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如: 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②. 传授知识的地方。 如: 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③. 掌握的知识。 如: 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④.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 如: 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①.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 如: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③. 表(从……到……)。 如: 从上而下。
①. 美好的,出众的,与“劣”相对。 如: 优良。优等。
②. 充足,富裕。 如: 优裕。优厚。
③. 优待。 如: 拥军优属。
④. 旧时指演戏的人。 如: 优伶。俳优(滑稽杂耍艺人)。
①. 模范。 如: 以身作则。
②. 规程,制度。 如: 规则。总则。原则。细则。
③. 效法。 如: 则先烈之言行。
④.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 如: 闻过则喜。
⑤. 表示转折,却。 如: 今则不然。
⑥.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 如: 此则余之罪也。
⑦.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 如: 一则房子太小,二则参加的人数多。
⑧.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 如: 则甚(做什么)。
⑨.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 如: 新闻两则。
①. 做官。 如: 出仕。仕宦。学而优则仕。仕途。仕女(a.宫女,贵族妇女;b.以社会上层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均亦作“士女”)。
②. 审察。 如: “弗问弗仕”。
③. 古同“事”,事业。
拼音: xué ér yōu zé shì
注音: ㄒㄩㄝˊ ㄦˊ ㄧㄡ ㄗㄜˊ ㄕˋ
繁体: 學而優則仕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学优而仕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读书做官。
例子: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而优则仕的愿望。(老舍《四世同堂 三十四》)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在郑国得病停留期间,他们在樊迟种的瓜蓬下谈论从政之事。子夏主张君子应该去当官,学而优则仕,否则留着学问有什么用呢?孔子同意他的观点,可是他们最终没有得到当权者的认同而当上大官。
学习有成后尚有余力,则可以从政。《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邢昺・疏》:“正义曰:『此章劝学也。言人之仕官行己职而优闲有余力,则以学先王之遗文也。若学而德业优长者,则当仕进以行君臣之义也。』”亦称为“学优而仕”。
1:古时学而优则仕,今世学而优必死。高中第一名考不上北大清华,一般是第二名考上;大学第一名成不了富翁,一般退学的才行;世界学生日快乐!
2:所以,中庸之道成为“学而优则仕”的学问之道,被视为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所必须达到的理想境界。
3:“学而优则仕”是深入骨髓的传统观念,衣锦还乡是光耀门庭的成功标志。
4:南宫世家世代书香门第,都说学而优则仕,然而南宫世家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禁止所有南宫家族子弟参加科举,更别说担任官职。
5:杀猪屠狗之辈大可揭竿而起,弄个皇帝当当,文弱书生之流则可“学而优则仕”,搞个老爷做做。
6:你懂什么!只知道沉湎酒色,却不知大丈夫当有报国之志!圣人云:学而优则仕,天下的学子自当为朝廷效力,为圣上分忧!
7:学而优则仕”,在科举时代,是指知识分子在科考中成绩卓异,才能求得一宫半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