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 如: 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②. 乘,搭。 如: 坐车。坐船。
③.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 如: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④.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 如: 坐落。坐北朝南。
⑤.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 如: 坐锅。
⑥. 物体向后施压力。 如: 房顶往后坐。
⑦. 介词,因,由于,为着。 如: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⑧. 副词(①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②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③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④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⑤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
⑨. 定罪。 如: 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⑩. 瓜果等植物结实。 如: 坐瓜。坐果。
⑪. 同“座”。
①. 睡倒,躺或趴。 如: 卧倒。卧铺。卧室。卧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卧卧传中”)。卧槽。卧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卧虎(喻潜藏着人才)。
②.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 如: 卧个鸡子儿。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①. 平安,安定。 如: 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②. 旧时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 如: 宁亲。归宁。
③.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沪~铁路
④. 姓。
①. 情愿。 如: 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
②. 岂,难道。 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③. 语助,无实际意义。 如: 不宁唯是。
①. 同“貯”。贮藏;积聚。
②. 古代宫室门屏之间。
拼音: zuò wò bù níng
注音: ㄗㄨㄛˋ ㄨㄛˋ ㄅㄨˋ ㄋㄧㄥˊ
繁体: 坐臥不寧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坐立不安 如坐针毡 坐卧不安
反义词: 平心静气 悠然自得 镇定自若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情绪。
例子:那劣绅不知何日要戴高帽子,每日在家放心不下,坐卧不宁。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歇后语: 针毡上睡觉 —— 坐卧不宁
谜语: 不倒翁得相思病 (谜底:坐卧不宁)
犹“坐立不安”。见“坐立不安”条。
此处所列为“坐立不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坐立不安”指是一个人情绪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医术。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原先就有气喘的疾病,加上身体水肿,导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烦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有人劝他服用决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犹豫不决,于是去请教僧垣。僧垣不赞成服用决命大散,并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来问。说完就想弃之而去。但是在贺兰隆的儿子再三恳求,僧垣开了处方,贺兰隆服用两剂,病就全好了。后来“坐立不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出现“坐立不安”的书证如《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