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 如: 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②.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 如: 瓶子口。
③. 出入通过的地方。 如: 门口。港口。
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 如: 古北口。喜峰口。
⑤. 破裂的地方。 如: 口子。
①.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 如: 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②.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 如: 暗中。房中。中饱。
③.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 如: 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④.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如: 在研究中。
⑤. 特指“中国”。 如: 中式。中文。
⑥. 适于,合于。 如: 中看。
①. 恰好合上。 如: 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②. 受到,遭受。 如: 中毒。中计。
③. 科举考试被录取。 如: 中举。中状元。
①. 母的,阴性的,与“雄”相对。 如: 雌性。雌花。雌雄。
②. 〔~黄〕矿物,橙黄色,可做颜料,古时用来涂改文字,如“信口~~”(随意讥评)。
③. 柔羽。
①.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 如: 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②. 特指中国黄河。 如: 黄灾。治黄。黄泛区。
③.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 如: 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④.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 如: 事情黄了。
⑤. 姓。
拼音: kǒu zhōng cí huáng
注音: ㄎㄡˇ ㄓㄨㄥ ㄘˊ ㄏㄨㄤˊ
繁体: 口中雌黃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出尔反尔 言而无信
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言论前后矛盾。
例子:议论反复曰口中雌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 事物譬类》)
故事: 西晋时期,太尉王衍喜欢谈论老庄,他所论的义理随时更改,被人称为口中雌黄。他找到当时对老庄深有研究的郭象来探讨。郭象对老庄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分析,让王衍无法插嘴。王衍对他十分佩服说他谈老庄思想如同悬河泻水一样永不枯竭。
有如口中含著雌黄,能随时改正不合意的语句。见“信口雌黄”条。
此处所列为“信口雌黄”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信口雌黄”原作“口中雌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时代环境的动荡不安,道家老子和庄子的清静无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许多人都喜欢以老庄思想为谈论内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每每在谈论老庄玄妙的哲理时,总能侃侃而谈,即使是讲错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说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随口改正,仿佛嘴里含了雌黄,随时改正,所以大家都称他是“口中雌黄”。后来“信口雌黄”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顾事实真相,而随口乱说或妄作批评。出现“信口雌黄”的书证如清・张云璈〈察吏行〉:“太守观察本切近,岂肯信口生雌黄。”
1:你说话可不能口中雌黄,请你用证据说明你刚才讲的话是真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