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完全丧失;比喻破坏无余。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成语分解

读音(sī), 斤部,共12画

①. 这,这个,这里。 如: 斯人。斯时。以至于斯。

②. 乃,就。 如: 有备斯可以无患。

③. 劈。 如: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④. 古同“厮”,卑贱。

⑤. 古同“澌”,尽。

⑥. 姓。

读音(wén), 文部,共4画

①.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 如: 灿若文锦。

②. 刺画花纹。 如: 文身。

③. 记录语言的符号。 如: 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④.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 如: 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

⑤.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 如: 文化。文物。

⑥.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如: 天文。水文。

⑦. 旧时指礼节仪式。 如: 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⑧.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 如: 文质彬彬。

⑨. 温和。 如: 文火。文静。文雅。

⑩. 指非军事的。 如: 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⑪.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如: 文言。文白间杂。

⑫. 专指社会科学。 如: 文科。

⑬. 掩饰。 如: 文过饰非。

⑭.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 如: 一文不名。

⑮. 姓。

读音(sǎo,sào), 手部,共6画

㈠ 扫 [ sǎo ]

①. 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 如: 扫地。

②. 清除,消灭。 如: 扫雷。扫盲。扫荡。一扫而空。

③. 全,尽,尽其所有。 如: 扫数(shù)。

④. 低落,丧失。 如: 扫兴(xìng )。

⑤. 描画。 如: 扫描。扫眉。

⑥. 迅速横掠而过。 如: 扫射。扫视。

⑦. 结束,了结。 如: 扫尾。

⑧. 祭奠。 如: 扫墓。祭扫。

㈡ 扫 [ sào ]

①. 〔~帚〕以竹枝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㈠ 地 [ dì ]

①.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 如: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②.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 如: 地质。地壳。

③.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 如: 陆地。地下。

④. 地球表面的土壤。 如: 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⑤.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 如: 地区。此地。

⑥.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 如: 地板。地毯。

⑦.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 如: 地点。目的地。

⑧.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如: 易地以处。

⑨.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 如: 见地。境地。心地。

⑩. 底子。 如: 质地。

㈡ 地 [ de ]

①.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 如: 慢慢地走。

成语概况

拼音: sī wén sǎo dì

注音: ㄙ ㄨㄣˊ ㄙㄠˇ ㄉㄧˋ

繁体: 斯文掃地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五经扫地   声名狼藉   名誉扫地

反义词: 显亲扬名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主谓式
  • 感情 贬义
  • 年代 古代
  • 热度 常用

成语意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那位少爷话也收了;接过卷子来,倒给人家斯文扫地的请了个安。”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例子:完全应当罢课抗议!真是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三章)

正音:“扫”,读作“sǎo”,不能读作“shǎo”。

歇后语: 孔夫子拿笤帚 —— 斯文扫地

谜语: 秀才拿笤帚 (谜底:斯文扫地)

成语解释

【释义】

“斯文”,指有关礼乐教化的典章制度。亦泛指文人或儒士。语出《论语・子罕》。“扫地”,指毁坏废弃。语本《汉书・卷三三・魏豹等传》。“斯文扫地”指礼乐教化的典章制度被毁坏废弃或文人不受尊重;后亦指文人不顾操守,自甘堕落。△“五经扫地”、“衣冠扫地”

【典源】

“斯文”:《论语・子罕》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1]也,[2]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3]人其如予何?

注解

[1]斯文:指有关礼乐教化的典章制度。“斯”,此、这些。

[2]后死者:孔子自谓。

[3]匡:地名,春秋时宋国之地,今约在河南省。

“扫地”:《汉书・卷三三・魏豹等传》

赞曰:“周室既坏,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1][2],而上古[3]埽地尽矣。楚汉之际,豪桀相王,唯魏豹、韩信、田儋兄弟为旧国之后,然皆及身而绝。横之志节,宾客慕义,犹不能自立,岂非天虖!韩氏自弓高后贵显,盖周烈近与!”

注解

[1]秦:国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约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孝公时定都咸阳,得商鞅变法图强,积极东侵。惠王时重用张仪,以连横政策离间六国。昭襄王用范雎采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2]六国:指战国时代函谷关以东的楚、齐、燕、韩、赵、魏六大国。

[3]遗烈:前人遗留的功业。

【典故】

“斯文扫地”系由“斯文”及“扫地”组合而成。“斯文”见于《论语・子罕》。斯,这、此的意思。文,指礼乐教化有关的典章制度。春秋时代,阳虎曾经在匡地施暴为害匡人,因此匡人都很憎恨他。孔子周游列国时,途经匡地,因为孔子长相很像阳虎,匡人认为是阳虎又来了,便不由分说地将他包围起来。弟子们见到这种情形都很害怕,孔子却十分镇静地说道:“自文王去世之后,有关礼乐教化的典章制度不都在我这儿吗?上天如果要灭绝这些典章制度,我这后生晚辈就没机会认识了解这些典章制度了;上天既然并未灭绝这些典章制度,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扫地”则见于《汉书・卷三三・魏豹等传》。魏豹,故魏诸公子。田儋,故齐王田氏后代。韩信,故韩襄王庶出的子孙。班固在为三人写完传记后深深感叹:秦灭六国之后,将六国固有文化和前人功业完全摧毁;至楚汉争霸之时,豪杰并起,争夺天下,只有魏豹、田儋和韩信是六国王室之后,然而他们尚未达成复兴故国、延续文化的使命,就相继身亡,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斯文扫地”,用来指礼乐教化的典章制度被毁坏废弃或文人不受尊重。亦借指文人不顾操守,自甘堕落。

【书证】

  • 01.明・叶绍袁《甲行日注》卷二:“胡为又遭此不祥,斯文扫地倒冠裳。”
  • 02.清・褚人获《坚瓠十集・卷三・卷堂文》:“徒使斯文扫地,岂知富贵在天?”
  • 03.《野叟曝言》第六一回:“数其罪而责之,才泄得公愤,不至斯文扫地。”
  • 04.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八・王树勋》:“诸名士以翰墨名流,甘为缁衣弟子,以至遭其笞挞之辱,亦可谓斯文扫地矣。”
  • 05.《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那位少爷话也收了,接过卷子来,倒给人家斯文扫地的请了个安。”
  •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我原是读书出身,不曾学过生意,这不懂是我分内的事。偏是他们那一班人,胡说乱道的,闹了个斯文扫地;听了也令人可恼。”
  • 07.清・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一步登天》:“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当监临,斯文扫地。”

【用法】

语义指礼乐教化的典章制度被毁坏废弃。

类别用在“风雅尽失”的表述上。

例句

世道衰微,人心不古;斯文扫地之事,时有所闻,令人慨叹。

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斯文扫地,可说是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

这本小说极尽渲染色情暴力之能事,不免给人有种斯文扫地之感。

语义指文人不顾操守,自甘堕落。

类别用在“堕落无耻”的表述上。

例句

一个大学生居然会偷书,真是斯文扫地,令人不齿!

读书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怎能为了金钱而做出斯文扫地的事情呢?

这位研究生居然抄袭别人的作品,冒充为自己的学术论文,真是斯文扫地

【辨识】

形音斯,音。此的意思。不可写作“思”。

成语造句

1:所以最大的可能,只能是几个男人面对一个女人虎视眈眈、斯文扫地,以至大打出手、同类相残,也是极易发生的事情。

2:把实习搞成强制,真是斯文扫地,有辱校格。

3:跟赵教授比,广招正局级以上官员读所谓“论文博士”,免费发放“博士文凭”的大学,可谓卑躬屈膝,斯文扫地以尽。

4:与其事后不顾颜面、宁可斯文扫地地下跪求饶,不如事前端正态度、严于律己,杜绝任何侥幸心态。

5:这些昔日的社会中坚,风流人物,都被批倒批臭了,一个个斯文扫地,成为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罪名重的被投进监狱,罪名轻的被下放底层,扫地掏厕所,下乡扛锄头。

6:西哈努克来华期间,正值“文革”时期,那些年百花凋零、斯文扫地,不会有人注意到西哈努克带来的文化影响。

7:立仁无耻至极,将我等骗至书院教书育人,他却舞枪弄棒,与流寇为伍,斯文扫地,气煞老夫!

8:但大众传媒乃公器也,“要防止商业化、庸俗化”,不可误导公众,斯文扫地!netease。

9:贪官并非从来就贪,尝到了甜头,才会渐渐泥足深陷。酒鬼并非从来就饕餮,酒奋了精神活了思维,明知酒到酣处才最美,烂醉如泥斯文扫地,却难在兴奋时收住。

10:试想一个斯文扫地的人,还能有什么尊严感呢?

11:读书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怎能为了金钱而做出斯文扫地的事情呢?

12:你看这个衣冠楚楚的男子,当街调戏妇女,真是斯文扫地

13:虽然已穷愁潦倒,但他仍不愿为了换取几个铜板而去做斯文扫地的事。

14:你作为一位演员;竟作出如此下流的事;真是斯文扫地

15:然接下来的政治运动使知识分子斯文扫地,教育成了重灾区,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16:他们甚至在史馆中吵闹对骂,斯文扫地

17:一位演员竟作出这样的事,真是斯文扫地

18:世道衰微,人心不古;斯文扫地之事,时有所闻,令人慨叹。

19:这件事弄得他斯文扫地

20:貂裘换酒斯文扫地蜕化变质误入歧途。

21:在那文化*制的年代,知识分子受尽迫害,文化遗产惨遭破坏,真是斯文扫地!

22: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斯文扫地,可说是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

23:一个大学生居然会偷书,真是斯文扫地,令人不齿!

24:没想到,一个受过多年教育的知识分子,竟然说话如此粗俗,真是斯文扫地

25:花招越玩越多,越变越奇,奇到不顾颜面、斯文扫地

26:前者之机制因太平天国战争急剧膨胀,后者之功能却随着清末文官的废止日趋萎痹,两下一涨一消的结果使得清帝退位之后出现了斯文扫地有如唐末五代之局的北洋武人*政治。

27:这种作法,虽然有可能很快地把企业和自己抬起来,几乎尽人皆知,可是,好景不长,当消费者从受骗中觉醒过来之后,企业和人斯文扫地,很又从顶峰跌落下来。

28:“文革”期间,人妖颠倒,文化受蹂躏,斯文扫地,教师曾被谩骂为“臭老九”。

29:这位研究生居然抄袭别人的作品,冒充为自己的学术论文,真是斯文扫地

30:十年浩劫;斯文扫地;真是令人不堪回首。

31:这本小说极尽渲染*情暴力之能事,不免给人有种斯文扫地之感。

成语接龙

“地”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地大物博
  • 博古通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 是古非今
  • 今是昨非
  • 非驴非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 阖门却扫
  • 扫榻以待
  • 待价而沽
  • 沽名钓誉
  • 誉过其实
  • 实事求是

“斯”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逝者如斯
  • 转眼即逝
  • 时来运转
  • 不违农时
  • 进可替不
  • 循序渐进
  • 有章可循
  • 应有尽有
  • 有求必应
  • 绝无仅有
  • 坚苦卓绝
  • 脆而不坚
  • 干干脆脆
  • 乳臭未干
  • 孤犊触乳
  • 人单势孤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翻译

  1. the intellectuals are not respected or do something shameful(cultural tradition toppled over)
  2. 上品(じょうひん)であるがゼロになる
  3. lettré déchu,dégénéré
  4. eine Schande für die gebildete Klasse sei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