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捆住,系。 如: 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fà)。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②.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 如: 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③.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 如: 光束。电子束。
④. 控制,限制。 如: 束身。无拘无束。
⑤. 事情的结末。 如: 收束。结束。
⑥. 姓。
①. 穿着的衣物。 如: 服装。便装。军装。中山装。装裹。
②. 特指演员演出时的穿戴打扮。 如: 上装。卸装。
③. 特指出行时带的东西。 如: 治装。整装待发。
④. 特指工业生产或军队作战所需的用具和器械。 如: 装备。装置。装甲。
⑤. 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原貌。 如: 化装。乔装打扮。
⑥. 假作,故意做作。 如: 佯装。装相。装模作样。
⑦. 安置,安放。 如: 装载。装卸。
⑧. 布置,点缀。 如: 装修。装饰。
⑨. 特指对书籍、字画加以修整或修整成的式样。 如: 装订。装帧。装裱。线装。精装。装潢(原指用黄檗汁染的纸装裱书画,现泛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
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如: 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②.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 如: 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①.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 如: 黄金。金子。金笔。
②.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 如: 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③. 钱。 如: 现金。基金。挥金如土。
④.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 如: 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钟声)。金鼓(锣鼓)。
⑤.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⑥.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 如: 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
⑦.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 如: 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
⑧. 中国朝代名。 如: 金代。
⑨. 姓。
拼音: shù zhuāng dào jīn
注音: ㄕㄨˋ ㄓㄨㄤ ㄉㄠˋ ㄐㄧㄣ
繁体: 束裝盜金
感情 中性成语
出处:《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南朝·宋·颜延之《庭诰》:“动容窃斧,束装盗金,又何足论也。”
故事: 汉朝时期,郎官隽不疑侍奉汉文帝,他的同事请假回家,误把同宿舍的另一个的金钱带回家了。那个同事认为是隽不疑拿了。隽不疑知道不能分辩就拿自己的金子给丢金的人。后来误拿金子的人回来了,把金子还给丢金人,丢金人十分惭愧。
汉代直不疑官居郎位时,有同僚返乡,误持其同舍郎之金离开,后同舍郎发觉,怀疑是直不疑所盗,直不疑并不辩解,另买金赔偿,直到返乡者回来,归还误拿之金,方真相大白。典出汉书・卷四十六・直不疑传。后以比喻无故受人怀疑。《南朝宋・颜延之・庭诰》:“况动容窃斧,束装盗金,又何足论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