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 如: 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②. 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 如: 捆得太松。土质松软。
③. 宽,不紧张,不严格。 如: 规矩太松。松懈。
④. 放开。 如: 松手。松绑。松心。
⑤. 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 如: 肉松。鱼松。
⑥. 姓。
①.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 如: 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②. 没趣味,无生趣。 如: 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①.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 如: 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②. 指石刻。 如: 金石。
③.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 如: 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④.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⑤. 姓。
①.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
①. 因过熟而变得松软。 如: 烂糊。煮烂。
②. 程度极深。 如: 台词背得烂熟。
③. 东西腐坏。 如: 腐烂。
④. 灼伤。 如: 焦头烂额。
⑤. 崩溃,败坏。 如: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
⑥. 破碎。 如: 破烂。烂纸。
⑦. 头绪杂乱。 如: 烂摊子。
⑧. 明,有光彩。 如: 烂银枪。烂漫。
拼音: sōng kū shí làn
注音: ㄙㄨㄥ ㄎㄨ ㄕˊ ㄌㄢˋ
繁体: 松枯石爛
近义词: 海枯石烂
犹“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
此处所列为“海枯石烂”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海枯石烂”系由“海枯”及“石烂”二语组合而成。 “海枯”是出自唐・杜荀鹤〈感寓诗〉,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荀鹤对人心难测有感而发,他认为海干枯了,终有见底的一天,而人一直到死都很难了解他们的内心。 “石烂”则是出自唐・杜牧〈题桐叶〉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重游故地时引发的感伤,用石头风化粉碎、松木变成柴火表示时间推移、世事无常。后来这二语被合用成“海枯石烂”,形容历时长久、意志坚定。如金・元好问〈鹧鸪天・颜色如花画不成〉词:“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又〈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至《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觉得这事作得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痛快。”则以“海枯”表示干净澈底,“石烂”表示不留痕迹。这种意义现在少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