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哥哥。 如: 胞兄。堂兄。表兄。
①.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 如: 弟弟。兄弟。
②.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 如: 表弟。堂弟。
③.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 如: 老弟。师弟。
④.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 如: 弟子。徒弟。
⑤. 古同“第”,次序。
⑥. 古同“第”,但。
①. 古同“悌”,孝悌。
①. 〔~靡〕颓唐;柔顺。
①. 争吵。 如: 阋墙(引申为内部不和)。
①.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 如: 砖墙。土墙。院墙。城墙。墙垣。墙头。墙头草。铜墙铁壁。
②. 门屏。 如: 萧墙(喻内部,如“祸起墙墙”)。
③.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拼音: xiōng dì xì qiáng
注音: ㄒㄩㄥ ㄉㄧˋ ㄒㄧˋ ㄑㄧㄤˊ
繁体: 兄弟鬩牆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同室操戈 祸起萧墙
反义词: 一致对外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分句;含贬义。
例子: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而侠累那家伙,偏偏要兄弟阋墙,引狼入室!”
辨形:“阋”,不能写作“闷”。
阋,互相争讼。“兄弟阋墙”指兄弟失和。语本《诗经・小雅・常棣》。后用“兄弟阋墙”比喻团体内部不和睦。
兄弟[1]于墙,外御其[2]。每有良朋,[3]也无戎。
[1]阋:音xì,互相争讼。
[2]务:通“侮”,欺凌。
[3]烝:通“陈”,久。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雅又分大雅、小雅,小雅内容中正和平,历来被视为雅正的乐歌。〈常棣〉选自小雅,写宴请兄弟的诗作,共八章,典源收录的是第四章。常棣即棠棣,代指兄弟。首章:“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指出人世间情谊,再没有比兄弟亲情更深厚的,就像棠棣花和花萼相依相荣。以下七章,都是承接首章而来。第四章写道:兄弟在家里虽然争吵不休,一旦遇有外侮,却能共同抵御,而平日的好朋友,遇到事情却不会来相助。后来“兄弟阋墙”这句成语除词面义的用法外,亦用来比喻团体内部不和睦。
㈠
语义指兄弟失和。
类别用在“兄弟不和”的表述上。
①我计划把家产都捐出去,免得日后你们兄弟阋墙。
②你们原本是一家人,为何要闹到兄弟阋墙,徒惹人非?
③家和才能万事兴,你们为此小事闹到兄弟阋墙,值得吗?
④虽然他们兄弟阋墙已久,一旦遇到重大事故,却能冰释前嫌,共度难关。
㈡
语义比喻团体内部不和睦。
类别用在“自相争斗”的表述上。
①你们子公司间不可为争夺市场而兄弟阋墙,以免伤害整体团队的和谐关系。
②公司里的同仁为了争夺业绩而兄弟阋墙,导致营运不善,真是得不偿失啊!
1:海峡两岸对于维护历史中国的主权均不能退让,但两岸各唱各的调,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今后只有在增加政治互信后才得以向前推进。
2:然而,血雨铸就的战魂挡不住阴谋迭出的内讧,歌舞升平的假象掩盖不住兄弟阋墙的腥风。
3:怀璧其罪,这等宝物,只怕任何人都垂涎三尺,甚至有可能兄弟阋墙,父子反目。
4:他,本是一国王子,却兄弟阋墙,流落他乡;重返皆惊。
5:他们的父亲留下大笔遗产,结果招致兄弟阋墙,弄得两败俱伤!
6:你们子公司间不可为争夺市场而兄弟阋墙,以免伤害整体团队的和谐关系。
7:兄弟阋墙,世界又面临毁灭的危机,三人会如何抉择?在这危机下又如何寻找爱的解答呢?
8: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强调,“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两岸同胞应采取一致行动,共同捍卫主权。
9: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强调,“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两岸同胞应采取一致行动,共同捍卫主权,“迈向统一中国”。
10:许历农强调,“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两岸同胞应采取一致行动,共同捍卫国家主权。
11:以色列统一王国分裂后,兄弟阋墙,兵戎相见,外有强敌压境,国运岌岌可危。
12:公司里的同仁为了争夺业绩而兄弟阋墙,导致营运不善,真是得不偿失啊!
13:这个星期,这种相似又使他们越过边界陷入一场兄弟阋墙的贸易纠纷。
14:而大陆所受到的威胁就不是这样的不着边际,如果不是出于兄弟阋墙的内战,这么多的鸭霸行为如果不进行一次总清算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