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碎


犹玉石俱焚。

成语分解

读音(yù), 玉部,共5画

①.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如: 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②. 美,尊贵的,敬辞。 如: 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③. 姓。

读音(shí,dàn), 石部,共5画

㈠ 石 [ shí ]

①.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 如: 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②. 指石刻。 如: 金石。

③.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 如: 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④.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⑤. 姓。

㈡ 石 [ dàn ]

①.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

读音(jù), 人部,共10画

①. 全,都。 如: 百废俱兴。声色俱厉。

②. 一起;在一起。 如: 俱乐部。君与俱来。

读音(suì), 石部,共13画

①. 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 如: 碎裂。粉碎。粉身碎骨。

②. 零星,不完整。 如: 碎屑。琐碎。碎琼。支离破碎。

③. 说话唠叨。 如: 嘴碎。闲言碎语。

成语概况

拼音: yù shí jù suì

注音: ㄩˋ ㄕˊ ㄐㄩˋ ㄙㄨㄟˋ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玉石俱焚   玉石俱摧   玉石皆摧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偏正式
  • 感情 中性
  • 年代 古代
  • 热度 一般

成语意思

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救之,亦无及已。”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同归于尽。

成语解释

【释义】

犹“玉石俱焚”。见“玉石俱焚”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玉石俱焚”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书经》即《尚书》。为上古文献。今传《尚书》有真古文和伪古文两部分。〈胤征〉属伪古文《尚书》。一般认为多抄袭先秦古书的文句,杂入所杜撰之文中,所以亦有其文献上的参考价值。据〈书序〉记载,羲氏与和氏历代为日官,负责观察天象四时。至夏帝仲康时,因为沉迷于饮酒而怠忽职守,于是仲康派胤侯前往征伐。出师之前,胤侯做了这篇〈胤征〉来训诫勉励将士们。文中提到:“今天我将要率领你们这些勇猛的将士,前往讨伐失职的羲氏与和氏。你们应该辅助我,一同为天子效力。昆仑山上如果发生大火,美玉和石头都将一同焚毁;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职,对天下百姓所造成的伤害比烈火还要可怕啊!”后来“玉石俱焚”被用来比喻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

【书证】

  • 01.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救之,亦无及已。”

成语造句

1:但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夜晚,血雨楼与三大本土势力险些玉石俱碎,方才止住了那些饿狼的胃口!但血雨楼亦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导致现在人才凋零……青黄不接。

成语接龙

“碎”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碎琼乱玉
  • 玉石俱焚
  • 焚书坑儒
  • 儒雅风流
  • 流连忘返
  • 返老还童
  • 童颜鹤发
  • 发扬光大
  • 大义凛然
  • 然糠照薪
  • 薪尽火传
  • 传宗接代
  • 代人捉刀
  • 刀山火海
  • 海底捞针
  • 针锋相对
  • 对牛弹琴
  • 琴棋书画
  • 画蛇添足
  • 足智多谋
  • 谋财害命
  • 命蹇时乖
  • 乖唇蜜舌

“玉”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小家碧玉
  • 伏低做小
  • 此起彼伏
  • 一寒如此
  • 始终如一
  • 下车伊始
  • 不在话下
  • 进可替不
  • 循序渐进
  • 有章可循
  • 应有尽有
  • 有求必应
  • 绝无仅有
  • 坚苦卓绝
  • 脆而不坚
  • 干干脆脆
  • 乳臭未干
  • 孤犊触乳
  • 人单势孤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