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视听


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

成语分解

读音(hài), 马部,共9画

①. 惊惧。 如: 骇叹(惊叹)。骇惧。骇然。骇人听闻。惊涛骇浪。

②. 惊起,散。

读音(rén), 人部,共2画

①.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如: 人类。

②. 别人,他人。 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③.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如: 丢人,文如其人。

读音(shì), 示部,共8画

①. 看。 如: 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②. 亲临某事。 如: 视事。视察。

③. 看待。 如: 藐视。重视。等闲视之。

④. 看望。 如: 探视。省(xǐng )视。

⑤. 比照。 如: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⑥. 古同“示”,表明。

读音(tīng), 口部,共7画

①. 用耳朵接受声音。 如: 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

②.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 如: 言听计从。

③. 任凭,随。 如: 听任(rèn )。听凭。听之任之。

④. 治理;判断。 如: 听讼(审理案件)。听政。

⑤.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 如: 一听可口可乐。

成语概况

拼音: hài rén shì tīng

注音: ㄏㄞˋ ㄖㄣˊ ㄕˋ ㄊㄧㄥ

繁体: 駭人視聽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骇人听闻   骇人闻见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动宾式
  • 感情 中性
  • 年代 古代
  • 热度 一般

成语意思

出处:唐・魏征《隋书・王劭传》:“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使人震惊的事。

例子:唯府兵之设,敛千岁已散之民而系之兵,庶几得三代遗意,能不骇人视听以就其事,而效见于后世。宋·安焘等《〈周书〉序》

故事: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任命曾在北齐、北周都作过官的王劭为“著作郎”。到隋炀帝杨广时,他还是“著作郎”,他靠的就是散布离奇故事,歪曲奇异现象,为皇帝散布永坐江山等离奇谣言,那些故事真是骇人视听。

成语解释

【释义】

犹“骇人听闻”。见“骇人听闻”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骇人听闻”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骇人听闻”原作“骇人视听”。隋朝王劭,知识广博,为人称道。曾担任著作佐郎一职,将近二十年,陆续撰写过《齐志》、《齐书》、《平贼记》,但因文章用字遣词鄙陋粗俗,内容又多超出常轨、不合法度之处,让人见了十分震惊,被有见识的人所轻视。后来“骇人听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令人听了十分震惊。

【书证】

  • 01.《隋书・卷六九・王劭列传》:“初撰《齐志》,为编年体,二十卷,复为《齐书》纪传一百卷,及《平贼记》三卷。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源)
  • 02.宋・安焘等〈周书序〉:“考于书,唯府兵之设,敛千岁已散之民而系之兵,庶几得三代之遗意,能不骇人视听以就其事,而效见于后世。”

成语造句

1:桥下浊浪翻滚喧声若雷骇人视听,走在桥上的鬼魂无不战战兢兢左闪右晃提心在口。

2:一百零六、桥下浊浪翻滚喧声若雷骇人视听,走在桥上的鬼魂无不战战兢兢左闪右晃提心在口。

成语接龙

“听”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听天由命
  • 命蹇时乖
  • 乖唇蜜舌
  • 舌剑唇枪
  • 枪林弹雨
  • 雨过天青
  • 青梅竹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 阖门却扫
  • 扫榻以待
  • 待价而沽
  • 沽名钓誉
  • 誉过其实
  • 实事求是

“骇”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风激电骇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将心比心
  • 虾兵蟹将
  • 水母目虾
  • 跋山涉水
  • 打谩评跋
  • 风吹雨打
  • 甘拜下风
  • 食不求甘
  • 丰衣足食
  • 羽毛未丰
  • 威凤一羽
  • 耀武扬威
  • 潜光隐耀

翻译

  1. appalling(gory; hideous)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