌寇。《书·舜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后汉书·刘盆子传》:“时青徐大饥,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岁间至万余人。”

  • 寇仇-古语词今用词典

    寇仇kòuchóu

    也作“寇雠”。

    仇敌。春秋时,晋献公有子五人:世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奚齐、卓子。因宠骊短,偏信谗言,欲废世子。于是将世子申生派出镇守曲沃之宗邑,重耳、夷吾派出分别镇守蒲、屈二邑。最初,献公派大夫士蔿为二公子修筑蒲、屈二邑之城墙,没有成功。夷吾将此事告诉了献公,公谴责士蔿,士蔿叩首至地而谢罪说:边城少有贼寇,何须修筑城墙。据说:没有丧事而忧虑,则忧虑反而会应验;没有贼寇侵犯而修筑城墙,反足以资内部的敌人所利用。“寇雠之保,又何慎焉?”(为仇敌保守之用,又何必那么谨慎呢?)骊姬为达到立其于奚齐为太子的目的,设计陷害世子申生,及申生被害,又祸连二公子,是以重耳奔蒲,夷吾逃屈。(《左传·僖公五年》)

    今沿用本义。

    郭沫若《战声集·诗歌国防》二:“这扬弃的拖延招致了他的落后,三十年来他已逐渐觉醒在驱逐他的寇仇,如今他要在最前线和猛恶的帝国主义决斗。”《追求》:“上海朋友来北京,我说请他吃涮羊肉,说完又颇觉后悔,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上海人一向是视羊肉如寇仇的。”

  • 寇雠-古语词今用词典

    寇雠kòuchóu

    见“寇仇”条。

  • 仇人 仇敌 寇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仇人 仇敌 寇仇

    仇人chóurén 仇敌chóudí 寇仇kòuchóu

    名词。指因仇恨而敌视的人。

    “仇人”强调对所指的人怀有仇恨;一般只用于个人。例如:“现在他又来了,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粟裕:《激流归大海》);“他想起了……五年黑牢生活,想起了仇人,想起了他仇恨的村庄”;“难道你们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小说月报》,1982,4)。

    “仇敌”强调所指的人的敌对性;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若干人或泛指的敌对者。例如:“我知道:面对这样不共戴天的仇敌,没有别的路可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峻青:《最后的报告》);“他的新旧仇敌恨不得把他逼死”;“美国男人同意了,仇敌成了情侣”(《小说月报》,1982,4)。

    “寇仇”也强调所指的人的敌对性;适用于泛指的敌对者;是书面语用词,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正因为这样,‘四人帮’一贯视科学为寇仇”(《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1);“冯玉祥积极主张内整军旅,外抗寇仇”。

  • 入侵 入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入侵 入寇

    入侵rùqīn 入寇rùkòu

    动词。表示(敌人武装力量)无理侵入国境。

    “入侵”强调无理侵犯。例如:“美军入侵格林纳达在拉美引起强烈反应”(《人民日报》,1983.10.27);“选择的入侵时刻差不多:都是从深夜到凌晨这段万籁俱寂的月黑风高夜”(同上报,1977.8.19)。

    “入寇”强调象匪盗一般掠夺、破坏,带有仇视的感情色彩,意思比“入侵”重;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较为浓厚。例如:“自日军占我东北,入寇华北,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已到了紧急关头”;“十八世纪,波斯人入寇,曾将石墩劫去,但复由波斯王饬令送回”(郭沫若:《洪波曲》)。

  • 寇-孙子兵法词典

    寇kòu

    【释义】:

    敌人;敌军。《军争篇》:“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梅尧臣注:“困兽犹斗,物理然也。”

  • 穷寇-孙子兵法词典

    穷寇

    【释义】:

    走投无路的敌人。《行军篇》:“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李筌注:“不返舍者,穷迫不及灶也。”

  • 穷寇勿迫-孙子兵法词典

    穷寇勿迫

    【释义】:

    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份逼迫。《军争篇》:“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张预注:“敌若焚舟破釜,来决一战,则不可逼迫,盖兽穷则搏也。”

  • 寇-古文观止词典

    寇kòu

    【词性】:名词

    侵略者,盗匪(8)。《宫之奇谏假道》:寇不可玩。——侵略者不可轻视。《送石处士序》:方今寇聚于恒。——如今贼寇聚集在恒州。《张益州画像记》:有寇至边。——有贼寇来到边境上。

  • 寇-古文观止词典

    寇kòu

    【词性】:动词

    侵夺(1)。《子产论政宽猛》:式遏寇虐,惨不畏明。——要镇压侵夺、残暴的人,他们竟不怕王法。

  • 寇仇-古文观止词典

    寇仇kòu chóu

    【词性】:名词

    仇敌(2)。《吴许越成》:违天而长寇仇。——这是违背天意而壮大仇敌。《吴许越成》:介在蛮夷,而长寇仇。——处在越国、楚国之间,却使仇敌壮大。

  • 寇盗-古文观止词典

    寇盗kòu dào

    【词性】:名词

    盗贼(2)。《子产坏晋馆垣》:寇盗充斥。——盗贼到处都是。《子产坏晋馆垣》:不畏寇盗。——不怕盗贼。

  • 司寇-古文观止词典

    司寇sī kòu

    【词性】:名词

    官名。掌管刑狱(3)。《单子知陈必亡》:司空视涂,司寇诘奸。——司空察着道路,司寇查问奸盗。《有子之言似夫子》: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从前,夫子丢掉鲁国司寇的官职,准备到楚国去。《太史公自序》: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周朝政治衰败,孔子任鲁国司寇。

  •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释义】:

    在举事争夺政权中,成功了就被尊为帝王,失败了就被贬作贼寇。意谓世俗之论,总以成功者为合法,以失败者为非法。也指世俗总以成败来论英雄。《禅真逸史》二七:俗语曰: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当今天下四分五裂,英雄竞起。我等器械未备,军卒未练,粮草未足,焉能成事?若攻得一城,破得一邑,进有所据,退有所守,方可转动。今若轻举,倘有疏虞,岂不自贻其悔?《续儿女英雄传》二六:尝闻人云: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我等三人王业不成,反落一个强寇之名,皆是命中注定,死而无怨也。

    ⊙成王败寇

    《吴三桂演义》一:因为看得君位太过尊荣,就引出那些枭雄。道什么成王败寇,日日兴兵,既得称王,又欲称帝。

    ⊙成则王侯败则贼

    《红楼梦》二:子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则贼了。”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三遂平妖传》三一:王则又对道:“单枪独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彭公案》九六:你不必多说,自古及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

    ⊙胜者王侯,败者寇盗

    《济公全传》一九三:你岂不知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胜者王侯,败者寇盗。

  •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释义】:

    掩:袭击。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对于撤退中的军队不要袭击,对走投无路的残敌不要追击。意指不要逼人太甚,以免人急拼命,遭受损失。□语出《孙子·军事》:穷寇勿追。《后汉书·皇甫嵩列传》引作“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三国演义》九五: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若彼败走,不可相拒,只宜中途截住。《杨家府演义》二:宗保曰:“兵书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倘若赶之太急,蛮贼拼死杀来,吾军可保无虞?此所以欲擒之,必姑纵之。”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释义】:

    君主把臣下看待为情同手足,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待为自己的心腹;君主把臣下看待为泥土草芥,那么臣下就会把君主看待为仇敌。意指君主尊重臣下一分,臣下就会尊重君主十分而尽忠效力;君主蔑视作践臣下,臣下也把君主视为仇敌而反对他。《封神演义》六:三位殿下,据我末将看将起来,此炮烙不是炮烙大臣,乃烙的是纣王江山,炮的是成汤社稷。古云道得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今主上不行仁政,以非刑加上大夫,不出数年,必有祸乱。

  • 七世仇寇,八世冤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七世仇寇,八世冤家

    【释义】:

    意谓前世冤家仇人。《官场现形记》九:偏偏是今天接印,他今天就同我倒蛋,叫我一天安稳日子都不能过!真正不知道是我那一门的七世仇寇,八世冤家!

  • 穷寇勿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穷寇勿追

    【释义】:

    意谓对无路可走的敌兵不可追得太紧,以免其冒死反扑,造成重大损失。泛指勿逼人太甚。□《孙子·军事》: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三国演义》九五:吾若去取此关,诸葛亮必随后掩杀,中其计矣。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勿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西游记》六三:八戒便要赶去。行者止住道:“且莫赶他。正是‘穷寇勿追’。”

    ☉穷寇莫追

    《杀子报》四:国初兄,古人云穷寇莫追,我兄忍耐些罢,不要追他,不要追了。

    ☉穷寇不可深追

    《小五义》一〇〇:常言道的甚好,穷寇不可深追。追来追去惹是非,落得一时后悔。

    ☉穷寇勿追,穷兽勿逐

    《章台柳》一二:李太尉拦阻道:“且住。穷寇勿追,穷兽勿逐。俺们只提大师,徐蹑其后,又一说,怕他诈败,或有伏兵。”

  • 山木自寇,源泉自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山木自寇,源泉自盗

    【释义】:

    源泉:源头的泉水。山中的树木因成材而招人来砍伐。源泉的水因甘美而惹人盗饮。比喻人或物太好了往往招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或损害。《红楼梦》二二: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

  • 一日为贼,终身是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日为贼,终身是寇

    【释义】:

    做一天叛贼,一辈子都要背着盗寇的名声。指反叛是极大的罪恶,终不可赦。《济公全传》一九三:你等都是大宋国的子民,不思务本分,听信妖道妖言惑众,聚党成群,叛反国家。……你岂不知一日为贼,终身是寇?上为贼父贼母,下为贼子贼妻,被在官应役拿住,刨坟三代,祸灭九族,死后落个骂名千载。

  • 作贼为寇,究竟不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作贼为寇,究竟不久

    【释义】:

    意谓做贼为盗,终究长久不了。《施公案》六七:作贼为寇,究竟不久,那个江湖害人者,寿过八旬。

  • 追穷寇-汉语惯用语辞典

    追穷寇zhuī qióng kòu

    谓一鼓作气。穷寇:处于穷途末路的残敌。谢俊生《下乡日记》“你要发扬追穷寇精神,早日把他的检查挤出来,好回来分配新的工作!”

  • 寇-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寇kòu

    ①劫掠。《尚书·费誓》:“无敢~攘。”(攘:掠夺。)②侵犯,入侵。《吕氏春秋·贵公》:“大勇不斗,大兵不~。”《汉书·晁错传》:“是时匈奴强,数~边。”③入侵之敌。《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不可玩。”(玩:指放松警惕。)《赤壁之战》:“今~众我寡,难与持久。”④强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与~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

    【寇仇】仇敌。黄宗羲《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也作“寇雠”。《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

  • 入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入寇rù kòu

    【释义】:

    外敌入侵进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辛丑年,洋匪入寇省城。”

  • 倭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倭寇wō kòu

    【释义】:

    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我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人民也用以称日本侵略者。老舍《四世同堂》:“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

  • 草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草寇cǎo kòu

    【释义】:

    出没于山林草莽的盗匪。旧时官府常蔑称聚众反抗朝廷的起义者。

  • 司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司寇sī kòu

    【释义】:

    复姓。

  • 外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寇wài kòu

    【释义】:

    外来的敌寇。

  • 流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流寇liú kòu

    【释义】:

    到处转移、没有固定据点的盗匪。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肃清流寇思想,实为红军党内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目标。”

  • 寇1-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1kòu寇、冠

    【释义】:

    ①劫掠。如:寇掠。②盗匪。群行劫掠者。如:海寇;草寇。③侵略;侵犯。如:入寇。④侵略者;敌人。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对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 寇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仇kòu chóu

    【释义】:

    仇敌;敌人。郭沫若《诗歌国防》:“三十年来他已逐渐觉醒在驱逐他的寇仇。”

  • 寇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丹kòu dān

    【释义】:

    [英cutex]染指甲的油。也译作“蔻丹”。老舍《四世同堂》:“她忘了以前小姐的生活,不再往手指甲上涂上寇丹,而变成了个新的招弟。”

  • 寇抄-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抄kòu chāo

    【释义】:

    劫掠。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回纥无君长,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善骑射,以寇抄为生。”

  • 寇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贼kòu zéi

    【释义】:

    ①盗匪。如:乡人守望相助,以备寇贼。②敌寇。许地山《女国士》:“如今边疆这么吃紧,寇贼这样猖狂,做子民当以身许国,扫除夷虏才是正理。”

  • 寇敌-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敌kòu dí

    【释义】:

    入侵之敌;敌军。许地山《萤灯》:“难胜太子便请求父王给他一支兵,由他领出都门去抵御寇敌。”

  • 寇掠-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掠kòu lüè

    【释义】:

    侵犯劫掠。范文澜等《中国通史》:“突厥所以经常寇掠关中,目的在夺取长安积聚的财富。”

  • 寇盗-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盗kòu dào

    【释义】:

    盗贼。瞿秋白《饿乡纪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

  • 寇2-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2kòu

    【释义】:

    姓。

  • 进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进寇jìn kòu

    【释义】:

    犹进犯。范文澜等《中国通史》:“七七八年,登里可汗为了掠夺财物,进寇太原。”

  •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kòu

    【释义】: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反映了以成败论人的观点。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也作“成则为王,败则为贼”。鲁迅《谈金圣叹》:“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成则为王,败则为贼’的成语,贼者,流着之王,王者,不流之贼也,要说得简单一点,那就是‘坐寇’。”

  • 贼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寇zéi kòu

    【释义】:

    强盗。也指入侵的敌人。如:把贼寇驱逐出境。

  • 视为寇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视为寇仇shì wéi kòu chóu

    【释义】:

    比喻极端仇视。语出《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谁把人民视如草芥,人民必将其视为寇仇。

  • 敌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敌寇dí kòu

    【释义】:

    从国外入侵的敌人。陈毅《寄友》诗序:“一九三七年春,敌寇策动侵华日急。”

  • 盗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盗寇dào kòu

    【释义】:

    盗匪。

  • 穷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穷寇qióng kòu

    【释义】:

    陷于无法摆脱困境的敌人。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穷寇勿追-现代汉语大词典

    穷寇勿追qióng kòu wù zhuī

    【释义】:

    对陷于绝境的敌人,不要追迫太急,以防其拼死反扑,造成自己不应有的损失。语出《孙子·军争》:“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 内寇-汉语大词典

    内寇

    【1】指外敌入侵。{宋}{范镇}《东斋记事补遗》:“{曹太尉}{瑋}知{秦州}﹐西{番}内寇。”【2】谓国内变乱。《战国策·燕策一》:“内寇不與﹐外敵不可距。”{鲍彪}注:“寇﹐猶亂。與﹐猶和。”

  • 入寇-汉语大词典

    入寇

    【1】指外敌入侵进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联升社学和钟镛社学》:“辛丑年﹐洋匪入寇省城。”{明}{王琼}《双溪杂记》:“設使胡虜又大舉入寇﹐{李公}等必束手無策矣。”{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内应》:“{嘉靖}四十一年﹐倭入寇﹐圍{興化府}﹐都督{劉顯}奉勑赴援。”《资治通鉴·後晋齐王开运三年》:“{方簡}時入{契丹}境鈔掠﹐多所殺獲﹐既而邀求不已﹐朝廷小不副其意﹐則舉寨降於{契丹}﹐請爲鄉道以入寇。”

  • 侵寇-汉语大词典

    侵寇

    【1】侵犯,入寇。《汉书·食货志下》:“作貨布後六年﹐{匈奴}侵寇甚﹐{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豬突豨勇。”《後汉书·窦融传》:“其後{匈奴}懲乂﹐稀復侵寇﹐而保塞{羌胡}皆震服親附。”《晋书·谢玄传》:“于時{苻堅}强盛﹐邊境數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將可以鎮禦北方者﹐{安}乃以{玄}應舉。”

  • 伏寇-汉语大词典

    伏寇

    【1】暗藏的仇敌。《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牆有耳﹐伏寇在側。”《北齐书·魏收传》:“門有倚禍﹐事不可不密;牆有伏寇﹐言不可而失。”

  • 借寇-汉语大词典

    借寇

    【1】《後汉书·寇恂传》载{恂}曾为{颍川}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嚣},{恂}从行至{颍川},百姓遮道谓{光武}曰:“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明}{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謹述公治郡狀﹐并致其借{寇}之意﹐敢以告於銓衡。”{南朝} {梁}{何逊}《哭吴兴柳恽》诗:“霞區兩借{寇}﹐{貪泉}一舉巵。”《旧五代史·李茂贞传》:“先人{■}﹑{隴}之間﹐有田千頃﹐竹千畝﹐恐奪民利﹐不令理之﹐致{岐陽}父老再陳借{寇}之言﹐良有以也。”

  • 倭寇-汉语大词典

    倭寇

    【1】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我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盜。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人民亦用以称{日本}侵略者。《明史·外国传三·日本》:“有捕{倭}寇數十人至京者﹐廷臣請正法。”{陈毅}《哭叶军长希夷》诗:“東進殺{倭}寇﹐舉世驚風雷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郁达夫}《游于山戚公祠》诗:“但使南疆猛將在﹐不教{倭}寇渡江涯。”{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亦使{浙}{直}諸軍士因之習於海戰﹐{倭}寇之來﹐可以截流而禦之。”

  • 兵寇-汉语大词典

    兵寇

    【1】敌兵或乱兵的侵扰。《後汉书·郭伋传》:“{更始}新立﹐{三輔}連被兵寇﹐百姓震駭。”【2】乱兵和贼寇。{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故閉户或密出﹐不敢與相見﹐如避兵寇﹐惴惴然惟恐累及親戚耳。”

  • 凶寇-汉语大词典

    凶寇

    【1】强敌。《宋书·索虏传》:“進可以厭捍凶寇﹐覆其巢窟;退可以宣國威武﹐鎮御舊京。”{晋}{孙绰}《太宰郗鉴碑》:“公奮其忠勇﹐精貫白日﹐信順爲甲胄﹐大節爲城池﹐故能摧却凶寇﹐全身濟功。”《宋书·刘道产传》:“{道産}自鎮{漢南}﹐境接凶寇﹐政績既著﹐威懷兼舉。”

  • 出車殄寇-汉语大词典

    出車殄寇

    【1】出征消灭敌寇。《旧唐书·裴度传》:“在{憲宗}時﹐掃滌區宇﹐爾則有出車殄寇之勳。”

  • 劇寇-汉语大词典

    劇寇

    【1】犹剧贼。《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秦王}數平劇寇﹐功冠天下。”{宋}{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朝廷命臣等﹐兼領四路﹐以禦劇寇。”

  • 勍寇-汉语大词典

    勍寇

    【1】强敌。{南朝} {宋}{颜延之}《阳给事诔》:“堅守四旬﹐上下力屈﹐受陷勍寇﹐士師奔擾。”《宋书·宗室传论》:“{烈武王}覽群才﹐揚盛策﹐一舉磔勍寇﹐非曰天時﹐抑亦人謀也。”

  • 反寇-汉语大词典

    反寇

    【1】谋反的贼寇。《汉书·韩王信传》:“今爲反寇﹐將兵與將軍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僉事换了小服﹐跪在廳下﹐口裏還强道:‘不知犯官有何事故?鈞牌拘提﹐如捕反寇。’”{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问拟》:“若輒以反寇申報﹐發兵剿洗﹐不惟百姓受其騷擾無辜﹐被其株連﹐即此輩殲之同于獮禽薙草。”

  • 土寇-汉语大词典

    土寇

    【1】旧时对地方上的反叛者或起义农民的蔑称。《清史稿·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传》:“破{趙廉}﹐克{永安關}。逐土寇{曹槓子}﹐又敗之於{道州}。”《宋史·李神祐传》:“及土寇{周瓊}等叛﹐又副{尹崇珂}討平之。”《元史·世祖纪八》:“己卯﹐{羅氏鬼國}土寇爲患﹐{思播}道路不通﹐發兵千人與洞蠻開道。”

  • 夷寇-汉语大词典

    夷寇

    【1】指外族入侵的战祸。《後汉书·宦者传·曹节》:“州牧郡守承順風旨﹐辟召選舉﹐釋賢取愚。故蟲蝗爲之生﹐夷寇爲之起。”

  • 小司寇-汉语大词典

    小司寇

    【1】{周}官名。司寇的属官﹐为司寇的副贰。见《周礼·秋官·小司寇》。参见“[五大夫]”。

  • 司寇-汉语大词典

    司寇

    【1】官名。{夏}{殷}已有之。{周}为六卿之一,曰秋官大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春秋}列国亦多置之。{孔子}尝为{鲁}司寇,因与{季氏}不合而去。{清}时别称刑部尚书为大司寇,侍郎为少司寇。{唐}{张说}《唐西台舍人赠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夫君子大守道而小守位﹐污隆隨時﹐屈伸以義﹐去令尹而不愠﹐失司寇而遂行。”{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尊人{松石}先生﹐與{張得天}司寇爲莫逆交。”按﹐{张得天}﹐名{照}﹐{雍正}间官至刑部尚书。{清}{昭槤}《啸亭杂录·盛司寇》:“公曰:‘臣爲司寇﹐盡職而已。’”按﹐{盛安}﹐{乾隆}十年迁刑部尚书。

  • 司寇-汉语大词典

    司寇

    【1】{汉}代刑罚名。罚往边地戍守防敌。司,通“伺”。《汉书·刑法志》:“隸臣妾滿二歲﹐爲司寇。司寇一歲﹐及作如司寇二歲﹐皆免爲庶人。”《後汉书·鲁丕传》:“坐事下獄司寇論。”{李贤}注:“司寇﹐刑名也。”《後汉书·张晧传》:“帝乃悟﹐减{騰}死罪一等﹐餘皆司寇。”{李贤}注:“輸作司寇﹐因以名焉。”

  • 山寇-汉语大词典

    山寇

    【1】旧时称占山为王的强人。{元}{王恽}《西安道中》诗:“却爲近來山寇發﹐大明猶未撤關扃。”{三国} {魏}{曹丕}《典论·自序》:“會黄巾盛於海嶽﹐山寇暴於{并}{冀}﹐乘勝轉攻﹐席卷而南。”

  • 御寇-汉语大词典

    御寇

    【1】抗击敌寇。御,通“禦”。{宋}{王安石}《与王子醇书》:“得書﹐喻以御寇之方。”【2】即{列御寇}。相传为{战国}{郑}人,属道家者流。《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明}{高启}《出郊抵东屯》诗之四:“不能使争席﹐心愧{御寇}徒。”

  • 外寇-汉语大词典

    外寇

    【1】外来的敌寇;外来侵掠。《国语·晋语二》:“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若雖有外寇﹐而其地尚爲我有﹐乃捨險就易﹐此何理也。”《管子·君臣上》:“兵亂内作﹐以召外寇。”《北史·杜弼传》:“{弼}又請先除内賊﹐却討外寇。”

  • 害寇-汉语大词典

    害寇

    【1】为害的盗贼。{汉}{焦赣}《易林·豫之大畜》:“住車醊酒﹐疾風暴起﹐泛亂福器﹐飛揚位草﹐明神降禄﹐道無害寇。”

  • 寇-汉语大词典

    《廣韻》苦候切,去候,溪。【1】暴乱;为害。《吕氏春秋·贵公》:“故曰大匠不斲,大庖不豆,大勇不鬭,大兵不寇。”{高诱}注:“寇,害也。”《诗·大雅·桑柔》:“民之未戾,職盗爲寇。”{郑玄}笺:“爲政者,主作盗賊爲寇害,令民心動摇不安定也。”{宋}{范成大}《次韵温伯谋归》:“二物交寇我,生世真如浮。”【2】侵略者;敌人。《新唐书·狄仁杰传》:“堅壁清野,寇無所得。”《国语·晋语三》:“{虢射}曰:‘弗予賂地而予之糴,無損於怨而厚於寇,不若勿予。’”《吕氏春秋·壅塞》:“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扤弓而射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对{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3】劫掠。《汉书·陈汤传》:“入{康居}東界,令軍不得爲寇。”{颜师古}注:“勿抄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裴松之}注引{晋}{袁准}曰:“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书·费誓》:“無敢寇攘。”{孙星衍}疏引{郑玄}曰:“寇,劫取也。”【4】盗匪。群行劫掠者。《荀子·王制》:“聚斂者,召寇﹑肥敵﹑亡國﹑危身之道也。”《书·舜典》:“寇賊姦宄。”{孔}传:“群行攻劫曰寇。”{孔颖达}疏:“寇者,衆聚爲之……故曰群行攻劫曰寇。”如:海寇,草寇。【5】引申指物之繁多。《方言》第一:“凡物盛多謂之寇。”【6】侵略;侵犯。《汉书·晁错传》:“是時{匈奴}彊,數寇邊,上發兵以禦之。”{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苻坚妻》:“{堅}將寇{晉},群臣切諫不從。”{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吴淞之变》:“夏四月,{英吉利}將寇{吴淞},先以戈船三十艘,進攻{乍浦}。”【7】姓。《通志·氏族四》:“{寇}氏,{周}有{蘇忿生}爲司寇,子孫以官氏焉。一云{衛}{康叔}爲{周}司寇,支孫以官爲氏。{秦}滅{衛},君{角}家于{土谷},{寇恂}其八世孫也。又{後魏}改{口引}氏爲{寇}氏。”

  • 寇仇-汉语大词典

    寇仇

    【1】见“寇讎”。

  • 寇丹-汉语大词典

    寇丹

    【1】[英 cutex]染指甲的油。也译作“蔻丹”。{田汉}《丽人行》第十一场:“你该不想搽‘寇丹’吧﹐我的{王太太}。”{老舍}《四世同堂》七十:“她忘了以前小姐的生活﹐不再往手指甲上涂上寇丹﹐而变成了个新的{招弟}。”

  • 寇虣-汉语大词典

    寇虣

    同“[寇暴]”【1】{清}{顾炎武}《朱子斗诗序》:“余悲夫以{子斗}之賢﹐使其立朝﹐必能爲天子正紀綱﹐補闕失;其在封疆﹐必能秉一節﹐遏寇虣;乃終老不用﹐歷變故以卒。”

  • 寇劇-汉语大词典

    寇劇

    【1】强贼大盗。《後汉书·宦者传序》:“敗國蠹政之事﹐不可單書。所以海内嗟毒﹐志士窮棲﹐寇劇緣閒﹐摇亂區{夏}。”{李贤}注:“寇盜劇賊緣閒隙而起也。”

  • 寇心-汉语大词典

    寇心

    【1】贼心;邪心。{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四面老林﹐一二棚民之外别無土著﹐稽防稍疎﹐輒起寇心。”

  • 寇讐-汉语大词典

    寇讐

    【1】见“寇讎”。

  • 寇姦-汉语大词典

    寇姦

    【1】谓寇贼奸宄。《宋史·乐志十一》:“民商永賴﹐坐消寇姦。”

  • 寇没-汉语大词典

    寇没

    【1】犹攻陷,攻占。《後汉书·光武帝纪下》:“{潁川}盜賊寇没屬縣﹐{河東}守守兵亦叛﹐京師騷動。”

  • 寇叛-汉语大词典

    寇叛

    【1】敌寇﹑叛贼。《三国志·吴志·陆抗传》:“{抗}敕{江陵}督{張咸}作大堰遏水﹐漸漬平中﹐以絶寇叛。”

  • 寇擾-汉语大词典

    寇擾

    【1】侵犯,骚扰。《後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時{楊}{徐}劇賊寇擾州郡﹐{西羌}﹑{鮮卑}及{日南}蠻夷攻城暴掠﹐賦斂煩數﹐官民困竭。”

  • 寇邊-汉语大词典

    寇邊

    【1】侵犯边境。《後汉书·西羌传序》:“及{武乙}暴虐﹐{犬戎}寇邊﹐{周}{古公}踰{梁山}而避于{岐下}。”{{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本来﹐{吐蕃}寇边是常事﹐{唐}守边兵把它赶走也是常事。”{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道光}壬寅﹐{英吉利}寇邊﹐議和未定﹐有{英國}兵船遭風泊{臺灣}﹐巡道{姚瑩}要殺之。”

  • 寇警-汉语大词典

    寇警

    【1】敌军入侵的警报。{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將來{緬甸}設有寇警﹐必另求援兵﹐不應則失統御之體﹐應之則苦師旅之煩﹐恐鞭長莫及﹐反難善處。”《後汉书·祭彤传》:“自是{匈奴}衰弱﹐邊無寇警﹐{鮮卑}﹑{烏桓}並入朝貢。”{三国} {魏}{高堂隆}《谏明帝疏》:“若有寇警﹐則臣懼版築之士﹐不能投命虜庭矣。”

  • 寇亂-汉语大词典

    寇亂

    【1】外患与内乱。《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恤禮哀寇亂。”{郑玄}注:“兵作於外爲寇﹐作於内爲亂。”《汉书·天文志》:“寇亂在其野者亡地﹐以戰不勝。”《墨子·非乐上》:“今有大國即攻小國﹐有大家即伐小家﹐強劫弱﹐衆暴寡﹐詐欺愚﹐貴傲賤﹐寇亂盜賊並興﹐不可禁止也。”【2】侵扰。《周书·王勇传》:“{魏}{永安}中﹐{万俟丑奴}等寇亂{關}{隴}﹐{勇}占募隨軍討之。”《後汉书·应奉传》:“{延熹}中﹐{武陵蠻}復寇亂{荆州}。”

  • 寇枿-汉语大词典

    寇枿

    同“[寇孽]”【1】残余的寇匪。{王闿运}《丁文诚诔》:“當{顯帝}之初服﹐既寇枿之蟠互。”

  • 寇儆-汉语大词典

    寇儆

    同“[寇警]”【1】《後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自{零昌}﹑{狼莫}死後﹐諸{羌}瓦解﹐{三輔}﹑{益州}無復寇儆。”

  • 寇雉-汉语大词典

    寇雉

    【1】{清}{郝懿行}谓此鸟浅黄色,文如雌雉,形似鹁鸠。{莱阳}人名沙鸡。参阅《尔雅义疏·释鸟》。【2】鸟名。又名鵽鸠﹑突厥雀﹑沙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突厥鸟》:“{高宗}時﹐{突厥}犯塞。始虜未叛﹐有鳴鵽羣飛入塞。邊人驚曰:‘此鳥一名突厥雀﹐南飛則{突厥}必入寇。’已而果然。案此即《爾雅》‘鵽鳩﹐寇雉’也。”《尔雅·释鸟》:“鵽鳩﹐寇雉。”{郭璞}注:“鵽﹐大如鴿﹐似雌雉﹐鼠脚﹐無後指﹐岐尾。爲鳥憨急﹐羣飛﹐出北方沙漠地。”

  • 寇難-汉语大词典

    寇難

    【1】谓由内乱外患所造成的灾难。亦指蒙受敌人侵犯之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昔{獻帝}東遷﹐逼以寇難。”{宋}{曾巩}《瀛州兴造记》:“今{瀛}地震之所摧敗﹐與{鄭}之火災﹐{衛}之寇難無異。”《荀子·天论》:“禮義不修﹐内外無别﹐男女淫亂﹐父子相疑﹐上下乖離﹐寇難並至﹐夫是之謂人祅。”{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後竟以兵權静寇難﹐功蓋天下。”

  • 寇讎-汉语大词典

    寇讎

    亦作“[寇仇]”亦作“[寇讐]”【1】仇敌;敌人。《後汉书·仲长统传》:“昔之爲我哺乳之子孫者﹐今盡是我飲血之寇讎也。”{宋}{苏轼}《孙武论》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敵國﹐患在於將帥之不力。”{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讐﹐名之爲獨夫﹐固其所也。”{郭沫若}《战声集·诗歌国防》:“三十年来他已逐渐觉醒在驱逐他的寇仇。”{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國﹐以廣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唐}{曹唐}《和周侍御买剑》:“將軍溢價買吴鉤﹐要與中原静寇讐。”

  • 寇偷-汉语大词典

    寇偷

    【1】匪寇盗贼。{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乃作水門﹐爲邦之郛﹐以固風氣﹐以閈寇偷。”

  • 寇萊-汉语大词典

    寇萊

    【1】即{寇莱公}。{宋真宗}时{契丹}南侵,{寇準}力主御驾过河督战。后来主张南迁的{王钦若}却向{真宗}进谗曰:渡河督战,陛下乃是“{寇準}之孤注也”。{陈毅}《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能擲孤注{寇萊}好﹐退避三舍{晉文}强。”

  • 寇盜-汉语大词典

    寇盜

    【1】侵扰劫掠。《後汉书·班超传》:“往者{匈奴}獨擅{西域}﹐寇盜{河西}﹐{永平}之末﹐城門晝閉。”《史记·大宛列传》:“{昆明}之屬無君長﹐善寇盜﹐輒殺略{漢}使﹐終莫得通。”{清}{顾炎武}《日知录·选补》:“{興元}元年﹐改吏部侍郎往{洪州}知選事﹐時京師寇盜之後﹐天下旱蝗﹐穀價翔貴。”【2】盗贼。{清}{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富户俱稱無錢﹐雖存亡危急之秋﹐寧資寇盜。”{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盜至﹐名位高而憂責集。”{瞿秋白}《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

  • 寇戰-汉语大词典

    寇戰

    【1】同外敌作战。《商君书·战法》:“故王者之政﹐使民怯於邑鬭﹐而勇於寇戰。”

  • 寇脱-汉语大词典

    寇脱

    【1】通脱木的别名。《山海经·中山经》:“又東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柞棘﹐其草多藷藇蕙﹐多寇脱。”{郭璞}注:“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零}{桂}人植而日灌之以爲樹也。”按﹐《尔雅·释草》“離南活莌”{郝懿行}义疏引{唐}{陈藏器}《本草》:“通脱木生山側﹐葉似萆麻﹐心中有瓤﹐輕白可愛﹐女工取以飾物﹐俗亦名通草。《爾雅》所謂‘離南活脱’也。”是寇脱即活莌﹐亦即通脱木。

  • 寇令-汉语大词典

    寇令

    【1】御寇的号令。《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韦昭}注:“若禦寇之號令。”

  • 寇-汉语大词典

    寇

    【1】盗贼。{宋}{梅尧臣}《送赵子渊知颍州》诗:“野荒多寇﹐詔發撫疲羸。”

  • 寇攘-汉语大词典

    寇攘

    【1】引申指由兵匪劫掠侵夺所造成的祸乱。{宋}{曾巩}《明州谢到任表》:“賴上威靈﹐致寇攘之熄滅;屬時休慶﹐獲稼穡之豐登。”【2】劫掠;侵扰。《书·费誓》:“無敢寇攘﹐踰垣牆﹐竊馬牛﹐誘臣妾﹐汝有常刑。”{孔}传:“軍人無敢暴劫人。”《後汉书·张法滕冯度杨传论》:“{安順}以後﹐風威稍薄﹐寇攘■横﹐緣隙而生﹐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假署皇王者蓋以十數。”{宋}{岳飞}《奏复襄阳札子》:“今外有{金}敵之寇攘﹐内有{楊么}之竊發。”

  • 寇害-汉语大词典

    寇害

    【1】贼寇之害。《後汉书·质帝纪》:“{九江}﹑{廣陵}二郡數離寇害﹐殘夷最甚。”《三国志·魏志·何夔传》:“{長廣縣}人{管承}﹐徒衆三千餘家﹐爲寇害。”《三国志·魏志·王观传》:“此郡濱近外虜﹐數有寇害﹐云何不爲劇邪?”

  • 寇烽-汉语大词典

    寇烽

    【1】古时报警烽火之一。《墨子·杂守》:“寇烽﹑驚烽﹑亂烽﹐傳火以次應之﹐至主國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

  • 寇氛-汉语大词典

    寇氛

    【1】敌人的气焰。{袁鹰}《悲欢·不灭的诗魂》:“由{邓拓}同志撰写了‘诗社缘起’﹐其中说:‘方今板荡山河﹐寇氛未消﹐黎明前夜﹐国难犹殷。’”{清}{侯方域}《重修演武厅事记》:“將卑兵寡﹐寇氛日熾。”{清}{张维屏}《三将军歌》:“{英}夷犯{粤}寇氛惡﹐將軍奉檄守{沙角}。”

  • 寇場-汉语大词典

    寇場

    【1】敌军占领的地方。{南朝} {梁简文帝}《祭北行战亡将客教》:“吾奉命西藩﹐擁麾戡伐﹐鋒臨{秦汝}﹐深入寇場。”{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弘農}甸服﹐襟帶{河}{陝}﹐鞠爲寇場﹐連城阻亂。”《新唐书·忠义传下·辛谠》:“大丈夫孤國恩﹐雖生可羞。且失{泗}﹐則{淮南}爲寇場﹐君尚能獨存。”

  • 寇患-汉语大词典

    寇患

    【1】外寇侵掠的祸害。《後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閎}無威略﹐{羌}遂陸梁﹐覆没營塢﹐寇患轉盛﹐中郎將{皇甫規}擊破之。”

  • 寇鳧-汉语大词典

    寇鳧

    【1】野鸭的一种。《方言》第一“凡物盛多謂之寇”{晋}{郭璞}注:“今{江}東有小鳧﹐其多者無數﹐俗謂之寇鳧。”{清}{刘大櫆}《吴节妇传论》:“利禄之中人深矣﹐自中朝士大夫於持權秉勢之地﹐疾趨如寇鳧﹐常甘心毁名節蒙耻辱以求之。”

  • 寇賊-汉语大词典

    寇賊

    亦作“[宼賊]”【1】盗匪;敌寇。《书·舜典》:“帝曰:‘{臯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明}{唐顺之}《廷试策》:“故以之知人﹐則其知如神者也:以之安民﹐則其仁如天者也;以之除盜賊﹐則如{舜}之玄德在上而寇賊姦宄者自消也。”《後汉书·刘盆子传》:“時{青}{徐}大飢﹐寇賊蜂起﹐衆盜以{崇}勇猛﹐皆附之﹐一歲間至萬餘人。”{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既是土人護惜鄉里﹐比來未有處分﹐猶願自備衣糧﹐共相保聚﹐以備寇賊。”{许地山}《女国士》:“如今边疆这么吃紧﹐寇贼这样猖狂﹐做子民当以身许国﹐扫除夷虏才是正理。”

  • 寇虜-汉语大词典

    寇虜

    【1】盗贼;敌人。《墨子·号令》:“諸取當者﹐必取寇虜﹐乃聽之。”《後汉书·南蛮传序》:“{喬}因其將吏﹐旬月之閒﹐破殄寇虜。”《陈书·谢嘏传》:“{世祖}前後頻召之﹐{嘏}崎嶇寇虜﹐不能自拔。”{汉}{桓宽}《盐铁论·伐功》:“夫以小國{燕}{趙}﹐尚猶却寇虜以廣地。”

  • 寇萊公-汉语大词典

    寇萊公

    【1】即{北宋} 政治家{莱国公}{寇準}。字{平仲}。{景德}元年{契丹}军进攻时任宰相,反对{王钦若}等南迁的主张,力主抗战,促使{真宗}往{澶州}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天禧}初年复相,封{莱国公},四年又被{丁谓}排挤降官。后被贬死于{雷州}。能诗,今传有《寇忠愍公诗集》三卷。{宋}{苏洵}《上富丞相书》:“曩者陛下即位之初﹐{寇萊公}爲相。”《冷眼观》第十七回:“{寇萊公}數短{王文正}﹐而{王文正}薦{準}愈力。”

  • 寇抄-汉语大词典

    寇抄

    【1】见“寇鈔”。

  • 寇孽-汉语大词典

    寇孽

    【1】指残匪;匪寇之残馀。{宋}{曾巩}《福州奏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臣既到任﹐屬所部之内﹐寇孽遺類﹐往往尚聚山谷﹐居人未寧﹐遠近疑駭。”

  • 寇暴-汉语大词典

    寇暴

    【1】侵夺劫掠。《晋书·刘曜载记》:“西戎之中﹐{權渠}部最强﹐皆禀其命而爲寇暴﹐{權渠}既降﹐莫不歸附。”《後汉书·荀彧传》:“{布}乘虚寇暴﹐震動人心﹐縱數城或全﹐其餘非復己有﹐則將軍尚安歸乎?”《南史·柳元景传》:“及{道産}死﹐羣蠻大爲寇暴。”

  • 寇剽-汉语大词典

    寇剽

    【1】抢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近如{宜州}止因{劉承規}虐用其下﹐聚爲寇剽﹐延及他境。”

  • 寇先-汉语大词典

    寇先

    【1】传说中的仙人。尝以钓鱼为业,居{睢水}旁百馀年。{宋景公}求其道术,不告,因而被杀。后数十年,踞{宋}城门,鼓琴数十日乃去。{汉}{刘向}《列仙传·寇先》:“{寇先}惜道﹐術不虚傳﹐{景公}戮之﹐尸解神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城西門﹐即{寇先}鼓琴處也。{先}好釣﹐居{睢水}旁﹐{宋景公}問道不告﹐殺之﹐後十年止此門﹐鼓琴而去。{宋}人家家奉事之。”

  • 寇鄧-汉语大词典

    寇鄧

    【1】{东汉}{寇恂}﹑{邓禹}的并称。二人皆{光武}中兴名将。{汉}{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寇}{邓}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唐}{杜甫}《述古》诗之三:“吾慕{寇}{鄧}勳﹐濟時信良哉。”

  • 寇境-汉语大词典

    寇境

    【1】敌军占领的地方。{南朝} {梁}{任昉}《奏弹曹景宗》:“東關無一戰之勞﹐塗中罕千金之費﹐而司部懸隔﹐斜臨寇境﹐故使狡虜憑陵﹐淹移歲月。”《新唐书·王栖曜传》:“始將兵時﹐涉寇境﹐遇游騎環合﹐乃規百步立表而射﹐每射破的﹐虜相顧懼﹐引去。”

  • 寇劫-汉语大词典

    寇劫

    【1】指行劫的群盗。《晋书·贺循传》:“若寇劫强多﹐不能獨制者﹐可指其蹤跡﹐言所在都督尋當致討。”

  • 寇虐-汉语大词典

    寇虐

    【1】谓侵掠残害之行。{汉}{桓宽}《盐铁论·备胡》:“往者﹐四夷俱强﹐並爲寇虐。”【2】指残贼凶暴之人。《晋书·景帝纪》:“内摧寇虐﹐外静姦宄。”《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憯不畏明。”{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四》:“言爲寇虐者必遏止之﹐不以其高明而畏之也。”

  • 寇勷-汉语大词典

    寇勷

    【1】谓兵匪祸乱。《隋书·炀帝纪下》:“而近代戰争﹐居人散逸﹐田疇無伍﹐郛郭不修﹐遂使遊惰實繁﹐寇勷未息。”

  • 寇略-汉语大词典

    寇略

    【1】侵犯劫掠。《汉书·匈奴传下》:“單于始用{夏侯藩}求地有距{漢}語﹐後以求税{烏桓}不得﹐因寇略其人民。”《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始興屯田”{裴松之}注引《魏书》:“諸軍並起﹐無終歲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後汉书·东夷传·高句骊》:“{和帝}{元興}元年春﹐〔{句驪王宫}〕復入{遼東}﹐寇略六縣。”

  • 寇逼-汉语大词典

    寇逼

    【1】谓侵犯逼近。《南史·陈纪上·武帝》:“二年冬﹐{侯景}寇逼﹐帝將赴援﹐{廣州}刺史{元景仲}陰將圖事。”《南史·陈纪上·武帝》:“丁丑﹐{載}及{龕}從弟{北叟}來降﹐帝撫而釋之﹐仍以{載}兄{鼎}知郡事。以{嗣徽}寇逼﹐卷甲還都﹐命{周文育}進討{杜龕}。”

  • 寇鈔-汉语大词典

    寇鈔

    亦作“[寇抄]”【1】劫掠。{{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回纥}无君长﹐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善骑射﹐以寇抄为生。”《陈书·世祖纪》:“{侯景}之亂﹐鄉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獨保家無所犯。”《後汉书·东夷传·夫馀》:“至{安帝}{永初}五年﹐{夫餘王}始將步騎七八千人寇鈔{樂浪}﹐殺傷吏民﹐後復歸附。”{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衅始》:“{江}﹑{浙}﹑{山東}沿海寇鈔之禍起于{嘉靖}閒﹐歷數十年而後定。”

  • 寇戎-汉语大词典

    寇戎

    【1】敌军。{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是時{鹿女}心知其子﹐乃謂王曰:‘今寇戎臨境﹐上下離心﹐賤妾愚衷﹐能敗强敵。’”{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劉琨}雖隔閡寇戎﹐志存本朝。”《礼记·月令》:“仲春行秋令﹐則其國大水﹐寒氣揔至﹐寇戎來征。”《明史·邓洪震传》:“萬一奸宄潛生﹐寇戎軼犯﹐其何以待之。”【2】匪患与战争。《墨子·尚同中》:“是以先王之書《術令》之道曰:‘唯口出好興戎。’則此言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爲讒賊寇戎﹐則此豈口不善哉﹐用口則不善也﹐故遂以爲讒賊寇戎。”【3】谓敌军来犯。{汉}{刘向}《列女传·许穆夫人》:“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維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國﹐妾在不猶愈乎。”《韩非子·大体》:“故車馬不疲弊於遠路﹐旌旗不亂於大澤﹐萬民不失命於寇戎﹐雄駿不創壽於旗幢。”《逸周书·时训》:“鷹不化鳩﹐寇戎數起。”《周礼·春官·小祝》:“有寇戎之事﹐則保郊祀于社。”

  • 寇賈-汉语大词典

    寇賈

    【1】{东汉}{寇恂}与{贾复}的并称。执金吾{贾复}部将杀人,{汝南}太守{寇恂}捕杀之。{贾}以为耻,扬言要杀{寇恂}。{寇}效{蔺相如}为大局退让。后经{光武帝}调解和好。见《後汉书·寇恂传》。后作为顾全大局解除私怨的典故。《南史·沈庆之传》:“卿忘{廉}{藺}﹑{寇}{賈}事邪?吾本以濟國活家﹐豈計此之升降。”《周书·文帝纪上》:“共追{廉}{藺}之迹﹐同慕{寇}{賈}之風。”{三国} {魏}{路粹}《为曹公作书与孔融》:“昔{廉}{藺}小國之臣﹐猶能相下;{寇}{賈}倉卒武夫﹐屈節崇好。”

  • 寇逆-汉语大词典

    寇逆

    【1】贼寇,叛逆。《後汉书·臧洪传》:“受任之初﹐志同大事﹐掃清寇逆﹐共尊王室。”【2】指叛乱。《陈书·儒林传·沈文阿》:“及{侯景}寇逆﹐{簡文}别遣{文阿}募士卒﹐入援京師。”

  • 寇勢-汉语大词典

    寇勢

    【1】敌军的气势。{清}{昭槤}《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後於丁卯十二月二十五日戰於{黑水洋}時﹐{蔡牽}以三舟檥島去公艇半里耳﹐寇勢已窮迫﹐公因山爲壘﹐以逸待勞﹐舟師四面圍之﹐計日以擒。”

  • 寇竊-汉语大词典

    寇竊

    【1】抢劫;盗窃。{隋}{牛弘}《献书表》:“{永嘉}之後﹐寇竊競興﹐因{河}據{洛}﹐跨{秦}帶{趙}。”《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崔林}〕在官一期﹐寇竊寢息。”【2】引申为非分据有。《宋书·王弘传》:“内朝細務﹐庶可免竭﹐神州任重﹐望實兼該﹐臣何人斯﹐寇竊不已。”《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僕小人也﹐本因行役﹐寇竊大州﹐恩深分厚﹐寧樂今日﹐自還接刃!”

  • 寇掠-汉语大词典

    寇掠

    【1】侵犯劫掠。《周书·陈忻传》:“{魏孝武}西遷之後﹐{忻}乃于{辟惡山}招集勇敢少年數十人﹐寇掠{東魏}﹐仍密遣使歸附。”《後汉书·冯绲传》:“{武陵}{蠻夷}悉反﹐寇掠{江陵}間﹐{荆州}刺史{劉度}﹑{南郡}太守{李肅}並奔走{荆}南﹐皆没。”{{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突厥}所以经常寇掠{关中}﹐目的在夺取{长安}积聚的财富。”{宋}{苏辙}《论前後处置夏国乖方札子》:“秋冬之交﹐賊馬肥健﹐時出寇掠。”

  • 寇糧-汉语大词典

    寇糧

    亦作“[宼糧]”【1】敌人的食粮。{晋}{潘岳}《马汧督诔》:“聖朝西顧﹐{關右}震惶﹐分我{汧}庾﹐化爲寇糧。”一本作“宼糧”。

  • 寇敵-汉语大词典

    寇敵

    【1】入侵之敌;敌军。《後汉书·西羌传论》:“惜哉寇敵略定矣﹐而{漢}祚亦衰焉。”{许地山}《萤灯》:“{难胜}太子便请求父王给他一支兵﹐由他领出都门去抵御寇敌。”《墨子·七患》:“故國離寇敵則傷﹐民見凶饑則亡﹐此皆備不具之罪也。”

  • 宿寇-汉语大词典

    宿寇

    【1】惯匪。{唐}{赵璘}《因话录·商下》:“{憲宗}平蕩宿寇﹐數致太平。”

  • 强寇-汉语大词典

    强寇

    亦作“[彊寇]”【1】强大的敌寇。{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强寇桀逆﹐拒圍一年。”{晋}{陆机}《辩亡论》下:“彊寇敗績宵遁﹐喪師太半。”{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敵。”《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莫怨强臣與强寇﹐分明自己鑿凶門。”

  • 玩寇-汉语大词典

    玩寇

    【1】犹言消极抗敌。《新唐书·郗士美传》:“時諸鎮兵合十餘萬繞賊﹐多玩寇犯法﹐獨{士美}兵鋭整﹐最先有功。”{元}{周霆震}《古金城谣》:“一時貪暴聚庸才﹐玩寇偷安饕富貴。”《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帝以賊勢日甚﹐責{晟}等玩寇養患。”

  • 梗寇-汉语大词典

    梗寇

    【1】作梗入寇。《新唐书·郭正一传》:“{吐番}曠年梗寇﹐師數出﹐坐費粮貲。近討則喪威﹐深入則不能得其巢穴。”

  • 犯寇-汉语大词典

    犯寇

    【1】遭到侵犯。《史记·苏秦列传》:“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趙}之爲蔽其南也。”《史记·苏秦列传》:“{秦}{趙}相斃﹐而王以全{燕}制其後﹐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

  • 死寇-汉语大词典

    死寇

    【1】指顽敌。{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豈以爲閤下真能引孤軍單進﹐與死寇角逐﹐争一旦僥倖之利哉?”

  • 成則爲王, 敗則爲寇-汉语大词典

    成則爲王, 敗則爲寇

    【1】旧谓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反映了以成败论人的观点。{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國}歷史上有一習慣﹐所謂成則爲王﹐敗則爲寇﹐但近代文明國家﹐不是如此。”亦作“[成則爲王﹐敗則爲虜]”﹑“[成則爲王﹐敗則爲賊]”。{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則爲王﹐敗則爲虜﹐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虏﹐俘虏。{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成则为王﹐败则为贼’的成语﹐贼者﹐流着之王﹐王者﹐不流之贼也﹐要说得简单一点﹐那就是‘坐寇’。”亦省作“[成王敗寇]”。{柳亚子}《题<太平天囯战史>》诗:“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

  • 成王敗寇-汉语大词典

    成王敗寇

    【1】见“成則爲王,敗則爲寇”。

  • 敵寇-汉语大词典

    敵寇

    【1】从国外入侵的敌人。{陈毅}《寄友》诗序:“一九三七年春﹐敌寇策动侵{华}日急。”

  • 嘗寇-汉语大词典

    嘗寇

    【1】试探敌人的强弱。《左传·隐公九年》:“使勇而無剛者﹐嘗寇而速去之。”{杜预}注:“嘗﹐試也。”《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臣請爲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爲後鎮。”

  • 暴寇-汉语大词典

    暴寇

    【1】强暴的敌人。《吴子·应变》:“暴寇卒來﹐掠吾田野﹐取吾牛羊。”

  • 海寇-汉语大词典

    海寇

    【1】海盗。《宋史·韩彦直传》:“海寇出没大洋刼掠﹐勢甚張。”{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嘉慶}〕十三年靖{閩}{粤}海寇。”

  • 流寇-汉语大词典

    流寇

    【1】到处转移﹑没有固定据点的盗匪。旧时统治阶级常用以污蔑农民起义军。多指{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军。{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楊嗣昌}督師無狀﹐公上書列其罪﹐直聲震輦下﹐及流寇猖獗﹐又數上言疏時事。”{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肃清流寇思想﹐实为红军党内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目标。”

  • 游寇-汉语大词典

    游寇

    【1】流寇。{明}{文徵明}《送崇明尹吴君赴召叙》:“未幾﹐有游寇之警﹐君益料簡民兵繕治干櫓。”

  • 潛寇-汉语大词典

    潛寇

    【1】暗中偷盗。《三国志·蜀志·郤正传》:“{齊}隸拊髀以濟{文}﹐{楚}客潛寇以保{荆}。”

  • 擬寇-汉语大词典

    擬寇

    【1】犹御寇。{唐}{吴兢}《贞观政要·议征伐》:“夫兵甲者﹐國家凶器也。土地雖廣﹐好戰則人凋;中國雖安﹐妄戰則人殆。凋非保全之術﹐殆非擬寇之方。”

  • 祅寇-汉语大词典

    祅寇

    【1】犹盗寇。《南史·王懿传》:“祅寇豕突﹐恃我遠征﹐既聞凱入﹐將自奔散。”

  • 禦寇-汉语大词典

    禦寇

    【1】谓防御贼寇。《左传·襄公十年》:“征者喪雄﹐禦寇之利也。”《易·蒙》:“上九﹐擊蒙﹐不利爲寇﹐利禦寇。”

  • 盜寇-汉语大词典

    盜寇

    【1】犹盗匪。{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变救》:“金有變﹐畢昴爲回﹐三覆有武﹐多兵多盜寇。”《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盜寇﹐怎的便是方纔講的那{牤牛山}{海馬}{周三}。”《宋史·食货志上六》:“自行雇募﹐盜寇充斥﹐蓋浮惰不能任責故也。”

  • 生寇-汉语大词典

    生寇

    【1】活的敌人。{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子胥}諫曰:‘非{吴}有{越}﹐{越}必有{吴}。吉往則凶來﹐是養生寇而破國家者也。’”《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輕軍晨夜拔{廬江}”{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鋒刃所截﹐焱火所焚﹐前無生寇﹐惟{祖}迸走。”

  • 稔寇-汉语大词典

    稔寇

    【1】恶贯满盈的敌人。《文选·陆机<辨亡论上>》:“或師無謀律﹐喪威稔寇。”{李善}注:“稔寇言喪其威權﹐令資熟於也。”

  • 積寇-汉语大词典

    積寇

    【1】犹惯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义犬》:“舟人固積寇也﹐窺客裝﹐蕩舟入莽﹐操刀欲殺。”

  • 窮寇莫追-汉语大词典

    窮寇莫追

    【1】见“窮寇勿迫”。

  • 窮寇-汉语大词典

    窮寇

    【1】陷于困境的敌人。《汉书·韩信传》:“{漢}兵遠鬭﹐窮寇〔久〕戰﹐鋒不可當也。”{明}{唐顺之}《公移·牌》:“此係窮寇﹐即使未能遽縛﹐四面皆海﹐船隻焚盡﹐亦斷無從容逸去之理。”《孙子·行军》:“粟馬肉食﹐軍無懸缻﹐不返其舍者﹐窮寇也。”{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逸周书·武称》:“追戎無恪﹐窮寇不格。”

  • 窮寇勿追-汉语大词典

    窮寇勿追

    【1】见“窮寇勿迫”。

  • 窮寇勿迫-汉语大词典

    窮寇勿迫

    【1】谓对陷于绝境的敌人﹐不要追迫太急﹐以防其拼死反扑﹐造成自己不应有的损失。{宋}{苏轼}《大臣论下》:“古之爲兵者﹐圍師勿遏﹐窮寇勿追﹐誠恐其知死而致死力。”《明史·外国传六·和兰》:“諸將以窮寇莫追﹐許之。遂揚帆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此在君爲困獸猶鬭﹐在鬼爲窮寇勿追耳。”《孙子·军争》:“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亦作“[窮寇勿追]”﹑“[窮寇莫追]”。《後汉书·皇甫嵩传》:“兵法:窮寇勿追。”

  • 聚寇-汉语大词典

    聚寇

    【1】聚集起来的盗寇。《宋史·杨允恭传》:“{王鈞}之亂﹐上慮南方有聚寇﹐命{允恭}爲{荆湖}﹑{江}{浙}都巡檢使。”

  • 蟻寇-汉语大词典

    蟻寇

    亦作“[螘寇]”【1】犹言小寇﹐乌合之众。《晋书·石勒载记上》:“天下不足定﹐螘寇不足埽。”《宋书·张兴世传》:“{孟虯}蟻寇﹐必無能爲。”{南朝} {齐}{萧子良}《密启武帝启》:“威力既舉﹐蟻寇自服。”

  • 蠻寇-汉语大词典

    蠻寇

    【1】蛮邦强徒。{清}{李渔}《风筝误·运筹》:“前日蠻寇薄城﹐虧我用奇兵退去。”{清}{李渔}《风筝误·请兵》:“他是真蠻寇﹐不比尋常蜂蠆小羅嘍。”

  • 粤寇-汉语大词典

    粤寇

    【1】{清}朝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囯}起义者的污蔑之辞。{清}{冯桂芬}《江苏减赋记》:“無何而有{粤}寇之劫﹐余避地{上海}。”

  • 草寇-汉语大词典

    草寇

    【1】出没于山林草莽的盗匪。旧时官府常蔑称聚众反抗朝廷的起义者。《英烈传》第三四回:“即今諸路年穀不登﹐人民饑饉。聞殿下招兵﹐俱來就食。羣雄﹑草寇來投伏者﹐計有六十餘萬人。”《水浒传》第一〇七回:“賊將{滕戣}看見是女子﹐拍馬出陣﹐大笑道:‘{宋江}等真是草寇﹐怎麽用那婦人上陣!’”《旧唐书·僖宗纪》:“如鄉村有幹勇才略﹐而能率合義徒﹐驅除草寇者﹐本處以聞﹐亦與重賞。”

  • 翫寇-汉语大词典

    翫寇

    【1】轻视敌寇。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晉}不可啓, 寇不可翫。”《清史稿·高宗纪二》:“〔{乾隆}十一年三月〕戊寅﹐{慶復}至{打箭鑪}﹐劾{李質粹}等老師翫寇﹐請續調官兵進勦﹐允之。”《明史·孙传庭传》:“士大夫厭苦{傳庭}所爲﹐用法嚴﹐不樂其在{秦}。相與譁於朝曰:‘{秦}督翫寇矣。’”{宋}{欧阳修}《论盗贼事宜札子》:“今之謀臣﹐不識已形之禍﹐以患爲樂﹐以危爲安﹐見盜賊雖多而時有敗者﹐遂生翫寇之意。”【2】引申为助长寇势。《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廢帝}怒曰:‘{德鈞}父子握彊兵﹐求大鎮﹐苟能敗{契丹}而破{太原}﹐雖代予亦可。若翫寇要君﹐但恐犬兔俱斃。’”

  • 赭寇-汉语大词典

    赭寇

    【1】{清}代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囯}等农民起义军的诬蔑性称呼。{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越医》:“{越}中自昔多名醫﹐代有傳緒。赭寇亂後﹐不特世醫歇絶﹐崛起者更無人。”{清}{王韬}《瀛壖杂志》卷二:“{咸豐}三年赭寇之亂﹐園中室廬爲賊巢穴。”{清}{王韬}《瀛壖杂志》卷二:“赭寇之亂﹐{江}{浙}淪陷。”

  • 負乘致寇-汉语大词典

    負乘致寇

    【1】典出《易·解》:“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孔颖达}疏:“乘者,君子之器也。負者,小人之事也。施之於人,即在車騎之上而負於物也,故寇盜知其非己所有,於是競欲奪之。”意思是卑贱者背着人家的财物,又坐上大马车显耀,N会招致强盗来抢。后以“負乘致寇”谓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晋书·张祚传》:“城峻衝生﹐負乘致寇﹐惟陛下圖之。”{北周}{庾信}《为阎大将军致仕表》:“而臣甲子既多﹐耄年又及﹐無參賓客之事﹐謬達諸侯之班。尸禄素餐﹐久紊彝典﹐負乘致寇﹐徒煩有司。”{唐}{刘知幾}《史通·辨职》:“曾試論之:世之從仕者﹐若使之爲將也﹐而才無韜略;使之爲吏也﹐而術靡循良;使之屬文也﹐而匪閑於辭賦﹐使之講學也﹐而不習於經典。斯則負乘致寇﹐悔旋及﹐雖五尺童兒﹐猶知調笑者矣。”《太平广记》卷八二引{唐}{陈翰}《异闻集·吕翁》:“〔臣〕有忝恩造﹐無裨聖化﹐負乘致寇﹐履薄戰兢。”亦省作“[負乘]”。《後汉书·灵帝纪赞》:“{靈帝}負乘﹐委體宦孽。徵亡備兆﹐《小雅》盡缺。麋鹿霜露﹐遂棲宫衛。”{李贤}注:“《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言帝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唐}{刘禹锡}《代谢男师损等官表》:“虚受丘山之賜﹐實增負乘之憂。”《明史·外戚传序》:“一二怙恩負乘之徒﹐所好不過田宅﹑狗馬﹑音樂﹐所狎不過俳優﹑伎妾。”

  • 賊寇-汉语大词典

    賊寇

    【1】强盗,寇盗。《晋书·桓沖传》:“初{沖}之西鎮﹐以賊寇方彊﹐故移鎮{上明}。”{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前者賊寇相迫﹐夫人所言‘能退賊者﹐以{鶯鶯}妻之’。”《镜花缘》第二六回:“{多九公}道:‘不好了!此必賊寇約會多人前來報仇﹐這便怎好?’”

  • 視爲寇讎-汉语大词典

    視爲寇讎

    【1】《孟子·离娄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后因以“視爲寇讎”比喻极端仇视。《镜花缘》第十二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於家中婦女不時以正言規勸﹐以三姑六婆視爲寇讎﹐諸事預爲防範﹐毋許入門﹐他又何所施其伎倆?”

  • 野司寇-汉语大词典

    野司寇

    【1】官名。掌郊野之诉讼及管理所征发的徒役。《左传·昭公十八年》:“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徵。”{杜预}注:“野司寇﹐縣士也。”{孔颖达}疏:“《周禮》司寇屬官有縣士……各掌其縣之民數而聽其獄訟。若邦有大役﹐聚衆庶。”

  • 躡寇-汉语大词典

    躡寇

    【1】追击敌寇。{唐}{柳宗元}《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陛下但嘉其排難﹐不省其由﹐列爲上公﹐命作元帥。及躡寇{滑}汭﹐頓軍{咸陽}。”

  • 通寇-汉语大词典

    通寇

    【1】勾结贼寇。《明史·方国珍传》:“{國珍}怨家告其通寇﹐{國珍}殺怨家﹐遂與兄{國璋}﹑弟{國瑛}﹑{國珉}亡入海。”

  • 逋寇-汉语大词典

    逋寇

    【1】逃寇,流寇。《晋书·陶璜传》:“夷帥{范熊}世爲逋寇﹐自稱爲王﹐數攻百姓。”{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洪文襄公》:“公自{順治}元年入關﹐爲内院大學士。次年即出駐{江}南﹐以次削平逋寇。”《宋书·自序传·沈田子》:“積紀逋寇﹐旦夕夷殄。”{唐}{韩愈}《送张侍郎》诗:“兩府元臣今轉密﹐一方逋寇不難平。”{隋文帝}《赐高丽王汤玺书》:“歷代逋寇﹐一朝清蕩。”

  • 速寇-汉语大词典

    速寇

    【1】招致盗匪。{唐}{张廷珪}《谏停市犬马表》:“饑饉荐臻﹐邊荒速寇。”《国语·晋语八》:“離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韦昭}注:“速﹐召也。”

  • 造寇-汉语大词典

    造寇

    【1】作乱。《後汉书·朱儁传》:“今海内一統﹐唯黄巾造寇﹐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

  • 進寇-汉语大词典

    進寇

    【1】犹进犯。《梁书·简文帝纪》:“閏四月甲子﹐{景}進寇{巴陵}。”{{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七七八年﹐{登里可汗}为了掠夺财物﹐进寇{太原}。”《晋书·苻坚载记上》:“{亮}懼而退守{磬險}﹐{安}遂進寇{漢川}。”

  • 遺寇-汉语大词典

    遺寇

    【1】残寇。{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後四校横徂﹐星流彗掃﹐蕭條萬里﹐野無遺寇。”《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野無遺寇﹐邑罔殘姦。”《宋书·朱脩之传》:“及{義宣}敗於{梁山}﹐單舟南走﹐{脩之}率衆南定遺寇。”{唐}{樊衡}《为幽州长史薛楚玉破契丹露布》:“野絶遺寇﹐萬里肅清。”

  • 避寇-汉语大词典

    避寇

    亦作“[避宼]”【1】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庄子·让王》:“{吴}軍入{郢}﹐{説}({屠羊説})畏難而避寇﹐非故隨大王也。”{清}{方文}《从兄浣叟令昌化又摄临安将迁馀杭赋此赠之》诗之四:“我欲移家爲避宼﹐他時不慮買山錢。”{清}{李调元}《避炎》诗:“避炎如避寇﹐逐北盡投林。”{唐}{杜甫}《遣兴》诗之一:“避寇一分散﹐饑寒永相望。”

  • 邊寇-汉语大词典

    邊寇

    【1】侵犯边疆的敌寇。{汉}{桓宽}《盐铁论·伐功》:“及其後﹐{蒙公}死而諸侯叛{秦}﹐中國擾亂﹐{匈奴}紛紛﹐乃敢復爲邊寇。”{宋}{范镇}《长啸却胡骑赋》:“邊寇衆至﹐虜戰數挑﹐勝不可以近決﹐敵不可以前料。”《宋书·檀道济传》:“十二年﹐上疾篤﹐會{索虜}爲邊寇﹐召{道濟}入朝。”

  • 讎寇-汉语大词典

    讎寇

    【1】犹仇敌。{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 》:“惟是險姦凶殲之人﹐嫉閣下聲名出人﹐甚于讎寇。”

  • 隃寇-汉语大词典

    隃寇

    【1】见“隃冠”。

  • 養寇-汉语大词典

    養寇

    【1】谓姑息纵容盗寇。《宋史·陈过庭传》:“{睦}寇竊發﹐{過庭}言:‘致寇者{蔡京}﹐養寇者{王黻}﹐竄二人﹐則寇自平。’”《新唐书·张伯仪传》:“博士{李吉甫}議﹐以中興三十年而兵未戢者﹐將帥養寇藩身也。”

  • 餘寇-汉语大词典

    餘寇

    【1】残馀的寇敌。{唐}{杜甫}《瘦马行》:“去歲奔波逐餘寇﹐驊騮不慣不得將。”

  • 響寇-汉语大词典

    響寇

    【1】即响马。{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将军》:“{黄靖南}{得功}微時﹐與二孝廉赴都﹐途遇響寇。孝廉懼﹐長跪獻資。”

  • 騎寇-汉语大词典

    騎寇

    【1】骑马入侵之寇。《管子·小匡》:“中救{晉公}﹐禽{狄王}﹐敗{胡貉}﹐破{屠何}﹐而騎寇始服。”{尹知章}注:“北{狄}以騎爲寇。”

  • 鯨寇-汉语大词典

    鯨寇

    【1】大盗。{南朝} {陈}{徐陵}《司空章昭达墓志》:“公傾其産業﹐募是驍雄﹐思報皇儲﹐累殲鯨寇。”

  • 齎糧藉寇-汉语大词典

    齎糧藉寇

    【1】语本古谚“齎盜糧,借(或作藉)賊(或作寇)兵”。{清}{夏燮}《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 》:“是國家正供之入﹐適足爲齎糧藉寇之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