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捏造事实,说别人坏话。 如: 诽谤。诽章。腹诽心谤。
①.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 如: 谤讥。谤讪。谤议。谤毁。诽谤。
②. 责备。 如: 谤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谤王”。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树类植物的通称。 如: 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②. 木料、木制品。 如: 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③. 棺材。 如: 棺木。
④. 质朴。 如: 木讷(朴实迟钝)。
⑤. 呆笨。 如: 木鸡。
⑥.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 如: 麻木。
⑦.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⑧. 姓。
拼音: fěi bàng zhī mù
注音: ㄈㄟˇ ㄅㄤˋ ㄓ ㄇㄨˋ
繁体: 誹謗之木
感情 中性成语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用法:作宾语;指让人写谏言的木牌。
相传尧时立木牌于桥边,供人书写谏言。后世因于宫外立木,任人书写政治得失,称为“诽谤之木”。《淮南子・主术》:“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1:按有关典籍的描述,远古时代是“众人不与政,闻君过则诽谤”,“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
2:在我国历史上,比如,在尧舜时代,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清代发生过有名的“杨乃武案”等等,就是类似当代*访的相关制度和活动。
3:古先哲王立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犹惧不闻过。
4:几千年前的尧舜时代,官方已设置了供人们议政论事的“诽谤之木”。
5: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6: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7:“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8:“立诽谤之木,申命九官,黜陟幽明。
9:为此,他还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设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
10:正所谓的人生意义,也是人世间的流传了几千年的诽谤之木。
11:“舜有诽谤之木”,这是《吕氏春秋·自知》明文记载的。
12:早在远古时代,舜就设立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缺点和听取采纳别人的意见,终于成为了一位受人爱戴的部落首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