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干。 如: 干涸。涸泽。涸竭。涸辙之鲋(喻处境十分危难、急待救助的人)。
①. 水积聚的地方。 如: 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
②.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 如: 光泽。色泽。
③. 恩惠。 如: 恩泽。泽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④. 洗濯。
⑤. 汗衣,内衣。
①. 古同“释”,解散。
①.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 如: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③. 表(从……到……)。 如: 从上而下。
①. 捕鱼。 如: 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渔汛。渔歌。渔火。竭泽而渔。
②.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 如: 渔夺。渔利。渔色(猎取美色)。
③. 姓。
拼音: hé zé ér yú
注音: ㄏㄜˊ ㄗㄜˊ ㄦˊ ㄩˊ
繁体: 涸澤而漁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杀鸡取卵 竭泽而渔
反义词: 从长计议
出处:《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宋书·袁淑传》
即“竭泽而渔”。见“竭泽而渔”条。
此处所列为“竭泽而渔”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载,春秋时,晋国将要和楚国开战。国君晋文公非常忧心,问大臣咎犯说:“敌军人数比我们多,要如何应战呢?”咎犯回答:“我听说礼不厌繁,兵不厌诈,要打赢这场战争,仍然得靠诈术。”文公将咎犯的建议告诉雍季,雍季说:“把泽水排光来捕鱼,一定捕得到,但明年就没有鱼可捕了;把草木烧光来打猎,一定可以捉到猎物,但明年就没有兽可以猎了。虽然这次用诈术应战,取巧可行,但下次就没效了,并不是长久之计。”最后,文公还是用咎犯的建议,打败了楚国。论功行赏的时候,雍季的功劳比咎犯高,大臣们劝谏说:“这次打了胜仗,全靠咎犯的计谋,但行赏却把他排在后面,也许不可以吧?”文公说:“雍季的话,是为国家百世的利益,而咎犯的建议,却只是因应一时的情势,哪有把一时之务排在百世利益之前的道理呢?”后来“竭泽而渔”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尽其所有,不留余地。
1:畋不掩群,不取麋禾;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2:我曾经听过两句古话,叫‘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3:够了就行了,做人不能太贪,不能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4: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5:渔业资源濒临枯竭日本涸泽而渔自食恶果。
6:年轻学子,应有远大的志向,不能涸泽而渔。
7: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泽而渔,急需水一样,要把肚子填饱再说。
8:他们打猎,遇到幼崽向来都是放过,跟打渔的、采药的一样,一般不会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或者将未够年份的草药给连根挖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