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民伐罪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分解

读音(diào), 口部,共6画

①.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如: 吊丧。吊孝。吊唁。凭吊。

②.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 如: 形影相吊。

③. 悬挂。 如: 上吊(自缢)。吊灯。

④.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 如: 吊皮袄。

⑤. 提取,收回。 如: 吊销执照。

⑥. 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读音(mín), 氏部,共5画

①.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如: 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②. 指人或人群。 如: 居民。民族。

③.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 如: 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④. 某族的人。 如: 汉民。回民。

⑤.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 如: 农民。渔民。

⑥. 非军事的。 如: 民品。民航。

⑦. 同“苠”。

读音(fá), 人部,共6画

①. 砍。 如: 伐树。砍伐。

②. 征讨。 如: 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伐。

③. 自夸。 如: 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智。不矜不伐。

读音(zuì), 网部,共13画

①. 犯法的行为。 如: 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

②.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 如: 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

③. 刑罚。 如: 判罪。畏罪。待罪。请罪。

④. 苦难,痛苦。 如: 受罪。

成语概况

拼音: diào mín fá zuì

注音: ㄉㄧㄠˋ ㄇㄧㄣˊ ㄈㄚˊ ㄗㄨㄟˋ

繁体: 弔民伐罪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锄强扶弱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联合式
  • 感情 中性
  • 年代 古代
  • 热度 一般

成语意思

出处:《宋书・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锄强扶弱。

例子: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成语解释

【释义】

征讨残暴有罪的统治者,以抚慰受难的百姓。典出《孟子・梁惠王下》。

【典源】

《孟子・梁惠王下》

[1]人伐 [2],取之。诸侯将谋救燕。 [3]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 [4]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 [5]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 [6][7],后来其 [8]。』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9]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 [10]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 [11],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彊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 [12],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注解

[1]齐: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公元前221年时,为秦国所灭。

[2]燕: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公元前222年时,为秦国所灭。

[3]宣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324),名辟疆,齐威王之子。曾发兵击魏救韩,喜文学游说之士。在位十九年,卒谥宣。

[4]一:初次。

[5]云霓:云与虹。为下雨的征象。霓,音一ˊ。

[6]徯:音,等待。

[7]后:指君王。

[8]苏:同“苏”,更生、复活。

[9]箪食壶浆:用筐装著干饭,用壶盛著酒浆。指军队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纷纷慰劳犒赏。箪,音dān。食,音

[10]系累:捆绑。累,通“缧”,音léi

[11]重器:国家的贵重宝器。重,音zhòng

[12]旄倪:老人和小孩。旄,音mào

【典故】

周平王东迁之后,王室号令天下的威权已经不再,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夺,大国经常透过战争来扩充自己的领土,同时逼使弱小的国家听从号令,进而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号称“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此时不过只是一个虚名而已。到了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兼并的情况更加剧烈,无辜百姓伤亡无数。然而在这段动荡不安的时代,却也是思想、学术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百家争鸣”的戏码此时正在历史舞台上一一演出。孟子是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贵民轻君等思想。《孟子・梁惠王下》记载:齐国人攻打燕国,并占领了燕国的土地,因而引来各国诸侯打算合力讨伐齐国。齐王对于诸侯联军的可能来侵,非常担心,于是询问孟子的看法。孟子听后便举商汤为例,他仅凭著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了天下。当他分别向东方及南方征讨时,西边以及北边国家的百姓们都纷纷抱怨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人民此时企盼商汤早点到来,就像是旱灾时巴望著下雨一样。因为商汤的来到,诛杀了残暴的君王,同时抚慰那些受害的百姓,这就像是下了及时雨一般,人民自然非常高兴。后来这个故事浓缩成“吊民伐罪”,用来指征讨残暴有罪的统治者,以抚慰受难的百姓。

【书证】

  • 01.《周书・卷四八・列传・萧詧》:“今魏虏贪惏,罔顾吊民伐罪之义,必欲肆其残忍,多所诛夷。”
  • 02.《宋书・卷九五・索虏列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 03.《三国演义》第三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 04.《封神演义》第六六回:“今诸侯八百齐伐无道,吾不久会兵孟津,吊民伐罪,以救生民涂炭,削平祸乱。”
  • 05.《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吾奉君命吊民伐罪,可劝汝君速降,尚可相见。”
  • 06.清・徐珂《清稗类钞・会党类・三合会》:“是以我圣神文武皇帝心怀恻隐,日夜焦忧,用是聚天下之义士,吊民伐罪,大举义旗,以清妖孽。”

【用法】

语义征讨残暴有罪的统治者,以抚慰受难的百姓。

例句

他们打著吊民伐罪的名义,却尽做些烧杀掳掠的事情。

历史上打著吊民伐罪的旗号,兴兵起义的事件不断重演。

这支吊民伐罪的仁义之师进城后,秋毫无犯,赢得百姓爱戴。

面对君王昏庸,倒行逆施,抗暴者往往以吊民伐罪为名,取而代之。

各地反对者集结在吊民伐罪的口号下,准备将不适任的领导人拉下台。

成语造句

成语接龙

“罪”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罪魁祸首
  • 首屈一指
  • 指手画脚
  • 脚踏实地
  • 地大物博
  • 博古通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 是古非今
  • 今是昨非
  • 非驴非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 阖门却扫
  • 扫榻以待

“吊”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形影相吊
  • 得意忘形
  • 心安理得
  • 将心比心
  • 虾兵蟹将
  • 水母目虾
  • 跋山涉水
  • 打谩评跋
  • 风吹雨打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漫不经心
  • 天真烂漫
  • 叫苦连天
  • 大呼小叫
  • 贪小失大

翻译

  1. punish the tyrant and comfort the people(console the people and punish the wicke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