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鼓偃旗


偃:仰卧,引申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成语分解

读音(xī), 心部,共10画

①. 呼吸时进出的气。 如: 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

②. 停止,歇。 如: 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③. 繁殖,滋生。 如: 休养生息。滋息。

④. 音信。 如: 消息。信息。

⑤. 儿女。 如: 子息。

⑥. 利钱。 如: 息率(lǜ)。利息。月息。

读音(gǔ), 鼓部,共13画

①.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 如: 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②.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 如: 耳鼓。石鼓。

③.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 如: 鼓吹。鼓噪。

④. 发动,使振作起来。 如: 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⑤. 高起,凸出。 如: 鼓包。鼓胀。

⑥.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读音(yǎn), 人部,共11画

①. 仰面倒下,放倒。 如: 偃卧。偃仆。偃仰(俯仰,喻随俗应付)。偃旗息鼓。

②. 停止。 如: 偃息。偃武修文。

③. 古同“堰”,堤坝。

读音(qí), 方部,共14画

①.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 如: 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②.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 如: 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③.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成语概况

拼音: xī gǔ yǎn qí

注音: ㄒㄧ ㄍㄨˇ ㄧㄢˇ ㄑㄧˊ

  • 热度 生僻

成语意思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例子:孙挺信《中日大决战》第四章:国民党的几次反共高潮,很快~,与华侨的反对态度有直接关系。

成语解释

【释义】

犹“偃旗息鼓”。见“偃旗息鼓”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偃旗息鼓”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赵云是三国蜀汉的一员大将,不但骁勇善战,也擅长用计取胜。据《云别传》(《三国志》赵云本传裴松之注引)载,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争战,曹操将军队屯驻在汉水的北山之下,黄忠和赵云前往劫粮草。黄忠的部队在途中被曹军包围,赵云便率兵来支援,打退了曹操的军队。曹操心有不甘,重整军队继续追击。赵云回到营地后,沔阳长张翼看见曹军逐渐逼近,想要关上营寨的大门,坚守阵地。赵云却下令敞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止战鼓,故布疑阵。曹操看到蜀军阵地一片死寂,毫无动静,怀疑赵云已经设下埋伏,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急忙退兵。这时赵云下令战鼓齐鸣,万箭齐放。曹军遭到这突来的伏击,顿时大乱,纷纷逃命,混乱中自相践踏和跌入汉水而死的士兵不计其数。后来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变成一句成语,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来比喻事情中断或声势减弱。

【书证】

  • 01.明・何良臣《阵纪・卷二・奇正虚实》:“乃息鼓偃旗,反前为后,似奔不奔,似骤不骤,势似出伏,敌必可售。”

成语造句

成语接龙

“旗”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旗鼓相当
  • 当之无愧
  • 愧不敢当
  • 当仁不让
  • 让枣推梨
  • 梨园弟子
  • 子虚乌有
  • 有朝一日
  • 日月如梭
  • 梭天摸地
  • 地大物博
  • 博古通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 是古非今
  • 今是昨非
  • 非驴非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息”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川流不息
  • 名山大川
  • 欺世盗名
  • 童叟无欺
  • 返老还童
  • 流连忘返
  • 从善如流
  • 无所适从
  • 聊胜于无
  • 穷极无聊
  • 层出不穷
  • 密密层层
  • 人烟稠密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