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寓

寓(寓)是什么意思

  • 寓邸-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寓邸yù dǐ

    【释义】:

    寓所,府第。寓,寓所;邸,显贵者的住宅。清·陈康祺《郎潜记闻》卷六:“宜城施宜山先生,所监司应荐,重入长安,其寓邸寄云下老梅,四月间忽开四花。”

  • 寓第-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寓第yù dì

    【释义】:

    府第。第,显贵者的住宅。宋·周密《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谢方叔惠国,自宝祐免相,归江西寓第。”

  • 区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区寓qū yù

    【释义】:

    同“区宇”。指域内,天下。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序:“金声玉振,寥亮于区寓。”唐·元稹《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我国家乘十一圣之区寓,提亿兆人之生齿,而日不能足食足兵,朕甚懵焉。”

  • 九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九寓jiǔ yù

    【释义】:

    即九州。《晋书·吕隆载记赞》:“瓜分九寓,沴聚二秦。”唐·李白《古风》之四八:“征华空九寓,作桥伤万人。”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记略》:“披皇图,考帝文,九寓化成于几席。”

  • 寄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寄寓jì yù

    【释义】:

    旅舍。《国语·周语中》:“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台于夏氏。”韦昭注:“寓,亦寄也。无寄寓,不为庐舍可以寄寓羁旅之客也。”又指借住,暂居。

  • 客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客寓kè yù

    【释义】:

    客店;旅馆。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不由大路,不下客寓,夜在沿途之祠庙、岩屋,或密村之中住宿。”

  • 寓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寓贤yù xián

    【释义】:

    犹隐士。谓寄托于山水的贤者。寓,寄托。明·徐渭《会稽县志诸论·礼书总论》:“而若寓贤,若贞烈,若艺术、仙释,皆人物之类也,故悉肃于人物志。”

  • 寓意-古语词今用词典

    寓意yùyì

    寄托、蕴含或隐含的意旨。古之文体中有颂,有赞。“颂”就是形容,用于歌颂,称颂其功德,美化其仪容,最早以奉告神明为主,继而转到陈述人事。战国屈原,写了一篇《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辞藻色彩异常美好,用草木寄托,蕴含意旨,使“颂”推广延伸到描绘草木等细微物体上了。)秦始皇的刻石,则歌颂自己的功德,汉惠帝、汉景帝则陈述形容先世盛德。“颂”不断地相沿下来。(《文心雕龙,颂、赞》)

    今沿用本义。

    姚雪垠《长夜》四二:“那时候他对这篇小说的寓意还完全不懂,如今仿佛悟解了一点儿。”《冰心散文选·编后记》:“冰心的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名作欣赏》:“因而沉浸在这样的文字里,是要概然获取寓意无边的莫大快意的。”

  • 过目 寓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过目 寓目

    过目guòmù 寓目yùmù

    动词。表示看一遍,往往含有“审核一下”的意味。

    “过目”在用于请别人看一下的情形下,有尊敬和客气的态度色彩;可以分别和“成诵”“不忘”组合,构成固定词组“过目成诵”“过目不忘”;可以破裂开来用,在“过”和“目”之闻插入别的词语,但在这时它成为两个词。例如:“吴忠信,把一份蒋介石、李宗仁联合文告的草稿……请李宗仁先生匆匆过目之后,就又匆匆带走了”(顾笑言等:《李宗仁归来》);“报告写好了,请您过目”“偏是苏小姐的名字他倒过目不忘”(钱钟书:《围城》);“他的记性真好,过目成诵”(《人民文学》,1962,9)。

    “寓目”在用于请别人看一下的情形下,有尊重的态度色彩;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文章经首长寓目,同意寄出发表”;“前天所发信,想已寓目”(钱钟书:《围城》);“文渊阁和文源阁里的正本,倘非必要,或者经过特许,轻易是不容易寓目的”(《唐弢杂文选》)。

  • 居住 居 寓 寓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居住 居 寓 寓居

    居住jūzhù 居jū 寓yù 寓居yùjū

    动词。表示较长时期地住(在一个地方或某所房舍)。

    “居住”强调稳定地在一定地方或房舍生活、过夜。例如:“他一直带着孩子在娘家居住”(《小说月报》,1982,3);“抗战初期,她居住在香港,后来转移到重庆”;“更上是老鹰岩,便再没有人居住了,因为已经接近了野兽出没的世界”(沙汀:《还乡记》)。

    “居”侧重于长期停留、生活于一处;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很少用。例如:“虽然是所谓著名繁华的处所,而他却感到异样的寂寞,似乎仍居穷乡僻壤之中”(蹇先艾:《乡间的悲剧》);“这样的房屋在中国西部的乡间,绝不是聚族而居的大户”(陈毅:《归来的儿子》);“徐竹卿看看天,看看那让云压着的山,又看看那些散居在这个山冲里的人家”(《小说月报》,1983,3)。

    “寓”强调以一定的处所作为自己的长期住所或在一定的地方设定自己的长期住所;是文言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他是我伯父的幼年时同窗,以正经出名的拔贡,寓京很久,交游也广阔的”(鲁迅:《伤逝》);“S会馆里有三间屋,……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鲁迅:《呐喊·自序》);“昨天晚上我的堂兄的东家请他吃饭,因他寓在我这里,所以我也被邀”(许钦文:《一餐》);“我们从前的事,也许你和一般侨寓此地底人都不十分知道”(《许地山选集》)。

    “寓居”兼有“寓”和“居”的意思;是一般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不如“寓”浓厚。例如:“冯云卿寓居上海的身家性命完全要仰仗这位有力者的照拂”(茅盾:《子夜》);“汉代扬雄向当时各地来到都城寓居的人调查了他们各自的方言”(《语文研究》,1981,2)。

  • 寓理于形,水乳交融-实用委婉语词典

    寓理于形,水乳交融

    意为作品的哲理蕴涵于形象之中,使两者像水和乳汁融为一体。喻指。

  • 婉而多思,寓情于文-实用委婉语词典

    婉而多思,寓情于文

    意为沉婉而多加思考,将感情赋予文字之中。语出清王闿运《湘绮楼说诗》。

  • 寄 寓-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寄 寓

    [寄jì 寓yu]

    同 ①寄居,居住。《史记·淮阴侯列传》:“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从人:指到人家那里去)曹丕《燕歌行》:“君何淹留寄他方”。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老妻寄异县”。《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寓公:古指失去领地寄住别国的贵族)《晋书·谢安传》:“寓居会稽”。(会稽:地名)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②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李华《吊古战场文》:“寄身锋刃,腷臆谁诉?”(腷臆:郁闷的心情)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产寓书于子西”。(子产、子西:人名)《管子·小匡》:“则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欧阳修《醉翁亭记》:“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异 【寄】 特指寄托言语或寄托书信。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寄书”本来是托人带信的意思,现代“寄信”的意义由此发展而来。

    【寓】 寓所,故乡以外的住所。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悬于寓外”。

    辨 “寄”、“寓”的动词义,两字略同,由它们作语素组成的词,有很多都可相互代换而词义不变。如双音节词“寄公”、“寄命”、“寄居”、“寄食”、“寄书”、“寄形”、“寄托”、“寄宿”、“寄怀”、“寄籍”等,其中的“寄”字都可换成“寓”字。但两字仍有差别:①“寄”字侧重“托付”,“寓”字侧重“蕴含”。如前例“故临终寄臣以大事也”句中的“寄”,就不能换成“寓”;“寄言”是寄语、带信或把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寓言”则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有所寄托的寓意文章。 ②“寓”可作名词,如前例“悬于寓外”之“寓”是,“寄”则不能。

  • 敝寓-敬谦语小词典

    敝寓bìyù

    谦辞。寓:住的地方。用来对人称自己的寓所。《儒林外史》一五回:“‘天下何人不识君’?先生既遇着老夫,不必求签了,且同到敝寓谈谈。’”

  • 贵寓-敬谦语小词典

    贵寓guìyù

    敬辞。用来称对方的寓所。《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千户)把手指数一数道:‘还有十日,方是除夜,兄长可在家专待。小弟分些禄米,备些柴薪之费,送到贵寓,以为兄长过岁之资。’”《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兄长此去,小弟有封书信,奉烦一寄,明日侵早到贵寓。”

  • 尊寓-敬谦语小词典

    尊寓zūnyù

    敬辞。寓:住的地方。用来称对方的寓所。《儿女英雄传》一八回:“请问尊寓在那里?待弟明曰竭诚拜过,再订吉期,送关奉请。”《儒林外史》一五回:“马二先生道:‘尊寓在那里?’那人指道:‘就在此处,不远。’”

  • 寄寓-古文观止词典

    寄寓jì yù

    【词性】:名词

    旅舍(1)。《单子知陈必亡》:国无寄寓,县无旅舍。——国都里没有旅舍,县城里也没有旅舍。

  • 随寓-古文观止词典

    随寓suí yù

    即“随寓而安”的省称。意为在任何环境中、任何情况下,都能安然自得(1)。《瘗旅文》: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心胸开阔,眼界高远,到处可以安身啊,何必一定要自己的家?

  • 寓-古文观止词典

    寓yù

    【词性】:名词

    寓所(2)。《单子知陈必亡》:国无寄寓。——国都里没有寄身的寓所。《单子知陈必亡》:疆有寓望。——边境上有寓所和迎送宾客的人。

  • 寓-古文观止词典

    寓yù

    【词性】:动词

    一、寄,住(1)。《归去来辞》: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寄身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何不随自己的心意决定行止?

    二、寄托,寄存(4)。《醉翁亭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游山玩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而寄托在酒中。《潮州韩文公庙碑》: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孟子说:“我善于保养我的盛大正直之气。”这股气,寄托在平常的生活中,并且充满在天地之间。《三槐堂铭》: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如在别人家里寄存了东西,第二天去取它,有的能拿到,有的不能拿到。

    三、寄递,传递(1)。《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二月,郑伯到晋国去,子产让王西传递信去,把这事告诉给宣子。

  • 寓-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寓yù

    ①寄居。《孟子·离娄下》:“无~人于我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逆旅:客舍。)②寄,寄托。欧阳修《醉翁亭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之酒也。”特指托人传递。《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郑伯如晋,子产~书于子西,以告宣子。”(子产、子西:郑大夫。宣子:晋大夫。)③居处,住所。梁启超《谭嗣同传》:“时余方访君~,对坐榻上。”

    【寓乘】(—shèng)指搭别人的车。《左传·成公二年》:“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

    【寓形】寄托其形体。陶潜《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庄子·天下》:“以重言为真,以~为广。”

  • 侨寓-现代汉语大词典

    侨寓qiáo yù

    【释义】:

    侨居,寄居他乡。鲁迅《漫与》:“有些‘抗日英雄’,却早已侨寓姑苏了。”

  • 公寓-现代汉语大词典

    公寓gōng yù

    【释义】:

    ①供许多人家居住的公共寓所。多为楼房建筑,有成套房间,设备较好。②旧时租期较长、房租按月计算的旅馆,居住人多为求学或谋事者。

  • 隐寓-现代汉语大词典

    隐寓yǐn yù

    【释义】:

    隐含,暗中包含。严复等《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此二者并纪事之书,而难言之理则隐寓焉。”

  • 流寓-现代汉语大词典

    流寓liú yù

    【释义】:

    流落他乡居住。碧野《富春江畔》:“时至千百年后的今天,人民仍然不忘李清照流寓金华对双溪的吟唱。”

  • 客寓-现代汉语大词典

    客寓kè yù

    【释义】:

    客店;旅馆。鲁迅《上海的少女》:“如果一身旧衣服…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

  • 寄寓-现代汉语大词典

    寄寓jì yù

    【释义】:

    ①借住;暂居。郁达夫《沉沦》:“将要到他寄寓的旅馆的时候,前面忽然来了两个穿红裙的女学生。”也指暂居的地方。巴金《神鬼人》:“要不是你把这个叫做长谷川的朋友介绍给我,那么我绝不会找到这么个安静的地方做我的寄寓的。”②指文艺作品寄情托兴。秦牧《知识之网》:“契诃夫这篇小说给我的印象很深,里面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所谓‘上流社会’,也寄寓了一些虚无思想。”

  • 寓-现代汉语大词典

    寓yù庽

    【释义】:

    ①寄托。秦牧《“红军阿姆”的生活画卷》:“这一类革命母亲的风格,总是寓伟大于平凡,寄壮丽于朴素。”②寄居。鲁迅《祝福》:“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③寓所。郭沫若《洪波曲》:“他在第三天晚上请我到他寓里去吃饭,三厅的负责朋友们多在座。”

  • 寓公-现代汉语大词典

    寓公yù gōng

    【释义】:

    古指失其领地而寄居他国的贵族,后凡流亡寄居他乡或别国的官僚、士绅等都称“寓公”。茅盾《子夜》:“现在他做‘海上寓公’也不能吃死本钱。”

  • 寓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寓目yù mù

    【释义】:

    过目;观看。陈毅《与阿英信》:“平生新旧剧寓目不多。”

  • 寓邸-现代汉语大词典

    寓邸yù dǐ

    【释义】:

    寓所;府第。

  • 寓言-现代汉语大词典

    寓言yù yán

    【释义】:

    ①有所寄托的话。②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希腊《伊索寓言》等。

  • 寓所-现代汉语大词典

    寓所yù suǒ

    【释义】:

    居住的处所。郭沫若《洪波曲》:“我曾经发生过辞职的念头,有三个整天躲在珞珈山的寓所里,没有上厅去办公。”

  • 寓居-现代汉语大词典

    寓居yù jū

    【释义】:

    寄居;侨居。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他结束了洞庭和潇湘的漫游,又折回到江夏;不久便东下寻阳而暂时寓居于豫章。”

  • 寓客-现代汉语大词典

    寓客yù kè

    【释义】:

    寄居他乡的人;外来暂住的旅客。鲁迅《弟兄》:“忽然远远地有一阵脚步声进来,立刻使他跳起来了,走出房去,却知道是对面的寓客。”

  • 寓斋-现代汉语大词典

    寓斋yù zhāi

    【释义】:

    寓所,住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增田涉君几乎每天到寓斋来商量这一本书,有时也纵谈当时文坛的情形,很为愉快。”

  • 寓意-现代汉语大词典

    寓意yù yì

    【释义】: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姚雪垠《长夜》:“那时候他对这篇小说的寓意还完全不懂,如今仿佛悟解了一点儿。”

  • 留寓-现代汉语大词典

    留寓liú yù

    【释义】:

    寓居外乡。如:留寓京华。

  • 私寓-现代汉语大词典

    私寓sī yù

    【释义】:

    私人的住所。如:他家的私寓在上海愚园路。

  • 區寓-汉语大词典

    區寓

    【1】谓广阔的区域或范围。{明}{董说}《<西游补>序(一)》:“十倍正覺﹐流浪幻化﹐彌因彌極﹐浸淫而别具情想﹐别轉人身﹐别换區寓﹐一彈指間事。”

  • 作寓-汉语大词典

    作寓

    【1】寄居;借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妙通}道:‘〔{權翰林}〕在我那裏作寓好些時。’”《说岳全传》第七回:“門生們在南門内{江振子}店中作寓。”

  • 做寓-汉语大词典

    做寓

    【1】住宿。《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小房甚多﹐都是各位現任老爺常來做寓的。”

  • 僑寓-汉语大词典

    僑寓

    【1】侨居;寄居。{明}{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一折:“下官姓{權}名{次卿}﹐字{文長}﹐{宣州}人也……薄遊{吴郡}﹐僑寓禪林。”{鲁迅}《南腔北调集·漫与》:“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昔之义军﹐已名‘匪徒’﹐而有些‘抗日英雄’﹐却早已侨寓{姑苏}了。”{金}{元好问}《中州集·郭邦彦》:“{邦彦}字{平叔}﹐本{鄠縣}人﹐僑寓{陽翟}﹐遂占籍焉。”{清}{毛祥麟}《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懷姊妹三人﹐昔年從父入{蜀}﹐僑寓{甘}家。”{宋}{王谠}《唐语林·豪爽》:“{李元將}評事及弟{仲將}嘗僑寓{江都}。”【2】指侨居之人。《宋书·王玄谟传》:“{雍}土多僑寓﹐{玄謨}请土斷流民﹐當時百姓不願屬籍﹐罷之。”

  • 僦寓-汉语大词典

    僦寓

    【1】赁屋寓居。{宋}{范公偁}《过庭录》:“先子承志調{原}之曹掾﹐僦寓{長安}。”

  • 公寓-汉语大词典

    公寓

    【1】供许多人家居住的公共寓所。多为楼房建筑﹐有成套房间﹐设备较好。{洪深}《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二幕:“在城市里﹐黑人有一定的住区﹐不准和白人住在一个公寓。”{许地山}《人非人》:“〔{胡可为}〕要报警自己又害羞﹐只得急急雇了一辆车回公寓。”【2】旧时租期较长﹑房租按月计算的旅馆﹐居住人多为求学或谋事者。{老舍}《茶馆》第三幕:“卖茶不行啊﹐开公寓。”{老舍}《四世同堂》四三:“那是在{西单牌楼}附近的一家公寓里。以前﹐这是一家专招待学生的﹐非常规矩的公寓。”

  • 尊寓-汉语大词典

    尊寓

    【1】对人寓所的敬称。《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請問尊寓在那裏?待弟明日竭誠拜過﹐再訂吉期﹐送關奉請。”

  • 行寓-汉语大词典

    行寓

    【1】旅途中的住所。{元}{柯丹邱}《荆钗记·见母》:“你曉得狀元行寓在何處。”

  • 外寓-汉语大词典

    外寓

    【1】见“外宇”。

  • 客寓-汉语大词典

    客寓

    【1】居住他乡。{宋}{沈作喆}《寓简》卷八:“予嘗客寓樓居﹐樓下市聲喧雜﹐初若不可耐﹐一二日後寂無所聞。”《世说新语·政事》“{謝公}時﹐兵廝逋亡”{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自中原喪亂﹐民離本域﹐{江}左造創﹐豪族并兼﹐或客寓流離﹐名籍不立。”【2】客店;旅馆。{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如果一身旧衣服……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不由大路﹐不下客寓﹐夜在沿途之祠廟﹑巖屋﹐或密村之中住宿。”《三侠五义》第二九回:“{展熊飛}直睡至次日紅日東升﹐方才起來梳洗﹐就在客寓吃了早飯﹐方慢慢往{斷橋亭}來。”

  • 寄寓-汉语大词典

    寄寓

    【1】谓文艺作品寄情托兴。{秦牧}《艺海拾贝·知识之网》:“{契诃夫}这篇小说给我的印象很深﹐里面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所谓‘上流社会’﹐也寄寓了一些虚无思想。”{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毂》:“辭多寄寓比興之作﹐無不知名。”{清}{侯方域}《宋牧仲诗序》:“讀{宋子}《古竹圃》詩﹐乃知{歐}公之序{聖俞}﹐特有所寄寓感慨。”【2】借住,暂居。《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上》:“臣今身無官爵﹐名是罪人﹐不敢歸陛下藩方﹐且欲於{河中}寄寓﹐進退行止﹐伏候聖裁。”{郁达夫}《沉沦》二:“将要到他寄寓的旅馆的时候﹐前面忽然来了两个穿红裙的女学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時惟有{會稽}﹑{吴郡}﹑{丹陽}﹑{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爲意﹐未有君臣之固。”{清}{李楷}《<嵞山集>序》:“夫家者﹐異於遊歷與寄寓也。”【3】旅舍。《国语·周语中》:“司里不授館﹐國無寄寓﹐縣無施舍﹐民將築臺於{夏氏}。”{韦昭}注:“寓﹐亦寄也。無寄寓﹐不爲廬舍可以寄寓羈旅之客也。”【4】没有正式户籍而客居的人。《韩非子·亡徵》:“公家虚而大臣實﹐正户貧而寄寓富﹐耕戰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5】指暂居的地方。{巴金}《神鬼人·神》:“要不是你把这个叫做{长谷川}的朋友介绍给我﹐那么我绝不会找到这么一个安静的地方做我的寄寓的。”【6】谓失国之君羁留在外。{汉}{刘歆}《遂初赋》:“憐後君之寄寓兮﹐唁{靖公}於{銅鞮}。”

  • 宿寓-汉语大词典

    宿寓

    【1】住宿。{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革保歇图差》:“借名催糧下鄉﹐各家欵酒飯﹐索車驢。或公事經過探望﹐又復留宿寓﹐送贐儀﹐而花户因之爲害。”

  • 寓所-汉语大词典

    寓所

    【1】居住的处所。《水浒传》第一〇八回:“{宋江}親自到{蕭壯士}寓所﹐特地拜望。”《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匡超人}在寓所還批了文章才睡。”{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一:“我曾经发生过辞职的念头﹐有三个整天躲在{珞珈山}的寓所里﹐没有上厅去办公。”

  • 寓遊-汉语大词典

    寓遊

    【1】犹旅游。{唐}{沈亚之}《梦游仙赋》:“余昔夜夢﹐寓遊一方﹐樂態甚適﹐覺而作賦﹐題之夢仙。”{唐}{薛用弱}《集异记补编·李清》:“{清}悒怏久之﹐乃换姓氏﹐寓遊城邑。”{唐}{谷神子}《博异志·马侍中》:“{馬燧}貧賤時﹐寓遊{北京}﹐謁府主不見﹐而乃寄於園吏。”

  • 寓泊-汉语大词典

    寓泊

    【1】寄住。{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雍熙}中﹐{君房}寓泊{盧山}{開光寺}。”

  • 寓形-汉语大词典

    寓形

    【1】寄托其形体。{唐}{白居易}《和答诗·和<思归乐>》:“人生百歲内﹐天地暂寓形。”{宋}{苏轼}《和寄天选长官》:“寓形宇宙間﹐佚我方以老。”{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 寓書-汉语大词典

    寓書

    【1】寄信;传递书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産}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冯自由}《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中國教育會全體會員頓首寓書海外同胞。”{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在{鐵城}因故人有帥{成都}者﹐得寓書﹐遂與{石}通寒温。”

  • 寓馬-汉语大词典

    寓馬

    【1】随葬之木偶马。{清}{黄宗羲}《金石要例》:“碑版之體﹐至{宋}末{元}初而壞﹐逮至今日﹐作者既{張}﹑{王}﹑{李}﹑{趙}之流﹐子孫得之以答賻奠﹐與紙錢寓馬相爲出入﹐使人知其子姪婚姻而已﹐其壞又甚於{元}時。”《汉书·郊祀志上》:“詔有司增{雍}{五畤}路車各一乘﹐駕被具﹐{西畤}﹑{畦畤}寓車各一乘﹐寓馬四匹﹐駕被具。”《新唐书·李勣传》:“明器惟作五六寓馬﹐下帳施幔﹐爲皂頂白紗裙。”

  • 寓宿-汉语大词典

    寓宿

    【1】寄宿。{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叩門久之﹐一人出問﹐公告其迷﹐且請寓宿。”《云笈七籤》卷一一二:“此去人家稍遠﹐無寓宿之所﹐不嫌弊陋﹐宿於吾廬可也。”《後汉书·郭太传》:“{林宗}行見之而奇其異﹐遂與共言﹐因請寓宿。”

  • 寓迹-汉语大词典

    寓迹

    亦作“[寓跡]”【1】犹寄足。暂时寄住。《云笈七籤》卷一一二:“僧{悟玄}不知何許人也﹐雖寓跡緇褐﹐而潛心求道。”{唐}{马吉甫}《蝉赋》:“聊息心於萬事﹐欣寓跡於一枝。”{宋}{郭彖}《睽车志》卷四:“有士人寓迹{三衢佛寺}﹐忽有女子夜入其室。”又为托身。

  • 寓綵-汉语大词典

    寓綵

    【1】丧葬用品。纸制的彩绸。《宋史·礼志二二》:“{建炎}四年﹐{南平王}薨﹐差{廣南西路}轉運副使{尹東玽}充弔祭使﹐賜絹布各五百疋﹐羊﹑酒﹑寓錢﹑寓綵﹑寓金銀等。”

  • 寓鏹-汉语大词典

    寓鏹

    【1】用白金水涂过的纸冥钱。{宋}{洪迈}《夷坚乙志·马妾冤》:“呼問之曰:‘汝欲銅錢耶﹐紙錢耶?’笑曰:‘我鬼非人﹐安用銅錢?’乃買寓鏹百束﹐祝焚之﹐煙絶而{常氏}殂。”

  • 寓命-汉语大词典

    寓命

    【1】谓听命于他人。《晋书·恭帝纪赞》:“{恭}乃寓命﹐他人是綱。”

  • 寓懷-汉语大词典

    寓懷

    【1】寄托情怀。《红楼梦》第一回:“{雨村}此時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乃對月寓懷﹐口占一絶云。”

  • 寓龍馬-汉语大词典

    寓龍馬

    【1】明器的一种。祭祀或丧葬时所焚烧的纸龙﹑纸马。{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寓龍馬即古之明器﹐自{周}亡至{元嘉}﹐而祭禮稍如古。”

  • 寓祭-汉语大词典

    寓祭

    【1】谓象征性祭祀。借此祭彼,托物致祭。{宋}{范成大}《天柱峰》诗:“{衡山}{紫蓋}連延處﹐一峯巉絶擎玉宇。{漢}家憚遠不能到﹐寓祭{灊山}作{天柱}。”

  • 寓邸-汉语大词典

    寓邸

    【1】寓所;府第。{清}{捧花生}《画舫馀谭》:“{蘭陵}某觀察﹐雅愛其地﹐贖爲寓邸。”{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宣城}{施愚山}先生﹐以監司膺薦﹐重入{長安}。其寓邸{寄雲樓}下老梅﹐四月間忽開四花。”

  • 寓鵠-汉语大词典

    寓鵠

    【1】一种游戏器械。人工制造的鹄。《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爲寓鵠廷中﹐設機關﹐觸人則飛動﹐{駢}衣羽服﹐乘之作仙去狀。”

  • 寓息-汉语大词典

    寓息

    【1】止息。《後汉书·独行传·范冉》:“〔{范冉}〕遭黨人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蔭。如此十餘年﹐乃結草室而居焉。”

  • 寓託-汉语大词典

    寓託

    【1】寄托。{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惟有所寓託﹐形容摹寫﹐反復諷詠﹐以俟人之自得。”

  • 寓-汉语大词典

    《廣韻》牛具切,去遇,疑。【1】寄托。《庄子·齐物论》:“唯達者知通爲一,爲是不用而寓諸庸。”{成玄英}疏:“寓,寄也。”{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鬭,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秦牧}《长街灯语·“红军阿姆”的生活画卷》:“这一类革命母亲的风格,总是寓伟大于平凡,寄壮丽于朴素。”《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子建}未及七步,其詩已成,中寓規諷之意。”【2】寓所。{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後》:“余欣然返寓。”《三侠五义》第十三回:“且説{展爺}離了花園,暗暗回寓,天已五更。”{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一:“他在第三天晩上请我到他寓里去吃饭,三厅的负责朋友们多在座。”【3】寄递。参见“[寓書]”。【4】寄居。{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記快》:“臘月望,始抵省城,寓{靖海門}内,賃{王}姓臨街樓屋三椽.”{鲁迅}《彷徨·祝福》:“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孟子·离娄下》:“無寓人於我室,毁傷其薪木。”{赵岐}注:“寓,寄也。”{唐}{元稹}《莺莺传》:“{蒲}之東十餘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張生}寓焉。”【5】指寄居在树上的兽类。参见“[寓屬]”。【6】通“[]”。《山海经·北山经》:“〔{馬成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鳴自詨,食之不飢,可以已寓。”{袁珂}校注引{王引之}曰:“寓,當是‘’字之假借,《玉篇》﹑《廣韻》并音牛具切,疣病也。”【7】通“[偶]”。《史记·酷吏列传》“{匈奴}至爲偶人象{郅都}”{唐}{司马贞}索隐:“《漢書》作‘寓人象’。案:寓既偶也,謂刻木偶類人形也。”按今本《汉书》作“偶人”。{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四》“偶人”:“《漢書》本作‘寓人’。注當云,寓讀曰偶……偶與寓古同聲而通用。”【8】模制的;替代的。参见“[寓金銀]”﹑“[寓錢]”。

  • 寓賢-汉语大词典

    寓賢

    【1】犹隐士。{明}{徐渭}《会稽县志诸论·礼书总论》:“而若寓賢﹐若貞烈﹐若藝術﹑仙釋﹐皆人物之類也﹐故悉隸於人物志。”

  • 寓兵於農-汉语大词典

    寓兵於農

    【1】谓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清}{龙启瑞}《<粤西团练辑略>序》:“團練者即古寓兵於農之意﹐而變通其法以適時用者也。”{清}{昭槤}《啸亭杂录·八旗之制》:“宜仿《周禮》寓兵於農之策﹐開墾塞上閒田﹐以及京畿旗税官地﹐使其各事南畝﹐生有定業。”{郭沫若}《集外·<侈靡篇>的研究》:“统上所述﹐可知作者对于军事上的见解是主张寓兵于农﹐谨小慎微﹐交近防远﹐而切忌好大喜功﹐轻举妄动﹐侵略残杀的。”

  • 寓辭-汉语大词典

    寓辭

    【1】寄辞,托意。{南朝} {宋}{颜延之}《五君咏·阮步兵》:“沈醉似埋照﹐寓辭類託諷。”{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報兩崇﹐乃能存志乎詩書﹐寓辭乎詠歌。”

  • 寓客-汉语大词典

    寓客

    【1】寄居他乡的人;外来暂住的旅客。{鲁迅}《彷徨·弟兄》:“忽然远远地有一阵脚步声进来﹐立刻使他跳起来了﹐走出房去﹐却知道是对面的寓客。”{宋}{洪迈}《夷坚丁志·鼎州汲妇》:“{鼎州}{開元寺}多寓客﹐數客同坐寺門﹐見婦人汲水。”《清史稿·食货志一》:“其客店令各立一簿﹐書寓客姓名行李﹐以便稽察。”

  • 寓賞-汉语大词典

    寓賞

    【1】观赏。{唐}{温庭筠}《观兰作》诗:“實賞本殊致﹐意幽非我情。”{唐}{温宪}《郊居》诗:“村前村後樹﹐寓賞有餘情。”

  • 寓錢-汉语大词典

    寓錢

    【1】即纸冥钱。古时祭祀或丧葬时用圭璧币帛,祭毕埋在地下,因常被盗,其后或用范土为钱,以代真钱,{魏}{晋}以后又改用纸钱。因以纸替代真钱,故称寓钱。《宋史·礼志二二》:“{建炎}四年﹐{南平王}薨﹐差{廣南西路}轉運副使{尹東玽}充弔祭使﹐賜絹布各五百疋﹐羊﹑酒﹑寓錢﹑寓綵﹑寓金銀等。”《新唐书·王璵传》:“{漢}以來葬喪皆有瘞錢﹐後世里俗稍以紙寓錢爲鬼事﹐至是﹐{璵}乃用之。”{清}{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下:“紙錢曰寓錢﹐言其寓形於錢也。”

  • 寓鶴-汉语大词典

    寓鶴

    【1】人工制造的假鹤。《新唐书·张易之传》:“后使被羽裳﹑吹簫﹑乘寓鶴﹐裴回庭中﹐如仙去狀。”

  • 寓木-汉语大词典

    寓木

    【1】寄生在树木上的植物。《山海经·中山经》:“又東北七十里﹐曰{龍山}﹐上多寓木。”{郭璞}注:“寄生也﹐一名宛童。”{清}{钱谦益}《梅杓司诗序》:“余固知窮冬沍寒﹐當不與寓木蔓草俱盡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桑上寄生》:“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鳥立於上﹐故曰寄生﹑寓木﹑蔦木。俗呼爲寄生草。《東方朔傳》云:在樹爲寄生﹐在地爲窶藪。”

  • 寓令-汉语大词典

    寓令

    【1】谓寄军令于内政,只在暗中加强军事力量。{唐}{白居易}《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一道》:“若{齊}行寓令之法﹐以霸諸侯;{漢}用推恩之謀﹐以懲七國。施之今日﹐臣恐非宜。”{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至於{主父偃}乘七國併吞之後﹐將分裂而矯推恩;{管夷吾}當諸侯争奪之時﹐先詐力而行寓令﹐皆一時之權術也。”

  • 寓籍-汉语大词典

    寓籍

    【1】谓寄籍客居。{清}{昭槤}《啸亭续录·黄雅林》:“{崇德}癸未﹐大兵破{青州}﹐太守殉節﹐其子孫遂流落﹐寓籍陪京云。”{宋}{曾巩}《上齐工部书》:“有同進{章适}來言曰:‘進也。執事禮以俟士﹐明以伸法令之疑。{适}也寓籍於此﹐既往而受賜矣。’”

  • 寓廬-汉语大词典

    寓廬

    【1】寓所;居室。{清}{俞樾}《<七侠五义>序》:“往年{潘鄭盦}尚書奉諱家居﹐與余{吴下}寓廬相距甚近﹐時相過從。”{王闿运}《影山草堂铭》:“談者妄以天地爲寓廬﹐等身世爲過客。”{陈衍}《<沈乙盦诗>序》:“寓廬相密邇﹐有作必相誇示。”

  • 寓士-汉语大词典

    寓士

    【1】寄居之人。《後汉书·许劭传》:“遂復投{揚州}刺史{劉繇}於{曲阿}。其後{陶謙}果捕諸寓士。”{李贤}注:“寓﹐寄也。”{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鐵城}有寓士{成君相如}﹐酷喜道家流事。”

  • 寓樓-汉语大词典

    寓樓

    【1】供客寄居的楼房。{清}{缪艮}《泛湖偶记》:“過堤上寓樓﹐紗窗半啟﹐則麗人在焉。”

  • 寓名-汉语大词典

    寓名

    【1】托名;借名。{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寓名例》:“{莊}{列}之書多寓名﹐讀者以爲悠謬之談﹐不可爲典要。不知古立言者自有此體也﹐雖《論語》亦有之﹐{長沮}﹑{桀溺}是也。”按﹐{俞樾}谓“寓名”为“失其名而假以名之也”。

  • 寓氏公主-汉语大词典

    寓氏公主

    【1】传说中的蚕神名。《晋书·礼志上》:“{漢}儀﹐皇后親桑東郊苑中﹐蠶室祭蠶神﹐曰{苑窊婦人}﹑{寓氏公主}﹐祠用少牢。”{元}{王祯}《农书》卷一:“若夫{漢}祭{菀窳婦人}﹑{寓氏公主}﹐{蜀}有蠶女{馬頭娘}﹐又有謂三姑爲蠶母者﹐此皆後世之溢典也。”{汉}{卫宏}《汉旧仪下·中宫及号位》:“春﹐桑生而皇后親桑於苑中﹐蠶室養蠶千薄以上﹐祠以中牢羊豕祭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 寓物-汉语大词典

    寓物

    【1】托物;寄于物。{宋}{欧阳修}《琴枕说》:“{老莊}之徒﹐多寓物以盡人情。”{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王軒}少爲詩﹐寓物皆屬詠﹐頗聞《淇澳》之篇。”

  • 寓謔-汉语大词典

    寓謔

    【1】寄托或隐含戏谑之意。{明}{沈德符}《野獲编·宗藩·宗室名》:“至有讀其名而令人捧腹絶倒者﹐因見{宋}人亦有寓謔于宗室賜名﹐如{士羯}﹑{士士}﹑{士崑}﹑{士綏}之屬﹐蓋以四字與‘揭起裩尿’同音也。”

  • 寓精-汉语大词典

    寓精

    【1】寄托精神。意谓修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引《豫章旧志》:“兄弟七人﹐皆好道術。遂寓精於{宫亭}之山。”

  • 寓食-汉语大词典

    寓食

    【1】寄食。寄居在别人家里生活。《新唐书·李泌传》:“{泌}因收其公廨錢﹐令二人寓食中書舍人署。”{宋}{曾巩}《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夫死﹐寓食於{潁}﹐以勤儉積日大其家﹐以誘教不倦成其子。”《南史·王镇恶传》:“年十三而{苻}氏敗﹐寓食{澠池}人{李方}家。”

  • 寓錫-汉语大词典

    寓錫

    【1】取僧侣寄放锡杖之意。谓僧侣寄居。{宋}{祝穆}《方舆胜览·江东路·建康府》:“{天監}中﹐有{胡}僧{曇隱}﹐寓錫于此山中。”

  • 寓貫-汉语大词典

    寓貫

    【1】寓居他乡。《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初﹐{開封府}解服勤詞學進士二十五人﹐爲下第者{劉溉}所訟﹐其十三人以寓貫﹐皆奔竄潛匿﹐有司追捕。”

  • 寓情-汉语大词典

    寓情

    【1】寄托情志。{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序》:“余性疏懶﹐平居自糲食粗衣外﹐無他嗜好﹐寓情圖史﹐繙閲披校﹐竟日忘倦。”{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所謂比與興者﹐皆託物寓情而爲之者也。”

  • 寓止-汉语大词典

    寓止

    【1】寄宿;留住。{宋}{秦观}《书王氏斋壁》:“余先大父赴官{南康道}﹐出{九江}﹐余實生焉。滿歲受代﹐猶寓止僧舍。”{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以寓止郊園﹐綿歷多祀﹐醉酒飽德﹐蒙惠誠深。”《云笈七籤》卷一一二:“又在{成都市}﹐常寓止{樂温縣}。”

  • 寓舍-汉语大词典

    寓舍

    【1】住所。{明}{王錡}《寓圃杂记》卷上:“{松江}將{董用和}在京師時﹐其寓舍與{于侍郎}{謙}相對。”{清}{谭献}《复堂词录》序:“{光緒}八年九月﹐{譚獻}書於{安慶}{樅陽門}内寓舍。”{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跡杜門﹐思索舊聞﹐凡數十則﹐綴輯之﹐名曰《玉照新誌》。”

  • 寓思-汉语大词典

    寓思

    【1】寄托的情思。{前蜀}{韦庄}《春愁》诗:“寓思本多傷﹐逢春恨更長。”

  • 寓居-汉语大词典

    寓居

    【1】寄居;侨居。《南史·齐纪上·高帝》:“中朝喪亂﹐皇高祖{淮陰}令{整}﹐字{公齊}﹐過{江}居{晉陵}{武進縣}之{東城里}﹐寓居{江左}者﹐皆僑置本土﹐加以‘南’名﹐更爲{南蘭陵}人也。”{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仲淹}遭母憂﹐寓居城下﹐{晏公}請掌府學。”{汉}{张衡}《西京赋》:“鳥畢駭﹐獸咸作﹐草伏木棲﹐寓居穴託。”{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後》:“他结束了{洞庭}和{潇}{湘}的漫游﹐又折回到{江夏};不久便东下{寻阳}而暂时寓居于{豫章}。”

  • 寓意-汉语大词典

    寓意

    【1】寄托或蕴含意旨。《花月痕》第五回:“{癡珠}自此入{益門}﹐度{大散關}﹐寓意山水﹐日紀一詩﹐轉也擺脱一切。”{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及{三閭}《橘頌》﹐情采芬芳﹐比類寓意﹐又覃及細物矣。”{宋}{苏轼}《宝绘堂记》:“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2】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姚雪垠}《长夜》四二:“那时候他对这篇小说的寓意还完全不懂﹐如今仿佛悟解了一点儿。”{宋}{沈作喆}《寓简》卷一:“詩之作也﹐其寓意深遠﹐後之人莫能知其意之所在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张忠烈公辞故里诗》:“先生落句﹐其寓意深矣。”

  • 寓姓-汉语大词典

    寓姓

    【1】不用本姓,改用有寄托或隐含某种意义的姓氏。{清}{钮琇}《觚賸·河东君》:“{河东君}{柳如是}名{是}﹐一字{蘼蕪}﹐本名{愛}﹐{柳}其寓姓也。”

  • 寓職-汉语大词典

    寓職

    【1】任职。{宋}{刘克庄}《回京湖赵置制启》:“西清寓職﹐幸聯中禁之班;南紀宣威﹐密倚上游之重。”

  • 寓第-汉语大词典

    寓第

    【1】府第,寓所。{宋}{周密}《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謝方叔}{惠國}﹐自{寳祐}免相﹐歸{江西}寓第。”

  • 寓屋-汉语大词典

    寓屋

    【1】住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鸽异》:“{張}喜﹐從少年去。月色冥漠﹐野壙蕭條﹐心竊疑懼﹐少年指曰:‘請勉行﹐寓屋不遠矣。’”

  • 寓跡-汉语大词典

    寓跡

    【1】见“寓迹”。

  • 寓葬-汉语大词典

    寓葬

    【1】寄葬于外乡。{清}{周亮工}《书影》卷九:“{宋潛溪}學士以{孫慎}得罪﹐遷於{蜀}﹐卒於{夔}﹐遂寓葬於{夔府}之西{蓮花池山}下。”

  • 寓公-汉语大词典

    寓公

    【1】古指失其领地而寄居他国的贵族。后凡流亡寄居他乡或别国的官僚﹑士绅等都称“寓公”。《礼记·郊特牲》:“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繼世。”{宋}{范成大}《东山渡湖》诗:“吾生蓋頭乏片瓦﹐到處漂摇稱寓公。”{茅盾}《子夜》八:“现在他做‘海上寓公’也不能吃死本钱。”

  • 寓言-汉语大词典

    寓言

    【1】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希腊}《伊索寓言》等。【2】指托辞以寓意。{明}{王琼}《双溪杂记》:“後世山林隱逸之士有所紀述﹐若無統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廣見聞而資智識。”{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元祐}獻詩十首﹐其詞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3】有所寄托的话。《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陆德明}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託之他人﹐十言而九見信也。”

  • 寓屬-汉语大词典

    寓屬

    【1】指寄居树上的猿类动物。《後汉书·马融传》:“木産盡﹐寓屬單。”{李贤}注:“寓屬﹐謂穴居之屬也。”{王先谦}集解:“寓屬﹐謂蜼猨之類也。《爾雅·釋獸》有寓屬﹐蜼猨皆寄寓木上﹐故云寓屬。注以爲穴居之屬﹐非是。”

  • 寓世-汉语大词典

    寓世

    【1】犹在世。活在世上。{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以是賢人悲寓世之倏忽﹐疾泯没之無稱﹐感朝聞之弘訓﹐悟通微之無類。”{宋}{陈师道}《别月华严》诗:“寓世生同里﹐隨方去有情。”

  • 寓直-汉语大词典

    寓直

    【1】寄宿于别的署衙当值。后泛称夜间于官署值班。{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寓直’二字﹐出於{潘岳}之爲武賁中郎將。{晉}朝未有將校省﹐故寄直散騎省。”{唐}{宋之问}《和姚给事寓直之作》:“寓直光輝重﹐乘秋藻翰揚。”{晋}{潘岳}《秋兴赋》:“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於散騎之省。”

  • 寓視-汉语大词典

    寓視

    【1】注视。《文选·潘岳<射雉赋>》:“甘疲心於企想﹐分倦目以寓視。”{徐爰}注:“企想雉出﹐專視草際﹐心爲之疲﹐目爲之倦也。”

  • 寓治-汉语大词典

    寓治

    【1】谓将官署设在外地,不在原辖地区。《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遂移牒留守{韋陟}使帥{東京}官屬西入{關}﹐牒{河南}尹{李若幽}使帥吏民出城避賊﹐空其城……於是{鄭}{滑}等州相繼陷没﹐{韋陟}﹑{李若幽}皆寓治於{陝}。”

  • 寓望-汉语大词典

    寓望

    【1】古代边境上所设置的以备瞭望﹑迎送的楼馆。亦指其主管官员。《国语·周语中》:“國有效牧﹐疆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禦災也。”{韦昭}注:“境界之上﹐有寄寓之舍﹐候望之人也。”{董增龄}正义:“寓望﹐謂寄寓之樓﹐可以觀望。亦曰候館﹐館有積﹐遺人掌之﹐其官中士﹑下士﹐而賓客羇旅﹐則委人以甸稍之畜供之。”

  • 寓齋-汉语大词典

    寓齋

    【1】寓所,住所。{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增田涉}君几乎每天到寓斋来商量这一本书﹐有时也纵谈当时文坛的情形﹐很为愉快。”{清}{朱焘}《北窗呓语》:“辛酉十月六日﹐借宿{李小瀛}太守寓齋。”{清}{黄景仁}《古柏行》:“寓齋數椽留十日﹐如此稜稜一株柏。”

  • 寓人-汉语大词典

    寓人

    【1】羁旅之人。{明}{刘基}《松风阁记》:“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無所定﹐而於是閣不能忘情﹐故將與上人别而書此以爲之記。”【2】木偶人。古用作陪葬的冥器。寓,通“偶”。{宋}{陆游}《放翁家训》:“近時出葬﹐或作香亭魂亭﹐寓人寓馬之類﹐當一切屏去。”

  • 寓憩-汉语大词典

    寓憩

    【1】犹寓息。指栖息之所。{南朝} {梁}{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碑》:“蘭風寓憩﹐已勒豐碑;此士舊居﹐未鐫貞琰。”

  • 寓金銀-汉语大词典

    寓金銀

    【1】用金纸银纸做的冥钱。《宋史·礼志三二》:“{建炎}四年﹐{南平王}薨﹐差{廣南西路}轉運副使{尹東玽}充弔祭使﹐賜絹布各五百疋﹐羊﹑酒﹑寓錢﹑寓綵﹑寓金銀等。”

  • 寓興-汉语大词典

    寓興

    【1】寄托兴致。{唐}{白居易}《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然寓興放言﹐緣情綺語者﹐亦往往有之。”

  • 寓館-汉语大词典

    寓館

    【1】住所;所居之馆舍。{清}{阮元}《小沧浪笔谈·桂未谷馥<晩学集>序》:“{孫蓮水}{韶}過其寓館﹐贈以句云‘曶鼎蜼尊■字弋﹐微茫科斗辨無譌’也。因{闕里}鄰家巷眼﹐見千秋法物多。”

  • 寓乘-汉语大词典

    寓乘

    【1】搭乘别人的车。《左传·成公二年》:“{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杜预}注:“寓﹐寄也。”

  • 寓試-汉语大词典

    寓試

    【1】不在原籍,而在所居之地参加考试。《宋史·选举志二》:“{嘉熙}元年﹐罷諸牒試﹐應郎官以上監司﹑守倅之門客及姑姨同宗之子弟﹐與游士之不便於歸鄉就試者﹐並混同試于轉運司﹐各從所寓縣給據﹐徑赴司納卷﹐一如鄉舉之法。家狀各書本貫﹐不問其所從來﹐而定其名‘寓試’。”《元史·百官志八》:“{宋}自{景祐}以來﹐百五十年﹐雖無兵禍﹐常設寓試名額﹐以待四方遊士。”

  • 寓目-汉语大词典

    寓目

    【1】犹过目;观看。{宋}{洪迈}《夷坚丁志·仙舟上天》:“仰空寓目﹐見一舟凌虚直上。”《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玉}使{鬭勃}請戰﹐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陈毅}《与阿英信》:“平生新旧剧寓目不多。”

  • 屬寓-汉语大词典

    屬寓

    【1】犹寄托。{宋}{秦观}《李常行状》:“公少警悟﹐好學彊記﹐爲文章捷敏﹐初若不經意﹐而比成﹐粲然屬寓深遠。”

  • 木寓馬-汉语大词典

    木寓馬

    【1】见“木禺馬”。

  • 木寓龍-汉语大词典

    木寓龍

    【1】见“木禺龍”。

  • 木寓-汉语大词典

    木寓

    【1】木偶。{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出土吴郡郑蔓镜考》:“又聞{越}竟鉛泉﹐時或出土﹐而鉛竟甚爲希有;蓋鉛錫事本非宜﹐而此則窀夕所用﹐故猶芻靈木寓﹐象物斯足﹐不復幽涷三商與。”{清}{顾炎武}《日知录·汉书注》:“古文‘偶’﹑‘寓’通用﹐木寓﹐木偶也……古人用以事神及送死﹐皆木偶人﹑木偶馬;今人代以紙人紙馬。”

  • 棲寓-汉语大词典

    棲寓

    【1】犹寄居,暂住。{唐}{姚鹄}《书情献知己》诗:“一爲棲寓客﹐二見北歸鴻。有道期攀桂﹐無門息轉蓬。”{唐}{韦应物}《酬张协律》诗:“感兹棲寓詞﹐想復痾瘵纏。”

  • 書寓-汉语大词典

    書寓

    【1】旧时上等妓院名号之一。《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走到一家門口﹐高高點着一盞玻璃方罩的洋燈﹐牆上掛着幾張招牌﹐某某書寓……一時也記不清楚。”

  • 暫寓-汉语大词典

    暫寓

    【1】犹暂来。{宋}{苏轼}《和陶还旧居》:“生世本暫寓﹐此身念念非。”{宋}{陆游}《初夏杂兴》诗之三:“咄咄無窮事﹐騰騰暫寓身。”

  • 海寓-汉语大词典

    海寓

    【1】海宇。{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三》:“抉名山石室之藏﹐洩{昭陵}玉盌之閟﹐勒之貞珉﹐以布海寓。”{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巧者奪上清之魄﹐而海寓遍流泉。”

  • 流寓-汉语大词典

    流寓

    亦作“[流庽]”【1】指流落他乡居住的人。{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三十年之餘﹐雖西北流寓皆抱孫長息於東南﹐而君父之大讎﹐一切不復關念。”{清}{郭嵩焘}《拟陈洋务疏》:“其間惟{美利堅}之{金山}﹐{中國}流寓數萬人。”【2】流落他乡居住。《後汉书·廉范传》:“{范}父遭喪亂﹐客死於{蜀}{漢}﹐{范}遂流寓{西州}。”{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後盲於目﹐不能復治生産﹐流庽{隩門}爲通譯以自給。”{碧野}《富春江畔》:“时至千百年后的今天﹐人民仍然不忘{李清照}流寓{金华}对双溪的吟唱。”{唐}{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流寓理豈愜﹐窮愁醉不醒。”

  • 游寓-汉语大词典

    游寓

    【1】游历寄居。{明}{文徵明}《题吴仲仁春游诗卷後》:“余惟{吴}中山水深秀﹐自昔多文人游寓。”{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傾危之世﹐士在游寓;亂亡之世﹐士在阿谷。”{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南鎮}{禹穴}{陽明洞}諸山﹐遠近寺刹﹐徙足所到﹐無非同志游寓所在。”

  • 游心寓目-汉语大词典

    游心寓目

    【1】留心观看。《晋书·干宝传》:“幸將來好事之士録其根體﹐有以游心寓目而無尤焉。”《北史·常爽传》:“由是言之﹐六經者﹐先王之遺烈﹐聖人之盛事也﹐安可不游心寓目習性文身哉!”

  • 漂寓-汉语大词典

    漂寓

    【1】漂泊寄居。{唐}{戎昱}《湖南春日》诗之二:“{三湘}漂寓若流萍﹐萬里{湘}鄉隔{洞庭}。”{唐}{薛用弱}《集异记·蔡少霞》:“早歲明經得第﹐選{蘄州}參軍。秩滿﹐漂寓{江}{淮}者久之。”

  • 旅寓-汉语大词典

    旅寓

    【1】指旅居的馆舍。{清}{邓显鹤}《<船山遗书目录>序》:“{歐陽君}{兆熊}訪余於城南旅寓。”【2】旅居。{唐}{司空图}《书屏记》:“今旅寓華下﹐於進士{姚顗}所居獲覽《書品》及{徐公}評論。”{唐}{王勃}《春思赋》序:“春秋二十有二﹐旅寓{巴}{蜀}。”{唐}{清江}《月夜有怀黄端公》诗:“{青門}旅寓身空老﹐白首頭陀力漸微。”{唐}{元稹}《莺莺传》:“旅寓惶駭﹐不知所托。”

  • 營寓-汉语大词典

    營寓

    【1】指供神的祠庙。{汉}{应劭}《风俗通·祀典序》:“至{平帝}時﹐天地六宗已下及諸小神凡千七百所﹐今營寓夷泯﹐宰器闕亡。”

  • 感寓-汉语大词典

    感寓

    【1】寄托感慨。{明}{李东阳}《送伍广州诗序》:“若{長安}之日﹐{太行}之雲﹐{魏子牟}宫闕之心﹐{范文正}廟堂之憂﹐隨所感寓﹐皆足以寄君親之念。”{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古詩‘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此感寓自然。”

  • 私寓-汉语大词典

    私寓

    【1】私人的住所。{明}{张居正}《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效劳疏》:“又蒙聖恩﹐特命司禮太監{李佑}賜勞于郊外﹐隨送至臣私寓。”{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礼部官房》:“{南京}禮部堂屬﹐俱輪教坊值茶﹐無論私寓游宴﹐日日皆然。”

  • 移寓-汉语大词典

    移寓

    【1】犹移居﹐迁居。{清}{缪艮}《沈秀英传》:“旬餘﹐疾少瘥﹐將移寓{水南}。”

  • 税寓-汉语大词典

    税寓

    【1】租房居住。《廿载繁华梦》第八回:“現同班的﹐都税寓{潮音街}。”

  • 羈寓-汉语大词典

    羈寓

    亦作“[羇寓]”【1】寄居;旅居。《北史·萧宝夤传》:“雖少羈寓﹐而志性雅重﹐過期猶絶酒肉。”{唐}{方干}《冬日》诗:“已嗟一周歲﹐羇寓尚何依。”{唐}{康骈}《剧谈录·裴晋公天津桥遇老人》:“{裴晉公}{度}微時羈寓{洛}中。”

  • 萍寓-汉语大词典

    萍寓

    【1】犹萍寄。{晋}{皇甫谧}《高士传·段干木》:“{干木}自{晉}﹐萍寓{西河}。”

  • 蹇寓-汉语大词典

    蹇寓

    【1】滞留寄住。{宋}{惠洪}《予顷还自海外夏均父以襄阳别业见要使居之後六年均父谪祁阳酒官余自长沙往谢之夜语感而作》诗:“堂堂千人英﹐要是幹國具。龍蛇吁莫測﹐涔蹄聊蹇寓。”

  • 邸寓-汉语大词典

    邸寓

    【1】府宅;寓所。{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辛未會試﹐{黄崑圃}先生邀新進士至邸寓﹐會同年﹐賦詩飲酒﹐輦下稱盛事。”{明}{史玄}《旧京遗事》:“街前後有{鐵匠}﹑{手帕}等衚衕﹐皆諸曹邸寓。”

  • 遊寓-汉语大词典

    遊寓

    【1】寓居他乡。{唐}{李颀}《送乔琳》诗:“{陽羨}風流地﹐滄江遊寓人。”{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诗:“今年遊寓獨遊{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 託物寓興-汉语大词典

    託物寓興

    【1】假借外物寄托情致。《宣和画谱·文同》:“善畫墨竹﹐知名于時。凡於翰墨之間託物寓興﹐則見於水墨之戲。”

  • 託寓-汉语大词典

    託寓

    【1】寄居。《墨子·非儒下》:“{周公旦}非其人也邪?何爲舍亓家室而託寓也?”【2】寄托本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依類託寓﹐諭以封巒。”{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寓﹐寄也。巒﹐山也。言依事類託寄﹐以喻封禪者。”{宋}{宋祁}《上苑牡丹赋》:“託寓雖細﹐貺施甚明。”{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李商隱}作《無題》詩五首﹐格新意雜﹐託寓不一﹐難於命題﹐故曰‘無題’。”

  • 託物寓感-汉语大词典

    託物寓感

    【1】假借外物寄托情感。{明}{王祎}《慈竹堂记》:“夫奉親致養者﹐孝子之私分;託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 詠桑寓柳-汉语大词典

    詠桑寓柳

    【1】咏的是“桑”﹐而实际说的是“柳”。喻借题传情。《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設言託意﹐或詠桑寓柳﹐遥以心照。”

  • 隱寓-汉语大词典

    隱寓

    【1】隐含﹐暗中包含。{{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此二者並紀事之書﹐而難言之理則隱寓焉。”《清史稿·马建忠传》:“以泰西各國皆有學文程式之書﹐{中}文經籍雖皆有規矩隱寓其中﹐特無有爲之比儗而揭示之。”{汪辟疆}《唐人小说·<三水小牍>叙》:“今細繹其書﹐雖多紀仙靈怪異﹐而每及義烈﹐亦復凛凛有生氣。是於侈陳靈異之餘﹐隱寓垂誡之旨。”

  • 隨寓而安-汉语大词典

    隨寓而安

    【1】见“隨遇而安”。

  • 隨寓隨安-汉语大词典

    隨寓隨安

    【1】犹言随遇而安。{宋}{魏了翁}《浪淘沙·刘左史之生正月十日李夫人之生以十九日赋两词寄之》词:“世念久闌珊﹐隨寓隨安。人情猶望衮衣還。”

  • 飄寓-汉语大词典

    飄寓

    【1】飘泊寄居。{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之一:“下官薄游綿載﹐飄寓淹時。”{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若辭失其朋﹐則覊旅而無友;事乖其次﹐則飄寓而不安。”

  • 默寓-汉语大词典

    默寓

    【1】暗中寄托。{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夫此輩皆忠誠許國之人﹐即日用之猶恨其晩﹐然必待徊翔二三年者﹐正以默寓三年無改之道也。”{明}{沈榜}《宛署杂记·马政》:“莫若於點驗之中﹐默寓激勸之意。”{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公言上》:“褒貶之意﹐默寓其中﹐乃立言之大者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