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 如: 灿若文锦。
②. 刺画花纹。 如: 文身。
③. 记录语言的符号。 如: 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④.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 如: 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
⑤.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 如: 文化。文物。
⑥.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如: 天文。水文。
⑦. 旧时指礼节仪式。 如: 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⑧.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 如: 文质彬彬。
⑨. 温和。 如: 文火。文静。文雅。
⑩. 指非军事的。 如: 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⑪.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如: 文言。文白间杂。
⑫. 专指社会科学。 如: 文科。
⑬. 掩饰。 如: 文过饰非。
⑭.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 如: 一文不名。
⑮. 姓。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①. 增多。 如: 增加。追加。加倍。加封。
②.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 如: 加注解。加冕。
③.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 如: 加法。
④. 施以某种动作。 如: 加以。不加考虑。
⑤. 使程度增高。 如: 加工。加强。加剧。
⑥. 超过。 如: 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
⑦. 姓。
①.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 如: 点滴。斑点。点子(➊液体的小滴,如“水点点”;➋小的痕迹,如“油点点”;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点点”;➍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点点”;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点点上”)。
②.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
③.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
④.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 如: 两三点雨。几点泪水。
⑤.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 如: 地点。起点。极点。居民点。
⑥. 项,部分,方面。 如: 优点。要点。特点。
⑦. 汉字笔形之一(丶)。 如: 点画。三点水。
⑧.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 如: 标点。评点。点缀。画龙点睛。
⑨.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 如: 点种。点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点眼药。
⑩.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 如: 点头。点穴。
⑪. 引火。 如: 点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
⑫. 查对。 如: 点数。点名。点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
⑬. 指定,选派。 如: 点菜。点将(jiàng )。听众点播。
⑭. 指示,启发。 如: 指点。点拨。
⑮. 计时的单位。 如: 更点(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点。钟点。
⑯. 污。 如: 点污。点辱(使受污辱)。
⑰.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 如: 点心(“心”读轻声)。点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补”读轻声)。
⑱. 同“踮”。
拼音: wén bù jiā diǎn
注音: ㄨㄣˊ ㄅㄨˋ ㄐㄧㄚ ㄉㄧㄢˇ
繁体: 文不加點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一气呵成 一挥而就 下笔成章
出处:汉・张衡《文士传》:“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援笔一挥,文不加点。(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夔关姚卞吊诸葛》)
谜语: 又 (谜底:文不加点)
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语出汉・祢衡〈鹦鹉赋〉。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慧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坐咸共荣观,不亦可乎?”[2]因为[3],笔不停[4],文不加[5]。
[1]典故或见于张衡《文士传》、《南史・卷三九・刘孺列传》。
[2]衡:祢衡,字正平,东汉平原人,生卒年不详。有辩才,善属文,气刚傲,尝骂曹操,后为黄祖所杀。
[3]赋:吟咏、写作。
[4]缀:组合字句篇章。
[5]点:古人写文章,如果字写错了,就在字旁用笔加一黑点,表示不要。所以点是点除,即删改的意思。
■汉・张衡《文士传》(据《初学记・卷一七・聪敏》引)
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南史・卷三九・刘孺列传》
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尝在御坐为〈李赋〉,受诏便成,文不加点。梁武帝甚称赏之。后侍宴寿光殿,诏群臣赋诗。时孺与张率并醉,未及成。帝取孺手板题戏之曰:“张率东南美,刘孺洛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其见亲爱如此。
古人书写时,如遇错字,就在写错的地方涂一点墨,表示删去。所以“文不加点”就表示文章一挥而就,不加以涂改,用来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可以下笔成章,如东汉的祢衡写〈鹦鹉赋〉时就“文不加点”。祢衡恃才傲物,不为曹操所容,因此曹操将他送到黄祖那边。有一次黄祖的儿子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黄射请祢衡即席为这只珍禽作一篇赋。祢衡答应了,他并在赋中形容自己写这篇赋时,下笔如飞,没有任何的错字和修改,很快地便将〈鹦鹉赋〉完成了。后来“文不加点”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后来“文不加点”就用来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援笔立成,不需涂改。
语义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
类别用在“出手成章”的表述上。
①他即景生情,文不加点地写了好几首诗。
②多年的记者生涯,成就了他文不加点的写作功夫。
③外甥小小年纪,写起文章来却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④他思索片刻,便拿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完成了一篇精采的社论。
⑤想要能够文不加点,下笔有神,除了天资之外,还必须不断地勤练。
⑥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
⑦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
⑧他一拿到作文试题,立刻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⑨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行饭,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
1:想要能够文不加点,下笔有神,除了天资之外,还必须不断地勤练。
2: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
3:说着笔走龙蛇,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将丹诀描述的基础和中级部分都默写出来。
4:据悉,有一次他坐在麻将桌上玩得正酣,报馆催稿,他左手打牌,右手书稿,照样文思如涌,“手挥目送,文不加点”,从不出错,几千字一挥而就。
5:当下他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一直答到最后一题才停下来。
6:一个知识点,只要小抄一提醒,答题就会行云流水,文不加点。
7:画得快的时候,文不加点如行云流水;画得慢的时候,迟缓沉重如武当太极。
8:李思进再一次地演绎了盖世无双的解题风格,文不加点,马不停蹄。
9: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
10:李健偷偷看了一眼,见哥哥在竹简上面奋笔直书,好像早已成竹在胸,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一份分家的契约就文不加点地完成了。
11:他的做法就是不足为训,但是,他说的话是不刊之论是十分不忍卒读的。以上便是他的文不加点,可见他的无所不能。
12:大家写文章的时候,都是洋洋甩甩,从上而下,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哪里会告诉你,这里要停一下,那里说完了。
13:蒋生运笔如飞,文不加点,一气呵成;马某则只能满纸乱涂几笔,草草交卷。
14:外甥小小年纪,写起文章来却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15:多年的记者生涯,成就了他文不加点的写作功夫。
16: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
17:他思索片刻,便拿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完成了一篇精采的社论。
18: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行饭,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
19:他一拿到作文试题,立刻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20:很多优秀的作家在作文时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但现实上她们都已经掌握了既定的写作原则和纪律.
21:学生作文,提倡反复修改,反复揣摩,所谓文不加点是以后的事。
22:谢老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不愧是文鸟之梦。
23:笔尖儿,沙沙,沙沙,若蚕食桑叶,若抽丝剥茧,轻快地一路书写,文不加点,笔走龙蛇,好一份敏捷的诗思——但,他的双眼惊骇地睁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