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肌


成语分解

读音(kè), 刀部,共8画

①. 雕,用刀子挖。 如: 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②.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 如: 五点一刻。

③. 时间。 如: 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④. 形容程度极深。 如: 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⑤. 不厚道。 如: 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⑥. 同“克”。

读音(gǔ,gū), 骨部,共9画

㈠ 骨 [ gǔ ]

①.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 如: 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②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②.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 如: 伞骨。扇骨。

③.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 如: 骨力(①雄健的笔力;②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④. 指人的品质、气概。 如: 侠骨。骨气。

㈡ 骨 [ gū ]

①.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②. 〔~碌〕滚动(“碌”读轻声)。

读音(míng), 钅部,共11画

①.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 如: 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

②.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 如: 铭记。铭心。铭骨。铭诸肺腑(喻永记)。

③.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读音(jī), 肉部,共6画

①. 人或动物体内附着在骨头上或构成内脏的柔软物质,由许多纤维组成(通称“肌肉”)。 如: 肌肤。肌理。心肌。随意肌。

成语概况

拼音: kè gǔ míng jī

注音: ㄎㄜˋ ㄍㄨˇ ㄇㄧㄥˊ ㄐㄧ

繁体: 刻骨銘肌

近义词: 刻骨铭心

  • 热度 生僻

成语意思

成语解释

【释义】

犹“刻骨铭心”。见“刻骨铭心”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刻骨铭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这篇〈上安州李长史书〉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安州游历时写给李(京之)长史自我推荐的书信,期望得到赏识而受到任用。在这之前,李白曾经得罪李长史,但李长史原谅了他,所以在书信中,他引用《世说新语・政事》:晋代王承任东海郡太守时,有一个人因为在老师家读书读到太晚,回家时犯了宵禁,王承就说:“鞭打像宁越一样勤学的人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于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这则故事来赞扬李长史的宽宏大量,并且表明会将李长史的恩德刻在骨头,记在心上。后来“刻骨铭心”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感受深刻,难以忘怀。

【书证】

  • 01.唐・李德裕〈代李丕与郭谊书〉:“寻蒙见哀羁旅,申以婚姻,托系援于高门,实光荣于鄙族,每怀恩遇,刻骨铭肌。”

成语造句

成语接龙

“肌”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肌无完肤
  • 肤皮潦草
  • 草长莺飞
  • 飞黄腾达
  • 达官显宦
  • 宦海风波
  • 波澜壮阔
  • 阔论高谈
  • 谈何容易
  • 易如反掌
  • 掌上明珠
  • 珠光宝气
  • 气急败坏
  • 坏法乱纪
  • 纪渻木鸡
  • 鸡犬不宁
  • 宁死不屈
  • 屈指可数
  • 数一数二
  • 二三其意
  • 意味深长
  • 长驱直入
  • 入不敷出

“刻”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无时无刻
  • 聊胜于无
  • 穷极无聊
  • 层出不穷
  • 密密层层
  • 人烟稠密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将心比心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