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把罪人杀死。 如: 害民者诛。诛灭。诛锄。诛戮。伏诛。
②. 责罚。 如: 诛意(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讹定罪状)。口诛笔伐。
③. 责求。 如: 诛求无已(一味索取,没有止境)。
①.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 如: 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②. 中央,枢纽,主要的。 如: 心腹。中心。
③.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 如: 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 如: 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②.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 如: 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③.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 如: 系统论。
④. 看待。 如: 一概而论。
⑤. 衡量,评定。 如: 论罪。论功行赏。
⑥. 按照。 如: 论件。论资排辈。
⑦. 姓。
①. 古同“伦”,条理。
②.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③. 古同“抡”,挑选。
拼音: zhū xīn zhī lùn
注音: ㄓㄨ ㄒㄧㄣ ㄓ ㄌㄨㄣˋ
繁体: 誅心之論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诛心之律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
例子: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晋赵盾不讨伐弑君的乱臣贼子,而史官记载为赵盾弑君,后世称此为“诛心之论”。见《左传・宣公二年》。后指不问罪迹如何,仅就动机用心而加以谴责的言论。亦指深刻的言论或批评。《镜花缘・第九十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1:说句诛心之论,做危险分子能做到像他这样的水平,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2:阿弥陀佛,柔大侠,其实老衲这也只是作一诛心之论,也有可能是妄加猜测罢了。
3:药家鑫这件案子舆论最不应该的就是对当事人做了大量的诛心之论,而且不乏恶意地去忖测当事人的心理。
4:在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他往往有不同凡响的诛心之论。
5:他写的那篇文章,使一些人咬牙切齿,可算得上是诛心之论了。
6:我这么说,可能是诛心之论,但赵先生的话里话外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7:章氏“揭发伏藏”,作“诛心之论”,显得“气壮而理直”,至于“曳尾涂中,龟鳖同乐,而复窃据虚名,高言改革,惧丑声之外扬,则作无赖口吻以自抵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