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白,知道。 如: 明了。一目了然。
②. 完结,结束。 如: 完了。了结。
③.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 如: 看不了。办得了。
④.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 如: 那还了得!
①.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如: 写完了。
②.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 如: 刮风了。
①. 如果,假如。 如: 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②. 如,像。 如: 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③. 你,汝。 如: 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④. 约计。 如: 若干(gān )。若许。
⑤. 此,如此。 如: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⑥. 顺从。 如: “曾孙是若。”
⑦.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 如: “望洋向若而叹。”
⑧.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⑨.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如: “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⑩.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 如: “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⑪.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 如: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①. 〔般若〕见“般3”。
①.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 如: 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屈指可数。
②.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 下了三指雨。
③.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 如: 指着。指画。指南针。指手画脚。
④. 点明,告知。 如: 指导。指引。指正。指责。指控(指名控告)。指摘。指挥。指日可待。
⑤. 直立,竖起。 如: 令人发(fà)指(形容极为愤怒)。
⑥. 意向针对。 如: 指标。指定。
⑦. 古同“旨”,意义,目的。
①. 手心,脚心。 如: 掌心。手掌。脚掌。鼓掌。易如反掌。
②. 用巴掌打。 如: 掌嘴。
③. 把握,主持,主管。 如: 掌管。掌权。掌勺。掌柜。
④. 鞋底或牲口蹄子底下的东西。 如: 鞋掌。马掌儿。
⑤. 〔~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⑥. 姓。
拼音: liǎo ruò zhǐ zhǎng
注音: ㄌㄧㄠˇ ㄖㄨㄛˋ ㄓˇ ㄓㄤˇ
繁体: 瞭若指掌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了如指掌
反义词: 一团漆黑
出处:元《宋史・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用法:作谓语;指十分清楚。
例子:仅二百数十言,而词家源流派别,了若指掌。清·况周颐《惠风词话续篇》卷一
即“了如指掌”。见“了如指掌”条。
此处所列为“了如指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鲁国是周朝大功臣周公旦的封邑。周公曾辅佐武王讨伐商纣,又协助成王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使天下大治。后来周天子为感念周公的功劳,于是特准鲁国于周公之庙举行原只有帝王才可主持的禘(dì)祭。但是,因为一般人都不曾见过这样的重大祭典,所以完全不了解禘祭的进行方式,于是向孔子请教,但孔子不愿回答,便说:“不知也。”这是因为当时鲁国宗庙灵位配祀等名分颠倒,不合周礼,违逆了孔子对礼教的坚持,所以孔子故意避而不谈这方面的问题。然后他又指著自己的手掌说:“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这句话则是说:若真有人能说出禘礼的确实情况,那他就是个知礼的人,如此,则对于治理天下的方法,就像对自己手掌般清楚而且易于掌握。后来“暸如指掌”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事情的状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