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弘

弘(弘)是什么意思

  • 宏图(鸿图弘图) 雄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宏图(鸿图弘图) 雄图

    宏图(鸿图、弘图)hóngtú 雄图xióngtú

    名词。指宏伟的计划、远大的设想。

    “宏图”强调规模的宏伟;多用于国家建设事业,有时也可用于个人的计划;可同“起”搭配。例如:“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截断巫山云雨,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在祖国四化宏图里,更有多少雄伟壮观的‘卧波长虹’需要我们设计和制造啊”(《随笔》,1980,10);“将军所论,足见宏图卓识,迥非他人可及”(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

    “雄图”强调远大,很有气魄、胆识;一般只用于个人的设想、计划;可以和“大略”搭配组合(在它前面)。例如“苏联科学院在彼得大帝的雄图之下成立,在人民领袖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之下得到了辉煌的发展”(郭沫若:《洪波曲》);“十八世纪的名雕刻家华里珂涅特的杰作,把彼得大帝的雄图大略,充分地形象化了”(同上);“即使岳武穆生在今日,恐也会雄图难展,徒自凭栏长啸,壮怀激烈”(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

  • 弘济时艰-实用委婉语词典

    弘济时艰

    意指有宏大的志愿,赈济艰难困苦的时事。

  • 弘誓大愿-实用委婉语词典

    弘誓大愿

    意指有坚强的意志,作宏大志愿的后盾。

  • 博雅弘辩-实用委婉语词典

    博雅弘辩

    意指文章见识广博,情致雅丽,论辩中弘旨光大。

  • 弘-古文观止词典

    弘hóng

    【词性】:动词

    扩充,光大(2)。《外戚世家序》:人能弘道。——人能光大道义。《进学解》:大论是弘。——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 弘-古文观止词典

    弘hóng

    【词性】:形容词

    伟大(1)。《季札观周乐》: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那样伟大,还有德行的缺陷。

  • 苌弘-古文观止词典

    苌弘cháng hóng

    【词性】:名词

    人名。春秋时周敬王的大夫。孔子至周,曾向他学习弹琴(1)。《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孔子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请教过。

  • 弘誓深如海-佛源语词词典

    弘誓深如海

    弘誓,普度众生的大愿。形容佛、菩萨普度众生的心愿非常深广,如同大海一样。《祖堂集·卷十五·归宗和尚》:“师云:‘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 弘扬-佛源语词词典

    弘扬

    大力宣扬。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三·迦湿弥罗国》:“当于此地建国安人,弘扬佛法。”《祖堂集·卷一·第一祖大迦叶尊者》:“如来正法眼付嘱于我,我今年迈,持佛僧伽梨衣入鸡足山,待慈氏下生,汝受佛嘱,弘扬正法,勿令断绝。”现代汉语承用。例: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在今天更须加大力度。

  • 弘-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弘hóng

    ①大,宏大。《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矣。”刘开《问说》:“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也。”②扩大,光大。《论语·卫灵公》:“人能~道,非道能~人。”《汉书·叙传下》:“思~祖业。”③宽容。《宋书·庾炳之传》:“陛下迟迟旧思,未忍穷法,为~之大,莫复过此。”

    【弘大】广大,宽大。《诗经·大雅·民劳》:“戎虽小子,而式~。”《韩非子·扬权》:“夫道者,~而无形。”

    【弘量】①宽宏的度量。任昉《〈王文实集〉序》:“~不以容非。”无名氏《玉泉子》:“时人服其~,临事不挠。”②谓大酒量。韦应物《扈亭西破燕赏》:“有酒今满盈,愿君尽~。”戴叙伦《感怀》:“但当尽~,觞至无复辞。”

  • 恢弘-现代汉语大词典

    恢弘huī hóng

    【释义】:

    也作“恢宏”、“恢闳”。①发扬;扩大。郭沫若《文艺家的觉悟》:“我始终劝他们多读两本书,把自己的见识稍稍恢宏一下。”②博大,宽宏。董必武《西安得林老信再次前韵》:“帝都自古说长安,气象恢闳有万千。”又如:志量恢弘纳百川。

  • 弘-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hóng

    【释义】:

    ①大;广。如:弘旨;弘论。②廓大;光大。如:弘扬。③姓。

  • 弘厉-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厉hóng lì

    【释义】:

    弘大激越。鲁迅《摩罗诗力说》:“诸凡诗中之声,清彻弘厉,万感悉至。”

  • 弘扬-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扬hóng yáng

    【释义】:

    发扬光大。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三论宗的开创人吉藏,弘扬关河三论,曾著《三论玄义》,反复解释三论之间的关系。”

  • 弘伟-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伟hóng wěi

    【释义】:

    宏伟。徐迟《火中的凤凰》:“这是何等弘伟的一部戏曲总集!”

  • 弘旨-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旨hóng zhǐ

    【释义】:

    宏旨;主要的意思。如:无关弘旨。

  • 弘壮-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壮hóng zhuàng

    【释义】:

    雄壮。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那铁与铁的相击的弘壮的音乐,有绝大的力量,引诱他向前去。”

  • 弘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论hóng lùn

    【释义】:

    识见广博的言论。如:闻君弘论,开益心智。

  • 弘亮-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亮hóng liàng

    【释义】:

    洪亮,响亮。钱钟书《围城》:“取一名字又别致,又浑成,不但典雅,而且弘亮。”

  • 弘润-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润hóng rùn

    【释义】:

    宏伟圆润。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钟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

  • 弘通-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通hóng tōng

    【释义】:

    弘扬流通。鲁迅《在钟楼上》:“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时候,往往戒律荡然,不知道是佛教的弘通,还是佛教的败坏?”

  • 弘博-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博hóng bó

    【释义】:

    博大。唐弢《论作家与群众结合》:“运用革命作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印证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精深与弘博。”

  • 弘愿-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愿hóng yuàn

    【释义】:

    佛教语。拯救一切众生的大愿。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远生既持精灵不灭之说,又深怵生死报应之感。故发弘愿,期生净土。”也泛指宏大的志愿。如:他们抱着改造自然的弘愿投入了这场战斗。

  • 弘毅-现代汉语大词典

    弘毅hóng yì

    【释义】:

    宽宏坚毅。《新华日报》1942.4.7:“勤学慎思,明辩笃行,造成弘毅笃实之风气。”

  • 函弘-汉语大词典

    函弘

    【1】广大,宽大。《文选·左思<吴都赋>》:“伊兹都之函弘﹐傾神州而韞櫝。”{刘逵}注:“函弘﹐寬大也。”

  • 含弘-汉语大词典

    含弘

    【1】包容博厚。《易·坤》:“〔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孔颖达}疏:“包含宏厚,光著盛大,故品類之物皆得亨通。”后因指恩德广被,宽厚仁慈。{唐}{刘禹锡}《请赴行营表》:“以忠義感脅從之伍﹐以含弘安反側之徒。”《後汉书·刘恺传》:“有司不原樂善之心﹐而繩以循常之法﹐懼非長克讓之風﹐成含弘之化。”{三国} {魏}{嵇康}《幽愤诗》:“大人含弘﹐藏垢懷恥。”{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七章:“拯溺含弘﹐公何豈弟!”

  • 四弘-汉语大词典

    四弘

    【1】见“四弘誓願”。

  • 四弘誓願-汉语大词典

    四弘誓願

    【1】佛教语。谓习大乘求菩萨果者所立的四种大愿: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尽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亦省作“[四弘]”。{南朝}{梁简文帝}《大爱敬寺刹下铭序》:“業曠四弘﹐功侔十力。”《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入慈不捨於四弘﹐觀察唯除於六道。”参阅《心地观经》卷七。

  • 崇弘-汉语大词典

    崇弘

    【1】推崇光大。《後汉书·和帝纪》:“{孝章皇帝}崇弘鴻業﹐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後汉书·曹褒传》:“予末小子﹐託于數終﹐曷以纘興﹐崇弘祖宗﹐仁濟元元。”

  • 宣弘-汉语大词典

    宣弘

    【1】宣扬,光大。《易·观》“觀我生﹐君子無咎”{三国}{魏}{王弼}注:“居於尊位﹐爲觀之主﹐宣弘大化﹐光于四表﹐觀之極也。”

  • 寬弘-汉语大词典

    寬弘

    【1】见“寬宏”。

  • 弘-汉语大词典

    《廣韻》胡肱切,平登,匣。【1】弓声。《说文·弓部》:“弘,弓聲也。”【2】大;广。《书·顾命》:“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孔颖达}疏:“弘訓大也。”《後汉书·杜乔传论》:“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唐}{刘知幾}《史通·惑经》:“聖人設教,其理含弘。”【3】廓大;光大。《书·康诰》:“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孔}传:“惟弘大王道。”《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王碑文》:“弘義讓以勖君子,振平惠以字小人。”{唐}{杨巨源}《上刘侍中》诗:“一言弘社稷,九命備珪璋。”{黄侃}《<新方言>後序二》:“惟{餘杭}{章先生},生千載之季,直諸夏之微,息肩東夷,弘此絶業。”【4】宽容。《宋书·庾炳之传》:“陛下遲遲舊恩,未忍窮法,爲弘之大,莫復過此。”【5】姓。{汉}有{弘恭}。见《汉书》本传。

  • 弘闊-汉语大词典

    弘闊

    【1】弘大;宽阔。{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李獻吉}﹑{何仲默}二學憲﹐氣象弘闊﹐詞彩精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太原}{耿氏}﹐故大家﹐第宅弘闊。”

  • 弘宥-汉语大词典

    弘宥

    【1】宽恕;宽宏。《宋书·孝武帝纪》:“約法從簡﹐務思弘宥﹐恩令驟下﹐而逃伏猶多。”{南朝} {陈}{徐陵}《为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今所禽{歐陽頠}﹑{傅泰}等﹐莫不弘宥﹐政爾授其兵馬﹐處以榮禄﹐坦然遊狎﹐無介懷抱。”{明}{无名氏}《玉环记·皋逢箫玉》:“元帥德量寬弘﹐機謀深遠﹐下官才力不勝﹐敢望齊驅﹐惟求弘宥。”《明史·黄道周传》:“陛下寬仁弘宥﹐有身任重寄至七八載罔效﹑擁權自若者。”

  • 弘長-汉语大词典

    弘長

    【1】弘大长远。《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士元}弘長﹐雅性内融。”{李周翰}注:“弘﹐大;長﹐遠也。言其思慮大遠也。”{南朝} {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將恐弘長之道﹐别有未周。”《北齐书·幼主纪论》:“{武成}風度高爽﹐經算弘長﹐文武之官﹐俱盡其力﹐有帝王之量矣。”

  • 弘裕-汉语大词典

    弘裕

    【1】犹宽宏;宏大。{汉}{蔡邕}《荆州刺史庾侯碑》:“温温然弘裕虚引﹐落落然高風起世。”《北齐书·刘祎传》:“{禕}性弘裕﹐有威重﹐容止可觀﹐雖昵友密交﹐朝夕遊處﹐莫不加敬。”{宋}{吕祖谦}《答陈同甫书》:“此書若出﹐于學者亦不爲無益﹐但氣象未弘裕耳。”

  • 弘和-汉语大词典

    弘和

    【1】宽宏和善。{唐}{柳宗元}《送韩丰群公诗後序》:“敦朴而知變﹐弘和而守節﹐温淳重厚﹐與直道爲伍。”{唐}{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诗:“子性劇弘和﹐愚衷深褊狷。”

  • 弘恕-汉语大词典

    弘恕

    【1】宽容;宽大。{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流业》:“清節之流﹐不能弘恕。”《南史·萧暎传》:“後爲{北徐州}刺史﹐在任弘恕﹐人吏懷之。”《旧唐书·郑畋传》:“{畋}文學優深﹐器量弘恕﹐美風儀﹐神彩如玉﹐尤能賦詩。”

  • 弘敞-汉语大词典

    弘敞

    亦作“[弘惝]”【1】高大宽敞。《文选·扬雄<甘泉赋>》:“正瀏濫以弘惝兮﹐指東西之漫漫。”{李善}注引{服虔}曰:“惝﹐大貌也。音敞。”{汉}{张衡}《西京赋》:“{漸臺}立於中央﹐赫昈昈以弘敞。”{唐}{韦应物}《蓝岭精舍》诗:“緑林含蕭條﹐飛閣起弘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偶涉一蘭若﹐殿宇禪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掛搭其中。”

  • 弘業-汉语大词典

    弘業

    【1】大业。《汉书·叙传下》:“受命之初﹐贊功剖符﹐奕世弘業﹐爵土乃昭。”{唐}{杨炯}《唐赠荆州刺史成公神道碑》:“在朝濟濟﹐在家雍雍;祗服弘業﹐克丕堂構。”《清史稿·礼志十一》:“我皇考盛德弘業﹐侯服愛戴。”

  • 弘敏-汉语大词典

    弘敏

    【1】旷达敏捷。{晋}{陆机}《辨亡论上》:“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論師少而英傑﹐長而弘敏﹐博物强識﹐碩學多聞。”

  • 弘新-汉语大词典

    弘新

    【1】开阔清新。{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皇太子聖質如初”{刘孝标}注引{晋}{干宝}《晋纪》:“太子明識弘新﹐有如明詔。”

  • 弘益-汉语大词典

    弘益

    【1】补益;增益。{晋}{葛洪}《抱朴子·任能》:“{惠康子}賤起家而治大邦﹐實由勝己者多﹐而招其弘益。”{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中》:“{劭}之所録﹐其爲弘益多矣。”{明}{刘基}《送余希贤归江东序》:“有謀畫﹐悉與計議﹐多所弘益。”

  • 弘博-汉语大词典

    弘博

    【1】犹博大。{汉}{桓宽}《盐铁论·杂论》:“直而不徼﹐切而不不﹐斌斌然斯可謂弘博君子矣。”{晋}{葛洪}《抱朴子·勖学》:“夫童謡猶助聖人之耳目﹐豈況墳索之弘博哉!”{宋}{陈亮}《<郑景望杂著>序》:“朋友間有得其平時所與其徒考論古今之文﹐見其議論弘博﹐讀之窮日夜不厭﹐又欲鋟木以與從事於科舉者共之。”{唐弢}《论作家与群众结合》:“运用革命作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印证{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精深与弘博。”

  • 弘辯-汉语大词典

    弘辯

    【1】犹雄辩。《战国策·秦策三》:“{燕}客{蔡澤}﹐天下駿雄弘辯之士也。”《世说新语·方正》“{夏侯玄}既被桎梏”{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風格高朗﹐弘辯博暢。”{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爾其實録無隱之旨﹐博雅弘辯之才。”

  • 弘懿-汉语大词典

    弘懿

    【1】弘大美善。{汉}{张衡}《南都赋》:“弘懿明叡﹐允恭温良。”《後汉书·班彪传》:“體弘懿之姿﹐據高明之埶。”《宋书·羊玄保传》:“卿二賢明美朗識﹐會悟多通﹐然弘懿之望﹐當共推{羊}也。”

  • 弘簡-汉语大词典

    弘簡

    【1】宽宏简易。{晋}{羊祜}《让开府表》:“政弘簡﹐在公正色。”{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汰法師}云”{刘孝标}注引《道安法师传》:“{竺法汰}者﹐體器弘簡﹐道情冥到﹐法師友而善焉。”《宋书·柳元景传》:“風度弘簡﹐體局深沈﹐正義亮時﹐恭素範物。”《南史·蔡撙传》:“累遷吏部尚書﹐在選弘簡有名稱。”

  • 弘毅-汉语大词典

    弘毅

    【1】宽宏坚毅。谓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朱熹}集注:“弘﹐寬廣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具足千子﹐智勇弘毅;復有百女﹐儀貌妍雅。”{明}{谢谠}《四喜记·月桂同攀》:“論爲仁識先弘毅﹐道傳一貫唯無違。”《新华日报》1942.4.7:“勤学慎思﹐明辩笃行﹐造成弘毅笃实之风气。”一说为刚强果决。{章炳麟}《广<论语>骈枝》:“《説文》:‘弘﹐弓聲也。’後世借‘强’爲之﹐用爲彊義。”

  • 弘彰-汉语大词典

    弘彰

    【1】光大显扬。{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弘彰典式﹐克免危顛。”

  • 弘圖-汉语大词典

    弘圖

    【1】宏大的规划。{唐}{王勃}《驯鸢赋》:“鬱霄漢之弘圖﹐受園亭之近顧。”

  • 弘深-汉语大词典

    弘深

    【1】宽广深沉。{汉}{扬雄}《法言·修身》:“其爲中也弘深﹐其爲外也肅括﹐可以禔身矣。”{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韻宇弘深﹐喜愠莫見其際;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於己。”《陈书·江总传》:“惟爾道業標峻﹐量弘深。”【2】指博大精深。{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箴銘碑誄﹐則體制於弘深。”{明}{杨慎} 《<周受庵诗选>序》:“{廣漢}{受菴}{周公}穎異秉資﹐弘深績學。”

  • 弘盛-汉语大词典

    弘盛

    【1】弘扬兴盛。《曹溪大师别传》:“{神會}問:‘大師﹐傳法袈裟﹐云何不傳?’答云:‘若傳此衣﹐傳法之人短命;不傳此衣﹐我法弘盛﹐留鎮{曹溪}。我滅度七十年後﹐有東來菩薩:一在家菩薩﹐修造寺舍;二出家菩薩﹐重建我教。’”

  • 弘文館-汉语大词典

    弘文館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 弘多-汉语大词典

    弘多

    【1】甚多。《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薦瘥﹐喪亂弘多。”{唐}{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公承聖賢之末代﹐屬喪亂之弘多。”《金史·贾铉传》:“多參機務﹐補益弘多。”{清}{周亮工}《寿青溪三老序》:“百折之遇﹐足以發其奇想;萬里之遊﹐足以助其俠氣。取材既富﹐用物弘多。”

  • 弘論-汉语大词典

    弘論

    【1】识见广博的言论。{南朝} {梁}{何逊}《哭吴兴柳恽》诗:“清文窮麗則﹐弘論盡高奇。”

  • 弘濟-汉语大词典

    弘濟

    【1】广为救助。《书·顾命》:“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爾尚明時朕言﹐用敬保元子{釗}弘濟于艱難。”{前蜀}{杜光庭}《王宗寿常侍丈人山醮词》:“公私清泰﹐家眷安寧﹐即永荷衆聖弘濟之恩。”《文献通考·经籍一》:“本非有祖述{湯}{武}﹐弘濟蒼生之夙志。”【2】宽宏,大度。{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裴僕射}善談明理﹐混混有雅致”{刘孝标}注引《冀州记》:“{頠}弘濟有清識。”{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臨刑東市﹐顔色不異”{刘孝标}注引《魏志》:“{玄}({夏侯玄})格量弘濟﹐顔色不異﹐舉止自若。”

  • 弘旨-汉语大词典

    弘旨

    【1】大旨,宗旨。{南朝} {梁}{王筠}《答释法云书》:“竊聞僾然有見﹐禮典之格言;今則不滅﹐法教之弘旨。”

  • 弘願-汉语大词典

    弘願

    【1】佛教语。谓拯救一切众生的大愿。{唐}{窥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上:“若諸菩薩先於菩提發弘願已﹐欲勤修學。”{唐}{王勃}《兜率寺浮图碑》:“兆基弘願﹐繼發浄因。”{明}{张四维}《双烈记·行游》:“發慈悲度人弘願﹐又早到{獅子山}。”{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遠生}既持精靈不滅之説﹐又深怵生死報應之感。故發弘願﹐斯生浄土。”【2】泛指宏大的志愿。如:他们抱着改造自然的弘愿投入了这场战斗。

  • 弘曠-汉语大词典

    弘曠

    【1】谓心胸宽阔。《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其爲人﹐弘曠不足﹐輕貴有餘。”{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子{籍}子{渾}器量弘曠。”《隋书·高熲苏威传论》:“志尚清儉﹐體非弘曠﹐好同惡異﹐有乖直道﹐不存易簡﹐未爲通德。”

  • 弘方-汉语大词典

    弘方

    【1】宽宏方正。《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以{楊脩}頗有才策”{裴松之}注引{晋}{荀绰}《冀州记》:“{脩}子{囂}﹐{囂}子{準}﹐皆知名於{晉}世……{準}子{嶠}字{國彦}﹐{髦}字{士彦}﹐並爲後出之俊。{準}與{裴頠}﹑{樂廣}善﹐遣往見之。{頠}性弘方﹐愛{嶠}之有高韻﹐謂{準}曰:‘{嶠}當及卿﹐{髦}小減也。’”

  • 弘厚-汉语大词典

    弘厚

    【1】优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陛下加恩﹐授以上相﹐封爵寵禄﹐豐大弘厚﹐生平之願﹐實不望也。”【2】宽大忠厚。《周书·厍狄峙传》:“{峙}少以弘厚知名﹐善騎射﹐有謀略。”《南史·陈纪下论》:“{陳宣帝}器度弘厚﹐有人君之量。”《隋书·宇文忻传》:“{忻}兄{善}﹐弘厚有武藝。”

  • 弘誓-汉语大词典

    弘誓

    【1】佛教语。谓普度众生的大愿。《无量寿经》卷上:“發斯弘誓﹐建此願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南朝} {宋}{谢灵运}《净土咏》:“願言四十八﹐弘誓拯羣生。”{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寳臺四藏﹐將十萬軸﹐因發弘誓﹐永事流通﹐仍書願文﹐悉連卷後。”

  • 弘偉-汉语大词典

    弘偉

    【1】博大。{晋}{葛洪}《抱朴子·擢才》:“弘偉之士﹐履道之生﹐其崇信匪徒重仞之牆﹐其淵澤不唯{吕梁}之深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赞》:“言必貞明﹐義則弘偉。”《明史·滕德懋传》:“〔{德懋}〕爲人有才辨﹐器量弘偉﹐長於奏疏。”【2】犹雄伟。形容规模﹑计划宏大。{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绵亘五千多里的长城﹐著名的{阿房宫}﹐以及{汉}代的一些宫殿建筑﹐都很弘伟壮丽。”{徐迟}《火中的凤凰》七:“这是何等弘伟的一部戏曲总集!”

  • 弘量-汉语大词典

    弘量

    【1】宽宏的度量。{南朝} {宋}{任昉}《<王文宪集>序》:“約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管子·形势》“小謹者不大立”{唐}{尹知章}注:“言人無弘量﹐但有小謹﹐不能大立也。”{唐}{无名氏}《玉泉子》:“時人服其弘量﹐臨事不撓。”【2】谓大酒量。{唐}{韦应物}《扈亭西陂燕赏》诗:“有酒今滿盈﹐願君盡弘量。”{唐}{戴叔伦}《感怀》诗:“但當盡弘量﹐觴至無復辭。”

  • 弘奬-汉语大词典

    弘奬

    【1】大力劝勉﹑奖励。{南朝} {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弘奬之路﹐斯既然矣。”《旧唐书·韩愈传》:“大抵以興起名教﹑弘奬仁義爲事。”{明}{梅鼎祚}《玉合记·赐完》:“朕惟昭明大節﹐實開王化之源;弘奬名流﹐式暢玄風之旨。”{清}{钱谦益}《思仁先赠承德郎兼按察司佥事制》:“是用贈具階官﹐用以昭明其世德﹐且可弘奬夫風流。”

  • 弘肆-汉语大词典

    弘肆

    【1】弘大恣肆。多用以形容学问文章等。语本{唐}{韩愈}《进学解》:“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元}{揭傒斯}《何先生墓志铭》:“先生之學可謂弘肆深博矣。”{明}{杨慎} 《易图考证》:“{周子}太極一圖决理義之門﹐至{程子}《易傳》而浩博弘肆。”《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其文章﹐弘肆有才氣﹐海内請求者無虚日﹐能屈曲以副其所望。”

  • 弘器-汉语大词典

    弘器

    【1】大才。能担负重任之才具。{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周侯}於{荆州}敗績還﹐未得用。{王丞相}與人書曰:‘雅流弘器﹐何可得遺!’”{唐}{郑馀庆}《左仆射贾躭神道碑》:“凡歷數使﹐賓待益重﹐奇才愈茂﹐弘器日彰﹐天下士君子推公爲棟梁。”

  • 弘義-汉语大词典

    弘義

    【1】大义;正道。《後汉书·荀彧传》:“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南朝} {梁}{任昉}《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能以國讓﹐弘義有歸。”

  • 弘化-汉语大词典

    弘化

    【1】弘扬德化。《书·周官》:“貳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爰降詔書﹐敦還攝任﹐固請移歲﹐表奏相望﹐事不我與﹐屈己弘化。”{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我國家光宅四海﹐年將二百﹐十聖弘化﹐萬邦懷仁。”{明}{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四:“自古大亂之世﹐未有無聖人而可以致治者﹐亦未有無賢臣而可以弘化者。”

  • 弘長-汉语大词典

    弘長

    【1】光大发扬。{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弘長風流﹐許與氣類。”{唐}{高仲武}《中兴閒气集·钱起》:“‘窮達戀明主﹐耕桑亦近郊。’則禮義克全﹐忠孝兼著﹐足可弘長名流﹐爲後楷式。”

  • 弘大-汉语大词典

    弘大

    【1】广大;宽大;巨大。《诗·大雅·民劳》:“戎雖小子﹐而式弘大。”{郑玄}笺:“弘﹐廣也。”《韩非子·扬权》:“夫道者﹐弘大而無形。”{唐}{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聖朝弘大﹐貶黜甚薄﹐不能塞衆人之怒。”《辽史·太宗纪上》:“召{敬瑭}至行在所﹐賜坐。上從容語之曰:‘吾三千里舉兵而來﹐一戰而勝﹐殆天意也。觀汝雄偉弘大﹐宜受兹南土﹐世爲我藩輔。’”

  • 弘敷-汉语大词典

    弘敷

    【1】大力敷扬。《书·君牙》:“弘敷五典﹐式和民則。”{孔}传:“大布五常之教﹐用和民﹐令有法則。”{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總制兵機﹐弘敷廟策﹐盡瘁撫綏蠻貊。”《明史·马自强传》:“誠宜及此大慶﹐蕩滌煩苛﹐弘敷惠澤﹐俾四海烝黎﹐咸戴帝德。”【2】广为延伸。《文选·张衡<西京赋>》:“處{甘泉}之爽塏﹐乃隆崇而弘敷。”{薛综}注:“弘敷﹐猶延蔓也。”

  • 弘烈-汉语大词典

    弘烈

    【1】指巨大的功业。{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奉答天命﹐導揚弘烈。”《後汉书·章帝纪》:“朕以不德﹐受祖宗弘烈。”《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今王欽承前緒﹐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

  • 弘厲-汉语大词典

    弘厲

    【1】弘大激越。{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諸凡詩中之聲﹐清澈弘厲﹐萬感悉至。”

  • 弘贍-汉语大词典

    弘贍

    【1】犹言极其丰富。《隋书·儒林传·马光》:“{光}剖析疑滯﹐雖辭非俊辯﹐而理義弘贍。論者莫測其淺深﹐咸共推服﹐上嘉而勞焉。”

  • 弘惝-汉语大词典

    弘惝

    【1】见“弘敞”。

  • 弘揚-汉语大词典

    弘揚

    【1】大力宣扬。{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當於此地建國安人﹐弘揚佛法。”《元代白话碑集录·重编百义清规法旨》:“好生遵守清規﹐修行辦道﹐專與上位祈福祝壽﹐報答聖恩﹐弘揚佛法者。”{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三论宗的开创人{吉藏}﹐弘扬{关}{河}三论﹐曾著《三论玄义》﹐反复解释三论之间的关系。”

  • 弘美-汉语大词典

    弘美

    【1】大美。指大道,盛德。《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诗》:“但願隆弘美﹐王度日清夷。”{刘良}注:“但願二子盛大美之道﹐爲王之法度日益清平。”{晋}{卢谌}《赠刘琨》诗序:“抑不足以揄揚弘美﹐亦以攄其所抱而已。”

  • 弘邃-汉语大词典

    弘邃

    【1】深广。{晋}{葛洪}《抱朴子·辞义》:“所謂考鹽梅之鹹酸﹐不知大羹之不致;明飄颻之細巧﹐蔽於沈深之弘邃。”{明}{归有光}《思子亭记》:“獨有屋數十楹﹐中頗弘邃。”

  • 弘麗-汉语大词典

    弘麗

    【1】宏伟华丽。《汉书·扬雄传上》:“{蜀}有{司馬相如}﹐作賦甚弘麗温雅。”{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譬如{東甌}之木﹐{長洲}之林﹐梓豫雖多﹐而未可謂之爲大廈之壯觀﹐華屋之弘麗也。”{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二》:“{李文正}{賓之}﹐學既該博﹐詞頗弘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有臺高丈餘﹐臺上殿十一楹﹐弘麗無比。”

  • 弘通-汉语大词典

    弘通

    【1】宽宏通达。《三国志·魏志·徐邈胡质等传论》:“{徐邈}清尚弘通。”{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小子豈敢苟潔區區之懦志﹐而距弘通之大制。”《旧唐书·韩愈传》:“{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2】谓弘扬流通。{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昙摩罗刹》:“所獲《賢劫》﹑《正法華》﹑《光贊》等一百六十五部﹐孜孜所務﹐唯以弘通爲業﹐終身寫譯﹐勞不告勌。”{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时候﹐往往戒律荡然﹐不知道是佛教的弘通﹐还是佛教的败坏?”

  • 弘遠-汉语大词典

    弘遠

    【1】广大深远。《汉书·高帝纪下》:“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識度弘遠﹐器宇疏通。”{清}{陈确}《与老友董东隐书》:“聖途弘遠﹐固非弟等末學所能幾及。”

  • 弘道-汉语大词典

    弘道

    【1】弘扬大道,弘扬正道。《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唐}{吴兢}《贞观政要·论规谏太子》:“盡情義以兼極﹐諒弘道之在人。”{清}{梅曾亮}《吴府君墓表》:“儒者避其名而不復權其義﹐世因以儒之行病不廣大﹐豈所謂能弘道者乎?”【2】大道;正理。{三国} {魏}{何晏}《景福殿赋》:“上則崇稽古之弘道﹐下則闡長世之善經。”《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皇上繼隆﹐經教弘道。”{李周翰}注:“以經教天之大道也。”

  • 弘亮-汉语大词典

    弘亮

    【1】犹言光大。《清史稿·礼志一》:“縱其間淳澆世殊﹐要莫不弘亮天功﹐雕刻人理﹐隨時以樹之範。”【2】洪亮,响亮。{钱锺书}《围城》四:“取一名字又别致﹐又浑成﹐不但典雅﹐而且弘亮。”

  • 弘侈-汉语大词典

    弘侈

    【1】大而多。《国语·楚语上》:“且夫私欲弘侈﹐則德義鮮少;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而遠者距違。”【2】奢侈;豪华。《隋书·宇文恺传》:“{愷}揣帝心在弘侈。于是{東京}制度﹐窮極壯麗﹐帝大悦之。”{明}{施绍莘}《<花影集>自序》:“茅茨草舍之酸寒﹐崇台廣囿之弘侈。”

  • 弘法-汉语大词典

    弘法

    【1】佛教语。谓弘扬流通佛法。{唐}{慧能}《坛经·行由品》:“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遯。”{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慧遠}雖遁迹{廬山}﹐而孜孜爲道﹐務在弘法。”

  • 弘休-汉语大词典

    弘休

    【1】大而美。谓大业美德。《汉书·武帝纪》:“{甘泉宫}内中産芝﹐九莖連葉。上帝博臨﹐不異下房﹐賜朕弘休。”{颜师古}注:“弘﹐大也。休﹐美也。言天廣臨﹐不以下房爲幽側而隔異之﹐賜以此芝﹐是大美也。”{唐}{王勣}《游北山赋》:“玉殿金輿之事業﹐郊天祀地之弘休。”

  • 弘雅-汉语大词典

    弘雅

    【1】犹高雅。《後汉书·周荣传》:“臣伏惟古者帝王有所號令﹐言必弘雅﹐辭必温麗。”《周书·独孤信传》:“{信}風度弘雅﹐有奇謀大略。”{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宋}世諸書﹐大約數百家﹐弘雅之流﹐稍加博焉。”

  • 弘潤-汉语大词典

    弘潤

    【1】宽宏温和。{三国} {魏}{嵇康}《琴赋》:“寬明弘潤﹐優遊躇跱。”{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阮思曠}何如?’曰:‘弘潤通長。’”{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惟公少而英明﹐長而弘潤。”【2】宏伟圆润。{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全禦過﹐故文資确切;銘兼襃讚﹐故體貴弘潤。其取事也必覈以辨﹐其摛文也必簡而深﹐此其大要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秦皇}銘{岱}﹐文自{李斯}﹐法家辭氣﹐體乏弘潤。”{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鐘鼎靈長﹐故弘潤而簡貴;山岳氣壯﹐乃肅括而華腴。”【3】谓补充润色。{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賈充}初定律令﹐與{羊祜}共咨太傅{鄭沖}﹐{沖}曰:‘{臯陶}嚴明之旨﹐非僕闇懦所探。’{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潤。’{沖}乃粗下意。”

  • 弘度-汉语大词典

    弘度

    【1】伟大的抱负;宏大的器度。《艺文类聚》卷五九引{晋}{孙楚}《乐毅赞》:“{樂生}誕節﹐寔立弘度。”{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咨弘度之峻邈﹐壯大業之允昌。”{唐}{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世禄官業﹐家行士風﹐茂學清辭﹐冲襟弘度。”

  • 弘粹-汉语大词典

    弘粹

    【1】广博精纯。《晋书·魏舒传》:“體道弘粹﹐思量經遠﹐忠肅居正﹐在公盡規。”{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謝太傅}絶重{褚公}”{刘孝标}注引《文字志》:“{安}({謝安})弘粹通遠﹐温雅融暢。”

  • 弘致-汉语大词典

    弘致

    【1】广为招致。《後汉书·章帝纪》:“方春東作﹐宜及時務。二千石勉勸農桑﹐弘致勞來。”【2】大义。《後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宜孟}改冬日之和﹐{平陽}循畫一之法﹐斯實張之弘致﹐可以徵其統乎!”《梁书·武帝纪上》:“蓋聞受金於府﹐通人弘致;高蹈海隅﹐匹夫力節。”【3】远大的志趣。《晋书·祖逖传》:“{逖}方當摧鋒越{河}﹐掃清{冀}{朔}﹐會朝廷將遣{戴若思}爲都督﹐{逖}以{若思}{吴}人﹐雖有才望﹐無弘致遠識。”

  • 弘規-汉语大词典

    弘規

    【1】宏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夫峻法嚴刑﹐非帝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南齐书·皇后传赞》:“{文安}廢主﹐百憂已離﹐{中興}秉制﹐揖讓弘規。”{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廣陵王}某幼挺岐嶷﹐長標洵淑﹐佩《詩》《禮》之明訓﹐宣忠孝之弘規。”【2】宏大的规模。{晋}{左思}《魏都赋》:“造{文昌}之廣殿﹐極棟宇之弘規。”

  • 弘貸-汉语大词典

    弘貸

    【1】犹宽恕。《旧唐书·德宗纪上》:“{朱滔}以{泚}連坐﹐路遠必不同謀﹐永念舊勳﹐務存弘貸﹐如能效順﹐亦與惟新。”

  • 弘光-汉语大词典

    弘光

    【1】{南明}{褔王}{朱由崧}年号(公元1644年-1645年)。亦借指{朱由崧}。{清}{孔尚任}《桃花扇·设朝》:“小生扮{弘光}袞冕﹐小旦﹑老旦扮二監引上。”

  • 弘壯-汉语大词典

    弘壯

    【1】宏伟雄壮。{明}{沈榜}《宛署杂记·恩泽》引《御制大圆通寺重修碑》:“規制弘壯﹐視昔如一﹐其供具莊嚴差勝焉。”{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那铁与铁的相击的弘壮的音乐﹐有绝大的力量﹐引诱他向前去。”{{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记》(《洛阳伽蓝记》)中描写战乱前寺观庙塔的弘壮多靡﹐穷形极相﹐尽文笔之能事。”

  • 弘朗-汉语大词典

    弘朗

    【1】旷达开朗。{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四》:“其風度弘朗﹐閒素超脱。”【2】洪亮。{景梅九}《罪案》:“先請{太炎}讀祝辭﹐氣度沈雄﹐聲音弘朗﹐掌聲因之雷起。”

  • 孫弘-汉语大词典

    孫弘

    【1】即{公孙弘}。字{季},{西汉}{菑川}人。少时为狱吏,年四十余始治《春秋公羊传》,以熟悉文法吏治,被{武帝}任为丞相,封{平津侯}。{唐}{李商隐}《哭刘司户蕡》诗:“空聞遷{賈誼}﹐不待相{孫弘}。”{唐}{欧阳詹}《送族叔阳行元落第回广陵序》:“{孫弘}無十上之勤﹐{商鞅}無再干之勞也。”

  • 幽弘-汉语大词典

    幽弘

    【1】深大貌。《汉书·扬雄传下》:“假言周于天地﹐贊于神明﹐幽弘横廣﹐絶于邇言。”

  • 成弘-汉语大词典

    成弘

    【1】{明}代年号{成化}与{弘治}的并称。{清}{黄宗羲}《范母李太夫人七旬寿序》:“{成}{弘}之後﹐散而之於紳各操其權﹐而館閣始爲空名矣。”

  • 敷弘-汉语大词典

    敷弘

    【1】传布弘扬。《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陛下臨政﹐允迪叡哲﹐敷弘大猷﹐光濟先軌。”《晋书·魏舒传》:“出贊衮職﹐敷弘五教。”【2】铺陈阐扬。{晋}{皇甫谧}《<三都赋>序》:“古人稱不歌而頌謂之賦﹐然則賦也者﹐所以因物造端﹐敷弘體理﹐欲人不能加也。”

  • 淹弘-汉语大词典

    淹弘

    【1】渊深广大。{南朝} {梁} {任昉}《追封衡阳王桂阳王诏》:“亡弟{暢}風標秀物﹐器體淹弘。”

  • 淵弘-汉语大词典

    淵弘

    【1】渊深宏大。{晋}{石崇}《大雅吟》:“堂堂{太祖}﹐淵弘其量。仁格宇宙﹐義風遐暢。”

  • 方弘-汉语大词典

    方弘

    【1】正直宽弘。《宋书·张邵传》:“{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讎害正義。”

  • 恢弘-汉语大词典

    恢弘

    亦作“[恢閎]”亦作“[恢宏]”【1】发扬;扩大。{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文艺家的觉悟》:“我始终劝他们多读两本书﹐把自己的见识稍稍恢宏一下。”{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二》:“與天子争是非﹐恢宏事業;爲人材别哀正﹐充擴初心。”{唐}{柳宗元}《太白山祠堂碑》:“邑令{裴均}﹐臨事有恪﹐革去狹陋﹐恢閎棟宇。”《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书序》:“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也。”【2】博大,宽宏。{明}{宋濂}《吴公行状》:“日與公卿接﹐所見益恢宏。”{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志量恢弘納百川﹐遨遊四海結英賢。”《晋书·卞壸传》:“諸君以道德恢弘﹐風流相尚﹐執鄙吝者﹐非{壼}而誰?”{董必武}《西安得林老信再次前韵》:“帝都自古説{長安}﹐氣象恢閎有萬千。”

  • 稽弘-汉语大词典

    稽弘

    【1】谓保存而予以发扬光大。《後汉书·顺帝纪》:“稽弘德惠﹐蕩滌宿惡。”

  • 矜弘-汉语大词典

    矜弘

    【1】怜悯宽大。{南朝} {陈}{徐陵}《与北齐广陵城主书》:“大軍多士﹐希惠矜弘。”

  • 萇弘-汉语大词典

    萇弘

    【1】亦作“[萇宏]”。人名。字{叔},又称{萇叔}。{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由于帮助了{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萇弘}被{周}人杀死。传说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事见《左传·哀公三年》。《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爲碧。”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汉}{张衡}《东京赋》:“{萇弘}﹑{魏舒}﹐是廓是極。”{周伟仁}《痛哭周烈士实丹》诗:“千古奇冤同{武穆}﹐三年化碧慟{萇弘}。”{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寃情不淺……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晋}{左思}《蜀都赋》:“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宇}之魄。”【2】兵书名。《汉书·艺文志》:“《萇弘》十五篇。”

  • 迂弘-汉语大词典

    迂弘

    【1】深远宏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明主之聽言也美其辯﹐其觀行也賢其遠﹐故羣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離世。”

  • 開弘-汉语大词典

    開弘

    【1】宽大,宽容。{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聖朝開弘曠蕩﹐重惜民命﹐誅在一人﹐與衆無忌。”

  • 闡弘-汉语大词典

    闡弘

    【1】阐扬光大。《後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德量績謀﹐有{伊}﹑{吕}﹑{管}﹑{晏}之任;闡弘道奥﹐同{史蘇}﹑{京房}之倫。”{晋}{葛洪}《抱朴子·逸民》:“今令大儒爲吏﹐不必切事﹐肆之山林﹐則能陶冶童蒙﹐闡弘禮教。”{明}{高濂}《玉簪记·投庵》:“皈依法﹐願悟着頑空與色空﹐浄住{迦維}教闡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