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②. 表示多、久。 如: 十室九空。
③. 表示达到顶点。 如: 十足。十成。
①.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 如: 围攻。围城。突围。解围。
②.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 如: 围巾。围墙。围裙。
③. 四周。 如: 外围。周围。
④.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
①.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如: 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②.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①. 打击,与“守”相对。 如: 攻击。攻占。攻取。攻心。攻关。攻陷。
②. 指责,驳斥。 如: 攻难(nàn)。群起而攻之。
③. 治病。 如: 以毒攻毒。
④. 致力学习或研究。 如: 攻读。攻书。专攻医学。
拼音: shí wén wǔ gōng
注音: ㄕˊ ㄨㄣˊ ㄨˇ ㄍㄨㄥ
繁体: 十圍五攻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什围伍攻
出处:《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例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上》:“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语本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若兵力超过敌军十倍,则采取围攻的方式;若兵力超过敌军五倍,则采取集中攻击的方式。《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1:郭图知道袁绍急功近利,自视甚高,就和审配一起说,兵法讲,我方十倍于敌就包围,五倍于敌就进攻,旗鼓相当就可以打他一仗(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2:至明代,俞大猷作《拙速解》,认为天下统一后,堂堂正正地打仗,十围五攻,力求“万全之画”,应讲究巧而不嫌其迟。
3:现在是我强敌弱,按照十围五攻的原则,向敌人发动进攻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