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②. 表示多、久。 如: 十室九空。
③. 表示达到顶点。 如: 十足。十成。
①. 行列。 如: 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②.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 如: 我行二,你行几?
③. 步行的阵列。
④.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如: 泪下两行。
⑤. 某些营业所。 如: 银行。花行。商行。
⑥. 行业。 如: 同行。各行各业。
⑦.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 如: 行棉袄。行几针。
①. 走。 如: 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②. 出外时用的。 如: 行装。行箧。行李。
③. 流通,传递。 如: 行销。风行一时。
④. 从事。 如: 进行。
⑤.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 如: 行商。行营。
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 如: 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⑦. 实际地做。 如: 行礼。行医。行文。
⑧. 可以。 如: 不学习不行。
⑨. 能干。 如: 你真行。
⑩. 将要。 如: 行将毕业。
⑪.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 如: 五行(“金”、“木”、“水”、“火”、“土”)。
⑫. 古诗的一种体裁。 如: 长歌行。
⑬. 汉字字体的一种。 如: 行书。
⑭. 姓。
①. 全,都。 如: 百废俱兴。声色俱厉。
②. 一起;在一起。 如: 俱乐部。君与俱来。
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如: 下层。下款。
②. 等级低的。 如: 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③. 方面,方位。 如: 两下都同意。
④.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 如: 下卷。下次。下限。
⑤.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 如: 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⑥. 使降落。 如: 下半旗。下棋。
⑦. 进入。 如: 下海。
⑧. 投送。 如: 下书。
⑨.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 如: 下班。下课。
⑩. 谦辞。 如: 在下。下官。
⑪. 颁布。 如: 下令。
⑫. 攻克。 如: 攻下。
⑬. 卸掉。 如: 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⑭. 用,投入精力。 如: 下工夫。
⑮. 退让。 如: 争执不下。
⑯. 做出判断。 如: 下结论。
⑰. 量词,指动作次数。 如: 打三下。
⑱.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⑲.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⑳. 少于。 如: 不下二百人。
. 动物生产。 如: 鸡下蛋。
拼音: shí háng jù xià
注音: ㄕˊ ㄏㄤˊ ㄐㄩˋ ㄒㄧㄚˋ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一目十行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读书极快。
例子: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资性聪明,一目十行俱下。”
故事: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犹“一目十行”。见“一目十行”条。
此处所列为“一目十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一般人用眼睛看书,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却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来形容阅读速度很快。比较早的用法出自于东汉孔融〈汝颖优劣论〉。这一篇〈汝颍优劣论〉,就是当时众多品评文章之一。孔融分别从八个方面来论证汝南人士胜于颍川人士:戴子高颉颃天子,许子伯嚎哭时事,许掾兴水利助乡里,张元伯鬼魂通灵,应世叔能同时阅读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义兵讨伐乱逆,袁著上书进谏。汝南地区这八个人的行为,在孔融看来,颍川人士都无法做到,因此写下这篇文章,以举证事例的方式,驳斥陈群的颍川人士优于汝南之说。原文中就见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书・简文帝本纪》、《齐书・河南王康舒孝瑜列传》则有读书“十行俱下”的说法,文献上也见有“七行俱下”、“数行并下”等用法。后来以“一目十行”最为常用,演变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阅读速度的快速。
1:却说梁简文帝纲,六岁能属文,读书一目十行俱下。
2:李清菬幼有大志,过目不忘,读书十行俱下,十岁便有神童之誉。
3:他家世代都在成都,逢年过节,十行俱下应接不暇。
4:谦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