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①. 窟窿,孔洞。 如: 七窍(耳、目、口、鼻)。
②. 喻事情的关键。 如: 诀窍。窍门儿。
③. 贯通。 如: 窍窕。窍领天地。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①.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 如: 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②. 懂得,彻底明了。 如: 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③. 传达。 如: 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
④. 往来交接。 如: 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
⑤. 普遍、全。 如: 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
⑥.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 如: 通奸。私通。
拼音: yī qiào bù tōng
注音: ㄧ ㄑㄧㄠˋ ㄅㄨˋ ㄊㄨㄥ
繁体: 一竅不通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蒙昧无知 一无所知 目不识丁
反义词: 无所不知 全知全能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茅盾《子夜》六)
正音:“窍”,读作“qiào”,不能读作“qiǎo”。
辨形:“窍”,不能写作“窃”。
辨析:“一窍不通”和“一无所知”。都含有“一点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意思。但“一窍不通”偏重在“明白”;常用于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偏重在“不了解”;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使用范围较广。
歇后语: 1. 十窍通九窍 —— 一窍不通
2. 大杆杖吹火 —— 一窍不通
3. 扁担吹火 —— 一窍不通
4. 眼瞎耳聋鼻塞嘴哑 —— 一窍不通
谜语: 1. 十孔九漏 (谜底:一窍不通)
2. 半边鼻塞 (谜底:一窍不通)
故事: 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酒色,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杀害忠臣梅伯,大臣比干极力劝谏商纣王不要错杀无辜。商纣王却把比干杀了,挖出他的心看有几窍。孔子评说如果商纣王心窍通一窍,则就不会错杀忠臣了。
一个心窍都没有通。语本《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后用“一窍不通”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一无所知”。
亡国之主一贯,天时虽异,其事虽殊,所以亡同者,乐不适也。乐不适则不可以存。糟丘酒池,肉圃为格,雕柱而桔诸侯,不适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截涉者胫而视其髓,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不适也。文王貌受,以告诸侯。作为琁室,筑为顷宫,剖孕妇而观其化,杀[1]而视其心,[2]也。[3]闻之曰:“其[4]通,则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
[1]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详。商王纣的叔父,与微子、箕子称殷之三仁。因谏纣不听而被杀。
[2]不适:不合乎义理。
[3]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
[4]窍:孔穴。此指人的心思、心智。
商朝末年,纣王沉溺酒色,设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杀害许多直言进谏的忠臣,导致国势危在旦夕。纣王的叔父比干,是当时的贤人,他看到纣王如此荒淫无道,十分痛心,便劝谏他力图振作,远离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纣王不听,反而以贤人的心七窍皆通的传说为借口,要借比干之心来看看,便将比干处以挖心酷刑。孔子针对这段历史,很感叹地说:“纣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窍可通,比干就不会死了。”由此说明,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后来“一窍不通”这句成语,就从《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中所载的孔子的这段话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
㈠
语义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贬义。
类别用在“顽固守旧”的表述上。
①他固执到一窍不通,简直劝不了他。
②我们老董固执得一窍不通,要说服他得多费唇舌。
③我看他是一窍不通才会反对,得让他知道事情有多严重。
㈡
语义比喻人对某事完全不懂。贬义。
类别用在“愚昧无知”的表述上。
①现代人对法律常识不能一窍不通。
②我是个电脑盲,对电脑一窍不通。
③包粽子我一窍不通,但是吃粽子我行。
④老王只知埋首书堆,人情交际一窍不通。
⑤我对围棋实在一窍不通,无法陪你下棋。
⑥我对数学真是一窍不通,怎么学都学不会。
⑦他对做家事一窍不通,连用电锅煮饭都不会。
⑧他只是个读书人,对作生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⑨他说他对音乐一窍不通,可是钢琴却弹得这么好。
⑩大家以为他对国剧一窍不通,那知他竟是个大行家。
同义“一窍不通”及“一无所知”都有完全不知道的意思。
异义“一窍不通”侧重于心智方面的不通达;“一无所知”侧重于对具体事实的不知情。
一窍不通 | 一无所知 | 例句 |
---|---|---|
✅ | ❌ | 他固执到一窍不通,简直劝不了他。 |
❌ | ✅ | 你对他一无所知,怎可放心让他负责这些事?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